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3528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9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北师大版.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北师大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北师大版.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教案北师大版

2019年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教案北师大版

“分一分与除法”是学生初次学习除法,而且除法部分的知识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除法的学习应该像学习加减乘一样,需要加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教材从简单到复杂,安排了四次分物活动,重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除法概念,每一次的分物活动重点不同,让学生通过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积累平均分物的活动经验,通过四次分物游戏,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第1节 分物游戏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教材第58~59页的内容。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2.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尝试利用图示方法或语言表述法表达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3.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难点:

会用图示或语言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能看懂平均分的不同的表示方法。

课件(教材主题图)。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喜欢)既然喜欢,那么你们了解它们爱吃的食物是什么吗?

老师现在要考考你们了,敢不敢接受挑战?

熊猫喜欢吃什么?

(竹子)猴子呢?

(桃子)同学们,现在猴子兄弟俩遇到了难题,大家能帮助它们解决一下吗?

(能)(板书课题:

分物游戏)

1.分桃子。

师:

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教材主题图),谁看出了猴子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预设:

生1:

分桃子的问题。

生2:

我看到图上有2只猴子,还有4个桃子,它们不知道应该怎样分桃子了。

师:

那么每只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呢?

现在让我们来帮助它们分一分吧!

可以借助学具盒里的小圆片来代替猴子,用小棒代替桃子,动手试一试!

预设:

生1:

2只猴子都分到2个桃子。

生2:

分给左边的猴子3个桃子,分给右边的猴子1个桃子。

生3:

分给左边的猴子1个桃子,分给右边的猴子3个桃子。

师:

你们说了三种分法,你觉得哪种分法最公平,能让2只猴子都满意?

(第1种)为什么?

生:

因为它们分得的桃子一样多。

师小结:

是呀,2只猴子分到的桃子一样多,这样分桃子才公平。

瞧,分完之后2只猴子笑得多开心啊。

所以,我们在分东西的时候,可记得要公平哦。

设计意图:

通过分桃子的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让学生感受到分到的东西同样多的这种分法很公平。

2.分萝卜。

师:

分桃子的问题解决了,小兔们听说后很开心,因为小兔们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正想请同学们帮忙解决一下呢!

我们快去帮帮它们吧!

观察大屏幕(出示兔子、萝卜图),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

生1:

我看到了3只小兔和12根胡萝卜。

生2:

我知道它们的问题是:

每只小兔分到的萝卜一样多,每只小兔分到几根萝卜?

师:

真好,现在我们知道了它们的问题,同学们就来动手解决一下吧!

师:

我们要用圆片代替小兔子,要用到几个圆片?

代替萝卜的小棒需要多少个?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生动手操作)

预设:

生1:

我用三个圆片来代表小兔,用12根小棒代表萝卜,每只小兔先分1根萝卜,然后再分一次,这样1根1根地分,直到把手里的12根萝卜分完,得知最后每只小兔分到4根萝卜。

生2:

我是先让每只小兔分2根萝卜,然后再分2根萝卜,这样分2次就分完了,也能知道最后每只小兔分到4根萝卜。

生3:

我是先让每只小兔分3根萝卜,然后再分1根萝卜,这样分了2次也分完了,同样也能知道最后每只小兔分到4根萝卜。

生4:

我是让每只小兔分4根萝卜,结果分1次就分完了。

因此最后也能知道每只小兔分到4根萝卜。

……

师:

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啊!

刚才我们给猴子分了桃子,给小兔分了萝卜,虽然我们分的过程不同,但最后让它们都很满意,因为分完后他们分得的食物都一样多,这种分法在数学中我们把它叫作“平均分”。

设计意图:

通过分桃子和分萝卜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物的过程,学会平均分的分法,具体感受平均分。

3.分骨头。

师:

同学们这么聪明,一定也很乐于助人吧!

瞧,那边有3只为了分骨头吵得不可开交的狗,你能不能当当小法官帮3只狗分骨头呢?

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每只狗的骨头一样多)快看一看,你都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

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狗,每只狗分到几根?

师:

“平均分给3只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就是每只狗分得的骨头一样多),我们在小组里分一分,用15根小棒代替15根骨头,用3个圆片代替3只狗,小组合作分骨头,分的时候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小组里面每个人分的方法最好不一样哦。

生1:

第一次每只狗分1根,第二次也分1根,……总共分了5次。

每只狗能分到5根骨头。

生2:

第一次每只狗分2根,第二次分1根,第三次也分1根,……总共分4次。

每只狗能分到5根骨头。

生3:

第一次每只狗分3根,第二次分1根,第三次也分1根,总共分了3次。

每只狗能分到5根骨头。

生4:

第一次每只狗分4根,第二次分1根,总共分了2次。

每只狗能分到5根骨头。

生5:

我把15根小棒5根5根分成一份,总共分出了3份,每只狗能分到1份,也就是能分到5根骨头。

……

师:

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想把你们说的方法记录下来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

可以把这些方法画出来。

(展示学生不同的记录方法。

教师出示圈一圈和连线的记录图,让学生观察后,分析、描述记录图的意思。

(他是怎么分的?

他分了几次?

(自己介绍自己画的过程;叙述别人画的过程。

设计意图:

让学生不仅能够说出自己画的过程,也能够看懂别人画的过程。

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帮助小动物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分好了食物,虽然同学们分的次数有多有少,但最后小动物们对分的结果都很满意,因为分完后他们得到的食物数量都怎样?

(一样多)

设计意图:

结合为狗分骨头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分法的多样化。

师:

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能够通过动手动脑解决很多问题,在前进的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也有许多难关要闯,同学们愿意帮助别人闯过难关吗?

(愿意)

1.第一关——送花入瓶(教材第59页练一练第1题)。

9枝花,3个花瓶,每个花瓶插的花一样多,每瓶插(  )枝花。

2.第二关——让笔归家(教材第59页练一练第2题)。

14支铅笔,2个笔盒,平均每个笔盒放(  )支铅笔。

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并明确平均分的问题。

设计意图: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通过用平均分来解决生活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说说本节课自己的收获。

分物游戏,一样多    平均分)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可能分一次就分完了,可能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才能分完,但不管分几次,到最后每一份都是一样多的,这就是平均分。

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动手自主进行分一分,引发学生思考,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

在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和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第2节 分苹果

 

教材第60~61页的内容。

1.通过动手操作分实物,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发展平均分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

进一步领悟平均分的意义。

难点:

体验平均分方法的多样化,并能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平均分实物的过程。

课件(教材主题图)。

师:

同学们喜欢吃苹果吗?

(喜欢)同学们知道吗?

苹果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又被人们称为“记忆之果”。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被施了法术的苹果(出示课件:

关于苹果的图片),如果同学们能够顺利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法术就会自动解除,老师就把这些苹果奖励给大家,好不好?

设计意图:

简单介绍苹果的价值,并以“被施了法术的苹果”为情境引出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

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说说你收集到的数学信息。

生:

图片上共有12个苹果。

师:

数得很准确,现在问题出现了:

把这些苹果分成3堆,每堆一样多,可以怎样分?

预设:

生1:

我1个1个地分,每堆分4个。

生2:

我2个2个地分,每堆分4个。

生3:

我4个4个地分,每堆刚好是4个。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信息,根据提出的问题动脑思考,感受分法的多样化。

师:

你们能够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真棒!

老师还有一个新的问题,同学们敢不敢接受挑战?

(出示课件)把这些苹果每袋装4个,需要几个袋子?

可以利用学具盒里面的圆片或小棒动手摆一摆。

预设:

生1:

我用学具盒里面的小棒代替苹果,每4个分成一份,正好分成3份,所以需要3个袋子。

生2:

我用学具盒里面的圆片代替苹果,每4个分成一份,也是正好分成3份,所以需要3个袋子。

师:

说得真好,大家都很棒,动手动脑解决了这些问题,现在说一说,两次分苹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

生1:

都是分12个苹果,都是平均分的。

生2:

分完后,每份的个数都是同样多的。

……

师:

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发现了这么多相同的点。

设计意图:

让学生动手动脑进行思考,对知识进行梳理。

师:

解决了这么多的难题,下面的问题你一定也能解决吧!

快来帮帮小动物们分一分它们喜爱的食物吧!

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1、2题,学生思考后独立解决。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的收获吧!

分苹果

分成3堆,每堆4个。

每袋装4个,需要3个袋子。

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分苹果”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借助学具盒“分一分”“摆一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整节课教学活动安排中,让学生个个参与,真正“动”了起来。

第3节 分糖果

 

教材第62~63页的内容。

1.结合“分糖果”的具体情境,探索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方法,感受有剩余的平均分及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学会用表格记录大数目的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发展合作意识与交流能力。

重点:

掌握将大数目物品平均分的方法。

难点:

如何将数目较多、不能一次分完的物体进行平均分,初步感受有剩余的平均分。

课件(教材主题图)。

师:

同学们喜欢吃糖果吗?

(喜欢)有4位小朋友也很喜欢吃糖果,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个关于分糖果的难题,同学们愿意帮他们解决一下吗?

(愿意)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板书课题:

分糖果)

师:

(出示课件:

教材主题图)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谁来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

有50块糖果要平均分给4个人。

师:

现在要把这50块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应该怎么分?

试着用学具盒里的小棒分一分吧!

预设:

生1:

可以1块1块地分。

生2:

可以2块2块地分,分6次,每人分得12块,最后剩2块。

生3:

可以5块5块地分,分2次后,再2块2块地分,每人分得12块,最后还剩2块。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并汇报交流,感知分法的多样化。

师:

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你们真棒!

现在看看淘气和笑笑的分发,说一说你能看懂他们是怎么分的吗?

(出示课件:

教材中表格)

预设:

生1:

笑笑前两次每次分1块,从第3次到第7次每次分2块,还剩2块。

生2:

淘气前两次每次分5块,第3次每人分2块,还剩2块。

……

师:

看懂了淘气和笑笑的记录方法,那么你是否也能把自己的分法记录下来呢?

试着记录一下吧!

预设:

生1

生2

生3

生4

第1次

1

1

1

1

第2次

1

1

1

1

第3次

1

1

1

1

第4次

1

1

1

1

第5次

1

1

1

1

第6次

1

1

1

1

第7次

1

1

1

1

第8次

1

1

1

1

第9次

1

1

1

1

第10次

1

1

1

1

第11次

1

1

1

1

第12次

1

1

1

1

还剩2块。

生1

生2

生3

生4

第1次

2

2

2

2

第2次

2

2

2

2

第3次

2

2

2

2

第4次

2

2

2

2

第5次

2

2

2

2

第6次

2

2

2

2

还剩2块。

生1

生2

生3

生4

第1次

2

2

2

2

第2次

5

5

5

5

第3次

5

5

5

5

还剩2块。

……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思考,然后在看懂淘气和笑笑的记录的基础上,自己动手记录分糖果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记录的过程。

师:

同学们做得真好,帮助4位小朋友分好了糖果,瞧,他们现在多开心呀!

现在老师要奖励同学们一个小游戏。

教材第63页练一练第2题。

设计意图:

既考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又能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说说你的收获吧。

分糖果

笑笑的记录

生1

生2

生3

生4

第1次

1

1

1

1

第2次

1

1

1

1

第3次

2

2

2

2

第4次

2

2

2

2

第5次

2

2

2

2

第6次

2

2

2

2

第7次

2

2

2

2

还剩2块。

淘气的记录

生1

生2

生3

生4

第1次

5

5

5

5

第2次

5

5

5

5

第3次

2

2

2

2

还剩2块。

运用身边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的意识。

对于本堂课的教学,我使学生置身于具体情境中,引起学生兴趣,使数学生活化,从而引出分糖果的课题。

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并感受到虽然分的方法是多样的,但是分的结果是相同的。

学生通过合作既学会了记录,又体验了分法的多样性。

在分较大数目的物品时,一次分不完,可以分步分,可以用表格记录分的过程;每次不必1块1块地分,边分边根据剩下的数量来确定下次分多少更合适。

在课堂中注重让学生自己感受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第4节 分香蕉

 

教材第64~65页的内容。

1.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抽象出除法算式,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与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初步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与写法,并熟练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

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课件(教材主题图)。

师:

同学们喜欢小猴子吗?

(喜欢)它们最喜欢吃什么呀?

(香蕉)今天,猴妈妈给活泼可爱的猴宝宝们准备了美味可口的香蕉,让我们看一看,猴妈妈给它们准备了多少根香蕉?

猴宝宝有几只?

应该怎样分才公平呢?

(板书课题:

分香蕉)

设计意图:

设定具体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师:

(出示课件:

教材主题图)仔细观看图片,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

图片上有12根香蕉。

(猴妈妈准备了12根香蕉)

1.分一分,说一说。

师:

现在有2只猴宝宝,请同学们用学具盒中的小棒代替香蕉,帮猴妈妈分一分。

(学生分)

师:

谁能回答一下可以怎样分?

预设:

生1:

每只猴子分6根香蕉。

师:

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你知道怎样表示吗?

(师板书:

12÷2=6(根))

师:

12,2,6分别表示什么?

生:

12表示有12根香蕉,2表示有2只猴宝宝,6表示每只猴宝宝分得6根香蕉。

师:

那么这个算式应该怎么读呢,谁来试一试?

生试读,师相机板书:

“12÷2”读作“12除以2”。

师:

你们读得很准确。

那么,谁知道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生:

12是被除数,2是除数,“÷”是除号,6叫作商。

师:

你怎么知道的?

生:

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师:

真能干!

现在大家会认了吗?

同桌互相说一遍。

2.猜一猜,分一分。

师:

如果有3只、4只或6只猴宝宝呢?

猜一猜,还可以怎样分?

把你的想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四人一小组讨论,先分一分,再写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指导。

预设:

生1:

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4根。

算式是:

12÷3=4(根)。

生2:

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4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3根。

算式是:

12÷4=3(根)。

生3:

有6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2根。

12÷6=2(根)。

师:

你能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

(教师指着生1写的算式)

生:

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然后踊跃发言陈述自己的想法,既检验了学生的理解情况,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师:

同学们真聪明,解决了猴妈妈的问题,下面让我们再去解决新的问题吧!

1.教材第68页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第68页练一练第2题。

设计意图:

设定具体问题,让学生加以练习,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加深巩固,又是对学生掌握情况的考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分香蕉

      12  ÷  2 = 6 (根)

      

  

  

   

     被除数除号除数  商

本节课通过帮猴子分香蕉把学生吸引到数学活动中来,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了解了除法的意义,掌握了平均分与除法算式的关系,并会读、写除法算式。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第5节 小熊开店

 

教材第68~69页的内容。

1.结合解决购物问题,让学生初步体验除法与减法、除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掌握除法运算的本质。

2.体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能用已学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

掌握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体会除法与减法、除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课件(教材主题图)。

师: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去动物王国逛一逛,你们高兴吗?

(高兴)今天对于动物王国里的小熊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它的商店要开张了。

(板书课题:

小熊开店)

师:

瞧,这一天小熊商店多热闹啊!

小兔和小猫都来购买自己喜欢的礼物了,观察大屏幕,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

我看到了1个洋娃娃9元。

生2:

我发现了1个皮球3元。

生3:

1个毽子1元,1辆玩具小汽车5元,1个猫头鹰风筝8元。

师:

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信息,那么现在小猫想用20元全部购买小汽车,你能帮助小熊算算应该卖给小猫几辆玩具小汽车吗?

(出示课件问题1:

20元可以买几辆玩具小汽车?

)认真想一想,你想通过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

生1:

我用画图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用20个小黑点代替20元,每5个小黑点画一份,共画了4份,所以能买4辆玩具小汽车。

生2:

1辆5元;2辆10元;3辆15元;4辆20元。

生3:

用减法算式来解决:

20-5-5-5-5=0(元),共减了4次,所以能买4辆玩具小汽车。

生4:

我用乘法口诀来解决:

四五二十,4个5是20,所以能买4辆玩具小汽车。

……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仔细思考问题,然后独立解决问题,发散学生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能够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师:

说得真好!

乘法口诀可以算积,也可以求商。

乘法口诀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

我们要熟记它。

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解决得这么轻松,那么你一定也很愿意帮助小兔算算36元可以买多少个洋娃娃吧。

(课件出示问题2:

36元可以买几个洋娃娃?

生思考后作答。

预设:

生1:

1个洋娃娃9元,小兔有36元,根据乘法口诀四九三十六,列式为:

4×9=36(元),可以知道小兔能买4个洋娃娃。

生2:

1个洋娃娃9元,小兔有36元,根据乘法口诀四九三十六,可以知道小兔能买4个洋娃娃。

列式为:

36÷9=4(个)。

……

师:

同学们真棒,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经营商店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那么同学们动脑想一想小熊还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你能试着继续解决一下吗?

预设:

生1:

有40元可以买几个风筝?

1个风筝8元,根据乘法口诀五八四十,可以知道40元能买5个风筝。

40÷8=5(个)

生2:

有21元,可以买几个皮球?

1个皮球3元,根据乘法口诀三七二十一,可以知道21元能买7个皮球。

21÷3=7(个)

……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提出问题,并加以分析得出答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材第69页练一练第1题。

思考:

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你是怎么想的?

2.教材第69页练一练第3题。

师:

同学们表现得很棒,动物王国的鸟妈妈特地邀请大家扮演它们的鸟宝宝,做一个“小鸟回家”的游戏。

看谁能又准确又迅速地回到家里。

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设置练习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帮助学生加深巩固本部分知识。

同学们今天帮助了这么多小动物,你们开心吗?

说说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小熊开店

 20÷5=4(辆)         36÷9=4(个)

 口诀:

(四)五二十口诀:

(四)九三十六

 答:

20元可以买4辆玩具小汽车。

答:

36元可以买4个洋娃娃。

通过创设“小熊开店”这一有趣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授课伊始,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小熊开店”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玩中学习知识,做中获得经验。

也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时,让学生能够独立理解题意,列出相应的算式,并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答。

第6节 快乐的动物

 

教材第70~72页的内容。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会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算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学习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热爱学习数学。

重点:

理解和体验“倍”的意义。

难点:

学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课件(教材主题图)。

师:

瞧,郊外多美啊!

天蓝,水清,草绿……动物王国要组织动物们进行郊游,快来看看都有哪些家族来参加郊游了?

生:

小鸟、小鸡、小鸭、小松鼠、小猴子,还有孔雀。

师:

是啊,大家一起出来玩多么快乐啊!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群快乐的小动物吧!

(板书课题:

快乐的动物)

设计意图:

以童话般的故事导入新课,给学生新奇的感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1.数一数,填一填。

师:

既然有这么多家族参加了郊游活动,那么每个家族有多少成员参加了呢?

让我们快来数一数吧!

(观察情境图:

寻找数学信息)

仔细观察:

图中有哪些小动物?

它们各有几只?

预设:

生1:

小鸭有6只,小松鼠有2只,孔雀有1只。

生2:

小猴有3只,小鸟有12只,小鸡有8只。

师:

同学们真棒,发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

数得准确,说得清晰。

那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1:

小鸟比小鸡多多少只?

生2:

小鸭比小猴多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