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2156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知识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知识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知识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知识点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知识点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知识点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知识点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知识点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知识点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知识点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知识点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知识点总结.docx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知识点总结.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知识点总结.docx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知识点总结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复习要点分析

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与涵

1.“学科性质”,对相关的表述要求能够再认;

2.“研究任务”有三个方面,要求能够作完整的表述。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涵,主要是定义,要求能够表述。

4.与相关教育概念的辨析,要求对相关的表述能够再认。

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系,对相关的表述要能够再认。

第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一、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

了解弗洛伊德、荣格、弗洛姆和埃里克森的基本观点,对与其基本观点相关的表述能再认。

2.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的主要理论假设;强化的概念和作用;关于直接学习的基本观点;关于观察学习的基本观点。

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相关表述进行再认。

3.认知发展理论

(1)了解皮亚杰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对相关表述能再认。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对三水平六阶段的容要能简要表述,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对与其基本观点相关的表述能再认。

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1.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一般特点:

其四个方面的要点要能完整表述。

2.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容:

对这些容要有基本的了解和熟悉,对相关的表述能再认。

3.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

了解其三个方面的要点,要求能对相关的表述进行再认。

4.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容。

(1)学前儿童情绪的社会化。

情绪社会化的几个阶段;情绪社会化发展的容:

社会性微笑、母婴依恋、陌生人焦虑、分离焦虑。

这部分知识的要点要能够完整表述。

(2)儿童依恋的发展。

依恋的发展过程:

了解几个阶段,对相关知识点的容能够再认。

幼儿依恋的类型与特点:

主要掌握安斯沃斯的分类,即安全型儿童与不安全型(焦虑型)儿童,不安全型儿童又分为回避型和拒绝型两类。

应了解各种类型依恋的主要表现,能对相关表述再认。

(3)道德情感发展。

①共情:

基本概念、儿童共情发展遵循的阶段。

②羞愧感:

基本概念、羞愧感出现的时间。

③疚感:

基本概念、疚感与羞愧感的差别。

对这部分容的要点要能作基本的表述。

5.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1)亲社会行为的概念。

(2)亲社会行为发生的时间。

(3)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容。

①助人与分享:

出现的基本时间。

②合作:

出现的基本时间;合作行为是儿童最常见的亲社会行为。

③安慰与保护。

儿童亲社会行为并非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必然增多。

对这部分容的要点要能作基本的表述。

三、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1.儿童自身因素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1)生理成熟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2)气质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3)认知发展水平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主要是儿童的自我中心思维。

对与以上知识点相关的表述要能再认。

2.幼儿园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1)有计划、有目的教育活动的影响。

(2)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影响。

(3)教师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教师良好的行为示、积极的期望与恰当的强化方式都会影响幼儿的社会学习态度与行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4)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三个方面的要点。

以上四方面影响的要点要能完整表述,其具体容,要求对与其相关的表述能再认。

3.家庭、社区与大众媒体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这部分容的重点是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影响,要求能进行简要阐述。

第三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容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功能:

从不同视角对社会教育目标的功能进行的分类。

对与这些功能分类相关的表述要能再认。

2.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与原则

(1)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

在依据;外在依据;操作性依据。

要求能准确表述上述三方面的依据的容要点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社会教育的领域目标的明确规定(即社会领域的总目标)。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原则:

①方向性与基础性原则;②层次性与整体性原则;③科学性与动态性原则。

对这三方面原则的要点要能准确表述,对与原则的涵、作用等相关的表述能再认。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及其容分析

(1)总目标:

①总目标的特点;②总目标的容取向分析。

上述知识点要求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再认。

(2)年龄阶段目标与分类目标。

①年龄阶段目标;②分类目标,目标分类的两个基本视角,学前儿童社会性学习的五大方面容;③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分类目标的关系。

对这部分知识点要有基本的了解和熟悉,能就相关表述进行再认。

(3)主题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

①主题教学目标的含义;②课时教学目标的含义,行为目标、生成目标与表现性目标。

要求理解主题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能对相关的表述进行再认。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容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容的选择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容选择的依据:

四种依据。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容选择的原则:

三条原则。

对“依据”和“原则”的要点部分应能准确再现,对其涵和应用要求部分应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相关表述再认。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容围。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容的纲领性描述:

八个方面,主要应了解其涉及的几个空间围的生活。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容围的分类描述:

四个方面的容。

对容围的四个方面应能进行基本的阐述。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容的组织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容组织的原则:

三条基本原则。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容组织的策略:

①基于活动的渗透式组织;②基于核心主题的整合性组织;③基于经验的拓展性组织。

上述知识点要求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基本的阐述,对相关的表述能加以再认。

第四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原则

1.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特点:

(1)随机性和无意性;

(2)长期性和反复性;(3)情感驱动性;(4)实践性。

应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这四个特点。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

(1)情感支持性原则;

(2)生活教育原则;(3)正面教育原则,良好环境的基本特征;(4)实践性原则;(5)一致性原则。

这一知识应全面牢固地掌握,并能够对每一条原则的涵及贯彻的基本要求进行准确地阐述。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

1.以情感体验为主的方法:

对于这三种方法,既要掌握它们的涵,又要掌握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即如何运用)。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基本的阐述。

2.以观察、实践为主的方法:

三种。

理解其涵,了解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对相关的表述能进行再认。

3.以语言引导为主的方法:

四种。

理解其涵,了解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对相关的表述能进行再认。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

1.幼儿园的专门教育活动。

(1)教学活动:

了解其基本特点。

(2)游戏与区域活动:

游戏的重要性;游戏与区域活动和教学活动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教师如何更好地利用区域与游戏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这一知识点容要求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基本的阐述。

2.幼儿园的随机教育活动:

包括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和其他领域活动中随机教育,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又分为日常生活各个环节中主动的随机教育和偶发事件的随机教育。

要求对相关的表述能进行再认。

3.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

(1)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基本地阐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2)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要求能对相关的表述进行再认。

第五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概述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活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合性原则。

要求清晰地把握这三条原则,并对其涵有所认识。

2.设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应掌握的基本信息:

这部分容主要是了解,要求能对相关的表述进行再认。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方案设计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方案设计概述:

了解社会性主题活动的基本特点,能对相关的表述进行再认。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

(1)主题的确立:

从传递社会知识经验的角度设计主题;从规儿童行为技能的角度设计主题;从儿童生活事件中挖掘主题;从儿童问题行为中生发主题。

(2)主题目标的设计。

(3)主题容的选择。

(4)活动方式的确定。

这些知识要点要能清楚表述。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方案的架构

(1)社会教育主题方案架构的基本要素:

引发认知;情感体验;实践尝试;经验积累;情感迁移(行为建立)。

这些要素要能准确表述。

(2)主题方案架构的几种思路(样式):

主要是了解每一种样式的基本特点,并能够在实践中加以尝试。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区域与教学活动设计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设计

(1)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

社会教育能渗透在所有类型的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区域活动中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2)社会教育区域活动设计方法:

四个方面。

这些知识要点要求能完整地表述。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

这部分容的学习要求主要是在理解基础上的具体运用,即能够按照要求设计完整的社会教育教学活动教案。

3.教学活动设计原理与实例分析。

要求能在实践运用这些设计原理,并以这些原理为依据对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评析。

第六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概述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对教师工作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评价。

了解有关“评价”的涵,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包括两个领域。

2.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意义。

3.明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原则:

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客观性原则。

对各原则的涵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容

1.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

(1)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

从四个方面来理解,要求能够进行基本的阐述。

(2)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容:

要求对《幼儿品德和社会性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有较好的了解,对相关表述能够进行再认。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评价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和落实的评价,主要是了解。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容的确定和方法使用评价,主要是了解。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准备、实施与结果分析的评价:

重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施过程的评价,从5个方面测评。

要能进行基本的阐述。

(4)社会教育活动中学前儿童学习的评价:

四个方面的要点。

要能进行基本的阐述。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方法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中收集信息的常用方法:

四种方法。

对每种方法的基本操作和特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要求对相关表述能再认。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结果评价的主要方法:

①指标体系法,主要是了解;②教育行动反思法:

五个方面的反思容要求能进行表述。

第七章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及其指导

一、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概述

1.社会性行为问题的界定

(1)掌握“正常行为的一般标准”,六个方面的要点应能够较为准确地阐述。

(2)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表现与特征。

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表现:

行为不足、行为过度、不适当行为;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特征:

持久性的困难、不受普遍方法控制的行为、不理会现实、幼儿生活中存在客观困难。

这些要点应能准确表述。

2.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分类

(1)基于行为问题原因的分类:

由发展不成熟所导致的行为问题、由于需要未被满足而导致的行为问题、特殊的生理心理原因引起的行为问题。

(2)基于行为问题严重程度的分类。

(3)基于行为问题表现的分类。

能够运用这些分类分析具体的案例。

二、学前儿童常见社会性行为问题的表现与成因

1.认知性的不成熟行为:

违规;自私;说谎;偷窃。

要求理解各种行为的成因和实质,并能在实践中运用。

2.焦虑行为:

重点是焦虑行为的干预指导策略,要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其要点进行再现。

3.攻击性行为

(1)攻击性行为的分类:

工具性攻击与敌意性攻击;愤怒的反应性攻击和非愤怒的主动性攻击。

能以这种分类为依据对具体的幼儿攻击性行为进行正确归类。

(2)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了解其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重点掌握其社会认知因素。

(3)攻击性行为的指导。

对于这些干预指导策略,应能基本掌握并加以运用。

三、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基本指导策略

1.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常用的指导方法

(1)后果法:

自然后果法和相关后果法(隔离、剥夺、补偿)。

(2)强化法:

正强化法和负强化法,强化可能带来的问题。

(3)代币疗法

应熟悉上述各种指导方法的概念、操作方法、特点等,并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对不当强化带来的后果能进行基本的表述。

2.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指导程序:

在理解其具体容的基础上能清晰再现这6个步骤,并能准确阐述制订指导方案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部分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幼儿社会教育的课程经历了(B)的过程。

B从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到独立设置幼儿德育课程再到确立社会领域课程

2.个人童年期的生活经验在成年期的人格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是(A)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

A弗洛伊德

3.国外学者的研究一致表明,婴儿自我认识出现的时间大约在(D)个月间。

D21~24

4.从两个月起,幼儿便开始出现对人脸的积极情绪反应,这体现了(A)。

A儿童情绪的社会化

5.安斯沃斯等人把儿童依恋分为(B)两大类型。

B安全型与不安全型

6.对他人状态的一种替代性情感反应和体验,即由他人的情绪情感引起的与之一致的情绪和情感反应。

这是(C)。

C共情

7.多数研究认为,(A)是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正式发生期。

A3~6岁

8.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在依据是(D)。

D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

9.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促进儿童学习的关键是(D)。

D教师与儿童之间特定的心理氛围

10.社会性的发展不是天生的,而是学前儿童在与成人、同伴之间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实践活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反映了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C)特点。

C实践性

11.教育者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有教育价值的点点滴滴,及时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

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过程中(B)原则的要求。

B生活教育

12.在多方合作过程中,应当承担起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要责任的是(A)。

A幼儿园

13.通过一些形式让幼儿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理解和分享。

这种方法是(C)。

C共情训练法

14.比较适合在大班应用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是(B)。

B讨论法

15.与教学活动相比,游戏和区域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A)。

A自主性

16.以下不属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容组织的基本策略的是(D)。

D基于学科特征的系统性组织

17.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A)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

A材料的投放

18.(D)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D交往

19.通常教学活动的第一个部分是(D)。

D引起幼儿注意

20.研究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最常用的定量化方法是(D)。

D社会测量法

在中国,萌芽阶段的幼儿社会教育以(C)为主。

C家庭中随机的礼仪伦常生活教育

二、是非判断题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在幼儿园课程领域中处于核心地位。

2.语言的容以及运用语言的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种整合性教育。

4.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是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基本途径。

×

5.柯尔伯格提出的个体道德的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顺序是可以改变的。

×

6.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主要还停留在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上。

7.个体的自言自语及言语的容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8.儿童的共情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发展的。

×

9.研究表明,3岁—6岁是亲社会行为的正式发生期。

10.表现性目标关注教学的结果,强调目标的精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

11.学前儿童的实践主要有生活实践和游戏两种形式。

12.整合性原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13.科学性原则是教育评价的根本原则。

×

14.幼儿违反规则一般都有主观的动机。

×

15.幼儿的说谎行为与发育不成熟有关。

16.幼儿的攻击行为是以人为指向的,其根本目的是打击、伤害他人,这在攻击性行为的分类上属于工具性攻击。

×

17.让幼儿自己去体验由于自己不恰当的行为所导致的后果,这种对儿童行为问题的指导方法是相关后果法。

×

18.行为不足是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特征之一。

×

1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容组织的原则之一是由近及远。

20.社会性微笑是婴儿的情绪社会化的开端。

1、多数研究认为,3岁至6岁是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正式发生期。

(√)

三、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

答:

(1)促进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即学前儿童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学前儿童认知、情感、意志的统整发展和儿童的终身发展;

(2)促进学前儿童积极地社会化;(3)实现社会文化的延续与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

2.幼儿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观?

答:

(1)人格冶的教育目标观;

(2)整合性的教育容与力量观;(3)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

3.简述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答:

(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

(2)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的;(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遵循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4.简述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主要容。

答:

(1)共情。

共情是对他人状态的一种替代性情感反应和体验,即由他人的情绪情感引起的与之一致的情绪和情感反应,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情感。

(2)羞愧感。

羞愧感是个人知觉到自己在一定情境中的行动与这种情境要求的合理的、道德的或公认的行动标准相背离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3)疚感。

疚感是个体对自己的过错或过失的感知,个体的行为违反了部道德准则时,就产生了悔恨自责的疚情感。

5.简述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容。

答:

(1)助人与分享。

有关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不同程度存在分享行为,分享的技能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儿童助人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变化,而且有其他儿童在场时,会由于恐惧减少而增加助人行为。

(2)合作。

研究表明儿童合作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

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为常见,同伴对儿童的合作行为多作出积极反应。

(3)安慰与保护。

年幼儿童可以对周围其他人的情感悲伤作出亲社会的反应。

尽管并不总是很恰当,但儿童的这类行为却明显地包含有真正关心他人的成分。

6.幼儿园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的影响;

(2)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影响;(3)教师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4)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7.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有什么积极影响?

答:

(1)同伴关系构成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

(2)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使其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3)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8.简述电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影响。

答:

(1)电视有可能使儿童在认识上与现实产生距离;

(2)电视可能会影响儿童现实的交往关系,影响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3)一些不健康电视节目可能导致儿童学习模仿,对社会性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9.《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社会领域提出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10.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容选择的依据。

答: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

(2)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3)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4)相关学科知识。

1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特点。

答:

(1)随机性和无意性;

(2)长期性和反复性;(3)情感驱动性;(4)实践性。

12.简述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原则。

答:

(1)情感支持原则;

(2)生活教育原则;(3)正面教育原则;(4)实践性原则;(5)一致性原则。

13.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答:

(1)在物质上是丰富和多样的;

(2)在气氛上是宽容和接纳的;(3)在制度上是明确和必要的。

(4)在设计上是具有某种倾向性和暗示性的。

14.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性原则的涵及其应用要求。

答:

所谓实践性原则是指在社会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和创设各种情境,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前儿童参与其中。

贯彻这一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为学前儿童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

(2)教给学前儿童正确、具体的行为方式;(3)允许学前儿童犯错误。

15.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一致性原则的涵及其应用要求。

答:

所谓一致性原则是指教育者要尽力为幼儿的社会学习营造一个连续与统一的影响环境。

这个环境既包括教育者自身影响的连续性与统一性,也包括各方面力量的连续性与统一性。

贯彻这一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育者自身要做到言行一致,始终一贯;

(2)协调统一幼儿园部的力量;(3)协调统一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力量。

16.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在游戏与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答:

(1)要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游戏和活动的材料;

(2)要建立游戏和活动的规则,增强学前儿童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3)教师要适时参与到游戏和活动中,以增进师幼情感,并给予一定指导。

17.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

(1)要取得家长的信任;

(2)要及时有效地与家长沟通;(3)要保持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上的一致;(4)要充分挖掘、利用家长资源;(5)要争取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决策。

18.儿童社会性教育的主题可从哪些方面进行设计?

答:

(1)从传递社会知识经验的角度设计主题;

(2)从规儿童行为技能的角度设计主题;(3)从儿童的生活事件中挖掘主题;(4)从儿童问题行为中生发主题。

19.简述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

答:

(1)社会教育能渗透在所有类型的区域活动中;

(2)材料是区域活动中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材料的投放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

(3)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20.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施过程的评价中,有必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测评?

答:

(1)在活动的导入环节要能引起幼儿参与学习的兴趣;

(2)在活动中要充分保证儿童的自由活动时间,使儿童真正得到学习和锻炼的机会;(3)尽量让每个儿童有动手操作方面的参与;(4)教师通过适合学前儿童的提问,引导儿童顺利开展活动,并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5)在儿童遇到困难时,及时加以示和指导。

21.应从哪些方面对社会教育活动中的儿童学习进行评价?

答:

(1)儿童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度;

(2)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情感态度;(3)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互动程度;(4)儿童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学习习惯。

22.简述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特征。

答:

(1)持久性的困难;

(2)不受普遍方法控制的行为;(3)不理会现实;(4)幼儿生活中存在客观困难。

23.简述幼儿社会性正常行为的标准。

答:

(1)幼儿能逐步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2)幼儿的社会性行为须与年龄相称;(3)幼儿能正确处理与同伴的关系;(4)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逐步学会遵守纪律,能懂得奖惩的意义,并能遵守基本的社会规则;(5)幼儿社会性行为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相适应;(6)幼儿通过学习能掌握、使用所处社会的语言等,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