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笔记1000字3篇.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4185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读书笔记1000字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师读书笔记1000字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师读书笔记1000字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师读书笔记1000字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师读书笔记1000字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教师读书笔记1000字3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读书笔记1000字3篇.docx

《教师读书笔记1000字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读书笔记1000字3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读书笔记1000字3篇.docx

教师读书笔记1000字3篇

  借鉴。

教师读书笔记1000字1最近有幸读了《做卓越的教师》,感

  慨颇多。

书中涵盖了教师的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班级管理、课堂教学、论文写作、研修组织、家庭教育、魅力师训等,话语真挚,说理透彻,作为一名教师的我读完之后受益匪浅。

细细品味书中的一些精彩语言颇有感想。

  细细品味:

”尊重、信任、理解、是每一个孩子精神生命所必需的阳光、空气和水,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反思自己的教学生涯,以前总是感觉要让学生尊重你,你就必须维护教师的威严,要说一不二,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学生才会无条件地服从你的命令。

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也就经常失去了笑容,板着面孔,渐渐地学生对我也就”敬而远之“了。

现在想来,我的这种做法是一个多么严重的错误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有个性的人。

作为教师,就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蹲下身子,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沟通,还要有包容之心,宽容之度。

要有完善的人格魅力,要有人情味,能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爱心与责任心对待学生。

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你,乐于学习你所任教的学科。

  细细品味:

”对一名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

我们应该要有教学智慧,要有较高的教学机智,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游刃有余。

在教学中还应该和其他老师一起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坚持记读书笔记、写教育日记、教学反思等。

读完这本书,感觉名师们深刻的教育思想、渊博与睿智的大家风范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启发,仔细回味每一个小故事,处处精彩,在充满智慧的字里行间,点点滴滴无不引领着我们做一名有智慧的教育者。

  细细品味: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

”每一次教学设计、课堂教学,都有不完美的环节,之后需要我们不断的反思、实践、创新。

反思是人对获得知识的反观自照,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

实际上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喜欢图省事,照搬照抄别人的教案,甚至课后案、教后案。

其实,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设计的教案各不相同,我们不可能通用的,还是需要学习创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设计教案。

这就需要我们通过阅读教育名著、课改丛书、听名家报告等,与课改为友,研究教育教学和新课改。

学然后知不足,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感悟中提高。

只有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补钙”,落实教学新理念,顺应教育新形势,设计出自己的个性教案,然后经过不断的实践、补充、修改、反思,教师才能逐步成长

  读了《做卓越的教师》,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

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组织每一次活动,我高兴,学生也快乐。

教师读书笔记1000字2机缘巧合在朋友圈看到“云舒写教育”的姚老师发布的消息:

纪念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诞辰100周年教育科学出版社与云舒写教育联合发起《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征集活动,活动要求:

1.写一篇读《给教师的建议》的心得或读后感。

  2.拍一张与《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合影。

完成1和2就可获赠一本书籍。

  我看到这个消息,有些跃跃欲试。

之前简单翻看过这本书,为了写心得又重新拾起。

扫扫了目录,我目标锁定在第26篇《要赢得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谈“思想和心灵”,感觉太缥缈、太虚浮。

我想结合自身短暂的一年教学经验谈谈一个更接地气的话题——要赢得孩子们的喜欢。

  要赢得孩子们喜欢,面善是外在条件。

我天生不丽质,出水不芙蓉,长相十分接地气,十分大众化,也十分个性化,哈哈哈。

虽然长相一般,但我自认为自己还是比较面善的。

虽然我时常对违反纪律的孩子一副凶神恶煞,但我更喜欢以笑示人。

之前有家长和我交谈时说:

  “云朵老师,您那不是真凶,你都是装出来的。

”是的,我是一张“纸老虎”。

作为一名老师要有一定的威信,让孩子尊重自己,严厉、保持一定距离是必须的,但脸上的那份慈爱是永远隐藏不了的。

刚接手的班级,有家长在家校联系本上反馈:

孩子一开始觉得云朵老师很凶,后来才发现老师只对违反纪律的孩子严厉,对我们很好。

我秉承的是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我严厉,是针对你的言行举止,而不是你本人,如果你知错就改,我会既往不咎,毫不吝啬我的表扬。

课堂上、课间,我也会因为情境的设置而情不自禁、忍俊不禁,这些都是人之常情,而这些都让孩子觉得老师是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普通人。

  要赢得孩子们的喜欢,心善是润滑剂。

虽然我还没为人妻、为人母,但对我的孩子们,我都以热忱去交流,以善心去感化,希冀以真心换真心。

其实孩子们都期望获得老师的认可与赞扬,他们有时的不由自主、情非得已在事后被批评也懊恼不已,内心更渴望获得肯定。

  读后感·我时常单独找孩子交流了解情况,我也适当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我希望他们能够感受到我并不是不喜欢他们,而是希望他们能慢慢改正自己的不足,渐渐成长起来。

我想鼓励与帮助会给予孩子更好的引导与进步,多一句激励的话语,多一个温暖的眼神,也许会胜过生硬的呵斥和指责。

  要赢得孩子的喜欢,要能吸引他们的目光,感受他们的欢声笑语。

  最近在尝试一件事,就是每天利用大课间时间给孩子们讲故事。

每次我一说:

  “我要讲故事了。

”孩子们立刻兴奋起来,喜上眉梢。

我知道孩子们内心是欢喜的,也爱听我讲故事。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讲述、根据人物角色用不同语气语调加以鲜明区分、配合恰到好处的动作,适时设疑,让孩子思考,孩子们常常被幽默有趣的故事情节所吸引,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看,孩子们也逗得哄堂大笑。

我喜欢看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也爱听他们毫不克制的大笑,这才是他们最真实的天性。

  “云朵老师,你讲的故事真有趣。

  “云朵老师,你讲得好好听,我听了一遍还想听。

  “云朵老师,我让我妈妈给我买了《一年级的小豆豆》了。

”收到孩子们这么多的反馈,我真心感动与欢喜。

  我希望能够由让他们喜欢听我讲故事,渐渐喜欢我的语文课,进而喜欢上我。

  要赢得孩子的喜欢,看似简单,又并非易事。

每位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热情、知识、人格魅力照亮孩子们,让孩子们发现教师身上散发出的无限光芒,喜欢她,爱上她。

  教师读书笔记1000字3前一段时间,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

说起朱老师,感觉特别亲切,缘自于《新教育之梦》那独特的亲和力。

  很多时候读类似理想化的作品,我总有潜在的一种定性思维,我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

洋洋洒洒说了许多美妙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存活或者构成蓝图的却零零星星。

如今读《新教育之梦》却不尽然,朱老师平静而又睿智的语言,堆积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

于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按最正统的解释,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种期待:

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期待,社会对人发展的期待。

而“期待”本身就是对理想的憧憬;或者干脆直接说,教育就是对理想的追求。

朱老师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

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我不打算在这里一一复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强调说明的是,作者的这些理想绝不是虚无飘渺的“童话”或“神话”,而是根植于教改现实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为例,作者从八个方面谈了他对理想智育的理解。

在此列举四个方面。

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是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

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

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

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

  无论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还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师都把它放进了教育的大环境中进行阐述,其综合性和融合性可见一斑。

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课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着痕迹,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劳动教育和理想的体育。

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门学科就是这朵花上的一个花瓣。

我们应综合地来看待这些学科,而非从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

当然理想的学科应该客观看待和谨慎进行学科渗透和学科整合。

这样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师的教育理想之梦,带给我的灵感和激动将随着我的文字流畅成我的所得,感谢朱老师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朱老师愿意把这些可贵的文字和我们分享,感谢朱老师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教诲。

  《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

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