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学案7.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0389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学案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二单元学案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二单元学案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二单元学案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二单元学案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二单元学案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二单元学案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二单元学案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二单元学案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二单元学案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第二单元学案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第二单元学案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第二单元学案7.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第二单元学案7.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第二单元学案7.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第二单元学案7.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学案7.docx

《第二单元学案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学案7.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单元学案7.docx

第二单元学案7

学案7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1.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2.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1.出现

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市。

这些城市各自独立,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影响

(1)在工商业城市中,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2)贵族和教会失去了昔日的权威。

(3)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享乐。

[关键点拨]

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手工工场的出现,形成雇佣关系。

在商品生产竞争中,手工业分化出富裕的手工业作坊主,成为资本家。

他们雇佣的大批学徒和帮工成为雇佣劳动者。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二、文艺复兴

1.社会条件

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并得到了拜占廷帝国保留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重点精讲]

文艺复兴为何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反封建思想?

(1)当时封建神学占绝对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强大,压制其他思想。

(2)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大多以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成果为依据。

(3)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无力与神学正面冲突。

2.实质

这场运动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但实际上是思想家们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易混易错]

文艺复兴不是一场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而是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艺之名,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3.思想核心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4.表现

(1)文学领域

文学三杰:

薄伽丘,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但丁,代表作是《神曲》;彼特拉克,代表作是《歌集》,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艺术领域

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被誉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重点精讲]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特点。

(1)崇尚科学精神,探求真理与知识,反对愚昧和虚伪的神学观念。

(2)肯定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地位,尊重人的情感,赞美人的力量,反对宗教对人的精神束缚和思想禁锢。

(3)往往采用宗教题材,但却完全排除了宗教画的气息,充满着浓厚的人情味,表现艺术家对人的赞美和对人的觉醒的歌颂。

5.扩展

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6.意义

(1)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2)使人们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深化探究

探究点1 从薄伽丘的《十日谈》看人文主义思想

材料 《十日谈》故事摘录之绿鹅的故事:

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年轻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仰天主教的父亲答道:

“她们全是祸水,叫绿鹅。

”他嘱咐儿子低下头去,眼睛盯着地面,别去看她们。

谁知儿子却说:

“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

思考

(1)薄伽丘用这个故事来说明什么道理?

该故事体现出什么思潮?

(2)从这个故事中,你能体味出人文主义的哪些含义?

答案 

(1)道理:

人的自然天性是无法压制的。

思潮:

人文主义。

(2)含义:

提倡人性,强调人的地位和价值;肯定世俗生活的享受和乐趣,追求现世的幸福,反对泯灭人欲的观念。

探究点2 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中的人文思想

材料 

      图一 《蒙娜丽莎》  图二 《西斯廷圣母》

思考

(1)两幅名画是如何反映作者思想感情的?

(2)作品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什么特点?

答案 

(1)《蒙娜丽莎》通过对女主人公亲切自然的形象描绘,体现了作者人文主义的思想情感。

《西斯廷圣母》尽管取材于宗教故事,但拉斐尔将圣母表现为温柔且具有崇高牺牲精神的母性形象,可亲可近,同样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和善的追求,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

(2)人文主义的精神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的结合,构成了文艺复兴美术的特点。

三、宗教改革

1.背景

(1)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人们对教会精神禁锢和腐败的批评更加激烈,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2)16世纪时,天主教会在德意志势力很大,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而且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

(3)1517年,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激起了人们的强烈反感。

[重点精讲]

宗教改革首先兴起于德国的原因。

(1)德国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了发展。

(2)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了德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在德国受到挑战。

(3)德国是罗马教会压迫最严重的地区,严重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1517年罗马教皇派人到德国兜售赎罪券,激起了德国人民的强烈不满。

2.兴起

(1)序幕:

1517年,马丁·路德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主张:

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无需购买赎罪券;每个基督徒都可以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3.扩展

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许多地方兴起,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如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

新教简化了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4.影响

宗教改革使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重点精讲]

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如何体现了人文主义?

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每个基督徒都可以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深化探究

探究点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

材料一 “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贪欲心。

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

”“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赦罪或全部免罚。

”——摘自《九十五条论纲》

思考

(1)材料体现了路德怎样的思想主张?

答案 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提倡因信称义。

材料二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

思考

(2)如何理解材料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推动“点燃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

答案 理解:

路德原本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西欧宗教和世俗社会的改革。

力量:

国王、诸侯等;人民群众;卡尔文(加尔文)等宗教人士。

课堂小结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发生在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是成长中的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兴起后迅速扩大到整个西欧,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及近代文化的繁荣。

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宗教改革是新兴资产阶级以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的反封建斗争,是一场社会运动。

1.薄伽丘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被称为人文主义作品,主要原因是(  )

A.作者是意大利杰出文学家

B.它成书于十四世纪的欧洲

C.歌颂爱情和女性的智慧,抨击了教会的禁欲主义

D.故事中的人物几乎包括了当时社会各行各业的人

答案 C

解析 《十日谈》之所以被称为人文主义作品,关键在于作品的内容,充满了人性,抨击了教会的禁欲主义。

故选C。

2.但丁在《神曲》中批判道:

“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这里的“你”是指(  )

A.专制君主B.封建教会

C.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但丁生活于文艺复兴时期,他在《神曲》中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3.通过十个青年男女由死亡之城来到乡间别墅,象征“从中世纪的禁欲主义的森严统治下解放出来”,并用一百个故事来寓意作者思想的文学家是(  )

A.但丁B.薄伽丘

C.彼特拉克D.达·芬奇

答案 B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十个青年男女”“一百个故事”可知该作品应是薄伽丘的《十日谈》。

4.下列漫画的寓意为“德国是教皇的奶牛”,对其表述准确的是(  )

A.德国的养牛业发达

B.德国是罗马教皇的牛奶供应国

C.罗马教皇对德国的剥削

D.表达了德国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图片反映的是在宗教改革前,罗马教皇对德国的剥削非常严重。

5.“当钱币扔在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灵魂即会应声飞入天堂”。

与此说法一致的是(  )

A.信仰得救B.因信称义

C.因行称义D.先定论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的材料反映的是罗马天主教会向教民兜售赎罪券时的说教,意即因行称义。

学思之窗

提示 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并未放弃天主教,而是表现为一种世俗化、人性化的理想。

人文主义者乐于接受教皇和教会,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提示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首先在一些文学艺术家等知识分子中出现,他们反对宗教束缚、关注人自身需求的要求,促使人们开始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越来越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宗教改革运动

则直接质疑教会的权威,解放了千千万万普通大众的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二、学习延伸

提示 

(1)冲突:

教会认为只有购买赎罪券,人的灵魂才能升入天堂,而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

(2)关系:

这一主张否定了教皇与罗马教廷的极端权力,质疑了各种形式赎罪的真实性,

这与人文主义思想是一致的,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反封建要求有相似之处。

[基础达标]

1.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

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C.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答案 B

解析 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应从经济角度上去分析。

材料中“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也说明这点。

“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反映出当时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文艺复兴运动是西方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的先驱们所承担的历史任务是(  )

A.把人从禁欲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B.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C.把人从罗马教皇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D.把人从封建主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答案 A

解析 文艺复兴主张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从禁欲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3.16世纪的法国作家拉伯雷曾说过:

“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

”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  )

A.追求人的自由B.追求现世幸福

C.反对禁欲主义D.反对等级观念

答案 B

解析 屋里的事情是自己的事情,屋顶以上的事情是上帝的事情,这是一种追求现世幸福的人文主义思想。

4.文学艺术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创作了许多关于圣母的画像,下面这幅画中母亲的柔美、圣子的可爱,反映了人间母子的亲情。

他的创作反映的时代精神是(  )

A.倡导人文主义B.面向现世世界

C.崇尚科学民主D.追求自由平等

答案 A

解析 这幅画像是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的代表作之一,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出重视人、重视情感的人文主义精神。

5.在欧洲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一种几乎是纯粹的世俗观念,在主要的思想家们看来,人生已不再是为寻求来世归宿的一个短暂的准备阶段”。

这应归功于(  )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

C.英国革命D.智者学派

答案 A

解析 抓住“思想家”这一关键词,C项属于政治运动,排除C。

宗教改革是披着宗教外衣进行的,不是“纯粹的世俗”,排除B。

从“人生已不再是为寻求来世归宿的一个短暂的准备阶段”,排除D。

文艺复兴追求现世的享受,故选A。

6.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大主教曾问马丁·路德:

“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

”马丁·路德对他说(  )

A.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B.永生与永罚都是上帝先天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C.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D.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马丁·路德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正确。

B项“先定论”是加尔文的主张,C项是王阳明的主张,D项是朱熹的观点。

7.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

“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

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

答案 D

解析 题干材料认为,宗教改革之前,天主教会垄断教义,具有绝对的权威。

宗教改革后,人们绕开了教会直接与“上帝”对话,不再迷信传统、陈规,即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

故选D项。

8.宗教改革把基督教的宗教理想与平凡的现实生活和谐地统一起来,将神性与人性融为一体,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所体现的最大社会意义在于(  )

     图一   图二

A.人文精神得到广泛传播

B.否定了教会权威

C.人们开始摆脱宗教信仰,趋向科学

D.引发了启蒙运动

答案 B

解析 “因信称义”主张人只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即可得救,不需要教会作为媒介,这就否定了教会权威。

因此选B项。

[能力提升]

9.有人说:

“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

”其中“不禁人的本能”与“禁人的本能”分别指的是(  )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信仰得救;致良知

答案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分别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

启蒙思想的核心是理性,民贵君轻是民本思想,因信称义是宗教改革时期路德教主张,天人感应是汉代董仲舒思想主张,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主张,都不符合题意。

10.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

“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

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路德肯定了赎罪券的功效

B.路德认为个人可直接与上帝对话

C.路德主张“因行称义”

D.路德试图消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西方宗教改革的理解能力。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即可获救,事实上否定了教皇和天主教会的权威,主张人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故选B。

11.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

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

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

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答案 D

解析 宗教改革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认为教会应从属于国家,说明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12.为了展示14~17世纪欧洲文明的重大成果,玛丽同学设计了《十日谈》、《蒙娜丽莎》、《哈姆雷特》三张卡片,你认为还应该补充下列哪一张卡片(  )

A.《圣经》B.《大卫》

C.《九十五条论纲》D.《论法的精神》

答案 B

解析 题干所述成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同属于这一时期的还有米开朗琪罗的《大卫》。

13.阅读下列材料: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睡眠状态。

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

……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瑞士史学家布克哈特语

请回答:

材料所说“纱幕”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答案 “纱幕”:

天主教的蒙昧主义(基督教的神学束缚)。

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和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出现。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06年1月4日,一个意大利人在种植葡萄时,无意中挖出一座群雕像,这就是古希腊的雕塑名作《拉奥孔》。

它的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

材料二 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地说服我……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

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

我不能那样做。

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

——马丁·路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意大利主要流行什么社会思潮?

这一思潮要表达的思想主旨是什么?

《拉奥孔》的出土为什么会在意大利引起“震动”?

(2)材料二中马丁·路德对《圣经》的态度是什么?

(3)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 

(1)社会思潮:

人文主义。

主旨:

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或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或人性解放);追求现世幸福。

原因:

再现了古典文明的辉煌与伟大,增强了人们创造新文化的信心。

(2)以自己对《圣经》的理解为准,服从于《圣经》的约束,不盲目听从教会说教。

(3)文艺复兴推动了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