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人才管理特征及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杨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3668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日人才管理特征及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杨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美日人才管理特征及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杨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美日人才管理特征及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杨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美日人才管理特征及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杨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美日人才管理特征及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杨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美日人才管理特征及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杨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美日人才管理特征及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杨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美日人才管理特征及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杨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美日人才管理特征及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杨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美日人才管理特征及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杨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美日人才管理特征及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杨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美日人才管理特征及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杨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美日人才管理特征及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杨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美日人才管理特征及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杨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美日人才管理特征及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杨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日人才管理特征及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杨壮.docx

《美日人才管理特征及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杨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日人才管理特征及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杨壮.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日人才管理特征及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杨壮.docx

美日人才管理特征及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杨壮

美日人才管理特征及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杨壮

主持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世纪大讲堂欢迎大家,在一百多年前龚自珍曾经写诗说: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以后的一百多年,可能是龚自珍不停地劝说天公,天公也很作美,所以呢每年都给中国抖擞出一大批人才来,所以说中国缺的不是人才,而是人才管理。

那么,今天呢,阿忆就给大家请来了纽约福坦莫商学院的终身教授杨壮先生,请他给我们讲一讲,美国和日本的人才管理是什么样子,我们中国可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好,有请杨教授。

请坐。

我看您长的也是中国人的模样,中国话也说的这么好,怎么是纽约某所大学商学院的教授呢?

杨壮:

我是在80年代中期去的美国。

主持人:

去之前在什么地方?

杨壮:

去之前我是在社科院。

主持人:

在社科院,是做什么?

杨壮:

我当时在社科院是学习,研究生。

主持人:

专业呢?

杨壮:

专业跟你们有点类似,就是国际新闻,和国际有点关系。

主持人:

但是到了美国以后改行了。

杨壮:

我到美国改行了,到美国以后,1984年以后。

当时是第一个学位学的是我们现在大家比较喜欢的叫MPA。

主持人:

是管理类的。

杨壮:

它是管理类,它是政府管理类的,主要管的企业不是以盈利为主的企业,企业里的目标相当之复杂,就是我们现在的政府机构所办的,比如说医院它的目标是什么,你不能说盈利,学校目标是什么,你不能说盈利,这样的企业,相当复杂。

主持人:

我们中国管这个词叫行政管理。

杨壮:

对,我那个也叫行政管理。

主持人:

后来读的是工商管理。

杨壮:

行政管理,我当时读的是这样的,行政管理和国际关系,主要是讲国际方面的事情,后来我就对企业比较感兴趣,这样后来就到哥伦比亚大学去了。

主持人:

什么时候开始研究人才管理。

杨壮:

人才管理实际上是我1987年就开始了。

主持人:

算到现在也14年了。

杨壮:

我当时1987年是研究人才管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当时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当时还在读商学院的硕士,还没有写毕业论文,一位老师无意中有一天跟我讲,说John,你去一下住友,就是Sumitomo驻美国的办事处,调查一个事件,因为住友发生了一个很大的案件,驻友全体女员工都向美国法庭报告有一个法律问题,就是...

主持人:

他们长官骚扰她?

杨壮:

骚扰她,歧视她。

那么变成了叫ClassAction,整个这个如果在法庭告成之后,所有的美国女工都要得到补偿。

说你到那去了解一下到底怎么一回事,那么我就去了,去了以后一下就使我踏入对人才,人力资源和管理的研究。

原因什么呢,我当时去了以后发现日本的风俗、日本的文化、日本的这种管理思维模式和他这种行为举止,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它把它带到美国去,带到美国去以后,对美国的文化和美国的法律不熟悉,所以他把这些东西,文化的东西带去了。

美国人不这么看,它很多做法实际是来自日本文化传统和管理模式,带去以后,美国人就发现不行,你这种做法不对。

比如说像女工,女经理来了以后,桌子上要倒水的话、倒茶的话也是他们的事情。

有些情况下扮演的角色是日本女人的角色,美国女人是不吃这一套,她是讲究同工同酬的,所以这种事情一旦做了以后,她觉得你是歧视我们,日本人觉得很正常,后来这件事拖了很久,最后在庭外解决,日本人赔偿200万美元,这事就了了。

我看了以后就发现,就是说一个跨国公司在国外,如果对人力资源的问题,特别是在国外的人力资源里面,还有一个跨国文化问题,你不敏感的话,你本身的政策,或者你的战略再好,也是无济于事,到最后你还会赔很多钱。

主持人:

这14年过去以后,正好碰到了中国马上要进入世贸组织了,这个时候人才管理显得更加重要,下面咱们就请杨教授马上给我们带来他的讲演报告,讲演报告名字是,美日企业的人才管理以及我们中国能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和经验。

好,有请。

杨壮:

今天讲的这个题目,当时想题目讲什么?

我想想这么多年我研究了一下,对美国的企业它的成功比较熟悉。

那我觉得它成功当中,它有技术、有金融,但它成功一个核心问题我自己觉得还是人才。

特别是80年代到90年代,70年代以前美国人很不重视,1969年在全世界管理问题上做了一次会,进行一次民意测验,调查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他们成功的要素,当时就让他们写两个字,美国企业成功的要素金融,现在很多人对金融还很感兴趣,而日本企业成功要素是人力personnel。

那边是Finance,那么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在70年后期特别是80年代初期,美国人完全变了,美国人看到了竞争的这种趋势,而且市场竞争的趋势,他们发现人本身会产生巨大的生产力,那么在70年代、80年代,被日本和被德国挤了之后,美国人马上突飞猛进,在人力资源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和下了很大工夫,所以我的感觉,今天讲一讲美国的经验,讲一讲美国到底怎么做的,对于我们或许会有一些启示。

我今天是准备这样讲,讲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个讲美国人才制度,它的体系中间核心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有时候我就问,我们在座的学生,有时候我教课,美国也问,中国也问,但是在问到中国的时候,有些人就说美国人对人才是付钱付的多。

大家也知道在北京,很多人毕业以后去了外资公司,我在底下做了一个民意测验,小小的民意测验,不科学,里面的错误很多,但是结局就是这样,就是说一般人,如果愿意去外资的话,一般人首先喜欢去美国企业,为什么要去美国企业,他就是说美国企业灵活性大,同时钱付的比较多,比较自由、比较大方。

那么其次就是德国企业,然后就是日本企业,当然我主要问的是这三个,对这三个企业进行调研。

当然我觉得这是一种偏见,就是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的精华其实不仅仅局限于(利用)金融(手段),它的精华在很多方面反映出来,所以今天我想讲几点。

第一点,我这么多年我观察美国成功企业,我觉得它的精华的核心是美国企业的总裁或者他的老板,是它的人力资源的中坚,实际人力资源中坚,任何企业、人力资源工作搞的好,人事工作做的好的,人有积极性的,公司凝聚强的,跟这个老板第一把手有直接的关系。

如果这个老板他对人有特殊的认识,他对人的价值有特殊的认识,他对人在企业中所产生的作用和威力,有亲身的体会,那么他一定会在这个过程中会提出一系列的措施。

而我们现在回想一下我们的企业,大家脑子里分析一下很多网络公司,那个老板是什么样的老板,老板很聪明,很有才智,独裁。

没有沟通能力,和上下级的关系是一种垄断关系,这是一种人。

还有一种人就是我们的老板是什么呢,像一家之主,我说了算。

别人不公平,大家试想,如果我们要发展人才资源,老板是这么一个情况,人力资源怎么能做好,那我现在回想一下美国的人力资源工作,想到通用电气的JackWelsh,还有IBM公司的总裁,还有我们现在讲的斯科的公司总裁,这些总裁他们对人有特殊认识,我熟悉的松下、熟悉的索尼,这些公司本身它都特殊的,他的思维、他的思路,它的行为举止,他对人的一举一动,完完全全为公司人力的资源政策打下基础。

这是第一条。

第二点,第二条就是美国的特点,美国经常提叫战略性的人力资源,那个字叫strategic原来大家知道,谈到人力资源,大家都想到人事,在中国叫人事部,在美国也叫人事部,叫personnel,为什么把personnel这个字变成了人力资源,实际上他的想法是这样,人力资源的本身它不是虚设,它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固定成本,人力资源本身可以升值,而这种升值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作用是不可想象的,这个东西是怎么回事呢,怎么产生的呢?

在1975年到1980年,美国的经济发生巨大变化。

首先在美国发生石油危机,其次在美国发生外汇、汇率危机,然后再其次美国市场打开,日本和德国进来。

那么首先在一些重要行业,特别是汽车行业发生冲突,美国有老爷车、大车,很耗油的车,在这种环境下就适应不了,根本竞争不了日本车。

在汽车行业首先反映出来,它这个问题核心在什么地方,是不是技术,可他们发现是人,他们发现日本人,在当时竞争,特别是本田汽车公司在美国,竞争的手段,完全是通过一种新型、一种人的方式。

所以我就讲,战略性人力资源的力量,在美国由于受到日本人的冲击,美国开始认识这个问题,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严肃的探讨。

那么,我们再讲到通用电器,通用电器,它之所以成功,它之所以通用电器是美国道琼斯公司三十家,唯一的一家从一百年前用这个名字,现在还是这个名字,唯一的,其他人全换名字,为什么?

为什么没换名字?

它有一条,就在人力资源上它做了一条,给下面的部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你这个企业,你这个行业,你这个企业在你这个行业中,或者你这个部门在这个行业中,要么就是一,要么就是二,要不你就走人,很残酷的,对人的压力相当大,他关键是人,他挑选人,调配人把这个东西搞好。

你想想它完全应付形势,然后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大家要对GE感兴趣的话,可以注意到,现在GE在它前二十项业务中,七项到八项主要已经是GE,Capital(金融)的部门,它这个企业正在向金融方面发展,改变它以前完完全全制造灯泡、飞机、发动机什么的,已经在变了,悄悄的变化。

为什么,环境不饶人,你不应付的话你不能做,什么人做,是人做。

那么就是说人力资源,大家要想到,它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什么是战略性的问题,战略性问题就是涉及到这个公司的生死存亡问题。

第三点,第三点就是招聘方式,美国的招聘方式相当之复杂,它很重视招聘,招一个人,如果你不重视的话,那么这个人进来以后,对任何企业,你很难让他出去。

美国企业同样这样,所以招聘的时候手段是复杂,方法之烦琐,有些情况下,招聘人本身要经过过五关斩六将,包括我们大学教授,而且对你品头品足,很多中国人去了以后很难适应,我知道中国国有企业工作很久以后,到美国企业以后,从一个国有化企业到国外这种,大约是在半年时间,思想上才能适应,心里上才能承受,否则承受不了。

一般人不太清楚,雇员意识,老板意识很清楚,雇员意识是什么东西,给人打工什么滋味不知道,那么,在招聘的时候,美国人采取的方式相当之多,这个我就不谈了。

第四点,第四点就是美国的人力资源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特别是你跟日本人比,就是它职业分工,我们英语讲叫specialization相当相当细腻,我去美国之前没有想到这一点,我们在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在美国它不叫学好数理化,就是说如果你有一个专业,走遍天下都不怕,他这个专业是要相当之专,为什么呢?

现代化的美国,去看一下,它分的相当细,甚至在法律领域,你说我是博学,我什么都懂,不可能,所以你一定要很专。

我讲的是美国,中国是不是这样,我不敢打保票,但是我自己看到了,现代化的国家中组织结构的更换,就是把分工做的相当细,因为它为了让大家,使企业更加有效的生存和成长。

那么分工细到什么地方,你们要去查一下,大概美国有一本书上写了有两万两千个职务的名称,两万两千个,每个企业都有几百到上千,相当之仔细,我是一个电焊工,我本身就是要做电焊工这件事情,我是一个人力资源总监,我就要对人力资源相当熟悉。

有一次我就记得很清楚,就是在1995年的时候,我当时在美国Fordam大学教书,教书的时候在人力资源课我请几个美国人。

实际上是一二三四,四个美国人,一个日本人,我当时讲的是日本管理,但我请的四个美国人都是在日本企业里头做事,而这四个美国人都是花白的头发,都是55岁左右,你问他们,都是干了二十多年的人力资源,我给他们起名叫"人精子",人力资源里面什么麻烦他都知道,相当之细腻,专业化程度相当之高,怎么样去应付法律的问题,怎么样去应付环境发生的问题,怎么样去裁一个人,怎么样跟他说你走人,怎么样去制造一种环境,他们都清楚的很,为什么日本人花高薪把他们聘请去。

日本人原来用日本自己的人力资源总监,发现玩不转,在美国这种环境下。

你将来去问日本人,日本人在日本当时是他是专修的是市场学,到了美国上了一个WartonMBA,修的是金融,金融完了以后毕业之后,日本公司给他放到PR,公共关系,公共关系两年之后又去搞人力资源,哪个好,哪个差,我们不做评论,这是我们当时在人力资源里很大很大的一个争论。

但是我就想跟你这么讲,日本的这种制度,现在在日本的企业里,特别是日本的金融业和服务业,发生的论坛,巨大的问题就是这个问题,它专业化程度太低,我们学金融的知道,金融发展相当之快。

1997年、1998年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日本人损失惨重,原因是什么,他们没有人会derivatives派生物。

他们太不专了,他们太通常了,但是日本的这种制度在日本的制造业里,特别是以小组流程很强的这种东西,不涉及到我们在英语叫recipricalreaction之间互相交流的这种东西的话,相当有效,那么,这个东西还有个定论,在某种环境下,日本这种方式有效,某种环境下美国这种方式有效。

那我就觉得美国这种方式在服务业、在金融业、在财务业、在饭店业特别有效。

所以我就说,我们中国人去了以后,在美国我接触了一些人,包括在这,我就发现专业化程度不是很高,很多人实际上学了这个东西以后不细不专,实际上你要细很专了以后,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你很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

否则的话,现在很多人被解雇以后,没有位置可找,所以这是美国的一个职业分工。

另外与这个相关一点就是职务分析,职务分析是美国人力资源的精华或基石或基础。

所谓职务分析就是对工作本身要做详细的这种职务分析,每一项工作它的权、责、利是什么、每一项工作它的要求是什么,每一项工作它的压力是什么,每一项工作它的实际的日常的工作压力是什么,它的心理压力是什么,那么这些都是它对一个工作进行严格研究的,实际上这对清华学生来讲是一个很有趣的题目。

为什么,人力资源本身问题,管理问题,我们在商学院也讨论话题,就是管理究竟是科学还是艺术。

那么,涉及到很多人就讲,涉及到人的问题都是艺术,不是,在人力资源方面,很多很多企业现在开始向科学方面发展,程序化,做的相当相当之漂亮,但是在人的方面确实是存在很多非理性的东西,你要用一个程序的东西去管理非理性的一个人,就会发现里面矛盾会出现很多,但我只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有艺术的部分,也有科学的部分,详细的职务分析是美国科学部分的一个很重要的一点。

与此所相关的另外的一个人力资源的一大特点,就是它很重视短期内的,在目标管理基础上的业绩评估。

PerformanceEvaluation这个东西大家觉得很有意思,谈到日本的时候,日本人在每年11月份最头疼的问题就是绩效评估,因为在日本基本上没有这个评估,永远看长期表现,因为日本人的企业是在日本企业里终身制,到你死或者到你退休。

就是日本人到美国合资企业里以后,遇到的问题是这个,我怎么评啊,所以大部分都是一样,而且不愿意跟人接触,美国人不是,美国人做的工作相当之细腻。

目标首先要定,目标制定的过程中你能达到什么,可能能达到什么,要跟你的直接上司要磋商,磋商之后有些公司很厉害,每年都要绩效,有的一个季度要绩效,三个月,半年绩效,九个月绩效,十二个月绩效,绩效之后马上对你的职位,对你的工资、福利待遇进行调整,使你不断的有进取心,这一点美国做的相当相当之厉害。

我们不知道在座的各位,熟悉不熟悉惠普公司,惠普公司在美国做的相当之好,我们上次一个班的学生,我们请了一个在惠普公司工作的一个经理,他的讲话使我也感到很吃惊,就是他们的业绩评估之后,人的素质本身要进入档案的。

他当时跟我讲这个东西,大概,因为涉及到公司问题,我不具体讲百分比,大概有百分之多少的人通过业绩评估,他们认为是招错了,他们把他起一个名叫搭车人,把这些人,这些搭车人,就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和经理就要把搭车人怎么样请出惠普,这个比例并不小。

其次,在这个过程中,有多少比例是叫暗藏的搭车人,这也是很有趣的一个东西,它叫hiddenpassenger。

除此之外,有多少人是具有潜力的,他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我们要进行培训。

对他进行训练,相当科学化的一套程序,还有多少人是我们这的明星,我们要千方百计给他们以最高的奖励,最大的刺激,让他们在这呆下去。

中国的情况是什么样,中国的情况是最好的人留不住,最差的人走不掉,是这么一个情况。

实际上在中国的一个企业你去看,真正干活的人是三分之一,三分之二人都是搭车人,但是进去以后就是大锅饭,没法做,这是中国企业现在最大头疼的问题。

我们在跟企业经理谈话的时候,他们说企业经理现在不是招人的问题,招人我们现在严了,现在是请人问题,很难请,弄不好他要动武的,很多人情感上接受不了,这种管理制度。

那么惠普的这件事情给我启示,就是说它这个企业它能百年,它能有这么一套整个机制,它在人力上有这么一个流动,它有这么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没有这套人力资源的程序,不可能做到。

下一个特征就是培训制度,大家都经常讲,美国人不重视培训,好像日本人重视培训,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后来这几年我研究以后发现,特别是在中国的一些外国企业,美国企业重视培训的任务是最多,实际上我们经常讲,有这么一个东西,外资在中国到底有什么,为什么很多项目的人毕业以后到外资去了,其实外资企业的作用是大家没看见的,它起了技术转让的过程。

你们要去惠普你们就知道,惠普和摩托罗拉这个培训搞的相当精彩,而且摩托罗拉有个摩托罗拉大学。

惠普呢就是很多人到那工作五、六年以后,自己就辞了,很多人就到中国的国营企业去担任要职,到其他地方去,他这种培训实际上是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他自己没意识到,但他继续做,那次我问了一个经理,我说你这个培训很多人都走掉了,到你的竞争者那去了。

比如说麦当劳培训了很多,到哪儿,到KFC肯德基,可口可乐培训了很多,最后被百事可乐挖走。

你再问他你干什么,他说我仍然干,这是坚定不移的,因为培训本身就使员工素质不断提高,使员工的无形价值永远在提高。

那么,对于我来讲暂时的人走掉以后也没关系,但绝大多数人还不是这样。

相反来讲日本公司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很大的缺陷,他们现在没摸到。

举一个例子,日本原来培训搞的很好,他把这套培训理论带到了美国,带到美国在制造业搞的相当好,而这些员工我们跟他们谈,他们说我一定要在日本公司工作到底,美国公司经常解雇我们,什么什么对我们不仁慈,我们要在这儿,这儿像个大家庭,这是日本人。

但是你去日本公司的服务行业,在纽约,你发现日本的这一套不行,行不通。

过一段以后他们说,这个人有一次培训了美国一个很好的经理,然后最好的待遇就是对你信任以后,培训到日本本部去进行,他们想把这个经理将来提拔为当地的一把手,这位经理,到日本东京进行培训,培训之后回到了美国纽约第二天,递上报告辞职,日本人摸不着头脑,为什么辞职,什么原因,弄不清楚,这个东西给日本的企业很大打击,所以他们基本上培训的数额大大降低,基本不培了,经常雇一些外面的人,和临时工,可以不培训,因为觉得人都走掉了。

美国人不是,美国人在这个问题上越做越厉害。

我刚才讲的主要是美国企业的突出点,因为时间关系,我现在想讲一下,保证美国人力资源政策实施的一些因素,我们大家会问这个问题,这些东西我们都知道,为什么在美国能行,在中国自己本土上不行,为什么有些人在这个企业里认为不行,他离开这个企业马上就行?

有一句话叫,墙内……

主持人:

墙内开花墙外香。

杨壮:

墙内开花墙外香。

为什么这样,原因何在?

第一个因素就是大家都讲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这三层这个互相的制约和合作,为公司提供一个合理的有效的决策机制和激励机制。

这个公司主要是----要不大家看一下,美国公司治理结构跟日本截然不同,看公司情况完全会了解到,为什么日本企业是这样,美国企业是那样,大家知道不知道,现在美国企业里面,董事会大概百分之多少来自外部董事,没有人知道,百分之一百,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一百,很多企业是百分之一百,全部都是,除了总裁,其他人全部都是外部董事。

很多企业是这样,但是大部分大概是在,比例是70%、30%,80%、20%的比例。

日本企业正好反过来,80%到90%在这企业工作的员工,他们对员工特别忠诚,但是10%的人是来自外部,20%来自外部,外部人根本无法进入,美国人就是说他这个想法,我当时跟美国一位教授,他是哥伦比亚教授,他是我原来学习的教授,是MichelPortor哈佛教授的那个学生,他跟我讲,我说为什么要这样,他说这样的目的就是说你不这样做的话,董事会根本不可能达到,真正在关键危机的时候,在暴风骤雨来的时候,董事会起的作用,也就是换汤不换药。

我跟他讲的就是,他核心的问题是首先制定CEO,最高执行总官他自己的决策和公司的大政方针、未来。

第二点就是企业文化,我刚才讲了,企业文化本身我们为人力资源提供标准,如果说这个公司的人力资源相当漂亮,但是你去了以后不感觉到文化的存在,那么我觉得这个公司人力资源很快下降,实际上人力资源是文化的它的一个奠基石,实际上我自己觉得,文化就是水,人力资源就是鱼,水和鱼的关系,你没有这个文化,你人力资源不可能实现。

比如我们现在去了很多企业里,我们会发现这个企业里的文化是什么文化,它是一种很武断的文化,那么我是人力总监,你把我叫过去,你要做这件事情,你要做这件事情,我听谁的,我制定什么,我是按公司治理机构去做这件事情,我按公司的方案去做这件事情,我还是听你的,如果文化就是武断文化,这个企业上不去。

第三个条件就是在美国6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已经完完全全不是我们想象的自由竞争的社会,不是了。

它已经变了,60年代以后,我们现在,特别是学法律的人,考虑到这个问题,美国的法律是多种变化,60年代以后在劳工法方面,人力资源方面制定了无数的法,我们国家有这个法律,我这个企业如果不遵循法律,你要上法庭的,你要对雇员负责。

所以现在我们人力资源的总监很有意思,你去美国看人力资源总监,跟他们聊天,你会发现很多人学法律的,问他为什么,他们说我们现在法太多了,要执法,在这里头来做事情。

你像我们现在这个情况,很多人,很多企业做的相当不错,但基本上是无法无天,在他那里头基本是独立王国,可以任意操作,随意操作,没有人限制,权力无限之大,这样的企业你想想,WTO进来以后,我们一旦按照国际准则去做事的话,这样的企业竞争力在何方我不清楚。

第四条,这一条我觉得跟法律并不冲突,就是在美国,它来自英国法,它有一条法律叫任意就业政策employmentatwill,任意就业政策是什么含义?

这个政策就是美国的经济,美国的管理,美国在人事问题上制定的政策和欧洲、日本有很大区别,欧洲你要解雇一个人,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你要去德国公司,它有一个委员会里有很多很多的限制,工会代表,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而美国任意就业政策什么含义,就是雇主、雇员可以在没有原因的情况下解除合同。

我雇了你,明天我想把你解雇,就解雇了,你被雇了,明天你想走人,你可以炒我的鱿鱼,但是这里有一个东西,就是刚才我们讲的法律问题,但是,如果根据现在美国法律,如果我被解雇之后,原因不是经济原因,与工作没有关系的原因,而是因为我的肤色,由于我的国籍,由于我的性别,我被解雇,你有证据的话,上法庭,赔偿你,大笔赔偿。

就是说这两个法律并不冲突。

最后一点,美国的教育制度。

我想重点谈一下这个问题,最后一点,时间已经太长了,教育制度,我自己感觉美国人才关键是教育,美国说句实话,中小学教育我觉得不如中国,因为美国的中小学教育它比较启发这种独立思考,但是中小学教育本身太松散,里面的制度性太差,而且全国没有用统一教材等等,它遇到很多一系列的问题。

社会问题影响它,但是美国的大学,美国的专科学校,美国的MBA的教育相当之厉害,美国是唯一的国家,我自己感觉,日本没有几家,在欧洲除了几家之外,INSEAD法国这是一家很重要的,也是很出名美国的这个分工,美国的管理发展到至今,一定要有这种专业管理人才,那么你原来是学物理的,你原来是学文学的,你原来学什么,到最后你进入企业之后,你就可以去卷入、去参与。

去MBA学校之后,去学到这些管理的知识,这样你出来以后才有作用。

大家知道美国现在有,这个数字我没有,但是我知道有几千家商学院,你这么算,这个数字我没有,每一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