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城市设计指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125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城市设计指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城市设计指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城市设计指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城市设计指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城市设计指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城市设计指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城市设计指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城市设计指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城市设计指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城市设计指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城市设计指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城市设计指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城市设计指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城市设计指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城市设计指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城市设计指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城市设计指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城市设计指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城市设计指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城市设计指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城市设计指引.docx

《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城市设计指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城市设计指引.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城市设计指引.docx

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城市设计指引

 第十一章城市设计指引

1.引言 

2.地理设计环境 

3.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和特点 

4.应用范围 

5.城市设计指引

 5.1 一般的城市设计考虑因素核对表 

 5.2 特定的主要城市设计课题的指引

 

(1) 市区边缘地区和乡郊地区的结集程度和密度 

 

(2) 发展建筑高度轮廓 

 (3) 海旁用地 

 (4) 公共空间 

 (5) 街景 

 (6) 文化遗产 

 (7) 通风廊和观景廊 

 (8) 建筑物的外露支柱 

6.特定的主要土地用途的指引 

7.实施 

1.   引言

1.1           简单来说,城市设计犹如艺术创作,可以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亦是城市规划中一个重要的元素。

对于香港这类人烟稠密的动感之都,城市设计尤为重要。

它关乎建筑群整体的视觉影响、人与环境之间的连系、活动空间的建立、

容和公共空间,以及改变整体城市景观的过程。

城市设计就实体和空间的配置,以及建筑外形的组合及其与四周空间和环境的立体关系,制定一个大纲,以达致环境美化和高质素的社会文化。

1.2           要为香港建立一个高质素、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优质建设环境,在规划和发展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城市设计的概念和原则。

 

1.3           规划署于二零零三年完成「香港城市设计指引」研究。

目的是制订一套城市设计指引,推动市民认识城市设计上的考虑因素,并作为评核城市设计的大体纲领。

本章是根据这项研究的结果和建议而制定出参考性的城市设计指引。

 

2.   地理设计环境

2.1           香港山峦环抱,海滨蜿蜒伸展,并有天然海港横贯其间。

这个环境对城市外形,有多重涵义:

 

(a)     围绕维多利亚港和背靠鲜明山脉的发展,树立了我们城市的面貌 

(b)    香港的地形促使市镇发展集中在平地和填海土地上,绵延的山脉则构成市镇的天然背景;以及 

(c)     山脉将香港分割成数个各具特色的景色区。

虽然这些景色区的发展外形或密度各不相同,但不一定影响邻近的景色区。

 

3.    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和特点 

3.1           城市设计应

重能够表现香港优美特色的基本设计要素。

改善香港建设环境中未如人意的部份,及保存和巩固香港的特色,是整体城市设计的方向和概念。

3.2          香港的城市设计要素包括:

                宏观层面:

都市形象

∙天然环境 

∙海港

∙山脊线

∙基础设施

∙环境保育 

∙地区特色和市容 

∙轴线规划 

∙都市模式和外形 

∙门廊 

∙功能分区

∙土地用途和活动

                中观层面:

建筑物和空间 

∙建筑物的组合

∙建筑设计和风格

∙都市空间和城市广场

∙街道和它的模式 

∙观景廊

∙建筑物之间的连接和融合 

∙结集程度和高度 

∙地标

∙休憩用地和公园 

∙行人路和行人连接通道 

                微观层面:

用者与环境的关系

∙人本比例

∙和谐

∙街道设施

∙用料、色彩和材质

∙渐变

∙街景

∙广告和指示牌

4.   应用范围

4.1           香港有本身的发展需要,所采用的城市设计概念,均须切合香港的需要。

因此,城市设计指引不应作出过份严紧的限制和规定,而是造就有创意的设计。

如发展机会容许的情况下,我们应积极做好城市设计,以达到下列目的:

 

提升质素:

透过创造与天然环境互相配合的优质环境,改善市民的生活质素。

容受力强:

制定一套有容受力及持久的城市设计指引。

 

提倡活力:

提倡多元和富活力的香港精神。

保持弹性:

提供弹性,让创新的意念和计划有机会落实。

 

4.2           由于城市设计涵盖多个不同范畴,并可能涉及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在应用这些城市设计指引时,亦应参考《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内的其他相关篇章,以作出平衡。

 

5.   城市设计指引

5.1     一般的城市设计考虑因素核对表

5.1.1        以下的核对表,可用以评估规划和发展建议所涉及的城市设计问题:

 

宏观层面

天然环境

∙天然环境的主要特点/组成部分

∙天然景观、文化或社会经济资产在地理和视觉景象质素上的直接及间接影响 

∙配合天然环境和景观 

人造环境 

∙城市相邻环境 

∙添加城市特色及创造高质素环境去促进城市景致 

∙地标的适合性及所产生的视觉影响 

∙视觉景物的适合性及显见度 

∙景观和发展模式方面的协调

∙整体高度轮廓和结集程度的协调

∙地方特色的增强 

∙与历史文物环境的协调 

中观层面

天然环境 

∙对天然景观在地理和视觉景像质素上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人造环境

∙地点的合适 

∙与现有观景廊的关系 

∙对光线透射和空气流通的影响 

∙与街道模式的协调

∙地标的适合性及所产生的视觉影响

∙整体高度轮廓和结集程度的协调

∙与地区文物的协调 

∙对四周环境的影响 

微观层面

天然环境

∙在功能上与天然环境的配合 

∙与当地天然景观的配合

人造环境

∙适当配合街道环境和功能 

∙方便行人的环境 

∙人本比例和提升质素 

∙空间感的建立 

5.2     特定的主要城市设计课题的指引

5.2.1         下文各段载列特定的城市设计课题的指引。

 

(1)        市区边缘地区和乡郊地区的结集程度和密度 

            市区边缘地区 

5.2.2        市区边缘是指已发展的市区与尚待发展的乡郊地区的接壤处。

在边缘地区进行发展的原则,是尊重天然环境、为发展区适当定界(图1),以及提供在市区与乡郊地区之间在视觉和地理上的连系。

这些连系必须稳固,以促进居民的心境健康,从而有助提升生活质素。

视觉连系应包括可观赏附近天然景色的主要观景廊,如可能的话,这些视觉联系应一直伸展至市区的中心。

 

               乡郊地区

5.2.3        乡郊地区的建筑物高度、结集程度和建筑外形,应与乡郊环境和现有发展(例如传统乡村)和谐协调。

鼓励采用不同的建筑风格,以免发展项目流于刻版或单调。

避免兴建与附近环境互不协调的「突兀」建筑物。

(2)      发展建筑高度轮廓 

5.2.4        由于普遍地积细小,要充份用尽发展密度,以往只好不断进行高空发展,结果造成香港今日楼高街狭的城市外貌。

扯旗山和狮子山的山脊线,构成城市的天然背景,是香港著名的景色。

但随

日益增多的高楼大厦,这山脊线已受到遮挡。

此外,在大屿山和新界等的山脊线和山脉,为新市镇与郊野公园之间定出分界和城市的远点标志。

 

5.2.5        市民普遍认为山脊线/山峰是香港的珍贵资产,在进行发展时必须格外考虑,加以保护。

在香港采用发展高度轮廓,目的正是要维持并加强城市与天然景色,特别是与山脊线的关系。

为保护维港两岸的重要山脊线/山峰和山峦的景观,从主要和人流汇聚的瞭望点望向的山脊线应维持一个不受建筑物遮挡的地带。

《都会计划(一九九一年)》所载的指引建议设立一个20至30%山景不受建筑物遮挡的地带(图2) ,可作为初步依据,但对个别情况可灵活放宽,及容许在适当地点出现地标建筑物以突出山脊线。

  

            (a)   香港岛的指引

5.2.6        香港岛有优美的天然环境,扯旗山巍然耸立,遥望维港和九龙半岛。

港岛北岸发展应配合扯旗山和其他山脊线/山峰(图3) ,以保护从九龙(特别是从拟议的西九龙文化艺术区、尖沙咀的文化场馆及东南九龙发展的拟议海滨长廊)望向的景观。

在上述这些瞭望点的观景廊内,应避免无限制高度及破坏「不受建筑物遮挡地带」的发展。

对于个别地区的景色,可视乎情况考虑其他合适的瞭望点。

 

5.2.7        绵延的山峦,与蓝天碧海互相晖映,令人对香港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香港与悉尼、温哥华、三藩市和里约热内卢被誉为全球最美丽的五个海港。

有此美誉,自应保护由山顶眺望维港的视野。

保护从海旁地区望向的山脊线和山顶景观,亦有助保护从山顶和其他山脊线俯瞰海港和城市的景观。

 

5.2.8        至于香港岛的其他地方的发展高度,应

重加强特定地区的地方特色、保护壮观的山峦背景,以及配合邻近地区的风格。

城市的轮廓应依天然地形勾划,而高度分级的轮廓则应顺

地势发展。

提供视觉调剂空间,并在不同地区规划不同的建筑物高度轮廓和结集程度(图4)。

保留低矮和低密度地区,使城市核心地区的建筑发展更趋多元化。

            (b)   九龙的指引

5.2.9        九龙方面,绵延不断的山脊线由狮子山一直伸展至飞鹅山。

飞鹅山山势雄伟,大片的岗峦,衬托出东九龙和东南九龙起伏多姿的背景。

由湾仔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西营盘的中山纪念公园和

鱼涌的

鱼涌公园远眺飞鹅山和主要九龙山脊线的景观,应予保护(图3)。

在这些瞭望点的观景廊内,发展高度应避免破坏「不受建筑物遮挡地带」。

  

5.2.10      至于九龙的其他地方,其考虑因素与香港岛其他部分的考虑因素(第5.2.8段)类似。

 

            (c)   新市镇的指引 

5.2.11      新市镇的发展项目,最高的发展应位于中心地带,然后向市镇边缘地点递减为中至低层。

避免竖立与四周格格不入的「突兀」建筑物。

新发展应配合新市镇的独特地形和景观环境(图5),并以渐次降低建筑物高度,使新市镇与邻近的低矮发展环境互相协调和融合。

可观赏山峦背景或水域景色的观景廊/通风廊,应予保留。

在合适情况下,应在文娱/商业中心或核心地点建立地标(图6)。

在市镇中心,可利用低矮建筑物,例如社区会堂、学校等,作为视觉调剂和缓冲空间(图7)。

       

            (d)   乡郊地区 的指引 

5.2.12      在各乡郊景色区内厘定适合的发展高度轮廓,以保存与市区不同的特色(图8)。

在适合的情况下,应鼓励在新的低矮发展中采用不同的建筑物高度,令近郊地区的建筑外形更添姿采和趣味。

避免千篇一律或单调乏味的建筑模式。

建筑物高度和结集程度应与乡郊环境和谐协调(图9)。

在未受破坏和景观易受影响的景色区,三层是最高可采纳的建筑物高度。

    

            (e)   摩天大厦的指引

5.2.13      全球予人印象最鲜明突出的城市,往往有多幢高耸入云的大楼,鹤立于一般建筑物之间。

建筑设计出色而且地点适当的摩天大厦,有助建立城市的形象。

5.2.14      为摩天大厦选址时,有两项主要准则:

 

∙环境—摩天大厦应坐落于适当的选址或地点,位置明显,而且与城市的整体外形相衬。

建议发展应与其他城市设计目标没有冲突。

∙功能—建议发展应与整个城市的重要功能息息相关,例如交通运输枢纽,或具有社会或文化价值。

 

5.2.15      西九龙填海区与尖沙咀区的南端将形成为一个新的主要高楼建筑枢纽,而这项研究建议在上址以外不应再划设同类枢纽。

 

(3)        海旁用地 

            (a)   理想和目标 

5.2.16      城市规划委员会就维多利亚港所订立的理想,是务求维港成为富吸引力、朝气蓬勃、交通畅达及象征香港的海港,成为港人之港、活力之港。

有关设计目标是:

 

∙完善维港规划,增强港人和维港的连系。

 

∙增添优美景致,让市民尽览维港风光。

 

∙增添维港魅力,促进旅游事业。

 

∙鼓吹富创意的建筑设计及提供规划完善的设施、休憩用地和行人道路网,促进多元化的活动,缔造优美海滨环境。

 

5.2.17     维港是香港市民的特别天然资产,应受到保护。

在维港内进行填海工程,必须确保环境质素,及符合可持续发展和在海港内不准进行填海工程推定的原则。

 

            (b)   功能多元化

5.2.18      沿海旁应预留用地作文娱、旅游相关、康乐和零售用途。

各种活动和功能,为海滨营造活力,让公众享受(图10)。

鼓励在海旁进行富视觉趣味和可吸引人观赏的活动。

如可行的话,应为一些静态的活动,例如钓鱼和放风筝,提供方便。

避免海旁区出现不协调可间断海滨长廊的土地用途,例如货物装卸区(图11),以及一些在海边会在视觉上和实际上构成障碍的大型基础设施(道路是其中一例)(图12)。

   

5.2.19      如可行的话,应辟设连贯的海滨长廊,让公众消闲遣兴,可以踱步、缓跑、踏单车、垂钓作乐,甚至闲坐其间,各适其适。

鼓励在海旁加入一些富趣味的聚脚点,例如园景美化设施、休憩处、观景区、步道和小码头,令海旁地区更添活力。

            (c)   设计

5.2.20      海旁发展应

意于美化海滨的形貌,以及配合海滨的环境布局。

在适合的情况下,应在适当地点设立地标,例如在海港的入口,或竖立地区标志。

楼宇体积会产生重要的视觉影响,在显著的海旁位置,应选用适当的地积比率、楼宇高度和分布。

设计优美的海旁建筑,则更值得鼓励(图13)。

            (d)   建筑物的高度和外形

5.2.21      建筑物的高度和空间应与人本比例有一定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