第一组收入物质财富与幸福写作提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0306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组收入物质财富与幸福写作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一组收入物质财富与幸福写作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一组收入物质财富与幸福写作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一组收入物质财富与幸福写作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一组收入物质财富与幸福写作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一组收入物质财富与幸福写作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一组收入物质财富与幸福写作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一组收入物质财富与幸福写作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一组收入物质财富与幸福写作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一组收入物质财富与幸福写作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第一组收入物质财富与幸福写作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第一组收入物质财富与幸福写作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第一组收入物质财富与幸福写作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第一组收入物质财富与幸福写作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第一组收入物质财富与幸福写作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第一组收入物质财富与幸福写作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第一组收入物质财富与幸福写作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第一组收入物质财富与幸福写作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组收入物质财富与幸福写作提纲.docx

《第一组收入物质财富与幸福写作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组收入物质财富与幸福写作提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组收入物质财富与幸福写作提纲.docx

第一组收入物质财富与幸福写作提纲

第一组收入、物质财富与幸福(写作提纲)

(撰写人:

冀承1411838,卢奥1411840)

许多有钱的人并不幸福,而许多只有中等财产的人却是幸福的。

——梭伦

每一个人可能的最大幸福是在全体人所实现的最大幸福之中。

——左拉

有两条路可以得到幸福,即消除欲望和增加财富。

——富兰克林

有研究的兴味的人是幸福的!

能够通过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摆脱妄念并使自己摆脱虚荣心的人更加幸福。

——拉美特利

一、经济学对幸福关注的发展历程

萧伯纳曾经说过:

“经济学是一门使人幸福的科学。

”不知道他是在何种意义上对经济学做出这样的评价的。

不过,与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相比,经济学家似乎并没有在幸福这个命题上提出实质性的理论。

究竟什么是幸福呢?

幸福与收入、物质财富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在哲学家、心理学家之后,经济学家也开始关注起幸福这个命题,这个变化本身,也许透露出一些对于经济学的变革而言非常重要的信息。

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幸福其实一直是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但是近百年以来,经济学的功利主义逐渐发展,掩盖了对于幸福这个本质命题的关注。

亚当▪斯密是经济学领域的开山鼻祖,在他的经济学思想的框架里,幸福一直是一个核心的问题。

在《国富论》里,他并没有将财富作为核心的唯一的研究目标,而是认为人类经济行为的核心价值是社会的幸福的提升。

在《国富论》中还论证了人类幸福与收入的关系。

他认为,在某一个极限点上,高收入对一个人的幸福根本不起作用。

到现代为止,我们都可以认为亚当▪斯密的这个观点可以算是古典经济学的最重要的思想精髓。

在古典经济学之后,对于幸福这个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了。

马克思也是一个经济学家,他把对幸福的关注更多地投向了幸福的社会性层面。

在马克思的经济学框架里,幸福首先意味着人类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全面发展与自由,而在幸福的终极价值领域里,平等、自由、和谐都应该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先决条件。

在马克思的幸福观里,有着古典经济学一脉相承的对于人类尊严的关注。

上世纪末,新古典学派创始人马歇尔认为经济学必须关心人类的最终目的,但考虑到幸福是主观概念,无法直接用数学计量,于是他用“满足与牺牲”代替“幸福与痛苦”,使经济学从价值分析转向货币分析,最终导致经济学背离了对“幸福”的追求,转而追求财富的最大化。

主流经济学用效用这一概念替代幸福,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预算线外移,效用最大化的选择点将位于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上,于是将获得更高的效用和幸福。

然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却否认了收入与物质财富的增长会提升幸福的观点,证据显示西方社会里大多数人幸福的程度仍维持在1950年同期的水准。

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主流经济学越来越多地关注财富收入的增长与幸福水平的背离现象,1974年伊斯特林提出“收入-幸福悖论”,开创了幸福经济学研究的先河。

几十年来,经济学和其他领域的许多学者对幸福经济学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当属收入、物质财富与幸福的关系。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与评述的形式重点阐述收入、物质财富与幸福的几种相互影响、相互关系及该研究的现实意义等。

二、收入与物质财富对幸福的正面促进作用

幸福经济学当依“利”、“名”、“交往”、“安康”四个维度展开。

收入与物质财富作为“利”的体现,其增长有利于另外三个维度的发展。

(一)高收入、物质财富有利于“名”的实现

1、有利于接受高质量教育

案例:

(今年网上流传的帖子,有人对清华大学社科实验班学生家庭的研究)

分析评述:

(案例扩写和分析评述共约400字)

2、即使未获得高质量教育,高收入、巨大的物质财富仍可直接提升个人的名望。

案例:

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的人生轨迹。

分析评述:

(案例扩写和分析评述共约400字)

(二)高收入、高物质财富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

案例:

北京零点指标数据最新发布的一二线城市“中年危机调查”数据显示,在热衷参加同学会的人群中,高收入群体和高学历群体明显占优势。

北京受访者中,“上层”受访者8成经常参加同学会,2成看情况参加,而处于“底层”的受访者,经常参加同学会的只有14.3%,看情况参加的只有33.3%,有23.8%的受访者从不参加同学会。

(来源:

北京晚报官网2013-9-6)

分析评述:

(约400字)

(三)高收入、高物质财富有利于个人身体健康

案例:

上海居民医疗、健康状况最新调查——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社会学研究所(来源:

东方网2015-4-7)

年收入、健康和锻炼关系

不同年收入居民对一般疾病的处理方式

分析评述:

(约600字)

二、收入与物质财富对幸福的不利影响

(一)收入和财富增长对家庭关系有不利影响

案例:

家庭关系对幸福的重要性: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离婚率也逐年攀升,从2005年的1.2%到2014年的2.6%,国人的离婚率平均每年的增速达到7%,与GDP增速几乎一致。

值得关注的是,数据显示,在所有的离婚案例中,超60%的是以高学历、高收入为主的“有钱人”,在这类离婚人群中,夫妻双方都有独立的经济能力,收入达到了社会的中上等水平,但却是离婚率最高的群体,而关于离婚原因的调查中,“两地分居、聚少离多”、“生活观念冲突”成为最主要的原因。

(来源:

2014年中国离婚率调查报告耀楚白领网2015-7-16)

分析评述:

(约600字)

(二)较高收入人群健康状况堪忧

案例:

分析评述:

(案例简写和分析评述共约800字)

(三)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应用造成幸福感降低

现代科技的发展从财富增加、生活便利、健康改善等方面促进了人们幸福感的提高,促进了人们收入、物质财富的迅速增长,但也通过一些方式造成了人们幸福感的降低。

案例:

分析评述:

(约1200字)

1、科技影响婚姻家庭关系的作用机制

2、进一步指出电视、网络、科技带来的价值观对幸福的负面影响

(四)收入与物质财富在长期内对幸福感影响较小

案例:

2002-2008年,山东省国民收入与幸福指数走势图

分析评述:

(约1200字)结合幸福理论中的适应水平理论和期望水平理论解释案例中的数据和走势图所显现的现象和问题。

三、收入、物质财富与幸福的关系

(一)正相关关系

案例1:

美国盖洛普公司2003年调查结果

 

2003年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单位:

美元)

分析评述:

(约300字)

案例2:

2015年2月13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了《国民幸福报告2014》。

报告显示,物质财富仍是决定幸福程度的关键因素,收入或资产越高,幸福指数也更高。

(见下图)

分析评述:

(约400字)

案例3:

恩格尔系数是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富裕程度的主要指标。

一般来说,收入、物质财富与恩格尔系数呈负相关关系。

然而,我们同样发现,我国各省恩格尔系数与幸福指数总体上呈负相关关系,这间接说明了收入、物质财富与幸福的正相关关系。

(幸福指数来自:

《国民幸福报告2014》)

分析评述:

(约800字)

(二)边际幸福递减规律

随着收入和物质财富的增加,更高的收入、更多的物质财富带给我们的幸福感不断减少。

案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结果

图1:

2005年人均GDP40000元以上的三城市(北京、杭州、广州)个人收入与幸福感各指标相关程度

图2:

2005年人均GDP30000元以下的三城市(沈阳、西安、昆明)个人收入与幸福感各指标相关程度

 

分析评述:

(约400字)案例体现了幸福随收入和物质财富增加的边际递减规律

(三)收入、物质财富的相对地位与幸福的关系

WVS的调查结果显示1990年中国居民幸福感的值为6.50,2001年为6.60,但199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10元,2001年为6860元。

这并不值得惊讶。

人们并不在意自己的收入和消费的绝对水平,却更在意自己收入和消费相对于别人的水平和等级。

我们对收入和物质财富是否满意取决于与某个特定标准相比较的结果,这个标准既与别人的收入有关,又与自己过去习惯的收入有关。

所以,这个标准将会随个人面对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

案例1: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2008年在北上广三地家庭调查数据

案例3:

2012年赵桃敏等人对南通市居民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研究的结果

绝对收入(此处体现为“年收入”)与幸福感的相关系数为0.12,相对收入(此处体现为“收入满意度”)与幸福感相关系数为0.33

分析评述:

(约1500字)

绝对收入可理解为相对于货币购买力的当前实际收入;相对收入可理解为相对于他人收入水平和本人过去收入水平的个人实际收入,是个人收入的相对地位的衡量指标。

1、结合经济学中幸福理论中的相对消费理论、社会比较理论、偏好理论分析

2、结合《不幸福的经济学》第四章“社会比较”机制分析(人们对相对所得的关心;参照团体的影响)

3、对收入和物质财富与幸福的正相关关系的再解释

(四)收入差距与幸福的关系

案例:

1、西南财经大学王鹏对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与香港科技大学调查中心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2006年度数据的分析结果:

2、当前我国收入差距状况

分析评述:

(约1500字)

1、得出大致结论

2、结合当前我国收入差距状况指出,根据边际幸福递减规律,应缩小收入差距

3、一定的收入差距是必要的。

四、“待物”的方式与幸福感

(一)“待物”的错误方式不利于幸福感

1、非法敛财,失去幸福生活

案例:

分析评述:

(约400字)

2、炫富行为伤了自己

案例:

分析评述:

(约400字)

(二)正确的“待物”方式有利于幸福感

1、对财富与幸福的关系的认识

案例:

富人和流浪汉的海滩对话(改编自郑州晚报2014-7-7)

分析评述:

(约500字)

2、乐善好施带来幸福

案例:

洛克菲勒四十多岁时,身体状况不佳,听了保健大夫建议后,由敛财改为散财,积极情绪体验逐渐增多,活了98岁

分析评述:

(案例扩写和分析评述共约600字)

3、俭以养德,带来幸福生活

案例:

分析评述:

(约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