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1461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5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报告.docx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报告.docx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报告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报告

LT

虽然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比2009年增加了27.4%,和历年相比,这一数字创出了新高。

然而如果排除金融危机的影响,假设2008和2009年依然保持平稳增长的情况下,2010年的指数比2009年应该增加13%左右,这一数字要低于2006和2007年的水平。

如果认为金融危机只是近5年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当中的一个插曲的话,那么未来考虑在中国生产的电子信息产品产量占全球的比例情况(部分产品的产量占全球产量已经超过了90%,大部分超过70%)以及在中国生产产品的经济性问题,电子信息产业未来的生产指数趋于平稳,整体产业发展速度趋缓,将是一个不争的论断。

4电子信息产业的结构调整影响生产指数的走向

电子信息产业可以细分为四个子行业,包含通信设备、计算机、消费电子、元器件,每一个子行业下面包含几十到几百种产品。

本报告选取有代表性的18种产品作为计算指数的依据,在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革新的影响下,这些产品产量的变化趋势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规律,不同的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从而表现出来的单个产品的增长速度不同。

各种产品的产量增长的非同向变化,在总体上体现的就是电子信息产业的结构性调整,这种调整会对生产指数的最终计算结果产生结构性的影响。

5新兴产品将成为拉动指数增长的重要力量

由于传统电子信息产品,如彩电,手机,计算机等已经进入成熟期,这些产品对生产指数的贡献已经明显没有以前年份大。

新兴电子产品,如数码相框,电子书,平板电脑等目前在国内的生产规模还不大,但是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旺盛以及代工规模的扩大,这些产品的产量将会有数量级的提高,对电子信息产业的生产指数起到举足轻重的拉动作用。

(二)、生产指数计算说明

(一)意义

生产指数作为众多指数中的一种,在具有一般指数通性的同时,由于其编制方法和核算目的的不同,还有其特殊性。

生产指数是通过衡量行业内主要产品生产数量的相对变化程度来反映该产业发展速度和经济景气状况及发展趋势的指标。

是用加权算术平均数编制的工业产品实物量指数。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都编制工业生产指数,我国已经在2009年开始编制工业生产指数试算工作,但是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编制生产指数,目前还未见有公开的资料。

(二)生产指数计算方法

生产指数是基于工业产品的产量而编制的,编制时先要确定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工业产品,然后将各工业产品本期的产量与基期的产量进行比较,从而得到各工业产品本期的工业发展速度,最后按照各工业产品的基期增加值权重汇总得到工业生产的总指数。

具体计算公式为:

,K作为生产指数;Q1为单个产品本期产量;Q0为单个产品基期产量;Q1/Q0为产品产量的个体指数;Q0P0为基期权数;P0为基期单位产品增加值;∑为求和运算符号。

举例:

产品种类

增加值权重(W0)

基期产量(Q0)

本期产量(Q1)

A产品

30

80

100

B产品

50

50

55

C产品

20

90

80

生产指数=(100/80*30+55/50*50+80/90*20)/(30+50+20)*100%=110.3%。

则说明本期的行业生产指数为110.3%,比基期增长了10.3%。

(三)用生产指数衡量工业发展速度的意义

(1)有助于剔除价格波动对计算发展速度的影响。

目前衡量工业发展速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用产品价值量指标进行动态对比,如现价总产值增速。

另一类是直接将各种产品实物产量的动态指标进行加权平均,综合反映全部产品产量的变动情况,称为工业生产指数法。

在当前工作中使用较多的是现价工业总产值增速,由于现价总产值是通过本期生产量与产品最终销售价格的乘积计算得到的,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产品的销售价格波动很大,所以价格因素对现价总产值的影响较大,不能如实的反应实际的生产发展情况。

而工业生产指数剔除了价格的因素,从产品实物生产量的角度来衡量经济的发展速度,更加直观准确。

(2)能够反映生产各个环节的变动情况

工业生产指数在计算时需要重点选取行业内有代表性的产品,这些产品既包含最终的终端产品,也包括上游的中间环节的产品,这样以来工业指数就能综合中间环节、下游最终产品的产量变化情况,全面反映整个行业的生产变化情况。

(3)有利于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反映产业发展情况。

一些简单加工生产的产品产值虽然很大,但其所含的增加值却很小,它的发展在总产值中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在增加值中的作用却不大。

而生产指数是按照产品增加值的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增加值高的产品,在生产指数计算当中的权重就比较高,工业生产指数可以从工业增加值的角度反映整个产业的增长速度,而不是单纯以产值规模来反映产业的增长速度。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中间投入,那些投入产出比高的产品所占的比重大,生产指数能更大程度上反映投入产出比高的产品的发展速度。

另外从节能降耗的角度考虑,能源消耗是中间投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单位产品能耗低的产品,其增加值权重就会大于那些单位能耗高的产品,体现在生产指数上就是能耗低的产品在指数计算中所占的比重大于能耗高的产品。

(4)能够体现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

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由代表性的产品产量变化计算得出,产业的结构调整最终体现为各种产品产量的绝对数量和速度的增长或减少,因此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的计算过程能够反映出不同产品的产量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态势方向一目了然,从而为产业发展方向的判断和制定策提供依据。

(三)、电子信息产业工业生产指数中基期和权重的确定

1、基期的确定:

本次电子信息产业工业生产指数分析报告当中以2005年各产品产量数据作为基期数据,计算2006-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工业生产指数变动情况。

2、各细分行业和产品权重的确定:

各产品的增加值权重是按照基期年份的各产品产量和单位产品的增加值数据来确定的。

本报告中采用分层权重进行计算,通过权重调整,使得每一类产品下面所选择的产品权重之和等于所属行业的总体权重,比如彩色电视机、激光视盘机、组合音响、数码相机四种产品的权重加起来等于消费电子行业的权重,其他行业同理。

具体见表1:

表1:

2005年电子信息产业的行业权重和产品

 分类

产品名称

基期权重(%)

电子信息产业总体

100.00

1通信设备行业权重

23.31

 

 

 

程控交换机

1.84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

4.01

移动通信手持机

17.08

电话单机

0.31

传真机

0.08

2计算机行业权重

30.89

台式电脑

7.51

笔记本电脑

15.52

打印机

1.20

服务器

3.44

显示器

3.22

3消费电子行业权重

10.59

彩色电视机

8.49

激光视盘机

0.44

组合音响

0.37

数码相机

1.28

4电子元器件行业权重

35.21

电子元件

22.99

半导体分立器件

2.39

半导体集成电路

7.75

彩色显像管

2.08

数据来源:

依据国家统计局,工信部统计数据计算结果

表2:

2005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品权重排序

数据来源:

依据国家统计局,工信部统计数据计算结果

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权重计算公式:

(单位产品增加值*2005年产量/∑(各项产品增加值*2005年产量)。

例如:

2005年彩电产品增加值为432元/台,2005年彩电产量为8283万台,则:

彩电调整前的基期权重=彩电单台增加值*2005年彩电产量/∑(各项产品增加值*2005年产量)=432*8283/10000/4082.57=8.6%。

其中,4082.57是18种产品的增加值乘以产量的总和。

因为每一个细分行业下面的产品增加值之和都小于行业总体增加值,通过调整使得每一个行业下面所属的产品增加值之和都等于行业总体增加值,这样调整之后产品的权重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比如彩电调整之后的权重数值为8.49%。

从各项产品的权重计算结果看,电子元件的权重最高,是因为较其它产品而言,电子元件的包含范围很广,产量总数规模大,单位产品的工业增加值率也高于其它产品。

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同属于器件产品,其总体价值和电子元件产品有30%的差距,其单位产品的增加值率要低于电子元件,故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二者权重之和也不到电子元件的一半。

通信设备当中,移动基站这种系统设备产品的增加值率超过30%,囿于其产品生产规模数量比手机低很多,所以基站的权重也远远低于手机产品的权重。

其它大宗产品中,彩电的权重是8.49%,笔记本电脑的权重为15.52%,这些产品产量高,单位产品价值大,是对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有重要影响的产品。

一、电子信息产业工业生产指数

(一)电子信息产业范围

电子信息产业是在电子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是在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加工工艺的改进的基础上完成的,如集成电路每三年就更新一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的大量生产和使用,光纤通信、数字化通信、卫星通信技术的兴起,使电子工业成为一个迅速崛起的高技术产业。

依据《电子信息产业行业分类注释(2005-2006)》,电子信息产业包括雷达工业行业、通信设备工业行业、广播电视设备工业行业、电子计算机工业行业、软件产业、家用视听设备工业行业、电子测量仪器工业行业、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工业行业、电子元件工业行业、电子器件工业行业、电子信息机电产品工业行业、电子信息产品专用材料工业行业,12个中类行业,细分一共是46个小门类。

在这里我们的指数计算范围不包含软件产业,因为软件不属于工业。

表3是针对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11个细分行业的销售产值比重的统计结果。

表3:

2005-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分行业销售产值比重

 电子信息产业分行业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通信设备工业行业

18.76%

18.69%

17.65%

17.26%

16.81%

14.35%

雷达工业行业

0.32%

0.34%

0.31%

0.35%

0.25%

0.29%

广播电视设备工业行业

0.68%

0.60%

0.63%

0.67%

0.83%

0.80%

电子计算机工业行业

33.46%

32.43%

33.13%

30.40%

31.11%

30.18%

家用视听设备工业行业

11.61%

10.27%

7.89%

7.77%

7.37%

7.01%

电子器件工业行业

10.71%

11.08%

11.90%

13.41%

13.28%

15.44%

电子元件工业行业

15.34%

17.04%

18.41%

19.17%

18.25%

18.66%

电子测量仪器工业行业

0.63%

0.79%

0.93%

1.17%

1.33%

1.46%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行业

1.73%

1.96%

2.51%

2.67%

3.19%

3.65%

电子信息机电工业行业

5.88%

5.92%

2.47%

2.72%

2.88%

3.00%

其它电子信息行业

0.87%

0.88%

4.17%

4.41%

4.72%

5.16%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工信部

2005到2010年统计数字显示,电子信息产业中所占规模比例较大的行业依次是计算机制造业、电子元件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器件制造业、消费类电子制造业(家用视听行业)、其它。

图1:

中国电子制造产业结构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工信部

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当中计算机制造业和电子元器件占有主要比重。

电子元器件和计算机制造业做为电子制造业主体,推动总体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图2:

中国电子制造产业规模与同比增长率

图2表明,通信设备、家用视听、电子器件行业表现较好,收入增速好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通信设备、消费电子、电子器件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2%、3.2%和1.5%,都高于电子制造业0.1%的增速,分别占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17%、8%和13.0%的比重。

2005-2010年期间,除软件行业以外的其它电子信息产业分行业销售产值比重当中,通信设备行业比重逐年递减。

电子计算机行业的比重虽有微小变动,但均保持在30%以上。

电子元器件所占比重基本上每年平稳增长。

所以在指数计算当中,选取通信设备、计算机、消费电子、电器元器件四大类行业当中的十七类产品作为计算依据。

具体产品列表和今年的产量情况见表3。

表4:

2005-201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产品产量

 分类

产品名称

单位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通信

设备

程控交换机

万线

6949

7405

5387

4584

4147

3133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

万信道

724

1145

1605

1493

3022

2913

移动通信手持机

万部

32306

51115

60591

55469

61787

100389

电话单机

万部

16954

18434

16256

16688

14289

16622

传真机

万台

1068

1183

888

770

679

297

计算机

台式电脑

万台

3519

3607

4330

4396

4236

4373

笔记本电脑

万台

4565

6217

8671

10859

14616

18372

打印机

万台

3556

3640

4235

4334

3641

4257

服务器

万台

318

326

369

326

329

379

显示器

万台

10054

12074

13729

13365

13022

13846

消费

电子

彩色电视机

万台

8283

8375

8478

9033

9899

11938

激光视盘机

万台

10382

10760

10823

10705

9711

8244

组合音响

万台

5437

5386

5831

7297

9639

11194

数码相机

万台

5523

6695

7494

8188

8026

9797

电子

元器件

电子元件

亿只

14190

15290

16628

15874

16578

18952

半导体分立器件

亿只

2063

2225

2505

2461

2637

3404

半导体集成电路

亿块

266

374

416

417

416

653

彩色显像管

万只

7934

8134

7010

5735

2288

1990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工信部

表5:

2006-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产品定基生产指数(以2005年为基期,单位%)

产品名称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通信设备行业

100.00

153.30

183.15

167.97

217.86

301.73

1程控交换机

100.00

106.56

77.52

65.97

59.69

45.09

2移动通信基站设备

100.00

158.03

221.49

206.07

417.08

402.06

3移动通信手持机

100.00

158.22

187.55

171.70

191.26

310.74

4电话单机

100.00

108.73

95.88

98.43

84.28

98.04

5传真机

100.00

110.77

83.15

72.10

63.58

27.78

计算机行业

100.00

121.27

157.12

179.88

219.10

264.68

1台式电脑

100.00

102.50

123.05

124.92

120.38

124.27

2笔记本电脑

100.00

136.19

189.95

237.88

320.18

402.45

3打印机

100.00

102.38

119.09

121.89

102.39

119.71

4服务器

100.00

102.64

116.01

102.42

103.30

119.21

5显示器

100.00

120.10

136.55

132.93

129.52

137.72

消费电子行业

100.00

103.58

106.65

114.45

123.59

147.63

1彩色电视机

100.00

101.11

102.35

109.05

119.51

144.12

2激光视盘机

100.00

103.64

104.25

103.11

93.54

79.40

3组合音响

100.00

99.07

107.24

134.21

177.28

205.87

4数码相机

100.00

121.22

135.68

148.26

145.32

177.38

电子元器件行业

100.00

114.73

124.44

119.97

121.12

153.95

1电子元件

100.00

107.76

117.18

111.87

116.83

133.56

2半导体分立器件

100.00

107.84

121.41

119.30

127.85

165.00

3半导体集成电路

100.00

140.80

156.55

156.95

156.49

245.54

4彩色显像管

100.00

102.53

88.36

72.28

28.84

25.08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工信部

表6:

2006-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产品环比生产指数(单位%)

产品名称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通信设备行业

100.00

153.30

119.47

91.71

129.70

138.50

1程控交换机

100.00

106.56

72.75

85.09

90.48

75.55

2移动通信基站设备

100.00

158.03

140.16

93.04

202.40

96.40

3移动通信手持机

100.00

158.22

118.54

91.55

111.39

162.47

4电话单机

100.00

108.73

88.18

102.66

85.62

116.32

5传真机

100.00

110.77

75.06

86.71

88.18

43.70

计算机行业

100.00

121.27

129.57

114.48

121.81

120.80

1台式电脑

100.00

110.77

75.06

86.71

88.18

43.70

2笔记本电脑

100.00

102.50

120.04

101.52

96.36

103.23

3打印机

100.00

136.19

139.47

125.23

134.60

125.70

4服务器

100.00

102.38

116.33

102.34

84.01

116.92

5显示器

100.00

102.64

113.02

88.29

100.86

115.40

消费电子行业

100.00

103.58

102.96

107.31

107.99

119.45

1彩色电视机

100.00

101.11

101.23

106.55

109.59

120.60

2激光视盘机

100.00

103.64

100.59

98.91

90.72

84.89

3组合音响

100.00

99.07

108.25

125.15

132.09

116.13

4数码相机

100.00

121.22

111.93

109.27

98.02

122.06

电子元器件行业

100.00

114.73

108.46

96.41

100.96

127.11

1电子元件

100.00

107.76

108.75

95.47

104.43

114.32

2半导体分立器件

100.00

107.84

112.58

98.27

107.16

129.06

3半导体集成电路

100.00

140.80

111.19

100.26

99.71

156.90

4彩色显像管

100.00

102.53

86.18

81.81

39.90

86.98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工信部

从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产品产量和增长情况可以看出,彩色电视机增长率一直为上涨态势、其它产品增长率在近几年有不同幅度的升降。

(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工业生产指数

电子信息产业工业生产发展程度总体指数计算依据电子制业主要产品:

程控交换机、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移动通信手持机、电话单机、传真机、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服务器、显示器、打印机、彩色电视机、激光视盘机、组合音响、数码相机、电子元件、半导体分立器件、半导体集成电路、彩色显像管合计18种产品在基期(2005年)电子制造业当中所占权重与基期(2005年)的单位产品增加值,并依据生产指数公式计算得出,具体见表6。

表7:

2006-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工业生产指数

年份

定基指数(%)

环比指数(%)

2005

100

2006

124.6

124.6

2007

146.3

117.5

2008

149.1

101.9

2009

174.2

116.9

2010

221.9

127.4

数据来源:

依据国家统计局,工信部基础数据计算结果

图3:

2006-201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

数据来源:

依据国家统计局,工信部基础数据计算结果

2006-201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指数计算结果表明,整体上电子信息产业总体保持向上的增长态势,尤其在2010年增长幅度最大。

在这期间表现出几个比较鲜明的阶段性特点。

1.2005-2007年:

高速发展阶段

以2005年为基期,2006年和2007年的定基生产指数分别为124.6%和146.3%,表明从2005到2007年处于高速度的稳定发展阶段。

表现为电子信息产品内需稳步增长,出口快速增加。

这些反映在产品上就是主要电子信息产品的产量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

内资企业主要受益于内需市场,而外资企业主要受益于外销市场。

特别是那些主营出口加工业务的外资企业,其产能在这几年逐渐释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