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物处理与处置大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473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废物处理与处置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危险废物处理与处置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危险废物处理与处置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危险废物处理与处置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危险废物处理与处置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危险废物处理与处置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危险废物处理与处置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危险废物处理与处置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危险废物处理与处置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危险废物处理与处置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危险废物处理与处置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危险废物处理与处置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危险废物处理与处置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危险废物处理与处置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险废物处理与处置大纲.docx

《危险废物处理与处置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废物处理与处置大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危险废物处理与处置大纲.docx

危险废物处理与处置大纲

《危险废物处理与处置》教学大纲

(MechanicalSafety)

撰写人:

周文海审核人:

一、大纲说明

课程编号:

学时学分:

32学时,2学分

先修课程:

适合专业:

安全工程专业

开课学院:

石油化工学院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危险废物处理与处置》是安全工程专业主要的必修专业课程之一。

针对我国目前危险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现状,结合国际上在危险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方面的最新技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危险废物的涵义、产生、收集、分类、运输与管理,重金属危险废物的去毒化,危险废物的安全填埋场,危险废物的焚烧处理、预处理,危险废物的固化/稳定化,工业危险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等内容,重点是处理与资源化技术与工程建设。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危险废物的基本知识(4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废物的来源、分类以及处理与资源化方面的发展方向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危险废物简介

2、危险废物的判别方法

3、危险废物的分类体系

4、危险废物的来源和预测

5、危险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6、危险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方面的发展方向

【了解】危险废弃物概念

【理解】危险废物的判别方法和分类体系

【掌握】危险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如何处理与资源化方面的发展方向

(二)危险废物管理(4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危险废物控制标准体系、防治法规体系以及相关许可证制度和区域管理制度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危险废物污染环境及其控制标准体系

2、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法规体系

3、许可证制度和区域管理

4、发达国家的危险废物管理

5、危险废物的分类、收集与运输

【了解】危险废物的控制标准体系、许可证制度以及区域管理

【掌握】如何进行危险废物的分类、收集与运输

(三)安全填埋场(6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建设标准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选址

2、环境影响评价

3、总体设计

4、填埋工艺

5、场底防渗系统

6、渗滤液产生与处理

7、填埋气体的导排

8、终场覆盖与封场

9、现场运行管理

10、环境监测

11、填埋场设备管理

12、填埋场安全技术与管理

【了解】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选址、总体设计

【掌握】危险废物填埋工艺、渗滤液产生与处理以及终场覆盖与封场的工艺流程

【理解】安全填埋现场运行管理制度、环境监测方法以及填埋场的设备管理制度

(四)危险废物的焚烧处理(6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危险废物焚烧的技术原理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焚烧过程及技术原理

2、焚烧过程平衡分析

3、危险废物的成分测定和热值测定

4、危险废物的焚烧系统

5、焚烧炉

6、危险废物焚烧炉设计的要点及基本原则

7、焚烧烟气的净化处理技术

8、医疗废物的焚烧

9、含有毒有害有机废物的焚烧与去毒化

【了解】危险废物的焚烧过程及技术原理和焚烧炉工作原理

【掌握】危险废物的焚烧系统以及焚烧烟气的净化处理技术

【理解】医疗废物的焚烧和含有毒有害有机废物的焚烧与去毒化方法

(五)危险废物的固化/稳定化(4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危险废物的固化/稳定化的处理原则和评价方法以及有关规定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固化/稳定化技术

2、药剂稳定化处理技术

3、垃圾焚烧厂飞灰稳定化

4、固化/稳定化产物性能的评价方法

5、我国对固化/稳定化废物的有关规定

【了解】我国对固化/稳定化废物的有关规定

【掌握】危险废物固化/稳定化技术和药剂稳定化处理技术

(六)含重金属危险废物的去毒化(4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含重金属废物的浸取和浸取液的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含重金属废物的浸取

2、浸取液的处理

3、含重金属废物的再利用

4、废电池的综合利用

【掌握】含重金属废物的浸取和浸取液的处理方法

【理解】含重金属废物的再利用和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方案

(七)工业危险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4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钢铁工业、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化学工业和石油化工工业危险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理论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工业危险废物概况

2、工业危险废物常用处理技术

3、钢铁工业危险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

4、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工业危险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5、化学工业危险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6、石油化工工业危险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7、实施清洁生产,减少工业危险废物

【了解】工业危险废物常用处理技术

【掌握】钢铁工业、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化学工业和石油化工工业危险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理论

【理解】如何实施清洁生产,减少工业危险废物

三、课内练习环节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课时分配和场地

四、本课程教学建议

五、本课程评价方式

综合测评。

测评成绩占60%,出勤占10%,作业占30%。

六、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危险废物的管理与处理处置技术》,蒋克彬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2016

参考资料:

[1]《美国危险废物管理体系及处置设施技术规范》,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编译),2015

七、参考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主要内容

学时

理论

实验(实践)

上机

1

危险废物的基本知识

4

2

危险废物管理

4

3

安全填埋场

6

4

危险废物的焚烧处理

6

5

危险废物的固化/稳定化

4

6

含重金属危险废物的去毒化

4

7

工业危险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

4

合计

32

《职业卫生及防护》教学大纲

(OccupationalHealthandProtection)

撰写人:

陈金林审核人:

梁瑞姜峰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303524

学时学分:

32学时,2.0学分

先修课程:

安全管理与安全经济学

适合专业:

安全工程专业

开课学院:

石油化工学院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核心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人体的各种生理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能够掌握生产中各种毒物和环境对人体的作用和伤害机理。

了解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不安全物理和化学致病因素,掌握各种职业病的诊断、处理和预防原则,能够掌握常见的急救措施,能够清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

为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主要教学内容

1.绪论

主要介绍职业卫生的相关基本概念。

2.职业劳动过程中的不良因素危害及预防

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职业性心理紧张与疲劳、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有关疾患及其预防。

3.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金属与类金属、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等有害因素所致的职业中毒,及其诊断处理原则,预防措施等。

4.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主要介绍生产性粉尘所致的尘肺病,及其诊断处理原则,预防措施等。

5.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主要介绍不良气象条件、噪声、振动等物理因素所致的职业病,及其诊断处理原则,预防措施等。

6.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

职业性致癌因素及其作用特征、常见职业性肿瘤及其病源、职业性癌变的识别与预防、职业性传染病及其预防。

7.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与检测

作业环境的评定、作业环境有害因素检测、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评价。

8.职业卫生事故应急处理

职业卫生事故现场急救、职业卫生学事故应急救援、职业卫生危机预警系统。

9.职业卫生个体防护工具

个体防护装备的技术要求,头部防护装备,呼吸器官防护装备,眼、面部和听觉器官防护装备,躯体防护用品,手足部及其他防护用品。

10.职业卫生管理工程

职业卫生管理工程、职业卫生管理法规体系、特殊人群及作业的劳动卫生保护管理、职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管理。

11.主要生产行业的职业危害及预防

采矿工业的职业危害及预防、石油开采与加工的职业危害及预防、化学工业的职业危害及预防、机械工业的职业危害及预防、建筑材料工业的职业危害及预防、纺织工业的职业危害及预防。

四、教学基本要求

1.绪论

【了解】我国职业卫生方针政策,相关法律法规,课程主要研究内容、学习任务、学习方法。

【一般了解】职业卫生的相关基本概念。

2.职业劳动过程中的不良因素危害及预防

【掌握】劳动过程中引起的有关疾患及其预防措施。

【了解】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职业性心理紧张与疲劳。

3.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重点掌握】金属与类金属、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等有害因素所致的职业中毒,预防措施等

【了解】相关职业病诊断处理原则,。

4.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重点掌握】生产性粉尘所致的尘肺病产生原因,产生此类职业病常见场所、工种,预防措施,除尘方法。

【了解】尘肺病诊断处理原则。

5.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掌握】不良气象条件、噪声、振动等物理因素所致的职业病产生原因、预防措施等。

【了解】不良气象条件、噪声、振动等物理因素所致的职业病诊断处理原则。

6.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

【掌握】职业性致癌因素及其作用特征、常见职业性肿瘤及其病源、职业性传染病及其预防。

【了解】职业性癌变的识别与预防。

7.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与检测

【重点掌握】作业环境的评定、作业环境有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评价。

【了解】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步骤。

【难点】: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与检测。

8.职业卫生事故应急处理

【重点掌握】职业卫生事故现场急救、职业卫生学事故应急救援,心肺复苏技术。

【掌握】职业卫生危机预警系统。

9.职业卫生个体防护工具

【掌握】个体防护装备的技术要求,头部防护装备,呼吸器官防护装备,眼、面部和听觉器官防护装备,躯体防护用品,手足部及其他防护用品。

【了解】防护器具用途。

10.职业卫生管理工程

【掌握】职业卫生管理工程、特殊人群及作业的劳动卫生保护管理、职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管理。

【了解】职业卫生管理法规体系。

11.主要生产行业的职业危害及预防

【了解】石油开采与加工的职业危害及预防、化学工业的职业危害及预防。

【一般了解】采矿工业的职业危害及预防、机械工业的职业危害及预防、建筑材料工业的职业危害及预防、纺织工业的职业危害及预防。

 

五、参考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主要内容

学时

理论

实验(实践)

上机

1

绪论

2

2

职业劳动过程中的不良因素危害及预防

2

3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2

4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4

5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2

6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

2

7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与检测

4

8

职业卫生事故应急处理

2

2

9

职业卫生个体防护工具

2

2

10

职业卫生管理工程

2

11

主要生产行业的职业危害及预防

4

合计

28

4

六、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职业卫生与防护》,陈沅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参考资料:

[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梁友信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安全卫生》,吴英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3]《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危害控制》,张东普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赵良省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环境化学毒物防治手册》,江泉观、纪云晶、常元勋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6]《常见毒物急性中毒的简易检验与急救》,宁王红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

[7]《电磁辐射生物效应及其医学应用》,郭鹞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

七、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期末成绩占70%,考勤占5%,作业占15%,实验占10%。

《职业卫生及防护》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设置基本框架

实验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实验学时

备注

公共基础课

学科基础课

专业课实验

职业卫生及防护

4

课内实验

注:

备注需表明课内实验或独立设课实验

《职业卫生及防护》实验课程表

实验室名称:

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

课程名称

职业卫生及防护

课程代码

303524

课程类别

专业课

实验依据

2013年本科指导性培养计划

总学时数

4

开课学期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教学目的和

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

通过心肺复苏练习,学生更深一步理解心搏骤停后进行心肺复苏对挽救生命的重要性,掌握心肺复苏技能方法、注意事项,若遇紧急情况能进行心肺复苏技术,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基本要求:

1.了解心肺复苏对挽救心脏骤停伤病员生命的重要性;

2.掌握吹起呼吸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3.掌握口腔异物清除方法;

4.掌握胸外按压技术,注意按压位置、按压频率及深度;

5.通过练习及考核,全面掌握心肺复苏操作方法,遇紧急情况能正确进行心肺复苏技术。

考核方法

综合测评:

预习报告(20%)+实验操作(40%)+实验报告(40%)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数

实验类别

必做

选做

实验内容简述

1

心肺复苏实验

4

综合型

使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练习心肺复苏技术

实验项目制定者:

陈金林

实验项目审定者:

梁瑞郭丽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