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提优测评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350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提优测评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提优测评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提优测评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提优测评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提优测评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提优测评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提优测评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提优测评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提优测评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提优测评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提优测评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提优测评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提优测评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提优测评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提优测评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提优测评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提优测评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提优测评卷.docx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提优测评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提优测评卷.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提优测评卷.docx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提优测评卷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提优测评卷(1卷)

  (满分:

100分; 时间:

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戛然而止(gǎ)   叱咤风云(chìzhà)   颦蹙(pín cù)    吞噬(shì)

  B、尽态极妍(yán)  怏怏不乐(yàng)       羸弱(léi)        沮丧(jǔ)

  C、搁浅(gē)       聊以自慰(liáo)       砭骨(biān)      阴霾(mài)

  D、收敛(liǎn)       环谒(hè)      迸出(bèng)       澎湃(bài)

  2、下面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迹罕至(稀少)      人声鼎沸(开水)           马革裹尸(包裹)

  B、义愤填膺(胸)        兀兀穷年(劳苦的样子)     群蚁排衙(衙门)

  C、气冲斗牛(天空)      毛骨悚然(恐惧的样子)     进退维谷(是)

  D、锲而不舍(刻)        迥乎不同(完全)           略胜筹(计数的用具)

  3、下列书写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修改。

(4分)

  A、眼花缭乱  石破天惊  妥贴     (     改为     )

  B、慷慨以赴  本色当行  相得益章 (     改为     )

  C、面面相觑  叹为观止  班斓     (     改为     )

  D、斑斑驳驳  低回婉转  静睦庄严 (     改为     )

  4、下面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都有语病,请修改。

(3分)

  10年以来,一个戴眼镜的圆脸少年和他身边的朋友与敌人,一直牵扯着人们的神经?

--当年的顽童如今已然成人,但这种牵挂却从未改变。

A、迄今为止,《哈利·波特》小说系列已被译成64种语言,B、全球总销量约3.25亿册左右,小说作者罗琳因这一系列图书的出版而成为亿万富婆,C、而根据小说改编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甚至重振了英国电影工业。

  5、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4分)

  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的水;如果你是小鸟,那快乐就是一片湛蓝的天,                 ,                 。

  6、综合性学习(8分)

  “追星”已成为一种时尚。

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敬的名人。

这些名人,可能是伟人、专家、学者……当然,也可能是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等等。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名人的世界,去感受名人的魅力。

  活动一:

介绍名人

  请介绍一位你所崇敬的名人的主要事迹。

  姓名:

                     职业:

  主要事迹:

  活动二:

欣赏名人

  请说说你所崇敬的名人的闪光点及至理名言,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闪光点:

  至理名言:

  客观理由:

  活动三:

另眼看名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都可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毛病,让人为他们感到遗憾。

比如,我们常看到或听到,某某歌星偷逃税款、某某主持人索要高额出场费等等。

那么,请你介绍一个你所崇敬的名人有些什么样的缺点?

并谈谈该如何看待名人?

  缺点:

  看待:

  7、古诗词默写(9分)

  ①谁家玉笛暗飞声,              。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②             ,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漳》唐·韦应物)

  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                        ,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俄国·普希金)

  ④《木兰诗》中写木兰不愿接受功名利禄的赏赐而愿辞官回家的句子是:

     。

  ⑤自古以来,有不少文人墨客吟诵黄河,赞美黄河。

请写出关于黄河的两句诗词。

  二、阅读(50分)

  

(一)古诗鉴赏(6分)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8、请简要地概括一下这首诗的内容,前两句写     ,后两句写         。

(2分)

  9、你认为引发作者对友人思念的景物是      ,你的依据是      。

(2分)

  10、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2分)

  二)文言文阅读(11分)

  读下面两段文言文,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

“盲臣(该乐师是盲人,故自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孰:

疑问代词,昧行:

在黑暗中走路。

怎能与在黑暗中走路相比呢)?

”平公曰:

“善哉!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

 ②但当涉猎         涉猎:

  ③欲学,恐已暮矣     欲:

④何不炳烛乎       炳烛: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

  ②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译文:

  13、如果用(乙)文中的一句话来规劝(甲)文中的吕蒙要重视学习,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如果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指导(乙)文中的晋平公读书的方法,你认为最恰当的一句是:

“      。

”(2分)

  14、读了上面(甲)(乙)两段文章,你得什么启示?

(3分)

  (三) 让恨像花儿一样(12分)

  蝶舞沧海

  她曾是一个美丽健康的小女孩。

她有一双灵巧的手,会画画,会弹钢琴,人人都说她是个小天使。

  11岁时,她的父母离异了,她被分给了父亲。

继母是个恶毒的女人,对她非打即骂。

她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担负粗重的家务。

即便是这样忍气吞声,她的灾难还是来了。

一天夜里,丧心病狂的继母挥刀砍下了她的右手。

她的人生从此残缺不全。

  小小的她,第一次懂得了什么叫仇恨。

继母被关进牢中服刑,母亲流着泪将她接到了自己身边。

  从一个正常人到残疾人,其中所经历的身心痛苦不言而喻。

她的右臂成了一根肉棍,只能一切重新从左手学起。

穿衣、吃饭、写字、游泳、骑自行车,每学一样都像在刀尖上舞蹈,那是血与泪的交织。

而每一次血泪和疼痛,都会让她对继母的仇恨更深一层。

  有些戏剧化的是,不久花心的父亲又离婚再娶了,那个恶毒的女人和父亲所生的小男孩,也和当初的她一样有了同样恶毒的继母。

小男孩不仅受到她所受过的苦,还遭尽外人的歧视,甚至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

  报应,这就是报应。

母亲咬着牙说。

  她却沉默了,显得心事重重。

让她的母亲所不能理解的是,从那后她竟然经常往小男孩那儿跑,偷偷给他送去好吃的,还把自己的零用钱给他。

  时光飞逝。

高考她以609分的高分考入大学。

学费无着,但因为她的特殊身份以及自强自立的事迹,引起了电视台的关注,电视台为她募得了两万元。

念4年大学,两万元已算拮据,她却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

--将募款拿出一半分给了小男孩。

  媒体一片哗然。

记者采访她为什么要这么做时,她说,那年他才一岁多,一切都不关他的事。

她还说,以后自己辛苦一点没关系,但他8岁了,应该上学去。

她最后的一句话更是掷地有声,她说她大学毕业后,如果那个恶毒女人还没出狱,她将全力供他上学。

  这个善良的女孩名叫左小萃,来自四川双流县。

她的事迹使牢狱中的女人愧疚忏悔,也使千千万万的电视观众感动和反思。

她的深明大义,让我们在这个残酷的故事里突然间峰回路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美好。

  很多时候,面对仇恨,我们总是把它当种子一样种在心里,一代一代,无休无止,报复他人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

而一报还一报,一人做事一人当,不牵连,不波及,让它像花儿一样开在哪里便谢在哪里,这才是一种境界,才是人与人之间温馨和睦的真谛。

  (选自《创新作文·初中版》 2007年10期)

  15、“她的深明大义,让我们在这个残酷的故事里突然间峰回路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美好”。

结合文章来看,这里的“人性的光学与美好”指什么?

(2分)

  16、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17、文章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仇恨?

请摘取文中语句回答。

(2分)

  18、文中左小萃的伤痛,让大多数人都把矛头指在其继母头上,这似乎是合情理,毕竟是她直接制造了悲剧。

但是,也有人认为还有其他人也该承担责任,你认为还有谁该负责?

为什么?

(3分)

  19、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你父母说些什么呢?

请联系现实谈谈。

(3分)

 (四)我说不出(11分)

  马金瑜

  我说不出那四个徘徊在三里屯服饰大厦里的清洁工有多穷,她们都三十多岁了,聚在一角商量去吃两碗面条,谁也不敢带头,怕进那个里面装饰着荷花的餐厅。

她们每天都拖餐厅门口的地,每天打扫餐厅旁边的厕所,每天都擦餐厅前面楼梯的把手。

每到元旦了,餐厅门口的黑板上写着许多打折的菜名,菜名都很好听。

她们在楼梯的角落里商量了好半天,一个年纪大的才说:

“怕什么。

”三个女人跟在她后面。

餐厅的服务员吃惊地看着排着队进来的四个蓝衣服,还是那个年纪大的叫了饭。

餐厅里灯光很亮,吃饭的顾客不停地看着她们,她们就坐在亮处,脸上红红的,高兴地说着话。

我隔着玻璃,在心里深深地心疼着他们,脸上却呆呆的,好像我是另外一个人。

  我说不出那个扛着铁镐走在建外的民工身上有多少土。

他的眼睫毛都被灰尘压住了,整个人是灰土的颜色。

要过春节了,地铁口附近全是叫卖年货的人,等车的人,挤得走不动。

他和他的伙伴们不用挤,人们为他们让开一条路,他们像是刚从土堆里出来的,有的人背着一卷绳子,有的人拿着一个看不出颜色的尿素袋子,有的人什么也没有拿,佝偻着腰,裤子抽在半腿,灰土里露出满头扎眼的白头发。

走着走着,扛着铁镐的人在一个卖小猪罐罐的地摊前面站下了,他呆看着红底撒着金粉的小猪,卖东西的人说,十块钱,十块钱,我还给你个盒子。

队伍里的一个伙伴说,赶紧走,买这个又没用。

他说,寄给小孩。

看看,他又跟着队伍走了,一步三回头地望着,走到红绿灯那里,那突然又跑回来,什么也没有说,从贴胸的口袋里掏出一张十块,把包着的小猪抱在肚子上走了。

我远远地跟着他们,不知道走了多远,像一个神经病一样流着眼泪跟在他们后面。

北京的冬天风真大,真冷。

  我说不出住在北京草场地村的那些出租车司机每天是怎么睡着的。

冬天,深夜一点,他们钻进不到一米六的低矮平房里,屋顶上只用砖头压着石棉瓦或者油毡,里面还有孩子的哭声。

我说不出那们父亲的左眼是什么时候看不见的,这个靠种地和卖凉皮供两个孩子上完大学的农民说:

“街上的瞎老汉不是多得很嘛,去医院有啥好看的,我是迟早要进土的人。

”我说不出那个在新疆石河子老街口晒太阳,修自行车的老汉有多孤独,他坐在街边,一坐大半天,看下面农场来赶集的人,看着看着他就瞌睡了,头一歪就睡着了,苍蝇爬在他当午饭的半个馕上,人们走来走去的,没有人喊醒他。

  当我在出差的路上,啃着买来的一块馍馍,喝着矿泉水,看到和想到这些不会留下名字的人,我知道,我和他们是一样的人,尘土一样地落在我身上,饿了能吃上一碗饭,瞌睡了能有个地方躺下睡觉,能活下去就行了。

我的父亲讲过,《古兰经》里说,要是福气不在这一辈子,那它一定在下辈子。

我小的时候跟着父亲放羊,最喜欢听头羊脖子上的铁铃声,只有那丁冬丁冬的声音,让人感到无限的慰藉,也像是给人燃起希望的火花。

羊能在厚厚的积雪和彻骨的寒风中行走,给人开辟出可走的道路。

  (选自《读者》2007年9月上半月刊)

  20、文章第一段写几个清洁工在元旦前夕,到餐厅里吃两碗面也不敢,却要商量一番。

她们怕什么?

(2分)

  21、读文章第二段,说说你从划线句子知道了那些信息?

(不得少于2条)(2分)

  22、“我远远地跟着他们,不知道走了多远,像一个神经病一样流着眼泪跟在他们后面。

”“我”为什么要跟在他们后面?

为什么要哭?

(2分)

  23、文章以“羊能在厚厚的积雪和彻骨的寒风中行走,给人开辟出可走的道路”这句话来结尾,有何用意?

(2分)

  24、这篇文章将一种深切的同情深深融入到刻画描写中,描写与情感交织在一起。

请你说说文章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并简析其作用(至少说出两种)(3分)

 (五) 智慧的乌鸦(10分)

  西方丛鸦是乌鸦的一种。

它们向来被看做一种不祥的鸟类。

人们不仅讨厌它们漆黑的颜色和难听的叫声,更重要的是认为它们会给自己带来晦气。

但现在科学家通过对西方丛鸦的研究,发现它们既聪明又可爱。

人们应该摆脱偏见,为这种乌鸦正名。

  首先,西方丛鸦能够未雨绸缪,提前规划未来。

这主要表现在它们对早餐的规划和选择上。

科学家是通过一个复杂的实验了解到这一点的。

他们将西方丛鸦放在一个大笼子里,笼子中有两个相互隔开的房舍。

丛鸦可以由一个房舍到另一个房舍,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他们待的地方可能不同。

它们可以获得三种不同类型的食物,狗干粮、松子和花生,这三种都是它们喜欢的食物。

一开始,科学家按时给西方丛鸦喂食,早餐被固定在其中一个房舍里进行。

而后他们就不再固定时间,而是不定时地在晚上给它们喂食。

结果发现,当西方丛鸦在某个晚上在那个房舍遇上这种“恩赐的晚餐”,它们就会存储一些平时在“早餐房”吃不到的食物,而且把一些狗干粮藏在放有花生的房舍里,将花生藏在放有狗干粮的房舍里。

它们这样做似乎是为了能够改善一下第二天的早餐,让餐桌更加丰盛。

西方丛鸦这种为将来计划的能力被认为是只有人类才具有的,从这点来说,西方丛鸦也是颇具智慧的。

  西方丛鸦还能制造工具。

它们能使用带钩的小树枝,把小虫子从树洞中钩出来;还能用自己的喙作雕刻工具,把一些硬树叶雕刻成尖利的工具,从而方便翻找昆虫等食物;有时它们为了吃核桃,会把核桃仍在马上上,让机车把核桃轧碎,等机车走后就飞下来吃被轧碎的核桃仁。

有时在夜晚,当房屋起了火,丛鸦见到则会大声叫唤,希望警醒大家,以便可以扑灭大火。

可惜丛鸦的一片好心却被人们误解。

当人们看见丛鸦在天空叫唤,便认为是丛鸦带来了晦气,这对丛鸦真是太不公平了。

  西方丛鸦还是个聪明的小偷。

它们一旦发现其他的鸟将食物藏在某个地方,就会趁那些鸟不在的时候去偷取。

更聪明的是,由于它们本身拥有了偷窃经验,它们还学会了防盗。

他们要存储食物时,会非常小心地把食物掩盖起来,以防被其他的动物偷取。

它们在埋藏食物时,倘若不小心被其他的鸟看见,不久它们就会秘密返回,非常狡猾地将食物转移,而这些,一般鸟类是无法做到的。

这表明丛鸦能记住过去相关的社会环境,运用自己作为小偷的经验去揣度其他小偷的心理。

然后采取安全的行动,以保护自己的食物。

换言之,它们可以窥透其他鸟儿的心灵。

这表明它们具有想象的能力。

  种种迹象表明,西方丛鸦不是只有小聪明,而是具有大智慧。

  (选自《大科技》吴大雅/文,略有删改)

  25、西方丛鸦的智慧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3分)

  26、第②段画线句中的“似乎”可否去掉?

为什么?

(2分)

  27、第③段中加点的“这”具体指什么?

(1分)

  28、这篇文章的语言比较有特色,请选取一个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进行赏析。

(2分)

  句子:

  赏析:

  29、我们身边有不少动物像西方丛鸦一样,表现出惊人的聪明,请你列举一例。

(2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提优测评卷(2卷)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烧灼(zhuó)冗杂(rǒng)闭塞(sāi)戛然而止(jiá)

B.辐射(fú)惬意(qiè)粲然(càn)叱咤风云(chà)

C.嗔视(chēn)凛冽(lǐn)羸弱(léi)怏怏不乐(yàng)

D.乙醚(mǐ)虫豸(zhì)峰巅(diān)孜孜不倦(zī)

2、下列每组词语中均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改正在所给的括号中。

(2分)

A.尽态极艳梦寐以求锲而不舍一尘不染()

B.迫不急待进退维谷一反既往气冲斗牛()

C.迥乎不同眼花瞭乱无无穷年家喻户晓()

D.鲜为人知锋芒毕露来势汹汹色彩斑澜()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个同学一下课追着老师问问题,同学们在一旁议论:

有的说是勤学好问,有的说是不耻下问。

B.李明兴冲冲地跑回教室向同学们报告:

“这次物理考试,大家的成绩都很好,不及格的只是凤毛麟角。

C.“王教授,久闻您的大名,今天听到您这么精彩的演讲,我们真是三生有幸!

D.小明同学站起来说:

“郭老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想法。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册所学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他的《呐喊》。

B.冰心,现代作家,有诗集《繁星》、《春水》等。

本册学了她的《观舞记》。

C.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中,预见了中华民族正逢新的转机,号召国民去开创历史新纪元。

D.“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这是学者、诗人、民主战士闻一多的人生信条。

5、请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

(5分)

(1)王维在《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传达诗人宁静、淡泊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翼主张诗歌创作贵在创新,他的《论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

(4)“水”是大自然的精灵。

古代诗文中有许多的含有“水”诗句,请任意写出两句。

(要求有作者或出处。

)(课内外均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

(4分)

《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它的作者是______(人名)。

在作者笔下,_______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________

“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

多么可爱的小生灵!

难怪_______(人名)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4分)

一位家境困难的学生得了严重的眼病,需要高额的治疗费。

同学们自发组织上街募捐。

他们第一天的募捐语是“他得了眼病,请大家捐款”;第二天他们把募捐语改为“春天已经来了,可他看不到”。

结果第二天募得的钱远比第一天多,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1)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你社区正在准备发动一场向四川地震灾区献爱心的捐助活动,请你帮忙拟写一条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文,完成8------12题。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把文中横线上的句子补充完整。

(4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不能名其一处也②两股战战

③几欲先走④曳屋许许声

10、下列词语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2分)

A.几欲先走B.稍稍正坐

C.虽人有百手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②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12、文中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中的“变色离席”与“几欲先走”为什么不矛盾?

其作用是什么?

(3分)

 

三、现代文阅读(32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5分)

社戏(节选)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3、根据文意解释加点词语。

(2分)

(1)自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弥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从第①段中找出描写少年们开船的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传神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少年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5、“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这句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16、“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一句中的“他”指代________。

(2分)

17、语段中的景物描写从人的所见、所闻、所感等方面铺开,请各找出一例表现不同感受的语句。

(2分)

(1)视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嗅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触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觉:

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