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十五单元第讲课时跟踪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2790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十五单元第讲课时跟踪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十五单元第讲课时跟踪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十五单元第讲课时跟踪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十五单元第讲课时跟踪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十五单元第讲课时跟踪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十五单元第讲课时跟踪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十五单元第讲课时跟踪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十五单元第讲课时跟踪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十五单元第讲课时跟踪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十五单元第讲课时跟踪练.docx

《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十五单元第讲课时跟踪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十五单元第讲课时跟踪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十五单元第讲课时跟踪练.docx

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十五单元第讲课时跟踪练

第31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课时跟踪练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郑州模拟)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

“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解析:

大亚湾核电站的建成是在1994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是在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1970年,排除B、C、D三项;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改变,故A项正确。

答案:

A

2.(2017·济南模拟)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重大标志是(  )

A.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C.“神舟”五号飞船载人飞行成功

D.“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成就。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答案:

A

3.(2017·山西五校联考)1958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由张梓吕领衔研制的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1959年,由张效祥教授领衔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万次。

这反映出(  )

A.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取得突破

B.当时中国科研出现“左”倾冒进现象

C.当时中国科技人才大量涌现

D.中国计算机技术落后于欧美等国家

解析:

根据材料中中国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大幅增加,说明我国在计算机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故A项正确;B、C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材料未涉及,排除。

答案:

A

4.(2017·南昌模拟)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相继取得了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药物、杂交水稻技术等领先世界的生物学和医学成就。

这说明(  )

A.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条件

B.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推动力

C.自力更生是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

D.科学研究只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才能成功

解析:

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对科学研究有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社会制度并不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条件,故A项错误;自力更生并不是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故C项错误;科学研究只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才能成功,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答案:

B

5.(2017·邵阳模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并加强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对旧知识分子进行革命的政治教育,同时强调妇女有与男子平等的教育权利。

这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  )

A.朝着人民教育方向发展

B.完成了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

C.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D.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解析:

材料“加强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强调妇女有与男子平等的教育权利”,体现出建国初期教育的人民性,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答案:

A

6.(2017·宜宾模拟)1950年初,全国教育工作会指导意见突出两点:

其一、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苏联经验;其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

这说明当时的教育(  )

A.服务社会主义  B.照搬苏联经验

C.强调意识形态D.脱离生产实际

解析:

依据材料“吸收苏联经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可知,借鉴苏联经验,发展工农教育,体现当时的教育强调意识形态,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

C

7.(2017·珠海模拟)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

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

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

这说明(  )

A.中国已经是世界的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

解析:

A、C、D三项均不正确;从材料不难看出,说明的是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故B项正确。

答案:

B

8.(2018·淮南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了大量半工半读的学校。

改革开放后,九年制义务教育逐渐普及。

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读是(  )

A.我国的教育模式发生了变化

B.我国的基本国情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变化

D.我国的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困难,所以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大量半工半读的学校,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国家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所以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故B项正确;A、D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答案:

B

9.(2017·河南中原名校模拟)下图为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单位:

万人)统计图。

据此可以推知,出现下面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留学回国人数大量持续增长

B.留学生文化归属感越来越强

C.中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D.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解析:

由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所以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选择回国,这才是其选择归国的主要(根本)原因,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

D

10.(2017·晋冀豫三省联考)1957年,有人写了体现家庭生活的《我的丈夫》,被人批评为黄色文章,对此,中共中央表示:

这篇文章也未必就是黄色的。

天天《上甘岭》,没有《我的丈夫》怎么办?

这里中共中央的主张是(  )

A.在政治问题上可以自由谈论

B.在文艺创作上不应限制过多

C.艺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D.要制定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划

解析:

中共中央对《我的丈夫》的态度是“这篇文章也未必就是黄色的”表明在文艺创作的内容上不应限制太多,故B项正确;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C、D两项材料未涉及,排除。

答案:

B

11.(2017·山西三校联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拍摄了《红旗谱》《燎原》《平原游击战》《董存瑞》《白毛女》等一系列影片,一方面是对于战争胜利的歌颂,另一方面是对旧社会的一种控诉。

这主要体现了电影的(  )

A.教化价值B.娱乐价值

C.商业价值D.艺术价值

解析:

根据材料“对于战争胜利的歌颂……对旧社会的一种控诉”,表达了电影对人们教育的一面,与娱乐、商业、艺术无太大关联,故A项正确,故B、C、D三项错误。

答案:

A

12.(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新时期文艺经历了从20世纪80年代初歌咏健康自然人性的文化小说,到寻根思潮对民族文化血脉的发现和重构;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到近年来对底层生活农民命运和反腐倡廉的关注,这表明新时期文艺(  )

A.注重人文关怀B.强调历史理性

C.重在现实批判D.借鉴先进理念

解析:

材料从“人文精神大讨论”到“对底层生活农民命运和反腐倡廉的关注”,都体现出新时期文艺注重人文关怀,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其中,第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没有大约70年前出现的古滕贝格印刷工厂,宗教改革运动便不可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力量。

正是印刷业的普及化,令这些充满激情的理论很快散播到了千家万户,使教廷徒唤奈何。

作为新教徒一切宗教信仰的源头,《圣经》如今已经随时可以购得。

正是这一事实,为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马丁·基钦《剑桥插图德国史》

材料二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简表。

时间

科学技术发展概况

1840—1911年

龚振麟首创铁模铸炮法并撰成《铸炮铁模图说》;李善兰得知西方“制器考天皆用重学”,翻译《重学》;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华蘅芳研制成功配制火药用的镪水

辛亥革命后

学生纷纷出洋学习建设国家的科学技术知识“以拯吾中国也”。

李四光原立志学习造船,并在日本学习了3年造船技术,知晓造船需要钢铁,钢铁需要采矿技术,于是进入伯明翰大学采矿系学习;学习一年后,他进一步认识到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地质科学为基础,又转到地质系学习

20世纪30年代

竺可桢说:

“我们要讲飞机救国,就得迎头赶上,要迎头赶上就非去研究大气力学和建筑风管不可。

而且要制造飞机,必须有适当之原料,要谋飞机行动的安全,非有敏捷精确的天气报告不可,这又要靠地质学家、化学家、冶金学家和气象学家的研究。

所以飞机救国,必须从研究科学入手。

——曲铁华《中国近代科学教育史》

(1)概括材料一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0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显著特点,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15分)

解析:

(1)问,依据材料关键信息“为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提炼“现象”;从天主教和新教对《圣经》的态度、印刷业普及化使人人阅读《圣经》成为可能等方面说明。

(2)问,从材料可知三个时期科技发展的落脚点是“强国”“以拯吾中国也”“救国”,据此提炼出“特点”;联系三个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进行说明。

答案:

(1)现象:

中国古代印刷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

说明:

天主教把持《圣经》的阅读权,控制人们的思想;新教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使人们获得信教自主权和精神上的自由;印刷术使《圣经》普及化,成为新教传播的工具。

(2)特点: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

说明:

鸦片战争后,学习、引进西方的先进军事科技以实现富国强兵;辛亥革命后,大力学习西方实用技术以发展经济,提倡“实业救国”;20世纪30年代,面对航空工业强大的日本,倡导大力发展航空及其相关的科学技术以抵抗日本的侵略。

14.(12分)(2017·江西师范大学附中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江西师范大学校史摘要

1940年10月31日,国立中正大学在江西泰和县杏岭正式创立,直属教育部领导。

蒋介石发来“训词”,原则上规定实施“文武合一”,“政教合一”的三民主义大学教育。

1945年1月底,因日寇进攻,学校撤离泰和,搬迁至宁都长胜。

抗战胜利后,学校暂迁至南昌西郊望城岗,1946年元月7日,正式复课。

1949年5月22日,解放军开进校园,学校获得解放。

1949年8月,“国立中正大学”更名为“国立南昌大学”。

出于“改造旧大学,建设新大学”的需要,9月6日学校成立了“南昌大学改革委员会”。

1950年2月14日,学校迁至南昌市城东青山湖畔的老飞机修配厂。

1951年5月28日,中央教育部批准南昌大学设立师范部。

1953年学校进行院系大调整。

此次调整中,南昌大学数学系43人调入中山大学,生物系51人调入中山大学,理学院物理系48人调入武汉大学,文法学院文史系39人调入武汉大学,俄文系及俄文科144人调入武汉大学。

调整结束后,学校改名为江西师范学院。

学校性质亦由综合性大学改为培养中等学校师资的高等师范学校。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院大量老师被下放。

1969年1月,江西省革命委员会下令撤销江西师范学院,以之为主体,并入同时撤销的江西大学之政教、中文、生物三系和江西教育学院,成立“井冈山大学”。

1972年11月6日,撤销井冈山大学,恢复江西师范学院。

1976年恢复高考和招生。

1978年,学院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3年江西师范学院升格更名“江西师范大学”

2002年12月24日,学校隆重举行了瑶湖校区奠基典礼。

解读上述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

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

首先提炼观点,根据材料中不同时期江西师范大学发展变化可以发现,政治因素始终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如学校解放后,从“国立中正大学”更名为“国立南昌大学”,又如“文化大革命”期间,学院大量老师被下放等,因此可提炼观点为:

政治形势对中国近现代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当然,提出其他观点也可以,但要注意结合材料。

其次进行论述说明。

根据材料划分不同时期,结合不同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说明,如1953年院系调整,就是受到国家加强工业化建设和学习苏联方针的直接影响。

论述时要注意紧扣观点,史论结合。

最后对论述进行总结,升华观点。

答案:

示例

观点:

政治形势对中国近现代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论述:

近代以来,伴随着国门被迫打开,西式教育和西方科技文化随之传入中国。

江西地处内陆,近代化进程较为缓慢。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蒋介石的直接关照下,江西创立了第一所西式综合性大学“国立中正大学”。

受抗战时局的影响,全国各地学校难以发展,迁址频繁,中正大学等即如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接管中正大学并对其进行改造。

20世纪50年代,为适应加强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和学习苏联的方针指引下,全国范围进行院系大调整,改造更名后的“南昌大学”受到很大冲击。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教育停滞不前,各地学校教师遭批判、下放,经院系调整更名后的“江西师院”停办。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后,在全国高校扩招和兴建新校区的形势下,江西师大建设瑶湖校区,迎来发展的新时期。

综上所述,江西师大发展历程的各阶段都深受政治形势的影响。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国情和政治形势对教育的发展影响重大,甚至起到决定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