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我们的教育主张和实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1040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最好的自己我们的教育主张和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做最好的自己我们的教育主张和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做最好的自己我们的教育主张和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做最好的自己我们的教育主张和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做最好的自己我们的教育主张和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做最好的自己我们的教育主张和实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做最好的自己我们的教育主张和实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做最好的自己我们的教育主张和实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做最好的自己我们的教育主张和实践.docx

《做最好的自己我们的教育主张和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最好的自己我们的教育主张和实践.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做最好的自己我们的教育主张和实践.docx

做最好的自己我们的教育主张和实践

编者按:

在每个地区,总有一些名校,历史悠久、底蕴丰厚,集中了较多的优质资源,在更多的学校中显得鹤立鸡群。

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是自怨自艾,甘拜下风,还是面对实际,有针对性的发展,成为更多名校之外的学校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高中阶段的教育应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

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从宏观上指出了高中学校未来发展的思路,而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和探索则从实践层面给了我们进一步思考的空间和载体。

做最好的自己

——我们的教育主张和实践

冯章葆

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从成立至今刚刚九个年头,在众多的高中名校中属于“小字辈”。

但其却是由两个“老牌”学校合并而成的,一所是具有九十年文化底蕴的江苏省镇江师范学校,另一所是拥有八十多年办学历史的镇江市第三中学。

建校之初,对于这个由两所性质不同的地方老校合并而成的新学校来说,现实似乎很“残酷”:

在镇江这座中等城市里,已经矗立着两所历史悠久的高中名校,那里几乎聚集了区域内绝大多数的优质资源,已经习惯性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对于一所与他们不在同一起跑线的新学校来说,如何尽快步入正轨,增强凝聚力,激发内驱力,形成战斗力?

如何在“夹缝”中获得阳光,让老师和学生能够有尊严地生活和发展?

我们的回答是:

做最好的自己。

一、我们所理解的“最好”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最好的理解从来都是相对的、个体的。

我们针对学校现实状况提出“做最好的自己”,主要基于如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基于对学校自身功能的重新审视

从功能上看,学校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专门的场所,一个比较集中地对学生施以影响,并使之朝着教育者希望的方向改变的场所,其最本质的功能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的功能及价值存在越来越受到挑战,它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也不再是唯一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场所,学校理应有更丰富的功能和更高的使命。

但在社会功利大潮的影响下,学校却越来越成为一个选拔学生、给学生分等的场所,尤其是以高中学校为代表的基础教育,其教育功能已越来越异化为一种对应试技巧的培训,把“学生”演变成了“考生”。

显然,教育在这种单向的、独白式的、见物不见人的过程中逐渐丢失了自己的“灵魂”,导致师生普遍难以体验到教化与发展的喜悦,难以促成双方获得更健康、更长远的发展。

因此,还原学校的功能,让学校在社会大潮中坚持自我,做学校该做的事,让师生能顺应自我,得到全面发展,是我们的应然选择。

2.基于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认识

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每个人的发展,要使培养出来的人既自身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也能顺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因此,我们的教育应既重视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生成,又促进学生社会化程度的形成和发展。

学校是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好的学校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好的学校是能针对不同基础和特点的学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使每一个“我”都能成为最好的“我”。

尽管“最好”永远是相对的,但让每个人都能永远处于追求最好的过程中,让他们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让学校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让师生获得持续性的发展,这才是真正践行了教育的本质。

3.基于对教育规律的尊重和对时代呼唤的回应

正如莱布尼茨所说:

“世界上从来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世界上也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我”,每一个“我”都是独一无二的。

尽管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但也不是万能的,学校只能尽力促进其在客观基础上发展,而不能一厢情愿地让所有学生统一步调地达到一种发展标准。

因此,认同差异,尊重个体,不无限的放大教育的功能,尽我们所能让每一个“我”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走向最好,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也是在终身化、民主化、信息化、主体化等社会发展趋势下教育发展的真正方向。

“最好”不仅是显现的、当下的,也是潜隐的和长远的。

如此,我们深深地感到应该赋予“最好”更加丰富的内涵。

我们认为:

在一定理想、理念的感召和指引下,坚持以维护人的权利、尊重人的个性和差异、关注人的幸福为前提,研究师生需求的多样性和可能性,使他们的潜能得到科学的最大程度地开发,使他(她)们真正做到“了解自己,悦纳自己,发展自己,超越自己”,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那就是一种“最好”。

具体而言,“最好”既包括学生的健康成才,也包括教师的事业成就,还包括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我校的学生多数是中考的“失落者”,但他们的内心世界还挺立着不屈的脊梁,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应让他们在认知方面获得提升,在情意或技能领域崭露头角,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成;虽然我校的教师来自于“五湖四海”,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但他们的内心世界也蛰伏着自我证明的愿望,具有强烈的事业追求,应让他们的职业个性得到尊重,专业才能得到施展,做到人尽其职、人尽其才、人尽其能;虽然我们的学校尚不足以跻身于一流的名校行列,但它也应拥有自己坚定的发展抱负——营造民主、团结、进取的校园人文环境,让学校成为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共同成功、有幸福感和归属感的地方。

二、我们所追求的“最好”

自我心理学有一句名言:

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才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做最好的自己不在乎你昨天是怎样的一个人,不在乎你底子有多薄,基础有多差,只要努力就可以比不努力的你更好,只要坚持就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

所以,做最好的自己主要是与自己的过去相比较,是与自己最大的潜能相比较,关键在于不断完善自己。

我校通过明确各个阶段和方面的具体奋斗目标让学校和师生共同追求“做最好的自己”。

1.“最好”的学生是身心和谐,内外兼修,不断进取的学生

我们认为,“最好”的学生应该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张扬的,潜能不断得到激发的,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素质,能将自身的追求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的学生。

因此,我们把向高等院校输送优秀的可造之材和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和高素质的好市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针对三个年级的生情特点,确定了各有侧重的“三为”培养目标:

高一年级“为生”,即以养成教育为支点,侧重于培养习惯、夯实基础,成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高中生;高二年级“为人”,即以人格教育为基点,侧重于激发动力、树立理想,成为秉承校训、胸怀抱负的大气之人;高三年级“为才”,即以成年成器为重点,侧重于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习报国、服务社会,成为肩负母校期望、敢于竞争和意志坚强的有用之才。

尽管三个阶段各有侧重,但通过张弛有度、内外兼修,最终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2.“最好”的教师是胸怀大爱,教书育人,不断发展自我的教师

虽然我校整个教师队伍中“名角大牌”寥寥无几,但是我们期望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胸怀大爱、具有坚定的职业信念和合作意识的教师群体,在此基础上不断淬炼教师的综合素质,打造个性鲜明的教师、学生喜爱的教师、能引领学科发展的教师及名师,这就是我们教师队伍尽力实现的“最好”。

为此,我校把青年、中年和骨干三个不同层面教师群体作为重点建设对象,通过“抓两头促中间”的思路推进整体发展,促使他们参照不同的标准规划“最好”的自己:

对于工作经验较少的青年教师,为他们“出点子”、“压担子”、“搭台子”,选好师傅、结好队子,加快他们对学校文化的认同,引领他们在竞争合作的过程中快速成长;对于骨干教师,帮助他们瞄准更高远的目标,选好苗子、形成梯队,让他们在教师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学术领域进一步增强辐射和影响力;对于中年教师,充分发挥其在年龄、学识水平、工作经验方面的优势,通过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等形式促进他们树立生涯规划意识,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活力和发展动力。

3.“最好”的学校是定位准确,目标清晰,勇于超越自己的学校

一个学校倘要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离不开清晰合理的目标导向和科学高效的过程管理。

我们认为,实现“最好”的关键是要让每个成员心中有“念头”,让整个群体有“奔头”,并通过人性化的过程管理,推动学校走上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和科学发展的道路。

当然,所谓的“最好”,对于每一个发展过程中的学校来说都是具体的和历史的。

建校之初,我们提出让学校各项工作步入正轨,上下一心,团结进取便是“最好”;一年后,能够顺利评为省三星级高中就是“最好”;从2004年开始,我们明确提出创建省四星级高中的目标,这便成了全校上下紧紧盯牢的“最好”目标,经过四年多的艰苦努力,我们终于在2008年底圆梦成功。

2008年、2009年我校在全国中学生主题读书征文活动中连续夺得金奖,令人刮目相看;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连续取得历史性突破,进步率位居全市20多所高中校首位,艺术类考生获得全省第2名的佳绩,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我们以自己的行动做到了“最好”,在市教育系统被赞誉为“实高现象”。

目前,我校已发展成为具有52个教学班级、2700名学生、200余名教职工、占地120多亩的规模学校,我们又进一步提出丰富内涵、提升品位,将“建设一所特色鲜明的省四星级普通高中”确定为学校“最好”的目标追求。

三、我们所践行的“最好”

做最好的自己不仅要了解、悦纳自己,更要“做自己”,在不断的探索中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实践“最好”的理念。

1.培养习惯,为人生发展储蓄财富

有人说:

“播种行动,收获的将是习惯;播种习惯,收获的将是性格”。

尽管高中阶段不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每一个学生的一生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许多刚进入校门的新生,虽然内心有着向上的愿望,但文化基础薄弱,而且大多数人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交往习惯也差强人意。

如何在教育中真正唤起学生自我发展的愿望,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内外兼修的高中生,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

我们从进校的第一天就开始要求起,从早晨进校时的车辆排放一直到下午放学时的有序离校,从人不在教室要把桌椅摆放整齐这样简单的习惯性动作,到上课紧跟课堂的节拍参与教学活动等,逐步培养学生有序的起居习惯、文明的礼仪习惯、整洁的环卫习惯、勤思的学习习惯和互助的合作习惯。

我们还尝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

校园里活跃着一支支学生小分队:

学校有“文明监督岗”,年级有“小红帽”志愿队,班级有“班风监督员”、“卫生督查员”、“课堂信息反馈员”、“宿舍管理员”等学生自主管理队伍,以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教育学生。

渐渐的,学生们在应该安静的时候会文质彬彬,在应该张扬的时候能大胆展示,课间吵闹的人少了,把自己融入到班集体的人多了,过去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学会了尊重,懂得了合作。

2.搭建平台,在体验展示中彰显自信

正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世界上唯一的作品,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不可复制的特点和色彩。

也许我校的学生在文化成绩上与名校的佼佼者确实存在着差距,但绝不代表他们就不能做到“最好”,关键在于学校有没有给他们施展的天地。

2002年,我校创建了“艺术实验班”,并逐步与有关小学、少年宫、初中建立了“直通车”式的系统培养模式,为具有一定艺术特长和志向的学生开辟了一条持续性发展的成长之路,每年均有一批学生进入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国内名校深造。

以此为龙头,我们进一步普及和渗透美育,通过民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等社团活动和艺术节活动,创设特有的校园艺术氛围,提高学生理解美、欣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与情操。

2009届的李玉洁同学作为市内唯一的中学生代表应邀参加了北京奥运会闭幕式文艺演出,正如她所说:

“站在舞台上,我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也尽情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

”我们还注重发挥文化活动对学生的感染和激励作用。

我校以所处的城东“花山”为主题,建设了“花山之声”广播站、“花山”文学社、“花山文峰”宣传廊等文化阵地,传播学校多彩的生活气息;开展读书征文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十八岁成人仪式、“感动花山”校园之星评比等主题活动,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每年定期举办的“花山秋韵”文体节等系列活动精彩纷呈,成为同学们展现才艺、锤炼能力、陶冶情操的广阔舞台。

每年9月份,我校都召开一次全校性的总结表彰会,设置勤学奖、文明奖、自强奖、进步奖、服务奖、诚信奖等数十个富有个性的奖项,有近千人次的同学踏上红地毯,登上主席台,接受校长的颁奖和全校师生热烈的掌声,有不少孩子是平生第一次拿到红红的奖励证书。

每年文体节期间都要举行歌咏比赛,学生全员参与,一个也不少,当几位残疾的孩子在同学的搀扶下拄着拐杖、坐着轮椅汇入班集体的队伍时,歌声更整齐、更洪亮了。

每届高三毕业前举行的“让青春飞扬”的十八岁成人仪式,年年令人难忘。

孩子们在国旗下庄严宣誓、在与父母的拥抱中互换信件、在与师长的相互凝视中道声谢谢……这些特色活动让孩子们明白了事理,找到了自信。

3.自我超越,为实现最好充电加油

教师实现“最好”的基础在积累。

我校创建了“教师研修所”,通过全员自学、同伴互学、专家讲学等形式开展校本培训;依托“135工程”、“青蓝工程”、“传帮带工程”、“名师工程”、“继续教育工程”等“五项工程”进行系列化和系统化培养;通过选派攻读硕士学位、参加“名师研究所”、出国研修等形式实施“派出去”战略,打造拔尖人才。

我校还在上级的指导下,实施教师队伍的“三三三工程”,通过开展“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的“三爱”教育“铸师魂”,通过推进“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专业技能大练兵”的“三大”活动“长师才”,通过开展“关心教师思想、关心教师情感、关心教师生活”的“三关心”活动“强保障”。

教师展现“最好”的重要舞台在课堂。

每学期,我校青年教师都有“亮相课”、“比武课”以及充满竞争的“PK课”,骨干教师都会应邀开设系列研讨课和示范课,中年教师都会爽快地接受挑战以“同题异构”等形式一展身手…

教师展示“最好”的重要手段是研究。

开始,老师们总是抱怨学生的基础差,整天忙于事务,无暇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便主动引进科研项目,组建研究团队,慢慢的,课题获奖了、成果得到肯定推广了,参与人员越来越多了……现在课题研究对学科组实现了全覆盖,教师参与率达到了100%,许多老师已经瞄准了国家级、省级等重点项目;以前,教师们对撰写论文积极性不高,现在,他们的作品、随笔、论文一篇接一篇地刊登、发表,有人还应邀出席国内重要的论坛和研讨会,一些人还被聘为特约撰稿人;过去,我们没有本校特色的拓展性课程,现在,老师们开发优势资源自编了40多本各具特色的校本教材,形成了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超市”,有的教材已被引进了外校的课堂。

4.健全人格,在心灵沟通中完善自我

相对于90后的中学生,作为大多是60后、70后的教师与他们之间客观地存在着较大的生理和心理距离。

在与高中学生长期的交往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同学们在其成长道路上存在着诸多疑惑、烦恼、苦闷和挫折,面对这些问题,社会阅历尚浅的他们往往不能正确驾驭自己的情绪,很容易导致焦虑、烦躁、偏执、不健康甚至有疾患的不良心理状态,给教育的效果和自身的健康成长造成较大的麻烦。

由于较早地意识到以上的问题,我校于2002年利用前身镇江师范学校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的优势率先在市内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利用专门的教学时间普及心理学常识,两位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和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专职教师开展全天候的心理咨询,学校开辟了配备先进、设施齐全的专门场所——心乐园,目前已形成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化”的办学特色,被评为江苏省心理教育优秀实验学校。

我们还通过开展校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初步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问题;通过团体辅导,使同学们对心理疏导和心理调适有一定的认识,学会了以热线、信箱、会谈等形式求助解惑。

这几年,我校进一步发挥青年志愿者的参与热情,建立了“心灵阳光工作坊”教师志愿队和“同伴咨询员”学生小分队,积极开展“心的乐园”工程,用洋溢着青春的笑容、健康的心态和适当的方法来指导和帮助身边的人,让学生在充满阳光的校园生态中学习知识,强健体魄,塑造自我人格。

5.养育品格,在师德熏陶中感悟大爱

老师的全部工作都可以凝结为一个字——爱。

有了爱,师生之间就不可能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有了爱,老师的眼中就不会有差生;有了爱,学生心中的老师永远神圣。

因此,我校每学期总是将爱生教育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

我们号召老师多走到学生当中、多走访学生家中、多走进学生心中,对于那些家住郊区的、家庭特殊的、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宽容。

当一些家境贫寒的住校学生默默无语、比较自卑的时候,老师及时走进他们的生活,诚恳地与他们交心,引导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通过勤奋学习改变自身的命运;当从孩子的反常表现中了解到学生父母关系紧张时,班主任主动来到家中撮合、调解,建议暂时搁置问题,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港湾;当某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学习动力明显不足时,学科教师召开团队会一起来会诊把脉、轮流帮扶……老师用爱心推动着学生的成长,学生以行动也回报着老师的培育,在这样的环境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得到了心灵的提升。

总之,界定“最好的自己”是自我的,评价“最好的自己”是相对的,追求“最好的自己”却是永恒的。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要使每一个“自己”明确选择、懂得合作、学会坚持、走向最好。

——《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第五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