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4785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docx

《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docx

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

Preparedon22November2020

 

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

扬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一部分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题名称

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是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帮助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实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设计环节应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它需要控制理论、程序设计、硬件电路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融合。

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学生控制算法设计的认识,学会控制算法的实际应用,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际组成,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编程调试,为从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设计和系统的调试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计内容

设计以89C51单片机和ADC、DAC等电路、由运放电路实现的被控对象构成的计算机单闭环反馈控制系统。

1.硬件电路设计:

89C51最小系统加上模入电路(用ADC0809等)和模出电路(用TLC7528和运放等);由运放实现的被控对象。

2.控制算法:

大林控制算法。

3.软件设计:

主程序、中断程序、A/D转换程序、滤波程序、大林算法控制程序、D/A输出程序等。

四、课程设计要求

1.模入电路能接受双极性电压输入(-5V~+5V),模出电路能输出双极性电压(-5V~+5V)。

2.模入电路用两个通道分别采集被控对象的输出和给定信号。

3.每个同学选择不同的被控对象:

4.对象的纯延迟环节

用软件通过数组单元移位实现。

5.定时中断间隔选取50ms,采样周期T要求既是采样中断间隔的整数倍,又满足

6.闭环系统时间常数

的被控对象最大时间常数选择。

有关的设计资料可参考《计算机控制实验指导书》的相关内容。

五、课程设计实验结果

1.控制系统能正确运行。

2.有振铃和消除振铃的系统阶跃输出和控制器。

六、进度安排

序号

内容

天数

1

布置任务,熟悉课题要求

2

总体方案确定,硬件电路设计

3

熟悉实验箱及C语言开发环境,研读范例程序,

1

4

控制算法设计

1

5

软件编程,调试

1

6

实验

1

7

总结,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1

七、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总结设计过程,写出设计报告,设计报告具体内容要求如下:

1.课程设计的目和设计的任务。

2.课程设计的要求。

3.控制系统总框图及系统工作原理。

4.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连接图(含被控对象),电路的原理。

5.软件设计流程图及其说明。

6.电路设计,软件编程、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及分析解决方法。

7.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8.体会。

第二部分

1课程简介……………………………………………………………………………………..7

程设计目的....................................................................................................................7

1.2程设计内容....................................................................................................................7

程设计要求.....................................................................................................................7

2方案设计..............................................................................................................................8

控制系统整体方案............................................................................................................8

控制系统闭环工作原理....................................................................................................8

3大林算法硬件电路设计……………………………………………………………………8

A/D采样电路....................................................................................................................8

D/A输出电路……………………………….....................………......……………...10

给定对象硬件电路设计..................................................................................................11

总硬件图........................................................................................................................11

4控制算法设计............................................................................................................................11

控制算法的原理.................................................................................................................12

计算机实现的计算机推导公式.........................................................................................12

采样周期..............................................................................................................................13

5软件编程设计............................................................................................................................13

主程序与中断流程图..........................................................................................................13

部分控制程序代码..............................................................................................................14

6实验结果与分析........................................................................................................................17

7小结与体会...............................................................................................................................17

参考文献.....................................................................................................................................18

1、课题简介

1.1课题目的

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是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帮助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实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设计环节应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它需要控制理论、程序设计、硬件电路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融合。

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学生控制算法设计的认识,学会控制算法的实际应用,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际组成,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编程调试,为从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设计和系统的调试工作打下基础。

1.2课题内容

设计以89C51单片机和ADC、DAC等电路、由运放电路实现的被控对象构成的计算机单闭环反馈控制系统。

1.硬件电路设计:

89C51最小系统加上模入电路(用ADC0809等)和模出电路(用TLC7528和运放等);由运放实现的被控对象。

2.控制算法:

大林控制算法。

3.软件设计:

主程序、中断程序、A/D转换程序、大林算法控制程序、D/A输出程序等。

1.3课题要求

1.模入电路能接受双极性电压输入(-5V~+5V),模出电路能输出双极性电压(-5V~+5V)。

2.模入电路用两个通道分别采集被控对象的输出和给定信号。

3.选择被控对象:

4.对象的纯延迟环节

用软件通过数组单元移位实现。

5.定时中断间隔选取50ms,采样周期T要求既是采样中断间隔的整数倍,又满足

6.闭环系统时间常数

的被控对象最大时间常数选择。

2.大林算法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控制系统总体介绍

图大林算法设计的闭环控制系统方框图

大多数工业对象具有较大的纯滞后时间,可以近似用一阶或二阶惯性环节加纯滞后环节来表示,其传递函数为

一阶对象:

二阶对象:

大林算法的设计目标是使整个闭环系统所期望的传递函数Φ(s)相当于一个纯滞后环节和一个惯性环节相串联,即

并希望整个闭环系统的纯滞后时间和被控对象的纯滞后时间相同。

其中为闭环系统的时间常数,纯滞后时间与采样周期T有整数倍关系,(N=1,2﹒﹒﹒﹒)。

控制系统闭环工作原理

在本次大林算法控制系统中,系统先进行A/D采样,将给定值采样值取到单片机内,之后单片机会选择另外一路通道,进行输出值即反馈值的采样。

将输出值采样到单片机内后,在单片机中进行差值E(k)计算,再通过单片机中的算法程序得到输出量U(k),再经过D/A变换器,将输出结果作用于被控对象。

经被控对象的输出值又将作为反馈值被采样到单片机内。

3.大林算法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A/D采样电路

该实验的A/D采样硬件电路如图3-1所示

图3-1A/D采样硬件电路图

上图所示的是ADC0809与8051连接的硬件电路图,其中在ADC0809中,IN-6、IN-7分别采样给定信号和反馈信号,A\D转换器的引脚A接单片机的P1^6,用于选择采样通道。

控制计算机的定时器作为基准时钟(初始化为50ms),在第一次启动A/D转换时,此时P1^6=0,选择的IN-6,采样的是给定信号,当采样周期到时,此时P1^6=1,同时在定时器中启动A/D转换,此时采样的是反馈信号,给定信号和反馈信号的采样值分别存储在程序的RK和UK1中。

模数单元采用ADC0809芯片,主要包括多路模拟开关和A/D转换器两部分。

其主要特点为:

单电源供电、工作始终CLOCK最高可达1200KHz、8位分辨率、8个单端模拟输入端(IN0~IN7)、TTL电平兼容等,可以很方便地和微处理器接口。

通过三端地址译码A、B、C多路开关可选通8路模拟输入的任何一路进行A/D变换。

其中IN1~IN5的模拟量输入允许范围:

0V~,对应数字量为00H~FFH,对应80H;IN6和IN7两路由于接了上拉电阻,所以模拟量输入允许范围:

-5V~+,对应数字量00H~FFH,0V对应80H。

在设计过程中使用的TD-ACC+教学系统中的ADC0809芯片,其输出八位数据线以及CLOCK线已连到控制计算机的数据线及系统应用时钟1MCLK(1MHz)上。

其它控制线根据实验要求可另外连接(A、B、C、STR、/OE、EOC、IN0~IN7),如图3-1

(2)所示。

其中IN6和IN7可以测量-5V~+5V的量,主要是因为加了外部电路。

如图所示,在IN6和IN7的实际输入端其输入范围为0~5V,在外围电路中,采用两个相同电阻分压的方式,因为给了一个5V的电压,当输入端为-5V时,0809的实际输入端为两者相加之和的一半,为0V,在0809采样电压的范围以内。

但将该采样值取进单片机内后,其表示范围为-128~127,对应为0~5V的电压,所以我们需要在程序里将采样值减去128以使采样值与设定值相对应。

因此加了外部电路,0809就可以采集-5~+5V的电压了。

D/A输出电路

数模转换单元采用TLC7528芯片,它是8位、并行、两路、电压型输出模数转换器。

其主要参数如下:

转换时间100ns,满量程误差1/2LBS,参考电压-10V~+10V,供电电压+5V~+15V,输入逻辑电平与TTL兼容。

输入数字范围为00H~FFH,80H对应于0V,输出电压为-5V~+4、96V。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采用的TD-ACC+教学系统中的TLC7528,其输入数字量得八位数据线、写线和通道选择控制线已经接至控制计算机的总线上。

片选线预留出待实验中连接到相应的I/O片选上,如图3-2。

图3-2D/A输出电路

该芯片TLC7528可以双极性输出,但须在单片机中将D/A的输出值加128后再交给TLC7528芯片进行D/A输出。

给定对象硬件电路设计

图3-3给定对象硬件电路图

如图3-3所示,为被控对象的硬件电路的设计图,在本次的课程设计中的被控对象传递函数:

,其中比例部分由两个运算放大器组合实现,即,第一个运算放大器的积分部分为

,实现被控对象的第一部分,第二个运算放大器的积分部分为

,实现被控对象的第二部分。

总硬件图

图3-4总硬件图

4.大林算法控制系统算法设计

控制算法的原理

实验算法中,用脉冲传递函数近似法求得对应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将代入,并进行Z变换:

式中

经计算

无振铃时,有

于是

对应的递推公式为

则程序中

计算机实现的计算机公式推导

在4、1中得到了D(z)的最终表达式,而在本实验中,被控对象为

从而可以知道被控对象的时间常数为,增益K=8,根据

最大时间常数取值,取

=。

将各个参数代入计算:

KK0=,KK1=-,KK3=,PP1=-,PP2=,PP3=。

对应的递推公式:

u(k)=-(k-1)+(k-2)+(k-3)+(k)-(k-1)+(k-2)

由于在二阶对象中是引起振铃的极点因子,令z=1,于是可以得到

u(k)=(k-1)+(k-2)+(k)-(k-1)+(k-2)

在程序中:

KK0=,KK1=-,KK2=,PP0=,PP1=,PP2=0。

采样周期的选择

在本实验中,定时中断间隔选取50ms,采样周期T要求既是采样中断间隔的整数倍,又要满足,而由被控对象的表达式可知,所以取N=1,

5.大林算法控制系统软件编程设计

主程序与中断流程图

主程序流程图:

采样中断服务程序流程图:

部分控制程序代码

1.主程序部分源码:

voidmain(void)

{

TMOD=0x01;

t0_h=(65536-15536)/256;采样中断程序的部分源码:

(1)判断同步信号程序:

DIN0=1;验结果

无振铃

7.小结与体会

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是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有利于我们全面牢固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培养我们的实践和实际动手能力。

这次的课程设计,让我对《计算机控制技术》这门课和课程设计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有了很多的体会和心得。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设计环节应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它需要控制理论、程序设计、硬件电路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融合。

通过课程设计,我对控制算法设计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也学会了控制算法的实际应用,从整体上了解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际组成,掌握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编程调试,为从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设计和系统的整定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认识到任何课程的学习都需要理论结合实际,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将它很好地应用于实践中。

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和请教老师和同学,使一些不清楚的问题得以解决,这样的话,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靠自己亲自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独自面对各类的问题的方法。

总之,这次的课程设计给了我很多的体会和心得。

让我们有机会去锻炼和提升自己,收获很多。

参考文献

[1]于海生主编,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张艳兵等编着,计算机控制技术,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3]张毅刚主编,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陈涛编着,单片机应用及C51程序设计,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楼然苗,李光飞编着,单片机课程设计指导,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