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自由度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跟控制设计说明书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3170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24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自由度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跟控制设计说明书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四自由度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跟控制设计说明书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四自由度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跟控制设计说明书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四自由度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跟控制设计说明书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四自由度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跟控制设计说明书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四自由度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跟控制设计说明书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四自由度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跟控制设计说明书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四自由度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跟控制设计说明书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四自由度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跟控制设计说明书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四自由度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跟控制设计说明书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四自由度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跟控制设计说明书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四自由度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跟控制设计说明书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四自由度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跟控制设计说明书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四自由度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跟控制设计说明书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四自由度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跟控制设计说明书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四自由度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跟控制设计说明书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四自由度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跟控制设计说明书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四自由度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跟控制设计说明书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四自由度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跟控制设计说明书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四自由度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跟控制设计说明书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自由度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跟控制设计说明书资料.docx

《四自由度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跟控制设计说明书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自由度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跟控制设计说明书资料.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自由度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跟控制设计说明书资料.docx

四自由度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跟控制设计说明书资料

 

目录.........................................................1

 

文摘.........................................................3

Abstract.....................................................3

 

第一章绪论

1.1机械手概述.............................................4

1.2机械手的组成和分类.....................................4

1.2.1机械手的组成.

1.2.2机械手的分类

1.3国内外发展状况.............................................................................................7

1.4课题的提出及主要任务………………………………………………8

1.4.1课题的提出

1.4.2课题的主要任务

 

第二章机械手的设计方案

2.1机械手的座标型式与自由度……………………………………….10

2.2机械手的手部结构方案设计……………………………………….11

2.3机械手的手腕结构方案设计………………………………………..12

2.4机械手的手臂结构方案设计……………………………………….12

2.5机械手的驱动方案设计…………………………………………….12

2.6机械手的控制方案设计……………………………………………..12

2.7机械手的主要参数…………………………………………………..12

2.8机械手的技术参数列表……………………………………………12

 

第三章手部结构设计

3.1夹持式手部结构…………………………………………………….14

3.1.1手指的形状和分类

3.1.2设计时考虑的几个问题

3.1.3手部夹紧气缸的设计

 

第四章手腕结构设计

4.1手腕的自由度……………………………………………………….18

4.2手腕的驱动力矩的计算……………………………………………..19

4.2.1手腕转动时所需的驱动力矩

4.2.2回转气缸的驱动力矩计算

4.2.3回转气缸的驱动力矩计算校核

第五章手臂伸缩,升降,回转气缸的设计与校核

5.1手臂伸缩部分尺寸设计与校核……………………………………..24

5.1.1尺寸设计

5.1.2尺寸校核

5.1.3导向装置

5.1.4平衡装置

5.2手臂升降部分尺寸设计与校核……………………………………26

5.2.1尺寸设计

5.2.2尺寸校核

5.3手臂回转部分尺寸设计与校核……………………………………27

5.3.1尺寸设计

5.3.2尺寸校核

 

第六章气动系统设计

6.1气压传动系统工作原理图…………………………………………29

6.2气压传动系统工作原理图的参数化绘制…………………………30

第七章机械手的PLC控制设计

7.1可编程序控制器的选择及工作过程……………………………….31

7.1.1可编程序控制器的选择

7.1.2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工作过程

7.2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使用步骤……………………………………….31

7.3机械手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方案…………………………………..32

 

第八章结论…………………………………………………………………...36

 

致谢…………………………………………………………………………….37

参考文献

四自由度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设计及控制实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02121130谢刚指导教师:

俞国燕

中文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机械手的组成和分类,机械手的自由度和坐标形式,气动技术的特点,PLC控制的特点及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本文对机械手进行总体方案设计,确定了机械手的坐标形式和自由度,确定了机械手的技术参数。

同时,设计了机械手的夹持式手部结构,设计了机械手的手腕结构,计算出了手

腕转动时所需的驱动力矩和回转气缸的驱动力矩。

设计了机械手的手臂结构。

设计出了机械手的气动系统,绘制了机械手气压系统工作原理图,对气压系统工作原理图的参数化绘制进行了研究,大大提高了绘图效率和图纸质量。

利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对机械手进行控制,选取了合适的PLC型号,根据机械手的工作流程制定了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控制方案,画出了机械手的工作时序图,并绘制了可编程序控制

器的控制程序。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机械手,气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ABSTRACT:

Atfirst,thepaperintroducestheconceptionoftheindustrialrobotandtheeler.daryinformationofthedevelopmentbriefly.What’smore,thepaperaccountsforthebackgroundandtheprimarymissionofthetopic.

Thepaperintroducesthefunction,composingandclassificationofthemanipulator,tellsoutthefree-degreeandtheformofcoordinate.Atthesametime,thepapergivesouttheprimaryspecificationparameterofthismanipulator,

Thepaperdesignsthestructureofthehandandtheequipmentofthedriveofthemanipulator,Thispaperdesignsthestructureofthewrist,computestheneededmomentofthedrivewhen

thewristwheelsandthemomentofthedriveofthepump.

Thepaperdesignsthestructureofthearm.

Thepaperdesignsthesystemofairpressuredriveanddrawstheworkprinciplechart,themanipulatorusesPLCtocontrol.ThepaperinstitutestwocontrolschemesofPLCaccordingtotheworkflowofthemanipulator.Thepaperdrawsouttheworktimesequencechartandthetrapeziachart.What’smore,thepaperworkoutthecontrolprogramofthePLC,

KEYWORDS:

industrialrobot,manipulator,pump,airpressuredrive,PLC

第一章绪论

1.1工业机械手概述

工业机器人由操作机(机械本体)、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构成,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

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的柔性生产。

它对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

机器人应用情况,是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机器人并不是在简单意义上代替人工的劳动,而是综合了人的特长和机器特长的一种拟人的电子机械装置,既有人对环境状态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有机器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机器的进化过程产物,它是工业以及非产业界的重要生产和服务性设各,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设备.机械手是模仿着人手的部分动作,按给定程序、轨迹和要求实现自动抓取、搬运或操作的自动机械装置。

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机械手被称为“工业机械手”。

生产中应用机械手可以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可以减轻劳动强度、保证产品质量、实现安全生产;尤其在高温、高压、低温、低压、粉尘、易爆、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等恶劣的环境中,它代替人进行正常的工作,意义更为重大。

因此,在机械加工、冲压、铸、锻、焊接、热处理、电镀、喷漆、装配以及轻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引用.机械手的结构形式开始比较简单,专用性较强,仅为某台机床的上下料装置,是附属于该机床的专用机械手。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制成了能够独立的按程序控制实现重复操作,适用范围比较广的“程序控制通用机械手”,简称通用机械手。

由于通用机械手能很快的改变工作程序,适应性较强,所以它在不断变换生产品种的中小批量生产中获得广泛的引用。

 

1.2机械手的组成和分类

1.2.1机械手的组成机械手主要由执行机构、驱动系统、控制系统以及位置检测装置等所组成。

各系统相

互之间的关系如方框图2-1所示。

机械手组成方框图:

Panechartofcompositionofmanipulator

 

(一)执行机构包括手部、手腕、手臂和立柱等部件,有的还增设行走机构。

1、手部

即与物件接触的部件。

由于与物件接触的形式不同,可分为夹持式和吸附式手在本课题中我们采用夹持式手部结构。

夹持式手部由手指(或手爪)和传力机构所构成。

手指是与物件直接接触的构件,常用的手指运动形式有回转型和平移型。

回转型手指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故应用较广泛。

平移型应用较少,其原因是结构比较复杂,但平移型手指夹持圆形零件时,工件直径变化不影响其轴心的位置,因此适宜夹持直径变化范围大的工件。

手指结构取决于被抓取物件的表面形状、被抓部位(是外廓或是内孔)和物件的重量及尺寸。

常用的指形有平面的、V形面的和曲面的:

手指有外夹式和内撑式;指数有双指式、多指式和双手双指式等。

而传力机构则通过手指产生夹紧力来完成夹放物件的任务。

传力机构型式较多时常用的有:

滑槽杠杆式、连杆杠杆式、斜面杠杆式、齿轮齿条式、丝杠螺母弹簧式和重力式等。

2、手腕

是连接手部和手臂的部件,并可用来调整被抓取物件的方位(即姿势)

3、手臂

手臂是支承被抓物件、手部、手腕的重要部件。

手臂的作用是带动手指去抓取物件,并按预定要求将其搬运到指定的位置.工业机械手的手臂通常由驱动手臂运动的部件(如油缸、气缸、齿轮齿条机构、连杆机构、螺旋机构和凸轮机构等)与驱动源(如液压、气压或电机等)相配合,以实现手臂的各种运动。

4、立柱

立柱是支承手臂的部件,立柱也可以是手臂的一部分,手臂的回转运动和升降(或俯仰)运动均与立柱有密切的联系。

机械手的立I因工作需要,有时也可作横向移动,即称为可移式立柱。

5、行走机构

当工业机械手需要完成较远距离的操作,或扩大使用范围时,可在机座上安滚轮式行走机构可分装滚轮、轨道等行走机构,以实现工业机械手的整机运动。

滚轮式布为有轨的和无轨的两种。

驱动滚轮运动则应另外增设机械传动装置。

6、机座

机座是机械手的基础部分,机械手执行机构的各部件和驱动系统均安装于机座上,故起支撑和连接的作用。

(二)驱动系统驱动系统是驱动工业机械手执行机构运动的动力装置调节装置和辅助装置组成。

用的驱动系统有液压传动、气压传动、机械传动。

控制系统是支配着工业机械手按规定的要求运动的系统。

目前工业机械手的控制系统一般由程序控制系统和电气定位(或机械挡块

定位)系统组成。

控制系统有电气控制和射流控制两种,它支配着机械手按规定的程序运动,并记忆人们给予机械手的指令信息(如动作顺序、运动轨迹、运动速度及时间),同时按其控

制系统的信息对执行机构发出指令,必要时可对机械手的动作进行监视,当动作有错误或发

生故障时即发出报警信号。

(二)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支配着工业机械手按规定的要求运动的系统。

目前工业机械手的控制系

统一般由程序控制系统和电气定位(或机械挡块定位)系统组成。

控制系统有电气控制和射流控制两种,它支配着机械手按规定的程序运动,并记忆人们给予机械手的指令信息(如动作顺序、运动轨迹、运动速度及时间),同时按其控制系统的信息对执行机构发出

指令,必要时可对机械手的动作进行监视,当动作有错误或发生故障时即发出报警信号。

(四)位置检测装置控制机械手执行机构的运动位置,并随时将执行机构的实际位置反馈给控制系统,

并与设定的位置进行比较,然后通过控制系统进行调整,从而使执行机构以一定的精度达到设定位置.

1.2.2机械手的分类工业机械手的种类很多,关于分类的问题,目前在国内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在此

暂按使用范围、驱动方式和控制系统等进行分类。

(一)按用途分机械手可分为专用机械手和通用机械手两种:

1、专用机械手

它是附属于主机的、具有固定程序而无独立控制系统的机械装置。

专用机械手具有动作少、工作对象单一、结构简单、使用可靠和造价低等特点,适用于大批量的自动化生产的自动换刀机械手,如自动机床、自动线的上、下料机械手和‘叻口工中心”

2、通用机械手它是一种具有独立控制系统的、程序可变的、动作灵活多样的机械手。

格性能范围

内,其动作程序是可变的,通过调整可在不同场合使用,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是独立的。

通用机械手的工作范围大、定位精度高、通用性强,适用于不断变换生产品种的中小批量自动化的生产。

通用机械手按其控制定位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简易型和伺服型两种:

易型以“开一关”式控制定位,只能是点位控制:

可以是点位的,也可以实现连续轨控

制,伺服型具有伺服系统定位控制系统,一般的伺服型通用机械手属于数控类型。

(二)按驱动方式分

1、液压传动机械手是以液压的压力来驱动执行机构运动的机械手。

其主要特点是:

抓重可达几百公斤

以上、传动平稳、结构紧凑、动作灵敏。

但对密封装置要求严格,不然油的泄漏对机械手的工作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且不宜在高温、低温下工作。

若机械手采用电液伺服驱动系统,可实现连续轨迹控制,使机械手的通用性扩大,但是电液伺服阀的制造精度高,油液过滤要求严格,成本高。

2、气压传动机械手是以压缩空气的压力来驱动执行机构运动的机械手。

其主要特点是:

介质李源极为

方便,输出力小,气动动作迅速,结构简单,成本低。

但是,由于空气具有可压缩的特性,工作速度的稳定性较差,冲击大,而且气源压力较低,抓重一般在30公斤以下,在同样抓重条件下它比液压机械手的结构大,所以适用于高速、轻载、高温和粉尘大的环境中进行工作。

3、机械传动机械手即由机械传动机构(如凸轮、连杆、齿轮和齿条、间歇机构等)驱动的机械手。

它是

一种附属于工作主机的专用机械手,其动力是由工作机械传递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运动准确可靠,用于工作主机的上、下料。

动作频率大,但结构较大,动作程序不可变。

4、电力传动机械手即有特殊结构的感应电动机、直线电机或功率步进电机直接驱动执行机构运动的械

手,因为不需要中间的转换机构,故机械结构简单。

其中直线电机机械手的运动速度快

和行程长,维护和使用方便。

此类机械手目前还不多,但有发展前途。

(三)按控制方式分

1、点位控制它的运动为空间点到点之间的移动,只能控制运动过程中几个点的位置,不能控制

其运动轨迹。

若欲控制的点数多,则必然增加电气控制系统的复杂性。

目前使用的专用和通用工业机械手均属于此类。

2、连续轨迹控制它的运动轨迹为空间的任意连续曲线,其特点是设定点为无限的,整个移动过程处

于控制之下,可以实现平稳和准确的运动,并且使用范围广,但电气控制系统复杂。

这类工业机械手一般采用小型计算机进行控制。

1.3国内外发展状况国外机器人领域发展近几年有如下几个趋势:

(1)工业机器人性能不断提高(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便于操作和维修),而单机

价格不断下降,平均单机价格从91年的10.3万美元降至97年的65万美元。

(2)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

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

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国外已有模块化

装配机器人产品问市。

(3)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见小巧,且采用模块化结构:

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

(4)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装配、焊接机器人还应用了视觉、力觉等传感器,而遥控机器人则采用视觉、声觉、力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来进行环境建模及决策控制;多传感器融合配置技术在产品化系统中已有成熟应用。

(5)虚拟现实技术在机器人中的作用已从仿真、预演发展到用于过程控制,如使遥控机器人操作者产生置身于远端作业环境中的感觉来操纵机器人。

(6)当代遥控机器人系统的发展特点不是追求全自治系统,而是致力于操作者与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控制,即遥控加局部自主系统构成完整的监控遥控操作系统,使智能机器人走出实验室进入实用化阶段。

美国发射到火星上的“索杰纳”机器人就是这种系统成功应用的最著名实例。

(7)机器人化机械开始兴起。

从94年美国开发出“虚拟轴机床”以来,这种新型装置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纷纷探索开拓其实际应用的领域。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从

80年代“七五”科技攻关开始起步,在国家的支持下,通过“七五”、“八五”科技攻关,目前己基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

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其中有130多台套喷漆机器人在二十余家企业的近

30条自动喷漆生产线(站)上获得规模应用,弧焊机器人己应用在汽车制造厂的焊装

线上。

但总的来看,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如:

可靠性低于国外产品:

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与国外比有差距;在应用规模上,我国己安装的国产工业机器人约200台,约占全球已安装台数的万分之四。

以上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机器人产业,当前我国的机器人生产都是应用户的要求,“一客户,一次重新设计”,品种规格多、批量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低、供货周期长、成本也不低,而且质量、可靠性不稳定。

因此迫切需要解决产业化前期的关键技术,对产品进行全面规划,搞好系列化、通用化、模块化设计,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我国的智能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在“863”计划的支持下,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水下机器人,6000m水下无缆机器人的成果居世界领先水平,还开发出直接遥控机器人、双臂协调控制机器人、爬壁机器人、管道机器人等机种:

在机器人视觉、力觉、触觉、声觉等基础技术的开发应用上开展了不少工作,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但是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控制技术、遥控加局部自主系统遥控机器人、智能装配机器人、机器人化机械等的开发应用方面则刚刚起步,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需要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有重点地系统攻关,才能形成系统配套可供实用的技术和产品,以期在“十五”后期立于世界先进行列之中。

 

1.4课题的提出及主要任务

1.4.1课题的提出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近来在东南沿海还出现在大量的

缺工现象,迫切要求我们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我国工业自动化水平势在必行,本设计的目的就是设计一个气动搬运机械手,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生产线,把工业产品从一条生产线搬运到另外一条生产线,实现自动化生产,减轻产业工人大量的重复性劳动,同时又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现在的机械手大多采用液压传动,液压传动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1)液压传动在工作过程中常有较多的能量损失(摩擦损失、泄露损失等):

液压传动易泄漏,

不仅污染工作场地,限制其应用范围,可能引起失火事故,而且影响执行部分的运动平稳性及正确性。

(2)工作时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油温变化时,液体粘度变化,引起运动特性变化。

(3)因液压脉动和液体中混入空气,易产生噪声。

(4)为了减少泄漏,液压元件的制造工艺水平要求较高,故价格较高;且使用维护需要较高技

术水平。

鉴于以上这些缺陷,本机械手拟采用气压传动,

气动技术有以下优点:

(1)介质提取和处理方便。

气压传动工作压力较低,工作介质提取容易,而后排入大气,处

理方便,一般不需设置回收管道和容器:

介质清洁,管道不易堵存在介质变质及补充的问

题.

(2)阻力损失和泄漏较小,在压缩空气的输送过程中,阻力损失较小(一般不卜浇塞仅为油路的千分之一),空气便于集中供应和远距离输送。

外泄漏不会像液压传动那样,造成压力明显降低和严重污染。

(3)动作迅速,反应灵敏。

气动系统一般只需要0.02s-0.3s即可建立起所需的压力和速度。

气动系统也能实现过载保护,便于自动控制。

(4)能源可储存。

压缩空气可存贮在储气罐中,因此,发生突然断电等情况时,机器及其工艺流程不致突然中断。

(5)工作环境适应性好。

在易燃、易爆、多尘埃、强磁、强辐射、振动等恶劣环境中,气压传动与控制系统比机械、电器及液压系统优越,而且不会因温度变化影响传动及控制性

能。

(6)成本低廉。

由于气动系统工作压力较低,因此降低了气动元、辅件的材质和加工精度要求,制造容易,成本较低。

传统观点认为:

由于气体具有可压缩性,因此,在气动伺服系统中要实现高精度定位比较困难(尤其在高速情况下,似乎更难想象)。

此外气源工作压力较低,抓举力较小。

虽然气动技术作为机器人中的驱动功能已有部分被工业界所接受,而且对于不太复杂的机械手,用气动元件组成的控制系统己被接受,但由于气动机器人这一体系己经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过去介绍得不够,因此在工业自动化领域里,对气动机械手、气动机器人的实用性和前景存在不少疑虑。

1.4.2课题的主要任务本课题将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如下:

(1)机械手为通用机械手,因此相对于专用机械手来说,它的适用面相对较广.

(2)选取机械手的座标型式和自由度

(3)设计出机械手的各执行机构,包括:

手部、手腕、手臂等部件的设计。

为了使通用性更强,手部设计成可更换结构,不仅可以应用于夹持式手指来抓取棒料工件,在工业需要的时

候还可以用气流负压式吸盘来吸取板料工件。

(4)气压传动系统的设计

本课题将设计出机械手的气压传动系统,包括气动元器件的选取,气动回路的设计,并绘出气动原理图。

(5)对气压传动系统原理图的参数化绘制进行研究,提高绘图效率,改善绘图质量。

(6)机械手的控制系统的设计本机械手拟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