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 1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1063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 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 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 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 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 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 1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 1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 1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 1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 1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 1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 1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 1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 1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 1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 1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 1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 1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 1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 1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 13.docx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 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 13.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 13.docx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13

2020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检测

一、积累运用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题目。

   晨曦微露,溪水潺潺,芳草,茵茵林间与田野晨雾缭绕,呈现一片静mì ① 与安详。

徘徊在山林间,mùyù②  在晨光里,我的心顷刻间被感染得纯净无瑕,思绪缓缓地流向远方。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mì________            ②mùyù________

(2)加下划线字“茵”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      )。

A.yīn

B.  yìn

2.古诗文默写。

(1)夕阳西下,________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 。

(刘禹锡《秋词》)

(3)________ ,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4)________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月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和思念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

(6)《<论语>十二章》中表示时间飞逝的句子是:

________ ,________ 。

(7)山水明月都有意,花草虫鱼皆有情,请写出两句带“花”字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文言词语。

①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②俄而雪骤________

③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            ④博学而笃志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敬辞或谦辞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令堂真是慈母典范,让吾辈敬佩不已。

           B. 小儿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画的马那是栩栩如生。

C. 拙作奉上,深感不安,请不吝赐教。

              

D. 贤弟太客气了,愚兄只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二、阅读

5.名著阅读

   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

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1)选段出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 (篇目),在这部散文集中鲁迅还回忆了他留学日本期间的一位先生,他的名字是________。

(2)这两位先生身上都有很多可贵的品质,让鲁迅印象深刻,也影响着他的人生。

你觉得这两位先生有哪些美好品质。

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合欢,合欢

李晓东

   ①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

   ②我九岁那年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

我们住在一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院子里,当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我来到窗前,一棵大树正对着窗口。

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

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

   ③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来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

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

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翻翻覆覆,重重叠叠。

我在那香气里静悄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

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

   ④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欢的样子。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可是,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近那棵树。

“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

”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在哪里呢?

   ⑤我真正认识合欢,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

还是七月,走进烈士陵园时,我大汗淋漓,感觉自己已经奄奄一息。

立起身,甩甩头,感觉可以喘气了,头顶,却是一棵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

树干上挂着小牌子:

“合欢,又名……”合欢,合欢,原来,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曾露面的合欢,我早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

   ⑥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

我茫然地站在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

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是傲慢的。

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

   ⑦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

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

但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

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

   ⑧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

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

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

   ⑨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

(选自《读者》2017年第2期,有删改)

【注释】史铁生的《合欢树》讲述了作者十岁那年作文获奖、二十岁母亲为他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以及三十岁以后出名,母亲却已离世七年,从而引出母亲生前种合欢树、细致照顾合欢树的故事。

作者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再见一眼那棵合欢树,造成终身遗憾。

(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补充完整“我”在不同时期对合欢的情感变化。

   九岁在大院看到合欢花时:

________→又五年后在家读到史铁生的《合欢树》时:

失望→十九岁在羊城遇见合欢花时:

________→“我”已是母亲的年纪在医院看到合欢花时:

________。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A.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翻翻覆覆,重重叠叠。

B.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

(3)联系全文,分析文中划线句的作用。

(4)本文以“合欢,合欢”为题有什么好处?

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7.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白雪少年

林清玄

   ①我小学时代使用的一本国语字典,被母亲细心地保存了几十年,最近才从母亲的红木书柜里找到。

那本字典被小时候粗心的手指扯了许多页,大概是拿去折纸船或飞机了,现在怎么回想都记不起来,由于有那样的残缺,更使我感觉到一种任性的温暖。

   ②更惊奇的发现是,在翻阅这本字典时,找到一张已经变了颜色的“白雪公主泡泡糖”的包装纸,那是一张长条的鲜黄色纸,上面用细线印了一个白雪公主的面相,于今看起来,公主的图样已经有一点粗糙简陋了。

至于如何会将白雪公主泡泡糖的包装纸夹在字典里,更是无从回忆。

   ③到底是在上国语课时偷偷吃泡泡糖夹进去的?

还是有意保存了这张包装纸呢?

记忆仿佛自时空遁去,渺无痕迹了。

唯一记得的倒是那一种旧时乡间十分流行的泡泡糖,是粉红色长方形十分粗大的一块,一块五毛钱。

对于长在乡间的孩子,那时的五毛钱非常昂贵,是两天的零用钱,常常要咬紧牙根才买得起一块,一嚼就是一整天,吃饭的时候把它吐在玻璃纸上包起,等吃过饭再放到口里嚼。

   ④父亲看到我们那么不舍得一块泡泡糖,常生气地说:

“那泡泡糖是用脚踏车坏掉的轮胎做成的,还嚼得那么带劲!

”记得我还傻气地问过父亲:

“是用脚踏车轮胎做的?

怪不得那么贵!

”惹得全家人笑得喷饭。

   ⑤说是“白雪公主泡泡糖”,应该是可以吹出很大气泡的,却不尽然。

吃那泡泡糖多少靠运气,能吹出气泡的大概五块里才有一块,许多是硬到吹弹不动,更多的是嚼起来不能结成固体,弄得一嘴糖沫,赶紧吐掉,坐着伤心半天。

我手里的这一张可能是一块能吹出大气泡的包装纸,否则怎么会小心翼翼地夹做纪念呢?

   ⑥我小时候并不是那种很乖的孩子,常常为着要不到两毛钱的零用就赖在地上打滚,然后一边打滚一边偷看母亲的脸色,直到母亲被我搞烦了,拿到零用钱,我才欢天喜地地跑到街上去,或者就这样去买了一个“白雪公主”,然后就嚼到天黑。

   ⑦长大以后,再也没有在店里看过白雪公主泡泡糖,都是包装精美的口香糖。

每一片都能嚼成形,每一片都能吹出气泡,反而没有像幼年一样能体会到买泡泡糖靠运气的心情。

偶尔看到口香糖,还会想起童年,想起嚼“白雪公主”的滋味,但也总是一闪即逝。

直到看到国语字典中的包装纸,才坐下来认真地想起“白雪公主泡泡糖”的种种。

   ⑧那一本母亲珍藏十几年的国语字典,薄薄的一本,里面缺页的缺页、涂抹的涂抹,对我已毫无用处,只剩下纪念的价值。

那一张泡泡糖的包装纸,整整齐齐,毫无损毁,却宝藏了一段十分快乐的记忆。

使我想起真如白雪一样无瑕的少年岁月,因为它那样白那样纯洁,几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涵容。

   ⑨那些岁月虽在我们的流年中消逝,但借着非常非常微小的事物,往往一勾就是一大片,仿佛是草原里的小红花,先是看到了那朵红花,然后发现了一整片大草原,红花可能凋落,而草原却成为一个大的背景,我们就在那背景里成长起来。

   ⑩那朵红花不只是“白雪公主泡泡糖”,可能是深夜里巷底按摩人的幽长的笛声,可能是收破铜烂铁老人沙哑的叫声,也可能是夏天里卖冰淇淋小贩的喇叭声。

有一回我重读小学时看过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书里就曾夹着用歪扭字体写成的纸片,只有七个字:

“多么可怜的维特!

”其实当时我哪里知道歌德,只是那七个字,让我童年伏案的身影整个显露出来,那身影可能和维特是一样纯情的。

   ⑪有时候我不免后悔童年留下的资料太少,常想:

“早知道,我不会把所有的笔记簿卖给收破烂的老人。

”可是如果早知道,我就不是纯净如白雪的少年,而是一个多虑的少年了。

那么丰富的资料原也不宜留录下来,只宜在记忆里沉潜,在雪泥中找到鸿爪,或者从鸿爪体会那一片雪。

这样想时,我就特别感恩着母亲。

因为在我无知的岁月里,她比我更珍视我所拥有过的童年,在她的照相簿里,甚至还有我穿开裆裤的照片。

那时的我,只有父母有记忆,对我是完全茫然了,就像我虽拥有“白雪公主泡泡糖”的包装纸,那块糖已完全消失,只留下一点甜意——那甜意竟也有赖母亲爱的保存。

(1)文中第⑦段写到“直到看到国语字典中的包装纸,才坐下来顶认真地想起‘白雪公主泡泡糖’的种种”:

细读全文,我们发现“种种”至少可简要概括为如下四件事:

①省吃俭用买泡泡糖,整天嚼着不舍得吐掉;②________;

③吃到很硬的泡泡糖,伤心不已的情景;④________。

(2)为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作朗读设计(可从语速、语气、语调、重音等方面来考虑)并说说这样设计的理由。

“是用脚踏车轮胎做的?

怪不得那么贵!

(3)细读文章,完成对话。

甲:

老师说,文章的两个“常常”有丰富的意味,仔细想想,真是这样。

你看,在第⑥段中,“我”经常以赖在地上打滚的方式向母亲要零花钱,一方面看出“我”确实不是一个很乖的孩子,另一方面看出我对“白雪公主”泡泡糖的喜欢,因为每次要来的钱都去买这种糖了。

乙:

的确是这样,你看第③段中的“常常”,________。

(4)关于这篇文章的主要情感,同学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有同学认为是“表达对童年的回忆”,另有同学认为是“表达对母亲的感激”。

你更倾向哪种观点呢?

请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做一些阐述。

8.文言文阅读。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安怜翁

   谢奕①作剡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③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④在兄膝边坐,谏曰:

“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奕于是改容曰:

“阿奴⑤欲放去邪?

”遂遣⑥之。

【注释】①谢奕:

字无奕,谢安的长兄,谢道韫之父。

②剡(shàn):

指剡县,在今天的浙江嵊州。

 ③醇酒:

含酒精度高的酒。

 ④绔:

裤子;纨绔:

用细绢做的裤子。

⑤阿奴:

对幼小者的爱称,弟弟。

 ⑥遣:

打发。

(1)用“/”给文中画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

(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给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已】①停止,完毕;②副词,已经;③副词,太,过分;④语气词,用法同“矣”

【容】   ①容纳;②宽容,容忍;③许可,允许;④容貌,仪容

①而犹未已________   ②奕于是改容曰________

(3)阅读两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补全下列对话。

小文:

读了上面这两则短文,我发现两篇文章都抓住了人物的语言描写,甲文当谢太傅问“纷纷扬扬的雪像什么”时,兄女的回答是:

“________。

”乙文童年时候的谢太傅看到兄长惩罚老翁时,劝兄长说“________。

小涵:

你说的没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往往最能展现人物的形象。

两篇短文里都有孩童的形象,我在甲文中感受到了童年时的谢道韫是________的一个人,乙文中我感受到童年的谢安是________的一个人。

(4)你赞同这两篇选文中成人对待儿童的态度吗?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9.古诗阅读。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①簟(diàn):

竹席

(1)这首诗写了初夏之景,主要描写院深席清、________、________、梦觉莺啼四幅夏日画面。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三、写作

1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余姚市正在力推垃圾分类,为了配合此项工作,我校也积极开展了“班班垃圾分类投放,个个争当环保小能手”的活动,活动要求每个班级必须将垃圾分类后投放进相应的垃圾桶。

   一日放学,小华同学为了省力气将所有垃圾都放入一个垃圾袋打算扔掉,同组的小明看到了,立马阻止道:

“________”

   听了小明的话,小华笑着说:

“你说的对,我现在就将垃圾分开。

如果你是小明同学,请你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劝说小华,字数在60字左右。

11.大作文

   以《那一次,我真》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

不少于500字。

写作助手:

①这是半命题作文,可以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等。

题目中的“真”,表明这件事带给你的情感冲击是很强烈的,让你印象深刻,甚至刻骨铭心的。

②要注意有重点地展开叙述,突出事件中触动你情感的部分。

答案解析部分

一、积累运用

1.【答案】

(1)谧;沐浴

(2)A

【考点】常用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

(1)根据对汉字字形的积累答题,注意“谧”容易写错。

(2)根据对汉字字音的积累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

⑴谧;沐浴

⑵A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词语的意思。

⑵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注意多音字、形近字、音近字、形声字等。

2.【答案】

(1)断肠人在天涯

(2)便引诗情到碧霄

(3)秋风萧瑟

(4)夜阑卧听风吹雨

(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逝者如是夫;不舍昼夜

(7)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考点】一般型默写,理解型默写

【解析】【分析】

(1)根据平时对诗词名句的积累答题,注意“涯、霄、阑、郎、昼”的书写。

故答案为:

⑴断肠人在天涯;⑵便引诗情到碧霄;⑶秋风萧瑟;⑷夜阑卧听风吹雨;⑸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⑹逝者如是夫,不舍昼夜;⑺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点评】此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

属于直接性默写题。

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在平时注意归类总结,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的考查。

3.【答案】回头看;不久,一会儿;疑惑;坚定

【考点】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顾”这里是回头看的意思。

故答案为:

回头看;不久,一会儿;疑惑;坚定

【点评】本题考查积累文言词语的能力。

积累文言文词语是文言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词语的理解、句子的翻译、句子节奏的划分、内容主旨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等都是建立在词语积累的基础之上,平时学习时一定要非常的重视。

4.【答案】B

【考点】称谓

【解析】【分析】ACD使用正确。

B.“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画的马那是栩栩如生”是赞语,“小儿”是对自己孩子的谦称。

故使用不恰当。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谦语和敬语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敬语有一些习惯用语。

如:

初次见面说“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祝贺喜事说“恭喜”,请人批评说“指教”,请人原谅说“包涵”,求人解惑说“赐教”,托人办事说“拜托”,等待客人说“恭候”,看望别人说“拜访”,宾客到了说“光临”,陪伴客人说“奉陪”,中途先走说“失赔”,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勿送说“留步”,两人告别说“再见”。

谦语,谦称自己用在下、敝人、晚生等。

二、阅读

5.【答案】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2)寿镜吾先生:

他为人方正、质朴、博学;在当时比较开明,不打骂学生;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

藤野先生:

无民族偏见,正直,无私;治学严谨,对教学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学生热情诚恳;生活俭朴,沉稳。

(每个至少写出两点,每点1分)

【考点】语言得体,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

(1)选段出自鲁迅《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根据对《朝花夕拾》文学常识和和人物的积累答题即可。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对寿镜吾老先生的直接评价“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也有对他的动作、语言、神情等的描写,通过分析可知它是一个在当时比较开明,不打骂学生;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仙台专门学校的教授,他非常认真细致地给鲁迅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鲁迅的实习等,这些说明藤野先生是一个无民族偏见,正直,无私;治学严谨,对教学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学生热情诚恳;生活俭朴,沉稳。

故答案为:

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⑵寿镜吾先生:

他为人方正、质朴、博学;在当时比较开明,不打骂学生;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

藤野先生:

无民族偏见,正直,无私;治学严谨,对教学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学生热情诚恳;生活俭朴,沉稳。

【点评】⑴此题考查的是名著常识的识记能力。

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名著,掌握名著的作者、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

⑵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6.【答案】

(1)欢喜;茫然;悲伤或痛苦

(2)【示例1】A;①“丝丝缕缕”“翻翻覆覆”“重重叠叠”等叠词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香的悠长与浓重,表达了“我”对合欢香气的喜爱。

或②运用通感与丰富的想象来写出我对花香的独特感受,把香气的浓重说成是香气“倾泻”,富有韵味。

【示例2】B;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这里的合欢树给人一种傲慢的感觉,表达作者对没有母亲陪伴的羊城的茫然感。

(3)内容上:

写出了妈妈的香、软,还有我与妈妈在一起带给我的无限欢喜和美好;结构上:

与前文第三段妈妈唤我走过来,我沉浸在她香软的声音中相呼应;情感主题上:

突出了文章主题,表达了对妈妈的喜爱、依恋和不舍之情。

(4)【示例】营造了美好的环境氛围,勾勒出文章的线索;以树衬人,用合欢树的美来衬托母亲的美,合欢树是母爱的象征,写出了童年时对母爱的独特感受;丰富母亲的形象,突出主题,如写想象中的合欢树,“我”已人到中年,而母亲老病在床,对母爱有了更深切的体会,表达了深深的眷恋。

【考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结尾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

(1)在整体感知文本之后结合相关情节理解“我”对合欢的情感,然后从原文中筛选或概括出作者的情感。

文章第②段写我跟着母亲去一个小城开会,在所住的窗前看到一种从未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

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

从我“雀跃而出”可以体会出我当时欢喜的感情。

第⑤⑥段写十九岁“我”在羊城遇见合欢花,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

我茫然地站在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由此可以看出我当时的感情是茫然的。

第⑦⑧段写“我”已是母亲的年纪在医院看到合欢花时,当时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

当时的我是悲伤或痛苦的。

(2)赏析语言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表达方式、手法(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手法、象征等)、内容、情感等。

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

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

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A:

①这句话描写的是合欢花的香气,其语言特点之一是运用了“丝丝缕缕”“翻翻覆覆”“重重叠叠”等叠词,这些叠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香的悠长与浓重,表达了“我”对合欢香气的喜爱。

②这句话描写的是合欢的香气,作者运用通感与丰富的想象来写出我对花香的独特感受,把香气的浓重说成是香气“倾泻”,富有韵味。

B:

“居高临下、不屑一顾”把合欢拟人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这里的合欢树给人一种傲慢的感觉,表达作者对没有母亲陪伴的羊城的茫然感。

(3) 结合本段的内容分析,当时我站在母亲病房的窗前,窗外是合欢树,恍恍惚惚像是回到了9岁那年我第一次见合欢树的情景,那时的妈妈是那样的年轻,那样的美,声音是那样的香和软,带给我的无限欢喜和美好,可回过神来,却看到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前后的对比表现了我因为母亲的生病悲伤,害怕母亲离我而去,从而表达了对妈妈的眷念和不舍之情。

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这是划线句在内容上的作用。

在结构上:

这部分与前文第三段妈妈唤我走过来,我沉浸在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