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对话特区转型答辩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1037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荣对话特区转型答辩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王荣对话特区转型答辩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王荣对话特区转型答辩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王荣对话特区转型答辩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王荣对话特区转型答辩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王荣对话特区转型答辩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王荣对话特区转型答辩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王荣对话特区转型答辩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王荣对话特区转型答辩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王荣对话特区转型答辩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王荣对话特区转型答辩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王荣对话特区转型答辩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王荣对话特区转型答辩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王荣对话特区转型答辩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王荣对话特区转型答辩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王荣对话特区转型答辩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王荣对话特区转型答辩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王荣对话特区转型答辩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王荣对话特区转型答辩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王荣对话特区转型答辩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王荣对话特区转型答辩会.docx

《王荣对话特区转型答辩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荣对话特区转型答辩会.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王荣对话特区转型答辩会.docx

王荣对话特区转型答辩会

王荣深圳市委书记

严金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李强南海油脂工业(赤湾)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海峰深圳市广播电台《民心桥》栏目工作人员

乐正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院长

王传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徐少春金蝶国际软件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范军公众力调查机构总经理

主持人(陈伟鸿):

好,谢谢大家的光临,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各位收看我们今天在深圳为您制作的这期《对话》节目。

在今天节目当中,我们要来关注这座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们先来看一下一部短片。

(播放短片)

解说:

这组照片勾勒出一个城市30年的发展历程,这个城市的名字叫深圳。

深圳这个地名最早出现在1410年代的史料记载中,当地的方言客家话,把田野间的水沟称为圳。

因为当时的这个边陲小镇正好有一条深水沟,因此就得名深圳。

1979年,建市前的深圳是一个只有2.6万人、7辆汽车、2条水泥路的小镇。

如今大家看到的这条车水马龙,被称为深圳名片的深南大道,是1979年由600名工程兵用铁锹和镐头一寸一寸地挖出来的。

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口号的感召下,当然的边陲小镇已经变成了一个年生产总值达到8000多亿,拥有1000多万居住人口的特区城市。

30年的岁月变迁中,深圳这个特区城市演艺了无数从不可能到可能的精彩故事。

主持人:

中国人常常说三十而立,对于一座城市来说,经历了三十年的发展,它一定拥有了很多成长的收获。

也许当我们看到今天的深圳的时候,从前我们使用过的一些词语,像翻天覆地、像日新月异都不足以来展现这座城市三十年的发展所取得的这些成就。

在今天,在而立之际的这一刻,在这样一个全新的节点上,深圳其实也在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未来的三十年深圳将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一座城市?

今天我们特地为大家请到了深圳市市委书记王荣先生,为大家来打开这些问号。

现在让我们用掌声请出他,有请。

你好,王书记。

王荣(深圳市委书记):

你好,你好。

主持人:

你好。

对您来说,在入主深圳之前,可能对于深圳更多的是一种远观。

王荣:

对。

主持人:

因为我注意到您出生在江苏、成长在江苏、求学在江苏,包括在南京农业大学读完了博士学位,而后在无锡、在苏州都担任了市委书记。

那个时候站在江苏这样的一个视角来看深圳,深圳给您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王荣:

给我留下的印象,它就是一个改革开放起步相当早,成就相当显著,市场发育也相当地更为成熟,而且能够让人才在这里大显身手的这样一个城市。

主持人:

您是最新一任的领导者,您也公开说从接到通知到办完手续担任代市长,可能只有两天的时间。

在这两天当中,能透露一下您都在考虑什么问题吗?

王荣:

深圳我想作为一个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我们在其它城市工作的时候也都很关注它。

但是当接到任命到深圳来工作,确实一下子又感到生疏起来了,因为作为一个这个城市的管理者而言,光看到成就还是不够的,还要看到它的问题,更要找出它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路。

主持人:

之前我知道有网友在网上发过一个帖子,这个帖子的名字很有趣,叫深圳新任市长坐出租车微服私访。

虽然我知道那个原型不是您,因为这完全是一个虚构的帖子,但是后来我发现了一个巧合,听说您在担任了代市长之后也微服私访,也是通过乘坐出租车的方式来调研了一番深圳的发展现状。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巧合吗?

您是受到那个帖子的启发吗?

王荣:

任何一件事情一旦被讲成故事确实都有虚构的成份,比如说什么叫微服私访?

其实我们现在没有官服,所有任何时候我们都是微服。

主持人:

天天都微服?

王荣:

天天都微服。

主持人:

比如说此刻。

王荣:

对。

但是确实我是利用我到深圳不久,人们对我这张脸还不是很熟悉的时候,想多看看、多了解一下。

主持人:

所以你上车那个司机一定没认出你来。

王荣:

没有没有,完全没有。

主持人:

那你那趟车还记得花了多少钱吗?

王荣:

花了大概18块钱吧。

主持人:

18块钱。

王荣:

那是只第一趟。

主持人:

第一趟?

王荣:

但是我去坐出租车坐过好几趟,到了一些口岸、到了蛇口,包括到布吉,都去看了看,应该说对深圳确实有了进一步地了解。

因为之前来深圳大部分都是参观学习,所以看到的都是最亮的地方,或者说最有成就感的地方。

主持人:

是。

王荣:

这一次因为故意地找了一些,我在网上搜集到老百姓反映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所以我刻意地去看了看,这样就使得我对这个城市更多的了解,就发现这个城市很多元。

主持人:

今天我们也希望能够为你来呈现一下,百姓眼中这样一个多元的深圳。

之前我们的导演和摄制人员特别在深圳的街头做了一个采访,他们描述了每一个人自己心目当中深圳的明天,我们一块儿来看一看。

(街头采访)

字幕提示:

深圳市民满意什么?

市民:

我觉得这个城市是一个有活力,不断在寻求进步的一个城市。

敢闯、敢干。

是这种生活气息,还有这种生活文化,就是它发扬很快。

都市的一种氛围我觉得挺不错的。

视野还是比较宽广的,比较包容。

字幕提示:

深圳市民担忧什么?

市民:

交通不满意了,塞车了。

深圳市内的话还好,像一些关外生活程序还是需要再,特别是关于制度方面需要进一步地完善。

在吸引人才方面能够像以前刚开始那几年一样,会政策上更放松一点。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拼命地发展、都在追求,那么深圳没有资本,也没有理由要停下来。

字幕提示:

谁是深圳的榜样?

市民:

应该向新加坡学习。

新加坡卫生,还有治安方面应该比深圳这边好。

香港市卫生环境,比如说你在香港是绝对不会看到说人家乱丢垃圾,都是街道很干净的那种。

从一个知识,就是知识经济这方面来转变,而且我们都说和谐社会吧,让深圳这个城市更多的和谐,更多聆听大家的声音,变得更美好。

主持人:

刚才我们看到这些普通的深圳市民,他们对于深圳有自己非常满意的地方,当然也提出了自己的期待,在今年5月份深圳的党代会上,你曾经提出过希望深圳从一个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变成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先进城市。

王荣:

没错。

主持人:

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你能具体地跟大家来描述吗?

王荣: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深圳人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的奇迹。

前三十年,我们在推动物质财富的增长方面,我们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在新的发展阶段,实际上我们更要关注就是创造财富的环境,以及财富如何让人们过的更好,而更主要的是希望我们这个城市怎么能够跟香港、跟新加坡这样一些国际化的城市进一步来靠近。

我们在世界城市群当中,我们在各方面也都继续领先这样一个地位。

主持人:

严先生,在您研究看来,究竟什么样的指标可以来衡量刚才王荣书记为我们描绘的这个现代化、国际化的先进城市?

严金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我们理解对城市的现代化,那么衡量它的时候一般就是说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完善的服务设施和富裕的生活水准,以及有高度的生态文明。

国际化我们一般就是讲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和高度发达,但是我们这儿可以打一个比喻,如果我们把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比喻成像建造一座房子,实际上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就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一个地基。

那么产业发展的高端化,就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这样一个支柱,社会福利优质化,还有一些均等化就像一个屋顶一样。

主持人:

有了你这样一个比喻,我们都明白了先进的城市到底长什么样,对于所有期待着深圳能够有更快速、更好发展的人来说可能都是一道考题。

我知道王荣书记面对任何的考试都是不在话下,因为您拿到的是博士学位。

有你的老校友在现场,我要问问严教授,当时据说王荣书记是我们国家农业经济管理这个专业第一个拿到博士学位的学生。

严金明:

对。

主持人:

在他的博士论文答辩现场您也去了,还记得当时的情形吗?

严金明:

虽然二十多年了,但是记忆犹新。

那个博士论文题目,我记得是深入改革与农村发展,就是研究中国农村长期发展的基本思路。

王荣:

严教授确实跟我是,不仅仅是校友还是系友。

主持人:

还是系友?

王荣:

还是系友,我们学的是一个专业。

主持人:

当时他紧张吗?

严金明:

当时没看到他紧张,应该答辩的时候还是从容应对。

主持人:

从容应对?

严金明:

对。

主持人:

老师也给他提的问题尖锐吗?

严金明:

老师应该是提的问题比较尖锐,因为那些老师都是在我们国家农经界都是一些著名的学者。

主持人:

因为您现在是一个城市的管理者,其实面对的考题大大小小、林林总总,今天我们的现场每一个人都可能要扮演严苛老师的角色,他们即将在这里向您连珠炮式的提出自己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和深圳的发展有关,您有没有信心来接受他们的考试?

王荣:

有信心和他们一起讨论吧。

主持人:

有信心一起讨论。

我知道王荣书记到深圳刚刚担任代市长的时候,在网络上曾经发起过一个活动叫“我们一起来当市长”。

那今天我们这个模拟的城市管理者的答辩会,是不是也可以“我们一起来当书记”这样的一个命题来开始?

王荣:

是。

主持人:

没问题。

我手边特地准备了一个地图,这个地图对于深圳的百姓来说可能都非常熟悉,这就是我们的家园。

在深圳特区设立之初,深圳就率先实行了土地的有偿使用。

有一份数据告诉我,深圳这些年土地的使用大概是每年以3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推进着,那么就是三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可能十年也就用完了。

所以我们今天第一个问题是和土地资源有关,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即将在答辩会上提问的嘉宾。

李先生有请,来。

李强(南海油脂工业(赤湾)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们是做粮油的,金龙鱼的,作为最早一个投资深圳的一个侨资企业,它是1988年郭鹤年先生和郭孔丰先生

在深圳投资了七千万,在深圳开始了一个油厂。

90年代初,中国的第一瓶金龙鱼也就是在深圳的下线、诞生,从此迈向了全国,截止到今天我们已经发展了在全国很大的一个规模。

我们真的感受到在深圳投资真是踏上了一条高速发展的道路,将近二十多年发展,给深圳也回报了我们将近15个亿的税收。

主持人:

政府会不会因此就对你们有格外的一些奖励和重视?

李强:

有很大的支持。

王书记,我不知道您还是否记得2009年的时候,我们获得了深圳市市长质量奖。

王荣:

对。

李强:

政府又奖励了三百万的奖金,我把您当时给我拿来那张支票也带来了,这个钱我觉得是给我们的一个,包括给我们的信心,给我们的一个很大的激励,也促使我们需要更大的投入,非常希望给深圳作出更多的贡献。

主持人:

那你就不断地投资、不断地投资、不断地投资就可以了。

李强:

对。

我也带来另外一张支票,也希望把这张支票再付诸于实施。

当然,这个是没有写上日期。

这个我们看一下是没写日期。

李强:

没写日期。

主持人:

钱数也不太明确。

李强:

钱数这后面是零,表示着无限制,所以说我们非常希望在深圳得到更大的发展。

所以说包括我们的集团也是属于世界五百强,Wilmar(丰益国际)集团,它在中国也大量地投资,但是在深圳,刚才主任讲了寸土寸金的地方,确确实实在发展受到了某些局限,比如说我们去年是68亿的工厂的产值,我们占地是一百亩,平均一亩地它的产值是6600万。

所以说这对我们企业,包括我们后续的发展可能就受到了现在寸土寸金,刚才讲到受限,有几张照片。

主持人:

那我们看一看,来,我们请王书记看一下,是不是真的已经没有地方可以让你们投资了。

李强:

这是其中一部分厂房,这个包括我们的办公楼已经是三层,已经坐满人了,这是我们五个精炼车间全部排在这里。

所以说在这个局面下,我们后续的、持久的发展可能有一定的局限。

主持人:

李先生实在是很客气,说了半天,我听出潜台词就是说我没地,请你给我点地。

王荣:

我听懂了。

主持人:

你听懂了。

王荣:

土地资源稀缺确实是深圳发展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瓶颈,而且我们也发现有不少的城市,也在拿土地资源很丰厚来和我们深圳相比较,劝说这些企业家们离开我们深圳。

主持人:

这是一块大的诱饵。

王荣:

对,这是一块大的诱饵。

但是我想我们这些企业家,他们信念是很坚定的,不会走的。

主持人:

您这句话说了,他们更不好意思走了。

如果说现在困扰你发展的这个瓶颈问题,我们的书记帮你找到了解决之道的话,这个后面的零是不是由我们任意来填,然后全部投到深圳。

李强

填多少零绝对是没有问题,因为从集团来说特别希望在深圳继续发展。

主持人:

好,有你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

王荣:

土地资源稀缺是相对的,我们现在整个范围是1991平方公里,马上还可以拿出来给我们企业家用于发展的还有一百多平方公里。

但是这个一百多平方公里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那就是新加坡是六百平方公里,香港是一千平方公里,我们过去的特区也就是三百多平方公里,就是绿的这一块也就是三百多平方公里。

所以说一百平方公里同样也是一个不小的规模,如果我们规划好了、利用好了,应该讲为企业进一步成长、进一步壮大,为更多的企业来深圳发展同样是有很大的潜力。

我们深圳人都知道现在是两个颜色,但是实际上我们已经是一个颜色了。

7月1日,我们特区扩大到整个全市范围。

主持人:

就关内关外一体化了?

王荣:

现在也就是说没有关内关外之分了。

主持人:

对。

王荣:

那么也就是说1991平方公里都是特区。

那么这个意味着原来老特区之外的五倍的面积,可以让我们像特区内一样高水平地发展,那么这个本身就是空间大的不得了。

像金龙鱼这么好的企业、这么好的品牌,深圳一定是会让他服务好,不会因为我们深圳土地资源的紧缺,让他这么大一块支票放不下来,我想不存在。

(播放短片)

解说:

在深圳,多年来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关内是欧洲,关外是非洲”,这关指的就是将深圳特区与市内其它区域分隔开的一道长长的铁丝网,长90公里,高2.8米,名曰二线关。

关内是靠近香港的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四个区,总面积395平方公里;关外是靠近内地的宝安、龙岗两区,总面积1557平方公里。

从1985年起,前往深圳关内的内地人必须凭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地区通行证和居民身份证才能通过二线关,这个规定一直延续到2008年才取消。

二线关的设置使深圳形成了一市两制的管理发展格局,也造成了关内关外发展的巨大差异。

主持人:

今天我们做道具的时候特别精心地做了一个设计,大家可以看到它们并不是在一个平面上,如果真正要实现您的心愿,这当中肯定还会有一个找平的一个过程。

王荣:

过去关外确实基础设施的配套水平,以及我们城市化的管理水平相对于特区内那是矮了一大截。

现在一体化以后,在基础设施的配套、管理的标准、管理的投入,在这些方面确实一个找平,现在正在实施一个规划。

主持人:

这未来对您来说肯定也是一个挑战?

王荣:

是。

主持人:

那今天我们马上要请到第二位,在我们模拟答辩会上提问的人。

孙海峰(深圳市广播电台《民心桥》栏目工作人员):

主持人,您好。

主持人:

您好。

孙先生我听说,您的这个节目在深圳特别火是吧?

我听说每一任的领导可能都会到《民心桥》的节目

当中去做客。

孙海峰:

对,王荣书记去年是到深圳,调任深圳工作四个月的时间就参加我们这个节目。

主持人:

当时是在直播间接听了我们听众的电话吗?

孙海峰:

王荣书记是一共接听了七个听众的电话,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就是第一个电话。

主持人:

第一个打进来的人。

孙海峰:

因为当时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觉得一个很小的一个问题,当时有一个听众打电话进来向王荣书记反映,就是说他是在坪山新区坪山街道旁边有一个叫建设路的路口,那里长期没有红绿灯交通设施,然后经常拥堵,也经常发生一些交通事故,对市民出行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这个问题可能是一个很具体的一个个案,但是听众反映了类似的问题非常多,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当时还有一个关内关外,不光是交通设施,包括一些施政的基础设施,在规划、设计,包括配套方面跟关内的差距还是非常大。

有些网友直接就给我们这个节目发短信,就说为什么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感觉好像就是关内关外在某些方面好像差距有十年。

主持人:

那这个红绿灯的问题当时是怎么找平的?

孙海峰:

过了可能有一个月时间,就把它先弄了一个临时的红绿灯,后来我们第二次11月份去的时候,交通灯,包括电子眼这些交通设施都已经建好了。

当地的这些市民出行方便了很多。

主持人:

可能很多的变化,就是在这样的点点滴滴当中完成着一个找平的重要使命。

王荣:

是。

主持人:

比如说这样的一组数字,我就注意到2009年特区内四个区单位面积创造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就是特区外的GDP(国内生产总值)5.5倍,特区外仅仅是特区内的15%。

提升关外土地的利用效率应该也是一个必由之路。

王荣:

对。

您刚才讲的是单位面积产出,特区内是特区外的5倍,但实际上特区外过去30年也为深圳的发展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

像我们深圳8200亿经济总量,其中有一半还是在特区外,但是它消耗的资源比特区内消耗的资源要大得多。

所以这就是说我们找平的过程,也就意味着对原特区外这一块提高开发水平,这也是我们发展潜力所在。

乐正(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院长):

实际上从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来看,目前深圳在全国还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但是如果和发达国家、先进城市来比较,应该说我们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

主持人:

这个差距有多大呢,我们给大家做了一个柱状图,大伙儿一块来看一看。

我们看到深圳每平方公里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是4亿元,新加坡现在每平方公里的GDP(国内生产总值)高达18.4亿,我们的邻居香港现在的单位平方公里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是14.3亿,这个就是我们教授提到的这个差距。

乐正:

对,这个差距还是非常明显。

特别是刚才书记也提到,在关外这个差距更加明显。

八九十年代关外为了推动工业化的进程几乎是村村冒烟,很多村都有几百家工厂,规模很小、档次很低,而形态特别分散,耗费了大量的土地。

所以关外可能要解决土地利用率的问题,关键是要提升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因为从全世界的情况来看,特别是我们讲发达国家,他们是写字楼里面创造的产值,而我们是装配车间里创造产值。

主持人:

这个问题我相信王荣书记也有他自己的理解,因为您常常会提到这样的一句话,要好好的读一读香港这本书。

所以我们今天来看看您的读书笔记上,会记了一些什么样的内容?

有什么样的读书心得跟大家分享?

王荣:

深圳作为一个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能够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我们跟香港是比邻。

所以说深圳一直是在跟香港学习、跟香港合作,但是我来深圳以后,我就感觉到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要进一步的向香港学习。

香港现在我认为在四个方面它是做得更好,理念的国际化、社会的法制化、管理的精细化、香港产业还是高端化。

主持人:

在今天我们看到深圳已经有越来越多全新的一些产业支柱了,比如说物流,再比如说金融,还有大家可以看到的是深圳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还有一个就是高新技术。

深圳目前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个规划,从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角度来说,到2015年我们希望实现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是1.5万亿,这个数字基本相当于新加坡的一个经济总量,而且对我们深圳而言也就意味着在未来的六年当中,我们的GDP几乎要翻一番。

有没有人说,这个目标可能定的太高、太远、太大,实现起来有点不太可能?

王荣:

我们提出2015年,也就是说再有六年的时间达到这样一个总量是完全可能的。

这既是基于我们和先进城市的比较,比如说香港,香港现在就是16000亿元,那我们现在8200亿元,而香港开发的面积也比我们少得多。

所以可能性那一定是有的。

再一个按照我们现在各个产业的分析,我们认为是能够做到的。

比如说8200亿当中,你刚才讲的四大支柱产业,现在大概占我们总量的60%。

那么这个60%在新的发展时期增长的空间依然很大,更何况近来我们出台了新兴战略产业的规划,完全是过去没有的一种新的增长点。

主持人:

对于深圳未来的经济发展来说,我们的支柱性的产业到底有哪些新的亮点?

好不好,我们把它交给您,您边写我们大家边考虑。

王荣书记到底会写出怎么的3个支柱来?

来,我们看看未来的这三大支柱会是哪些?

王书记跟大家解释一下。

王荣:

这三大新兴战略性产业是已经明确的。

也就是新能源,新能源主要是新能源应用产品方面,像我们坐在这儿的王传福,像比亚迪汽车、电动汽车,这样一些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那么我们想在今后若干年,它会得到更快的发展;互联网,深圳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尤其是这几年增长非常迅速;再一个就是生物,像生物医药。

这三块我们初步测算了一下,大概它的产值是6500亿元。

估计能够形成将近3000亿元的增加值,那么这样的话,如果说有人担心1.5万亿元的问题,我想这个本身就是给我们一个定心丸,因为它是新兴产业,发展会很快。

主持人:

看到刚才王书记写到新能源的时候,我特别留意了一下,王传福先生的表情,就是比现在还要更灿烂的表情。

王传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王荣书记到深圳来大概没过多久就到了比亚迪,专程去了比亚迪。

当然王书记去比亚迪应该有4到5次了,让比亚迪倍受鼓舞,同时也解决了一些问题。

坪山区成立前后,我记得好像大概有3到5批不同的政府一些工作人员

来和企业做交流,怎么去规划未来像比亚迪作为一个汽车的话,我们有很多物流的问题、员工的住宿问题,还有企业的用地问题。

最多的一次我记得有十个人以上到一个企业,这种服务我们以前是看不到的,这个就体现出管理者服务职能、服务这种理念是完全不一样的。

主持人:

可是王书记,您觉不觉得王传福先生说了半天基本上就是表扬稿,他在这个答辩会上好像没有提出什么问题来。

您试过他们的新能源的车吗?

王荣:

我试过,我上次试了试我们已经投放出租公司的轿车,声音都没有。

主持人:

特别安静。

王荣:

特别安静。

就刚才传福先生讲,现在买一辆纯电动的车,那就可以补贴到12万。

那也可能再过三五年,它不用这个补贴了,它生产规模上来了,市民们更多的接受了,那它可能就完全市场运作了。

所以说这些政府和企业的互动,对一些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成长,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

我明白了,为什么刚才王传福先生在答辩会的现场给出的都是表扬,那今天有没有什么问题想要问王书记?

王荣:

他因为前两天刚在我办公室,我们商讨过一些问题。

主持人:

已经提出过一些问题。

王荣:

所以他肯定今天好像一下子就没什么问题了。

因为汽车产业也是需要大面积使用土地的这样一个产业,因为它一些车子的测试,包括生产的车间的发展都需要土地。

所以我们还在考虑像这一类的产业,怎么能够给它进一步扩张提供更好的服务条件,我们也做了很好的商量。

主持人:

如果金龙鱼和比亚迪一起到你办公室,那那块土地给谁?

王荣:

这两样都是我们现在市场当中不可或缺的两大产品。

主持人:

手心手背都是肉。

王荣:

一个是油每天要用;再一个是车,现在也是成了千家万户的产品。

所以我想都会一道的给予他们强有力的支持。

主持人:

所以王传福先生也应该回去准备一个巨大的大支票,要投给深圳未来的经济建设,任意我们来填多少个零都没问题。

可以吗?

王传福:

有了书记这一表态的话,我们就信心更足了。

我们未来在新能源上面的投资也很大,我们最近在深圳准备投资一个非常大的,大概六个G瓦时的铁电池基地,当然这也是全球最大的一个基地,这个投资差不多就达到大概50多亿。

应该说没有深圳就没有比亚迪,我们一份感情,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