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3026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docx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docx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八一小学高守华

数学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开发智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水平,他不能在短时间内了解教师所传授的所有知识。

即使通过慢慢探索和合作交流,也不能个个做到灵活运用的地步。

需呀通过精心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及法则的运用,课堂练习的基本价值也就在此。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1、习题多、繁、杂。

2、目的不明确。

3、题型层次不清楚,学生层次不分明。

4、重书面练习,轻操作实践。

5、效率不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

课堂练习不能局限于巩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应有注重预感实验、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的问题,有条件不完备、解题策略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在求解时无现成步骤可循的非常规问题等。

这就要求教师们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班级的不同、学生水平的差异,对教材提供的习题做适当的调整、组合补充,使之有层次性、针对性、多样性、开放性、实践性,能从各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怎样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是当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及探究,浅谈提高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一、灵活选择和设计课堂的层次性。

最基础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

首先应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选择设计习题。

在抓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升拓展。

习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识发展的规律,同时要遵循由易到难、繁到简、由基本到不同层次的训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二、生活化、多样化、趣味化的练习能有效地提升练习效率。

课标上强调,数学课程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挖掘素材,精心地设计课堂练习,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样有生活基础、学生熟悉的习题能排除陌生感,知识容易迁移,学生喜欢,效果较好。

如果练习的形式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注意特点,就能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同一知识,提高认识的深度和应变能力。

故练习的形式应尽量的多样化和趣味化。

三、开放性地进行课堂练习。

开放性练习一般指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

这样的练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维、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的方向寻求最佳解题策略。

如教学完折线统计图后,我采用了这样的练习,师出示折线统计图,题上没有文字表述,横轴、纵轴上有数据无单位,让学生自己根据学过的统计图知识赋予她意义,看图编故事。

这样,答案不唯一,学生的思考就是答案,学生们感觉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

而故事的形式学生非常喜欢,练习效果很好。

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和人文性,即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同时,开放性还应体现在练习方式上,动手操作、调查实践、合作交流等的非书面练习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制作月历、白色污染调查、手抄报等都是非常好的开放性的习题。

四、练习设计要有对比性,防止产生思维定势。

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

今天学习了连乘应用题,往往就认为所有的题目都用连乘做,明天学习了连除应用题,就都用除法做。

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做到新、旧交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另外,要设计一些有对比性的变式题,让学生辨认、判断和分析,通过在比较、分析中揭示它们的异同,加深认识,使知识达到内化的程度。

五、适时采用激励机制,提高学生自主练习的有效性。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时代,不竞争就意味着淘汰。

教师应从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挫折意识。

学生们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肯定,而竞争是他们获得成功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很好方式。

竞争是学习的一种动力,将练习过程变成小竞赛,挑战同学、挑战自己,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竞争中汲取经验,在竞争中积极进取。

因此,练习中采用激励机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自主练习的有效性。

六、及时收集和反馈信息,准确做出决策。

曾有学者指出:

“学习行为和反馈之间尽可能短的时间间隔是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学习行为和反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习就会越快发生。

”所以,课堂上仅有练习是不够的,应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准确做出决策。

教师应及时做好作业的批改和批注,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掌握情况。

通过教师在作业本上写课堂寄语,及时的与学生沟通,从而更好的促进师生关系,促进学习的互融。

课堂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

因此,作为教师,更应该精心设计练习,让习题练习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直接发源地,让学生的兴趣一直保持在练习的始终。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八一小学李元萍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起着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作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的成效有很大的关联。

只有练习的设计和组织,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承,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才能实现课堂练习有效、高效。

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思考的问题。

本人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及研究,浅谈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几点认识。

一、课堂练习的内容灵活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在设计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设计游戏、猜谜语、走数学迷宫等活动,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

可以补充、匹配、补缺、画图等,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飞起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质数与合数》一课,是比较抽象枯燥的概念教学,为了避免学生的厌学情绪,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练习。

在1-20中,奇数有___,偶数有___,合数有___,质数有___,这一练习让学生个体独立完成。

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得出了很多结论,如:

质数不一定全是奇数;合数不一定全是偶数等。

这样不仅题型有所改变,而且练习形式也体现了个体与小组结合的特点。

为了不失趣味性,又设计了一道猜电话号码的题目:

⑴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⑵最小的奇质数;⑶6的最大约数;⑷9的最小倍数;⑸最小的奇数;⑹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的积;⑺只有一个约数的数;⑻最小的自然数;⑼能整除25的质数;⑽最小的能被2、3同时整除的数;⑾最小的偶数。

接下来还设计了用学过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学号这一活动。

这样的设计使知识性与趣味性得到了统一。

二、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设计课堂练习。

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

其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时,其教学重点是“一看”(看除数是几位小数),“二移”(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除数成为整数,再相应地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

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只列了竖式,先不要求计算的习题:

0.36÷0.9;2.8÷0.07;2.8÷0.14;0.102÷0.51。

这几个问题解决了,以后的练习就容易了。

又如,在教学《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我就设计了一组层次性非常强的习题:

第一层次(基本题)简便计算下列各题:

35+240+25,56+75+44+15。

第二层次(变式题)简便计算下列各题:

(72+33)+(67+28),(143+69)+(57+131)。

第三层次(综合题,新知适当结合旧知)下列各题能简便计算的简便计算:

(96+49)+157,(92+58)+(45+108),(68+76)+32+24。

第四层次(发展题,供学有余力者用)计算:

2+3-4+5-6+7-8+9-10+11-12+13-14+15。

这样,所有学生都能量力而行,尝到了成功的欢乐,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了,使他们学习更加主动与积极。

三、设计有典型性和生活化的课堂练习。

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有限,因此我们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少而精,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练习具备典型性,既能集中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做到题量适当,恰到好处,又能通过设计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三、拓展思维、培养基本技能的目的。

如在教学《求组合图形面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

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学生通过交流和已有的知识体系相联系,让四块阴影动起来,利用移动后产生的变化,不仅求出了阴影部分的面积,而且总结出了中间空白部分处于图形中任何位置时,求阴影部分面积的方法。

设计一道题得出了多道题的解法,可谓一举多得。

又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情境练习题:

“超市购物”。

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看哪位营业员收钱、找钱既对又快,哪位顾客最会计划用钱,买到自己最需要的物品(事先准备好各种商品及标价)。

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熟悉人民币面值的基础上认识商品标价,这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它源于生活。

因此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而且,可以巩固人民币的认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等,亦是一举数得。

四、开放性的进行课堂练习。

开放性是相对封闭性练习来讲的,一般是指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

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

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文字题》时,我是这样设计习题的:

请学生任意报出四个数字,如32.8、4.2、0.5、18.75,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编文字题,看哪组编得最多(不考虑除尽除不尽)。

一改以往由教师出题、学生解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互相出题、解题。

可谓条件、问题、方式全部开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再如,在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给学生创设了一道开放题:

“计算装修自己家的房子要用多少钱?

看谁家的装修既漂亮又省钱?

”不要以为这样的题目很简单,其实不然。

大家想想要用到多少知识:

长度的测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商品价格的调查、装修材料的选择……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开放化和个性化,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巩固。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

课堂练习不能局限于巩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应有注重预感实验、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的问题,有条件不完备、解题策略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有在求解时无现成步骤可循的非常规问题等。

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教材里习题作适当调整、组合、补充,组织行之有效的练习,使之能有层次性、针对性、多样性、开放性、实践性,能从质、量两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总之,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质量,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需要教师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应的策略。

如何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质量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八一小学秦彩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

课堂练习不能局限于巩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应有注重预感实验、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的问题,有条件不完备、解题策略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有在求解时无现成步骤可循的非常规问题等。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决定这节课学习的价值。

教师应当成为有经验的“舵手”,摒除一些已经出现的不良倾向,优化课堂练习,让学生的练习练到点子上,练在易混易错处,使练习题的针对性强,同时注意内容的迁移,要有利于深化理解,活跃思维,使课堂练习真正起到完成教学任务,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

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呢?

笔者认为可以做以下几点思考。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1、明确数学练习设计的要求

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是提高练习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平常,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去设计练习。

五年级第一学期学习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让学生,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

老师安排以下练习:

  

1、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0.12÷0.3=()÷36.72÷0.28=()÷28  

0.12÷0.03=()÷30.672÷0.28=()÷28  

让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进行比较,由比较简单题目入手,唤起学生对商不变性质的应用意识。

  

2、设计一些除法计算题,先估算,再计算:

  

4.83÷0.7=0.756÷1.8=  

先让学生估算商比1大还是比1小,再进行计算。

通过计算和估算的比较,培养学生总结对这类计算题计算的方法,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3、紧接着安排两道改错题。

让学生通过判断去加深对这类计算题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敏锐性。

  

4、最后再让学生解决两道生活中实际问题和一道拓展思考题。

这样就比较周全的考虑到了深度、广度和题目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比较适当的难度、得当的坡度和恰当的密度。

  

可以看出,老师的练习设计准确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同时,练习还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2、做好数学练习设计的准备

对于教师来说,要想搞清教材编排意图,掌握知识要点与解题思路首先要了解学生,潜心专研教材。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一课:

老师要求对三条线段是“围成”还是“组成”概念

1、让学生画一个三角形,画完后用实物展台展示,教师引导提问:

“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学生:

由直线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教师:

这些直线能量出长度吗?

你们量一量看。

学生:

我能量出画的三角形的直线的长度,分别是2厘米、4厘米、5厘米。

教师:

你们说说这些直线是什么?

学生:

是线段。

教师:

那三角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呢?

学生:

三条线段组成的。

教师:

你们看书上是怎么描述的呢?

学生: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教师:

你真是会学习,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而不是组成的图形。

2、判断:

(1)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略

老师在评奖“围成”还是“组成”时花了很多时间,学生还是很模糊。

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几何概念描述本身就是不完整的,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因此,对这些概念意义的理解,重在知识的实质与解题的思路,不宜过分追求语言表达的严谨。

同时面对新教材新理念,老师平时还要对练习多积累、不断更新,改进数学练习设计的方式。

有利于学生形成技能,掌握规律。

二、精心组织课堂练习

课堂教学中时常出现学生“一看就懂,一说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教师精心设计了扎实到位的练习,而学生的练习效果却不能够实现预设练习的价值,从而造成重复低效的局面。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我认为,仅从“教”的角度来设计好的练习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从“学”的角度来安排好的练习方式,只有合适的练习方式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结果产生良好的影响。

那么怎样灵活地组织好练习呢?

组织练习时应注意“四有”:

即有任务、有要求、有检测、有一定的紧张度。

还要注意练“三度”:

即练速度、练准确度、练多维度。

注意了这“四有”和“三度”,训练质量会进一步提高。

课堂练习时还要避免出现以下问题:

1、包办式练习。

教师边诱导边说答案,实际上是讲解的翻版;

2、放羊式练习。

训练有内容、无要求、无检测,哪里天黑哪里歇,练得多少算多少。

3、急躁式练习。

课堂练习一波接一波,一题连一题,学生没有回味的时间,节奏太快,记忆不牢,容易疲劳。

三、精心批改课堂练习

现有的班级人数较多,教师要提供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时机。

当教师出示一道练习题时,如果要检查全部孩子的练习题需要较长的时间,恐怕一节课下来做的题量也不多。

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反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给予订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平时的观察中,我发现学生在老师批改作业或批改试卷时是最关注的。

他们喜欢和老师一起找出别人的错处,有时候他们更喜欢老师托以重任让他们当一回小老师。

所以在我的数学课堂上,我是更多的制造他们当小老师的机会。

特别是在计算教学中,这一方法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2、出示4道练习计算:

(略)

然后老师针对性的要求学生完成4道练习,(本课预设要求5分钟完成)一个班大约有40多人,因为人数较多,为了更好的实施管理,老师把同学们分成了八个小组。

当老师出示练习的题目后,学生马上动手完成。

教师巡察,当每一小组的第一位同学完成后,老师进行批改,做题正确的第一位同学就可当小老师,负责批改该组的成员。

教师要求:

批改的小老师一定要负责任,当发现组员做错时必须指正并督促修改。

若全组完成举手汇报。

教师最后要求各组小老师反馈做题的情况。

这样在课堂上批改练习题,孩子们愿意,觉得有趣,觉得能当上这回小老师是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所以这一种形式在数学课的其他内容的教学上还是取得相当不错的效果。

教师及时收集反馈意见,以教师之情导学生参与之趣。

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位置,服务者“地位”。

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热情鼓励每个孩子,实实在在地营造出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同时尊重学生,相信每人孩子都能学好,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评。

正确看待学生的答错、写错情况,对待学生要多宽容、鼓励和引导,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

综上所述有效练习的问题,正是针对从形式到内容有无整体考虑而产生练习的低效或无效现状提出的。

做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经常问自己:

怎样彻底改变传统教学“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怎样有力加强学生在数学练习活动中的体验、感悟和反思,使我们的练习成为人人参与的有价值的练习,人人都能获得必需技能的练习,每个学生都能一改过去“望题兴叹”的局面,进而乐于练习,喜欢数学。

 

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八一小学李元平

练习的主要特征,就是将教学过程变为引发学生练的过程,每堂数学课教学任务都是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来实现。

数学练习,是教学流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其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

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作业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

所以数学课堂有效练习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一、练习主要应在课内进行,练习的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有针对性。

练习在课内进行,可以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发现学生不够理解的地方,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及时得到弥补。

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过程,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才能加深理解,逐步掌握。

要保证课内的练习时间,克服教师讲的多,学生练习时间少,主要靠课外练习、补缺的不良状况,否则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但练习的效果不好,还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练习不是目的,而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

练习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有针对性。

分层次,有易到难,这样就可以做到练习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有针对性,不平均使用力量,容易的少练,较难理解的重点练、反复练,加强估算,巧算,心算练习。

使计算逐步达到熟练形成技能,做到听到或看到题目,就能迅速地说出得数。

目的明确,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内练习变为学生自觉的活动,从而提高练习的效果。

二、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

学习也如此,如果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

例如:

在教学“自行车里的数学”时,让学生合作研究自己的自行车,体会周长,半径,大小齿轮的比构成比例的意义。

提出有创意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求知。

自行车中,是前轮推后轮还是后轮推前轮?

是大齿轮推小齿轮还是小齿轮推大齿轮?

齿轮的大小和链条有什么关系?

变速自行车后面那么多的齿轮有什么用?

踏板转一圈,齿轮转几圈?

轮胎转几圈?

和所走的路程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三、练习设计要有梯度,为学生提供思维及想象的阶梯。

教师在设计数学的练习时要考虑到对于每个学生要达成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要使人人都掌握必需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发展的数学知识。

但是由于学生生活环境,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他们的智力开发和发展上存在着差异,所以表现在认知水平上,技能的掌握上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如果我们每节课对学生的练习搞一刀切,布置作业同质同量,其结果是接受能力强的同学已经会做的习题,老师仍然要求一遍,不仅学生觉得无味,而且浪费了他们的智力。

而接受能力较弱的同学有的练习题根本不会做,老师还是要求其完成,同样是一种空耗,也影响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存在,在作业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作一些机动,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和弹性,可以满足各阶层学生独立自主和自由学习。

因此,我们认为教师在练习设计时要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有层次、有梯度,大小循环,分层递进,使学生牢固掌握,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定势。

一般可以安排如下几个层面:

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或拓展练习———实践练习。

四、练习设计要少而精。

有效课堂练习设计不仅要有习题数量的保证,更要有练习质量的保证。

努力做到练习少而精,确保练习一步到位。

要想精练,练习的设计就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抓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习题来练。

练一题,管一类,重在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力求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练习获得知识的全面到位,方法全面掌握,智力能力有效提高,从而达到练习的优化,以少胜多的目的。

实践证明,练习的份量多,势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的学习情趣和身心健康,学生为完成作业量而草率从事,降低练习效率。

如练习份量少些,完些成作业的时间充裕,学生作业才能认真仔细不马虎,工整,准确规范。

教学对学生的练习技能要求也应提高,如计算式子题不仅要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