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五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1541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3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顺义五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北京市顺义五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北京市顺义五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北京市顺义五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北京市顺义五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北京市顺义五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北京市顺义五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北京市顺义五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北京市顺义五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北京市顺义五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北京市顺义五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北京市顺义五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北京市顺义五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北京市顺义五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北京市顺义五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北京市顺义五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北京市顺义五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北京市顺义五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北京市顺义五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北京市顺义五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顺义五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

《北京市顺义五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顺义五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顺义五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

北京市顺义五中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北京市顺义五中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该法令的内容肯定不包括(  )

A.农奴可自由转换职业B.农奴可以改变身份

C.农奴可通过赎买获得一份土地D.取消农奴所负担的一切义务

2.1862年,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一宣言被马克思称赞为在联邦成立以来的美国史上最重要的文件”。

此文件

A.导致了美国内战

B.废除了农奴制度

C.建立了世界霸权

D.维护了国家统一

3.马克思称他“是一个不会被困难吓倒,不会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挠迈向自己的伟人目标……”,他领导美国人民经过四年的浴血奋战,最终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他是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尼克松

4.“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

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

1870年,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材料反映了哪一改革的成果

A.明治维新B.1861年改革C.百日维新D.伯利克里改革

5.“把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仿效西方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学校体制。

”近代日本出现的这种现象,与明治维新采取的哪一措施有关(  )

A.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B.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C.推行地税改革D.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6.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关于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搭配正确的是()

A.蒸汽机——火车B.发电机——轮船

C.蒸汽机——飞机D.内燃机——汽车

7.19世纪晚期,内燃机被安装在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机械上。

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田野的宁静气氛。

内燃机还被美国人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把谷物收割的速度提高了几十倍,后来又推广到世界各国。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美国人发明了内燃机

B.机器的噪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C.内燃机推动了工业生产

D.内燃机推进了农业机械化

8.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给人间带来了火种。

近代也有一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他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给人类带来便捷的“火种”,让人们告别了蜡烛和油灯。

这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是(  )

A.瓦特B.爱迪生C.杰斐逊D.史蒂芬森

9.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

据此,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新技术推动技术进步B.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

C.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D.新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

10.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开启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区分它们主要是根据(  )

A.能源动力B.通讯技术C.交通工具D.机械设备

11.下图是对1801年—1911年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统计,图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对外加强殖民掠夺

C.两次工业革命推动

D.“电气时代”的到来

12.安德鲁•卡内基曾是一个贫穷的苏格兰移民男孩,但后来他的企业生产出的钢竟然比整个英国还要多。

1901年,他把他的企业统统卖给了一个甚至还要庞大的组织﹣﹣金融家J•P摩根创办的美国钢铁公司。

这些垄断集团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殖民地的抢夺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13.如下图所示,导致19世纪英国各职业从业人员所

占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A.殖民帝国的形成

B.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C.工业革命的推进

D.工人运动的高涨

14.1854年,英国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

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当时英国的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

这种现象(  )

A.说明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B.提高了英国国民的素养

C.客观反映英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D.客观反映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破坏

15.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图横线处最恰当的内容应该是()

A.社会进步B.社会矛盾

C.社会变化D.政治制度

16.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的著作是

A.《天工开物》

B.《物种起源》

C.《农政全书》

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7.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

“欧洲变成了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那么,成为“一粒火星”的事件是()

A.萨拉热窝事件B.“9·11”事件C.卢沟桥事变D.萨拉托加战役

18.会议一开始,主要战胜国便陷入激烈的争吵之中。

美国坚决要求解决国际联盟问题;英国提出先解决德国、土耳其殖民地的瓜分问题;法国则要求先制裁战争的罪魁祸首,肢解德国。

据此可知该会议(  )

A.是华盛顿会议B.解决了战胜国关切的问题

C.最终通过《凡尔赛条约》D.树立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典范

19.“为使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之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

(一)任何办法,为自己利益起见,欲在中国任何指定区域内获取关于商务或经济发展之一般优越权利……”。

这段材料最有可能出自()

A.《辛丑条约》B.《凡尔赛和约》C.《九国公约》D.《马关条约》

20.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写到:

“五四运动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下,是在列宁号召下发生的。

”这里的“俄国革命”指的是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光荣革命

D.南北战争

21.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

A.过分依赖外资企业B.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C.全面推进工业化建设D.推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22.在历史叙述中,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述。

下列属于评述的是(  )

A.1917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首的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

B.新经济政策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C.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D.20年代后期,苏联积极推进工业化建设

23.下表是“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钢产量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其地位前后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3

2

2

1

钢产量

5

5

4

3

2

 

A.十月革命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D.罗斯福新政

24.下列各项内容来自于某历史公众号推送的一个学习资源包。

由此可知,该期推送的历史专题是(  )

①论文:

《彼得一世改革》

②图片:

《明治维新时期的小学课堂》

③地图:

《美国内战》

④视频:

《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

A.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影响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D.一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25.十月革命的目击者美国记者约翰·里德认为,“不论人们对布尔什维克的观感如何,它的兴起是一件具有世界意义的非凡大事。

”我们所理解的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是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

B.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

C.社会主义理想变成现实

D.社会主义阵营已经形成

26.“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这一评价针对的是

A.苏联指令性计划经济B.新经济政策C.罗斯福新政D.中国改革开放

27.下图为苏俄(苏联)1913—1925年粮食作物产量示意图。

其中1921—1925年粮食作物产量增长的原因是实行了

A.改革开放B.新经济政策C.计划经济D.工业化建设

28.《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

“内战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

”这场内战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其依据是(   )

A.消除了种族歧视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29.下表为1880-1913年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

对上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A.美国已成为世界霸主B.英国逐渐丧失“世界工厂”地位

C.美德在制造业上已超过英法D.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这种变化

30.小明研究某一历史人物时,搜集了如下信息:

“物理学家”、“研究领域广泛”、“现代工程力学的基础”。

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判断出他研究的对象是()

A.马克思B.达尔文C.牛顿D.贝多芬

二、综合题

31.19世纪60年代,在世界近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中、俄、日三国相继进行了社会改革,但中外改革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的战争和国内革命使这个僵化的帝国终于出现一丝松动的迹象。

帝国地方实力派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优势消失,则外患可消,内乱可弥。

……1861年,湘派实力人士曾国藩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在刚从叛乱者手中夺取过来的安庆,创办了第一个近代军事企业。

——《全球通史》

材料二1861年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又称二一九法令)。

法令规定: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民,不能随意干涉农民的生活。

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材料三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

……改革的动力是西化。

……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1)指出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俄、日两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二,概括俄国社会改革内容的主要特点。

(3)对比材料一、三,分析日本社会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4)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日社会改革的共同影响。

32.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有关“一战后的新秩序”的知识结构示意图。

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

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 。

以上是某同学设计的两次工业革命思维导图,结合所学,增添适当连线和内容,完善此图(例子不可仿照)

例子:

33.美国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典型,其发展经历值得学习。

全美闻名的拉什莫尔山上雕刻着美国四位著名总统的巨大头像,他们是:

乔治·华盛顿(1732-1799年)、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年)、西奥多·罗斯福(1858-1919年)和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年)。

之所以选择这四位总统,是因为他们为美国的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在美国的历史上享有重要地位。

(1)请选择材料中所提及的一位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除外),仿照示例,完成表格。

总统

评述

(示例)

西奥多·罗斯福

(示例)他在任期间,调整了美国政府的内外政策,建立公平交易法

案,开启了20世纪美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河,为美国后来的发

展确立了新的出发点。

材料一 “无论就其深度还是广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都远远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

就深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的电磁学和热力学这两门新兴科学物化的技术成果;就广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遍及一切与功、电、磁、热、光相关的技术领域。

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时时刻刻地直接感受着它所带来的恩惠。

材料二 科学在铸造世界的未来上能起决定性的作用……没有科学,现代工业国家就一点也不能存在……一个国家若不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资源来推进科学,并推广科学的运用,它就不能长久继续存在。

——(英)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

(2)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就其深度与广度而言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具体表现。

任举一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至今给我们带来的“恩惠”。

(3)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科学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

34.工业革命的成果很早就进入中国,某班同学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工业革命与中国发展的小科研。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第一组同学在浏览网页时发现,中国早在1878年(清光绪五年)就引入了电灯。

当时在上海的英国殖民主义者为了欢迎美国总统格兰特路过上海,特地运来了一台小型引擎发电机,从清光绪五年(1878年)8月17日至18日在上海外滩使用了两个晚上,在中华大地上点亮了第一盏电灯。

该组同学为了查证上述信息的可靠性,想要进一步搜集了若干证据,请同学们说一说他找到的哪一类证据最可靠并陈述理由。

第一类:

利用XX搜索,输入关键词找寻

第二类:

21世纪初出版的历史书籍中的记载

第三类:

档案馆中的老报纸,对美国总统过境英租界的报道

(2)第二组同学在查阅资料时发现,1912年在云南建立起中国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和水电站与昆明之间中国的第一条高压输电线,1912年5月28日第一台机组建成发电,迄今还在发电。

该组内的同学们进行了积极讨论,有的人认为是清末引进西方技术造成的结果,有的人认为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造成的结果,第三种观点认为应当结合二者观点的优缺点综合研究。

最后的讨论结果是第三种观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

你是否认可这种观点?

请阐述理由。

(3)第三组同学走入了汽车博物馆,找到了如下信息“中国第一辆汽车——民生汽车。

1929年张学良给奉天兵工厂拨了70万研究经费,用于研发制造载重汽车。

本项目负责人通过借鉴美国瑞雷汽车,开始了难苦的研发之路,历时两年,1931年5月31日民生牌75型6缸水冷载货汽车生产成功。

1931年9月12日,民生牌汽车开进了大上海,参加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展览会,摆放在展会中央,与福特、别克、雷诺等品牌汽车日月争辉。

美国还向中国订购了46台汽油机。

该组同学看到这些信息感到无比欣喜,同时也萌发出新的问题“为什么民生牌汽车没有发展起来呢?

”某位历史学习比较好的同学似乎想到了什么,“1931年9月,东北地区……,我知道为什么没能发展起来了!

请说一说这位同学想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打断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4)最后一组同学深入了解了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他们采访了身边的同学、家长、老师和校长,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人类社会伴随着科学的进步而向前发展,科学活动本身就是社会活动的一部分,科学既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请同学们利用具体事例论述上述观点的正确性。

要求不出现错别字和病句、意思表达清晰、层次分明。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法令规定: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择D。

【点睛】

“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是解题的信息提示,“内容不包括”是限制词。

据所学,1861年改革的内容可确定答案。

2.D

【详解】

依据题干《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结合课本所学,美国南北战争中,1862年林肯办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广大黑人获得解放,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队因此获得雄厚的兵源,扭转了战争局面,最终使北方获得胜利,维护美国的统一。

D项符合题意;1861年3月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内战的导火线,A项不合题意;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B项不合题意;二战后美国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C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3.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1865年,美国由于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爆发了南北战争。

战争初期,北方由于准备不足,战争初期一再失利。

1862年,林肯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成为北方扭转战局的关键。

1865年,北方最终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林肯政府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所以,题干中的材料是对林肯的评述,B项符合题意;A项是1775—1783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与题干“四年的浴血奋战”不符;CD两位总统在位之前,美国已经废除了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抓住信息“他领导美国人民经过四年的浴血奋战,最终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是解题的关键,需熟悉南北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经过四年的浴血奋战,取得胜利,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其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倒幕运动之后,明治天皇进行明治维新。

措施有: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殖产兴业;提倡文明开化。

题文材料反映了明治维新“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殖产兴业”的成果,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BCD选项排除。

5.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把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仿效西方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学校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明治维新内容之一,在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

6.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搭配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A蒸汽机——火车,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选项B发电机——轮船,搭配不正确,前者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后者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选项C蒸汽机——飞机,搭配不正确,前者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后者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选项D内燃机——汽车,搭配正确,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7.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76年德国人奥拓最早研制出了第一台煤气内燃机,排除A;机器的噪音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排除B;内燃机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也不是材料要表达的意思,排除C。

只有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8.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在电器发明领域,美国科学家爱迪生最为著名。

在历经数百次失败后,他在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的白炽灯泡,让人们告别了蜡烛和油灯,为世界带来了光明。

B项符合题意;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解决了机器的动力问题,排除A项;美国独立战争中,杰斐逊起草了《独立宣言》,排除C项;1825年史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

排除D项;故选择B。

9.C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反映了流水线生产汽车,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竞争力增强。

C项符合题意。

排除ABD三项,故选择C。

10.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中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在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

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区分它们主要是根据能源动力不同。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解题的关键,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在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

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11.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于18世纪60年代开始了工业革命,工厂数量增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使得很多人口流向城市;187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电力取代蒸汽成为工厂的主要动力,促进了工厂技术的发展,更多的人口流向城市,D项片面;1801-1911年是两次工业革命的时间范围,C项符合题意;两次工业革命在交通业和重工业,纺织业等方面都迅速发展,不仅仅增加纺织工人,A项片面;对外加强殖民掠夺增加了原材料和市场,但不是城市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B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在石油、汽车等工业部门中,相继出现了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等形式的垄断组织。

D选项符合题意。

新航路的开辟发生在15世纪左右,它打破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A选项不符合题意。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次重大的技术变革,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它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欧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以工厂为中心的近代城市的兴起,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B选项不符合题意。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也激起了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愤怒反抗,C选项不符合题意。

由此,ABC可排除,答案选D。

13.C

【解析】

【详解】

依据示意图分析可知,英国从1811年到1871年,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直线下降,而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直线上升。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基本上实现了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英国成为强大的工业国,所以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与题干主旨及示意图不相符,排除,故选C。

【点睛】

本题是图片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片材料信息—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上升。

判断历史事件所指—工业革命。

审题并弄清题目要求,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再认再现基础知识准确做出选择。

14.D

【详解】

依据题干“1854年,英国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

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当时英国的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可见这些病都与呼吸有关。

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成为工厂的主要生产方式。

蒸汽机大量燃烧煤炭带动机器转动,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很多人染上了呼吸系统的疾病。

D项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涉及到英国为世界各国提供商品,无法证明是世界工厂,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涉及到“提高了英国国民的素养”“客观反映英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信息,排除BC两项,故选择D。

【点睛】

“1854年”“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是解题的关键,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病与呼吸系统有关,可知因为吸入的空气有污染。

据所学,1854年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使用大量煤炭,带来严重环境污染。

15.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提高了国家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促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推动城市化;但是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6.B

【解析】

【详解】

根据“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物种起源》。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他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