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之实验题训练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3581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9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之实验题训练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之实验题训练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之实验题训练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之实验题训练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之实验题训练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之实验题训练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之实验题训练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之实验题训练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之实验题训练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之实验题训练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之实验题训练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之实验题训练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之实验题训练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之实验题训练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之实验题训练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之实验题训练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之实验题训练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之实验题训练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之实验题训练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之实验题训练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之实验题训练2.docx

《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之实验题训练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之实验题训练2.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之实验题训练2.docx

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之实验题训练2

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之实验题训练

(2)

(六)

24、(5分)向一定量的氯化钡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你认为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最多有______种情况,这几种情况中一定都含有。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实验中氯化钡和硫酸钠刚好完全反应,并将有关内容填写在表中。

验证的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结论

25、(7分)为探究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出了下列4种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任意一种实验装置,简述出现的实验现象,解释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

选择的实验装置是__________,实验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质疑上述实验设计,该同学质疑的依据是

(3)在原实验基础上,请你设计实验证明CO2和NaOH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26、(8分)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返航,标志着我国已跨入航天领域国际先进行列。

(1)在宇宙飞船上可以安装盛有Na2O2的装置,它的作用是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下面的仪器中根据上述反应选择适当的仪器组成一套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的装置,各仪器从左到右的接口顺序是()→()→()→()。

(填各仪器接口处的字母)。

 

(3)证明集气瓶中的氧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测定生成的氧气的体积,必须选用除上图以外的仪器是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4、(5分)3;NaCl(每空1分,共2分)

验证的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结论

(1)取样,加BaCl2溶液

(2)另取样,加Na2SO4溶液

无沉淀现象

无沉淀现象

滤液中无Na2SO4

滤液中无BaCl2

证明两者刚好完全反应

(每空1分,共3分)

25、(7分)

(1)(1分)

装置

(1)

装置

(2)

装置(3)

装置(4)

实验现象

试管内液面上升,烧杯内液面下降(1分)

软塑料瓶变瘪(1分)

气球胀大(1分)

烧杯内的水流入锥形瓶中(1分)

产生现象的原因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少,液体被压入试管中(1分)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塑料瓶内气体压强减少,大气压将软塑料瓶压瘪了(1分)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少,大气使气球胀大(1分)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少,大气压将液体压入锥形瓶(1分)

注:

(1)~(4)只需答一题,本题共2分。

(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使气体的量减少,也可以出现类似的现象。

(2分)

(3)往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后的液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发生了化学反应。

(3分)

26、(8分)

2KClO3

2KCl+3O2↑

(1)2Na2O2+2CO2→2Na2CO3+O2↑(2分)

(2)或2H2O22H2O+O2↑(1分)

a,fe,g或b,fe,g(3分)

(3)带火星的木条放在g处,若复燃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1分)

(4)量筒(1分)

(七)

25.(3分〉实验室里不同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不尽相同。

下图中A、B、C、D、E是一些保存药品的试剂瓶.请把下列常见试剂的序号填写在各试剂瓶下面的括号内。

(任填三空)

①NaOH溶液②浓硫酸③Na2C03溶液④白磷⑤大理石⑥酒精⑦浓硝酸⑧锌粒⑨硝酸银

26.(4分)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

选用实际容积为4O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自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

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OmL刻度处,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

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

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

例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5分)小明的邻居张大爷种植蔬菜,现在他有点苦恼,去年购买的化肥,由于外包装上的字迹看不清,只记得该化肥是硫酸钾,碳酸氢铵、氯化铵中的一种。

小明利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帮张大爷鉴别化肥:

[实验步骤]取上述化肥少量于一容器中,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

[实验现象]嗅到氨味.

[实验结论]小明由上述实验推断该化肥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l)请你根据土述实验结论,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进一步证明该化肥可能是什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通过小明的实验,请你写出使用铵态氮肥的一点注意事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8分)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

氢氧化钠榕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

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的成因作了如下猜想:

甲:

可能是酚酞变质造成的;

乙:

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

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丁:

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1)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其余三位同学的否定,三位同学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

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丙同学的猜想,还需作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目的吗?

实验步骤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1.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

2.在加热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通过以上实验,四位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先变成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仍然消失。

(4)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大家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25.〈3分〉(每空1分〉A:

⑤⑧B:

④C:

①③D:

②⑤E:

⑦⑨

26.(4分〉(每空1分)

(1)装置的气密性好

(2)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活塞前沿约在12mL的刻度线上

(3)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活塞先向右移动,最终稳定在约8mL的刻度线上

(4)橡胶塞弹出、试管爆裂、注射器活塞弹出等

27.(5分〉K2S04(1分〉

(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

有气泡产生

该化肥是碳酸氢铵(1分)

中,滴加稀盐酸〈1分〉

无气泡产生

该化肥是氯化铵(1分〉

(现象及结论都对给1分〉(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2)不要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或者混放。

〈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1分〉

28.〈8分〉

(1)若酚酞变质,刚开始溶液就不会变红色了。

(1分〉

(2)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红色

不会消失。

〈1分〉

(3)(2分〉

实验步骤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1.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

赶出其中的氧气

2.在加热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并在上方滴一些植

物油

证明红色消失与氧气无关。

(4)(4分)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氢氧化纳溶液,然后各滴加数滴酚酞溶液。

若浓度大(或小〉的溶液中红色最终消失,而

浓度小(或大〉的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证明

红色消失与否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将原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取稀释

溶液红色消失(或无明显现象〉,证明红色消

后的少量溶液滴入酚酞溶液

失与否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八)

25.(4分)A、B是实验室二种常见的玻璃仪器。

(1)下表内已绘制其中2种仪器上部约

的局部特征,请你分别根据其用途补绘剩余部分。

仪器

主要用途

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收集少量气体,装配小型气体发生器。

用作反应物较多、加热时间较长的反应器,如制取气体等。

(2)下列仪器可装配一套“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气体发生装置。

请填写所用仪器的序号:

(夹持、固定的仪器不考虑)。

能用该套装置制取的气体有(任填两种)。

26.(3分)某同学为了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提出了猜想:

a.可能是二氧化碳;b.可能是一氧化碳。

并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预期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如下:

①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二氧化碳;

②若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则气体为一氧化碳。

请你回答:

(1)该同学的猜想是否严谨?

若不严谨,请作补充。

(2)请你对该实验装置予以评价。

27.(5分)小海、小林、小明三同学一起测定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

2H2O2

2H2O+O2↑;常温下氧气密度为1.42g/L。

设计原理:

将一定质量的双氧水样品与二氧化锰混合,测定反应产生的氧气的质量,计算出H2O2的质量,继而得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过程方法:

(1)小海首先设计(如左图):

向装有样品溶液(20g)的锥形瓶(75g)中投入0.5g二氧化锰,待双氧水反应完毕后测得锥形瓶和反应后混合物的总质量为95.1g,则产生氧气的质量是g,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小林对小海的设计提出质疑后,设计如中图的方案(只在上述方案中的锥形瓶上加一干燥管),请你说明小林质疑的理由是。

(3)小明通过思考后,觉得他们的方案误差都较大,于是小明设计如右图的方案(试剂用量不变)。

请你说明小明认为他们误差较大的原因:

如果要满足小明的要求,该实验需用mL的量筒。

28.(8分)某实验小组欲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称取xg胆矾晶体,研细后加入10mL蒸馏水溶解;

②将足量的NaOH溶液与上述溶液充分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过滤后洗涤沉淀;

③将所得沉淀转移到坩埚中,均匀缓慢加热至完全变为黑色,

研细备用;

④按下表中的质量混合好固体后,在相同条件下加热,并与

MnO2的催化效果做比较,实验时间均以生成50mL气体为准(见图甲),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编号

KClO3质量(g)

其他物质质量(g)

待测数据

1

2.0

2

2.0

CuO0.5

3

2.0

MnO20.5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的x应至少称取g(结果保留1位小数),上述实验步骤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填序号)。

(2)表格中的“待测数据”是指。

(3)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气体体积,在读取反应前后量气管中液面的读数的过程中,应注意(填字母编号)。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读数前不能移动量气管和水准管

c.保持水准管静止,待水准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d.读数前应上下移动水准管,待两管液面相平再读数

(4)若50mL量气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乙所示,A与B刻度间相差1mL,刻度A为20,则此时气体的读数为。

(5)如果要进一步探究CuO在反应中是否起到催化作用,请完成后续实验。

(提示:

可从催化剂的概念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实验表明,加入CuO后产生O2的速率比未加入时快得多

CuO能加快KClO3的分解

 

 

 

25.(4分)

(1)

A

(1分)

B

(1分)

(A若画成具支试管也给分,B若画成蒸馏烧瓶也给分)

(2)①②③④⑤⑥⑧(全对1分,有错不给分)CO2、H2或H2S    (1分)

26.(3分)

(1)不严谨还可能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1分)

(2)该装置的缺陷是:

①若产生的气体中有一氧化碳,则会造成空气污染;②若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则无法验证            (各1分)

27.(5分,每空1分)

(1)0.4;4.25%

(2)氧气会带走水蒸气

(3)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误差较大;需用500mL量筒(因为产生氧气的体积约是282mL)。

28.(8分)

(1)1.6(1分) ①②③(1分)

(2)生成50mL气体所需时间    (1分)

(3)ad        (2分,错1个扣1分,扣完为止)

(4)20.8mL               (1分)

(5)

实验步骤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将加热后残留的固体溶于足量的水,过滤后称重CuO的质量

CuO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否保持不变

将过滤后的CuO重新与KClO3混合加热,观察是否依旧能加快KClO3的分解

CuO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保持不变

(共2分,实验步骤和设计目的全部答对得1分)

(九)

21.(3分)在一次兴趣小组活动中,老师只提供给小芳同学一大一小两支试

管、稀硫酸及一些锌粒。

小芳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取、收集氢气的装置(如

右图所示)。

当小芳同学将小试管收集到的氢气进行验纯时,总是听到尖锐

的爆鸣声,这表明收集的氢气①,要让小芳同学能收集到较为纯净的

氢气,在不增减仪器的条件下,应该采取的措施是②。

22.(6分)某校进行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查有以下四个考题:

①粗盐提纯②酸的化学性质③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④氧气的制取、收集和验满。

考查的方法是由考生抽签确定考题,小凯同学抽签后被监考老师引导至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的实验台前:

请回答:

(1)指出上图中仪器a的名称:

①。

(2)由实验台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你认为小凯抽到的是第②个考题。

(3)以下是小凯完成该实验主要操作过程的示意图。

按评分标准,每项操作正确得1分,满分5分,实验完毕后小凯得了3分。

请找出他失分的操作并说明原因:

③、

④;

(4)仅用上述仪器(药品另选),也能完成另一种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化学方程式为:

⑤;若增加⑥(填一种玻璃仪器名称)还能组装成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

23.(8分)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CO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图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发现CO与CuO加热后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粉末。

请你参与该小组的研究过程并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红色粉末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

(1)有关物质的颜色:

CuO黑色;Cu2O红色;Cu红色。

(2)CuO和Cu2O都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uO+H2SO4====CuSO4+H2OCu2O+H2SO4====CuSO4+Cu+H2O

[猜想与实验]

(1)如果硬质玻璃管内红色粉末为一种物质,请猜想它的成分,并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测。

猜想

简单实验方案

现象

CO和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果硬质玻璃管内红色粉末为两种物质的混合物,要确定粉末中两种物质的质量分数,还需要通过有关数据计算进行判断。

下列数据不可作为计算依据的是()

A.反应前CuO粉末的质量B.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

C.通入CO的质量D.反应后固体混合物的总质量

24.(11分)“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

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

小颖看到这段话后非常感兴趣,她和同学们一起对该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

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

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能量变化

[设计装置]如右图所示

[实验探究]

实验一:

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打开右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

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

说明生成的气体是①;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②。

实验二:

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1)小明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军认为不可能。

为了证实小军的看法,请你设计

一个证明CO32-不存在的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生成物中没有CO32-

(2)小军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试管中的溶液变成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⑤性;

[表达]小军根据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了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⑥。

[发现问题]小娟发现在小军的实验中,试管中的溶液变成红色后,一会儿又变成无色。

[深入探究]实验三:

探究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变成红色的溶液为什么会褪色?

小娟经查阅资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将有关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1

将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配制成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

反应激烈,有大量气体产生,并能使木条复燃

2

取三份实验1所得溶液分装于三支试管中是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②第二份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③第三份中先加水再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①溶液变蓝且长时间不褪色

②溶液显红色,半分钟内褪色

③溶液显红色,半分钟内褪色

3

①称取3.9g过氧化钠固体,逐滴加入约50mL水。

②待不再产生气体,10min以后,加入用小纸片包好的MnO2,迅速塞紧双孔塞,轻轻摇动反应器,纸包自动散开,MnO2与溶液开始接触。

①测得氧气体积为185mL左右

②又产生大量氧气,至反应完全以后,又测得产生了374mL氧气(两次测定条件均相同)

(1)根据小娟的实验探究,过氧化钠和水反应除了小军写出的反应外还存在另一个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⑦。

(2)综合分析上述实验,猜想使变红的酚酞褪色的物质是⑧,请你用实验1所得的溶液,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你的猜想⑨。

(3)根据实验3测得的气体体积说明了⑩。

[反思与评价]根据小娟的实验探究方案,请你再提出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⑾。

21.(3分)不纯(1分)更换大小试管位置,大试管在上,套在小试管外,小试管作反应容器,收集时尽量把小试管伸入大试管底部,再慢慢向上移动大试管。

(2分)

22.(每空1分,共6分)

(1)a.铁架台

(2)③

(3)取液时瓶塞未倒放;验满时不能把燃着的火柴伸入集气瓶内

(4)2H2O2MnO22H2O+O2↑(5)酒精灯

23.(8分)

(1)

Cu

取少量红色粉末,放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硫酸

无明显现象

CuO+CO==Cu+CO2

Cu2O

取少量红色粉末,放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溶液变为蓝色,仍有红色固体

2CuO+CO=Cu2O+CO2

(猜想和化学反应方程式1分,实验方案和对应的现象各1分,第

(1)小题共6分)

(2)C(多选不给分,2分)

24.(每空1分,共11分)

实验一:

(1)氧气(或O2)

(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使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因此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看到有气泡产生

实验二:

(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少量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没有气泡产生

(2)碱

[表达]2Na2O2+2H2O=4NaOH+O2↑

[发现问题]实验三:

(1)Na2O2+2H2O==2NaOH+H2O2

(2)H2O2在实验1所得溶液中加入少许MnO2,静置到无气体产生时,再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且不再褪色

(4)水与Na2O2反应生成的H2O2约有1/3发生分解

[反思与评价]H2O2使变红的酚酞褪色的原因是什么?

(或H2O2为什么不能使变蓝的石蕊

褪色?

或其他与之相关联的合理答案)

(十)

24.(4分)某兴趣小组用右图所示装置收集并测量反应产生的气体及其体积。

若用该装置制取氢气,通过分液漏斗中加入30mL稀盐酸,与平底烧瓶中盛放的0.65 g锌粒充分反应(盐酸足量),已知该温度下氢气的密度为0.0892g/L,应能收集到     mL的氢气?

3次实验收集到的氢气体积的平均值约为242 mL。

你认为造成这种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25.(4分)你认为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叙述是否正确?

(在“结论”栏中填“是”或“否”)

序号

实验现象或数据

结论

1

分别加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的Na2CO3和NaHCO3溶液,观察气泡的生成可区分出这两种溶液

 

2

用pH试纸测定一杯敞口久置于空气中的蒸馏水的pH为6

 

3

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的澄清石灰水备用

 

4

用排水法收满3瓶(每瓶250 mL)O2[ρ(O2)=1.43g/L],需称取的氯酸钾的质量为2.74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