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6套试题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925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史6套试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近代史6套试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近代史6套试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近代史6套试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近代史6套试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近代史6套试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近代史6套试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近代史6套试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近代史6套试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近代史6套试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近代史6套试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近代史6套试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近代史6套试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近代史6套试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近代史6套试题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近代史6套试题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近代史6套试题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近代史6套试题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近代史6套试题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近代史6套试题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代史6套试题答案.docx

《近代史6套试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史6套试题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近代史6套试题答案.docx

近代史6套试题答案

华工近代史历年试卷答案6-1

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在答题卷中相应位置的〇涂黑。

1.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A  )

A.1840年鸦片战争              B.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1911年辛亥革命              D.1919年五四运动

2.下列哪个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A  )

A.《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  C.《五口通商章程》  D.《北京条约》

3.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台湾军民抗日之战  

C.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D.义和团运动

4.1856年发生的严重削弱了天平天国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分水岭的事件是( B )

A.北伐失利      B.天京事变    C.洪秀全病逝   D.天京陷落

5.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的最大的兵工厂是(  C  )

A.金陵机器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天津机器局

6.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103天,该历史称(  A  )

A.戊戌变法        B.清末新政    C.同光新政      D.同治中兴

7.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C  )

A.推进政体变革                B.发展资本主义

C.延续反动统治                D.缓和阶级矛盾

8.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A  )

A.《民报》      B.《新民丛报》    C.《苏报》      D.《国民报》

9.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是(  B    )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0.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D  )

A.陈独秀        B.毛泽东        C.周恩来        D.李大钊

11.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的会议是(  C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12.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B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C.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    D.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1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战争胜利纪念日是(  D    )

A.8月14日      B.8月15日      C.9月2日      D.9月3日

14.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揭开了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序幕,该指示是(  D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土地改革法》

C.《战时土地政策纲领》            D.《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15.1948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联合发表(  C  ),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A.《中国民主同盟总部解散公告》      B.《三中全会紧急声明》

C.《对时局的意见》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6.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  B    )隆重举行,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成立。

A.南京          B.北平        C.重庆        D.上海

二、多项选择题(17-24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请将正确答案在答题卷中相应位置的〇涂黑。

17.西方列强通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  ABCD  )

A.领土主权          B.领海主权

C.关税主权          D.司法主权              E.军事主权

18.殖民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所采取的手段有(  ABCDE    )

A.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B.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C.实行商品倾销            D.实行资本输出            E.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19.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叙述正确的是(  ABCD  )

A.是最能体现天平天国社会理想的纲领性文件

B.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C.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D.它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地主土地所有制

E.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资政新篇)

20.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表现为(  ABC  )

A.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有效

B.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

C.维护封建土地制度

D.没有保障言论出版自由

E.不敢依靠和发动群众

2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是(  ABD    )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资本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E.买办主义

22.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科学地预测中国持久抗战将经历三个阶段,即(  ABC  )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进攻阶段            E.战略决战阶段

23.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主要内容是(  ABC  )

A.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B.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C.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统一平均分配

D.对于违抗或破坏土地法的人由人民法庭予以审判和处分

E.在全国停止没收地主土地

24.1951年底开始的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三反”是(    BCD  )

A.反偷税漏税    B.反贪污    C.反浪费    D.反官僚主义    E.反贿赂

三、判断题(25-34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正误。

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

请将正确答案在答题卷中相应位置的〇涂黑。

2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26.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27.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28.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

29.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0.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

31.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32.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军队侵犯陕甘宁边区,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33.党的工作重点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这一重大决策是在党的七大上作出的。

34.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有过重大失误。

四、简答题(35-38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将答案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

35.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

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6.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7.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二大,初步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是:

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使之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8.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存在的三种政治力量及其建国方案

(一).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及其建国方案

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是中国社会的顽固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他们主张继续实行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坚持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二).民族资产阶级及其建国方案

①民族资产阶级是指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联系较少的中等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

②其基本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③这种建国方案对于大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治现实是一种批判,但在实际上却不具备显示的可能性.

(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建国方案

①这三个阶级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②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

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通过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五、论述题(39小题,共15分。

将答案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

39.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六、材料分析题(40小题,共15分。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将答案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

40.材料:

“政变之总原因有二大端。

其一由西太后与皇上积不相能,久蓄废立之志。

其二由顽固大臣痛恨改革也。

”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第三篇《政变前记》

回答问题:

(1)戊戌政变发生在何时?

公元1898年6月11日

(2)简评梁启超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

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具体原因,梁启超归之为两条:

一是光绪皇帝无权;二是守旧官僚反对.

严格意义上讲,梁启超所列举的这些情况并不是造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改革必然引起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是正常现象。

上述这些改革举措基本上是必要的、及时的,可指责的地方并不多,则更不能列为变法夭折的动因。

只有改革政策出现大的失误,才可与最后的失败联系在一起。

梁启超在这里将因果关系弄颠倒了。

但是,透过梁启超的这些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守旧派太强,维新派太弱。

(3)简要综述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研究的前沿观点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史学工作者用革命史观去认识和探讨变法的失败,产生了一些新观点。

有些著作共同将变法失败的原因归之为:

1.坚持改良主义,不赞成革命;2.脱离广大人民群众;3.和封建势力划不清界限。

有些著作还加上第4条,不反对帝国主义。

这显然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史观的具体化。

50年代末和60年代乃至70年代,中国的社会政治发生了新的大的变化,在“文革”时期,具体到戊戌变法,基本是进行“大批判”了。

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将中国引入了一个新时代。

史学界反观历史的价值取向和研究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戊戌变法也有了新认识。

1982年,广东学术界曾召开过一次关于重新研究戊戌变法的座谈会,提出了许多新观点。

“戊戌维新的失败,并不一定等于“此路不通”,也不意味着维新运动在近代中国没有获得某种程度实现的可能性”。

华工近代史历年答案6-2

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在答题卷中相应位置的〇涂黑。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2.1885年3月,在中法战争中率部取得镇南关大捷的老将是(    A  )

A.冯子材        B.陈化成        C.关天培        D.邓世昌

3.在近代中国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  B  )

A.林则徐        B.魏源        C.王韬          D.孙中山

4.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发展方案是(  D  )

A.《天朝田亩制度》B.《太平条规》  C.《太平刑律》  D.《资政新篇》

5.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  A  )

A.甲午战争北洋舰队的覆没          B.“中外和好”政策的形成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戊戍政变

6.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C    )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同盟会        D.华兴会

7.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标志是(  C  )

A.“二十一条”签订    B.清帝退位    C.护法战争失败    D.五四运动爆发

8.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领导力量是(  A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9.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B  )

A.严复翻译《天演论》            B.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C.《青年》改名为《新青年》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10.就国共合作方针和办法作出正式决定的大会是(  D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西湖会议      D.中共三大

11.国共两党结束了十年内战,国内和平基本实现的标志是(  B  )

A.十九路军发动反蒋抗日事变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中共中央放弃“反蒋抗日”口号      D.北平学生发起一二九运动

12.1938年3月,中国军队取得抗战重大胜利,歼灭日军一万余人的战役是(  D    )

A.武汉保卫战      B.忻口会战      C.上海保卫战    D.台儿庄大捷

13.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囯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史称(  A  )

A.重庆谈判      B.整军谈判      C.北平和谈      D.庐山谈判

14.解放战争时期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是指(  C  )

A.解放区广大农村掀起土地制度改革运动

B.国民党爱国将领起义

C.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爱国学生群众为先锋的人民民主运动

D.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

15.民主革命胜利后,我国国内的基本矛盾是(  B  )

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    D.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16.(  B  )年6月1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内容作了完整表述。

A.1949          B.1953        C.1956          D.1966

二、多项选择题(17-24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在答题卷中相应位置的〇涂黑。

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是(  AD  )

A.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B.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完全殖民地的中国

C.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D.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E.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18.下列条约中,涉及关税问题的条约是(  ABCDE  )

A.《南京条约》        B.《五口通商章程》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E.《天津条约》

19.1905年至1907年,革命派和改良派展开了一场大论战,论战的内容是(  ABC    )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社会革命        D.要不要废科举和兴西学        E.要不要变法

20.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发表修改不平等条约宣言,其主要内容是要求(  CD  )

A.取消外国在华租界          B.取消外国在华驻兵特权  

C.关税自主          D.废除领事裁判权        E.停止赔款

2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的主要阻碍是(  ABCD  )

A.外国资本压迫        B.官僚资本排挤        

C.封建生产关系束缚      D.军阀官僚政府压榨      E.工人罢工

2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有(  AD  )

A.《新青年》杂志            B.《时务报》        

C.《每周评论》杂志          D.北京大学          E.京师女子师范学堂

23.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反动方针是(  ABCD  )

A.溶共      B.防共     C.限共.     D.反共    E.剿共

24.1945年8月28日,中共中央派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中共代表团成员包括(  BCD  )

A.柳亚子    B.毛泽东    C.周恩来    D.王若飞    E.郭沫若

三、判断题(25-34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正误。

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

请将正确答案在答题卷中相应位置的〇涂黑。

25.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26.近代中国尽管已经丧失拥有完全主权的独立国地位,但仍然维持着独立的国家形式。

27.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推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28.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2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与本国封建势力没有任何的联系。

30.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因为批判孔学,所以全盘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31.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蒋介石就正式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32.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最根本区别在于依靠的抗日力量不同。

33.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就自愿的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

3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近代以来人民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了。

四、简答题(35-38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将答案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

35.简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③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④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

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本国官僚买办资本势力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经济地位脆弱,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⑤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又由于小农经济的广泛存在,加上中国地域广大,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⑥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见的.

36.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