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实习基本要求.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2213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25 大小:10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实习基本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儿科实习基本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儿科实习基本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儿科实习基本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儿科实习基本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儿科实习基本要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5页
儿科实习基本要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5页
儿科实习基本要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5页
儿科实习基本要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5页
儿科实习基本要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5页
儿科实习基本要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5页
儿科实习基本要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5页
儿科实习基本要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5页
儿科实习基本要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5页
儿科实习基本要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5页
儿科实习基本要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5页
儿科实习基本要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5页
儿科实习基本要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5页
儿科实习基本要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5页
儿科实习基本要求.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5页
亲,该文档总共1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科实习基本要求.docx

《儿科实习基本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实习基本要求.docx(1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儿科实习基本要求.docx

儿科实习基本要求

儿科实习基本要求

1.实习时间:

12周,分12单元,每周为一单元。

2.实习及教学活动安排:

实习包括病房和门诊两部分穿插进行。

病房分为六个病区,分别为二病区(神经专业)、三病区(内分泌和泌尿内专业)、四病区(心血管专业)、五病区(血液专业)、六病区(PICU专业)、七病区(新生儿和NICU专业)。

儿科门诊分为儿科急诊和专家门诊。

共设有五个专家门诊,分为癫痫门诊,矮小门诊,哮喘门诊和儿童保健门诊。

病房各专业均需轮转,每个专业2周时间,期间穿插门诊实习。

周一至周六上午参加病房常规医疗查房和分管床位的工作,周二和周四下午上课(学校的课程安排),周一、周三和周五下午有三次固定教学活动,包括教学查房、教学病例讨论和小讲座,由带教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3.实习要求:

保证学习纪律,端正学习态度,按时上班,不许旷课。

在儿科实习期间,学完儿科全部课程,必须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

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重点疾病的问诊、查体及简单处理。

每周至少完成2份大病例的书写。

安排实习夜班,协助值班大夫完成早晨抽血工作。

完成分管床位病历的整理工作(包括化验单的粘贴、微量血糖的测定、经皮

黄疸仪黄疸的测定、病程记录的书写等)和每天病情变化的汇报。

1

儿科问诊、查体及病历书写

儿科问诊

一、儿科问诊与其他科不同

1、由于婴幼儿不会说话,中医称为哑科。

较大儿童也难以用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病情,小儿的病史一般是由家长、保育员或老师等提供,因而儿科的病史询问较成人困难。

年长儿童自己叙述病情,可能由于害怕治疗或因表达欠缺而误说病情因此,小儿问诊的内容除与成人相同者外,要注意问年龄、问个人史,要结合儿科病的发病特点询问。

2、儿童疾病的特点是,发病容易,变化迅速。

3、症状不典型、准确性差、查体不合作。

4、病情危重时应重点扼要的询问病史。

边询问边检查和抢救。

以免耽误抢救。

二、一般项目姓名、年龄(新生儿具体到天数、婴儿具体到月数、1岁以上具体到几岁几月)、性别、民族、家庭住址、联系电话、陈述者关系三、主诉

1、定义患者入院就诊的主要症状,体征及其发生时间,性质,程度或部位2、注意事项?

根据主诉产生第一诊断?

主诉小于20字?

主诉大于一项时可根据主次或发生时间先后分别列出?

主诉小于三个?

主诉一般用症状学名词,不能用诊断或检查,检查结果代替症状。

四、现病史

1、定义:

患病的前后全过程以及发生、发展、演变、诊治过程2、注意事项:

?

起病情况和时间?

主要症状或体征的特点包括时间、部位、性质、程度、演变过程以及症状加重或缓解的因素?

病因与诱因?

疾病的发展与演变?

与本病有鉴别意义的阳性或阴性资料?

诊治过程?

发病以来的一般情况五、既往史

1、定义:

与本次发病无关,指本次发病以前的健康与疾病的情况2、询问注意事项:

?

既往的一般情况?

有无传染病,地方病和其他的疾病,诊断清楚加“”,诊断不肯定的只描述症状?

预防接种史,外伤史,手术史,药物食物和其他接触过敏史?

输血史?

年长儿和病史长应进行系统回顾

2

六、个人史

1、出生史:

要问清胎次、产次,是否足月,顺产或难产,有否流产以及接生方式、出生地点、出生情况、孕期母亲的营养和健康情况等。

2、喂养史:

包括喂养方式、代乳品种类和辅助食品添加情况,是否已经断奶和断奶等情况。

对年长儿还应询问饮食习惯,现在的食物种类和食欲等。

3、生长发育史:

包括体格生长和智能发育,如坐、立、行、语、齿等出现的时间;出牙和囟门闭合的时间;体重、身长增长情况;对已入学小儿还应了解学习成绩,推测智力情况。

4、预防接种史:

包括卡介苗,麻疹减毒活疫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白喉类毒素、百日咳菌苗、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乙型脑炎疫苗,流行性脑膜炎菌苗,以及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乙型肝炎血清疫苗、伤寒多糖菌苗等的预防接种情况。

记录接种年龄和反应等。

5、生活习惯

七、家族史

1、父母及兄弟姐妹健康情况

2、母妊娠次数,死流产情况

3、已经死亡注明死亡原因

4、亲属有无遗传病,有家族遗传病应问明两系三代的亲属健康及疾病情况、有无过敏及急慢性传染病患者、有无过敏及急慢性传染病患者

儿科查体

一、儿科与其它不同

1、先于小儿进行交流,减轻其恐惧感,先取得患儿的信任。

2(检查顺序可根据患儿当时的情况灵活掌握,检查时先检查患儿容易接受的,后检查可能给患儿造成刺激的。

有疼痛的部位应放在最后查。

3、对急症或危重抢救的病例,应先重点检查生命体征或与疾病相关的部位,全面检查放在病情稳定后进行,也可边抢救边检查。

4、检查前后注意清洁双手。

听诊器应勤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5、检查时体位不必强求,能使其安静为原则。

3

二、一般检查

1、项目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头围、胸围、身高、发育、营养、神志、精神、体位、姿势

2、体温可选择腋温、口温、肛温测量法。

正常范围以及常见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及不规则热型)

3、年龄与呼吸、脉搏的关系

年龄呼吸脉搏新生儿40-45120-1401岁内30-40110-1302-3岁25-30100-1204-7岁20-2580-1008-14岁18-2070-904、血压:

袖带的宽度应为上臂长度的1/2或2/3。

过宽时测量的较实际值偏低,过窄时测量的较实际值高。

收缩压为=80+(年龄Χ2),舒张压是收缩压的2/3。

5、体重:

是较易获得的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指标。

估算公式:

6个月体重:

出生体重+月龄×0.7kg

7-12个月体重:

6+月龄×0.25kg

2岁以上体重:

年龄×2+7或8kg

6、身高:

代表头部、脊柱与下肢的长度。

出生时身高在50cm。

第一年增长约25cm,1岁身高约为75cm,第二年增长减慢约10cm。

2岁以后的身高估算公式是年龄×7+70cm

7、头围:

头围的增长与脑与颅骨发育有关。

出生时约为32-34cm,1岁时的头围可达46cm,,第二年增长减慢约2cm。

2岁时的头围为48cm。

所以在两岁以内最有意义。

8、发育和营养:

发育一般以年龄、智力及身高、体重的关系以及躯干、四肢生长比历是否匀称来衡量、确定营养状态必须以皮肤、毛发皮下脂肪及肌肉等情况综合判断,不能单纯以肥瘦为标准。

9、面容和表情:

急性病容、某些疾病的特殊病容。

10、意识状态:

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

11、体位:

自动体位,被动和强迫体位。

4

12、步态与姿势

三、皮肤和粘膜:

1、颜色:

苍白、潮红、黄染、紫绀、色素沉着或脱失。

2、弹性:

3、温度:

4、皮疹:

要注意其形状、颜色、压之是否褪色,平坦或隆起、范围和分布部位。

5、皮下结节。

6、出血点、紫瘢、瘀斑和血肿。

7、蜘蛛痣和毛细血管扩张。

8、皮肤脱屑和溃疡。

9、瘢痕和皮纹。

10、水肿:

水肿时以手指加压组织局部发生凹陷,称为压陷性水肿。

11、毛发:

多少、光泽、分布等。

四、浅表淋巴结检查:

按一定顺序检查,以免遗漏,顺序如下:

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颌下、颏下、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腘窝。

触到淋巴结时,必须描记其部位、数目、大小、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以及皮肤有无红肿、疤痛、瘘管等。

五、头部检查

(一)头颅

1、大小、外形和运动情况。

2、囟门婴儿出生时颅骨缝稍有分开,约3-4月闭合。

出生时后囟门很小或已闭合,最迟约6-8月闭合。

前囟门出生时约1-2cm,以后随颅骨发育而增大,6月后逐渐减小。

约在1-1.5岁闭合。

前囟门检查很重要,诊断小婴儿脑发育、脱水等。

(二)眼

1、检查眉毛。

2、眼睑(下垂、闭合障碍、内翻、外翻、倒睫、水肿)。

3、结膜:

翻转眼睑,观察睑结膜,穹窿结膜与球结膜(充血、水肿、颗粒、滤泡、苍白、出血点)。

5

4、巩膜(黄染)。

5、角膜(透明度、云翳、白斑、溃疡、老年环、KayerserFleischer氏环)6、眼球(运动、突出、甲亢眼征、震颤、指压法测眼压)。

眼球运动的检查:

检查者伸右臂,竖示指,距受检者眼前约40cm处,嘱被检者注视,告之勿转动头,先查左眼,后查右眼。

手指按水平向外?

外上?

外下?

水平向内?

内上?

内下,共6个方向。

检查每个方向时,都要从中位开始。

7、瞳孔(形状、大小、双侧是否等园等大对光反射及调节反射)、视力。

瞳孔对光反射的检查方法:

聚手电光圈,先查左瞳孔,手电光由外向内移动,直接照射瞳孔,用手隔开两眼,两次用手电光照射瞳孔,观察对侧瞳孔的反应。

然后,以同法检查右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

调节反射与辐辏反射的检查方法:

调节反射与辐辏反射在检查时检查者手指(一般用示指竖立)由远移至眼前的速度是不同的,前者要求检查者较迅速由1m外移向眼前球,距眼球20cm处。

后者则要求较慢移动。

检查时应各作一次,便于分别观察瞳孔变化和眼球向内聚合的情况。

(三)耳:

外耳道(溢浓)、乳突(红肿、瘘管、压痛)、听力(正常、减退、聋)。

(四)鼻

1、外形、通气、分泌物、鼻血、鼻翼扇动

2、鼻窦(上颌窦、额窦、筛窦)有无压痛。

鼻旁窦检查方法:

鼻旁窦检查顺序为额窦、筛窦、上颌窦。

检查者用双手拇指分别按压两侧鼻旁窦,其余四指置于两侧固定头部。

具体方法:

(1)额窦:

检查者双手置于两侧颞部,双手拇指分别置于病人左右眼眶上方稍内,用力向后按压。

(2)筛窦:

检查者双手置于颞部耳廓部,双手拇指分别置于病人鼻根部与眼内角处向内后方按压。

(3)上颌窦:

检查者双手置于病人两侧耳后,双手拇指分别于左右眼眶下缘向后按压。

(五)口腔,唇(色、干燥、皱裂、疱疹、口角糜烂),粘膜(发疹、色素沉着、出血、溃疡)牙齿(龋齿、缺齿、残根、义齿)牙龈(肿胀、出血、溢脓、色素沉着),舌(舌伸出情况、干燥、乳头肿胀、溃疡、舌苔情况)。

咽(色泽、滤泡、

6

分泌物)、扁桃体(大小、充血、分泌物)。

扁桃体肿大分度:

I度:

肿大不超过咽腭弓.II度:

超过咽腭弓。

III度:

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

六、颈部:

1、外形及运动情况:

有无斜颈、疤痕、运动障碍。

2、颈强直:

被检查者仰卧,去枕。

两脚平伸,检查者将手放在被检查者的枕部,向上托头。

正常者颈部柔软,头部前屈,下颌几乎可抵胸上部。

病态时可有颈部抵抗感乃至强直,颈部不能屈曲。

为脑膜刺激征阳性,见于各种膜炎、蛛网膜下

腔出血等。

3、颈部软组织有无包块,淋巴结有无肿大。

4、颈部血管:

颈动脉搏动,颈静脉搏动(三尖瓣关闭不全)。

颈静脉怒胀,血管杂音,静脉"营营"音。

5、甲状腺:

有无肿大、肿大程度、硬度、对称否、表面情况(平滑或结节)、压痛、有无震颤、血管杂音和吞咽动作的关系。

甲状腺肿大分度:

I度;不能看到能摸到。

II度:

能看到又能摸到,但不超过胸锁乳突肌。

III度:

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

6、气管:

气管位置有无移动。

检查方法:

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使颈部处于自然直立状态,检查者将示指与环指分别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然后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是否在示指与环指中间。

若两侧距离不等则示有气管移位。

气管向健侧偏移见于:

胸腔积液、积气、纵隔肿瘤、单侧甲状腺肿大。

气管向患侧偏移见于:

肺不张、肺硬化、胸膜粘连。

七、胸部望诊

(一)视诊

1、胸壁:

有无静脉曲张,如有确定其血流方向,有无皮下气肿、压痛,肋间隙。

2、胸廓形态:

正常、扁平、桶状、佝偻病胸。

比较前后径及左右径大小即可确定胸廓的类型。

3、胸廓是否对称,有无一侧或局部隆起或凹陷,脊柱有无前凸、后凸、侧凸、压痛等。

4、胸壁软组织有无肿块、瘢痕、乳房有无异常(对称性、表观情况)、乳头情况(位置、大小、对称性、有无内翻)。

7

5、呼吸运动:

增强、减弱、是否对称。

6、呼吸方式:

胸式或腹式呼吸。

7、呼吸困难:

吸气性、呼气性、"三凹征"(胸骨上、下,锁骨上窝及肋间隙软组织凹陷)。

8、Litten现象。

9、呼吸频率:

过速、过缓、深度的变化。

呼吸频率、呼吸节律改变:

呼吸困难的第一征象为呼吸频率的增快,年龄越小越明显。

呼吸频率减慢或节律不规整是危险征象。

10、呼吸节律:

有潮式呼吸、间停呼吸、抑制性呼吸、叹气样呼吸。

(二)胸部触诊

1、胸廓扩张度:

观察比较两手的动度是否一致。

2、压痛、皮下捻发感和摩擦感:

临床有可疑时,应仔细检查各肋骨,肋间隙以及胸骨有无压痛。

同时注意有无皮下捻发感、摩擦感。

胸膜摩擦感是壁层和脏层胸膜因炎症变得粗糙,相互摩擦而产生,好似两块皮革相互摩擦的感觉。

3、语音震颤:

检查者置双手掌于被检查者胸部对称位置,嘱其以同等强度发"yi"长音,并双手作一次交叉,左右对比。

查上、中、下三部位(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语音震颤(触觉语颤)的异同。

注意有无减弱、消失和增强。

4、女性乳房触诊:

先查健侧,后查患侧。

检查左乳房时由外上部延顺时针方向由浅入深触诊,最后触诊乳头。

右乳房则沿逆时针方向触诊。

注意体会硬度和弹性、有无压痛和包块。

5、触诊儿童可利用哭闹触觉语颤

(三)胸部叩诊

1、注意事项

?

被检查者平卧或端坐,胸壁完全袒露,两臂自然下垂,肌肉松驰,检查背部时两臂交叉合抱于前胸。

身体稍后前倾。

?

一般采用间接叩诊法(中指叩诊法),左手中指放在肋间隙上,其它手指离开胸壁。

右手各指自然弯曲,以中指叩击左手第二指骨的前端,叩击方向应与叩诊部位的表面垂直。

病变范围小、浅者宜用轻叩诊法,位置深、范围大者宜用重叩诊法。

?

叩诊顺序一般由上而下,由外向内,左右对称,先前再后,作左右两侧对比,

8

上下比较。

小儿胸壁薄,用直接叩诊法。

2、肺上界叩诊:

检查者站在病人背后,自斜方肌前缘中点开始,此处为清音。

逐渐向外,声音由清变浊处作一标记;再由清音区向内叩诊,至浊音处作另一标记。

测量此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肺尖宽度,正常为5cm。

3、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度的叩诊:

肺下界叩诊:

右侧要求叩三条线,即锁骨中线、腋中线和肩胛下角线。

左侧由于心浊音界的影响,可只叩二条线,即腋中线和肩胛下角线。

肺下界移动度只需叩肩胛下角线。

叩诊肺下界移动度的方法是:

先叩出平静呼吸状态时的肩胛下角线肺下界(由清音叩至出现浊音)。

板指不移动位置,在原位翻转使手指腹侧向外,用笔在该处作一标记。

让病人深吸气,屏住呼吸片刻,迅速向下由清音区叩至浊音区,在此处作标记。

再嘱病人作深呼气并屏住呼吸,重新由下向上叩出已上升的肺下界,作标记。

测量深呼气至深呼气两个标记之距离,即为肺下界移动度。

4、叩诊音?

清音(肺野)。

?

浊音(肝脏和心脏相对浊音界)。

?

实音(肝脏和心脏绝对浊音界)?

鼓音(胃泡区)。

(四)胸部听诊

1、注意事项

?

先教会被检查者正确的呼吸运动。

嘱被检查者微张口作均匀而较深的呼吸。

这样可减轻鼻腔和喉头部发出的声音。

?

听诊之顺序同叩诊,原则由上而下,先前而后,左右对比。

?

被检查者平卧或端坐,肌肉放松,诊室宜暖,环境安静。

听诊前要检查听诊器有无故障(阻塞、松动、破裂),注意耳端弯度要与外耳道相适应。

胸件要与被检查者的皮肤紧密接触,两者之间不应有体毛衣物,皮管要避免与其它物品摩擦。

2、正常呼吸音

?

气管呼吸音

?

支气管呼吸音:

支气管呼吸音很象把舌抬高而呼出空气时发出的"ha"音。

吸气时音量较弱,音调较低,时间较短;呼气时音量较强,时间较长。

正常在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六、七颈椎及第一、二胸椎附近可听到。

?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正常人在胸骨两侧1、2肋间隙,肩胛间区3、4胸椎水平及肺尖前后部可以听到。

?

肺泡呼吸音:

这种呼吸音象上齿咬下唇发出的"fu-fu"音。

吸气的音量较呼气

9

强,音调较高,时间较长。

在正常情况下,除气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和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区域外,两侧肺野均可听到肺泡呼吸音。

3、儿童听诊注意肺底、腋下、肩胛间区、肩胛下区。

婴幼儿胸壁薄正常的呼吸音是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哮鸣音常与吸气相明显,提示细小支气管梗阻。

不固定的中、粗湿罗音常见于小气管的分泌物,于吸气相,特别是深吸气末。

听到固定不变的湿罗音提示肺泡内存在分泌物,常见于肺泡炎。

八、心脏

(一)心脏视诊

1、心前区有无隆起,有隆起见于心脏扩大者。

2、心尖博动的位置、强弱及范围,正常2岁以内的小儿,心尖搏动在左第四肋间,左侧最远点可见锁骨中线外1公分。

5-6岁在左第五肋间,锁骨中线上。

正常心尖搏动在2-3平方厘米,左心室肥大时心尖搏动最强点向左下偏移,右心室肥大时心尖搏动弥散,有时扩散到剑突处。

心尖搏动减弱见于心包积液和心肌收缩力减弱。

3、心前区其他部位有无搏动。

(二)心脏触诊

1(方法:

常用右手掌、鱼际部或手指指腹轻放于检查的部位。

适当调节所用压力以求得到较好效果。

2(内容:

(1)心尖搏动:

注意其位置、范围(以多少厘米直径表示)、强度、速率和节律。

(2)心前区其他部位有无搏动。

心前区有无抬举感及震颤,左第5-6肋间锁骨中线外的抬举感为左室肥大的佐证,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及剑突下的抬举感见右室肥大。

(3)心前区各处是否有震颤(猫喘),注意其部位和时间。

决定震颤是收缩期或舒张期的方法如下:

?

利用心尖搏动:

紧随心尖搏动冲击手掌之后发生者为收缩期震颤,在其前发生者为舒张期震颤。

?

利用颈动脉的搏动:

紧随颈动脉跳动后发生者为舒张期震颤,在其前发生者为

10

舒张期震颤。

?

利用心音听诊:

紧随第一心音之后发生者为收缩期震颤,紧随第二心音发生者为舒张期震颤。

(三)心脏叩诊

1.注意事项:

?

用间接轻叩诊法,仰卧时作为叩诊板指的左手中指放在肋间隙,与心脏边缘垂直。

?

坐位时检查者左手叩诊板指与心缘平行。

?

叩诊的力度适中要均匀。

?

先左后右沿肋间从外到内、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叩诊。

?

三岁以内叩心脏左右界

-3cm处自左向右叩击,由清音变浊音2、左界叩诊:

从腋前线或从心尖搏动外2

时即为心脏左缘。

如此向上逐一肋间叩击,直至第二肋间隙。

连接叩诊确定的各点,就是心脏的左缘。

3、右界叩:

先叩出肝脏相对浊音界后,在其上方一个肋间,沿肋间隙由右向左叩击。

叩诊音由清音变浊音时,即为心脏右缘,如此向上逐一肋间叩击,直至第二肋间隙。

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是心脏右缘的轮廓

测定锁骨中线到前正中线的距离,一般为8-10厘米。

正常心浊音界:

如下表所示:

右(cm)肋间左(cm)

2-3?

2-3

2-3?

3.5-4.5

3-4?

5-6

?

7-9

(左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8-10cm)

(四)心脏听诊

1、注意事项:

?

被检查者除可采取坐位或仰卧位时,必要时可使之改变体位以利于听清杂音。

如心尖部杂音在左侧卧位时较易听到。

有时还可以请被检查者作深吸气或深呼气,或作定运动后再进行听诊。

?

听取低音调的杂音,如二尖瓣狭

11

窄的隆隆样舒张期杂音,应该用钟型胸件;听取高音调的杂音,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应该用膜型胸件。

?

小婴儿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响度相等,随年龄增长,心尖部第一心音较第二心音响,而心底部第二心音超过第一心音。

2、心脏听诊部位?

二尖瓣区:

心尖部(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稍内侧)。

?

三尖瓣区:

胸骨体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4、5肋间。

?

主动脉瓣区:

有两个听诊区,即胸骨右缘第二肋间隙和胸骨左缘第三肋间隙,后者通常称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

肺动脉瓣区: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隙。

3、听诊顺序:

规范顺序是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听诊。

二尖瓣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

4、听诊的内容:

包括心率、节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和心包摩擦音等。

5、心音分裂:

?

S1分裂:

在心尖部听得较清楚,常见于右束支传导阻滞。

?

S2分裂:

在肺动脉瓣区较明显,尤以深吸气末更明显,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右束支传导阻滞等,多伴有P2亢进。

?

S2逆分裂:

呼气时明显,可见于主动脉瓣狭窄或左束支传导阻滞。

6、额外心音:

收缩期:

?

收缩早期喀喇音(收缩早期喷射音)。

?

收缩中、晚期喀喇音。

舒张期:

?

舒张早期奔马律、收缩期前奔马律、重叠奔马律

?

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开瓣音)。

?

心包叩击音。

?

肿瘤扑落音。

7、杂音

?

出现的时间:

发生S1与S2之间者,称为收缩期杂音;发生于S2和下一心动周期的S1之间者,称舒张期杂音;杂音连续出现于收缩期和舒张期,称连续性杂音。

收缩期和舒张期杂音又按出现的早、中、晚及持续时间的长短,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或全期杂音。

舒张期杂音和连续性杂音均称为病理性,收缩期杂音可能属理性,要结合其强度等特点来确定。

?

最响的部位:

仔细的各瓣膜听诊区对比,才能确定其最响部位。

一般来说,杂

12

音最响的部位,往往就是病变所在部位。

?

性质:

杂音的性质可以分为吹风样(柔和或粗糙)、隆隆样叹气样、机器声和乐音样五种,不同的病变有其特征性杂音。

?

传导方向:

杂音常沿产生杂音的血流方向传导,也可借周围组织而扩散,杂音的最响部位和传导方向有助于判断杂音的来源和病理性质。

如果在心前区两个部位听到同性质和同时期的杂音,就可将听诊器从其中的一个瓣膜区逐渐移向另一个瓣膜区。

若杂音逐渐减弱,杂音可能来自响瓣膜区。

若无减弱后又增强,则可能两个瓣膜都有病变。

?

强度:

收缩期杂音分为六级,舒张期杂音不分级。

1级:

杂音弱,仔细听诊才能听到,不伴震颤。

2级:

较易听到弱杂音,不伴震颤。

3级:

中等响亮的杂时,可有震颤。

4级:

较响亮的杂音,有震颤。

5级:

很响亮的杂音,听诊器离开胸壁时听不到,伴明显震颤。

6级:

极响,听诊器离胸壁尚有一段距离亦可听到,伴强烈震颤

一般2/6级以下的收缩期杂音多为功能性,3/6以上者多为器质性?

与体位、呼吸、运动的关系,比较坐位和卧位、呼气与吸气对杂音强度的影响;有利于病变部位的确定。

运动使杂音加强,听诊更加清楚。

8、心包摩擦音:

是一种音质粗糙,似用指腹摩擦耳廓的声音(有时较柔和),近在耳边,其发生与心脏活动一致,而与呼吸无关,在收缩期和舒张期均能听到(有时只在收缩期听到)。

通常出现于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取前倾坐位,屏住呼吸时易听到,并可与胸膜摩擦鉴别将听诊器件向胸部加压时,使摩擦音增强,可与皮肤摩擦音鉴别。

可有3个成份,可有3个成份,心室收缩-心室舒张-心房收缩均出现摩擦音。

(五)血管检查

1、血管视诊:

?

颈动脉的搏动情况(节律和强弱)。

?

颈静脉有无怒张和搏动。

?

毛细血管有无搏动,观察方法为:

(1)轻压指甲的末端,使指甲中央部形成一小苍白区,然后在该区(特点是红

13

白交界处)观察有无红与白交替出现的现象。

(2)用干净的载玻片轻压口唇粘膜,若能看到红白部分的分界线节律地变动,表示有毛细血管搏动。

2、血管的触诊:

动脉的触诊主要是检查动脉的脉搏,一般选择桡动脉,有时也应检查其他动脉(如颞动脉、颈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

检查足背动脉时通常用三个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

要注意其节律、速率、紧张度、强弱和动脉壁的情况,也有注意两侧是否相等脉搏的紧张度决定于动脉的收缩压,可根据手指按压桡动脉所施加的压力来估计。

检查时,以近端手指按压动脉并逐渐用力使远端手指触不到脉搏为度,此时即可根据近端手指所施加压力的大小来估计脉搏的紧张度。

脉搏的强度决定于心搏出量、脉压和周围血管的阻力。

正常人的动脉、光滑而柔软,且有一定的弹力。

动脉硬化时变硬,失去弹性,呈索条状。

3、血管听诊:

?

动脉听诊:

正常,在颈动脉或锁骨下动脉可听到相当于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

的两个声音,称为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