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3938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8页,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1至6题、8至10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涂选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或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滂沱(pāng)正(zhèng)月煞(shà)风景谆(zūn)谆教诲

B.闷热(mēn)生肖(xiào)办事处(chǔ)莘莘(shēn)学子

C.别(biè)扭抹(mā)布涎(xián)着脸装模(mú)作样

D.嗜(shì)好晕(yùn)车唱主角(jué)间(jiàn)不容发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震聋发聩一愁莫展相形见拙欢度春节

B.始作俑者提心掉胆洪福齐天开源节流

C.闲情逸志纰漏百出山青水秀各行其是

D.真知卓见惹事生非世外桃源运筹帷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在出差途中竟然与失去联系三十多年的老同学萍水相逢。

看到彼此都已经渐生华发,我们不禁感慨万千。

B.他的记忆力惊人,三年前发生的一件小事,到现在还能说得有鼻子有眼。

C.不少省市片面追求GDP,无节制地开采、出口稀土等资源,这种行为无异于为渊驱鱼,为丛驱雀,长此以往,稀有资源将消耗殆尽。

D.2月16日晚,央视星光大道2010年度总决赛圆满落幕,总冠军终于浮出水面,来自山东的刘大成获得冠军。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里有一个问题:

高三一年的奋斗你是否只是为了高考?

B.“努力吧,努力了你就会有收获的。

”王老师在台上恳切地说,“努力了就一定有收获吗?

”有人在台下小声嘀咕。

C.我读过朱光潜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无言之美》。

它让我耳目一新,并给予了我极大的启发。

D.造成“用工荒”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经济发展方式过于粗放,区域规划,产业布局不尽合理,未能对用工需求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等等。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木质高楼有望扎根中国

城市常常被人说成“水泥森林”。

而在上海世博园,展示着城市的另一种生长形态——木结构建筑重归林立的楼群之中。

专家表示,未来中国城市中可能将崛起超过7层的木质建筑,城市不再全是“水泥森林”。

位于世博园C片区的挪威馆由15棵巨大的“树”构成,从5米到15米,高高矮矮的这些“树”都有抓地的“树根”,都伸展着4条“枝干”托起顶篷。

不约而同,瑞典馆、加拿大馆和温哥华馆等,也采用了木结构。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一座全木结构的小学在都江堰向峨乡破土而出,让木结构建筑再次进入视线。

作为木结构建筑鼻祖的中国,在这一领域停滞20年后开始复苏。

欧洲木业协会主席索德安介绍说,除抗震性能强之外,木结构房屋建造中因为都会和矿物棉一起混合使用,房子会呈现非常好的保温性能。

尤为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可再生材料,由于树木能吸收二氧化碳,木结构建筑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我国当前的建材消耗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材所副所长赵霄龙博士给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

中国建筑每年消耗的铁矿石超过3亿吨,石灰石4500万吨,排放二氧化碳将近4亿吨,“木结构建筑在中国比例很小,大概为1%左右”。

木结构的先天环保优势并不意味着复兴之路平坦。

最大疑问是,木头从哪里来。

中国已经是一个林业资源匮乏的国家,再推广木结构建筑,是否会让脆弱的生态雪上加霜?

确实,中国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值的1/6,人均木材蓄积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1/8。

不过,假如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实现良性循环并非不可能。

瑞典等北欧国家早年也遭遇过乱砍滥伐森林的惨痛经历。

在吸取教训后,瑞典法律规定,在砍伐一棵树之后,需要种上两棵甚至更多新树苗。

此外,木结构房屋还面临着一个土地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在大城市中显得不那么实用。

对于这一点,欧洲的先进技术似乎可以提供借鉴。

索德安透露,欧洲纯木材建筑现在已经能建到9层,而如果采用混合结构住房,最高已做到16层。

所谓混合型结构,就是指承重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外墙、屋顶采用木结构。

中国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也有望在年内出台,相对于现行《规范》只允许建3层以下的木结构建筑的规定,修编以后,混合型的木结构房屋标准有望达到7层。

在木材处理方面,如今的木质建材也摆脱了以往易燃、易损的形象。

通过喷涂阻燃药液,木结构建筑物的延烧性得以加强。

在经过干燥、防腐防蚁、集成等先进技术加工后,木材可以广泛应用于住宅、体育馆、桥梁等建筑中。

日本每年有45%的新建筑为木结构建筑,这和建材技术演化不无关系,中国专家也正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木结构复兴之路。

赵霄龙透露:

“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木基复合人造板的生产国,而且利用秸秆生产板材的技术也正在成熟。

麦秸定向结构板、零甲醛秸秆生态板等十分适合作为木结构建筑的材料。

”这对于年产秸秆量超过7亿吨的中国,无疑是个福音。

(选自2010年10月22日《环球时报》)

5.下面关于“木结构建筑”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世博园挪威馆、瑞典馆、加拿大馆和温哥华馆均为采用了全木结构建造的木结构建筑。

B.都江堰向峨乡的那座全木结构的小学是我国第一座全木结构建筑。

C.木结构建筑具有抗震性能强,保温性能好的优点。

D.木结构建筑能吸收二氧化碳,具有先天环保优势,大力推广有助于减低我国建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木结构建筑最早出现在我国,但目前我国木结构建筑技术在某些方面仍落后于欧洲。

B.如果借鉴瑞典等发达国家经验实现林业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就可以在我国实现木结构的复兴。

C.由于我国人多地少,木结构房屋的土地利用率较低,因此木结构建筑在我国部分地方可能并不很实用。

D.随着利用秸秆生产板材技术的成熟,麦秸定向结构板、零甲醛秸秆生态板的出现,我国木结构建筑的比例很可能会逐渐增大。

7.在都市中,木质楼会以其复古的风格、别具一格的特点,赢得都市人的亲睐。

如果要在较多的都市中建木质楼,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5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

“童子何用知之?

”轼曰:

“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

“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

“吾得其为人。

”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皆以国士待轼,曰:

“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

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

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

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

天下传诵。

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

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

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恨子不识范文正公恨:

遗憾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游:

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酬:

报答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弟:

尊敬兄长

9.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

“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①②⑥B.②⑤⑥C.①③④D.②③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幼时所习诵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的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

(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3分)

②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4分)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3分)

国家大策系于安危存亡方变故交切幸而有智者陈至当之谋其听而行之当如捧瓮以沃焦釜

《容斋随笔》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南歌子贺铸(宋)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阴阴夏木啭黄鹂。

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

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秉性刚直,不阿权贵,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

(1)上片前两句“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简要分析。

(2分)

(2)下片描写了词人消夏的哪些生活琐事?

表达出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5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6分)

(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望海潮》)

(2)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3)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

(4)__________________,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

(5)____________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兰亭集序》)

(6),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18题。

秋祭

刘建超

“小戏妃”是红酒小说里的人物,红酒写小小说,故事都以相思镇为背景。

当年,相思古镇有个唱青衣的女演员,演皇妃爱由着自己的性子,她忘了自己是身穿日月龙凤衫的金枝玉叶,只要一出场,手端玉带侧身站定,就冲观众丢媚眼儿,师姐给她起了个绰号“小贱妃”。

“小贱妃”的戏非常出彩,观众喜爱。

县里的一个头头儿想对“小贱妃”非礼,岂料“小贱妃”戏里戏外两样人,义正词严地拒绝,全没了往日的妖媚。

我赞叹红酒笔下的人物形象,也很想见识一下“小贱妃”的原型。

红酒认为我的想法可笑,那“小贱妃”是把舅舅讲的故事加工后虚拟出的人物,怎么能去现实中对号入座。

我和朋友相约去相思古镇寻访一座明末清初的古戏楼。

时至晚秋,天已渐凉,道旁的白杨树在秋风中抖索着,枯黄的落叶萧瑟地飘零。

垂暮泛黄的野草却显得精神饱满,摇曳着坚韧婀娜的身姿,不卑不亢地凄凉着。

古戏楼孤零零地出现在村口,看上去比我想象的还要沧桑。

戏楼是两层土木结构硬山式建筑,下面的一层据说是演员起居和放置道具的场所,二层就是演出用的戏台了。

台子上的楼板已经破裂,围栏也腐朽不堪,两根柱子上有楹联一副,字迹依旧遒劲飘逸:

“是虚是实当须着眼好排场,非幻非真只要留心大结局。

村里人见有陌生的面孔来访,便三三两两地聚过来,好像也是第一次看到古戏楼子,与我们一起转悠着看。

这里唱过大戏吗?

我觉得这不过是民间艺人的杂耍地方。

唱过!

全本的《穆桂英挂帅》《西厢记》《铡美案》都唱过,你们不知道,听老人说原先这戏楼子对面是东大庙和昭帝寺,再往前两里地就是清代商铺一条街,繁华得很。

每逢大集这儿都唱大戏,一唱就是七八天,热闹着哩。

噢,那你们听没听说过,当年剧团里有个绰号叫“小贱妃”的在这里唱过戏?

村人摇摇头,这是明清的戏楼,几十年前被当作学校,后来成了危房,学校早搬走了。

我走到二层的戏台前,凭栏眺望,想象着当年的繁茂风华,怂恿我的朋友唱了一段《梅妃》:

下亭来只觉得清香阵阵,整衣襟我这厢按节徐行……

朋友喜欢戏曲,大学里曾修过此类课程,程派的韵味还是有的。

我叫了声好。

村民都是在豫剧曲剧窝子里泡大的,对京剧没有多少概念。

唯独一个背着柴草的老婆婆似乎听得很专注,还轻轻地点着头合着节拍。

婆婆,一看就知道您懂戏啊。

我这位朋友唱得怎么样?

婆婆说,程派,唱得还中,就是神态不像。

哈,真遇到行家了。

婆婆,您给指点指点。

婆婆环顾四周,犹豫着。

婆婆,我们从城里来,专门来访古戏楼。

看这戏楼子多年没有琴鼓声了,它寂寞着哪。

我看您老懂戏,也来一段吧,也不枉这戏楼子在咱村口矗立了几百年。

婆婆让我说动了心,放下柴草,掸掸褂子上的浮尘,伸手捋了捋头发,蹒跚着走上戏楼。

就在她往台中央一站的那个瞬间,我们都惊呆了,只见她全没了不安和拘谨,一个亮相,开口唱的是《西厢记》里的红娘:

怨只怨你一念差,乱猜诗谜学偷花。

若打官司当贼拿,板子打,夹棍夹,游街示众还带枷。

姑念无知初犯法,看奴的薄面就饶恕了他。

一曲唱罢,竟然往台下丢了个飞眼。

我们大声叫好。

村民说,还不知道怡萍她娘会唱戏哩。

她闺女怡萍在剧团唱戏,多少年也没唱出个啥样法。

听说傍了个大款,立马就出名了。

在城里买了房子买了车,要接她娘进城享福,她娘死活不去还把闺女给骂走了。

婆婆走下台,朝我笑笑,又佝偻着身子,背起柴草郁郁而去。

品咖啡时,我把经过告诉了红酒,我说她肯定就是当年的“小贱妃”,假如她当初能灵活些,别去得罪权贵,现在也不至于落到这种地步,没准还在舞台上风光呢。

人,总要活个气节吧。

说完,红酒不再搭话,凝神望着窗外,轻轻地唱了两句。

什么词没听清,只是觉得那曲调除了低回婉转外还有些许惆怅忧伤……

14.分析文中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6分)

15.结合小说品味下面句子加点词语。

(2分)

婆婆走下台,朝我笑笑,又佝偻着身子,背起柴草郁郁而去。

16.简要分析红酒和朋友这两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4分)

(1)红酒:

(2)朋友:

17.本文以“秋祭”为题,“祭”的是什么?

请结合全文分析。

(6分)

18.婆婆是不是红酒小说中“小贱妃”的原型?

请加以探究。

(5分)

六、(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9.找出下面文字中的四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4分)

①“金庸的小说雅俗共赏,不但一些高层次的学者对作品的评价很高,一般的民众也非常喜欢。

②金庸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能够促进教材的多元化。

”③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葛晓音认为,“近年来中学语文课本不断改进,与统一教材配套的辅助读本也变得越来越丰富。

④金庸小说的文笔很不错,可以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水平。

”⑤对于葛教授的看法,接受记者采访的几个学校的语文教师基本持赞同意见,认为说得非常有道理。

⑥然而部分中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对葛教授的看法却不以为然。

序号

修改意见

20.不同媒体在报道中往往对同一新闻事件有不同的关注点。

阅读下面的新闻,按要求拟写新闻标题。

(4分)

国务院2月29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工作。

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十一五”以来,全国大气环境质量基本稳定,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有所好转,大气中二氧化硫(S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持续下降。

但同时要看到,当前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依然较大,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仍很突出,大气环境形势严峻。

要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为使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状况,更加接近人民群众切身感受,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新标准增加了PM2.5(细颗粒物)等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

会议要求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等项目监测,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PM2.5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1)某环保机构的行业报纸,强调环保实绩和问题的标题:

(不超过15字,2分)

(2)《成都商报》关注民生的标题:

(不超过12字,2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上下文内容,在横线处将新闻事实补充完整并写一句话的新闻评论。

要求:

事实补充用语得体,文意连贯,不超过30个字。

(4分)

新闻背景:

文化部、财政部日前出台《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2011年年底之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新闻事实:

杭州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

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

有读者找到褚树青馆长投诉,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图书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

褚树青回答说:

“。

”褚馆长的话体现了一种让乞丐和拾荒者穿堂而过的雅量。

新闻评论: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乡村,令人眷恋,令人惆怅,又给人温暖的抚慰;城市,令人向往,令人忧虑,又印下人们奋斗的足迹。

在乡村或者城市,你拥有怎样的生活?

它们曾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或感悟呢?

请在“我与乡村”和“我与城市”中任选一个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答案

1.C(A正zhēng月煞shā风景谆谆(zhūn)教诲B办事处chùD间jiān不容发)

2.A(A震——振愁——筹拙——绌B掉——吊C志——致青——清D卓——灼事——是)

3.D(A项,“萍水相逢”应为不相识的人。

B项,“有鼻子有眼”指的是将虚构的事情说得逼真。

C项误解词义,“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比喻不善团结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对方面去。

4.A(B说之后用句号C无言之美用引号D区域规划后用顿号)

5.C(A原文为“木结构”而非“全木结构”;B“为木结构建筑鼻祖的中国,在这一领域停滞20年后开始复苏”说明木结构建筑在我国早已有之;D能吸收二氧化碳的是“木材”,而非“木结构建筑”。

6.B(“木结构房屋还面临着一个土地利用率较低的问题”说明解决林业资源匮乏并非复兴的唯一条件。

7.

(1)伐木的同时一定要植木,以免让我国脆弱的生态雪上加霜。

(2)充分利用好秸秆。

(3)在条件允许的中小城市,尽可能多建木质高楼,以减少“水泥森林”建设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8.C(酬:

实现。

9.D(①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⑥句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

10.B(“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

11.

(1)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了解),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

(2)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官员,考查他一生所做事情,没有超出此书的。

断句:

国家大策/系于安危存亡/方变故交切/幸而有智者陈至当之谋/其听而行之/当如捧瓮以沃焦釜(3分,错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者”后可断可不断。

断句注解:

国家的重要决策,关系到安危存亡。

当各种变故交织在一起时,如果幸而有有智识之士提出正确的谋略,君主听从他们的话去做,就好比捧着漏瓮去浇烧干的锅一样急切。

12.

(1)“见”“知”以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夏日微风拂面,疏雨飘落的景象。

(手法1分,分析1分)

(2)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

(2分,两个1分)透露作者无所事事,(1分)壮志难酬/怀才不遇(1分)的孤寂落寞之情(1分)

13.

(1)嬉嬉钓叟莲娃

(2)暮霭沉沉楚天阔

(3)一尊还酹江月(4)竹杖芒鞋轻胜马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6)舞幽壑之潜蛟

14.

(1)营造了萧条、冷清、悲凉的意境,突出了古戏楼环境的荒凉;(2分)

(2)白杨树、落叶与野草形成鲜明对比,“不卑不亢”表现了野草饱满的精神和坚韧的身姿,象征了老婆婆的气节;(3分)(3)引出下文对破败、沧桑的古戏楼的具体描写,暗示着传统戏剧的没落。

15.一是婆婆演艺高超,但无人知晓;二是女儿贪恋富贵名利,失去做人气节;三是现在处境凄凉。

(两点给满分)

16.

(1)红酒:

①引出“小贱妃”这个人物;②借红酒之口评价人物;③以红酒的情绪感染读者。

(3分。

各1分)

(2)朋友:

推动情节发展,引出老婆婆。

(1分)(4分。

意思对即可)

17.一祭古戏楼的衰败,二祭传统的戏剧文化的衰落,三祭像婆婆一样有气节的人命运的凄凉。

(6分。

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18.可以有两种答案。

(1)是。

理由:

两人演戏特点相同,如演戏都很出彩,都喜爱丢媚眼;性格相近,婆婆痛恨女儿丧失气节的行为,“小贱妃”拒绝权贵的非礼;命运相似,两人都湮没无闻;生活环境相同,都在相思古镇。

(6分。

每点2分。

答出三点即可)

(2)不是。

理由:

红洒认为“小贱妃”是虚拟的人物,不能去现实中对号入座;小说中的人物富有典型性,在现实生活中总能找到小说人物的影子,但未必是原型;村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婆婆会唱戏。

(6分。

每点2分。

答出三点即可)

19.

序号

修改意见

将“不但一些高层次的学者对作品的评价很高,一般的民众也非常喜欢”前后句语序调换。

在“金庸作品入选中学语文”之后加上“课本”。

“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水平”一句中“激发水平”搭配不当,可以改为“激发兴趣”“提高水平”。

将“几个学校的语文教师”改为“几所学校的语文教师”或者“学校的几位语文教师”。

 

20.

(1)大气防污有成效,问题仍突出(2分)

(2)我市今年将监测PM2.5(2分)

21.我没有权利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