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生产管理体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569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士康生产管理体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富士康生产管理体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富士康生产管理体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富士康生产管理体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富士康生产管理体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富士康生产管理体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富士康生产管理体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富士康生产管理体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富士康生产管理体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富士康生产管理体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富士康生产管理体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富士康生产管理体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富士康生产管理体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富士康生产管理体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富士康生产管理体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富士康生产管理体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富士康生产管理体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富士康生产管理体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富士康生产管理体制.docx

《富士康生产管理体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士康生产管理体制.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富士康生产管理体制.docx

富士康生产管理体制

系列二:

富士康生产体制

——规训与惩罚的劳动集中营

作为世界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富士康早已成为中国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榜样,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缩影。

然而,今年1月到8月接连发生的跳楼事件,促使全社会开始反思富士康的发展模式,媒体纷纷指出富士康的工厂制度是“军事化”、“非人性化”、“铁血管理”。

针对社会各界的批评,富士康也采取了一系列改善措施,试图挽回公众形象。

那么,富士康工厂管理的真面目到底如何?

富士康采取的补救措施,是否有效地改善了工人的处境?

针对以上问题,“两岸三地”高校调研组对富士康的管理制度进行了深入调查。

本调研报告从生产管理和工厂制度两部分展示富士康的劳动体制,表达工人对管理制度的真实感受与心声。

我们认为,富士康的劳动体制以高强度生产、低工资和低消费、暴力规训体制、分化工人为特征,是以牺牲工人的尊严为代价的,其本质是对工人的严重异化与剥削。

尽管富士康已经对部分管理方式进行了调整,但这些措施并没有真正改善工人的处境。

一、“效益最大化”的生产管理

我们将从工时与劳动强度、工资、劳动过程管理、泰勒制管理四个方面展现富士康的生产管理制度。

1、工时与劳动强度:

“累得眼泪掉下来”

工作时间过长,加班时数超出法律规定。

为了保证机器24小时运转,富士康实行“黑白两班倒”,白班工人的工作时间是8:

00-20:

00,夜班工人相反。

问卷数据显示,75%的工人“月平均休息天数”为4天,8%的工人“月平均休息天数”少于4天。

另外,73.3%的工人“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及以上。

工人月平均累计加班时间为83.2小时,严重违反《劳动法》(第41条)每月最高加班不超过36小时的规定。

事实上,部分工人的工作时间远不止10小时。

首先,富士康占用工人时间开早会、晚会,开会时间一般在15-60分钟之间,这段时间不算在工作时间内。

其次,富士康“拖班”现象严重,常常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

昆山富士康的一名普工描述道:

“虽然早上八点上班,我们每次都是七点半开始开会,七点半到八点之间,开半个小时会就是没工资的。

晚上应该是八点下班,但常常拖班到八点半下班,有的时候甚至超过九点,而这个加班报不上去,等于我们又给富士康白干了一个小时。

滥用综合计时制,违反有关法律条文。

在杭州的富士康工厂,一些工人反映其所在的事业处实行综合计时工资制。

这些部门规定,工人每月正常工时是166.64小时,总工时减去正常工时为加班时间,所得是正常工时工资的1.5倍。

一名进厂打工的大学生指出综合计时工资制的不合理之处:

“我是7月19号开始上班的,上到七月底我的工时也达不到166.64小时,按照综合计时制,我没有加班费。

但事实上我每天工作十个半小时,按照8小时工作制,我应有加班工资,所以综合计时制一点不合理,这样我很吃亏的。

”通过综合计时制,富士康在一定程度上逃避了支付加班费的责任。

根据国家劳动部1994年颁布的《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以下简称《审批办法》),富士康使用综合计时制存在以下争议:

首先,富士康不满足使用综合计时制的要求。

根据《审批办法》第四条,只有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需要无法按照标准工时计算的企业,例如交通运输、邮电、旅游等行业,可以申请综合计时制。

而流水线上的普工并不属于此类情况,也就是说富士康不具备实行这种工资制的要求;其次,《审批办法》第五条表明,即使采用综合计时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

然而富士康采用综合计时制后,加班时间明显超过了法律规定。

加班变成义务?

克扣工人的加班费。

由于产量指标过高,一些工人在10小时内难以完成生产任务,于是富士康要求这些工人“义务加班”。

“义务加班”时间不计入工人的工作时间,没有任何报酬。

昆山富士康工厂的工人反映这一现象非常普遍:

“他(指线长)会给你规定产量,假如说你今天产量不能完成的话,他就会用加班的时间来完成他的产量,这段时间是不按加班工资算的。

只有产量完成了以后的时间才算加班时间。

”“做不到产量只有拖班啊!

……有一次就是本来应该六点下班,结果八点才下班,拖了两个小时呢!

“13连跳”事件发生后,富士康承诺月加班时间不超过80小时。

但是调研组发现,部分工人的月加班时间仍然超过80小时,而且80小时以外的加班时间没有加班费。

正如工人所说:

“现在的情况是,产量要求和工作强度没减,我们还是要经常加班,但线长却不把我们超过80小时的那部分加班时间往上报了,因为规定不允许。

”这一做法明显违反了劳动法,严重侵害了工人的合法权益。

调研期间,调研组接触到一名富士康员工张某,他陈述了自己因被富士康拖欠和克扣了16年的加班费,通过一纸诉讼把富士康电子工业发展(昆山)有限公司告上法院的经历。

产量指标制定不合理,生产量不断增加。

富士康的测速部门和生产管理部门以秒来计算工人完成每道工序的时间,并以此安排工人的生产量。

在富士康龙华园区的一条生产线上,工人的工作是从流水线上取下电脑主板、扫描商标、装进静电袋、贴上标签、最后重新放入流水线,每个动作被设定为2秒钟,每10秒钟完成5个动作,工人每天要完成20,000个动作。

在沉重的生产任务下,工人承受了极高的工作强度和生产压力。

调查数据显示,12.7%的工人曾有在工作时晕倒的经历;24.1%的女工曾出现月经紊乱的情况;高达47.9%的工人反映工作时有精神紧张的情况。

尽管如此,工人的生产排配还会不断增加:

“定额一直在变,今天完成了,明天加产量,明天完成了,后天继续加,直到完成不了。

走廊墙上的产量明细中,实际安排产量总是会高于计划产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各界的压力下,从今年6月起富士康缩短了工人的工作时间,但是产量安排增加了,工人在单位时间内的生产压力反而更大。

龙华工业园区的一名工人说:

“现在控制工人加班,但单位时间的产量却猛增,很简单,原来6天的活要求你5天干完,因为企业不会傻到为了限制工人加班而不按时完成订单。

也就是说,订单没变,生产时间缩短了,自然单位时间的产量就要增加,我们被剥削得更严重了!

2、工资:

“涨工资是明升暗降”

基本工资水平偏低,不同职位员工工资相差悬殊。

普工的工资包括以下四部分:

工资=基本工资+加班费+年终奖+绩效奖。

在“连环跳楼事件”之后,富士康宣称6月份起会为工人加薪30%。

然而,以富士康加薪前1100元的基本月薪为基准,加薪后工人的基本工资仅为1200元,这与前者相比仅增加了9.1%。

加薪30%的承诺没有兑现,工人的基本工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见表2)。

调查数据显示,岗位为“普工”的受访者平均月收入为1733.60元,这一数据已经包括了工人的基本工资、加班费和各项津贴。

与现实情况形成反差的是,被访者认为自己应得的“合理收入”平均为2797元,这和实际收入水平相差甚远。

其次,调查组发现工人约42.3%的工资来源于加班费。

基本工资过低,造成工人不得不签署《自愿加班切结书》,通过超时加班赚取工资。

如表3所示,这名工人当月46.5%的收入来自超时加班,总计加班高达103.36小时,是法定加班最高限额的2.87倍。

另外,不同职位的员工在收入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平均收入从高到低依次为中高层管理人员、生产线管理人员、技工、文员和普工,一线的操作工人位于工资层级的最底层。

以深圳富士康为例,普工的基本工资为1200元/月,中层管理人员(如课长)的基本工资约为10,000元/月。

再加上津贴和奖金,管理人员的工资远远高于普工。

克扣福利与加班费,涨工资是明升暗降。

为了应对公共危机,富士康2010年6月以来上调了工人的基本工资。

但是在调查中,一些工人指出自己的实际月收入并没有增加。

一方面,富士康提高基本工资后,取消了工人的年资津贴和季度奖等福利。

谈到涨工资,一名观澜厂鸿超准事业群的工人气愤地拿出自己的工资单:

“这是涨工资了么?

以前像这里,还有一个年资津贴,是100,就是说1年是50,现在已经没了。

还有这个季度奖,以前是一个季度发一次,现在也没了。

我上个季度的话,发这个季度奖的时候是发了280多块。

另一方面,富士康通过加大工作强度、提高效率限制加班时间,同时克扣工人的加班费,如前所叙,超过规定时数的加班时间没有工资。

昆山的一名普工诉说:

“厂子规定一个月最高加班时间为80小时。

可是我们每个月加班时间肯定不止这个时间的。

那剩余的时间线长就不给报,白干啦!

……不是说要提底薪的吗?

我算下来,提了底薪我的工资也没涨啊!

”因此,不少工人批评这次涨工资是“明升暗降”。

此外,很多工人反映“工资还没房租涨得快”。

由于富士康宣传上调工资,厂区附近出租屋的房租迅速上涨。

富士康观澜园区的一名工人说:

“我们这边都这样讲,富士康涨了一点工资,但是都被房东吃掉了。

基本上整个大水坑这里都涨了。

上次涨了二十,后面又涨五十,说不定哪天又涨了。

”房租的上涨使工人从“涨薪”中得到的实际获益再一次打了折扣。

3、泰勒制与福特制管理:

“把人当机器,活着没意思”

富士康普遍实行泰勒制和福特制的管理方式。

富士康的管理哲学就是“把整个企业的流程拆解开来,找出关键点,进行简化,制定规范和标准,贯彻执行,以最少的资源实现更大的效益”。

郭台铭认为,每一件事、每一个流程都可以拆解。

他要求把控制作业系统设计成像“傻瓜相机”一样,确保每个工人不需要专门知识和专门训练便能进行标准化的操作。

富士康集团极其重视“IE”(工业工程管理学),富士康的内部人士也戏称“IE无所不在,IE无所不能”。

这种“IE术”体现在流水线上,即把工人的全部操作、一直到最细小的动作,都加以概念化、设计、测量,使之适合流水线标准作业。

因此,所有的员工都被作为一个标准化的“零件”整合到生产体系中。

工人们不需要思考,只需严格地执行管理部门的指示,机械地重复几个简单的操作。

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我们就是一部机器”、“我们比机器还快”、“工作枯燥、单调、无聊”这样的语言被工人反复使用。

一名进入廊坊富士康厂打工的大学生形容自己是产线上的零部件,她是这样描述的:

“我作为目检工站的零部件,被安置在椅子上,捆在静电线上,当旁边的回焊炉里传送出贴了零件的手机主板时,双手伸出拿板边,然后开始左右摇动脑袋,眼睛从板的左边盯到右边,再从上边盯到下边,从不间断,发现零件贴错或是其它不良时,大叫一声‘AOI’或‘铁板’,一个和我长得相似的零件就会跑动过来,问询出错原因,然后进行调整。

在龙华富士康园区的一名工人说:

“每天四五千次的重复动作,只要这个动作就行了。

每天很无聊。

但是没办法。

”一名昆山富士康的工人说:

“我们经常开玩笑,一下班,只要两眼无神,灰头土脸,目光呆滞的就是富士康员工。

人走出来一脸茫然,没有一点笑脸。

可想人压力有多大。

富士康的泰勒制、福特制管理无疑有益于提高生产率、有益于实现对工人的控制,但是同时也加重了劳动异化的程度,掏空了工人的劳动价值。

工人变得和螺丝钉一样微不足道,而且是可以随时替换的螺丝钉。

“(我们)就像一粒灰尘一样,比如说一条产线上吧,线长经常说我们产线上多一个人少一个人都无所谓,就这样,你走了还会有人来干啊,对于这个厂来说,我们普通员工真的不算什么,就是一个劳动工具。

除了造成工人的严重异化,富士康还通过对流水线的严密规划,造成了工人间的碎片化状态。

工人被随机分配到流水线上,每名工人都被严格地限定在生产位置上,不允许走动,工作期间工人之间也不允许交流。

不同车间的工人也被严厉禁止相互走动。

在天津富士康工厂的某车间,一条流水线上甚至不允许有两名以上的老乡。

这些措施加深了工人的原子化程度,使得工人感觉自己是孤独的个体,容易产生无助感与孤独感;当遇到问题或者困难的时候,一些工人无处发泄甚至连倾诉的对象都没有。

4、生产过程的管理:

“服从,服从,绝对服从!

为了达到效益的最大化,富士康采取了严苛的规训措施,强制工人符合生产的利益。

这些规训工程,是通过暴力与惩罚,是通过建立对工人的完全统治实现的。

对生产过程的军事化管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富士康工作时的管理制度包括:

1.不准睡觉、不准聊天、不准笑、不准走动;2.离岗要申请,批准后才能离岗,要拿离岗证,离岗时间不能超过5-10分钟;3.椅子整齐,不能超过地上的黄线;4.工作服按要求穿戴整齐。

在昆山富宏NBC流水线的一名员工说:

“工作的时候,我们不能说话,不能走动,不能玩手机…‘上课’前会响三声哨子,第一声哨子响的时候,我们要站起来,把凳子放好。

第二声哨子响,我们就要做好准备工作,有的部门带好那特殊手套什么的。

第三声哨子响,我们就坐下工作,而且我们背是不能靠在椅背上的。

”在观澜厂区的SHZBG事业群,一些工人反映他们作业时要一直站着,而且站姿必须保持军人般的“跨立”姿势。

军事化管理甚至被用于控制工人的工作间隙时间,“我们是每两小时工作休息十分钟。

只有在这十分钟内才能去洗手间。

十分钟之后会有一个预备铃,这时员工要穿好厂服,准备好工具什么的,站在位子前面,不准说话。

然后响正式铃,就开始坐下正式开始工作。

”在廊坊富士康的SMT车间,工人上班时间出车间,必须向线长或全技员要离岗证,否则不让工人出车间。

而且一条产线上一般只有一个离岗证,所以最多只允许一个岗位空出来。

在这套森严的纪律下,任何违反生产纪律的行为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在《富士康科技集团员工手册》里,仅仅惩处的规定就有127条之多,惩处的方式包括从警告、记过到开除处分等。

而在调研期间,工人向我们反映了如下被惩罚的经历:

上厕所超过10分钟会被口头警告;工作时聊天会被书面警告;消极怠工和罢工将会被开除……惩罚的内容除了形式上的,还包括扣绩效奖、一段时间内不允许晋升,甚至是《员工手册》允许之外的责骂、罚站、罚抄郭台铭语录、当众做检讨等方式。

进入杭州富士康工厂打工的大学生记录了工友被罚的情况:

“我的一名工友负责给手机锁螺丝。

有一次他漏锁了螺丝,被品管抓到……线长知道后,上来说了两句,然后罚抄总裁语录300遍。

”统计数据显示,38.1%的工人表示曾有过被管理人员或保安限制自由的经历;54.6%的工人在不同程度上对工厂制度和管理感到愤怒;16.4%的工人表示曾有过被管理人员和保安体罚的经历。

“管理严格”、“非人性化”是工人描述对富士康的印象时最常使用的词汇。

除了使用军事化的管理方法对工人的行为进行规训,思想规训的方法也常被采用,试图使工人认同富士康的管理方式,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劳动中。

思想规训从工厂中到处张贴的标语可以看出来,“吃苦是财富之基,实践是成才之路”、“努力,努力,再努力”等等。

在通往生产车间的楼梯上,每一级台阶都贴上了郭台铭语录。

甚至在员工的晋升考试中,一些考试题目都是默写郭台铭语录。

同样在富士康的《员工手册》的开篇,也充满着对新员工的鼓舞之词——“冲刺美好梦想,追求绚丽人生”,“在这里,您将得到知识的拓展、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锤炼;您的梦想,将从这里延伸到未来。

”在新员工的培训课程中,郭台铭、比尔·盖茨、格鲁夫、曹兴诚等人士的发家史也是常用来激励员工的故事。

在富士康的文化里,似乎通过努力和坚持就能成就梦想。

富士康打造了“劳动致富的梦想”,试图劝说工人,只有努力工作、努力付出,才有可能成功。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调查发现,尽管绝大多数的工人都在努力地工作,但是梦想和前途依然离他们很遥远。

富士康打造的这套话语,其本质仍然是为了服务于生产的需要,让工人的思想服从于它的管理体系,让工人们心甘情愿为之卖力工作。

与制造甘愿(社会学家布洛维著作)并行的,是“服从”的文化。

“服从”、“纪律”等理念被植入工人的脑海里,以便于在工人不再心甘情愿努力工作时发挥作用。

富士康《员工手册》开篇即有“规范自我行为”,“纪律是行为的准绳”等语句。

不少工人说,每个员工进入富士康必须记住的第一条纪律就是“下级对上级要绝对地服从。

一名昆山的工人向调研人员解说郭台铭经典语录——

“有一句话就是关于服从的,说‘走出实验室没有高科技,只有服从的纪律’,就是说高科技只有在实验室里研制出来,你在外面打工,寄人篱下,只能服从,别人说什么你就服从!

你没有能力进实验室,你在外面,谁在你头上你就得服从!

二、森严的工厂制度

除了生产管理制度,富士康设定了一套严格的工厂制度,对员工的规训从车间一直伸延到整个工厂。

接下来,我们将着重展现富士康的门禁制度、车间日常管理制度、晋升制度、投诉与申诉制度、安保制度、招聘制度和离厂规定。

1、门禁制度:

“工厂像监狱”

在富士康所有的工区,都实行全面的封闭式管理和监视:

工厂被围墙所封闭,有的围墙上甚至装有铁丝网;每个厂门都有保安把守,工人需要工卡才能进出工厂,没有工卡的人只有经过特批,在内部人员的带领下才能进入。

工人被要求接受各级门岗、警卫的监督。

此外,工厂几乎所有的公共和工作区域都设有摄像头监控。

80多万工人就这样被“囚”在一座座“集中营”中。

一名工人形容自己在富士康中的状态:

“你看,上班和下班加起来是什么,上加个下字,就是个卡字。

这样就把你卡住了,没有自由了。

你再看啊,这富士康厂周围都有墙,里面的人成什么了?

就是个囚字啊,人在墙里面就成囚了。

工厂内部也严格区分,每一处厂区也都设有门禁。

即使是在同一栋厂房,不同的事务处之间的工人也不准相互往来。

在龙华富士康的IDPBG事业群,工人进了园区后,还要通过两道安检才能进入车间。

电脑、笔记本电脑、光碟、磁碟、移动式存储设备、多媒体拍摄设备、可拍照手机、智能手机等,都是严格禁止带入的设备。

因此,工人在车间里基本处于与外界隔绝的状态。

在富士康观澜工业园区,生产iPhone的两名工友反映,“我们进出车间时不允许携带手机以及任何金属物品,否则没收。

如果衣服上有金属扣子,项链等要拿掉,否则不让出入,或者要求把金属扣子剪掉。

”调研组发现,在富士康厂区外,有不少小商店出售“无铁裤”、“无铁内衣”。

这些特殊的商品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富士康严苛的门禁制度。

事实上,门禁制度也体现出富士康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对工人的等级歧视。

例如在富士康观澜厂区,师级以上的员工可以带手机进入车间,但是普工不可以;普工上下班需要通过金属探测门,而领导则不需要。

武汉富士康的一名员工说:

“(富士康)就是瞧不起我们这些学历低的人,挺鄙视我们的。

我想,一个厂子那么大,是应该有纪律,可是不要这么严嘛,你也不要把等级分这么清楚。

我们又不想偷这东西,是不是?

2、层层压力型体制:

“人训话管理”而非“人性化管理”

富士康建立了大致分为三层的金字塔形管理结构:

中高层管理者重点参与公司整体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中层干部以及研发的业务骨干,主要承担任务的分发、细节的制定与实施;工人位于金字塔的最底层,受到严格的管理和监控,被要求快速完成相应工作并保证很高的良品率[1]。

在金字塔形的管理结构下,一方面工人面对的都是基层管理人员,中上层管理人员对工人的压迫被遮蔽,因此冲突和矛盾被凸现在金字塔的底层;另一方面,富士康通过对员工的等级划分,造成了员工间的分化,阻止了不同层级间员工的沟通和交流。

生产指标、品质规范、保密要求一层层下达,最后都落在了位于金字塔底层的一线工人身上。

仅仅在车间层面的生态链中,普工就受到全技员、线长、组长、课长、主管等干部的层层管理。

深圳龙华园区的一名工人说:

“富士康的管理叫做官大学问大,我比你大说的就是对的,官大一级压死人!

”昆山的一名员工说:

“在富士康错了是要下属负责的。

出了事就屌我,一级屌一级……上面的人给下面人撒气,那员工跟谁撒气啊!

这就是为什么跳楼的是普通员工。

”在工人的描述中,“被屌”、“挨骂”、“挨打受骂”都是难堪的日常体验。

统计数据显示,27.9%的工人反映曾有过被管理人员和保安辱骂的经历,34.7%的工人曾有过被管理人员或保安刁难的经历。

来自昆山的一名普工说道:

“天天宣扬什么人性化管理,我都不知道这个人性化体现在哪里。

这可能是高层想出来的,要我们基层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人性化管理,你要是犯错,就把你往死里批,一批就是一两个小时!

”一名工人举例说:

“我曾经的一个朋友,工作能力很强,上面要任命他当组长,可干了一个月他就死活都不干了,因为他不会骂人,也不愿骂人。

”因此,一名工人戏称富士康的管理不是所谓“人性化管理”,而是“人训话管理”。

在富士康的金字塔管理模式下,冲突和矛盾往往集中在底层的管理人员和工人之间。

在生产过程中的层级管理的原则被严格贯彻,在武汉富士康打工的调查人员记录到:

“有时课长组长会到车间巡察,如果他们发现有员工表现不好,他们不会直接与员工沟通,而是会将线长等基层领导责骂一通,然后再由线长问责一线工人。

”事实上,工人也往往把自己挨打受骂的原因归结为线长的人品和性格问题。

但通过访谈,调查人员了解到基层管理人员其实也是一肚子苦水。

不少线长向我们诉苦:

“我们最基层的,太顾及上面,就得罪下面工人,太照顾工人感受又可能完不成任务。

事情比较多的时候就容易发火。

像组长、课长他们只要派派任务就行了,轻松得很,我们线长这一级压力最大了。

跳楼事件接连发生后,富士康要求基层管理人员改变“以骂为主”的管理风格,但是因为产量要求并没有改变,所以工人的生产压力并没有减小,基层管理人员反而压力更大。

观澜园区的一名线长说:

“企业下达了生产指标后,要靠工人执行,但有些工人磨洋工,不服管理,给生产带来很大困难。

……企业上层施加的压力,一方面要求你高产量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又要求你搞好员工的关系,不能打骂员工。

所以,基层管理人员不好当。

除此以外,富士康对不同等级的员工采取截然不同的管理措施,导致不同层级壁垒分明,不铨叙、员级或师级的区分十分清楚[2]。

不同等级的员工不仅在权力和物质待遇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甚至连着装和通行道路都被严格规定。

例如,在武汉的富士康工厂中,女工的工服为红色短袖T恤,男工为深蓝色短袖T恤,而干部或技术员一般穿白色短袖T恤,线长会再套上那种浅绿或驼色的马甲。

因此从不同的衣服颜色中,能一眼就看出员工间的层级差别。

在廊坊的富士康工厂,普通工人和中高领导层进出厂区所走的道路都不是同一条。

通过这些具体的标识,员工间的等级秩序被不断强化和加深。

在富士康,一线工人的晋升空间狭窄。

此外,晋升过程缺乏工人的民主参与,上级管理人员垄断了晋升的决定权,而工人被排斥在决策机制之外。

《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3]指出,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的发展机会有较高的主观诉求。

但是事实上,普工工人在富士康中的晋升之路异常艰难。

一般而言,普工的晋升秩序为:

普工-全技员-线长-组长-课长及以上。

每上升一级,都需要参加一定的考核。

尽管一年有两次晋升的机会,但是往往只有当产线扩大或者上级被调走时才有升迁的机会。

工人们反映,当上一名线长通常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所以晋升制度多少有点“熬年份”的感觉。

另一方面,富士康的晋升机制缺乏工人的民主参与。

郭台铭认为,“民主是最无效率的”[4],与其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民主的讨论上,不如由负责人的领导人单独决策。

这条原则被贯彻在工人的晋升机制上。

因此,工人们常说:

“你的命运不在你手里,在主管手里”。

“老板喜欢你他就给你晋升的机会。

是老板给的名额,名额是有限制的。

你们按名额那么多人去考,可能你们答案都是一样的,你可以抄,但最后就看老板对你印象怎么样。

比如我们四个人考做的答案一样,老板就看中你,认为你办事能力高,他就选你。

”表面上,所有的普工都有平等的晋升机会,但事实上“考核操作中往往是上司一个人说了算,就算你不满意也没办法,是不可能向上反映的。

……富士康有句话叫‘干得好不如说得好’,只是埋头干活没用的,永远都没有出头之日。

一名在深圳观澜园区鸿超准事业群工作的工人举例说:

“我以前在C05部门做的时候,我认识‘阿肥’……他真的做事很认真,有时连中饭都忘记了吃。

线长、全技员,还有菁干班的,给他很多暗示,都说:

阿肥,你绝对会升上去。

但是最后就是没升上去。

所以说他们线上的人都说他傻嘛,如果说你请他们吃一顿饭,一定就升上去了……最后没升上去,就是没请他们吃饭。

狭窄的晋升空间和不公平的晋升制度导致工人在富士康看不到升迁的希望,进一步强化了工人的失望感。

在富士康,工会组织很难代表工人发声,不能真正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