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一节学生说谎怎么办专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090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第一节学生说谎怎么办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五章第一节学生说谎怎么办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五章第一节学生说谎怎么办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五章第一节学生说谎怎么办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五章第一节学生说谎怎么办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五章第一节学生说谎怎么办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五章第一节学生说谎怎么办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五章第一节学生说谎怎么办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五章第一节学生说谎怎么办专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五章第一节学生说谎怎么办专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第五章第一节学生说谎怎么办专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第五章第一节学生说谎怎么办专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第五章第一节学生说谎怎么办专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第五章第一节学生说谎怎么办专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第五章第一节学生说谎怎么办专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第一节学生说谎怎么办专题.docx

《第五章第一节学生说谎怎么办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第一节学生说谎怎么办专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章第一节学生说谎怎么办专题.docx

第五章第一节学生说谎怎么办专题

第五章班级日常管理

第一节学生说谎怎么办专题

[教材内容]

小学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环境管理。

1规范环境管理;2物质环境管理;

小学班级日常管理中的教育性管理。

1生活指导;2个别教育

小学班级日常管理中的学生评价。

1奖惩(类型;作用;注意的问题);2操行评定(操行评定的意义;依据;内容及评定原则)

[教学形式]

结合教材内容讲解专题。

一、说谎内涵:

说谎就是有意说不真实的话,来隐瞒事实真相欺骗别人的行为。

二、说谎行为的后果:

说谎行为是班级生活中最容易出现的反社会行为。

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如果动辄说谎的话,容易造成其他同学的反感,导致人际关系不佳。

有人说:

“说谎是犯罪的开端。

”长期说谎→欺骗→犯罪。

这并非危言耸听。

在生活中,这种行为十分常见,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如果“经常说谎”,那么就成问题了。

对于学生这种不诚实的行为,班主任如不及时制止,就会使他逐步养成欺骗的不良习惯。

如果学生说谎,班主任应该怎么办呢?

说谎,不论是因为无知,还是因为害怕,或者是因为要逃脱责任,都会引起父母和班主任的恐慌:

“孩子说谎是品质问题,这可怎么办呢?

三、孩子说谎的现状及原因

《狼来了》的故事也许人尽皆知——说谎最终会害了自己,那么,为什么不少孩子还是甘愿冒“被狼吃掉”的危险呢?

学生说谎现状案例:

案例1:

预备铃声响过后,班主任从窗口发现学生杨某正在教室里烧废纸。

班主任把他从教室里叫出来,问他在干什么,他却说在预习功课。

案例2:

三名男生上体育课时假装身体不适,偷偷地跑回教室去抄袭别人的作业,当问到此事时,他们都不承认,坚持说作业是自己独立完成的。

案例3:

教学铃声响后,学生王某迅速离开教室去打乒乓球,天黑了才“收兵回家”,猛然想起作业未完成,便回校取作业。

教室门已上锁无法进入,他就打破玻璃钻了进去,调查此事时,他不但不承认,还说放学后就回家拔草去了。

学生自身表白案例:

案例1:

实话实说使我成了众矢之的(叙述:

小杰,男,11岁)

虽然班主任家长都教育我们要诚实,但有一件事却让我体会到,实话实说往往不仅伤害自己,还会伤害别人。

这学期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班一帮男生放学结伴去游戏厅玩游戏,这是学校不允许的。

一天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问我和谁一块儿去了。

我低着头不说话,因为我既不想欺骗班主任,又不想抖落出这件事。

班主任急了,用笔敲着桌子嚷道:

“正因为我知道你清楚,我才问你的。

你是想让我再从别人嘴里证实吗,那你的错误就更严重了。

”我想这下完了,看来班主任全都掌握了,再顶着也没用,只好极不情愿地供出了一名“同伙”。

没想到那位同学马上被叫到办公室,不知班主任用的什么办法,使他一下子供出了七八个“同犯”,接着又有一串人叽里咕噜地被叫去训话,整个儿“全军覆没”。

顿时我成了众矢之的,因为缺口首先是从我这儿打开的。

同学的责怪让我特别委屈,我真不知道怎样才能既不向班主任撒谎,又不伤害我本不想伤害的朋友。

过了一段时间,班主任又一次把我叫到办公室问道:

“上次我跟你谈过之后你又跟谁去过没有?

”我犹豫了一下,说:

“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我去过。

”“和谁去的?

”“和我哥。

”“咱班还有谁去过?

”“那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我尽量装得很自然的样子——虽然跟班主任撒谎不对,但我只能这么做。

从办公室一出来,一帮同学早在外面等我了。

仔细打探了“审问”情况之后,同学们都松了一口气,大家一致表示,从此要建立一个“统一战线”,谁也不把事儿说出去。

案例2:

大人不允许小孩有秘密(叙述:

青青,女,12岁)

大人可以有好多事不让孩子知道,但他们却不允许小孩有自己的秘密。

比如前些天我新交了一个高年级同学,是在学电脑时认识的,我们处得挺好的。

一次我们学得晚了,就一起回家。

一到家,妈妈马上就开玩笑似地问我:

哟,这是你的护花使者呀?

我觉得这是我的秘密,不想让妈妈知道,所以就让她别问了。

妈妈嘴上说尊重我的“隐私”,可是过了两天她还是忍不住好奇,说她特别想知道。

我被她问烦了,就说了自己不想说的话:

“他是我们班主任的孩子,班主任派他送我的。

”——小孩要想在大人面前保留点自己的小秘密太难了。

案例3:

我不想比别人落后(叙述:

小彬,男,10岁)

我妈特别喜欢拿我和别人比,每次考完试,她问过我的分,接着准问和我比较要好的两个同学考多少分,如果他们比我考得高,妈妈就开始数落我,说我怎么怎么不如别人,气得我大喊:

我傻瓜我笨蛋行了吧!

可我要是和那两个同学考得差不多,或者他们比我低一点点,妈妈就不说什么了。

发现这个规律之后,我就想了一个绝招——考坏了,就说某某某比我分数还少,这招儿还真灵,我连续得了3个70多分都没挨骂!

说谎原因分析:

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说谎的时候,根据有关专家研究发现:

1)说谎最常见的原因就是为了逃避批评与惩罚。

2)孩子为了获得某种利益也会说谎。

3)某些孩子为了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抬高自己的身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者某些愿望,会公开撒谎,这是自卑的一种表现。

4)无意识地模仿成人;

5)成人有意教唆;

6)将向往的事当作已发生的事来说;

7)由于对他人的不信任而有意编造谎言等。

四、说谎行为的辅导

在说谎行为的辅导策略方面,班主任可以考虑运用下列原则。

1,鼓励父母以身作别

学生说谎行为通常来自于家长的教养态度,例如,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无法以身作则,给学生提供了不良示范等。

因此,班主任应该鼓励家长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采取以身作则的方式,提供孩子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

如果父母在平时生活中能够提供学生正确的行为示范的话,有助于学生辨别行为本身的正反面。

2,避免负面消极的惩罚

学生说谎行为部分来自于师长或父母不当的要求,因为学生无法达成不当的要求。

因害怕被惩罚转而以说谎取代自己的不安,更进而逃避可能的惩罚。

所以当小孩有了过失或错误时,尤其是无心之过时,父母应该避免不当的批评或惩罚,让学生有自我反省的机会。

3,重视互动沟通的技巧

学生出现说谎行为也可能是因为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师长沟通技巧不佳而形成的。

因此在班级生活中,班主任应该提供学生学习重要沟通互动技巧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在班级辅导活动中学习互动沟通的技巧。

4,满足学生合理的要求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自己在心理上与生理上的需求而出现说谎的行为,特别是家庭社会经济背景低的学生,往往利用谎言来掩饰自己的弱点或夸耀自己,通过谎言的方式满足自己在各方面的需求。

班主任可以在学生需求方面设法给予适当的满足,并且教导学生抗拒物质的诱惑。

5,了解原因与困难

说谎行为的出现,必然有其原因与发生的情境。

班主任在班级生活中,针对学生说谎行为,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行为原因与困难之处,才能针对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协助。

要了解学生说谎的真正原因,班主任应该设法解除学生自我防卫的心理,进而了解行为本身的意义。

6,采取立即处理原则

说谎行为的出现,班主任应该在第一时间给予适当的、积极的处理。

在班级生活中,当偏差行为出现时,班主任应采取立即处理的态度,不姑息学生的行为,但在处理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改过的机会。

7,适当的信任与鼓励

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各种行为,应该给予适当的信任与鼓励,应该尽量以信任的态度面对学生。

倘使学生有说谎行为的话,可以考虑以“将错就错”的方式处理。

此外,惟有提供学生信任与鼓励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减少说谎的机会。

8,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

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如果出现良好行为时,班主任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

在处理学生问题行为时,采取“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向善的机会,避免损及学生的自尊心。

9,降低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的说谎行为和父母与师长过高的要求标准有关,因此面对学生时,应该适度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依据学生在平时的表现放宽标准,降低对学生的要求。

当学生表现得比平时水准好时,班主任应给予额外的奖励;反之,则应该给予积极的帮助。

学生说谎行为的出现,是班级生活中最常出现的偏差行为之一。

班主任应该避免将该行为看得过重,并应该针对该行为的出现,了解问题的症结,拟定辅导策略。

在面对学生偏差行为时,尽量通过对行为的同理、倾听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提供及时的辅导和协助。

五、如何对孩子说谎进行纠编

主旋律:

充分信任孩子。

使孩子诚实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彼此之间建立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

如果班主任常常表现出信任感,任何年龄的孩子都会为此自豪,从而养成实事求是的习惯。

一旦发现孩子说谎,也不应该为此而失去对孩子的信任,而应该告诉他:

一句谎言是可以被宽恕的,但是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的话,他就会失去周围人对他的信任。

同时,应掌握处理的分寸。

无疑,强迫孩子坦白是最糟糕的方法。

重要的是,使他从中学到应该诚实待人的道理。

比如说,孩子因迟到而撒谎,班主任就可以告诉他不是其他,只是担心他的身体和上学路上的安全,然后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寻找原因采取相应对策。

应对策略:

三步走

(1)悉心洞察:

调查了解真相

怀疑孩子说谎时,应该首先仔细地调查了解,一定要先搞清楚孩子究竟是不是真的在说谎,说谎的原因是什么。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父母或班主任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判断就是正确的,鲁莽行事往往会严重挫伤孩子无辜而幼小的心。

所以,调查清楚孩子究竟有没有说谎和说谎的原因,是应该进行的第一步工作。

低年级小学生说谎比较容易发现。

比如,班主任发现学生把别人的橡皮或本子拿了,如果问孩子:

“你是不是把某某的本子拿了?

”孩子可能会回答说:

“我真没拿。

”但如果换一种方式来问,例如:

“那些本子是不是只有几张没写过啊?

”孩子可能就会露出马脚,点点头说:

“是啊。

”谎言就会被揭穿。

高年级小学生有意识地说谎,往往能够骗到班主任,因为他们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此时,应该用比较婉转的口气和迂回的方法来了解和发现孩子的说谎行为。

有时候,通过仔细观察和进一步的了解也可以发现孩子的谎言的某些线索。

发现了线索之后,再凭证据与孩子对质,进一步证实孩子的说谎行为。

父母、班主任要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使孩子认识并承认自己在说谎。

(2)分析原因:

有的放矢地纠偏

证实了孩子说谎行为以后,班主任不要急于发火,而是应该忍住心中的怒气,继续严肃认真地与孩子交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

搞清楚了孩子说假话的动机及性质之后,才能使教育做到有的放矢:

A、如果孩子是出自好奇、顽皮、不当心而无意做了错事,切忌粗暴训斥,而是应该耐心指导教育。

但是,孩子的有些错误的确是应该受惩罚的,如孩子有损人利己的行为,或孩子旧错重犯,如果他能主动诚实地告诉大人自己所犯的错误,那么在批评教育之后,一定要对孩子的诚实作出肯定,并适当减轻惩罚,要知道孩子做到这一点是多么的不容易。

如果孩子犯了错误还说谎,则要加重惩罚,并告诉孩子,他在第一个错误没改正的情况下,又犯了更严重的错误——说谎。

B、对于情况不严重的说谎行为,班主任不需要惩罚孩子,但应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

对孩子说谎的行为表示生气和不满,表明自己对说谎行为深恶痛绝、非常反感;希望孩子以后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不要犯错,错了就承认,不要说谎。

C、对惯于说谎和有意说谎的顽固孩子,除了严厉的批评教育以外,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惩罚,来戒除孩子的恶习。

但是惩罚孩子时需要注意的是,惩罚既要让孩子感到痛苦和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又不要使孩子的身心受到损害和摧残。

(3)及时教育:

引导亲近“诚实”

面对孩子的说谎行为,班主任应该适时教育。

如,孩子模仿电视、电影中的人物而说谎,父母就应该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对的;鼓励孩子的诚实行为,对孩子做了错事主动承认的行为进行表扬。

父母还要告诉孩子做人的道理——待人诚实,才能博得他人的信任;处世老实,才能找到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

并告诉孩子说谎会带来的各种可能后果。

3、通过一个完整的案例来例证上述三步走策略。

“悉心洞察”的案例:

一天,他让几位学生出黑板报,自己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

没想到,过了几分钟,学生小强和小李哭着跑进来,小强说小李偷了他的一本故事书,小李也哭着说:

“故事书是我的。

”后来,班主任来到教室。

经其他几位学生证实,书的确是小李的,就还给了小李。

但是,小强还是大哭着说:

“这本书是六年级的哥哥借给他的。

”当时,班主任还安慰他:

“可能你的哥哥已经把书拿走了,或者你哥哥的书跟小李的书是一样的。

不要担心,去把你哥哥叫来问一下,就明白了。

”小强走后的当天并没到班主任那里去。

班主任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第二天,班主任看到小强就随便问道:

“你哥哥的书在吗?

”小强说:

“哥哥说把这本书送给小李吧。

”班主任听了以后感到纳闷;这么好的一本新书,怎么会随便送人?

莫非小强在说谎?

经进一步调查果然小强在说谎。

只要班主任注意观察,多和学生交谈,发现学生说谎并不难。

如有位班主任经过悉心观察,就及时发现了问题。

及时发现学生说谎,就可以为进一步分析原因、及时教育打下基础。

“分析原因”的案例。

上例中的那位班主任发现问题后,就和小强一起去六年级找他的哥哥,结果根本没有这个“哥哥”。

但小强还是死不承认。

班主任感到疑惑不解:

一个平时表现很好的班干部,为什么要一骗再骗?

班主任根据他的性格和他的平时表现分析得出:

开始他可能是跟同学玩,不经思考,随口说错话。

后来怕班主任批评,又随口说了谎,最后为了自己的面子,只好一骗到底。

学生说谎的根本原因是投机取巧、自私自利。

但每次说谎的具体动机又各不相同。

“及时教育“的案例。

这位班主任为了能及时教育小强,两次找他谈话,并承诺只要承认错误并改正,不会在同学面前公开这件事。

见小强有改过认错之意,但又没有勇气承认的窘况,班主任采用角色认同法,直爽地告诉他,哪个人不犯锗,就连班主任、家长有时也会说些不对的话,做些不对的事,但有错及时改正,还是个受欢迎的人。

看着小强充满愧疚的脸庞,班主任又说:

“如果你觉得当面和班主任说话很难,那就请你把这件事写在今天的日记上,明天给我看。

”在日记里,小强果然承认了这次是他在说谎,并且在日记小保证,以后再也不说谎了。

事后,班主任和家长及时联系,耐心引导、共同教育,使小强终于走出了这个阴影。

班主任发现学生说谎后,应及时教育,帮他认识说谎的危害,让学生懂得,说谎得到的是自欺欺人的短暂快乐,失去的是父母、班主任、同学们的信任。

六,如何对学生说谎开展诚信教育?

学生不但不诚实,有时还与班主任顶撞,造成僵局,班主任如何教育学生呢?

建议对学生说谎现象进行诚信教育。

1、诚信教育内涵。

诚信的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

诚主要指为人忠诚,待人诚恳;信是指讲信用。

诚实是道德之基石,是立人之根本,是中小学生必须遵守的日常行为规范,其根本特征在于实事求是,说真话,不掩盖、不歪曲事实真相。

学生说谎不仅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也严重影响学生本人心理的健康发展。

那么,如何有效地引导孩子把谎言“拒之门外”呢?

对小学生的城信教育,应以诚信教育目标为依据,科学、扎实、有效地进行。

2、诚信教育目标:

诚信教育在目标上要体现出递进性:

低年级小学生(1-2年级)以“不说谎话”、“不随便拿别人东西”、“借东西、捡东西要还”为主,中年级以“不隐瞒错误”、“不贪小便宜”为主,高年级则以“不弄虚作假”、“说到做到”、“与人相处讲信用”为主。

在进行某一内容教学时,则要由易到难,由浅人深。

在引导学生行为时,要从小处入手。

3、诚信教育的方法:

(1)诚信教育的切入点:

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从“不说谎话做个诚实的孩子”人手,教育学生要说真话,不说谎。

如学生作业没做,先让他承认自己的错误,让他明白如果找借口掩盖事实既欺骗自己义欺骗班主任,是不诚实的表现。

再让他补上。

最后开展自我批评,知错就改。

诚信教育只有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才有效。

案例。

前一课中的案例《教室烧废纸》的教师处理方法:

开始时,杨某不承认错误,还说班主任故意与他过不去。

把事放下,开始上课,有意提问他,不敢正视老师,一直脸红着,表情很不自然。

时临下课时,老师出了一道综合题:

焚烧标杆时,产生了什么物质?

有哪些危害?

为什么是不道德行为,我们怎么办?

下课后,杨某主动“投案自首”了。

(2)诚信教育讲实例:

用教材中所叙述的事例包括名人故事,是不够的。

我们教材中的故事有《狼来了》《一只小花瓶》的故事。

班主任要联系实际,只有用学生看得见、想得出的事例来教育学生,才会使学生产生“亲近感”,为他们所喜闻乐见。

如联系发生在班级里的事例、校园内班主任的言行,使他们觉得做个有信用的人并不难。

案例。

上次课中的案例《打破玻璃拿作业》的处理方法;王某说:

“不管怎么说,都是冤枉我,都是诬陷我,有什么证据?

”班主任不再追问,而在班上表扬助人为乐的王珂,拾金不昧的郭阳,拿了别人文具盒又主动归还的刘果等,王某听后,受到启发和教育,课下主动说清事实真相,主动作检讨,通过讲好的事例,旁敲侧击,达到教育效果,认识到不讲诚信的危害。

(3)诚信教育的针对性:

首先,要针对学生道德实践中的模糊认识,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如《实话实说让我成为众矢之的》案例中,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承认错误是诚实,帮别人隐瞒错误是义气。

班主任就要通过引导,让学生认识到隐瞒别人的错误是包庇,并不是讲义气,反而会害人害己。

其次,要针对学生虚荣心理、失宠失重心理、嫉妒心理,及时进行分析教育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讨论,使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真正使诚信成为每个学生的行为准则。

案例。

上次课中的《体育课上抄袭同学作业》案例教师处理办法:

三名学生都说作业是独立完成的,在体育课前完成作业。

放学后,班主任把三个留在教室里,让他们分别到黑板上按作业本上的做法做一道题,结果做法各不相同,破绽百出。

在此情况下,进行了说服教育,讲清做作业的目的和诚信缺失的危害。

三个人承认错误,表示今后一定学好各门功课,独立完成作业。

(4)让学生为自己的行为过错负责。

学生认错后的后续教育措施,被我们许多人忽视了。

许多老师认为,孩子认了错就该宽怒他们,不应揪住不放。

岂不知,经常这样轻描淡写地“宽怒”,造成的后果却可能是孩子缺乏责任意识。

有这样一个例子。

学生小伟几次结伙打架,欺负同学,事后他都很主动地承认自己的过错,并且一再向老师保证再也不打架了。

班主任几次都因小伟能主动认错且态度“诚恳”而宽恕了他。

可小伟仍然不断犯错。

有一次小伟又结伙打架导致两个学生因害怕而退学,给学校和他所在班级带来极坏的影响。

这次,虽然他一再认错,班主任还是请来他的家长。

小伟对班主任说“你有啥事就跟我爸妈说吧,我要回班里去了。

”班主任说“咱们当着你父母的面把你的事好好谈谈⋯⋯”小伟顿时气愤地说“谈什么?

我都认错了还不放过我,你是不是太过分了?

在小伟看来,犯了错,向老师认错,就没自己的事了。

老师再不放过,那就是老师不对。

犯错--认错再犯错--再认错之后还犯同样的错。

在反复犯错、认错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还觉得自己敢于承认错误,是诚实的有的孩子甚至认为自己“敢作敢当”,颇以为荣。

这些学生从不曾想过为自己的行为过错承担责任。

如果老师不能恰当地加以引导,这些学生会逐渐丧失善恶是非观念,给他们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孩子为什么会反复犯同样的错误呢?

其实这跟教育者采取的不当教育方式有关。

首先,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缺乏责任意识教育。

我们平时过分强调“犯了错敢于承认就是好孩子”,轻许“只要承认错误就不再追究责任”,没有培养孩子为自己的过错造成的后果负责的意识,导致许多孩子随意犯错,大胆认错,毫无顾忌再次犯错。

其次,某些班主任缺乏有效处理问题的能力,对犯错的学生没有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学生做错事,有些老师往往只是让其写份检查事,再犯错再写检查,结果,某些学生把写检查当成家常便饭。

还有的老师对犯错学生毫无威慢力的“警告”,只能让学生觉得老师无能,并为自己的“胜利”洋洋得意,日后更加肆无忌惮。

如何培养学生为自己的行为过错负责的意识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从学习、生活中的小事抓起,事事明确责任,培养学生“我的事我负责”的观念。

如完成作业是责任,做好值日、保持室内卫生、维护环境整洁是责任,等等。

学生因过失造成不良后果的,不能轻许“只要认错就不再追究责任”,必须让其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错在哪里,并为此承担必要的责任,挽回不良影响。

一旦做出了合理的处罚决定,就要坚决执行,不能不了了之,要以老师的正义、威严和关爱感化学生,使其真正接受老师的批评并彻底改正。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会不自觉地向别人撒谎,有时连想也不想,甚至不承认自己在撒谎。

而大部分谎言是出于礼貌的应对,如“你这样穿一点也不胖啊”“改天找你喝茶”“我今天不能来了,我病了”“我给你打过电话,但打不通”等。

心理学家认为,撒谎并不都是一种坏行为,出于礼貌、出于爱撒谎,往往能得来好人缘,因为这也是待人接物的一种技巧。

说谎时,说谎者一般会出现下列症状:

瞳孔膨胀;音量和声调突变;笑容较少;眨眼太多;频频耸肩(主要指西方人);眼神接触出奇地多或少;说话中带有较多停顿、假装清喉咙、中间穿插“嗯”等语气词;经常摸鼻子;频频吞咽等。

掩饰谎话的细节

  人在撒谎的时候越是想掩饰自己的内心,越是会因为多种身体动作的变化而暴露无遗。

  为掩饰谎话,说谎者会不自觉地抓鼻、用手掩口或用食指掩着上唇、抓面颊或耳朵。

  假笑

  假笑笑得较慢,而且笑容不对称;双眼完全没有表情。

  眼神闪缩

  说谎时,因为脑部要集中在谎话上,双眼会望向别处,或经常眨眼;跟对方没眼神接触,表现不安或闪缩。

  视线

  说谎者不时望向房门,双脚指向门口;这是因为潜意识想摆脱谎话,因而想离开房间。

  表现犹豫

  为怕前后矛盾,说谎时说话会比平时慢,小心用字遣词,脑海中会先“预演”一次。

  摇脚

  想尽快说完谎话,有不耐烦的感觉,坐下时不自觉的抖腿或摇脚。

  跷手跷脚

  经典的自我保护象徵,显示说谎者担心谎话最终被揭穿,因此作此守势。

  面部抽搐

  面部表情肌肉是不随意肌,偶然一次抽搐,即使过程不足一秒,或已露破绽。

  面红

  说谎时,心跳往往加速,血液涌进毛细血管,人就会觉得热,继而可能面红。

  微细表情

  一个人若不想对方知道自己已早知一个消息,他会先做出一个惊奇表情,但很快就回复原貌。

  说话离题

  担心对方不相信自己的谎话,说谎者会胡扯,提供很多不必要的资料。

  转话题

  若向说谎者提问,他们或不能即时提供合情合理的答案,唯有转话题,通常是讨好对方的话。

  坐立不安

  说谎者有时会触碰耳珠、啪手指关节、转动指环或拨弄头发,似乎要先自我鼓励。

  矛盾讯息

  若有人边说快乐边摇头,有可能他并不是百分百坦白。

  声调改变

  若突然大声、高音或表现紧张,他可能正说谎。

  说话快速

  说谎时话速加快,好让尽快说完。

  冒汗

  说谎时肾上腺素上升,会觉得热和冒汗。

  大口吸气

  担心谎话被揭穿,胸口或绷紧,气管收窄,出现缺氧。

  口干

  说谎者或不停吞口水及舔口唇。

 

小孩说谎类型

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儿童都会“说谎”,但孩子说谎并不一定都是不诚实的品质问题,孩子说谎的原因有很多。

家长要具体地分析孩子说谎的心态和动机,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想像型说谎

  孩子说谎,有时是一种幻想和想像的表现。

孩子的好奇心强,脑子里会冒出各种各样的想像,把想像的东西当成事实,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当他把这种夸大的并不现实的想像当做真实的东西说出来时,小朋友会听得入了迷,大人听来就成了说谎。

家长需要把孩子善意的想像和恶意的谎言区分开来。

对于孩子想像之光的闪烁,不但不应该批评,反而应当鼓励,培养孩子的想像力。

取乐型说谎

  有些孩子用欺骗说谎来捉弄别人,并因此自鸣得意。

《狼来了》故事中那个小孩就属于此类。

对这样的说谎,家长应说服教育。

最好是通过《狼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