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41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docx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docx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三)

本次研讨有三项内容:

1、上次研讨活动反馈。

2、请各位老师周五上午到参与在线交流。

3、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一、4月5日一年级数学教研活动情况总结。

4月5日,我们在福林小学组织了一年级数学研讨活动,全区75名老师签到参与教研活动,会上老师们参与了教研活动反馈,我们收回了59份反馈表,其中出现的差额我们将与各校、各位老师个别交流。

本次一年级数学研讨活动共收到教师填写的反馈表59份,和青岛新世纪学校的魏玲老师一起细细阅读每位老师的反馈表,从中可以感受得到:

绝大多数教师能够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王应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并且在青岛版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们边实践边摸索,在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为一体”的教学中都有自己的思考与做法。

具体的把老师们的意见综合一下来分析:

一、针对王应老师课堂教学的深入思考与分析。

王应老师作为一位参加工作不久的新老师,能够较为深入的分析教材,课堂设计层次清晰,环环相扣,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老师们的反馈表来看,大家认为有这样几个方面比较成功的体现了青岛版教材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为一体的思想。

1.依据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从开课创设“绿色回收”的情境到练习中垃圾分类、鲜花开放等情境的设计前后呼应,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情境串。

学生始终在解决“身边的问题”中学习知识,既激发了兴趣,又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图片后,在学生找出数学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把相关的数学信息进行分类。

提高学生对所搜集数学信息的处理能力,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作好准备。

3.注重解题思路的训练。

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老师提出: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再次帮助学生梳理信息,并且帮助学生明确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必须去寻找相关的数学信息;然后老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

“这里的25是什么意思?

7呢?

为什么要把它们加起来呢?

”这样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知道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用加法计算,对学生进行寻找解决问题思路的指导。

4.新授中首先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解决方法并进行交流,进一步探索计算方法,将解决问题与知识点教学自然融为一体。

5.练习中加强运用新掌握的知识来解决其它问题,学以至用。

特别是设计的找规律题目,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问题本质,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二、反馈表中,老师们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了自己对“把解决问题与知识教学融为一体”的认识与处理方法,主要有:

1.由情境引发问题,用探究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新的情境中的问题。

例如北京路小学的刘红提到,可以在练习时自主创设一个小情境,让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新知来解决新的情境中的问题。

我想,可以归纳为这样一种模式:

创设情境——观察信息窗——搜集信息——分析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选用信息解决问题——探索解决方法明确原因——运用方法解决新问题。

2.广泛联系生活实际。

不少老师都谈到:

如在认钟表、方位、图形等知识的教学时,完全可以创设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必要性之后进一步解决问题。

二、5月18日上午在线交流安排。

1、时间:

5月18日上午

2、位置:

教育中心论坛---教学研究---数学学科---一年级在线交流帖

3、内容:

①评课:

王应老师执教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中关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4月5日的研讨活动中,我提出针对“王应老师的课,谈谈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上有什么做法?

各位老师在教学中有何好的方式方法?

”要求各位老师在论坛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新世纪的魏玲老师和大学路的焦军姿老师按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请没有参与的老师按照要求发表自己的意见。

②日常教学交流。

日常教学中,老师们有什么问题、困惑,欢迎大家提出来一起探讨;或者把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三、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六、大海边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

一、教学内容:

1、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进位、不退位)、笔算,

2、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3、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会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方法,并会正确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2、结合现实素材,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式题。

3、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小括号,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初步了解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式题。

4、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估算的方法。

(二)数学思考目标:

1、在学习100以内数加、减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和灵活性。

2、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自主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性。

(三)解决问题目标:

1、在现实生活中,能发现、提出并解决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初步学会表达解决简单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性。

2、在探索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三、单元知识分析

1、知识基础。

20以内数的加减法。

100以内数的认识。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退位)。

2、教材的地位。

有三点:

100以内数计算的继续学习阶段与结束阶段;

是千以内数计算的重要基础;

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重要基础。

3、知识构成。

共设有5个信息窗,每个信息窗的学习内容如下:

信息窗1:

学习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口算和笔算)

信息窗2:

学习100以内数的不退位减法(口算和笔算)

信息窗3:

学习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笔算)

信息窗4:

学习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笔算)

信息窗5:

认识小括号,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四、单元教材解读

(一)单元教材解读

1、学生的认知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这部分内容既是学习笔算的开始。

2、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具体的请老师们看教师用书)

(1)以海边活动为素材,主题鲜明有趣。

(2)重视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练习设计形式多样,素材选取有趣广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单元学与教建议(具体的请老师们看教师用书)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计算方法的探索。

2、重视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

3、让学生在直观操作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

4、尊重学生差异,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积算的作用。

6、本单元建议课时数:

17课时。

(三)信息窗解读及学与教建议

信息窗1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

情景图呈现的是海水退去以后小朋友们捡拾各种海产品的情形,也既“赶海”的情形。

小朋友们向往大海,常常是从大海中的小鱼、小虾等开始的,用“赶海”的情形来呈现素材,自然地引出了这些小动物,同时也能把大海物产的丰富自然地引出。

对于海边的小朋友来讲,这是非常熟悉的活动;对于没有见过大海的小朋友来讲,虽然情景中的场景是陌生的,但与小朋友们一起活动的情形是熟悉的。

相信小朋友读了这样的素材以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与“自己也来试一试”的想法。

2、情景图中的信息。

虾:

26只与12只;

螃蟹:

23只与11只。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

本信息窗设计了1个红点,1个绿点,共2个例题。

红点:

一共捉了多少只虾?

学习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口算和笔算)

绿点:

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巩固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口算和笔算)

4、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不进位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在用计数器、小棒解释计算结果的过程中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拓宽数的计算的认识渠道。

(2)知识、方法与经验的正确分析是教师开展探究性学习信心的重要基础。

在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㈠]中,学生已经会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的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这都是学习本课题的知识基础。

数位的认识及100以内数的组成,为学生认识本课题积累了数学思想方法基础。

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几十几加减几十几”两位数加减法计算也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3)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或木块,计数器。

(4)教学目标的定位与竖式计算的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够会口算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而不是用竖式来计算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竖式计算的方法是为以后计算更为复杂的计算作铺垫的。

当然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竖式计算也能为学生口算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建立表象。

但是,教学目标的达成不能过多地依赖竖式。

(5)算法多样化与算法的优化:

在数的认识与计算这个大的体系与领域中,我们应该不能忘记“十进制”的数学思想,不管是数的认识还是数的计算,都是在这个思想的支配下来进行的,特别是在以后更为复杂的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都是对这一数学思想最好的解释,所以能够促进学生思维与智力发展的就是这一数学思想的渗透。

所以在算法的优化上可以采取整合横式与竖式的对比观察的方法,自然地把十进制数学思想渗透其中。

5、例题教学的具体阐释

一共捉了多少只虾?

列式与猜想——探究与验证——反思与升华。

列式与猜想:

对情景中的信息与问题进行组合以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猜想算式的得数。

这是为聪明学生搭建的施展才华的平台,是激发群体学习热情、树立学习榜样的平台,同时也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过程。

探究与验证:

问题与探究——交流与汇报——指导探究。

问题与探究:

26+32到底得多少?

是不是得58?

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让学生在小组内利用手中的材料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交流与汇报——指导探究:

伴随着学生汇报交流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把学生的思考过程用数学算式进行抽象,

这里要注意的是:

一是学具(小棒或计数器)的操作与数学算式的思考应该作为一种思路(隐性的与显性的),不应该作为两个不相联系的方法与思路,学具操作是算式表述的外显的形式,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算式;二是学生汇报交流过程的设想,一般来说学生在汇报时往往是从怎么想的入手来交流,而不是从用学具摆的入手来交流,教师可以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学具(小棒、计数器)进行演示,并结合学生的演示进而用数学算式进行抽象。

也就是说,此环节的教学程序为:

首先是指导学生汇报思维过程,然后指导学生把思维过程用学具演示出来,并结合演示用数学算式抽象思维活动过程,最后教师指导全体学生一起操作。

如果学生从学具操作来交流,教师要从中提炼出算式,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

反思与升华:

结合每一种思路的表述及学具操作的过程,对每一种思路进行梳理。

以此为基础,用竖式进行概括。

在这个环节里,可让学生把“横式”变成“竖式”写一写,汇报。

用竖式算既可以从十位加起,亦可从个位加起。

在用竖式计算的教学环节中,要注意三点:

一是可以把以上的方法一与竖式进行整合,既竖式中的2+1就是学具操作中的20+10,竖式中的6+2就是学具操作中的6+2。

通过这样的整合过程,把自然而然地渗透了“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加,一位数与一位数相加”(也既相同数位对齐)的数学思想。

二是对竖式计算去掉了“从个位加起”的结论。

到以后需要进位时再来抽象“从个位加起”。

但我认为最好在这还是应该加上“从个位加起”这种意识的培养。

三是引导概括竖式计算的算理。

为什么26+12中的2要与1对齐?

让学生从意义上解释,进而揭示相同数位数对齐。

在本节课中,计算出得数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学习竖式的写法问题不大,真正有价值的就是“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加”(也既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数学思想的渗透。

6、自主练习

第3题:

找尾巴把传统的连线题用青蛙作载体进行。

此题渗透了“对应”思想。

教学时先引入:

你看多么漂亮的小青蛙,它们的尾巴跑到哪儿去了。

请你帮他们找一找。

然后采取“解决问题(即想找出尾巴)---验证辨析方式进行解决--反思”。

反思既对多余的一条尾巴请帮助找到它的身子。

第4题:

所谓喜欢的方法,不只是口算与笔算两种,而是最后要概括的方法为“心算与笔算”。

更大范围的“喜欢的方法”主要是指在口算中的多种方法。

第6题目的:

数学与语文学科的互相融合。

编出的故事应有情感、情节、过程、结果。

并最后提出问题。

说不好不要紧,那怕只说几句话也行,大家相互补充。

教师在备课时应构画一个故事并作记录。

可布置作业讲给家长听。

(二)信息窗2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

上一个情景窗中呈现的是小朋友在海水退去以后赶海的情形,情景中小朋友活动场面以及海边的各种生物都对儿童具有吸引力。

其实海边能够吸引儿童的不仅仅只有这些,海边的海滩对儿童同样具有吸引力,这也是与内地不同的生活场景。

从情景中可以看到,远处的轮船及帆船正在波浪中行驶,天空中的大雁正在与这些船只同行。

与这些景物相照应,海边的小朋友下正在利用海边随处可见的贝壳拼摆轮船、帆船及大雁。

2、情景图中的信息。

轮船:

47个贝壳;帆船:

32个贝壳;大雁:

11个贝壳。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

本信息窗设计了1个红点,1个绿点,共2个例题。

学习100以内数的不退位减法(口算和笔算)

红点:

摆轮船比帆船多用几个贝壳?

47-32

绿点:

摆大雁比帆船少用几个贝壳?

32-11

4、教学目标

※使学会计算不退位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多样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与创造(情感)。

5、例题教学的具体阐释

摆轮船比帆船多用几个贝壳?

列式与猜想——探究与验证——反思与升华。

列式与猜想——

列式:

求摆轮船比帆船多用几个贝壳,怎样列式?

小结:

求摆大船比帆船多用几个贝壳,就是求47比32多多少。

猜想:

47减32得多少?

探究与验证:

问题与探究——交流与汇报——指导探究。

问题与探究:

利用手中的材料,研究一下47-32是不是得15?

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让学生在小组内利用手中的材料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交流与汇报——指导探究:

首先是指导学生汇报思维过程,然后指导学生把思维过程用学具演示出来,并结合演示用数学算式抽象思维活动过程,最后教师指导全体学生一起操作。

如果学生从学具操作来交流,教师要从中提炼出算式,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

伴随着学生汇报交流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把学生的思考过程用数学算式进行抽象,如下所示:

方法一:

47-30=1717-2=15

方法二:

40-30=107-2=510+5=15

反思与升华:

结合每一种思路的表述及学具操作的过程,对每一种思路进行梳理,既:

方法一:

把32分成30+2,先减去30,再减去2。

实质上运用了减法的性质来解。

方法二:

把47分成40与7,32分成30与2,先从40里去掉30,再从7里去掉2,再把两次剩下的会起来。

实质上运用了分解与组合的思想来解。

要注意的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有可能用竖式进行计算与交流,我们先不妨暂时放一放,等其它几种方法交流以后再回头对横式与竖式进行对比。

引导学生首先梳理竖式计算方法的算理,以此为基础,对横式与竖式进行整合,使学生明确两种方法的算理是一样的。

6、关于类化练习与数学抽象的关系

首先补充几个100以内不退位减法计算的算式,让学生计算。

以板书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梳理:

通过我们上面的学习,你能发现什么?

(最好能发现“两位数减两位数”)

仔细观察每个算式中的3个数,看能发现什么?

(发现“相同数位对齐”)

要说明的是以下几点:

一、对每个问题的探究中学生想到了不同的办法,求出了得数,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做,但有了几个这样的探究学习以后,教学就不能停留于此,应站在数学的高度去优化学生喜欢的几种方法,以让学生从实质上去把握对数学的认识。

优化方法的途径,就是能从若干个式中找出规律,从而使原有的计算知识上升为技能,如上面如能看出“个位减个位数,十位减十位数”,学生在计算中就会从数学的角度形成一定的技能,这种技能的体现,就是简缩了前面所提的不同方法中的思考过程。

二、以上所述的概括规律的方法,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教学不应只教知识,更应渗透方法与思想,既在会算的基础上揭示出这样算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渗透教学之中十位数对齐、个位数对齐,这是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数学思想(对应思想)。

如果下课时与刚上课时学生水平没有发展,只停留在会算层面上,教学的价值何在?

三、关于竖式:

竖式不只是计算的另一种形式,在现阶段,更是为计算建立表象的过程,更能体现计算学习中对应思想的学习与渗透。

竖式是抽象了的计数器,从想到的不同计算方法中,特别是计数器操作中,抽象出的竖式,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有利于计算技能的形成。

7、自主练习

第1题目的渗透了估算思想。

可以从中使学生体验到自己创造数学的快乐。

教学对按照“估计本数--尝试解答--解释”程序进行。

解释时让学生从自己的算式开始说起,既可以是加法计算,又可以是减法计算。

第3题不妨先确定一个主题为----燕子送信等,目的:

加减法综合练习,体现与已学知识的综合。

按照“解决问题(连线)---解释(说思路)”步骤进行教学活动。

第4题目的渗透了代数思想。

(相当于“求未知数X”)同时也是建立数之间联系的学习过程。

采取“明确题意---尝试---解释--验证”程序教学。

明确题意可引导为:

竖式中的数有的被调皮的小贝壳盖住了,你知道盖住的数是多少吗?

第5题事件的发生:

看到香蕉吃香蕉。

心情有:

右边的狗熊流下了口水,结果:

吃光了。

贪吃的右边的狗熊虽然吃得多,但还想吃(自然流口水)却不会算出自己吃了多少。

不妨从以上几个方面来叙述。

第6题画面的意思是:

大乌龟看到了两群螃蟹,想到了是螃蟹数量多还是自己的孩子鑫。

因而可以提出:

一共有多少只螃蟹?

螃蟹比小乌龟多几只?

螃蟹只数多还是乌龟只数多?

聪明小屋:

第一步,明确题意,教师不妨用大一点的白纸片写几个号码。

第二步,提供5×10格子,每行10个格子,从1写到50,利用它数一数。

第三步,交流。

第四步,概括。

(三)信息窗3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

水族馆是青岛最具特色的场馆,每一个去青岛旅游的人,除了看海之外的首选可能就是水族馆。

这个浓缩了的海洋,不仅对成人具有吸引力,对儿童更具有吸引力。

教材以这样的真实背景为素材,呈现了一幅小朋友们参观水族馆的画面。

2、情景图中的信息。

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数学信息:

左边鱼缸:

红色鱼有14条,黄色鱼有28条;

右边鱼缸:

黄色鱼有23条,蓝色鱼有27条。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

本信息窗设计了1个红点,1个绿点,共2个例题。

学习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笔算)

红点:

左边鱼缸里有多少鱼?

14+28

绿点:

右边鱼缸里有多少鱼?

23+27

4、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教学目标

※学会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在经历探究计算结果的过程中,体会进位意义,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在数的计算中的应用。

(2)知识与经验

20以内数进位加法是本课题学习的知识基础。

在数的认识、数的计算中渗透的十进制计数思想是本课题学习的数学思想基础。

借助小棒、计数器等学具帮助学习是数学方法的基础。

(3)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5、例题教学的具体阐释

左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列式与猜想——探究与验证——反思与升华。

列式与猜想——求左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怎样列式?

14+28得多少?

探究与验证——利用手中的学具,想办法验证一下14+28是不是得42?

为什么得42?

指导方法(指导拼摆):

指导学生先摆出14根小棒,再摆出28根小棒(注意引导每10根捆成一捆)

探究算理:

利用刚刚摆成的学具材料,探究14+28的计算结果。

汇报交流:

学生有可能想到的方法有三种。

要沿着“语言表述——学具演示——指导操作”的程序来进行,既要结合学生的汇报交流活动教师要指导学生适时地进行小棒的移动与组合。

方法一:

10+20=304+8=1230+12=42

方法二:

14+20=3034+8=42

方法三:

28+10=3838+4=42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与前两个信息窗相比,此处先指导学生拼摆小棒,然后再组织探究算式的结果,这是基于问题解决的不同难度来确定的。

前两个信息窗由于计算时不需要进位与退位,相比较来讲较为简单,而本信息窗需要进位与退位,比较来讲较为复杂,所以先把学具操作指导在前,利用摆好的学具探究算法。

反思与升华——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既对以上几种方法进行反思:

方法一:

把14分成了10+4,28分成了20+8,再把10与20相加,再把4与8相加,最后把30与12相加。

方法二:

把28分成了20+8,先用14加20,再把34与8相加。

方法三:

把14分成了10+4,先用28加10,再把38与4相加。

此处所说的升华,可以用竖式来进行。

引导学生沿着“尝试——交流——梳理——升华”的步骤进行。

在梳理与升华阶段,要注意竖式计算与学具操作的整合,既对竖式计算算理的升华,一定不能脱离开学具的操作,既用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学具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同时要适时地抽象“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计算算理:

通过上面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进位,从十位加不行)

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你认为怎么样才能不会出错而且又做得快?

6、关于类化练习

第一组:

100以内不进位两位数加法。

第二组:

100以内进位两位数加法。

练习后要组织对比与辨析,找出每组题目计算的相同点与两组题目计算的不同点——需要进位与不需要进位。

7、自主练习

第1题不妨先根据情境叙述,然后列式来算。

口述时可以口述加法题,然后再让其他同学口述减法题。

然后自由选择一个题来解。

第三步根据算式解释求的是什么。

第2题、第3题一个是竖式计算,另一个是横式计算。

竖式计算有利于渗透十进制思想,但不符合人们的计算规律。

横式计算有利于渗透数的分解与组合思想,符合人们的计算规律。

相对于横式及计算方法来讲,竖式是一种计算的工具,既帮助求得计算结果。

一部分学生心算遇到困难时,可借助竖式。

对大部分人来说,在现阶段(既100以内)计算能力的培养以心算为主,竖式为次。

随着数位的增加,不能很快算出来时,竖式才更有威力。

在现阶段学习竖式更多的是为以后做准备的。

第4题,采取“解决问题(既看出对错)----解释----反思(既应注意什么)”步骤。

第5题,此题不是简单的“找对应关系”,而是更有情节。

凶恶的章鱼浑身长着利爪,每只爪上都是一个陷井,躲过了这个陷井,小鱼就安然无恙。

教学时采取“解释题意(用题中的一个对应关系来说明)--尝试--汇报”的程序进行。

第6题,从题中可以提出很多问题,可选择2个数相加减的题目。

采取“列式计算--解释算式”的程序教学。

聪明小屋开放题渗透了代数思想。

采取“尝试解答--说出结果--判断正误--反思”的学习程序。

(四)信息窗4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

水族馆是浓缩了的海洋世界,因而它里面除了真实的各种鱼类与海洋动物之外,还有标本,标本是了解海洋世界的又一途径。

图中呈现的是小朋友们参观标本馆的情形。

2、情景图中的信息。

鱼类标本:

72种;虾类标本:

56种;贝类标本:

80种。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

本信息窗设计了1个红点,1个绿点,共2个例题。

学习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笔算)

红点:

水族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