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6史传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379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6史传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文言6史传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文言6史传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文言6史传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文言6史传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文言6史传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文言6史传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文言6史传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文言6史传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文言6史传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文言6史传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文言6史传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文言6史传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文言6史传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文言6史传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文言6史传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文言6史传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文言6史传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文言6史传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文言6史传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6史传类.docx

《文言6史传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6史传类.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6史传类.docx

文言6史传类

2018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过关训练题(6)

史传类

(一)常熟有桑悦者

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

书过目,辄焚弃,曰:

“已在吾腹中矣。

”为诸生,上谒监司,曰“江南才子”。

监司大骇,延之校书,预刊落①以试悦。

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

学士丘濬重其文,属使者善遇之。

使者至,问:

“悦不迎,岂有恙乎?

”长吏皆衔②之,曰:

“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

”使者遣吏召不至,益两使促之。

悦怒曰:

“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有之。

与若期,三日后来,渎③则不来矣。

”使者恚,欲收悦,缘濬故,不果。

三日来见,长揖使者。

使者怒,悦脱帽竟去。

使者下阶谢,乃已。

所著书,颇行于世。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释

①刊落:

削除,删去。

②衔:

怨恨。

③渎:

轻慢。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监司大骇,延之校书延:

请B.益两使促之益:

增加

C.使者恚,欲收悦恚:

使……恼怒D.使者下阶谢,乃已已:

停止

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

预刊落以试悦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B.策之不以其道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翻译句子。

(4分)

(1)悦不迎,岂有恙乎?

(2)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有之。

4.桑悦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简要概括。

(3分)

(二)范仲淹与《岳阳楼记》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

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

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

聚族人仅②百口。

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

注释

①缣(jiān):

细绢。

②仅:

将近。

③令:

善,美好。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

通“俱”,全,皆B.前人之述备矣备:

详尽

C.范文正公轻财好施轻:

轻视,看不起D.岁衣缣一匹岁: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

至今奉公之法

A.属予作文以记之B.先天下之忧而忧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翻译句子。

(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4.《孟子•梁惠王下》中说: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请你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

(3分)

 

(三)鲁肃简公二事

鲁肃简公宗道,为人忠实。

仁宗在东宫,宗道为谕德①。

其居侧有酒肆,号仁和,酒有名于京师,公往往微行②饮其中。

一日,真宗急召,使者及门,而公不在。

移时饮归,中使③与约曰:

“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

”公曰:

“但以实告。

”中使曰:

“然则当得罪。

”公曰: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中使嗟叹而去。

真宗果问,中使具如公对。

真宗问公何故私入酒家,公谢曰:

“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备具,宾至如归。

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

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

”真宗自此奇公,以为可大用。

  

鲁肃简贬濮州团练副使,汀州安置。

在汀二年,杜门不与人接,日阅书数卷而已。

室仅容一榻,坐卧其中,欲将终身焉。

人不堪其忧,而公处之裕如④也。

(节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注释

①谕德:

太子从官,负责侍从赞谕。

②微行:

乔装出行。

③中使:

宫廷使者,指宦官。

④裕如:

宽绰。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上若怪公来迟怪:

奇怪B.中使具如公对具:

详细

C.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适:

恰逢D.真宗自此奇公奇:

认为……奇特,看重

2.下列对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居侧有酒肆其:

他的B.而公不在而:

表示转折

C.饮酒,人之常情之:

助词,的D.中使具如公对如:

像,好像

3.翻译句子。

(4分)

(1)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

(2)人不堪其忧,而公处之裕如也。

4.结合全文,说说鲁肃简的性格是怎样的。

(2分)

(四)伍子胥列传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

员父曰伍奢。

员兄曰伍尚。

楚平王使使谓伍奢曰:

“能致汝二子则生,不能则死。

”伍奢曰:

“尚为人仁,呼必来。

员为人刚戾忍诟①,能成大事,彼见来之并禽,其势必不来。

”平王不听,使人召二子曰:

“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

”伍尚欲往,员曰:

“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

二子到,则父子俱死。

何益父之死?

往而令仇不得报耳。

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

”伍尚曰:

“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

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

”谓员:

“可去矣!

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

”尚既就执,使者捕伍胥。

伍胥遂亡。

(选自《史记》卷六十六,有删改)

注释

①忍诟:

忍辱负重。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3分)

A.楚平王使使谓伍奢曰使:

派B.彼见来之并禽并:

一起

C.吾生汝父生:

使……生存D.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恨:

痛恨

2.下列加点词与例句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

彼见来之并禽

A.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B.楚之召我兄弟

C.汝能报杀父之仇D.宋何罪之有

3.翻译句子。

(4分)

(1)来,吾生汝父。

(2)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

4.伍子胥是个什么样的人?

结合选文内容回答。

(3分)

(五)青文胜为民请命

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

仕为龙阳②典史③。

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

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

再上,皆不报⑧。

叹曰:

“何面目归见父老!

”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

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

邑人建祠祀之。

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

万历⑪十四年诏有司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

注释

①夔(kuí)州:

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

②龙阳:

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

③典史:

县令的属官。

④洞庭:

指洞庭湖。

⑤逋赋:

拖欠赋税。

⑥阙(què):

宫殿外的望楼。

此指宫门外。

⑦疏:

给皇帝的奏章。

⑧不报:

不答复。

⑨诏宽:

皇帝下令宽贷。

⑩石:

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⑪万历:

明神宗年号。

⑫有司:

官吏。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仕为龙阳典史为:

做官B.复具疏具:

具有,备有

C.悯其为民杀身悯:

同情D.邑人建祠祀之祀:

2.下列语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敲扑死者/相踵B.文胜/慨然诣阙上疏

C.悯/其为民杀身D.邑/人建祠祀之

3.翻译句子。

(4分)

(1)遂自经于鼓下。

(2)养以公田百亩。

4.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了什么?

(2分)

(六)李时珍传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

好读医书,医书《本草》,自神农所传止有三百六十五种,梁代陶弘景增亦如之。

唐苏恭①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②又增一百二十种,至掌禹锡、唐慎微③萃先后增补合计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

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

乃穷搜博采,芟④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

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⑤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

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

书成,将上之朝,时珍遽卒。

未几,神宗诏修国史,购四方书籍。

其子建元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

时珍官楚王府奉祠正,子建中,四川蓬溪知县。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释

①苏恭:

指苏敬放,显庆二年,苏与长孙无忌、许孝崇、李淳风等人作《新修本草》。

②刘翰:

五代周时即任翰林医官,后入宋,著有《开宝本草》。

③掌禹锡、唐慎微:

掌禹锡,字唐卿,奉救与苏颂等在《开宝本草》基础上修成《嘉祜本草》。

唐慎微,字审元,修篡《证类本草》,附古今单方。

④芟(shān):

删除。

⑤厘:

订正。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好读医书,医家《本草》好:

喜欢B.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

有的

C.未几,神宗诏修国史未几:

不久D.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是:

赞扬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穷搜博采乃:

于是B.次以集解详其出产、形色以:

用,把

C.将之上朝之:

代词,代指书D.然品类既烦然:

这样

3.翻译句子。

(4分)

(1)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

(2)其子建中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

4.短文反映了李时珍怎样的性格和精神?

(2分)

(七)祁奚请老

祁奚①请老②,晋侯③问嗣焉。

称解狐④,其仇也,将立之而卒。

又问焉。

对曰:

“午⑤也可。

”于是羊舌职⑥死矣,晋侯曰:

“孰可以代之?

”对曰:

“赤也可。

”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

君子之谓祁奚:

“于是能举善矣。

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

《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其祁奚之谓矣。

解狐得举,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

夫唯善,故能举其类。

《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有焉。

(选自《左传》祈奚举贤)

注释

①祁奚:

晋国的大夫,曾任中军尉。

②请老:

告老,请求退休。

③晋侯:

晋悼公。

④解狐:

晋国的大臣。

⑤午:

祁午,祁奚的儿子。

⑥羊舌职:

晋国大臣,其儿子是羊舌赤。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称解狐,其仇也称:

推举,推荐B.将立之而卒卒:

C.于是能举善矣善:

优秀D.称其仇,不为谄谄:

谄媚

2.下列加点词与例句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

孰可以代之

A.将立之而卒B.羊舌赤佐之

C.君子之谓祁奚D.是以似之

3.翻译句子。

(4分)

(1)孰可以代之?

(2)夫唯善,故能举其类。

4.短文表现了祁奚怎样的可贵品质?

(3分)

(八)高帝求贤诏

盖闻王者莫①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

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②古之人乎?

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

今吾以天之灵③,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

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④亡绝也。

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

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⑤者,吾能尊显之。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⑥意。

御史大夫⑦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

其有⑧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

有而弗言,觉免⑨。

年老癃⑩病,勿遣。

(选自班固《汉书》)

注释

①莫:

没有什么人。

②岂特:

岂独,难道只。

③灵:

神灵,有保佑的意思。

④宗庙:

奉祀祖先的庙堂。

古时把帝王的宗庙当作国家的象征。

⑤游:

交游,这里有共事的意思。

⑥朕(zhèn):

我,我的。

古时君臣都可称“朕”,自秦始皇时起,专用作皇帝自称。

⑦御史大夫:

汉朝仅次于丞相的中央最高长官之一。

协助相国,掌管机要文书和监察事务。

⑧其有:

如有。

其,不确定之词。

⑨觉免:

发觉后受免职处分。

⑩癃(lóng):

腰部弯曲、背部隆起。

这里泛指残疾。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皆待贤人而成名助待:

善待,优待B.患在人主患:

令人忧虑

C.不交故也故:

以前的D.士奚由进奚:

怎么,怎样

2.下列加点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伯者莫高于齐桓于:

比B.今吾以天之灵以:

凭借

C.而不与吾共安利之而:

表示承接D.吾能尊显之之:

代词,代他

3.翻译句子。

(4分)

(1)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

(2)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

4.得贤人就一定能得天下吗?

请你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述。

(4分)

(九)韩信忍辱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①寄食,数月,亭长妻患②之,乃晨炊蓐食③。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④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⑤漂⑥,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

“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

“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信至国……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

告诸将相曰:

“此壮士也。

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

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释

①亭长:

亭,秦、汉时乡以下的一种行政机构,每十里设一亭,置亭长一个,负责治安警卫,兼管过往停留旅客,治理民事。

②患:

嫌恶,讨厌。

③蓐(rù)食:

端到床上吃掉。

蓐,草席。

④绝:

断绝关系。

⑤母:

古代对年老妇女的尊称。

⑥漂:

在水中冲洗丝棉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为具食具:

准备B.有一母见信饥,饭信饭:

饭食

C.吾哀王孙而进食哀:

可怜D.岂望报乎报:

报答

2.下列语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多厌之者B.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C.信/钓于城下D.吾/哀王孙而/进食

3.翻译句子。

(4分)

(1)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2)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4.读了本文后,就你感受最深的地方谈谈自己的看法。

(3分)

(十)周敦颐

周敦颐①,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元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

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②,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

“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③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

“如此尚可仕乎!

杀人以媚人⑤,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熙宁初,知郴州。

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

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

以疾求知南康军。

因家庐山莲花峰下。

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

抃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选自《宋史·周敦颐传》,有删改)

注释

①周敦颐:

宋代思想家、理学家。

②任:

保举,推荐。

③法:

依照法律。

④手版:

笏版。

⑤杀人以媚人:

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上级。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狱久不决狱:

案件B.用抃及吕公著荐用:

因为

C.有囚法不当死死:

判处死刑D.如此尚可仕乎仕:

大官

2.下列加点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以:

因为B.部使者荐之之:

代词,代老吏

C.乃委手版归乃:

于是D.未及而卒而:

表示修饰

3.翻译句子。

(4分)

(1)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

4.本文叙述了周敦颐的哪两件事?

试简要概括。

(2分)

(十一)陈涉与马援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

“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乙】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

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

后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

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

援谓之曰:

“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

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③,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

先生奚用相济?

”冀曰:

“愚不及。

”援曰:

“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

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

”冀曰:

“谅为烈士,当如此矣。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马援传》,有删改)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天大雨会:

适逢,恰巧遇到

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

同“倡”,首发

C.诸兄奇之奇:

对……感到惊奇

D.谅为烈士,当如此矣烈士:

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2.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扶苏以数谏故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欲自请击之

C.乃行卜乃丹书帛日

D.男儿当死于边野于坐贺援

3.翻译句子。

(4分)

(1)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2)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

4.甲文中的陈胜和乙文中的马援虽然生活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身上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品质。

请你根据两文内容作简要概括。

(3分)

两人共同的精神品质:

(十二)乌江自刎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①待,谓项王曰: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乃谓亭长曰:

“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②,曰:

“若非吾故人乎?

”马童面③之,指王翳曰:

“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

①舣船:

船靠岸边。

②吕马童:

秦末人,少与项羽有旧,归汉为郎中骑将。

③面:

侧面以对。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待短兵接战兵:

兵器B.亦足王也王:

称王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

遭受D.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顾:

照顾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不忍杀之,以赐公以其境过清

B.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籍独不愧于心乎告之于帝,帝感其诚

D.乃自刎而死环而攻之而不胜

3.翻译句子。

(4分)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4.你对项羽乌江自刎是持肯定态度还是否定态度?

请简要说明理由。

(3分)

(十三)余子碌碌

(祢衡)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

常称曰:

“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

余子碌碌,莫足数也。

”融亦深爱其才。

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

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

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

(黄)祖长子射尤善于衡。

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

衡曰:

“吾虽一览,犹能识之,唯其中石缺二字,为不明耳。

”因书出之,躬驰使写碑,还校,如衡所书,莫不叹伏。

射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①于衡曰:

“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

”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

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呵之。

衡更熟视曰:

“死公!

云等道?

”祖大怒,令五百②将出,欲加箠。

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

射徒跣来救,不及。

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殓。

衡时年二十六,其文章多亡云。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

①卮:

酒器。

②五百:

执杖行刑之人。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称述于曹操数:

屡次B.射徒跣来救徒:

光着

C.射时大会宾客会:

宴请D.衡方大骂,祖恚恚:

使……怒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融年四十而:

连词,表示并列B.祖长子射尤善于衡于:

C.尝与衡俱游俱:

一起D.人有献鹦鹉者者:

……的人

3.翻译句子。

(4分)

(1)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

(2)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

4.对于祢衡其人,后世毁誉参半,你如何评价他?

(3分)

(十四)鲁人曹沫①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②。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③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④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

“子将何欲?

”曹沫曰:

“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

管仲曰:

“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⑤,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释

①这里所选的是《史记》中《刺客列传》的第一部分。

②好力:

喜欢勇士。

力,有力之士。

③遂邑:

今山东宁阳县。

④柯:

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

⑤快:

快意。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沫三战所亡地亡:

失去B.欲倍其约倍:

通“背”,违背

C.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盟:

盟约D.北面就群巨之位就: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献遂邑之地以和以:

来B.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于:

C.君其图之之:

代词,代这件事D.而大国侵鲁亦甚矣而:

表示顺承关系

3.翻译句子。

(4分)

(1)子将何欲?

(2)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4.读了此文后,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有了怎样的认识?

(2分)

(十五)屈原列传(节选)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①,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②,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③,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④,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⑤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⑥;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⑦濯淖污泥之中,蝉蜕⑧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⑨世之滋垢,皭然⑩泥⑪而不滓⑫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选自司马列迁《史记》)

注释

①反本:

追思根本。

反,通“返”。

②惨怛(dá):

忧伤。

③帝喾(k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