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导论试题打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238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8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件工程导论试题打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软件工程导论试题打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软件工程导论试题打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软件工程导论试题打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软件工程导论试题打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软件工程导论试题打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软件工程导论试题打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软件工程导论试题打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软件工程导论试题打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软件工程导论试题打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软件工程导论试题打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软件工程导论试题打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软件工程导论试题打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软件工程导论试题打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软件工程导论试题打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软件工程导论试题打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软件工程导论试题打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软件工程导论试题打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软件工程导论试题打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软件工程导论试题打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软件工程导论试题打印.docx

《软件工程导论试题打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工程导论试题打印.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软件工程导论试题打印.docx

软件工程导论试题打印

软件工程导论试题(老师给的)

一.选择

1、瀑布模型把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八个阶段:

问题的定义、可行性研究、软件需求分析、系统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和运行、维护。

八个阶段又可归纳为三个大的阶段:

计划阶段、开发阶段和(C)。

A、详细计划B、可行性分析C、运行阶段D、测试与排错

2、从结构化的瀑布模型看,在它的生命周期中的八个阶段中,下面的几个选项中哪个环节出错,对软件的影响最大(C)。

A、详细设计阶段B、概要设计阶段C、需求分析阶段D、测试和运行阶段

3、在结构化的瀑布模型中,哪一个阶段定义的标准将成为软件测试中的系统测试阶段的目标(A)。

A、需求分析阶段B、详细设计阶段C、概要设计阶段D、可行性研究阶段

4、软件工程的出现主要是由于(C)。

A.程序设计方法学的影响B.其它工程科学的影响C.软件危机的出现D.计算机的发展

5、软件工程方法学的目的是:

使软件生产规范化和工程化,而软件工程方法得以实施的主要保证是(C)

A、硬件环境B、软件开发的环境C、软件开发工具和软件开发的环境D、开发人员的素质

6、软件开发常使用的两种基本方法是结构化和原型化方法,在实际的应用中,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为(B)

A、相互排斥B、相互补充C、独立使用D、交替使用

7、UML是软件开发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它主要应用于哪种软件开发方法(C)

A、基于瀑布模型的结构化方法B、基于需求动态定义的原型化方法

C、基于对象的面向对象的方法D、基于数据的数据流开发方法

8、在下面的软件开发方法中,哪一个对软件设计和开发人员的开发要求最高(B)

A、结构化方法B、原型化方法C、面向对象的方法D、控制流方法

9、结构化分析方法是一种预先严格定义需求的方法,它在实施时强调的是分析对象的(B)

A、控制流B、数据流C、程序流D、指令流

10、软件开发的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成(A)

A、计划阶段、开发阶段、运行阶段B、计划阶段、编程阶段、测试阶段

C、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程调试D、需求分析、功能定义、系统设计

11、软件开发中常采用的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由于其特征而一般称其为(A)

A、瀑布模型B、对象模型C、螺旋模型D、层次模型

12、软件开发的瀑布模型,一般都将开发过程划分为:

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等阶段,一般认为可能占用人员最多的阶段是(C)

A、分析阶段B、设计阶段C、编码阶段D、测试阶段

二.填空

21.系统流程图是描述物理模型的传统工具,用图形符号表示系统中各个元素表达了系统中各种元素之间的( 信息流动 )情况。

[解析]系统流程图是描述物理系统的传统工具,用图形符号表示系统中的各个元素,如人工处理、数据处理、数据库、文件、设备等,表达了元素之间的信息流动的情况。

 22.成本效益分析的目的是从( 经济 )角度评价开发一个项目是否可行。

[解析]成本效益分析首先是估算将要开发的系统的开发成本,然后与可能取得的效益进行比较和权衡,其目的是从经济角度评价开发一个新的软件项目是否可行。

23.自顶向下结合的渐增式测试法,在组合模块时有两种组合策略:

深度优先策略和( 宽度优先策略 )。

[解析]渐增式测试法有自顶向下结合和自底向上结合两种组装模块的方法,其中自顶向下集成是构造程序结构的一种增量式方式,不需要编写驱动模块,只需要编写桩模块。

它从主控模块开始,按照软件的控制层次结构,以深度优先或宽度优先的策略,逐步把各个模块集成在一起。

24.独立路径是指包括一组以前没有处理的语句或条件的一条路径。

从程序图来看,一条独立路径是至少包含有一条( 在其他独立路径中未有过 )的边的路径。

[解析]在基本路径测试中,以详细设计或源程序为基础,导出控制流程图的拓扑结构——程序图,在计算了程序图的环路复杂性之后,确定只包含独立路径的基本路径图,其中独立路径是包括一组以前没有处理的语句或条件的一条路径。

从程序图来看,一条独立路径是至少包含有一条在其他独立路径中未有过的边的路径。

25.汇编语言是面向( 机器 )的,可以完成高级语言无法完成的特殊功能,如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一些接口工作。

[解析]汇编语言属于低级语言,是一种面向机器的语言,它与高级语言相比有许多优越性:

如操作灵活,可以直接作用到硬件的最下层,完成与外部设备的接口工作等,是能够利用计算机硬件特性直接控制硬件设备的唯一语言。

26.在JSP方法中解决结构冲突的具体办法是( 中间数据结构或中间文件 )。

[解析]JSP方法是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

它定义了一组以数据结构为指导的映射过程,根据输入、输出的数据结构,按一定的规则映射成软件的过程描述,在JSP方法中解决结构冲突的具体办法是引入中间数据结构或中间文件,将冲突部分分隔开来,建立多个程序结构,再利用中间文件把它们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系统的整体。

27.详细设计的任务是确定每个模块的内部特性,即模块的算法、( 使用的数据 )。

[解析]详细设计的基本任务是为每个模块进行详细的算法设计,为模块内的数据结构进行设计,确定每个模块的内部特性,包括模块的算法和使用的数据。

对数据库进行物理设计等。

28.所有软件维护申请报告要按规定方式提出,该报告也称( 软件问题)报告。

[解析]在软件维护的流程中,第一步就是制定维护申请报告,也称为软件问题报告,它是维护阶段的一种文档,由申请维护的用户填写。

29.有两类维护技术:

在开发阶段使用来减少错误、提高软件可维护性的面向维护的技术;在维护阶段用来提高维护的效率和质量的( 维护支援 )技术。

[解析]面向维护的技术涉及软件开发的所有阶段,能够减少软件错误,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

而维护支援技术则包含信息收集,错误原因分析,维护方案评价等项,是在软件维护阶段用来提高维护效率和质量的技术。

30.科学工程计算需要大量的标准库函数,以便处理复杂的数值计算,可供选择的语言有:

( FORTRAN语言)、PASCAL语言、C语言和PL/1语言。

[解析]计算机语言根据不同行业的需求,使用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在办公管理方面,一些数据库语言如FOXPRO、ORICAL有很多的应用,在工程行业,计算机语言的科学计算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如MATLAB、PL/1、FORTRAN语言都是工程计算中常用的语言。

三.判断

1.软件的开发与运行经常受到硬件的限制和制约。

(√)

2.模块内的高内聚往往意味着模块间的松耦合。

(√)

3.Jackson图只能表达程序结构,不能表达数据结构。

(X)

4.上述数据流图表示数据A和B同时输入变换成C。

(X)

5.软件的质量好坏主要由验收人员负责,其他开发人员不必关心。

(X)

6.判定覆盖不一定包含条件覆盖,条件覆盖也不一定包含判定覆盖。

(√)

7.应该尽量使用机器语言编写代码,提高程序运行效率,而减少高级语言的使用。

(X)

8.UML只能应用于软件系统模型的建立。

(X)

9.容错就是每个程序采用两种不同的算法编写。

(X)

10.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无一遗漏的找出所有的错误。

(X)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软件开发环境---

是指在计算机的基本软件的基础上,为了支持软件的开发而提供的一组工具软件系统。

32.错误推测法---在测试程序时,人们可能根据经验或直觉推测程序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从而有针对性地编写检查这些错误的测试用例的方法。

33.黑盒测试法

把测试对象看成一个黑盒子,测试人员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只在软件的接口处进行测试,依据需求规格说明书,检查程序是否满足功能要求

34.软件质量保证

是向用户及社会提供满意质量的产品,确保软件产品从诞生到消亡为止的所有阶段的质量的活动,即确定、达到和维护需要的软件质量而进行的所有有计划、有系统的管理活动

35.瀑布模型

将软件生存周期各个活动规定为依线性顺序链接的若干阶段的一种软件开发模型。

瀑布模型把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八个阶段:

【问题的定义】、【可行性研究】、【软件需求分析】、【系统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和运行】、【维护】

八个阶段又可归纳为三个大的阶段:

【计划阶段】、【开发阶段】和【运行阶段】

五、图a中,模块G为判定,判断涉及到模块B、F、G,请指出设计中的错误,再根据改进模块图的基本原则,画出1~2个改进方案(不改变模块G的判断关系),并说明是按照哪条基本原则进行改进的。

解:

图b为一个改进方案,将模块G的位置提高,使其作用范围为控制范围的子集,减少模块之间的联系。

40.请使用PAD图和PDL语言描述在数组A

(1)~A(10)中找最大数的算法。

解:

PDL语言:

    N=1

    WHILEN<=10DO

    IFA(N)<=A(N+1)MAX=A(N+1);

    ELSEMAX=A(N)ENDIF;

    N=N+1;

    ENDWHILE;

    PAD图:

[解析]人工查找时,是从第一个元素开始查找,用当前元素与下一个元素比较,将较大者作为当前元素又与下一元素比较,如此循环,直到数组末尾。

41.根据下列条件使用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

某一8位微机,其八进制常数定义为:

以零开头的数是八进制整数,其值的范围是-177~177,如05,0127,-065

解:

(1)划分等价类并编号,如下表示:

(4分)

    

(2)为合理等价类设计测试用例,表中有两个合理等价类,设计两个例子(2分)

    (3)为不合理等价类测试用例,至少设计一个测试用例(2分)

    [解析]等价类划分属于黑盒测试的一种,它将输入数据域按有效的或无效的划分成若干个等价类,测试每个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该类其他值的测试,这样用少量有代表性的例子代替大量测试目的相同的例子,可以有效提高测试效率。

本题划分了3个合理等价类,9个不合理等价类进行测试,取到了预期的效果。

42.某电器集团公司下属的厂包括技术科、生产科等基层单位。

现在想建立一个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系统,其中:

生产科的任务是:

(1)根据销售公司转来的内部合同(产品型号、规格、数量、交获日期)制定车间月生产计划。

(2)根据车间实际生产日报表、周报表调整月生产计划

(3)以月生产计划为以及,制定产品设计(结构、工艺)及产品组装月计划。

(4)将产品的组装计划传达到各科,将组装月计划分解为周计划,下达给车间

技术科的任务是:

(1)根据生产科转来的组装计划进行产品结构设计,产生产品装配图给生产科,产生外购需求计划给供应科,并产生产品自制物料清单。

(2)根据组装计划进行产品工艺设计,根据产品自制物料清单产生工艺流程图给零件厂。

试写出以上系统中生产科和技术科处理的软件结构图。

 解:

    画出生产科图的给6分,画出技术科的给4分。

   [解析]软件结构图是软件系统的模块层次结构,反映了整个系统的功能实现,即将来程序的控制层次体系,软件结构往往用树状或网状结构的图形来表示,其主要内容有模块及模块的控制关系,根据题意,可绘制出生产科和技术科的软件结构图,其中生产科的结构图深度和宽度均为4,技术科的结构图的深度和宽度均为3。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软件危机具有下列表现(D)。

I.对软件开发成本估计不准确II.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

III.软件常常不可维护IV.软件成本逐年上升

A.I、II和IIIB.I、III和IVC.II、III和IVD.以上都正确

2.软件生命周期一般都被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阶段,其中占用精力和费用最多的阶段往往是(A)。

A.运行和维护阶段B.设计阶段C.代码实现阶段D.测试阶段

3.下列属于软件的特点的是(D)。

A.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具有抽象性B.软件在使用过程中没有磨损、老化的问题

C.软件不同于一般程序,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规模庞大,复杂程度高D.以上都正确

4.软件工程的出现是由于(D)。

A.软件危机的出现B.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C.软件社会化的需要D.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

5.软件开发技术不包含(D)。

A.软件开发方法学B.软件工程环境C.软件工具D.软件质量度度量

6.软件工程的课程特点(D)。

I.学科理论及其知识应用的多维性II.工程化III.浓厚的方法学色彩IV.实践性、指导性强

A.I、II和IIIB.I、III和IVC.II、III和IVD.以上都正确

7.下列属于应用软件的是(B)。

I.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II.软件测试工具III.办公自动化软件IV.工程与科学计算软件

A.I、II和IIIB.I、III和IVC.II、III和IVD.以上都正确

8.需求分析阶段最重要的技术文档是(B)。

A.设计说明书B.需求规格说明书C.可行性分析报告D.用户手册

9.以下关于数据流图的说法错误的是(C)。

A.数据流图舍去了具体的物质,只剩下数据的流动、加工处理和存储

B.数据流图是用作结构化分析的一种工具

C.传统的数据流图中主要由加工、数据源点/终点、数据流、控制流、数据存储组成

D.数据流图的绘制采用自上向下、逐层分解的方法

10.数据字典是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最重要工具之一,其最基本的功能是(C)。

A.数据库设计B.数据通信C.数据定义D.数据维护

11.需求分析阶段的研究对象是(B)。

A.系统分析员要求B.用户要求C.软硬件要求D.系统要求

12.结构化方法的基本原则是(B)。

A.模块化B.抽象与分解C.信息隐蔽D.逐步求精

13.耦合度最高的是(B)耦合。

A.环境B.内容C.控制D.数据

14.内聚程度较低的是(A)内聚。

A.偶然B.通讯C.顺序D.时间

15.对一个程序来说,组成系统的模块数目(C),则开发成本越小。

A.越多B.越少C.顺序D.时间

16.画软件结构图时应注意调用关系只能是(B)。

A.从下到上B.从上到下C.从左到右D.从右到左

17.程序流程图中的“→”代表(B)。

A.数据流B.控制流C.顺序流D.调用

18.DFD中的“→”代表(A)。

A.数据流B.文件C.处理D.控制流

19.DFD中的“○”代表(C)。

A.数据流B.文件C.处理D.控制流

20.DFD中的“_”代表(B)。

A.数据流B.文件C.处理D.控制流

二、填空题

1.计算机软件不仅仅是程序,还应该有一整套文档。

2.传统的软件生存期模型是瀑布模型。

3.软件按照功能的不同可以划分为3大类型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支持软件。

4.DFD在软件工程中表示数据流图。

5.耦合性与内聚性是模块独立性的两个定性标准,将软件系统划分模块时,尽量做到高内聚、低耦合,提高模块的独立性,为设计高质量的软件结构奠定基础。

6.数据流图有四种基本成分:

数据流、加工(又称为数据处理)、文件、数据的源点或终点。

7.数据字典有以下四类条目:

数据流、数据项、文件、基本加工。

数据项是组成数据流和数据存储的最小元素。

三、简答题

8.某厂对部分职工重新分配工作的政策是:

年龄有20岁以下者,初中文化程度脱产学习,高中文化程度当电工;年龄有20岁至40岁之间者,中学文化程度男性当钳工,女性当车工,大学文化程度者当技术员;年龄有40岁以上者,中学文化程度当材料员,大学文化程度当技术员。

请用结构化语言、判定表或判定树描述上述问题的加工逻辑。

答:

(1)结构化语言。

IF年龄<20

THENIF文化程度=初中

THEN脱产学习

ELSE工作为电工

ENDIF

ELSEIF年龄≤40

THENIF(文化程度=大学)

THEN工作为技术员

ELSEIF性别=男性

THEN工作为钳工

ELSE工作为车工

ENDIF

ENDIF

ELSEIF(文化程度=大学)

THEN工作为技术员

ELSE工作为材料员

ENDIF

ENDIF

ENDIF

(2)判定树如下: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结构性的瀑布模型中,哪一个阶段定义的标准将成为软件测试中的系统测试阶段的目标(A)

(A)需求分析阶段(B)详细设计阶段(C)概要设计阶段(D)可行性研究阶段软件工程方法中普遍定义的方法之一是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SLC方法),下述哪一个论述不具有SLC方法的主要特征(C)A严格定义需求B划分开发阶段C规范文档格式D分析控制流程

软件结构中两个模块之间有调用关系,传递简单数据值,相当于高级语言中的值传递,这两个模块之间的耦合是(D)(A)公共耦合(B)控制耦合(C)标记耦合(D)数据耦合

软件维护的四类维护活动是(A)

(A)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

(B)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抢救性维护和辅助性维护。

(C)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辅助性维护。

(D)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抢救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

主要从(A)几个方面进行系统可行性研究。

(A)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操作可行性。

(B)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系统可行性。

(C)经济可行性,系统可行性,操作可行性。

(D)经济可行性,系统可行性,时间可行性。

进行需求分析可使用多种工具,但(C)是不适用的。

(A)数据流图(B)判定表(C)PAD图(D)数据字典

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对问题的识别、分析与综合、编写需求分析文档以及(B)(A)软件的总结(B)需求分析评审(C)阶段性报告(D)以上答案都不对

OMT(ObjectModellingTechnique)方法的第一步是从问题的陈述入手,构造系统模型。

系统模型由对象模型、(C)组成。

A静态模型和功能模型B动态模型和过程模型C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D静态模型和操作模型

为了表示项目管理功能工作中各项任务之间的进度衔接关系,常用的计划管理工具是(D)

(A)程序结构图(B)数据流图(C)E-R图(D)甘特(Gantt)图

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

软件开发的主要任务是写程序。

测试功能是否符合要求是白盒测试。

流图中的区域数等于环形复杂度。

扇出是一个模块直接控制(调用)的模块数目,扇出过大意味着模块过分复杂,需要控制和协调过多的下级模块。

在面向对象程序中,使用继承机制是实现共享和提高重用程度的主要途径。

简答题

简述需求分析的三个层次。

答:

业务需求:

反映了组织机构或客户对系统、产品高层次的目标要求。

用户需求:

文档描述了用户使用产品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功能需求:

定义了开发人员必须实现的软件功能,使得用户能完成他们的任务,从而满足了业务需求。

软件测试中一般包含几个步骤?

请分别加以说明

答: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

单元测试:

对源程序中的每个程序单元进行测试,检查各模块是否正确实规定的功能,从而发现模块在编码中或算法中的错误

集成测试:

检查与设计相关的软件结构的有关问题

确认测试:

主要检查已实现的软件是否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确定了的各种需求

系统测试:

把已确认的软件与其他系统元素结合在一起进行测试

(制定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执行测试撰写测试报告消除软件缺陷完成)

说出你所知道的两种估算软件规模的方法的名称,并说明他们的优缺点。

(4分)

答:

代码行技术,功能点技术

软件生命周期都包含哪些阶段,并简述每个阶段的基本任务(5分)

答:

软件生命周期由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也称为软件维护)3个时期组成。

软件定义时期通常进一步划分成3个阶段,即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

1问题定义2可行性研究3需求分析4总体设计5详细设计6编码和单元测试7综合测试8软件维护

①软件生命周期中所花费用最多的阶段是(D)

A.详细设计B.软件编码C.软件测试D.软件维护

②可行性分析是在系统开发的早期所做的一项重要的论证工作,它是决定该系统是否开发

的决策依据,因必须给出(B)的回答。

A.确定B.行或不行C.正确D.无二义

③下列关于瀑布模型的描述正确的是(C)。

A.瀑布模型的核心是按照软件开发的时间顺序将问题简化。

B.瀑布模型具由于良好的灵活性。

C.瀑布模型采用结构化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将逻辑实现与物理实现分开。

D.利用瀑布模型,如果发现问题则修改的代价很低。

④详细设计的结果基本决定了最终程序的(C)

A.代码的规模B.运行速度C.质量D.可维护性

⑤结构化程序设计主要强调的是(D)

A.程序的规模B.程序的效率C.程序设计语言的先进性D.程序易读性

⑥程序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是(B)

A.过程、子程序和分程序B.顺序、选择和重复C.递归、堆栈和队列D.调用、返回和转移

⑦确认软件的功能是否与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所要求的功能相符的测试属于(C)

A、集成测试B、恢复测试C、验收测试D、单元测试

⑧面向对象技术中,对象是类的实例。

对象有三种成份:

(A)、属性和方法(或操作)。

A.标识B.规则C.封装D.消息

⑨下面关于面向对象方法中消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键盘、鼠标、通信端口、网络等设备一有变化,就会产生消息

B.操作系统不断向应用程序发送消息,但应用程序不能向操作系统发送消息

C.应用程序之间可以相互发送消息

D.发送与接收消息的通信机制与传统的子程序调用机制不同

⑩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数据隐藏指的是(D)。

A.输入数据必须输入保密口令B.数据经过加密处理

C.对象内部数据结构上建有防火墙D.对象内部数据结构的不可访问性

 

1.程序设计属于软件开发过程(C)阶段。

A、设计B、编程C、实现D、编码

2.结构设计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系统设计方法,是以(A)为基础、自顶向下、逐步求精

和模块化的过程。

A、数据流B、数据流图C、数据库D、数据结构

3.结构化程序设计主要强调程序的(C)。

A、效率B、速度C、可读性D、大小

4.分析员是(B)

A、户中系统的直接使用者B、用户和软件人员的中间人

C、软件的编程人员D、用户和软件人员的领导

5.程序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的共同特点是(D)。

A、不能嵌套使用B、只能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