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财务会计与信息化质量管理知识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827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财务会计与信息化质量管理知识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精编财务会计与信息化质量管理知识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精编财务会计与信息化质量管理知识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精编财务会计与信息化质量管理知识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精编财务会计与信息化质量管理知识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精编财务会计与信息化质量管理知识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精编财务会计与信息化质量管理知识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精编财务会计与信息化质量管理知识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精编财务会计与信息化质量管理知识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精编财务会计与信息化质量管理知识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精编财务会计与信息化质量管理知识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精编财务会计与信息化质量管理知识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精编财务会计与信息化质量管理知识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精编财务会计与信息化质量管理知识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精编财务会计与信息化质量管理知识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精编财务会计与信息化质量管理知识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精编财务会计与信息化质量管理知识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精编财务会计与信息化质量管理知识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精编财务会计与信息化质量管理知识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精编财务会计与信息化质量管理知识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财务会计与信息化质量管理知识分析.docx

《精编财务会计与信息化质量管理知识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财务会计与信息化质量管理知识分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编财务会计与信息化质量管理知识分析.docx

精编财务会计与信息化质量管理知识分析

(精编)财务会计与信息化质量管理知识分析

前言

会计信息是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债权人分析企业偿债能力、社会公众及政府管理部门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依据,并且是其他利益相关者正确进行资源分配的重要工具。

同时,也影响着国家对经济资源的宏观调控。

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直接影响到相关方的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

然而近年来,国内外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现象层出不穷,严重损害了国家、社会公众和相关者的利益,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

目前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不仅是我国会计领域的核心问题,也是世界众多国家关注的重要经济问题。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非常重要而有用的信息产品,已经现实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如何提高和保障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正是因为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从事会计研究的众多学者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研究,对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和贡献。

我们通过多角度多因素的研究使得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更系统有效的运行,并希望通过这一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使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提高。

所以,对会计信息质量保障问题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概述

正所谓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使我们可以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前后贯通、概念明晰。

明确保障体系研究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保证会计质量保障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在研究这个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什么是会计信息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这个体系的原则是什么,构建这个体系对保障会计信息质量有什么作用。

1.1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的定义

所谓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是指以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为核心,合理组织会计信息生成、披露的各个环节和各部门的活动及职能,实现参与会计信息质量保障活动的基本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权责明确、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发挥会计信息质量保障功能的运行体系。

1.2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

即建立保障体系要围绕质量控制进程,实施目标管理。

也就是说,根据会计信息生成、披露的过程,合理地筛选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要求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的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是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为目标的。

(2)持续性原则。

社会在不断进步,经济在不断发展,一个体系的建立也要具有动态性发展性,从持续提高质量的发展管理观出发,及时了解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不断完善体系建设。

(3)系统性原则。

即建立保障体系应采取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地考察保障会计信息质量活动的各个要素,充分把握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把各要素合理地统筹安排,使其形成有机整体,进行全面控制。

1.3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的地位和作用

(1)构建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能够控制会计生产领域的假发票、假账簿、假报表及假审计报告,有利于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使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2)构建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有利于提高政府宏观调控的效力。

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离不开经济信息,这些经济信息大部分是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质量的低下将影响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对凭以制定的国家长短期发展规划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宏观调控措施产生误导作用。

因此,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而提高政府宏观调控的效力。

(3)构建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可以提高会计工作者的法制观念、职业道德观念和专业技术水平,使会计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办事、严格生成“会计产品”。

1.4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的因素

(1)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内部控制的充分有效,对防止财务信息的虚假十分重要。

而一些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急功近利,片面强调经营,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抛掷脑后。

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通常会导致高层管理人员对财务报告、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应用持偏激态度;公司的经营决策、财务决策由一人或少数人把持;财务程序的执行暗箱操作,高层管理人员冒险激进,在这样的内控环境下,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缺失堪忧。

(2)处罚与预期收益的不对等诱使企业高管操纵会计信息。

我国《刑法》、《会计法》都对公司财务造假而承担的刑事责任做出了明确规定。

但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因违法行为受到刑事处罚的较少,量刑也较轻。

这使企业高管产生侥幸心理,当一个人通过操纵会计信息可以得到亿万收益的时候,无论是什么样的会计准则,多么严格的执法力度,都无法阻止某些人的铤而走险。

(3)投资者本身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不高。

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重视的是上市融资以及再融资,在市场上圈到钱以后,对会计信息的重视度就会下降,而对于广大市民来说也不是太重视会计信息;对银行来说,在向企业贷款的时候,考虑较多的是企业的背景、后台、用没用资产抵押或担保等等,单纯的信用贷款却很少,这种种因素导致了我国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比较低。

(4)财务指标分析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我们对企业业绩的考核评价局限于若干个财务指标,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财务指标过于注重,却忽视了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从而促使了某些企业通过故意遗漏、改变会计信息或是做误导性陈述等方式来粉饰财务报表,操纵利润空间。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如不能识别财务报表中的陷阱,就容易造成决策失误。

(5)会计师事务所因种种原因未能揭示会计信息的失真。

在现有的委托关系下,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或解聘由被审计单位决定,有时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不伤害客户,不自觉的对可疑的会计信息网开一面。

在审计过程中,会计师事务所通常沿用统一的审计程序,但有时如警惕性不够高,忽视了被审计单位的关联交易、抵押担保、经营过程的中重大缺陷等问题,没有就这些问题采取进一步审计程序,以至于未能在审计报告中揭示不确定因素或重大风险。

2会计信息质量现状分析

信息是决策的依据。

因此,要使信息具有决策有用性,首先必须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但在近几年里,我国普遍存在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情况。

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误导国家对当前的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和判断,破坏投资环境和经济资源配置。

2.1会计信息质量概述

深入理解会计信息质量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因此,让我们了解什么是会计信息质量,从理论上来理解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意义,以及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基本规定。

(1)会计信息的含义及其作用。

会计信息是一种经济信息,它通过一系列专门的方法,主要用货币来表示,表明企业在一定的时点或一定期间内资本运动的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对会计核算和经营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会计数据。

会计信息质量对使用会计信息的有关各方能否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起着决定性作用。

会计信息可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作为经营决策的信息,为投资者以及社会潜在投资者提供作为认定责任和投资决策的信息;为贷款者和债权人提供作为认定受托责任和信用决策的信息;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作为制定财税政策并实施宏观调控以及检查监督的信息;为证券交易所、律师和会计师组织、管制或注册机关以及财务分析人员或财务顾问提供各种相关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2)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基本规定。

研究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问题,首先应从衡量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入手。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等首要质量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处理时,需要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

2.2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现状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的内在价值日益为人们所认识。

会计人员遵循真实客观的原则、以法定规则与程序归集而成的会计数据,成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乃至整个社会公众经济管理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因此,会计信息质量为人们所普遍关注。

(1)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情况。

上市公司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主要存在以下情况:

  ①提供虚假信息,骗取上市资格。

为达到证券法对公司上市的资格要求,一些企业和中介机构联手包装、粉饰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极力美化企业以往的经营业绩、修改财务报表、虚报资产、甚至伪造相关文件,以求上市“圈钱”。

一旦上市成功,之前所做的种种承诺成了一场空,投资者的钱也就打水漂了。

  ②虚列投资项目,骗取配股资格。

自从我国股票市场设立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的配股条件就一直由监管部门规定,并且配股规定也是一再修改:

1993年12月17日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送配股的暂行规定》,1994年9月28日发布的《关于执行<公司法>规范上市配股的通知》,1996年1月24日发布的《关于1996年上市公司配股工作的通知》,1999年3月17日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配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2001年2月25日发布的《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和2001年3月15日发布的《关于做好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工作的通知》。

而在现实中的情况是,大批的上市公司为了获取配股、增发资格,在会计操作中伪造企业信息,虚列投资项目。

山东巨力及相关人员因涉嫌虚增1999年度利润16,145.7万元,骗取配股资格,并于2001年在深交所配股1,149万股,共募集资金15,971.1万元,在2005年1月25日被提起公诉。

  ③利用关联关系,将上市公司作为控股股东圈钱的工具。

根据《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和《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关于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审核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的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和控股股东之间必须保证“人员独立、财务独立、资产完整”,控股股东不得违规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资产和其他资源,包括无偿占用和有偿使用。

而在现实资本市场中,大股东可以随意支配上市公司,把上市公司作为自己圈钱的工具。

  ④虚列资产、少计收入、多列成本,侵害国家利益。

对一般企业而言,为了少交税金,倾向于隐瞒企业的利润。

通常现象是少计收入,多转成本,或者利用会计和税法上的差异,故意减少利润。

这一部分以锦州港造假事件为例。

2001年9~12月份,财政部对该公司2000年及以前年度执行《会计法》情况进行了检查。

检查结果认为,该公司2000年及以前年度多确认收入36,717万元。

公司将应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予以资本化,少计财务费用4,945万元;同时,由于工程完工转入固定资产不及时,折旧计提起始月份不准确及港口设施、设备资产分类不适当等导致2000年度少计提折旧780万元,相应地少计主营业务成本780万元。

此外,公司对在建工程确认不准确,1998~2000年多列资产11,939万元。

  

(2)年报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按照CAS37对金融工具中涉及公允价值的信息披露的规定,上市公司应当披露:

  ①确定公允价值所采用的方法,包括全部或部分直接参考活跃市场中的报价或采用估值技术等。

  ②公允价值是否全部或部分采用估值技术确定,而该估值技术没有以相同金融工具的当前公开交易价格和易于获得的市场数据作为估值假设。

按此规定,上市公司大连友谊的披露情况可以作为一个较好的示例:

大连友谊年初持有交通银行有限售条件流通股4,179,900股,上述股份将于2008年5月15日解除限售,公司将其认定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该公司年报披露指出公允价值的确定依据和方法为:

采用2007年12月28日市价,即15.62元/股。

因此,该公司确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65,290,038元。

但是,从2007年年报所提供的信息中发现,能够详尽披露公允价值取得情况的上市公司是少之又少。

与大连友谊相比,大多数上市公司年报中存在着很大的公允价值披露问题,主要集中在披露中准则照搬现象严重。

2.3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对社会的影响

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决策及国家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

会计信息质量的低下对社会的影响有以下两个方面:

(1)会影响资源的配置及社会生产效率。

从微观看,会计信息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包括投资、融资及利润分配的决策。

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是在合法公平的竞争机制下运作。

会计信息失真破坏了市场运行的秩序,干扰了市场资源的配置,对经济造成较大损失。

安然公司因虚报近6亿美元的盈利和隐瞒26亿美元债务而破产。

世界通讯在5年间虚报了38亿美元的利润,办公室设备公司施乐也在5年间虚报利润达14亿美元。

这些损失不但危害企业的投资者,使他们投资失利;对于企业的债权人来说,有可能收不到应有的利息,甚至形成坏帐,产生金融风险;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虚假的会计信息影响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使企业蒙受金钱和商誉损失;对于企业的员工来说,虚假的业绩间接影响员工的分红及奖赏,从安然的案例中,安然透过“401K法例”以员工的退休金购买自己的股票,最后引致巨大损失。

(2)观经济运行从宏观角度来看,会计信息质量的低下不但使国家税收流失、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更会影响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统计资料的计算,从而误导国家长、短期发展计划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宏观调控下的工业结构、物价水平、税负、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以及对外贸易及本土经济成份的分配都需要在充分正确无误的会计信息下运作,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就会导致宏观和微观决策失误,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另外,会计信息失真将严重削弱国家财经法规的权威性,《会计法》和《税法》是国家财税政策的基石,企业为了一己私利,指使会计人员作假,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力度。

3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3.1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善

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善。

制度经济学认为,组织中的个体有各自的利益,每个个体都将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但是,个体不可能无限地扩大自身的利益,因为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在于组织中的其他个体行为不影响该个体寻求自身的最大利益。

因此,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对组织中的其他个体的利益影响最小。

这种由于不同个体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导致产生的个体的最优行为解的集合就是规则,规则的集合形成制度。

可见,制度的实质就是合同,一个关于组织内个体行为及其后果的合同,而制度的形成是多方博弈的结果。

(1)经济学制度根源。

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是“主体拥有的对物和对象的最高的排他的权力”。

产权安排实际上规定了人与人的相互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与物有关的行为规范。

产权在组织中表现为制度,具体表现为建立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之上,对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类产权主体的地位、行为权利、责任、相互关系加以规范的法律制度。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企业中客观存在两个控制主体,即企业所有者和受托经营者。

经营者和所有者在经济上的利益不一致,从而形成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此外,我国产权制度方面还存在着其他诸多问题,如国有股“一股独大”、国有法人股主体缺位现象、“内部人控制”等。

产权制度的不完善、信息不对称、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可能导致经营者心理上的不平衡或物质上的不满足,成为实施违规行为的动机。

根据科斯的“契约理论”,企业是一个在其框架中由相互合作的大量生产要素所有者达成的书面或非书面的契约。

通过契约,委托人授权代理人为他们的利益而从事某些活动,其中包括授予代理人一定的决策权力。

在契约关系中,由于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目标不对称,不可避免出现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致的情况。

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都会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但委托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目标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是一致的,而代理人除了寻求以货币衡量的物质报酬以外,还追求一些非物质性因素以实现其效用最大化,如要求增加休闲时间、谋求政治资本等等,这一目标可能背离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委托人和代理人双方中任何一方要求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目标均会损害另一方效用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因而始终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经营者作为有限理性的经济人,为追求契约利益或为实现其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未必会提供所有者决策所需的全部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甚至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以欺骗所有者。

(2)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背景。

我国正处于会计改革的过程中,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作为会计核算和报告的基本规范,其本身固有的局限性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

主要表现为:

第一,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滞后性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作为一种规范,往往落后于经济业务的发展。

当某种新的经济业务或现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经常发生,需要对其核算和披露进行规范时,国家相关部门会着手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相关准则和制度常常落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和会计方式的创新。

第二,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固有的估计和专业判断会引起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学本身不是一门精算科学,允许有大量的估计和专业判断,这种学科属性反映在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中,就留下了大量的估计和判断空间,使得会计信息或多或少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会计主体实际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第三,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中规定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也会引起会计信息失真。

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长期以来规定的计量属性都是历史成本。

在科技进步迅猛、产品更新换代极快、物价波动幅度大的社会背景下,历史成本难以反映会计主体资产的现行价值,往往高估资产价值,造成潜亏而使会计信息失真。

第四,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中会计核算方法的可选择性也会引起会计信息失真。

在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中都规定了可供选择的多种会计核算方法。

不同会计核算方法所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相同。

可供选择的方法越多,会计主体就越倾向于选择对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利的方法,而不论该方法是否能客观、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供选择的方法越多,会计主体就越可能频繁地变更会计核算方法,而不论这种变更是否合理、合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3)税收制度背景企业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也往往出于避税目的。

合理避税之所以成为可能,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十分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颇多。

如上市公司的税率一般较其他企业要低,因而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就会通过关联交易把集团公司中的其他企业的利润转移给上市公司,以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司管理者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上有较大的灵活性,对企业管理者而言,税法的规定便为其调节利润提供了弹性空间。

管理者会通过选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和方法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从而有资格按照顾性税率缴纳所得税。

(4)会计监督制度背景。

企业外部监管体系因多头管理和职能不清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从政府监督看,由于人力、财力等多种原因,政府很难对企业实行全面监督。

相关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事务所)运作中也存在缺陷。

从我国社会中介审计机构的现状看,本来以独立、客观、公证为核心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注册会计师立足社会的基石,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经营者和审计人是利益上不能制衡的两人,注册会计师为了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在审计业务的约定、收费事项上,不得不依附于经营者这位“衣食父母”,这使注册会计师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在相当程度上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并未真正起到对会计造假行为的外部防线作用。

3.2企业中的产权与利益冲突

(1)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

经济学假定入是有理性的,理性的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

制度经济学进一步考虑了交易成本之后,假定个体只有有限理性,每个个体都在他所依存的体制所允许的有限的范围内最大化自己的效用。

由于个体利益的不同,在组织中将产生不同的利益主体。

部分企业经营者为了在任职期内取悦上级主管部门,或应付承包考核,或谋取私利等目的,肆意违反财会法规和制度,授意、指使、强迫财务人员弄虚作假,追求账面利润或偷税漏税,骗取巨额收益,截留收入。

有的会计人员由于重视工资、奖金等报酬,听其上级领导的指使,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2)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对称。

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企业中极为重要的两大机制。

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结构影响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即不同产权结构可以导致同一个体作出不同的行为。

产权指的是人们所接受的、与物的使用有关的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关系。

产权安排实际上规定了人在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与物有关的行为规范。

违背这种行为规范的人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产权在组织中的具体表现为制度。

制度框架通过影响个体获得的报酬及其违规应付的代价来具体影响个体行为。

①企业主要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

部分企业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轻视财会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以权利、行政命令代替法律、法规,指使和强迫会计人员按他们的意图去办理会计事务,数字的大小变化全在领导的手中。

一定程度上,有很多企业领导注重的是会计人员是否按自己的授意去做了,很少考虑到会计工作的严谨繁杂和重要性。

财务人员如果违背领导的意图,会被认为能力低、工作灵活性差,轻则受到打击报复、受冷遇、排挤,重则经济受损,调离财会岗位,甚至离职,这使许多财会人员不得不违规地处理经济业务。

企业经营者漠视财会法律法规,有法不依,知法犯法,是会计信息造假的又一原因。

②对“一把手”财权缺乏有效监督。

企业主要领导“财务一支笔”本无可厚非,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有利于企业加强收支管理,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但同时也反映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一把手”的财权过大,缺乏监督,集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于一身,企业领导集体决策发挥不够。

而那些企业“一把手”则在利益驱使下指使胁迫强令授意会计人员违反有关会计法规和制度来办理经济业务,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使国家经济严重受损。

③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不强,道德自律不够。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较为突出。

部份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荣辱观念日益淡薄,不能做到熟悉法规,坚持原则,依法办事,不敢依法行使自己的神圣职责,不能做到知情报告和保守秘密;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利益驱动,见利忘义,出具虚假的资产评估报告和审计报告。

其次是会计人员结构比例失衡,专业会计人员后继乏人,年轻的会计人员未受过专业系统地的会计知识培训,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知识老化,对新业务不能熟练操作,甚至不懂新的业务知识。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

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己成为广大企业及相关部门的当务之急。

(3)企业中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

由于委托、代理双方各自的利益不同,导致双方的目标不同,代理人不可能完全按委托人的意图进行企业行为,利益冲突是个体使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动机;而双方信息不对称,使得代理人有机会进行一些危害委托人利益而增加自己利益的行为,从而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性。

3.3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作为管理当局为履行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政策和组织实施程序,与公司治理及公司管理是密不可分的。

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治理机制下,公司内部控制的目的必须要保证公司政策的贯彻和公司管理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框架在公司制度安排中担任内部管理监控的角色,成为公司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尽管内部控制的目标呈多元化趋势,但会计控制(含财务控制)始终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其基本目标是维护资源的安全、保证信息可靠、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益。

从企业实践看,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过程正是围绕会计控制这一核心来抓的:

从保证资产安全和信息真实着手做好基础工作,在此基础上采用预算管理、内部审计等控制措施保证管理的科学性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因此,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