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QUY260组装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2384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联QUY260组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联QUY260组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联QUY260组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联QUY260组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联QUY260组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中联QUY260组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中联QUY260组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中联QUY260组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中联QUY260组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中联QUY260组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中联QUY260组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中联QUY260组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中联QUY260组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中联QUY260组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中联QUY260组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中联QUY260组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中联QUY260组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中联QUY260组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中联QUY260组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中联QUY260组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联QUY260组装作业指导书.docx

《中联QUY260组装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联QUY260组装作业指导书.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联QUY260组装作业指导书.docx

中联QUY260组装作业指导书

 

中联QUY260履带式起重机组装作业指导书

 

工程名称:

使用单位:

中国一冶

组装单位: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吊装工程分公司

组装地址:

广西南宁

 

审批:

张顺友

审核:

张力

编制:

史志振

编制单位: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吊装工程分公司

 

2015年8月4日

 

1 编制依据

1.1《中联重科QUY260使用手册》

1.225T汽车吊工况表

1.3履带起重机安全规程(GB5055-1994)

1.4履带起重机(GBT14560-2011)

2起重机概况

2.1中联QUY260吨履带吊主臂长度为20~95米,5米幅度最大起重量为260t,起重力矩达到1362t•m;

主臂与固定副臂组合最大长度107米,最大起升高度108米,最大起重量34t,

主臂与塔式副臂组合最大长度122米,最大起升高度120米,塔式副臂可在15°~75°范围内变幅,

作业幅度达到86米,最大起重量73.5t。

并能带载行驶及360°范围全方位作业。

2.2安装地点及工况

安装地点:

广西南宁

安装工况:

71米重型主臂工况。

2.3工程量

该机主要由上、下车、配重、履带和臂杆(包括基础节、标准节)组成,安装总重量约为220t,

最大安装单元重量为48t(主机),选择一台25t汽车吊吊装臂杆、配重等附件。

3.施工顺序及进度安排

序号

作业项目

预计所需时间

备注

1

施工准备

半天

清理场地

3

履带安装

半天

25T汽车吊

4

配重安装

半天

25T汽车吊

5

主臂杆安装

半天

25T汽车吊

6

试运转及负荷试验

半天

4.作业准备工作及条件

4.1作业人员、机具、测量仪器及材料准备

4.1.1作业人员准备

本次安装作业组织专门的安装队伍,队伍中包括安拆队长1人,安全员1人、技术员1人

、起重指挥1人、起重机专业安装人员4人、司机人员2人。

 

安装队伍主要作业人员和职责表

工种

姓名

主要职责范围

安装队长

负责起重机安装过程中的全面工作

安全员

负责施工中的安全检查和监督,纠正违章作业

技术员

负责施工中的技术指导和施工记录

起重指挥

负责拆卸和装车过程的起重指挥

机长

负责拆卸过程的起重机操作

司机

协助机长监控起重机状况

4.1.2机具准备

名称

型号

数量

工况

安全准用证

汽车吊

25T

1

臂长:

10.2米

幅度:

3米

起重量:

25吨

有效

手拉葫芦

1T

1个

专用工具

1套

大锤

14Pownd

2把

大锤

8Pownd

2把

4.1.3材料准备

序号

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1

道木

1.2米

20

2

吊装用钢丝绳

Φ28×6.0m

4

3

吊装用钢丝绳

Φ22.4×4.0m

4

3

尼龙吊带

10米

1

4

棉纱

Kg

5

5

手套

20

4.2人员培训准备

4.2.1施工前对所有有关安装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本作业指导书及编制依据相关内容。

培训主讲人为作业指导书编制者。

4.2.2所有参与培训的人员必须签字确认。

4.3主要构件的技术数据:

名称

数量

重量(吨)

主机

1

48

履带

2

16×2

车身压重

4

16×2

主臂底节臂

1

3.02

主臂顶节臂

1

3.38

9米中间臂

5

1.78

6米中间臂

5

1.2

4.4作业环境的要求

4.4.1作业场地必须平整、坚实(地基承载力必须在0.3MPa以上);

上部不得有电缆、横梁等物,轴线长度必须大于(机身+主臂长)80米的平整通道,

宽度方向要便于上下车及履带的组装。

 

5.作业程序及作业方法:

5.1作业程序

场地验收

 

交付使用

 

5.3履带的安装

 

5.3.1主机卸车

 

5.3.1.1工作前检查

 

a)场地

1)场地必须平整坚实,必要时垫钢板。

2)有足够的场地供拖车行走和辅助吊车作业。

b)落实作业程序和安全规则

开始作业前,所有的作业人员都必须了解作业程序和安全规则,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c)作业前的检查:

作业前必须对主机进行检查。

5.3.1.2主机卸车的操作

 

a)主机到达场地后解除相关固定装置和包装。

 

b)将操作室从运输状态转到工作状态,并用“旋臂固定销轴”固定。

 

悬臂固定销轴

 

转台

 

操纵室运输状态

 

前进方向

 

操纵室作业状态

 

c)将桅杆顶升至110°位置。

 

d)主机到达作业位置后,人工将支腿架转动拉开;松开车架上支腿板固定处的螺

钉,将支腿板卸下,装到支腿油缸的上部。

 

e)用铁板或枕木垫在液压支腿板的下面,在对支腿顶升或履带架销轴油缸进行操

作前,先将辅助远控盒上“下车辅助操纵开关”扳开(具体见4.5.7),再操纵

下车操纵阀上的支腿操纵手柄。

每个支腿油缸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同时操作。

在操作时首先通过操纵杆选择要操作的部件,然后操作油缸伸缩控制手柄,伸出

支腿,装配过程中支腿最大力为29t。

 

 

注意:

1.在任何情况下安装支腿作业都必须有两人以上的小组作业,严禁一人单独操作。

在伸缩油缸时,安装小组中的一人操纵阀,一人观察支腿是否水平或履带销是否装

到位。

2.操纵支腿时,发动机转速应控制在中低速(约1000~1500rpm)状态。

3.升降操纵应在水平坚实的地面上,操纵时注意车身的水平状况。

 

 

f)将平板车开出

 

 

5.3.2安装第一条履带

 

a)操作桅杆前倾。

b)将右操作面板的“自装卸”开关旋到右边,操作右手柄(27)至前方,伸出自

装卸液压油缸,用绳索将其与履带架连接;

注意:

起吊履带时为避免履带板悬空,起吊前用链条锁住下履带,吊索挂在履带架

的起吊点上。

 

c)操作右手柄向后,缩回自拆装液压油缸,从运输车上吊起第一条履带,

通过变换桅杆角度和自拆装液压油缸活塞长度,缓慢地将履带靠近车架履带安

装孔,由车架和履带架的上限位板定位;将位于转台右侧机棚内的辅助远控盒

上“下车辅助操纵开关”扳开,再操纵下车的动力销轴操纵手柄,通过动力销

轴将车架与履带架连接。

 

 

5.3.3安装第二条履带

a)将上车回转至第二条履带安装位置,安装时必须按照安装第一条履带的程序进

行。

b)在安装了第二条履带之后,要缩回垂直支腿并把履带降落到地面上。

c)卸下支腿板固定在履带架上。

d)然后完全缩回垂直支腿,并摆回,用销轴加以固定。

e)摆回履带架上安装板用销轴加以固定。

f)通过快速接头将液压管道接通到两条履带。

 

注意:

1.桅杆吊装油缸的吊钩回转半径不得超过5m,否则主机会倾翻。

2.吊装履带架时,用垫瓦保护吊索;整个工作半径内严禁站人。

3.连接车架与履带架的动力销轴需涂抹黄油。

 

 

5.3.4履带架液压管路安装

 

车架左右两侧的钢管出来的8根各自都带快速接头胶管,用来连接左右履带架的。

现以左侧为例说明安装过程。

通过快速接头将液压管道接通到两条履带:

快速接头为阴极(内螺纹)阳极(外螺纹)组合体。

其连接只需将型号相同的阴阳

极对接。

两对快速接头型号相同时,为了更好的区分,在安装板上把其中两个装成一阴一阳。

而另一端与其对接的便是一阳一阴。

管路连接示意图如下:

 

快速接头阳极

 

快速接头

 

快速接头阴极

只需将快速接头阴阳极对接即可。

 

 

快速接头安装板在履带架上的位置:

 

快速接头安装板

 

以上快速接头连接完成后,将每条管路各自的防尘套相连。

注意:

在用快速接头连接或拆开液压管道的时候,要保证正确执行连接程序。

接头正确连接的要求是:

1.在进行任何连接或拆开之前,整个压力系统中必须没有压力(发动机停下来,等

待5分钟);

2.组装接头(插座和插头)用0型螺母拧紧;

3.旋转螺母直到感到拧不动为止;

4.接头安装和拆卸只能用手进行,不能用工具,工具会损坏接头。

危险:

连接不当的耦合件会导致压力损失或突发泄漏,从而造成意外事故。

 

 

5.4车身压重的安装

 

车身压重(宽1260mm、重14t×2)

车身压重分成两块,对称布置在起重机前后方。

主机装好左右履带架后,将单块车

身压重从运输车上吊起,回转上车到起重机前方,将压重放置到履带架上。

另一块压重

按相同方法安装在起重机后方。

(上车回转、桅杆及自装卸油缸相关操作及注意事项同

“5.2履带架安装”)

 

车身压重安装示意

 

车身压重

 

车身压重安装位置

 

 

5.5配重的安装

 

配重系统共83.6吨,由6.6吨配重10块、17.6吨配重底板组成,工作中将所有

配重块平均安装在上车尾部两侧。

 

配重底板(17.6t×1)

 

配重块(6.6t×10)

配重安装步骤:

a)安装配重系统时必须将配重底板放置于平地,然后将配重依次从运输车辆上吊

出,放在底板两边的固定位置(凸台)上,装好链条(链条从配重中心通过),

并锁紧;

 

 

b)将辅助远控盒上“左/右配重升降选择开关”往上扳,实现配重顶升;

 

转台尾部

 

E

 

D

C

B

A

 

F

 

 

F

 

A.配重底板B.配重C.配重顶升油缸D.链条(配重提升)

E.配重锁紧链条(从配重中心穿过)F.插销油缸

c)如配重上升高度不一致,则通过“左/右配重升降选择开关”,采用一边油缸单

动的办法,调节配重,使其达到水平,然后再同步上升,或同步下降;

d)操作辅助远控盒上“配重销伸缩选择开关”将配置销轴伸到位,确定销轴到位

后插上弹簧卡,缩回配重顶升油缸,完成安装。

 

e)配重的拆卸过程与顶升相

注意:

1.在安装时配重一定要安放在凸槽内,每层须定好位置;

2.在任何情况下卸装配重作业都必须由两人以上的小组作业,严禁一人单独操作。

在伸缩油缸时,必须随时保证配重托盘的水平和同步。

遇到偏斜情况,要及时采用

单缸动作调整同步。

3.本机器在自装配过程中,使用由桅杆组成的吊臂,只能起吊单块配重。

 

 

 

5.6重型主臂的组装与拆卸

 

注意:

使用重型主臂工况工作前,首先将“工况选择按钮”旋转到“主臂”位置。

 

5.6.1准备工作

 

a)根据工作计划,按工况表选择合适的臂架组合与相应的拉板组合;

b)根据工作需要,按照穿绳计划,选择好合适的吊钩及相应的倍率;

c)必须按照要求安装好配重;

d)配备的辅助安装吊车及操作人员须配合就位;

e)“工作模式”切换为“安装”模式。

 

注意:

1.当“工作模式”切换为“安装模式”后,所有的安全装置将无效,操作起重机

过程中应谨慎、小心!

2.安装时应当使用一个操作安全的安装场地,禁止使用临时搭建的(不安全的)

平台。

否则,将可能存在摔倒的危险。

3.严禁除说明书外的其他任意臂架组合与拉板组合。

4.中间臂节按照从短到长的顺序预装。

5.用辅助吊车起吊臂节端头时,至少使用两根单根额定拉力≥15t的吊带。

6.组装吊臂时,人不得站在活动的吊臂上。

7.拆卸、连接销轴时,严禁人员进入臂架下方!

8.臂架主弦中间部位及腹杆不得垫垫墩或垫木,否则会损坏臂节。

 

 

5.6.2主臂安装

 

在完成主机卸车,通过桅杆上的吊装油缸将各臂节从运输车上卸下,按工作要求组

装臂架的顶节臂、标准节等部件。

 

5.6.2.1组装底节臂

 

a)将主臂底节臂从车上卸下后,将其通过吊索与桅杆吊装油缸连接;

 

b)操作右手柄(27)左、右移动以调整桅杆至适当的位置;将右操作面板的“自

装卸”开关(55)旋至右边,通过操作右手柄(27)前、后移动调节吊装油缸

行程;

c)通过协调进行上述步骤将主臂底节臂与转台对接;

 

 

A

 

d)操作辅助远控盒上“臂架销伸缩选择开关”,调节底节臂动力销伸缩量,装好轴

端挡板,完成底节臂的连接;

e)将桅杆吊装油缸通过吊带连接至底节臂。

 

 

5.6.2.2臂架连接

 

a)先将臂架按照5.7.1重型主臂组合进行预装,安装时参照以下方法:

主臂中间3、

6、9m臂节相互间连接时,先将臂架首尾铰耳放置到对应位置,对准连接销孔(如

下图),装入连接销轴

1,使连接销的销孔位于上下方向,穿入弹簧销2锁定,

用相同的方法对其他销孔进行连接;连接中间臂节与顶节臂时,先对准上连接

销孔,装入连接销轴3,使连接销的销孔位于上下方向,穿入弹簧销2锁定。

 

b)缓慢将主机行驶至正前方预装的臂架处,操作右手柄(27)左、右移动缓慢调

整桅杆变幅,使底节臂与相邻的臂节上方的铰耳孔对接,用销轴1将主臂底节

臂与中间臂架连接并用弹簧销2将销轴两端锁定;调整桅杆吊装油缸伸缩长度

(必要时使用辅助吊车将与底节臂的相连中间臂节提起),使底节臂与相邻的臂

节下方铰耳孔对接,并用销轴1及弹簧销2将两端锁定,最后将桅杆吊装油缸

与底节臂的连接绳索拆除。

 

5.6.2.3拉板组装及穿绳

 

a)拉板组装:

将桅杆上拉板与底节臂上拉板连接,并将中间臂节及顶节臂上的拉

板依次连接起来,用销轴和弹簧插销固定(具体连接组合见5.7.1.3主臂拉板

组合);

 

b)主卷扬穿绳:

1)操纵右手柄(27)向左,主变幅收绳将臂头抬起适当高度(略高于吊钩高度),

将吊钩立于塔头下方;

2)操纵右操作面板(4)上旋钮(60)右旋或将远程控制盒上的“穿绳卷扬”

开关扳到下方放穿绳卷扬钢丝绳(操作方法详见4.5.3.3穿绳卷扬操作及

4.5.7辅助远控盒)到吊钩处,将穿绳卷扬按照选择好的穿绳方式的反方向

穿过吊钩及塔头,绕过主臂头部滑轮后拉回到主臂尾部;

3)将右手柄(27)向前推放主卷扬钢丝绳到主臂尾部穿绳卷扬绳头处,用卸扣

将穿绳钢丝绳绳头与主卷扬钢丝绳绳头连接起来(如下图);

4)操纵右操作面板(4)上旋钮(60)左旋或将远程控制盒上的“穿绳卷扬”

开关扳到上方收穿绳卷扬钢丝绳,同时继续放主卷扬钢丝绳,在穿绳钢丝绳

的带动下将主卷扬钢丝绳将拖到塔头按定好的倍率穿过吊钩到一定的长度,

停止穿绳和卷扬动作的操作,取下卸扣,继续做穿绳收的动作,将穿绳卷扬

的绳头收到穿绳卷扬上即可。

 

 

塔头滑轮Ⅰ

 

塔头滑轮Ⅱ

 

吊钩(滑轮Ⅲ

 

 

说明:

以260t吊钩为例介绍穿绳卷扬引导主起升钢丝绳穿绳方法:

将穿绳卷扬钢丝绳按照相反方向在吊钩滑轮Ⅲ与塔头滑轮

Ⅱ之间进行穿绕,将其绕过滑轮Ⅰ上放绳至主卷扬处并与主卷扬钢丝绳相连;收穿绳卷

扬钢丝绳同时放主卷扬钢丝绳,主卷扬钢丝绳将按照选定的穿绳方法完成穿绳。

(如下

图)

 

 

穿绳卷扬牵引卷扬钢丝绳穿绳示意图:

260t吊钩(20倍率)

 

主卷扬

 

将两根钢丝绳连接

 

滑轮Ⅰ

滑轮Ⅱ

 

滑轮Ⅲ

 

穿绳卷扬

 

260t吊钩(18倍率)

 

将两根钢丝绳连接

 

滑轮Ⅰ

主卷扬

滑轮Ⅱ

 

滑轮Ⅲ

 

穿绳卷扬

 

260t吊钩(16倍率)

 

主卷扬

 

将两根钢丝绳连接

 

滑轮Ⅰ

滑轮Ⅱ

 

滑轮Ⅲ

 

穿绳卷扬

 

5.6.3.2起臂前的检查:

 

a)旋转警示灯

把灯光总开关39(见4.1.4)扳到第二档,并按下航空警示灯开关41(见4.1.4),

航空警示灯亮。

b)风速仪

摆动风速仪的叶片,观察操纵室内的显示屏上风速仪指示应正常。

c)主卷扬过卷限制检查

将主卷扬过卷开关的重锤托起,保证开关处于过卷状态,观察操纵室内的显示

屏上的主卷扬报警指示灯应闪烁,同时报警蜂鸣器响。

d)副卷扬过卷限制检查(当使用额头架时)

将额头架卷扬过卷开关的重锤托起,保证开关处于过卷状态观察操纵室内的显

示屏上的副卷扬报警指示灯应闪烁,同时报警蜂鸣器响。

5.6.4起臂

 

5.6.4.1要求

 

a)确认起重机位置水平;

b)确认配重按要求安装完成;

c)根据需起吊的重物及起重量表选择臂架组合,并确认臂架已可靠安装;

d)确认所有极限开关装配正确,功能良好;

e)确认所有销栓已可靠连接;

f)起重钢丝绳在钢丝绳滑轮中的位置要正确,并用钢丝绳安全销固定,以免从滑轮

中脱落;

g)危险区内无人员;

h)臂架上没有松动的部件;

i)在冬季,臂架、副臂及部件(极限开关、电缆卷筒、高空警示灯、风速表等)上

无冰雪。

 

危险:

极限开关装置安装不正确,功能失灵,以及有松脱的部件(销子、弹簧卡、

冰等)会发生意外事故。

 

5.6.4.2起臂操作

 

a)操纵右手柄(27)左移使主变幅收绳,主臂拉板被逐渐拉紧;在起主臂的过程

中为避免吊钩随塔头运动,将右手柄(27)操作在45度方向,同时按下顶部左

侧“复合开关”(29),持续该动作至主臂达到30°时,系统将自动从“安装模

式”切换到“工作模式”;将右手柄(27)挂回中位;

b)继续操纵右手柄(27)向左移,当主臂达到选定位置时,停止操作。

注意:

1.主臂仰角可在0︒~86︒之间变化,当主臂变幅角度到80°时,整车开始声音报警,

但还允许继续向上变幅;当主臂变幅角度到83°时,系统将自动切断主臂上升变幅

并报警,按“检修开关”(54)可继续向上变幅;当主臂变幅角度到86°时,系统

自动切断主臂上升变幅并报警,按“检修开关”(54)也无效。

2.主臂起升过程中应时刻监视钢丝绳状态,确保塔头中的钢丝绳始终在滑轮槽中。

3.起臂过程中应严格保证动作平稳,操作员应注意观察显示屏数据实时变化情况,

其他工作人员应时刻注意周围工作环境的变化情况。

6.技术及质量要点:

6.1安装前,检查销孔内有无灰尘,清理干净并抹上润滑油。

6.2在安装主臂根部节时,要派专人观察主臂根部节位置,防止其碰撞到车体压重。

6.3安装主臂标准节时要使连接端略向下倾斜,使上边的销孔容易对齐。

6.4穿销时从外向内打入连接销,使锁销孔位于上下方向。

6.5吊装臂杆要求用尼龙吊带。

6.6穿绕钢丝绳时,要尽可能将钢丝绳的内应力在穿绕前释放出来,防止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钩绳打扭。

6.7参照穿绳图穿绕吊钩和过卷重锤,将钢丝绳穿入鸡心卡,死头用绳卡打好,要有一个安全绳卡。

6.8起主臂过程中,设专人监护钩绳,防止钢丝绳打扭或起落臂小车滚轮碾压钩绳。

6.9起升主臂期间,操作起升卷筒的控制杆,使主钩始终置于地面。

6.10吊钩必须在主臂能够承载钩和钩绳总重量的工作半径以内时才可离开地面。

7.安全控制要点:

7.1为了避免手或手指受伤,在安装或拆除销子的时候,不得用手对正销孔或去检查销孔,

不准将手或手指放入销孔内。

7.2安装或拆除连接销时,不得在活动臂杆的上、下方或内部作业。

7.3不得攀爬臂杆或在臂杆上站立或行走。

7.4不得裸手触摸钢丝绳,如果有凸出的部分将会划伤手部,作业时戴手套。

7.5保持手和衣服不接触转动中的卷筒和运动中的钢丝绳。

7.6必须在吊车的正前方或正后方扳起臂杆系统,不得在侧面扳起。

7.7起臂过程中所有人员不得进入臂杆之下的区域

8.试运转和负荷试验

8.1试动转及负荷试验内容:

包括一般技术检验,空负荷试验,额定负荷试验,

静负荷试验,动负荷试验五部分,在此过程中,还要对安全保护装置进行调整检验,

对力矩限制器进行调整、校核。

8.2一般技术检验

8.2.1检查各部零件、总成、仪表、工作装置等是否齐全,安装是否牢固、正确。

8.2.2钢丝绳的穿绕方法是否符合规定,钢丝绳磨损是否超过规定,钢丝绳卡子的使用是否正确、紧固。

8.2.3灯光、照明、喇叭是否齐备,安装合适。

8.2.4各部操纵杆、踏板的自由行程是否符合原厂规定的标准,移动和回位是否灵活。

8.2.5履带及各部链条下垂度应符合规定。

8.2.6检视各部所加用的燃油、润滑剂、冷却水、液压系统用油等是否符合规定。

8.2.7各类指示器、限位器、力矩限制器和警报器等是否齐全、可靠。

8.3无负荷试验(选择无坡度的平坦坚实的地面进行试验)

8.3.1试验范围

8.3.1.1每种动作都要重复进行3次以上,动作必须平稳,不得急剧操作或制动。

8.3.1.2臂杆、吊钩都要升降到规定的极限位置。

8.3.1.3上车回转要做左、右的全回转。

8.3.1.4进行前进、后退各20米左右的行驶,并左右原地做360º转弯。

8.3.2试验要求

8.3.2.1起动内燃机,在空运转时检查油门控制机构的作用,应操作灵活,

能使内燃机处于怠速、最高转速或需要的转速。

8.3.2.2试验臂杆、吊钩起落,应做到灵活轻便没有卡住的现象,制动有效。

并应重点试验臂杆起落限速器和限位器的作用和可靠性。

8.3.2.3试验回转机构的工作性能,应回转平稳、速度正常,

不发生卡住和发抖的现象,保证转向制动灵活可靠。

8.3.2.4试验液压操作系统;系统中各油路的密封和畅通情况;油泵在工作过程中的热态和响声。

8.3.2.5行走机构不应有跑偏和不正常的啃咬现象。

8.3.3无负荷试验后的检查内容

8.3.3.1各传动机件、齿轮的啮合是否平稳、均匀,不应有不正常的响声。

8.3.3.2各部接合机件有没有过热现象。

8.3.3.3各部有无漏油、漏水的现象。

8.3.3.4主要部位螺栓的紧固情况。

8.3.3.5液压系统中,各安全阀的压力是否符合规定。

液压温升不得超过规定(一般为30-80º)。

8.3.3.6按出厂说明书的要求检查其它部位。

8.4100%额定负荷试验。

负荷试验必须在空荷试验中发现的问题排除后进行。

8.4.1额定负荷试验的项目和方法如下表:

 

试验幅度(m)

试验载荷(t)

载荷(%)

试验方法

主钩

100%

吊起相应幅度100%的载荷离地100mm悬置10分钟,观察起重机无异常现象,然后做起钩、回转、行走试验应无异常。

100%

8.5110%动负荷试验(必须在静负荷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

8.5.1动负荷试验的项目如下表:

试验幅度(m)

试验载荷(t)

载荷(%)

主钩

100%

110%

100%

110%

8.5.2从地上匀速地升到吊钩的最高极限位置,制动后,再匀速地放下。

8.5.3从地上匀速地升到离地0.3米处停住,带着负荷左右回转360º。

8.5.4从地上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