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参评项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498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7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参评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参评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参评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参评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参评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参评项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参评项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参评项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参评项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参评项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参评项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参评项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参评项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参评项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参评项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参评项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参评项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参评项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参评项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参评项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参评项目.docx

《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参评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参评项目.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参评项目.docx

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参评项目

2018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参评项目

1、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项目

2、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技术推广应用研究

3、铜川市流感病毒抗原性和基因特性研究

4、宜君县春玉米不同区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与推广

5、铜川市药肥双减农业增效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

 

附件:

推荐2018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项目

(一)

一、项目名称:

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项目

二、主要完成人(按照排名先后顺序)

排名

姓名

行政职务

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完成单位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蒋卫

铜川市新区畜牧技术推广站

项目主持

2

王春锋

助理兽医师

铜川市新区畜牧技术推广站

沼气技术负责、组织实施

3

张江

助理兽医师

铜川市新区畜牧技术推广站

微生物肥料技术负责、组织实施

4

白萍莉

兽医师

铜川市新区畜牧技术推广站

调研、资料管理

5

张延涛

兽医师

铜川市新区畜牧技术推广站

试验、示范、推广

6

盛春娥

畜牧师

铜川市新区畜牧技术推广站

养殖企业和肥料企业联系

7

曹海东

农艺师

铜川市鑫天源农化科技有限公司

微生物肥料的生产线建设与生产

8

左建武

高级畜牧师

铜川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项目指导与协调工作

三、完成单位情况

排序

完成单位名称

主要贡献

合作关系说明

1

铜川市新区畜牧技术推广站

通过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可以使废弃物得到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畜禽污水合理利用,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并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提供优质、无污染肥料,这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保持农产品传统的色、香、味,提高农产品品质具有显著作用,并形成了畜牧业、种植业协调发展的一个良性循环生态系统,保障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该项目实施后,将对项目区养殖的40万羽鸡和1.7万头猪、鸡、羊产生的粪便进行处理。

项目完全投产后将达到年处理畜禽粪便6万吨,每年可减少向土地等自然水体直接排放氨氮210吨/年,COD2260吨/年。

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完整、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体系,迫切需要现代农业生物科技的应用与支持。

将畜禽粪便资源化、产业化、商品化,不仅可以缓解我国化肥资源的短缺,提升地力,改善农作物的品质和提高产量,还可以实现清洁生产和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生态农业建设的健康发展。

通过项目的实施,基本解决重点区域畜禽养殖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问题,明显改善项目实施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环境质量。

同时,通过实施微生物肥料生产工程配套设备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以及工程产品的市场化,可以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有力推动项目所在地农村经济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铜川鑫天源农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期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年产3万吨/年生物肥生产线;拥有员工百余人;占地面积70000平方米,建有3000平方米的标准化货物仓储库;25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3000平方米的存货货台;200平方米的一套标准化化验室。

公司拥有一套先进的大型转鼓造粒生产线。

公司为提高生物有机肥的质量,专门设立了菌种发酵车间,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

公司已形成有机肥、生物肥、水溶肥等系列产品。

主要研发了PPE生物系列微生物肥料,产品有复合微生物肥、生物有机肥、生物菌剂、水产养殖菌等。

项目实施以来合计收购的畜禽粪总数量为9.6万吨,合计生产微生物肥料数量为4.8万吨。

为养殖企业创造效益768万元,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得480万元,肥料加工企业可获得905.8万元,合计2153,8万元。

四、项目简介

《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项目》本成果通过对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原料质量和性能、发酵物料配比、发酵工艺优化、高效腐熟剂、功能性微生物菌剂、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应用等进行系统研究,从源头全面保证发酵物料的各项性能,发酵过程中通过研究新工艺、新方法提高发酵效率;同时运用物理和生物学技术方法对发酵系统进行实时监测,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形成“畜禽粪便生物发酵——补入适宜复合功能微生物菌剂——生产加工不同剂型的微生物肥料”系统的功能微生物肥料生产工艺,建立了成熟的、规范化的、成套的畜禽粪便肥料化利用技术体系。

可以实现多种有机质如畜禽粪便、秸秆、菌糠、沼渣等为原料的快速无害化处理、腐熟。

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已在陕西省铜川市进行成功应用,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可以为相关企业提供建厂规划、微生物发酵、肥料生产等方面的技术服务。

五、客观评价

综合运用物理和生物学技术方法对畜禽粪便通过高温生物发酵的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加工成功能性微生物肥料产品。

研究出不同畜禽粪便原料质量、发酵物料配比、高效腐熟剂等,优化了畜禽粪便生物发酵的最佳菌种配比;研制出低成本、自动化畜禽粪便固体发酵设备、工艺,优化确定了最佳发酵工艺参数,降低生产成本20%以上。

研制的腐熟剂具有低温启动快、发酵周期短等特点,在15℃下可启动发酵,畜禽粪便发酵20天基本腐熟。

优选了功能菌剂(特别是放线菌)用于生产不同微生物肥料的物料配比、生产工艺技术参数和菌剂用量,确定了操作技术规范。

该成果在畜禽粪便发酵腐熟和微生物肥料生产上应用,产品具有明显促生、防病、修复土壤等功能,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六、推广应用情况

畜禽养殖粪污防治的根本出路在于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其生产微生物肥料,发展种养结合是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最经济有效的方式,而集中处理模式是长远之策。

其同时解决了养殖污染和肥料厂的原料供给,是一个资源整合、双嬴的发展模式。

生产的微生物肥料在农业上的作用已广泛被人们所认识,国家支持微生物肥料发展,其为土壤改良、农业增收发挥重要的作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其前景非常广阔。

本研究成果的采用以下措施推广:

①行政推动机制:

推动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研究利于突破种养脱节瓶颈、促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措施。

②政策扶持机制:

解决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产品出路,研究利于促进畜禽粪便处理产业化的扶持政策、鼓励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产品生产和应用的补贴政策等。

③组织协调机制:

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研究利于集中处理模式运行的组织协调机制。

④利益联结机制:

提高畜禽粪便处理与利用的社会效益,研究利于粪便“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机制。

⑤运行管理机制:

提高畜禽粪便处理与利用效率和效益,研究利于畜禽粪便集中处理中心长远发展的创新驱动机制。

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和政策推广应用此项成果。

微生物肥料产品采用以下措施进行推广:

首先努力打开知名度,加强用户对生物肥产品的了解度,可通过电视广告、报纸刊登、车身及户外强势媒体来进行宣传;同时进行试验示范引导,促进销售应用;以点带面,以大企业带动小种植户的方式进行。

本产品的销售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

我们可以把生物肥分为:

苹果专用肥、果树专用生物肥、蔬菜专用肥和改土专用肥等。

在陕西,主要购买者是苹果、葡萄、猕猴桃种植户。

本生物肥具有广谱性的特点,市场广阔。

推荐2018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项目

(二)

一、项目名称: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技术推广应用研究

二、主要完成人情况

排名

姓名

行政职务

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完成单位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1

王海俐

副站长

正高工

铜川市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陕西省铜川公路管理局

项目总负责,项目策划、技术方案及研究内容制定实施、试验检测、质量评定及全面管理

课题组长,负责课题分工,合作关系

2

李进成

总工

高工

陕西省铜川公路管理局

陕西省铜川公路管理局

实体工程实施

课题组成员,合作关系

3

马骉

副处长

教授

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

技术方案制定、实体工程及理论研究,研究报告审定

课题组成员,合作关系

4

张巍

处长

正高工

陕西省公路局

陕西省公路局

实体工程实施

课题组成员,合作关系

5

郗苏民

工程师

陕西利维路面再生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利维路面再生工程有限公司

实体工程实施

课题组成员,合作关系

6

路学敏

局长

正高工

陕西省铜川公路局

陕西省铜川公路局

研究方案及研究报告审定,实体工程技术方案制定及技术指导

课题组成员,合作关系

7

支喜兰

教授

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

研究大纲、室内外试验测试,研究报告编制

课题组成员,合作关系

8

师延强

副局长

正高工

陕西省铜川公路管理局

陕西省铜川公路管理局

技术路线审定、实体工程实施,研究报告审定

课题组成员,合作关系

9

郭宏伟

科长

高工

陕西省铜川公路管理局

陕西省铜川公路管理局

实体工程实施

课题组成员,合作关系

10

杜强

所长

副教授

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

实体工程测试

课题组成员,合作关系

11

杨晓炜

副处长

高工

陕西省公路局

陕西省公路局

实体工程测试

课题组成员,合作关系

三、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排序

完成单位名称

主要贡献

合作关系说明

1

陕西省铜川公路管理局

对项目负总责。

负责项目的策划、计划申请、科研经费的落实和依托工程的全面实施。

负责项目研究报告、技术成果的提炼总结、验收和报奖工作,负责项目的技术推广应用。

第一完成单位,课题组长单位,合作关系

2

长安大学

主要负责项目理论研究和室内外测试、数据分析,主要协助项目第一完成单位完成研究报告、项目成果总结、审定、项目验收和报奖等各阶段工作。

课题成员单位,

合作关系

3

陕西省公路局

保障实体工程计划批复、实施及资金落实,与第一完成单位共同进行检测评定、报奖等各阶段工作。

课题成员单位,

合作关系

4

陕西利维路面再生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实施单位,按照项目研究方案进行设备及工序工艺改进研究,对工程效果分析反馈,与第一完成单位共同进行检测评定、报奖等各阶段工作。

课题成员单位,

合作关系

四、项目简介

本项目依托陕西省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改造工程,采用现场调研、理论计算、室内外测试、试验工程修筑与跟踪观测等手段,对旧路面路况分类、碎石化施工工艺参数、破碎效果评价与质量验收、碎石化层稳定技术、加铺层设计等关键技术开展了研究。

(1)建立了水泥路面板振动固有频率方程,确定了固有频率范围,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具有原创性,为共振破碎机升级改造、扩大技术应用范围提供了理论依据。

(2)提出了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分类方法,为国内合理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奠定了基础。

(3)提出的锤迹横向净距,属于国内外首次提出,提高了共振碎石化技术的有效性与经济效益。

(4)在国内外锤头运用中首次得出了爪型锤头的共振碎石化效果最好。

(5)提出的2cmRAC-13沥青混凝土整体稳定固结、防反射裂缝和封水的功能,该技术措施在国内外具有先进性。

(6)完成了碎石化层质量验收参数标准研究。

要求CV≤0.35,该项技术指标为国内外首次提出。

以上研究成果中的水泥路面板固有频率、施工工艺参数锤迹横向净距,推荐爪型锤头共振碎石机是国内外首次提出,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具有原创性;提出的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分类方法、回弹模量值确定方法、RAC-13沥青混凝土功能层和弯沉值的均匀性变异系数CV,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具有先进性。

五、主要论文专著或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主要作者

论文/专著题目

期刊名称

出版年月

王海俐、李进成、张巍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技术规范》

省级地方标准

2015年第6号(总第32号)

史仍超、支喜兰、张叔林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施工参数研究

《公路交通科技》

2015年第12期

王海俐、李进成、路学敏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结构稳定处治措施研究》

《公路交通科技》

2017年第02期

王海俐、路学敏、马骉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施工技术指南》

著作

2017年9月

张叔林、支喜兰、史仍超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施工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公路交通科技》

2017年10月

六、客观评价

 

七、推广应用情况

该项目在2012年、2013年铜川210国道大修工程,2014年、2015年分别在铜川210国道和富平县314县道,2014年延安205省道白家川段、2016年铜川210国道大修工程宜君路段、210国道川口至耀州改扩建工程、渭南经开区管委会迎宾道路9个共振碎石化技术改造工程推广应用,使用情况表明,路面平整密实,工程效果良好。

根据9个路段实体工程直接经济和间接经济效益计算与传统挖除重铺方案相比,降低成本50~55%,经济效益显著,实现了水泥路面材料100%就地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的目的。

共振碎石化技术加铺层可边施工边通车,施工周期短,对天气干扰抵抗力较强,尤其是在国省干线公路不能中断交通的情况下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路面改造,大大减少施工作业对车辆通行的影响,提升了社会公众出行效率,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好评,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同时,共振碎石化技术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不进行挖除,减少施工扬尘和建筑垃圾,加快推动了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使公路通行环境和自然环境得到了保护,推动了绿色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实用价值,社会效益显著,尤其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路交通行业做出了实践典范,得到了行业部门的高度认可和推广应用。

推荐2018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项目(三)

一、项目名称:

铜川市流感病毒抗原性和基因特性研究

二、主要完成人

排名

姓名

行政职务

技术职称

工作

单位

完成单位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1

李俊

科员

检验师

铜川市疾控中心

铜川市疾控中心

负责项目方案实施、实验设计操作、资料分析、撰写论文

项目设计、实验室操作

2

苏翠

科员

公卫医师

铜川市疾控中心

铜川市疾控中心

负责项目实验中基因扩增、细胞培养、病毒分离工作

项目实施

实验室操作

3

陈小宁

科长

主管医师

铜川市疾控中心

铜川市疾控中心

项目实验中核酸检测及细胞培养操作

项目实施中实验室操作

4

李跟平

主任

/

铜川市疾控中心

铜川市疾控中心

项目现场

协调

项目组织

5

杨存栓

副主任

主管医师

铜川市疾控中心

铜川市疾控中心

项目流行病学现场协调及组织

协调组织

6

刘新利

副主任

主任医师

铜川市疾控中心

铜川市疾控中心

项目中病例标本整理及质量控制

项目实施中标本整理

7

李悦玲

科员

副主任检验师

铜川市疾控中心

铜川市疾控中心

项目中实验核酸检测操作

实验室操作

8

余鹏博

所长

主任医师

陕西省疾控中心

铜川市疾控中心

负责项目指导

项目指导

三、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排序

完成单位名称

主要贡献

合作关系说明

1

铜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项目顺利实施,抽出业务能力强的业务骨干组成项目实施工作组,负责项目实施的一系列事务。

自筹资金资金20余万元购置实验试剂耗材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验室检测提供了保障。

并撰写了项目实施方案,并对项目参与人员进行了培训,对项目样品及资料进行了验收。

对所采集的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

结合标本资料,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完成了项目验收的一些列报告及资料准备。

通过实施《铜川市流感病毒抗原性和基因研究》项目,掌握了我市辖区人群流感、禽流感病毒活动强度和动态变化规律,及时发现铜川市流感、禽流感病毒流行毒株、研究分析抗原性和基因特性变异情况,调整防控策略,进行重点人群疫苗接种,最大程度地减少流感大流行对辖区人民健康的危害,为我市的流感、禽流感防控工作提出了科学的指导意见。

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同时这些变异数据的积累有助于指导我市流感疫苗的合理使用,为全市流感的预防控制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

今后,应重点加强铜川市流感病毒抗原性和基因特性更深层次研究工作,科学有效的开展预防控制工作,降低由流感病毒直接或间接造成的流感超额死亡率,降低医药卫生在流感及由流感引起的并发症的投入。

四、项目简介

《铜川市流感病毒抗原性和基因特性研究》项目是在铜川市流感监测基础上,通过细胞培养、病毒分离、血清学鉴定、核酸提取、基因克隆、基因测序等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铜川市流行的流感病毒病原特点、动态变化规律和病毒流行毒株抗原性及HA基因序列变异情况进行的基础研究。

通过项目的实施首次阐明了2013~2015年铜川市人间流行的A型、B型流感病毒流行特征,病原特点分析,探索了铜川市人间流行的流感病毒HA基因抗原性及基因特性。

项目撰写论文二篇、均已发表在2016年《实用预防医学》23卷12期(1451-1454)2013~2015铜川市A型流感病毒HA基因特性研究;2016年《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6卷14期(2063-2064)铜川市2株B型Yamagata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特性研究。

该项目前在陕西省流感监测领域达到省内领先水平,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1)针对性强:

针对铜川市人间流行的流感病毒易变异的HA基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发现无论是A、B型流感均发生了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序列变异,指导了铜川市流感疫苗的合理使用和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创新性显著:

①该项目首次利用细胞培养、病毒分离、血清学鉴定、核酸提取、基因克隆、基因测序等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铜川市人间流行的流感病毒HA基因抗原性及基因特性,结果显示铜川市流感病毒基因特性均已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这些变异会导致流感的暴发与流行。

②该项目的实施首次填补了铜川市从分子生物学、基因学等角度研究传染病的空白。

(3)实用性强:

本项目成果在实际工作中提出了科学的指导意见,为我市的流感防控和指导疫苗接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项目研究旨在充分了解、发现和及时处理人间流感和人感染禽流感疫情,尽早地做出本地大流行的预警,防止疫情的蔓延。

指导科学合理的接种流感疫苗,为我市流感、人禽流感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减少由流感病毒直接和间接造成的流感超额死亡率,降低医药卫生在流感及由流感引起的并发症的投入。

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是难以估量的。

五、主要论文专著或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主要作者

论文/专著题目

期刊名称

出版年月

李俊、苏翠、陈晓宁、刘新利、李悦玲、

铜川市2013-2015年A型流感病毒HA基因特性研究

《实用预防医学》

2016年23卷12期

1451-1454

李俊、苏翠、陈晓宁、刘新利、李悦玲

铜川市2株B型Yamagata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特性研究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6年26卷14期2063-2064

六、客观评价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等途径传播。

典型的临床症状是:

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干咳、咽痛或鼻炎等症状。

由于流感传播速度极快,病毒极易发生变异,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流行。

每次流行都会导致5~15%的人群患上呼吸道感染,尤其使高危人群(儿童、老年人、和有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患者)病情加重,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上世纪以来全球先后发生了四次流感大流行,仅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大流行就导致至少2000万人死亡,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

据统计流感流行造成每年全球300~500万个严重病例,并导致25~50万人死亡。

美国每年因流感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710~1670亿美元。

流感流行带来了巨大的疾病负担同时,还造成了较严重的社会影响。

据铜川市流感网络实验室监测统计我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内科、儿科、急诊内科、急诊儿科以及发热门诊的就诊病例总数为296347例,流感样病例2019例,占0.68%;流感样病例全年均有发病,但发病主要集中在1-4月和10-12月两个时间段,分别占流感样病例总病例数的43.98%、41.56%;其中2009年11月、2010年1月、2011年3月、2012年12月、2013、2014年1月报告流感样病例最多,其中2009、2010年5-24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分别占流感样年病例数的43.85%、26.32%,2011至2014年0-4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分别占流感样年病例的46.42%、69.35%、67.77%、64.18%。

可以看出儿童、青少年是流感病例的高发人群,且发病率在传染病中居首位,危害严重。

我国是流感的多发地,每年流感发病数估计可达上千万人,1957年、1968年和1977年三次大流行毒株均首发于我国。

WHO每年公布的流感疫苗病毒株约一半来自中国,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流感监测的前哨。

1957年我国成立了国家流感中心(NIC),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流感监测和防止指导工作。

从2000年起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进行合作,在23个省份建立了监测网络,开展流感监测工作。

从铜川市来讲,目前仅从核酸检测和细胞培养流感病毒的分离上对流感病毒进行粗略分型,是一种被动跟踪,国内外已经有对病毒的进化和抗原变化情况进行大量研究和报道,所以为明确和主动分析铜川市本地的流感流行毒株的基因特性和抗原漂移情况,需要进行本项目的研究,从而为早期预警本地流感爆发和疫情变化,以及有效防控人群感染和针对性治疗同时也有明显的社会意义。

目前,国内外关于流感及其病原的监测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相关技术方案均已成熟,有可操作性。

但专门针对铜川市本地连续系统性地有效开展流感病源监测和抗原性分析的本底数据还没有,为追踪我市流感动态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需尽快开展的。

因此,本项目通过对铜川市2013-2015年人间流行的A型和B型流感病毒的研究,通过和国内外病毒序列比对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1.该项目通过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首次阐明了2013~2015年铜川市人间流行的A型、B型流感病毒HA基因流行特征及病原特点分析,探索了铜川市人间流行的流感病毒HA基因抗原性及基因特性。

填补了铜川市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学研究传染病的空白。

2.研究首次发现铜川市流行的A型、B型流感病毒均出现了抗原位点变异和抗原漂移现象,这些变异会导致流感的不同程度的暴发与流行。

3.这些流感病毒变异数据的积累,有助于指导我市流感疫苗的合理使用,为全市流感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

七、推广应用情况

通过实施《铜川市流感病毒抗原性和基因研究》项目,掌握了我市辖区人群流感、禽流感病毒活动强度和动态变化规律,及时发现铜川市流感、禽流感病毒流行毒株、研究分析抗原性和基因特性变异情况,为我市的流感、禽流感防控工作提出了科学的指导意见。

同时这些变异数据的积累有助于指导我市流感疫苗的合理使用,为全市流感的预防控制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

今后,应重点加强铜川市流感病毒抗原性和基因特性更深层次研究工作,科学有效的开展预防控制工作,降低由流感病毒直接或间接造成的流感超额死亡率,降低医药卫生在流感及由流感引起的并发症的投入。

 

推荐2018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四)

一、项目名称:

宜君县春玉米不同区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与推广

二、主要完成人

排名

姓名

行政职务

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