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说课稿精选3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0583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别说课稿精选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送别说课稿精选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送别说课稿精选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送别说课稿精选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送别说课稿精选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送别说课稿精选3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送别说课稿精选3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送别说课稿精选3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送别说课稿精选3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送别说课稿精选3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送别说课稿精选3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送别说课稿精选3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送别说课稿精选3篇.docx

《送别说课稿精选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别说课稿精选3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送别说课稿精选3篇.docx

送别说课稿精选3篇

送别说课稿(精选3篇)

送别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创造,是人类基本索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众所周知.音乐艺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体验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音乐.才能促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

因此.学生主体参与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即以学生为本,是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今天我以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用书基础版第二版第一单元声乐选曲《送别》一课和大家共同探讨现代教学思想及教学策略。

  一、说教材:

  1、说内容:

  《银屏之歌》即电影、电视剧里的歌曲。

本单元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对影视歌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能结合所熟悉的电影及电视剧自主分析其中影视音乐的作用。

这节课就是通过学习电影《城南旧事》里的插曲《送别》来了解影视歌曲的。

  2、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电影《城南旧事》荣获1983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

影片选用了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有很大影响的学堂乐歌(也就是《送别》)作为主题音乐。

贯穿全片,表达了主人公小英子忧伤、惆怅的内心情感世界。

  为此,《送别》这首歌曲的主旋律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喜爱的电视歌曲。

主题歌曲恰如其分的突出作品的主题,歌颂了主题思想,帮助观众明确理解了作品思想内涵。

  3、说学习目标:

  由于现在电影、电视、多媒体的普及.学生看过许许多多的影视作品.并对作品中的音乐非常熟悉,但对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很少去分析。

为此,我制定

  如下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能背唱歌曲《送别》。

并能通过多种形式表现歌曲,理解它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表现音乐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

德育目标:

培养和激发学生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艺术和民族自豪感。

  4、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歌曲《送别》,理解主题音乐的内涵

  难点:

音乐与其他艺术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说教法:

  根据这节课的特点。

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视觉图象法:

  学生对《城南旧事》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但对作品主旨未必理解到位。

在乐曲欣赏的同时,配以电视剧照和视频,给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

  2、体验法:

  音乐审美必须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

在教学中我还创设多种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音乐的美感,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3、启发探究法

  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发展学生的智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

  本节课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潜能。

主要从听、说、唱、演四个要素入手,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和表现欲,让学生能达到会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展示音乐的效果。

  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分别播放《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转》《红楼梦》四个电视剧里的插曲的片段,让同学们竞猜

  1、分别是什么电影的什么歌曲?

  2、这些歌曲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

银屏之歌)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银屏之歌——《送别》

  (这样的导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而且点明了这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

  1.播放第一张幻灯片:

学习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

  A、什么是学堂乐歌?

(教师播放第三章幻灯片)

  2、教师对学生讲解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李叔同

  播放第六、七、八、九章幻灯片,让学生知道李叔同的出生年月、家庭背景、以及他从事艺术的经历。

  3、欣赏课件播放音画,回答问题:

  A、这首歌曲有什么风格和特点?

(忧伤、惆怅的内心情感世界)

  B、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

(声音轻柔含蓄)

  (目的:

让学生通过聆听来熟悉音乐的旋律和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

通过视频来感觉当时的社会背景。

通过回答问题让学生自己能从课本上找出《送别》这首歌的作者,出处,地位。

或根据学生已有的课外知识说出歌曲的'相关信息。

  4、出示简谱,播放第十三章幻灯片。

  教师给学生讲解乐理知识。

如:

C调、4/4拍、附点音符、半音7和4唱法等。

  5、教师范唱和教唱简谱一至二遍

  6学生跟音乐唱一至二遍。

(播放第一张幻灯片)。

  7、老师伴奏,学生哼唱

  (再一次熟悉歌曲,通过哼唱让学生更能感受歌曲的意境,使中上游学生能达到熟练的程度,很想大声音唱出来,跃跃欲试的想表现自己,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

  5、老师伴奏,学生大声齐唱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把最完美的声音表现了出来,老师也掌握了学生的自学程度,并能发现其中的错误之处)

  6、纠错:

  (齐唱后,个别小节可能有唱错的地方,如:

第三句和第六句的结束音分别是2和1,容易错;最后一句的附点四分音符,唱不足一拍半。

半音7唱不准。

)纠正:

先启发学生找出错误之处,学的好的同学范唱,其它同学学唱,这样生教生,使学生之间产生互动,补充了差异,张扬了个性。

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学生实在纠正不好的,老师来精讲点拨。

  (三)巩固补救

  A、男女分唱

  B、小组分唱

  C、男女轮唱

  (本环节主要是针对中下游学生,这些同学个别地方还唱的不熟,通过以上措施使会唱的能带着感情背唱,不熟的能达到会唱、熟练的效果。

  (四)拓展知识

  1、新编歌词,唱给你的好友听。

  (本环节是激发学生想象能力的关键。

用多彩的形式来展示音乐,创造音乐,使音乐充满了活力,让音乐与其它艺术紧紧的融合为一体。

展现出音乐的魅力。

  (五)小结:

  我们这节课有了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这样让学生对自己这节课的掌握程度有个正确的分析)

  四、总体说明:

  整节课,老师只教唱一两遍,学生就能圆满的完成了学习目标。

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展示了才华,水到渠成地就达成了学习目标。

  不足之处,请评委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送别说课稿2

  一、教学内容:

  由于影视音乐与影视剧情密切关联,因此,与其他类型的音乐相比,影视音乐更易于理解。

影视音乐在传播渠道上也比其他仅通过现场演出或录音的音乐更为顺畅,随着相关电影或音乐剧的播放,影视音乐会很快得到传播。

本单元力图让学生对影视音乐及其不同类别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使学生能够结合所熟悉的电影及电视剧,能够自主分析其中音乐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演唱歌曲《送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情感目标:

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送别》。

  难点——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课前播放《喜羊羊与灰太儿狼》

  【设计意图】调动情绪,创设一个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愉快、兴奋地开始音乐课。

  2、师生问好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电影吗?

那谁知道刚刚听到的是哪部动画片的音乐?

请告诉老师,有哪些影视剧的音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

  (指生回答,并请学生唱唱他们所熟悉的影视歌曲)

  

(2)聆听影视歌曲片段

  片头曲《黑猫警长》:

黑猫警长主题歌《上海滩》:

上海滩。

  背景音乐《还珠格格》:

有一个姑娘插曲《浪漫满屋》:

ithink。

  情节音乐《微笑百事达》:

北极星的眼泪片尾曲《神话》:

美丽的神话。

  (3)音乐常识:

归纳影视音乐的分类(主题歌、片头曲、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尾曲等。

  同学们真棒!

那么请大家根据音乐在影视剧中出现的不同位置,想一想影视音乐有哪些不同类型?

  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是一部电影中的插曲。

  【设计意图】以流行影视歌曲引情激趣,将学生生活中已有的音乐感受带进课堂,既拉进了师生距离,体现了教学活动与生活相结合的课改新理念,又揭示本节课的主题。

  

(二)感受体验,学唱歌曲《送别》(20分钟)

  1、播放《童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刚我们听到的歌曲是?

是一首什么歌曲?

什么是校园歌曲?

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合作。

那么在上世纪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什么呢?

  2、学堂乐歌

  二十一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

今天的年青人可能很少人认识它们,但在我国近代音乐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早期的的学堂乐歌以旧曲填新词为主,用中国民歌、小调的曲调或欧美歌曲的曲调填进创作的新词。

  3、介绍李叔同——学堂乐歌作者,音乐、美育教育家,早期话剧活动家。

浙江平湖人,1880年9月生于天律,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1906年李叔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同年,又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并担任了《太平洋报》的文艺编辑。

  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他一生从事多方面的艺术活动,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篆刻、诗词均所擅长。

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

  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春景》、《忆儿时》、《春游》、《留别》、《早秋》等。

  4、欣赏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段,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师:

“同学们,进入初中阶段,由于学习任务加重,大家接触电视电影的时间应该也越来越少了,借今天课堂上的机会,老师要邀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老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段,请认真体会影片中的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5、歌曲分析

  师:

“这首影视插曲的曲名是什么?

(送别)

  节拍四四拍子速度中速稍慢

  力度中强情绪忧伤惆怅深情

  6、出示歌谱,学唱歌曲

  

(1)分句学唱歌谱。

师: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用自然、舒展的发声方式轻声地学唱歌谱,老师唱一句,请同学们跟唱一句。

  

(2)学唱歌词。

师:

“同学们,我唱谱你们唱词,请注意表现出歌曲忧伤怅惘的情绪。

  (3)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让学生提出疑难,师生共同解决,进一步练唱。

  a、注意用自然、舒展的发声方式演唱。

  b、注意斛字的读音hu。

  c、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

  d、歌词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

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

  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

最后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

  (4)让学生用领唱加齐唱的形式演绎歌曲《送别》。

(13分钟)

  a分小组演唱歌曲

  b①句女领唱②句男领唱③句女齐唱④句男齐唱⑤⑥句轮唱;“夕阳”重复。

  (三)拓展活动

  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的影视音乐,下节课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四)总结下课(2分钟)

  1、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影视音乐的分类、了解了学堂乐歌这个特殊的历史产物、学唱了李叔同的代表作《送别》。

歌曲完美地抒写了人生离合的真实体验和世间永存的挚意真情,从而使这首歌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师生告别。

  五、教学反思

  音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银屏之歌》中有很多中外影视音乐作品,我选择的内容是我国影片《城南旧事》中的插曲:

《送别》。

这是一首一段体的歌曲,d大调,表达出一种依依不舍的诚挚情感。

歌曲的旋律优美抒情,在李叔同的填词下,使歌词和歌曲达到完美的融合,意境深远,成为一首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田园诗歌。

通过歌词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园;再由景写人,这种特有的中国式描摹方式,总是使文字得到了升华,升华至人们内心美好情愫之中,“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使离别那淡淡的愁情,跃然心底。

这对学生的价值观又是一次很好的塑造和教化,世间还有如此美好的友情。

送别说课稿3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来自音乐素养较高的部分四年级学生和音乐素养很高的部分三年级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较高的音乐学习目标,可以挖掘拓展的深度,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学内容:

  歌曲《送别》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的相关知识,知道词作者李叔同的生平简历与曲调的由来。

  2、深刻体会歌曲内涵,并能悠长的气息、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3、通过知识的延伸及拓展,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深刻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对本课知识延伸和技能拓展的准确把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唱出歌曲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安定情绪,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欣赏歌曲《童年》,它演唱了什么内容?

像这类歌曲叫什么?

  像这种广受学生喜爱,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歌曲,我们称它为“校园歌曲”。

  2、那你知道100多年前,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什么歌吗?

  三、介绍“学堂乐歌”

  1901年(清朝末年,民国初期)起,中国开始开办学校,那时称做“学堂”,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课,音乐课上唱的歌称为“学堂乐歌”,也就是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

学堂乐歌的曲调大都是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

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外国的曲子,填上中国的词(选曲填词)

  学堂乐歌充满着对传统势力的反抗精神和饱含的爱国主义激情,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启蒙,开创了中国近代音乐创作的先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堂乐歌的代表作《送别》。

  四、歌曲教学

  1、初听录音,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内容。

  2、出示歌词,介绍词作者李叔同。

  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是由学堂乐歌的先驱者李叔同填词创作的。

李叔同又名弘一法师,中国音乐家、戏剧活动家,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诗词均所擅长,是个名副其的音乐天才。

  3、填词演唱,注意气息连贯,声音优美,位置统一。

  4、分析处理歌曲,加上力度记号演唱。

听音范唱播放《送别》

  师:

我们在听到时候看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速度是,力度以及调号?

  生:

回答

  师:

概括,四四拍、中速稍慢、中弱、D大调、再次听《送别》。

  师:

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注意歌曲的特点和情绪。

  师:

谁来说说歌曲的特点和情绪?

  师:

说的很正确,这首歌曲特点,旋律平缓悠长,凄美柔婉,节奏也比较简单,表达李叔同对“金兰之”交友人分别时的离愁别绪,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

情绪:

忧伤惆怅深情。

  师:

好,那么下面把旋律带上跟着老师一起学唱这首歌曲

  1、先来朗诵一遍歌词。

  2、学生一起朗诵

  3、老师领唱一边简谱

  4、学生聆听一遍歌曲

  5、学生跟着音乐轻声哼唱

  6、教师领唱

  7、学生一起唱,学生跟着老师来唱谱子,然后老师唱普学生填词,老师纠正学生唱的错误的部分。

  五、做游戏。

  萝卜蹲游戏,找六个学生,谁输了谁来给大家唱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一首新歌。

  六、小结下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歌曲《送别》,感受到亲友间离别时忧伤与凄凉的不舍之情,我们可以回家唱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给弟弟妹妹们教,如果以后有送别的场景,我们就仔细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