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综合楼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334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综合楼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生产综合楼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生产综合楼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生产综合楼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生产综合楼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生产综合楼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生产综合楼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生产综合楼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生产综合楼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生产综合楼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生产综合楼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生产综合楼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生产综合楼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生产综合楼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生产综合楼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生产综合楼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生产综合楼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生产综合楼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生产综合楼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生产综合楼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产综合楼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

《生产综合楼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综合楼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产综合楼工程作业指导书.docx

生产综合楼工程作业指导书

 

田庄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

生产综合楼

 

高低压电气安装有限公司

田庄110kV变电站项目部

2015年8月29日

 

批准:

 

审核:

 

编制:

 

一、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田庄110kV变电站生产综合楼工程

二、编制依据:

1.德州华德电力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110kV田庄变电站工程施工图纸

2.主要规范规程

《建筑施工手册》

《建筑分项施工工艺标准手册》

《建筑施工规范大全》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三、工作人员安排

现场负责人:

张见解

施工负责人:

张见解

安全负责人:

冯晓

质量负责人:

荣长明

技术负责人:

张凯

四、施工方案

4.1测量定位

4.1.1采用经纬仪、水准仪定位,钢尺丈量。

测量定位前对该建筑范围内进行场地平整,并依据坐标基准点(X=4088443.119,Y=4473337.196高程19.987)引测水准点标高及建筑物定位桩。

4.1.2控制点引测完毕后进行固定并妥善保护,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桩不被磕碰,在施工过程中要经常对控制桩进行校核,当发现移动现象要经过技术人员复核确定桩位。

4.2土方开挖

4.2.1作业条件

4.2.1.1确定开挖顺序及行走路线,并做好排水措施。

4.2.1.2完成测量控制网的设置,包括控制轴线和水准点,计算挖填土方量。

4.2.1.3设备进入现场进行维护检查、试运转,使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4.2.2操作工艺

4.2.2.1本工程采用反铲挖掘机。

4.2.2.2由于开挖深度约为170cm,不做分层开挖,由北向南依次开挖。

4.2.2.3为防止机械破坏地基土,严格控制土方开挖标高。

4.2.2.4采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机械挖土,并对开挖的土方外运至场区回填。

4.2.2.5严禁扰动基底土层。

4.2.2.6基础土方开挖完成后进行基槽验收后,方可施工垫层。

4.2.4安全措施

4.2.4.1开挖边坡土方,严禁切割土方,以防止边坡失稳。

4.2.4.2机械行驶道路应平整、坚实,必要时应铺设垫木。

4.2.4.3机械施工区域内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4.2.4.4挖掘机开挖和汽车行驶要听从现场指挥,所有行驶车辆必须按照指定的路线行驶。

4.2.4.5夜间施工,机上及工作地点必须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护栏。

4.2.4.6现场要专人指挥,严禁超挖。

4.3模板工程

4.3.1基础模板

4.3.1.1主要机具:

圆锯、压刨、手锯、钉锤、电钻、水平尺、钢卷尺、大锤等

4.3.1.2作业条件

4.3.1.2.1混凝土垫层表面平整,清扫干净。

4.3.1.2.2标高检查合格。

4.3.1.2.3四周要有足够的支模空间。

4.3.1.2.4校核轴线,放出模板边线及标高。

4.3.1.2.5基础钢筋、予埋管件已经安装。

4.3.1.2.6隐蔽工程已经验收。

4.3.1.2.7模板配备齐全,检查模板完好。

4.3.1.2.7运输及小型机械试运转正常。

4.3.1.3质量要求

4.3.1.3.1标高及截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4.4.1.3.2模板缝应用海绵条进行封堵,以免漏浆。

4.3.1.3.2大放脚基础安装

4.3.1.3.2.1流程弹线——侧模拼装——涂刷隔模剂——模板安装

4.3.1.3.2.2在基坑底垫层上弹出基础中心线。

把截好尺寸的模板和钉木档拼成侧板,在侧板内表面弹出中心线,再将基础的4块侧板组拼成方块,并校正尺寸及角部方正。

4.3.1.3.2.3模板安装好后,用水平尺校正标高。

4.3.1.3.2.4在模板周围钉上木桩,用平撑和斜撑支撑牢固。

4.3.1.4成品保护

4.3.1.4.1与混凝土接触的模板表面要认真涂刷隔离剂,不得漏刷,涂刷后如被雨淋,要补刷。

4.3.1.4.2拆除模板时要轻轻撬动,使模板脱离混凝土表面,禁止猛砸狠敲,防止碰坏混凝土。

4.3.1.4.3拆除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干净,涂刷隔模剂,放于指定位置麻放整齐。

4.3.1.5安全措施

拆下的支撑、木档,要随即拔掉上面的钉子,并堆放整齐,防止“朝天钉”伤人。

4.3.1.6危险点分析

4.3.1.6.1“朝天钉”伤人。

模板拆除后应及时拔掉“朝天钉”并码放整齐。

4.3.2柱模板

4.3.2.1主要机具

撬杠、水平尺、倒链、钢卷尺、花篮螺栓、线坠

4.3.2.2作业条件

4.3.2.2.1模板形式及尺寸已经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4.3.2.2.2柱钢筋绑扎完成,予埋件安装完成,隐蔽工程验收完成。

4.3.2.3施工工艺

4.3.2.3.1工艺流程找平、定位——组装柱模——安装柱箍——安装拉杆或斜撑——校正垂直度——柱模板预检——浇筑混凝土——模板拆除

4.3.2.3.2按标高抹好水泥砂浆找平层,按柱模板边线做好定位墩台,以保证定位标高及轴线位置的准确。

4.3.2.3.3安装就位予拼成的模板:

先将相邻的两片就位,就位用铁丝与主筋绑扎临时固定;用U形卡将两片模板卡紧,安装完两片模板后再安装另外两面模板。

4.3.2.3.4安装柱箍。

4.3.2.3.5安装拉杆或斜撑。

4.3.2.3.6将柱模板内清理干净,封闭清扫口,办理柱模板检查。

4.3.2.3.7柱模板拆除。

先拆柱模板拉杆或支撑,再卸掉柱箍,把连接每片柱模板的U形卡拆掉,然后用撬杠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与混凝土脱离。

4.3.2.4成品保护

4.3.2.4.1吊装模板时轻起轻放,不准磕碰楼板混凝土,并防止模板变形。

4.3.2.4.2柱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拆模时其表面及棱角不不受损时方可拆除柱模板。

4.3.2.4.3拆模时不得用大锤硬砸或撬杠硬撬,以免损坏柱子混凝土表面或棱角。

4.3.2.4.4拆下的钢模板及时清理维修,涂刷隔离剂,分规格堆放。

4.3.2.4安全措施

4.3.2.4.1安装柱模板时,应将柱模板与主筋临时拉接固定,以免模板倾覆伤人。

4.3.2.4.2高处作业应搭设脚手架,操作人员应佩挂安全带。

4.3.3梁、圈梁模板

4.3.3.1主要工器具

圆锯机、手电钻、手电锯、钉锤、铁水平尺、扳手、钢卷尺、线坠、墨斗、撬杠、起子、经纬仪、水准仪、水平仪、塔尺。

4.3.3.2作业条件

4.3.3.2.1确定使用模板材料。

本工程采用木模板。

4.3.3.2.2备齐模板、连接、支撑工具材料,涂刷隔离剂。

4.3.3.2.3施工器具已经运进现场并经维修均完好;作业需要的脚手架搭设完毕。

4.3.3.2.4柱和砖墙已施工完一层,并经检查,尺寸、标高、轴线复合要求。

4.3.3.2.4在柱和砖墙上弹好轴线、边线及水平控制标高线,能满足施工要求。

4.3.3.3施工工艺

4.3.3.3.1梁模板安装

4.3.3.3.1.1根据柱弹出的轴线、梁位置和水平线,安装柱头模板。

4.3.3.3.1.2按配板在梁下设置支柱,间距一般为600~1000mm。

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柱的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

当梁跨度大于或等于4m时,跨中梁底处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如设计没有要求,起拱高度取梁跨的2‰,主次梁起拱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4.3.3.3.1.3底层支柱应支在坚实地面上,并在底部加垫木,并设对拔木楔楔紧,调整标高,分散荷载,以防发生下沉。

4.3.3.3.1.4梁钢筋一般在底模支好后绑扎钢筋,找正位置和垫好钢筋保护层垫块,清除垃圾杂物,经检验合格后,即可安装侧模板。

4.3.3.3.1.5根据墨线安装梁侧模板、压脚模、斜撑等,梁托架间距要符合配板设计要求,当梁高超过700mm时,应采用对拉螺栓在梁侧中部设置通常横棱,用螺栓紧固。

4.3.3.3.1.6梁模板采用木模板时,侧模要包住底模。

4.3.3.3.2圈梁模板

4.3.3.3.2.1圈梁模板的底板一般为砖混结构的砖墙,安装前宜用砂浆找平,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组合钢模板。

4.3.3.3.2.2圈梁模板支设木模一般采用扁担支模法,系在圈梁底下宜皮砖中,沿墙身每隔0.9~1.2M留一60mm*120mm顶砖洞口,穿100mm*50mm木底棱作扁担,扁担穿墙平面位置距离两端240mm,每面墙不宜少于5个洞,在其上紧靠砖墙两侧支侧模,用夹木和斜撑支牢,侧模上口设撑木固定,上口用弹线找平。

4.3.3.3.2.3当模板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时,可采用拉接法,系采用拉接角膜和拉接螺栓作梁侧模的底座,连接角膜支撑圈梁侧模,用U形纵横向连成整体,梁侧模板的上部用拉铁固定位置,或采用钢管或扁钢做底座,在扁钢上开数个长孔,用楔块或扣件插入扁钢长孔内,用以固定梁侧底模下部,上部宜用拉铁固定。

4.3.3.3.2.4钢筋绑扎一般在侧模支好前进行。

模板支设完后,应对钢筋进行校正。

4.3.3.4模板拆除

4.3.3.4.1梁和圈梁侧模板应在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伤时方可拆除;如圈梁在拆模后要接着砌筑砖墙,则圈梁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25%方可拆模。

4.3.3.4.2对梁底模,当跨度等于或小于8m时。

应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75%:

当跨度大于8m时应达到100%。

4.3.3.4.3拆模顺序为先拆侧模,后拆底模,当上层梁正在浇筑混凝土时,下层梁的底模板和支柱不得拆除。

4.3.3.5成品保护

4.3.3.5.1在砖墙上支圈梁时,防止打造碰动梁底砖墙,以免造成松动,不得用重物冲击已经安装好的模板及支撑。

4.3.3.5.2模板支好后,应保持模内清洁,防止掉入砖头、砂浆、木屑等杂物。

4.3.3.5.3采取措施保持钢筋位置正确,不被扰动。

4.3.3.6安全措施

4.3.3.6.1模板安装应在牢固的脚手架上进行,如中途停歇,应将就位的支柱、模板固定牢固,不得架空搁置,以防掉下伤人。

4.3.3.6.2拆模时应搭设脚手架,拆模间歇时,应将松开的部件和模板运走。

4.3.3.6.3拆楼层外边梁和圈梁模板时,应防高空坠落、防止模板向外翻倒的措施。

4.3.3.6.4在拆模过程中,如发现梁混凝土有影响结构安全、质量问题时,用暂停拆除,经处理后方可拆模。

4.3.3.7危险点分析及预防措施

4.3.3.7.1梁底安装模板出现墙身不平、梁底不平下挠、梁侧模胀模。

支模时应边模包底模;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应略为缩短;梁侧支模应设压脚板、斜撑,拉线通直后将梁侧钉牢;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

4.3.3.7.2圈梁模板外胀和墙面流坠。

圈梁模板应支撑牢固,模板上口用拉杆钉牢固;侧模与砖墙之间的缝隙用塑料海绵或砂浆塞填,模板本身缝隙塞填塑料海绵。

4.3.4肋形楼板模板

4.3.4.1主要工器具(同4.4.3.1)

4.3.4.2作业条件(同4.4.3.2)

4.3.4.3施工工艺

4.3.4.3.1在梁、板底部搭设满堂红脚手架(本工程采用琵琶撑做支柱),间距不得大于1.2m。

并在梁的两侧设置2跟脚手杆,以便固定梁侧模。

4.3.4.3.2模板支设完毕后,应对模板的尺寸、标高、板底平整度和立柱的牢固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如发现模板或支柱松动或偏差,应及时纠正和加固,并将板面清理干净。

4.3.4.3.3检查完后,在琵琶撑之间设置纵横水平拉杆和斜拉杆,以保证稳定。

水平拉杆距离地面500mm以道,以上1.6~2.0设一道,琵琶撑底部应铺设50mm厚垫木块,垫木块下为土时夯实拍平,并用对拔木楔楔紧。

4.3.4.4模板拆除

4.3.4.4.1拆模顺序一般为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

4.3.4.3.2当板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0%方可拆除模板.

4.3.4.3.3一层模板及支柱需待二层模板拆除后方可进行.

4.3.4.5成品保护

4.3.4.5.1不得用重物冲击磕碰已经安装好的模板及支撑.

4.3.4.5.2不得在吊模\拉杆上搭设跳板,以保证模板的稳定和不变形.

4.3.4.5.3搭设脚手架时,严禁与模板及支撑连接在一起.

4.3.4.5.4不得在模板平台上行车和堆放大量材料和重物.

4.3.4.6安全措施

4.3.4.6.1安装模板操作人员应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应系安全带.

4.3.4.6.2支模应按顺序进行,模板及支撑系统在未固定前,严禁利用拉杆上下人,不得在拆除的模板上进行操作.

4.3.4.6.3拆模时,应按顺序逐块拆除U形卡和L形插销,避免整体塌落;拆除顶模时,应设临时支撑确保安全作业.

4.3.4.6.4U形卡等零件\圆钉及木工工具,要装入专用背包或箱中,不得随手乱丢,以免掉落伤人.

4.3.4.6.5高空拆模应有专人指挥,并在下面标出作业区,暂停人员通过.

4.3.4.6.6六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得安装和拆除模板.

4.4钢筋工程

4.4.1主要工器具

调直机、切断机、电焊机、弯曲机、钢丝刷、手摇扳、卡盘、小撬杠、钢筋钩

4.4.2作业条件

4.4.2.1学习、熟悉施工图纸,明了框架柱、梁、板节点处钢筋构造及各部位做法;根据工程进度要求,确定梁钢筋的分段与搭接位置,并进行技术交底。

4.4.2.2模板已支设或部分支设,其尺寸及牢固情况符合钢筋绑扎要求;模板内杂务已清理干净。

4.4.2.3钢筋按绑扎次序、不同型号、规格堆放在规定位置。

4.4.2.4在模板上已弹好水平标高线。

4.4.2.5检查基础及下层伸出搭接钢筋的数量、位置、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4.3施工工艺

4.4.3.1柱钢筋绑扎

4.4.3.1.1当下部基础或下层框架柱砼达到30%以上强度,即可开始绑扎构造柱钢筋。

钢筋接头多设在梁板上面,伸出梁板面高度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现场绑扎时,先将每根柱子所有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接长柱钢筋,划上箍筋间距,逐个绑扎。

应注意箍筋搭接处,要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绑扎。

箍筋端头平直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弯钩角度不小于135度。

4.4.3.1.2柱钢筋与梁钢筋应绑扎连接,在柱脚、柱顶与梁相交的节点处应适当加密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应符合设计要求。

4.4.3.1.3为使构造柱钢筋的位置正确,钢筋绑扎完后应做拉接筋。

4.4.3.2框架梁钢筋绑扎

4.4.3.2.1框架梁或连续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接点或中间支座范围。

4.4.3.2.2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层端节点的锚固长度,当采用直线锚固形式时不应小于La,且伸过柱中心线不宜小于5d。

4.4.3.2.3采用模内绑扎时,先在主梁模板上按设计划好箍筋间距,然后按以下次序进行绑扎:

将主筋穿好箍筋,按已划好的间距逐个分开固定弯起筋和主筋穿次梁弯起筋和主筋并套好箍筋放主筋架立筋、次梁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梁底主筋与箍筋绑住绑架立筋再绑主筋。

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4.4.3.2.4梁中钢筋应与主筋垂直,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的交叉点均应扎牢。

箍筋弯钩的叠合处,在梁中应交错绑扎,有抗震要求的,箍筋弯钩应为135度,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应为6-10d。

4.4.3.2.5弯起筋与负弯矩筋位置要正确;梁与柱交接处,梁钢筋锚入柱内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梁的受拉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5mm时,不应采用绑扎接头。

小于25mm时,可采用绑扎接头。

搭接长度如设计未作规定时,可按下表搭接。

搭接长度的末端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

不得小于10d。

接头不宜设在梁的最大弯矩处。

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级钢可不用);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

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在受力钢筋30d区段范围内(且不小于500mm),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应符合:

同一截面受拉区不大于25%,受压区不大于50%。

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表十一)

钢筋类型

砼强度等级

C20

C25

高于C25

Ⅰ级钢

35d

30d

25d

Ⅱ级钢

45d

40d

35d

冷拔低碳钢丝

300mm

4.4.3.2.6纵向受力钢筋为双排或三排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mm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宜与纵向钢筋规格相同,以保证设计要求。

4.4.3.2.7主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在同一高度遇有梁垫、边梁时,必须支承在梁垫或边梁受力钢筋之上,主筋两端的搁置长度应保持均匀一致;次梁的纵向受力钢筋支承在主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之上。

4.4.3.2.8主梁与次梁的上部纵向钢筋相遇处,次梁钢筋应放在主梁钢筋之上。

4.4.3.3板钢筋绑扎

4.4.3.3.1绑扎前应修整模板将模板上的杂物清理干净,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的间距。

4.4.3.3.2按划好的钢筋间距,先排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同时配合安装并固定。

4.4.3.3.3钢筋搭接长度、位置和数量的要求,同梁钢筋绑扎第四条。

4.4.3.3.4板与次梁、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应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

4.4.3.3.5板钢筋的绑扎采用八字扣,对外围两根钢筋的交叉点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间隔交错绑扎(双向配筋板相交点须全部绑扎)。

4.4.3.3.6板的负弯矩配筋,每个扣均要绑扎,并在主筋下垫砂浆垫块,以防止被踩下。

特别对雨蓬、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的位置,防止变形。

4.4.3.3.7板钢筋弯起点,应按设计规定,图纸未注明时,板的边跨支座可按跨度的L/10为弯起点,板的中跨及连续多跨可按支座中线的L/6为弯起点。

(L是板中—中的跨度)

4.4.3.4楼梯钢筋绑扎

4.4.3.4.1在楼梯支好的底模上,弹上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按设计图纸中主筋和分布筋的排列,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相交点均应绑扎。

要注意,在遇到楼梯梁时,先绑梁钢筋,后绑板筋,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4.4.3.4.2底板钢筋绑扎完,待踏步模板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并垫好砂浆垫块。

4.4.3.4.3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

4.4.4质量要求和允许偏差

4.4.4.1基本项目

4.4.4.1.1钢筋网片和骨架的绑扎和焊接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绑扎扣数的10%,且不应集中;骨架无漏焊开焊。

4.4.1.1.2弯钩的朝向应正确。

绑扎接头应符合梁“钢筋绑扎第四条”。

4.4.1.1.3对焊接头无横向裂纹和烧伤,焊包均匀,对焊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度,对焊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2mm;电弧焊接头,焊缝表面平整,无凹陷、焊瘤,接头处无裂纹、气孔、夹渣及咬边。

4.4.4.2允许偏差

现浇梁、板钢筋绑扎允许偏差(表十二)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网的长度、宽度

±10

尺量检查

2

网眼尺寸

±20

尺量连续三档取其最大值

3

骨架的宽度、高度

±5

尺量检查

4

骨架的长度

±10

尺量检查

5

受力钢筋

间距

排距

±10

±5

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其最大值

6

箍筋、构造筋间距

±20

尺量连续三档取其最大值

7

钢筋弯起点位移

20

尺量检查

8

焊接预埋件

中心线位移

5

尺量检查

水平高差

3

-0

尺量检查

9

受力筋保护层

基础

±10

尺量检查

梁柱

±5

墙板

±3

4.4.5成品保护

4.4.5.1钢筋在堆放过程中,要保持钢筋表面洁净,不允许有油渍、泥土或其他杂物。

4.4.5.2避免踩踏、磕碰已经绑好的钢筋,绑构造柱和圈梁钢筋时,不得将砖墙和梁底砖碰松动。

4.4.5.3楼板等的弯起钢筋,负弯矩筋绑扎好后,在浇筑混凝土前进行检查、整修,保持不变形,在浇筑混凝土时设一名钢筋工人专人整修。

4.4.5.4钢筋绑扎时,防止碰动予埋件及洞口模板。

4.4.5.5模板内表面涂刷隔离剂时,应避免污染钢筋。

4.4.5.6安装电线管、暖卫管线或其他管线埋设物时,应避免任意切断和磕碰钢筋。

4.4.6安全措施

4.4.6.1钢筋加工机械的操作人员,应经过一定的机械操作技术培训,掌握机械性能和操作过程后,才能上岗。

4.4.6.2钢筋加工机械的电气设备,应有良好的绝缘并接地,每台机械必须一机一闸,并设漏电保护开关。

机械转动外漏部分必须设有安全防护罩,在停止工作时应切断电源。

4.4.6.3钢筋加工机械使用前,应先空运转试车后,方能开始使用。

4.4.6.4钢筋冷拉时,冷拉场地两端不得站人,操作人员进入安全位置后方可进行冷拉。

4.4.6.5使用钢筋弯曲机时,操作人员应站在钢筋活动端的反方向,弯曲400mm以下长度的短钢筋时,要有防止钢筋弹出的措施。

4.4.6.6粗钢筋切断时,冲切力大,应在切断机口两侧机座上安装2个角钢栏杆,防止钢筋摆动。

4.4.6.7在电焊机操作周围,不得放易燃物品,在室内焊接时,应保持良好环境。

4.4.6.8搬运钢筋时,要注意前后方向有无碰撞危险或被钩挂料物,特别要避免碰挂周围和上下方的电线。

4.4.6.9安装悬空结构钢筋时,必须站在脚手架上操作,不得站在模板上或支撑上。

4.4.6.10现场施工的照明电线及混凝土振动器线路不准直接挂在钢筋上,夜间施工采用行灯时,电压不得超过36V。

4.4.6.11起吊或安装钢筋时,要和附近高压线路或电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在钢筋林立的场所,雷雨时不准操作和站人。

4.4.6.12在高空安装钢筋必须扳弯粗钢筋时,应选好位置站稳,系好安全带,防止摔下,现场操作人员均应戴安全帽。

4.5混凝土工程

4.5.1砼的质量控制

4.5.1.1严格督促鞭策商品混凝土厂家对砼原材料的控制

4.5.1.1.1砂、石、水泥等必须要有材质说明书,必须取得厂家搅拌站现场取样试验合格。

4.5.1.1.2石子:

粒径在5~20mm间,含泥量不得大于1%。

4.5.1.1.3砂:

细度模数为0.9~1.5,含泥量不得大于3%。

4.5.1.1.4水泥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备案登记证,必须是大厂水泥,并能满足工程设计需要。

4.5.1.1.5掺用外加剂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备案登记证。

并能满足工程设计需要。

4.5.1.2严格督促鞭策商品混凝土厂家对砼的质量控制。

34.5.1.2.1提前向商品混凝土厂家提供供货委托计划,对砼的标号、坍落度、初凝时间等技术参数作书面明确。

4.5.1.2.2每批砼供货时,要求厂家提供砼配合比及水泥、外加剂、砂、石的质保资料。

4.5.1.2.3商品混凝土厂家必须设置专业试验人员及工长到施工现场对砼的取样、质量控制同时作好同搅拌站的联系工作。

4.5.2砼的浇捣

4.5.2.1准备工作:

4.5.2.1.1制定具体施工方案,由施工工长对操作班组进行书面的安全技术交底。

4.5.2.1.2砼采用泵送,浇筑前,对泵车全面检修,保证能正常使用。

输送管沿砼柱层层加固向上传递,不能和模板支撑架相连,水平部分用20cm高的铁凳垫起,使输送泵输送管与梁、板钢筋相互分开,确保梁板钢筋不受破坏。

4.5.2.1.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禁工人践踏钢筋,上下层钢筋之间加设板凳铁,上铺竹跳形成环型通道,并在浇筑过程中随时随混凝土的浇筑而移动通道。

4.5.2.1.4机具准备和计算该段所需砼量提前报商品砼厂家备料,防止停工待料。

与水、电供应部门联系,防止水、电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