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3498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学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动物学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动物学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动物学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动物学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动物学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动物学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动物学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动物学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动物学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动物学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动物学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动物学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动物学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动物学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动物学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动物学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动物学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动物学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动物学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学总结.docx

《动物学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总结.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动物学总结.docx

动物学总结

原生动物门

主要特征:

1.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

2.整个身体由单个细胞构成-单细胞动物;

3.具细胞器;

4.个体微小;

5.分布广:

淡水、海水、土壤、寄生。

名词解释

●伪足:

是变形虫的临时运动器官,由体表形成的临时性细胞质突起,还有摄食作用。

(叶状、丝状、根状、指状、轴状)

●变形运动:

变形虫在运动时,体表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向外突起形成伪足,虫体可不断地向伪足伸出的方向移动,这种运动方式叫变形运动。

●排遗:

变形虫摄入体内的食物经消化后进入周围的细胞质中,不能消化的废物,随着变形虫的前进相对地留在体后端,最后通过质膜排出体外的现象。

●胞饮作用:

是变形虫摄取液体物质的一种方式。

当液体环境中的一些大分子化合物或离子吸附到质膜表面时,质膜凹陷下去形成管道,然后在管道内端断下来形成液泡,移到细胞质中与溶酶体结合形成多泡小体,经消化后营养物质进入细胞质中。

这种现象就象饮水一样,故称胞饮作用。

问题:

原生动物的单细胞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细胞有何异同?

原生动物的分纲

鞭毛纲:

绿眼虫、夜光虫、利氏曼原虫、

锥虫、披发虫、变形鞭毛虫等

肉足纲:

大变形虫、痢疾内变形虫、表壳虫、

砂壳虫、有孔虫、太阳虫等

孢子纲:

疟原虫、血孢子虫、粘孢子虫等

纤毛纲:

草履虫、棘尾虫、钟虫、喇叭虫等

问题:

团藻一类的原生动物是多细胞动物吗?

为什么?

赤潮:

全世界4000多种海洋浮游藻类中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最常见的有夜光虫、腰鞭毛虫、裸甲藻等。

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的,由于形成赤潮的主要浮游生物种类、数量不同,赤潮的颜色也不同。

如鞭毛藻可引起绿潮,某些硅藻产生红褐色潮,还有黄潮、蓝潮、白潮等。

值得指出的是,某些赤潮生物(如膝沟藻、裸甲藻、梨甲藻等)引起赤潮时,海水并不呈现任何特别的颜色。

所以,赤潮只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泛指这一类海洋藻菌灾害。

赤潮的发生原因:

●海水富营养化

●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

●海水温度、盐度的突然变化

危害:

●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缺氧、粘性、毒素

●给海洋渔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我国五大寄生虫

疟原虫(间日、三日、恶性、卵形疟原虫)

黑热病原虫(杜氏、热带、巴西利什曼原虫)

血吸虫(扁形动物)

丝虫(原腔动物)

钩虫(原腔动物)

痢疾内变形虫

●滋养体:

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营养、生长、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包囊:

一般指原生动物不摄取营养阶段,周围有囊壁包围,富有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是寄生原虫的感染阶段。

(一般4核包囊是感染期)

生活史:

2个寄主(人、按蚊)

世代交替

●发作间隔:

48小时(间日疟)

72小时(三日疟)

36-48小时(恶性疟)

●潜伏期:

长可达300多天(间日疟)

短8-9天(间日疟)

6-7天(恶性疟)

●防治:

奎宁青蒿素(屠呦呦、拉斯克奖)

问题

1.疟疾复发的根源是什么?

2.疟原虫的寄生方式是什么?

如何获取

营养?

原生动物主要经济价值及意义

1.是浮游生物的组成部分,鱼类的饵料。

2.水质污染的指示生物。

3.形成石油的重要原料。

4.结构简单,易培养,是很好的基础理论研究材料。

四膜虫能在无菌的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用它做营养生长和药物学方面的研究,是真核细胞基因工程研究的理想材料。

一、生命的起源

无机物(CO2、H2O)小分子有机物(甲烷)

高分子有机物(如尿素)高分子体系(蛋白质、

核酸等)非细胞结构的生命物质原始鞭

毛虫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门各纲的演化关系

1.鞭毛纲最原始

理由:

①生命出现以前已有无机物,有些鞭毛虫能用渗透营养获得养料;②大多数动物在生活史中出现鞭毛阶段。

2.肉足纲由鞭毛纲演化而来

理由:

①有孔虫和太阳虫在形成配子时有鞭毛;②变形鞭毛虫具有鞭毛虫和肉足虫的特点。

3.孢子纲是鞭毛纲和肉足纲适应寄生生活的结果

理由:

①配子有鞭毛;②疟原虫的大滋养体和粘孢子虫与变形虫相似。

4.纤毛纲是鞭毛纲的另一个演化分支

理由:

纤毛的结构与鞭毛相似。

原生动物门主要内容:

●形态:

体积微小的单细胞动物或单细胞群体,具细胞器。

●运动:

以鞭毛、纤毛、伪足完成。

●营养:

光合、吞噬、渗透营养。

●呼吸和排泄:

通过体表进行。

●生殖:

无性生殖—二分裂(等、横、纵)

复分裂(裂体生殖)

孢子生殖、出芽生殖

有性生殖—配子、接合

环境不良时可形成包囊。

●分布极广,淡水、海水、土壤、寄生。

思考题

1.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

2.原生动物有哪几个重要的纲,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第三章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第一节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1.后生动物:

相对于原生动物而言,绝大多数

多细胞动物都是后生动物。

2.中生动物:

介于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之间,

是一类小型的内寄生动物。

全部寄生于海洋无脊椎动物体内,

微小、结构简单,

细胞数目在每种内是恒定的。

已知约50种。

分类地位尚有争议。

第二节多细胞动物起源于

单细胞动物的证据

1.古生物学方面——化石

2.形态学方面

3.胚胎学方面

古生物学:

研究化石生物的科学。

化石:

埋藏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胚胎学:

研究生物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幼体长成的科学。

动物的个体发育:

从生殖细胞的形成到成体的发育过程。

●胚前发育:

生殖细胞的形成(减数分裂

过程)。

●胚胎发育:

动物体在卵内或母体内发育

的过程。

●胚后发育:

从卵内孵出或母体内生出到

成体的发育过程。

第三节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

二、卵裂

受精卵每次分裂后,新的细胞未长大,又继续进行分裂,因此分裂成的细胞越来越小,叫分裂球。

卵裂方式:

1.完全卵裂:

整个卵细胞都进行分裂。

少黄卵

(1)等裂:

卵黄少、分布均匀、形成的分裂球大小相等。

如海胆

(2)不等裂:

卵黄在卵内分布不均匀,形成的球大小不等。

如蛙类

三.囊胚的形成

囊胚;囊胚腔;囊胚层

四.原肠胚的形成

1.原肠胚的分化:

(1)内胚层

(2)外胚层

(3)原肠腔

2.原肠胚形成方式:

(1)内陷

(2)内移

(3)分层

(4)内转

(5)外包

3.原口动物与后口动物

●原口动物: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肠期形成的原口(胚孔),将来形成动物的口,以这种方式形成口的动物,称原口动物。

●后口动物:

胚胎发育中的原口或者变为成体的肛门或者封闭,而在相反一端另外由外胚层内陷形成口的三胚层动物,称后口动物。

五.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

端细胞法:

胚胎发育过程中,原肠胚形成

之后,在胚孔两侧内、外胚层

交接处各有一个细胞,经过多

次分裂,形成索状结构伸入胚

层之间,形成中胚层。

中胚层

之间裂开形成的空腔即为体腔。

(裂体腔法)原口动物、高等脊索动物

体腔囊法:

胚胎发育过程中,原肠胚形

成之后,在原肠的背部两侧,

内胚层向外突出成对的体腔囊,

它与内胚层脱离后,在内外胚

层之间逐渐扩展形成中胚层。

(肠体腔法)后口动物(不含高等脊索动物)

六、胚层的分化

●内胚层分化为:

消化道的大部分上皮、肝、胰、呼吸器官,排泄、生殖器官的一小部分。

●中胚层分化为:

肌肉、结缔组织(包括骨骼、血液)、生殖和排泄器官的大部分。

●外胚层分化为:

皮肤上皮及其衍生物、神经组织、感觉器官、消化管的两端。

第四节生物发生律

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

个体发育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思考题

1.名词:

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中生动物,

原口动物,后口动物,胚前发育,

胚胎发育,胚后发育,端细胞法,

体腔囊法

2.举例说明什么叫生物发生律。

3.囊胚腔、原肠腔、真体腔分别是在哪个胚层间形成的?

4.从六个方面了解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腔肠动物门

1、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细胞水平的多细胞动物

2、特征既有原始性,又有特殊性。

原始性:

体型不对称、没有明确的组织

特殊性:

有水沟系、骨针、发达的领细胞等

3、胚胎发育中有逆转现象。

再生能力强。

(动物极小细胞内陷形成内层,植物极大细胞留在外面形成外层细胞)

体细胞胚胎发生:

机体所有细胞参与结构和机能的完全重新组织,

形成一新个体。

4、演化上的侧枝,又称侧生动物。

外胚层:

(保护和感觉功能)

外皮肌细胞

腺细胞

间细胞

感觉细胞

神经细胞

刺细胞

内胚层:

(营养消化功能)

内皮肌细胞(营养肌肉细胞)

腺细胞

少量间细胞、感觉细胞

中胶层:

(支持功能)

由外胚层和内胚层细胞共同分泌的胶状物质,似有弹性的骨骼。

再生

1.切成几段

2.内外胚层分开

3.间细胞在再生和出芽作用中是不可缺少的

4.只有单独的触手不能再生出完整的个体?

缘膜

水螅纲腔肠动物的水母型一般呈半球形,自伞边缘向内侧生有一圈狭的水平薄膜,称缘膜(velum)。

是水螅水母的共同特征。

多态现象

⏹薮枝螅:

水螅体(营养)、生殖体(生殖)

⏹管水母类(最复杂的)

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类似于咽。

口道沟:

口道的两侧具纤毛的沟

消化系统:

口、口道、消化循环腔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腔肠动物是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

体呈辐射对称或两辐射对称。

⏹真正两胚层动物,具有消化循环腔。

⏹有了简单的组织分化。

出现了原始的肌肉结构(皮肌细胞)和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

⏹没有特殊的呼吸、排泄器官,这些功能都是由各个细胞完成的。

⏹生殖:

无性生殖(出芽)、有性生殖(胚胎发育中常有浮浪幼虫阶段)。

⏹体型有两种基本形态:

水螅型和水母型。

思考题

⏹名词:

辐射对称,两辐射对称

⏹刺激水螅体壁一点,它会如何反应,为什么?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体型、有无缘膜、有无口道、刺细胞存在的胚层、生殖腺来源、生活史有无世代交替、分布等),比较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动物的异同。

扁形动物

两侧对称体制形成的意义

⏹两侧对称使动物体明显地分为前后、背腹,背面司保护,腹面司运动。

使动物身体在功能上出现分工,促进了神经和感官的发展。

⏹扩大了动物的活动范围,从动物演化上看,两侧对称体型是动物由水中漂浮生活过渡到水底爬行生活的结果,既适于游泳又适于爬行,为动物从水生发展到陆生创造了基本条件。

中胚层形成的意义

⏹中胚层的形成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使动物达到器官系统水平。

(由于中胚层形成了复杂的肌肉层,增强了运动、消化能力,新陈代谢能力随之加强,进而促进了排泄系统的形成。

由于运动机能的加强,使动物体的生活环境不断变换,从而使动物的神经系统和感官更趋于发达而集中于前端。

⏹中胚层形成实质组织,有贮存养料和水分的作用,使动物抗干旱、耐饥饿,为上陆打下了基础。

⏹中胚层形成固定的生殖腺和一定的生殖导管、附属腺,使动物能进行交配和体内受精,也为上陆打下了基础。

因此,中胚层的形成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胚层的分化

⏹内胚层分化为:

消化道的大部分上皮、肝、胰、呼吸器官,排泄、生殖器官的一小部分。

⏹中胚层分化为:

肌肉、结缔组织(包括骨骼、血液)、生殖和排泄器官的大部分。

⏹外胚层分化为:

皮肤上皮及其衍生物、神经组织、感觉器官、消化管的两端。

⏹生殖:

有性方式: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无性方式:

横裂

⏹产卵:

卵袋

⏹再生:

表现有明显的极性(前端快,后端慢)

饥饿时,可吸收内部器官,获食后再恢复。

退行生长

⏹采集

吸虫纲的种类

⏹华枝睾吸虫(华肝蛭):

其虫卵是常见人体寄生虫卵最小的一种。

寄主:

沼螺、淡水鱼虾、人或猫狗的肝脏胆管

⏹羊肝蛭(肝片吸虫):

寄主:

锥实螺、牛羊的胆管

⏹日本血吸虫:

寄主:

钉螺、人的肝门静脉

⏹布氏姜片虫:

人体寄生吸虫中最大的,虫卵是人

体寄生虫卵中最大的一种。

寄主:

扁卷螺、人或猪的小肠

⏹三代虫:

外寄生于鱼的体表及鳃上。

中间寄主:

寄生虫性未成熟的幼虫

期所寄生的寄主。

终末寄主:

寄生虫成虫期所寄生的

寄主。

吸虫纲主要特征

⏹营寄生生活,少数外寄生,多数内寄生。

⏹运动机能退化,体表纤毛消失,有角质层。

⏹出现吸盘等附着器官。

⏹消化、神经系统、感官趋于退化。

⏹呼吸由外寄生的有氧呼吸到内寄生的厌氧呼吸。

⏹生殖系统发达,生活史复杂,常有多个寄主。

绦虫纲主要特征:

⏹营内寄生生活,是一种进化十分完美的寄生虫。

⏹体表纤毛消失,体呈背腹扁平的带状,由许多节片构成,头部有小钩、吸盘等附着器官。

⏹感官完全退化。

⏹消化系统消失,体表渗透营养。

⏹生殖器官高度发达,繁殖力很强。

⏹大多数只经过一个中间寄主。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背腹扁平,两侧对称。

⏹三胚层、无体腔,体内被实质组织充塞。

⏹有较完备的器官、系统

1.有完整的皮肌囊。

2.有消化道但不完全。

3.排泄系统为原肾管式。

4.梯形神经系统,出现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

5.有固定的生殖腺、生殖导管、附属腺,有交配

现象,体内受精。

⏹生活方式多样:

自由生活(海水、淡水、潮湿土壤中),寄生(内寄生、外寄生)。

思考题

⏹两侧对称体制形成的意义

⏹中胚层形成的意义

⏹名词:

中间寄主、终末寄主

⏹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各自的独特特点。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寄生虫更换寄主有何生物学意义?

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

二、假体腔动物的主要特征:

1.具三胚层,体壁和消化道间有假体腔。

(假体腔:

由胚胎期的囊胚腔发展形成,只有体壁

中胚层,不具体腔膜,无肠壁中胚层。

2.两侧对称,体不分节,体表被角质膜。

3.消化管完全。

4.排泄器官属原肾系统。

5.没有循环系统和呼吸器官。

6.雌雄异体。

三、线虫动物门

秀丽线虫的特点

1.体小,透明,能透视内部结构;

2.体细胞数目恒定可数;

3.易在实验室培养;

4.发育周期短。

从受精卵发育为成虫只需要3天;

5.繁殖速度快。

培养皿上放几只线虫,几天之后就可得到大量的后代;

6.具有雄性和雌雄同体两种性别特征,在遗传研究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7.便于保存。

幼虫可以进行活体冻存和复苏;

8.生命周期短。

仅3周,在研究衰老和寿命上有优势。

3.2.3生理结构及功能

1.消化:

口、咽、肠、直肠、肛门

2.循环:

体腔液起循环作用

3.呼吸:

厌氧性呼吸

4.排泄:

原肾管式,由一个原肾细胞衍生成的

“H”型管

5.神经:

围咽神经环、背神经、腹神经、背侧神经、腹侧神经、背腹神经连合、头突神经

6.感官:

唇乳突、生殖乳突

7.生殖:

雌雄异体、异形,生殖器官成管状

3.2.5习见线虫

●钩虫:

寄生于人体小肠中,摄取肠粘膜和血液,

致人肠溃疡、便血、贫血等,危害严重。

●丝虫:

寄生在人的淋巴系统,可引起组织增生,

形成“象皮病”。

通过蚊子传播

●小麦线虫:

寄生在小麦麦穗上,使麦粒形成虫瘿。

●小杆线虫:

生活在土壤里,以腐败有机质为食。

●秀丽线虫:

自由生活在土壤(或尘土)中,以细菌

等微生物为食。

思考题

1.名词:

原体腔,真体腔,隐生

2.寄生虫为了适应寄生生活,在结构和生理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3.原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4.秀丽线虫为何会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模式动物之一?

5.何谓流体静力骨骼,它在动物活动中如何起作用?

6.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体表具有角质膜,有抵抗寄主消化液的作用。

2.新生一些附着器官:

小钩、吸盘等。

3.运动、消化、神经、感官退化或消失。

4.厌氧呼吸。

5.生殖系统特发达,生殖力极强。

环节动物门

环节动物分布在海洋、淡水及土壤中,少数营内寄生生活。

身体细长,多呈圆柱形,是动物界中已知的身体最早出现分节的动物。

进化地位

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1.身体分节;

2.出现刚毛和疣足等运动器官;

3.具有发达的真体腔和闭管式的循环系统;

4.具中胚层起源的后肾管;

5.腹部神经系统索链状,每体节有一神经节;

6.感官发达;

7.间接发育的种类均有担轮幼虫期。

特征

1、分节现象(metamerism)

分节现象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动物发展的基础。

在进化上的意义:

①增强了身体的灵活性。

②增强了新陈代谢能力(每一个体节相当于一个个体单位)。

③是生理分工的开始。

同律分节(homonomousmetamerism):

除体前端2节和最末1个体节外,其余各体节形态上基本相同。

2.运动器官为刚毛和疣足

刚毛:

由上皮内陷形成刚毛囊,囊底部的

成刚毛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分泌几丁

质物质,形成刚毛。

疣足:

体壁凸出的扁平状突起,内有体腔

和微血管网。

3.发达的真体腔

真体腔:

又叫裂体腔、次生体腔,是由中胚层裂开形成的。

既有体壁中胚层,又有肠壁中胚层,并具有体腔膜(体腔上皮)。

真体腔出现的重要进化意义:

①真体腔的出现使消化管壁附有肌肉,增强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

②真体腔的出现并扩大,将原体腔挤得越来越小,变为血管内腔,促使了闭管式循环系统的形成。

③消化管与体壁为真体腔隔开,促进了循环、排泄、生殖等器官的发生,并使神经系统趋于集中,使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各种机能更趋完善。

4、闭管式循环系统

闭管式循环系统有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分化,血液自始至终均在密闭的血管中流动,没有进入到组织的间隙中去(蛭纲除外)。

血液循环有一定的方向,流速较恒定,提高了运输营养物质及携氧能力。

5、后肾管式排泄系统

–原始的种类仍然保留原肾管形态

–多数环节动物的排泄系统为后肾管

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一端开口在体腔内,呈表面生有鞭毛的喇叭形,称为肾口或内肾口。

另一端穿过节间膜开口在下一节的体壁,称为肾孔。

来源于中胚层。

6、索式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

由脑(即一对咽上神经节),一对咽下神经节,连接脑和咽下神经节的围咽神经环,以及腹神经索构成。

腹神经索在每个体节有一对神经节,成为纵贯全身的索链状神经系统。

感官:

自由游泳的种类身体的前端一般头部明显,有眼、触手等感觉器官。

穴居等不活动的种类头部和感觉器官均不发达。

具简单的反射弧(reflexarc)

包括:

●感觉神经元(sensoryneuron)

●联络神经元(associationneuron)

●运动神经元(motorneuron)。

7.生殖和发育

●生殖细胞:

直接或间接来自于中胚层

形成的体腔膜。

●发育:

螺旋卵裂;

陆生和淡水类群—直接发育

海产类群—担轮幼虫

环节动物的分类

目前世界上已经记录了17000多种环节动物,分为3纲:

多毛纲(Polychaeta)

寡毛纲(Oligochaeta)

蛭纲(Hirudinea)

寡毛纲——环毛蚓

一.外部形态:

1.头部不明显(围口节、口前叶,口位于口前叶下方)

2.节间沟

3.肛门(直裂缝状)

4.刚毛(第二体节开始)

5.生殖带(14—16节)

6.雌性生殖孔(14体节腹面中央)

7.雄性生殖孔(一对,18体节腹面两侧)

8.受精囊孔(2—4对)

9.背孔(11/12节间沟开始)

二.内部结构

1.体壁和体腔:

出现了真体腔

2.消化系统:

出现了消化腺

消化管:

消化腺:

口:

围口节中央钙腺:

离子调节,分泌钙离子

口腔:

第1节和第2节一部分盲肠:

能分泌多种酶

咽:

2-5节

食道:

6-7节

嗉囊、砂囊:

9-10节

胃、肠

直肠

肛门

3.循环系统

4、呼吸和排泄

⑴呼吸:

体表

⑵排泄——后肾管:

①体壁小肾管(无肾口,肾孔开口于体表,

每体节200—250条)

②隔膜小肾管(有肾口开口于体腔,

肾孔开口于肠中,

14节后,每侧有40-50条)

③咽头小肾管(无肾口、肾孔开口于咽)

5.神经系统——索式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1)脑(咽上神经节)口前叶、口腔壁、消化道

(2)围咽神经体节1

(3)咽下神经节体节2、3、4

(4)腹神经索每节发出3对侧神经

体壁和各器官

巨纤维:

腹神经索内,可引起纵肌快速收缩,避敌用

感官:

表皮感受器、口腔感受器、光感受器

6.生殖系统—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1)雌性生殖器官:

①卵巢(1对、13体节前隔膜后侧)

②卵漏斗(1对、13体节后隔膜前侧)

③输卵管(在14体节汇合)

④雌性生殖孔

⑤纳精囊(坛、坛管、盲管—内端1/3或1/4处膨大

为纳精囊,开口于6、7、8、9体节节间沟)

(2)雄性生殖器官:

①精巢囊(2对,位于10、11节腹侧)

A精巢

B精漏斗

②贮精囊

③输精管

④前列腺

⑤雄性生殖孔

●异体受精、交配、卵茧、直接发育

蚯蚓的经济意义

1.疏松土壤,改变土壤结构;

2.优良的动物性蛋白饲料;

3.蚓粪是一种新型全价复合肥料;

4.干制蚯蚓体壁是中药材,名地龙;纤溶酶

5.能有效处理城市的有机垃圾;能聚集土壤中某些重金属(镉、铅、锌等),可用于处理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有害:

破坏蔬菜和庄稼的根和幼苗;

某些寄生虫的中间寄主(猪肺线虫、家禽

绦虫等)

寡毛纲特征

1.大多数陆地穴居,少数淡水底栖;

2.头部不明显,感官不发达;

3.疣足退化,体表具刚毛;

4.有生殖带,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直接发育,没有担轮幼虫期。

已知约有6700种,根据生殖腺、环带及刚毛等结构可分为三个目,常见种类有各种蚯蚓、颤蚓等。

多毛纲(Polychaeta)

1.绝大多数海洋中生活,底栖,也有极少数淡水生活;

2.头部明显,感官发达;

3.具有疣足,其上有成束的刚毛;运动、呼吸

4.雌雄异体,无固定生殖器官,无生殖环带,生殖细胞来源于体腔上皮,生殖细胞发生后进入体腔,在体腔内成熟,再通过体腔管与肾管联合的结构,从肾管排出体外,有的甚至可以通过体壁的破裂排到体外。

发育中有担轮幼虫期。

多毛纲是本门中最原始的类群,目前记录的有1万余种,分为两个亚纲。

常见的有沙蚕、巢沙蚕等。

蛭纲(Hirudinea)

1.体节数目固定(一般34节);

2.前后均有吸盘,营暂时性寄生生活;

3.无疣足,无刚毛,真体腔被间质充斥形成血窦;

血体腔系统代替了血循环系统;

4.雌雄同体,性成熟时有环带,直接发育;

5.头部不明显,无触手、触须等感觉器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