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0960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2 大小:7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2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2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2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2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2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2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2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2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2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2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2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2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2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2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2页
亲,该文档总共1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docx(1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崔河三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学科

语文

课型

讲授

授课

教师

李海霞

学习内容

1.长城和运河

(一)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难点

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

学习准备

挂图,多媒体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自学感悟:

1、我们中国的“人间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大家知道吗?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1)认识长城,介绍长城

从古到今所有的人类建筑中最著名了解长城和运河的应该就中国的万里长城了,长城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出示词卡:

山海关;引读)西到甘肃省的嘉峪关(出示词卡:

嘉峪关,引读)全长1万3千多公里,所以被称为“万里长城”。

板书:

万里长城

 (西)嘉峪关        山海关(东) 

 

学生了解长城和运河。

 

欣赏图片。

(2)认识运河,介绍运河,

板书:

       (北)首都北京

(中)京杭大运河

(南)天堂杭州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

1 长城和运河

设问导读:

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巩固练习:

听写词语。

背诵课文。

拓展延伸: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板书设计

1.长城和运河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导学反思

崔河三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学科

语文

课型

讲授

授课

教师

李海霞

学习内容

1.长城和运河

(二)

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2、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学习重点

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深入感受“奇异景象”。

 

学习难点

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

学习准备

挂图,多媒体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温故互查:

课文是如何描绘长城和运河的呢?

自学感悟:

自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了课文大家一定很想去那里看看吧?

好吧,我们的旅行就要开始了,可是谁来驾驶飞机呢?

设问导读:

小组长请两个学生分别读课文的两小节,其余同学边听边找,长城和运河在作者眼里分别像什么。

过渡:

长城怎么就像巨龙穿行了呢?

请我们的游客乘坐飞机从高口俯视长

 

学生自读课文。

 

小组交流:

 

城,看看长城为什么像巨龙?

出示:

长城图和巨龙图

小组讨论:

比较后说说像在哪里。

    齐读第一小节:

  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而运河却谱写了动人的诗篇,为什么动人呢?

  自学第二段,边读边思考:

你觉得哪里动人了?

  交流: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齐读第二小节

巩固练习:

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拓展延伸:

仿写课文

 

合作探究: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学生也说说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1.长城和运河

万里长城(西)嘉峪关        山海关(东)

京杭大运河(北)首都北京

(中)京杭大运河

(南)天堂杭州

导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学科

语文

课型

讲授

授课

教师

李海霞

学习内容

2.美丽的南沙群岛

(一)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学习重点

学会10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学习难点

语言优美,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淼”等,注重对学生的积累。

学习准备

地图,多媒体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自学感悟:

1、看地图,解说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2、出示投影:

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3、指导读题。

要求:

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体会有关词语的意思。

设问导读:

1、认真朗读课文,能大致说说南沙群岛美在哪里。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浩瀚:

广大。

浩淼:

形容水面辽阔。

学生参照课文解说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学生自由读文。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南沙群岛是祖国的,也是()。

2、在课文中画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巩固练习:

听写生字和词语。

拓展延伸:

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南沙群岛,再根据课文内容向别人作介绍。

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同桌互相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2.美丽的南沙群岛

辽阔岛屿矿产水天相连

壮观宝库海龟星罗棋布

导学反思

崔河三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学科

语文

课型

讲授

授课

教师

李海霞

学习内容

2.美丽的南沙群岛

(二)

学习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学习难点

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学习准备

多媒体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温故互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些什么?

自学感悟:

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

“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了什么?

(2)还从哪儿看出岛屿的多?

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

(3)指导读1、2两句。

(4)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

设问导读:

学习第2自然段。

(1)小组交流思考:

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

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

 

同桌互相说一说。

 

小组合作

么?

(2)结合理解“蕴藏”“用之不竭”。

(3)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

”吗?

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

我们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散步写生吗?

(1)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

(2)这些句子你们都读懂了吗?

试着用彩色笔画下来。

(3)学生边想象边创作绘画。

(4)思考:

为什么这样画?

(5)指导朗读。

看图,试背第3自然段。

同桌互相检查。

巩固练习:

为什么说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

拓展延伸:

仿段练习。

以“菜市场真是营养的宝库”为中心句写几句话。

四人一小组讨论

 

摘抄课文中的妙词佳句。

 

板书设计

2.美丽的南沙群岛

地理位置物产丰富景色优美

导学反思

崔河三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学科

语文

课型

讲授

授课

教师

李海霞

学习内容

3.庐山的云雾

(一)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准备

多媒体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自学感悟:

1、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吗?

2、简介“庐山”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在庐山最神奇的就要数庐山的云雾了,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神奇在哪里?

有什么特点呢?

设问导读:

1、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同桌互相检查是否读的正确。

 

再读课文,交流以下问题:

(1)全文共有几自然段?

思考:

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感悟课文。

同桌互相检查是否读的正确。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讨论交流。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什么特点?

巩固练习:

1、听写生字和词语。

2、背诵课文。

拓展延伸:

写一写家乡的云雾。

组长汇报结果,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3.庐山的云雾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

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导学反思

崔河三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学科

语文

课型

讲授

授课

教师

李海霞

学习内容

3.庐山的云雾

(二)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学习准备

多媒体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温故互查:

自学感悟:

读、思考:

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互相交流。

第一句:

“秀丽”是什么意思?

用“秀丽”说一句话。

第二句:

“尤其”是什么意思?

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

指第三、四句:

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云多)

设问导读:

学生听写生字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自读、背诵。

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在下面画横线。

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

(板书:

千姿百态)

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

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

讨论学法:

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巩固练习:

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

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

拓展延伸:

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3.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像绒帽,像玉带    

    是大海.是天幕

       神秘的云雾  瞬息万变:

眼前的——刚刚是——转眼流连忘返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

导学反思

崔河三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学科

语文

课型

讲授

授课

教师

李海霞

学习内容

练习一

学习目标

1、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2、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

学习重点

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

学习准备

课件、插图。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自学感悟:

1、熟记8个成语。

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小组交流加以理解。

 风云变换:

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

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

  气象万千:

气象,景象。

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

  2、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介绍:

范成大写了一组《夏日田园杂兴》,今天学习《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小结:

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

学生记诵。

 

组长组织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

 

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

 (3)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4)搜集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积累诵读。

设问导读:

 聊聊春节:

 1、设问导入:

今年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

你知道过春节时,咱们这儿有什么习俗吗?

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春节。

  2、出示题目:

聊聊春节

  3、借助插图勾起回忆。

  4、交流本地春节的习俗。

巩固练习:

1、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交流本地春节的习俗并写下来。

拓展延伸:

了解交流其他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积累诵读

 

贴春联、全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龙灯、吃年夜饭、给老人拜年……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聊聊春节

导学反思

崔河三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学科

语文

课型

讲授

授课

教师

李海霞

学习内容

习作一

学习目标

1、能借助观察图画读懂例文《脱棉衣》,感知小作者的所思所想。

2、能通过讨论交流,明确观察多幅图作文训练的要领。

3、能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书上提供的两组图,选你喜欢的一组,练习写一件事。

学习重点

从例文中学习方法,通过实践进行知识的迁移。

学习难点

从例文中学习方法,通过实践进行知识的迁移。

学习准备

课件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自学感悟:

1、图上有几个人物?

能说清图上人物的关系并给他们分别取个名字吗?

2、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分图简洁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阅读例文

(1)指名分段读例文,图文对照,说说每段分别写了哪幅图?

(2)由例文的安排段方法,你知道了可以如何安排段落吗?

5、小结:

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他们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

设问导读:

 

学生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小组讨论,学习写法。

1、读提示语,结合例文看图,自主思考这些问题。

2、仔细观察。

看懂每幅图,弄清每幅图的意思和联系。

3、展开想像。

图上看到的可以写,没有的内容可以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来写。

4、层次分明,每段写一幅图。

5、重点突出。

几幅图中选一两幅写具体些。

自我检测:

学习写法,尝试写作。

学生练写,师指导。

巩固练习:

学生练写,小组点评,修改文稿。

拓展延伸:

修改文稿。

 

学生围绕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集体交流,明白多幅图的基本要求

 

同桌先看图口述、再连起来完整地说,师生点评。

板书设计

习作一

认真观察图画

展开丰富想象

导学反思

崔河三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学科

语文

课型

讲授

授课

教师

李海霞

学习内容

4.翻越远方的大山

(一)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

学习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准备

课件。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自学感悟:

  1、(出示挂图)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介绍刘翔。

  3、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刘翔,自由读课文,感悟课文。

4、质疑。

大山”在文中指什么?

为什么说它是“大山”而不说成其他的?

比如具体点泰山,比如长城……

设问导读:

  1、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标自然段号。

  2、默读时勾划不理解的词句。

3、思考问题。

自读课文。

交流预习。

 1、指读带拼音的生字,齐读。

 

同学们根据预习自由说说。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2、指读生词,齐读。

  3、指名读课文,相机纠正。

将课文读流利。

写字指导。

巩固练习:

1、听写生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拓展延伸:

你还了解刘翔的哪些事迹?

和同学们说一说。

试着解决默读时不理解的词句。

板书设计

4.翻越远方的大山

跨栏呐喊碰面成绩当初

田径祝贺背影决赛国际

导学反思

崔河三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学科

语文

课型

讲授

授课

教师

李海霞

学习内容

4.翻越远方的大山

(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有关语句,自己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切身体会,并通过朗读表达出真实感情,讲述自己的观点,在阅读中感悟。

学习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切身体会,并通过朗读表达出真实感情,讲述自己的观点,在阅读中感悟。

学习准备

课件。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温故互查:

自学感悟:

朗读,思考感悟:

刘翔是怎样的一个运动员?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汇报:

优秀、坚强。

为什么说她优秀?

“他是我的一个偶像,在我看来,他就是一座远方的大山,我到山脚下的那一天都遥不可期,更别提要逾越这座大山了。

”    

自己读,读懂了什么或不懂什么?

提问:

大山”在文中指什么?

为什

学生听写词语。

么说它是“大山”?

设问导读:

  1、刘翔前几次失败后表现如何?

画出让你最感动、印象最深的地方?

2、小组讨论、朗读、相机交流。

3、是约翰逊让我认识到,这是真的。

比赛完,他第一个走向我,同样是那个友好的微笑,他拍拍我的肩膀,说了一句:

“干得漂亮,祝贺你!

”那一刹那,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我击败了世界“跨栏王”!

  当时“我”心情如何?

4、本文重点介绍了翻越前的失败,为什么不重点写翻越后的成功?

巩固练习:

你敬佩刘翔吗?

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然后写几句话表达你的敬佩之情。

拓展延伸:

搜集有关刘翔的事迹,准备开展“刘翔故事报告会”。

小组讨论、朗读、相机交流。

 

学生进行写话练习

板书设计

4.翻越远方的大山    

遥不可及

观看背影

翻越大山 

导学反思

崔河三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学科

语文

课型

讲授

授课

教师

李海霞

学习内容

5.雪儿

(一)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

学习重点

1、读通课文。

2、理解新词。

学习难点

初步感知“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

学习准备

课件。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自学感悟:

1、世间有各种各样的感情,你体会过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吗?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发生在受伤的孩子和受伤的鸽子之间的感人故事,题目是:

雪儿。

  2、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吗?

  3、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4、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

媚敷弧喃剩鸽捡哀悠阻忠递盼线慰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

 

(2)出示词语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

 

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明媚的春天 美丽的弧线

艰难险阻 飘飘悠悠

 千山万水 轻轻捧起 十分快慰设问导读:

小组交流读书收获:

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练读课文,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表情。

  2、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分节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①爸爸带回,我为雪儿,盼望。

  ②听爸爸说雪儿是,我更盼望。

  ③雪儿展开,我望着心里。

这三句话分别是哪些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巩固练习:

听写生字和词语。

拓展延伸:

说一说你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板书设计

5.雪儿

施展剩下传递任何

哀伤托起祝福向往

导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学科

语文

课型

讲授

授课

教师

李海霞

学习内容

5.雪儿

(二)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

学习重点

1、读通课文。

2、理解新词。

学习难点

初步感知“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

学习准备

雪儿图、课件。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温故互查:

听写词语。

自学感悟:

1、感悟课文。

  (出示展示飞翔的雪儿图)同学们,这就是雪儿,你们喜欢雪儿吗?

请你说一句喜欢它的理由。

2、可是有一天,你们喜欢的雪儿受了伤。

(出示受伤的雪儿图)它飞不起来了,你看,它的眼睛里充满了哀伤。

你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心里怎样?

你会怎么办呢?

设问导读:

 1、默读课文2、3自然段。

“我”和

同桌互相检查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

爸爸是怎样对待雪儿的?

2、雪儿如此勇敢、忠诚,是人们的好帮手,谁能读好这一段呢?

(二)学习课文(4—6节)

  小组自学交流。

  1、雪儿终于又能展翅飞翔了。

看到雪儿的伤好了,你的心情怎样?

  2、文中的“我”的心情和我们一样,课文第4小节中哪一句话写出来了?

请找出来。

巩固练习:

有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吗?

你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愿意把它写下来吗?

拓展延伸:

  默读第四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述“我”和雪儿告别时的情景。

学生划出有关句子,圈出重点词。

 

 

 

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述“我”和雪儿告别时的情景。

 

板书设计

5.雪儿

洗澡

盼望←敷药

取名

渴望←飞越万水千山

传递信息

快慰←欢呼望着喃喃说道轻轻捧起

导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学科

语文

课型

讲授

授课

教师

李海霞

学习内容

6.花瓣飘香

(一)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学习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学习难点

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学习准备

一束月季花、课件。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自学感悟:

1、出示一束月季花,展示在讲台上。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仔细观察一下,说说月季花怎么样?

你们喜欢吗?

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喜欢,有一位小女孩,她也很喜欢,大家想认识她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2、板书课题:

花瓣飘香,齐读课题。

设问导读:

1、自学生字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