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重叠词大班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1878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趣的重叠词大班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有趣的重叠词大班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有趣的重叠词大班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有趣的重叠词大班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有趣的重叠词大班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有趣的重叠词大班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有趣的重叠词大班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有趣的重叠词大班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有趣的重叠词大班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有趣的重叠词大班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有趣的重叠词大班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有趣的重叠词大班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有趣的重叠词大班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有趣的重叠词大班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趣的重叠词大班教案.docx

《有趣的重叠词大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趣的重叠词大班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趣的重叠词大班教案.docx

有趣的重叠词大班教案

有趣的重叠词大班教案

【篇一: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数数小本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数数小本领

设计思路:

一日,翻看超市广告册,无意间发现广告册上商品排列的方式非常有意思,有的是散点状排列,有的向不同方向有序排列,有的重叠排列,有的部分遮挡排列,还有的将商品藏在盒子里。

当时我就想:

如果让幼儿数数这些东西,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

于是,按我自己的理解,把广告册上的物品分成四个层次,做成区角游戏材料,投放进区角,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幼儿数数时的方法、速度、能力等都存有异同,这即成为我此次高结构活动的基点。

在观察了幼儿的经验水平之后,我借助日常生活中幼儿熟悉却不太关注的材料进行设计。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推理中,尝试借助材料上的提示发现可以将物品数正确的方法。

2.倾听同伴的想法,乐意分享观察方式。

活动准备:

ppt、操作纸、垫板、夹子、笔、照片等。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了解幼儿数数的能力

1.幼儿说出自己能数到的最大的数字。

提问:

老师经常听小朋友数数,你最大能数到几?

(此问题不仅和活动内容本身相呼应,还考量大班幼儿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或肯定。

在很多幼儿的心目中,数到100是很了不起的事,教师可以快速观察,用问题“谁和他一样”,寻找能数到100的幼儿。

这样也能节约时间,进入下一环节。

2.幼儿倾听教师的“接数”要求,按要求数数字。

(教师请能数到100的幼儿起立。

(1)提问:

我说一个数字,请你接着往下数4个数字。

98,预备——开始!

(教师一方面关注幼儿数得是否正确,另一方面关注幼儿从十位数数到百位数的数数能力。

同时,观察其他幼儿,聆听每个幼儿的数数情况,可以及时了解与鼓励幼儿。

(2)教师:

你们能数到很大的数字,真了不起,不知道你们数数的正确性怎么样?

我们来玩数数游戏,看谁能数正确。

【设计意图:

此环节看上去比较简单,背后挑战的却是大班幼儿的倾听、理解以及对自己水平的认同能力。

引导幼儿关注倾听,也为后面环节的顺利开展作准备。

教师与每个幼儿互动,体现了对每个幼儿的关注。

二、数数游戏——发现正确数数的方法

1.幼儿取出第一张操作纸,理解纸上的要求。

(1)观察纸上有哪些东西?

(2)请你们看这幅图,数数有几幢房子?

有几棵树?

有几只兔子?

这样的花有几朵?

数完把数字记录在下面的空格内。

(教师站在幼儿身后观察幼儿记录的数字,了解个别幼儿记录该数字的原因。

重点关注兔子和花的记录情况。

2.幼儿交流自己观察记录的结果。

(1)一起告诉我图上有几幢房子?

有几棵树?

(这两样东西大多数幼儿能数正确,可简单略过。

(2)东西大而且少,容易数清楚。

数兔子的时候就不太简单了。

你数到有几只兔子?

(教师与幼儿一起倾听同伴说出的兔子数量。

继而从说出的数量最少的幼儿开始询问。

(教师关注幼儿的表达,如方位是否清楚、声音是否响亮、语句是否完整等;还可以关注幼儿数兔子的方法。

等该幼儿表达完后,请比他数数结果多1的幼儿进一步补充自己的发现。

(4)请告诉大家,多出来的1只兔子你是在哪里找到的?

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这7只兔子都数到?

小结:

数数是有方法的,可以上→下、左→右、前→后数,只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就能数清楚有多少个了。

(5)这里花特别多,你是怎么数的?

这样的花有几朵?

多出来的1朵花要不要算上去?

小结:

数数时不光要按一定的顺序,还要看清楚题目问什么,这样才能数正确。

(教师要关注幼儿说的答案是“12”还是“13”,引导幼儿发现题目要求与多出来的1朵花在颜色上的差异,思考是加上还是舍去。

3.幼儿观察第二张操作纸,理解纸上的要求。

(1)这次要数什么?

数带鱼时“条”表示什么意思?

数鸡蛋时“只”表示什么意思?

数饼干时“种”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要关注幼儿是否认识操作纸上的字,有无关注括号内的小字。

继而帮助幼儿理解“条”“只”“种”的意思,如数数有几条带鱼。

(2)都懂了吗?

有问题要问吗?

(“种”是难点,因为幼儿或许不理解“种”的意思,这是操作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

教师可以提醒幼儿,并观察是否有人注意到这个问题。

幼儿操作时,教师站在幼儿身后静心观察每个人记录的数字,个别了解幼儿这样记录的理由,做到心中有数。

4.出示ppt和相关照片,引导幼儿数数时可以选择相关小图操作记录。

5.幼儿交流自己第二次观察记录的结果。

(1)(教师出示黑板上的表格。

有几条带鱼?

你是怎么数的?

你数的是带鱼的哪个部位?

为什么这样数?

(教师把幼儿说出的答案呈现在黑板上相应的表格内。

等幼儿交流完自己数带鱼的方法后,引导幼儿思考哪种方法能数得又快又准确?

借助ppt的演示,和幼儿一起再数一次。

*要数得正确,除了数数的时候要有序,还可用巧妙的方法来数,要找方便、容易的地方数。

*出示一盘香蕉,问:

怎么数可以数清楚有几只香蕉?

(教师记录幼儿的答案后,继而从说出数量最少的幼儿开始询问,鼓励其清楚地表达自己在哪里找到一定数量的蛋。

引发其他幼儿继续思考,多出来的蛋在哪里?

*观察蛋的排列,学着借用先数一排的方法,推出后面有多少数量。

*出示一盒酸奶,让幼儿试试能否用刚才的方法正确数数一盒有几杯酸奶。

(3)这里有几种饼干?

什么叫“种”?

为何是3种?

如果非要写4(或其他数字),把括号里的小字(量词)改成什么就对了?

*要数正确,看清题目很重要。

数不同的东西,方法也可以不同。

(教师记录幼儿的答案后,追问幼儿什么是“种”,帮助幼儿理解“种”的意思。

如果先前幼儿已经问过教师“种”的意思,此时可以不再追问。

梳理完正确答案后,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数数结果进一步追问,观察幼儿的反应与理解情况。

【设计意图:

此环节由易到难地挑战幼儿多方面的学习能力:

数数方法、观察分析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以及类概念。

同时也挑战幼儿的学习习惯:

倾听同伴说话的能力、关注细节的能力、借鉴运用的能力、不懂就问的能力等。

ppt以及表格的运用起到了帮助幼儿理解、归纳、梳理的作用,尤其适合班级中能力弱的幼儿。

数学需要重复练习,“数香蕉”和“数酸奶”就是幼儿迁移、练习巩固的过程。

三、延伸活动——关注身边事物的数量

1.幼儿猜实物图片中物品的数量。

(1)出示ppt实物图片。

(2)老师再给你们看些东西,数数里面装了多少东西。

(教师观察幼儿是否注意到包装上的数字提示,可根据幼儿的反应作适当提示。

2.为什么包装上面要标上这样的数字?

家里很多东西的包装上也有数字提示,请你回家留意一下,明天来告诉大家,你在包装盒上发现了什么。

屈老师

【篇二:

大班数学:

有趣的二等分】

大班数学活动:

有趣的二等分

活动目标:

1.学习二等分的方法,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提高比较和判断能力,会用自己的办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材料:

红绸带,,纸(正方形、长方形),吸管,毛线,纸条,直尺

2.工具:

笔,剪刀,天平称,量杯

活动过程:

一、讲解演示

1.师:

看,今天老师的头发有什么变化吗?

(扎两个辫子)我还要给两条小辫扎上漂亮的绸带,只有一根绸带,怎么来扎两根小辫呢?

2.组织幼儿讨论,等充分表达意见后,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让幼儿注意观察。

3.师:

把一个东西边对边对折,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

(使幼儿感知二等分的含义。

以形象直观的绸带二等分形式导入活动,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并让他们动脑筋帮助分绸带,把操作的过程与结果展现给幼儿,为幼儿发现规律,理解二等分的含义作了有效的铺垫。

二、操作探索

第一次操作:

1.提供幼儿材料,指导等分方法。

材料:

长方形、圆形

师:

请小朋友想办法把桌上的图形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

3.组织幼儿讨论各材料的等分方法。

师:

小结:

很多小朋友用了边对边对折的方法来二等分。

4.操作验证材料的二等分。

师:

怎样让别人相信你的两份纸是一样大的呢?

(叠在一起比较)

师:

这有个好听的词,叫“重叠”。

第二次操作:

1.提供幼儿材料,指导等分方法。

材料:

正方形,

师:

请小朋友用其它对折的办法把桌上的正方形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

3.组织幼儿讨论等分方法。

师:

小结:

除了用了边对边对折的方法来二等分,还可以用对角线折、对边折的方法来二等分。

下课了可以再试试。

4.讨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师:

请幼儿把剪开后的两部分与原来的材料作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2)总结:

二个部分合起来是原来的一份。

把正方形、长方形的纸放在两次操作活动中,第一次是让幼儿自由发挥,用自己想出的

折法二等分。

第二次操作探索活动中提升了难度。

操作活动中,指导适时,要点正确,鼓励幼儿尝试多种二等分的折法,拓宽幼儿思维,培养幼儿仔细观察和思维能力。

三、巩固提高

第三次操作

材料:

吸管,直尺,毛线,纸条

1.师:

在桌上还有些硬硬的吸管它们不能象纸那样省力的折,但它们也可以二等分,请你们想办法试试看。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3.教师讲评:

用什么方法二等分?

幼儿演示

4.教师小结:

这种硬的吸管可以借助毛线、纸条、直尺来二等分。

没有成功的小朋友下课了可以再试一次。

活动的难点在第三次操作活动中,有了上述的二等分经验,幼儿在活动中思维活跃,讨论热烈,教师考虑到不同幼儿的不同操作探索水平,适时的延长操作时间,给予指导,增加了幼儿成功操作的机会,提高幼儿动脑、动手能力。

四、活动延伸:

师:

水,沙子,黄豆这些不能折,不能用纸条测量的东西,它们可以二等分吗?

师:

其实它们只要借助一些更精确的测量工具,如天平称、量杯就可以二等分。

我把这些工具放在区角,一起去探讨它们的测量方法。

【篇三:

幼儿园大班下教案

(2)】

主题二科学放大镜

次主题一光彩大世界

教学活动一:

神奇的玻璃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小白兔战胜大灰狼的办法,知道神奇玻璃的含义。

2、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1、凸透镜

2、《神奇的玻璃》挂图、故事磁带、幼儿用书p28-29.

活动过程:

1、以谈话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1)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见过什么样的玻璃。

(2)以“小白兔有一块神奇的玻璃”引出故事。

2、引导幼儿欣赏故事的前半部分(从一开始到“小白兔想出了个好办法”),动

脑筋想办法,发现玻璃的神奇之处。

(1)请幼儿思考小白兔在玩时捡到了什么,他有什么惊奇的发现,猜想小白兔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2)给幼儿放大镜,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感知“玻璃”的神奇之处(将物体放大)。

启发幼儿讨论:

怎样利用这块神奇的玻璃战胜大灰狼。

3、引导幼儿欣赏故事后半部分,感受小白兔的勇敢机智。

(1)根据教学需要,可设计如下问题:

小兔子是用什么办法吓跑大灰狼的?

说明小白兔怎么样?

(2)请幼儿看幼儿用书,进一步熟悉理解故事。

4、引导幼儿发现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1)启发幼儿继续探索“玻璃”的神奇之处:

看近的物体时,物体变大,离得远就会变小,而且物体

是倒立的。

这种“玻璃”就是凸透镜。

(2)组织幼儿进行生活经验讲述:

还有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镜子,交流凸透镜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活动二:

哈哈镜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体验哈哈镜成像的滑稽和有趣,感受人在哈哈镜里的变化。

2、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重点学习前八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唱好快慢节奏的交替变化。

3、能根据歌曲做滑稽人表演。

活动准备

《哈哈镜》的歌曲磁带、录音机、哈哈镜。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做“变魔术”的游戏,观察并感受:

哈哈镜让人变高、变矮、变胖、变瘦的现象。

2、组织幼儿进行发音练习,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学习歌词。

(1)、照了哈哈镜你有什么感受?

有什么发现?

(2)、请幼儿唱歌曲《笑一个吧》进行发生练习。

(3)、请幼儿拍节奏学歌词,边说边练习拍前八后十六的节奏,感受十六分音符的快节奏和二分附点音符慢节奏的交替变化。

3、引导幼儿学习演唱歌曲。

(1)、请幼儿欣赏,教师范唱歌曲《哈哈镜》。

(2)、幼儿跟教师完整的学唱歌曲第一段,教师大声,幼儿小声,重点练习演唱十六分音符的快节奏和二分附点音符慢节奏。

4、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的演唱进行相应的动作表演,一起到哈哈镜前做魔法变身游戏。

活动延伸

欣赏儿歌《有趣的哈哈镜》,进一步体验哈哈镜的有趣。

教学活动三:

万花筒

活动目标:

1、体验万花筒图案变化带来的美妙感受及自己制作万花筒的乐趣。

2、能自己拆装、组合万花筒,发现物体成像与镜片的多少、排放角度、花片多少等因素有关。

活动准备:

1、每人自制一个万花筒(制作材料:

塑料片和锡箔纸做成的“镜片”,每位幼儿3片;牙签盒、桌面垫板卷成的筒各1个)。

2、自制的碎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以谜语导人课题:

小小花瓶,身藏百花,转来转去,千变万化。

2、引导幼儿观察万花筒,通过自己拆装探索万花筒的秘密。

(1)组织幼儿自由欣赏自制万花筒,发现它的千变万化,激发起探索的兴趣。

(2)引导幼儿自己拆开万花筒,观察其结构,了解万花筒里有三

块长方行的镜子,有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小花片,还有装花片的小盒子。

(3)指导幼儿探索形成美丽图案的奥秘。

逐步实验:

物体在1面、2面镜片前分别是什么样子,3面镜片应该怎样排列才会出现千变万化的图案。

从而发现物体成像与镜片的多少、排放角度、花片的多少等因素有关。

3、帮助幼儿组合安装好玩花筒、继续观察探索。

活动延伸:

更换不同的花片探索转动效果。

教学活动四:

猴子捞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猴子捞不到月亮的原因,感受寓言故事的有趣。

2.观察并了解物体在水中成像的现象。

活动准备:

1.一串布制小猴玩具,每组一盆水,一个手电筒。

2《猴子捞月亮》故事课件或挂图、幼儿用书第一册

教育活动:

1.教师出示一串布制小猴玩具,引导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2.请幼儿欣赏《猴子捞月亮》故事无声课件,分析理解故事内容。

(1)。

根据需要可设计以下问题:

猴子们在水里发现了什么?

他们是怎么做的?

月亮捞上来了吗?

他们的心情是怎样?

(2)。

分析猴子们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猴子?

(发散幼儿思维:

这是一群笨拙的猴子、敢于尝试的猴子、顽皮的猴子、不爱动脑筋的猴子等)

3.请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课件,讨论听了着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4组织幼儿做小实验,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让幼儿观察:

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

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

让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活动延伸:

阅读幼儿用书第一册,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教学活动五:

我们自己的电影

活动目标:

1、同伴合作在胶片上绘制连续画面,自制电影胶片。

2、尝试用简短生动的语言为电影配音。

3、能操作自制胶片播放电影,体验自制电影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透明胶片(也可用透明玻璃纸、衬衣盒里的透明塑料板、压膜纸)、彩笔。

2、用应急灯或手电筒做光源自制电影放映箱、白布。

3、幼儿用书第1册第34页。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讨论各小组自制电影画片的内容,注意画面尽量要有连续性。

2、指导幼儿参考幼儿用书,分组绘制电影胶片。

(1)讨论绘制方法:

用彩笔在透明胶片上画出内容,注意线条要流畅,涂色要均匀。

组内幼儿分工要明确(可以有的绘制线条,有的涂色;也可以让每位幼儿根据设计的情节完整地绘一幅画)。

(2)分组绘制,教师给予适当帮助和指导。

3、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故事讲述排练,注意所配语言要简短生动。

为自制电影配音时,可以分角色配音,也可以使每位幼儿将一幅,组内自己协商分工。

4、组织幼儿分别到台前展示自己组内的小电影画片,体验自制电影带来的成功愉悦。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交流自制电影的成功体验和感受。

教学活动六:

自制霓虹灯

活动目标:

1.会用彩纸、布、塑料卡片和手电筒自制简易霓虹灯。

2.能根据自己所持自制霓虹灯的颜色按口令正确开关。

3.相互配合,能根据音乐节奏使霓虹灯按规律闪烁。

活动准备:

1.幼儿有认识霓虹灯的生活经验。

2手电筒、透明彩纸、布、塑料卡片等材料若干。

快慢变化鲜明的音乐磁带。

3将活动室内窗帘拉下,尽量将室内变暗。

4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讨论:

在哪里见过霓虹灯?

是什么样的?

2.教师与幼儿一起制作霓虹灯。

(1)观察制作材料,请幼儿讨论如何用手电筒制作霓虹灯。

(2)幼儿自己探索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霓虹灯。

将不同颜色的纸、布、塑料卡片蒙在手电筒灯罩上,通过开关手电筒出现霓虹灯闪烁的效果。

也可以将不同颜色的透明彩纸同时分块贴在手电筒表面,使每个手电筒都变成五彩霓虹灯。

(3)互相交流展示自己制作的霓虹灯。

3.指导幼儿根据教师口令开关相应的颜色的霓虹灯。

(1)根据教师口令练习开关霓虹灯。

教师说:

“红灯亮”,手持红色霓虹灯的幼儿就打开手电筒,使红色霓虹灯闪烁,教师说:

“绿灯亮”手持绿色霓虹灯的幼儿就打开手电筒,使绿色霓虹灯闪烁,教师说:

“彩灯亮”手持彩色霓虹灯的幼儿就打开手电筒,使彩色霓虹灯闪烁。

(2)组织幼儿做“七色光”的游戏:

幼儿按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站好,教师发令,幼儿根据口令闪烁。

可以变换闪烁的规律,继续游戏。

4.组织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开关霓虹灯。

教师可与幼儿共同协商规则,如音乐节奏快时,红、绿、蓝、灯亮,音乐节奏慢时,黄、紫、橙灯亮。

也可以是音乐节奏快,霓虹灯闪烁快,音乐节奏慢,霓虹灯闪烁慢。

活动延伸:

指导幼儿按规律为幼儿园设计霓虹灯。

教学活动七:

快乐的皮影人

活动目标:

1、认真观看皮影戏,了解皮影戏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尝试自己制作皮影人,学会活动部位相互重叠的制作技能,并能正确统计所需要的材料。

3、能自由操作皮影人,进行简单的皮影表演,体验制作、表演活动带来的无限乐趣。

活动准备:

1、皮影戏录像一段(自己根据情况准备),一块长白布,一盏探照灯。

2、提前卡皮影戏表演以及皮影动画片,了解皮影戏的特点。

3、透明胶片或玻璃纸、彩笔、绳子、小棒、按扣、剪刀、打孔机、统计表等操作材料若干。

4、幼儿用书第1册第36—37页。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认真观看皮影戏,了解皮影戏的特点,探索皮影的制作方法。

(1)请幼儿观看皮影戏,激发制作愿望。

(2)教师介绍皮影戏的由来和特点(资料附后)。

(3)教师带领幼儿看幼儿用书分析皮影的制作方法:

1、在透明胶片或玻璃纸上画好自己喜欢的人物,注意连接处一定要多画出一块,以便连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