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真题专题06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4770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06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06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06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06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06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06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06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06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06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06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06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06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06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06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06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06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06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06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06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docx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06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真题专题06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06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docx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06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专题06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2019新课标Ⅰ]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WZ的水溶液呈碱性

B.元素非金属性的顺序为X>Y>Z

C.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中强酸

D.该新化合物中Y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可知,Z为Cl、X为Si,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Y元素化合价为−3价,则Y为P元素;由W的电荷数可知,W为Na元素。

【详解】A项、氯化钠为强酸强碱盐,水溶液呈中性,故A错误;

B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则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为Cl>S>P,故B错误;

C项、P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磷酸,磷酸是三元中强酸,故C正确;

D项、新化合物中P元素化合价为−3价,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注意分析题给化合物的结构示意图,利用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和题给信息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

2.[2019新课标Ⅱ]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

W

B.常温常压下,Y单质为固态

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

Z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答案】D

【解析】

【分析】W、X、Y和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依据位置关系可以看出,W的族序数比X多2,因主族元素族序数在数值上等于该元素的最高价(除F与O以外),可设X的族序数为a,则W的族序数为a+2,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则有a+(a+2)=8,解得a=3,故X位于第IIIA族,为Al元素;Y为Si元素,Z为P元素;W为N元素,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X、Y和Z为N、Al、Si和P,则

A.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原子半径比较:

N<Al,A项正确;

B.常温常压下,Si为固体,B项正确;

C.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气体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则气体氢化物的稳定性:

PH3<NH3,C项正确;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即可以和强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属于两性氢氧化物,D项错误;

答案选D。

【点睛】非金属性越强的原子形成氢化物越稳定,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要识记并理解。

3.[2019新课标Ⅲ]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X与Z同族,Y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次外层电子数,且Y原子半径大于Z。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熔点:

X的氧化物比Y的氧化物高

B.热稳定性:

X的氢化物大于Z的氢化物

C.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

D.Y的单质与Z的单质均能溶于浓硝酸

【答案】B

【解析】Y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次外层电子数,由于均是主族元素,所以Y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可能是8个,则X只能是第二周期元素,因此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个,又因为Y的原子半径大于Z,则Y只能是第三周期的Mg,因此X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0-2)/2=4,则X是C,Z是Si。

A、碳的氧化物形成的分子晶体,Y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氧化镁,则氧化镁的熔点高于碳的氧化物熔点,A错误;

B、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则碳的氢化物稳定性强于硅的氢化物稳定性,B正确;

C、C与Si形成的是共价化合物SiC,C错误;

D、单质镁能溶于浓硝酸,单质硅不溶于浓硝酸,D错误;

答案选B。

4.[2019浙江4月选考]2019年是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表150周年。

根据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第35号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是液体

B.位于第四周期第ⅤA族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C.第84号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是+7

D.第七周期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

【答案】C

【解析】A.35号元素是溴元素,单质Br2在常温常压下是红棕色的液体,A项合理;

B.位于第四周期第ⅤA族的元素是砷元素(As),为非金属元素,B项合理;

C.第84号元素位于第六周期ⅥA族,为钋元素(Po),由于最高正价等于主族序数,所以该元素最高化合价是+6,C项不合理;

D.第七周期0族元素是第七周期最后一个元素,原子序数为118,D项合理。

故答案选C。

5.[2019江苏]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Z的单质晶体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W与X位于同一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r(W)>r(Z)>r(Y)>r(X)

B.由X、Y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C.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

D.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因此X为O元素,Y的最外层有两个电子,且Y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大于O,因此Y为Mg元素,Z的单质晶体是广泛应用的半导体材料,所以Z为Si元素,W与X同主族,且W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大于X,所以W为S元素;据此解题;

【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同族元素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加而增加,O位于第二周期,其他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因此O的原子半径最小,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因此原子半径应为r(Mg)>r(Si)>r(S)>r(O),故A错误;

B.X为O元素,Y为Mg元素,两者组成的化合物氧化镁为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

C.Z为Si元素,W为S元素,因为S的非金属性强于Si,所以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于Si的,故C错误;

D.W为S元素,X为O元素,因为O的非金属性强于S,所以O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强于S的,故D错误;

总上所述,本题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推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题目难度不大,应先根据提示推断所给原子的种类,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原子构成及表示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6.[2019北京]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49In)等9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铟与铷(37Rb)同周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In是第五周期第ⅢA族元素

B.11549In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17

C.原子半径:

In>Al

D.碱性:

In(OH)3>RbOH

【答案】D

【解析】

【分析】A.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据此判断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B.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

C.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半径逐渐增大;

D.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金属性越越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弱;

【详解】A.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因此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IIIA族,故A不符合题意;

B.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因此该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49,中子数为115-49=66,所以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66-49=17,故B不符合题意;

C.Al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三周期IIIA族,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IIIA族,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半径逐渐增大,因此原子半径In>Al,故C不符合题意;

D.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铷(Rb)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IA族,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金属性越越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弱,因此碱性:

In(OH)3<RbOH,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D。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原子构成及表示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7.[2018天津卷]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

A.溶解度:

Na2CO3

B.热稳定性:

HCl

C.沸点:

C2H5SH

D.碱性:

LiOH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比较问题,要求根据元素周期律,结合具体物质的性质进行判断。

A.碳酸钠的溶解度应该大于碳酸氢钠,实际碳酸氢钠在含钠化合物中属于溶解度相对很小的物质。

选项A错误。

B.同周期由左向右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所以稳定性应该是:

HCl>PH3。

选项B错误。

C.C2H5OH分子中有羟基,可以形成分子间的氢键,从而提高物质的沸点。

选项C正确。

D.同周期由左向右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所以碱性应该是:

LiOH>Be(OH)2。

选项D错误。

点睛:

解决此类问题,一个是要熟悉各种常见的规律,比如元素周期律等;另外还要注意到一些反常的规律。

例如:

本题的选项A,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一般碳酸盐比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小,碳酸钙难溶,而碳酸氢钙可溶,但是碳酸钠却比碳酸氢钠溶解度大。

此外,比如,碱金属由上向下单质密度增大,但是钾反常等等。

8.[2018新课标Ⅲ]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和Z同族。

盐YZW与浓盐酸反应,有黄绿色气体产生,此气体同冷烧碱溶液作用,可得到YZW的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大小为W<X<Y<Z

B.X的氢化物水溶液酸性强于Z的

C.Y2W2与ZW2均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D.标准状况下W的单质状态与X的相同

【答案】D

【解析】本题明显是要从黄绿色气体入手,根据其与碱溶液的反应,判断出YZW是什么物质,然后代入即可。

黄绿色气体为氯气,通入烧碱溶液,应该得到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所以YZW为NaClO,再根据X和Z同族,得到W、X、Y、Z分别为O、F、Na、Cl。

A.同周期由左向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由上向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所以短周期中Na(Y)的原子半径最大,选项A错误。

B.HCl是强酸,HF是弱酸,所以X(F)的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弱于Z(Cl)的,选项B错误。

C.ClO2的中心原子是Cl,分子中只存在Cl和O之间的极性共价键,选项C错误。

D.标准状况下,W的单质O2或O3均为气态,X的单质F2也是气态,选项D正确。

点睛:

本题相对比较简单,根据题目表述可以很容易判断出四个字母分别代表的元素,再代入四个选项判断即可。

要注意选项D中,标准状况下氧气、臭氧、氟气的状态为气体。

9.[2018新课标Ⅱ卷]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

B.Y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C.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D.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答案】A

【解析】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W是N,X是O;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因此Y只能是第三周期,所以Y是Na;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个,Z是Cl,结合元素周期律和物质的性质解答。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W、X、Y和Z分别是N、O、Na、Cl。

A.氧元素与其N、Na、Cl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例如NO、NO2、Na2O、Na2O2、Cl2O7、ClO2等,A正确;

B.过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B错误;

C.N、O、Na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均是10电子,氯离子是18电子微粒,C错误;

D.亚硝酸为弱酸,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准确判断出元素是解答的关键,红棕色气体是解答的突破点,该类试题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结合的比较多,元素推断只是一种载体,注意掌握常见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典型用途、制备等。

10.[2018新课标Ⅰ卷]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

W、X、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W与Y同族;W与Z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X的单质为气态

B.Z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C.Y和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D.W与Y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答案】B

【解析】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

W与Z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生成物是HF,因此W是F,Z是Ca或K,W与Y同族,则Y是Cl。

W、X、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则X是Na或Mg,据此解答。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W、X、Y、Z分别是F、Na、Cl、Ca或F、Mg、Cl、K。

A、金属钠和镁常温常压下都是固态,A错误;

B、KH、CaH2中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B正确;

C、Y与Z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钾、氯化钙,其水溶液显中性,C错误;

D、F是最活泼的非金属,没有正价,Cl元素的最高价是+7价,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准确判断出元素名称是解答的关键,突破点是能腐蚀玻璃的物质为HF,进而推断出CaF2能与浓硫酸反应生成HF。

易错点是选项B,注意金属氢化物的结构特点,与非金属氢化物的不同。

难点是氟化钙与浓硫酸反应属于学生不熟悉的知识点。

11.[2018浙江11月选考]元素X、Y、Z和Q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元素Q位于第四周期,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X

Y

Z

Q

A.原子半径(r):

r(Q)>r(Y)>r(Z)

B.元素X有-4,+2、+4等多种价态

C.Y、Z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D.可以推测H3QO4是Q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答案】C

【解析】由X、Y、Z最外层电子数和为17可以推出元素X为碳元素;Y元素为硫元素,Z为氯元素,Q为第四周期VA,即为砷元素。

A、元素周期表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同周期从左向右依次减小,选项A正确;B、碳元素所在的化合物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所对应的化合价分别为-4,+2、+4,选项B正确;C、硫元素对应的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水化物亚硫酸并非是强酸,选项C不正确;D、VA最外层电子数为5,故最高化合价为+5,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分析元素是解题的关键。

易错点为选项D,应分析Q为VA族元素,根据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进行判断。

12.[2018浙江4月选考]四种短周期元素X、Y、Z和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原子序数之和为4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X

Y

Z

W

A.原子半径(r)大小比较r(X)>r(Y)

B.X和W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W3

C.W的非金属性比Z的强,所以W氢化物的沸点比Z的高

D.Z的最低价单核阴离子的失电子能力比Y的强

【答案】C

【解析】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由位置可知,X、Y在第二周期,Z、W在第三周期,设Y的原子序数为y,则X的原子序数为y-1,Z的原子序数为y+8,W的原子序数为y+9,X、Y、Z和W的原子序数之和为48,则y-1+y+y+8+y+9=48,解得y=8,所以Y为O,W为S,Z为Cl,X为N,据此解答。

A项,在同一周期内,自左向右原子核吸引核外电子的能力越强,半径逐渐减小,故A项正确;

B项,X为N元素,W为Cl元素,可以形成共价化合物NCl3,故B项正确;

C项,熔沸点为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与非金属性无关,故C项错误;

D项,非金属性Z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13.[2017北京]2016年IUPAC命名117号元素为Ts(中文名“

”,tián),Ts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s是第七周期第ⅦA族元素B.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D.中子数为176的Ts核素符号是

【答案】D

【解析】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0族应当排列118号元素。

A、117号元素位于118号左侧即ⅦA族,所以Ts是第七周期第ⅦA族元素,A正确;B、同位素是同种元素不同原子之间的互称,因此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B正确;C、元素周期表同一列从上往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C正确;D、中子数为176的Ts核素,其质量数为176+117=293,所以这种核素符号是

,D错误。

答案选D。

【名师点睛】明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编制原则是解答的关键,元素周期表每一周期元素种类依次为2、8、8、18、18、32、32(周期表未排满),则每一周期最后一种惰性气体原子序数依次为2、10、18、36、54、86、118,因此只要记住了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就可由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推出主族元素的位置。

(1)若比相应的稀有气体元素多1或2,则应处在下周期的第ⅠA族或第ⅡA族,如88号元素:

88-86=2,则应在第七周期第ⅡA族;

(2)若比相应的稀有气体元素少1~5时,则应处在同周期的第ⅦA族~第ⅢA族,如84号元素应在第六周期第ⅥA族;(3)若预测新元素,可与未发现的稀有气体元素(118号)比较,按上述方法推测知:

117号元素应为第七周期第ⅦA族。

14.[2017江苏]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r(X)

B.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弱碱

C.Y的单质的氧化性比Z的强

D.X、Y、Z三种元素可以组成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答案】D

【解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氧,Z为O元素,所以Y为N元素;钠是短周期金属性最强的元素,W是Na;X原子序数最小且不与Y、Z同周期,所以X是H元素。

A.原子半径N>O,A错误;B.W的最高价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钠,是强碱,B错误;C.氮气的氧化性比氧气弱,C错误;D.H、N、O可以组成HNO3等共价化合物,也可以组成NH4NO3等离子化合物,D正确。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元素周期律,考查学生对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原子结构及元素的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水平。

解题时首先要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准确推断题给元素;然后确定有关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最后依据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来推断各选项表述是否正确。

15.[2017新课标Ⅰ]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

由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强

B.Y的简单离子与X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Y与Z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Z与X属于同一主族,与Y属于同一周期

【答案】C

【解析】氨可作制冷剂,所以W是氮;钠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所以Y是钠;硫代硫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黄色沉淀硫单质和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所以X、Z分别是氧、硫。

A.非金属性O强于N,所以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强于W的,A正确;B.Na、O的简单离子都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均是10电子微粒,B正确;C.硫化钠水解使溶液呈碱性,该溶液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C错误;D.S、O属于ⅥA,S、Na属于第三周期,D正确。

答案选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准确判断出元素是解答的关键,注意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角度去判断,例如制冷剂、淡黄色沉淀和刺激性气味气体等,然后再根据元素周期律的知识进行解答,这就需要掌握(非)金属性的强弱、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等知识,因此平时学习中要夯实基础知识,同时应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和基本规律。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的规律,是根据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周期表排布的依据。

元素的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都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大。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周期律变化的原因,掌握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结构、反应条件、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是进行元素及化合物推断的关键。

16.[2017新课标Ⅱ]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d>c>b>a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

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

【答案】B

【解析】a、b、c、d分别为O、Na或Mg、Al、S。

A、一般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因此半径大小顺序是Na(Mg)>Al>S>O,故A错误;B、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因此Na或Mg在4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故B正确;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属于弱碱,故C错误;D、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因此S的氧化性比氧气弱,故D错误。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首先根据题目信息判断出元素名称,再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知识的判断,这就需要掌握(非)金属性的强弱、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等知识,因此平时夯实基础知识是关键,同时应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审清题意。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和基本规律。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的规律,是根据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周期表排布的依据。

元素的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都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大。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周期律变化的原因,掌握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结构、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是进行元素及化合物推断的关键。

17.[2017新课标Ⅲ]短周期元素W、X、Y和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W

X

Y

Z

A.氢化物沸点:

W

Y>W

C.化合物熔点:

Y2X3

Y

【答案】D

【解析】设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由图表可知,四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