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春季会考考前综合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5759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春季会考考前综合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春季会考考前综合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春季会考考前综合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春季会考考前综合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春季会考考前综合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春季会考考前综合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春季会考考前综合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春季会考考前综合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春季会考考前综合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春季会考考前综合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春季会考考前综合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春季会考考前综合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春季会考考前综合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春季会考考前综合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春季会考考前综合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春季会考考前综合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春季会考考前综合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春季会考考前综合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春季会考考前综合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春季会考考前综合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春季会考考前综合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春季会考考前综合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春季会考考前综合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春季会考考前综合练习化学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春季会考考前综合练习化学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东城区2018年高中春季会考考前综合练习化学试题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本试卷共8页,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25个小题(共50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分为必答题和选答题两道大题(共50分)。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S32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50分)

1.刚刚过去的春节期间,一个名叫“福(氟)禄(氯)双全(醛)”的物质(结构简式如图)在化学人的朋友圈中“火”了起来。

该物质属于

A.单质B.无机物C.有机物D.氧化物

【答案】C

【解析】根据此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知,此化学物中除了C、H两元素外,还含O、F、Cl元素,故不属于烃类,即既不属于烷烃,也不是烯烃,而由于此化合物中含有碳元素,故属于有机物,故选C。

点睛:

考查学生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注意有机物为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的是

A.苏打—NaHCO3B.酒精—CH3OHC.铁红—FeOD.生石灰—CaO

【答案】D

【解析】A.苏打是Na2CO3,A错误;B.酒精是CH3CH2OH,B错误;C.铁红是Fe2O3,C错误;D.生石灰是CaO,D正确,答案选D。

3.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蔗糖溶液B.乙醇C.氯化钠D.铜

【答案】B

【解析】A.蔗糖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错误;B.乙醇不能电离出离子,B正确;C.氯化钠能电离出离子,是电解质,C错误;D.铜是金属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错误,答案选D。

点睛: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除了依据概念之外,还可以依据物质的分类判断,即酸、碱、大部分盐、金属氧化物和水是电解质。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拨云见日B.剪纸成花C.酿谷成酒D.磨豆成浆

【答案】C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则A、拨云见日是指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B、剪纸成花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C、酿谷成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正确;D、磨豆成浆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答案选C。

5.用一束光通过淀粉液时,产生丁达尔现象,说明淀粉液属于

A.溶液B.胶体C.悬浊液D.乳浊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淀粉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属于胶体,故选B。

考点:

考查了胶体的性质的相关知识。

6.下列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A.锂B.钠C.镁D.铝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因此钠的金属性强于锂;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因此金属性:

钠﹥镁﹥铝,因此金属性最强的是钠。

故答案B。

考点:

考查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7.在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发生如下反应:

4CO+2NO2

4CO2+N2。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能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B.CO是氧化剂

C.NO2发生氧化反应D.NO2失去电子

【答案】A

【解析】A.该反应把CO和NO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氮气,能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A正确;B.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CO是还原剂,B错误;C.氮元素化合价降低,NO2发生还原反应,C错误;D.氮元素化合价降低,NO2得到电子,D错误,答案选A。

8.下列物质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A.CO2B.NaClC.N2D.NH4Cl

【答案】A

【解析】A.CO2分子中C-O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故A正确;B.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C.N2分子中只存在共价键,但为单质,故C错误;D.氯化铵中铵根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N-H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考查离子化合物和共价键化合物判断,明确物质构成微粒及微粒之间作用力是解本题关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特别注意不能根据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判断离子键,如氯化铝中只含共价键。

9.下列有关物质性质或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运输浓硫酸、浓硝酸时可用铝制或铁制槽车

B.用氯化钡溶液可区别SO42-和CO32-离子

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二氧化硅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它不跟任何酸发生反应

【答案】A

【解析】A正确,因为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可使铁、铝钝化。

B错误,都会生成白色沉淀

C错误,NO不能稳定存在

D错误,二氧化硅能和HF反应。

10.反应3H2+N2

2NH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B.使用恰当的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C.增大N2的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D.平衡时各组分含量之比一定等于3:

1:

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升高温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A项正确;B.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项正确;C.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C项正确;D.平衡时,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与起始加入量有关,不一定等于3:

1:

2,D项错误;答案选D。

考点:

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11.某原电池结构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棒为负极

B.锌棒发生还原反应

C.该装置实现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锌棒质量减轻

【答案】D

【解析】A.锌是活泼的金属,锌是负极,碳棒为正极,A错误;B.锌棒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C.该装置是原电池,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错误;D.锌失去电子,锌棒质量减轻,D正确,答案选D。

点睛:

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注意离子、电子的移动方向、电极名称判断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注意介质的影响,例如溶液的酸碱性、交换膜以及是不是熔融的电解质等。

12.下列有关Cl2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C.与石灰乳反应可制得漂白粉

D.每个分子中有1个共用电子对

【答案】A

【解析】A.氯气是黄绿色气体,A错误;B.氯气没有漂白性,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B正确;C.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可制得漂白粉,C正确;D.氯气分子中含有1个共用电子对,D正确,答案选A。

点睛:

选项B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氯气与次氯酸性质的差别,二者均具有强氧化性,但氯气没有漂白性,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因此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13.2016年朝鲜进行氢弹试验,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下列关于H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是2B.质量数是1C.电子数是3D.中子数是2

【答案】D

【解析】A.该核素的质子数是1,A错误;B.质量数是3,B错误;C.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是1,C错误;D.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是质量数,则中子数是3-1=2,D正确,答案选D。

14.下列关于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B.能与溴水反应而褪色

C.苯环的碳原子间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D.苯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A

【解析】A.苯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A正确;B.苯不能与溴水反应而褪色,B错误;C.苯环的碳原子间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C错误;D.苯能发生加成反应,例如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D错误,答案选A。

点睛:

选项B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溴水褪色的原理分析,例如SO2通入中被溴水氧化而使溴水褪色,乙烯通入溴水中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苯与溴水不能发生反应,但能发生萃取,萃取后溴水层也褪色,但这种褪色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15.下列有机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B.

C.

D.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答案】B

【解析】A、乙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的是取代反应,A错误;B、乙烯与溴水发生的是加成反应,B正确;C、乙醇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发生氧化反应,C错误;D、乙醇与乙酸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D错误,答案选B。

1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

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

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CCl4是一种化合物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A、金刚石主要成分是C,C属于非金属,因此金刚石属于非金属单质,故说法错误;B、化学反应遵循元素守恒,因此元素种类不变,故说法正确;C、CCl4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说法正确;D、此反应有单质的参加和单质的生成,属于置换反应,故说法正确。

考点:

考查物质分类、化学反应等知识。

17.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乙酸的结构式:

C2H4O2

C.氯化氢分子的电子式:

D.硫酸钠的电离方程式:

Na2SO4===2Na++SO42-

【答案】D

【解析】A.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应该是:

,A错误;B.乙酸的结构式为:

,B错误;C.氯化氢分子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C正确;D.硫酸钠的电离方程式为:

Na2SO4===2Na++SO42-,D正确,答案选D。

18.根据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性质,下列不能作为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

A.元素单质跟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B.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C.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D.元素单质跟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

【答案】A

【解析】A.非金属性元素不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比较方法错误,A错误;B.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可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B正确;C.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根据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C正确;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元素对应的单质越易与氢气发生化合反应,D正确,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注意把握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和角度,归纳如下:

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②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③氢化物的稳定性,④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等,⑤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等,注意利用酸性强弱比较时一定是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

19.下列选项描述的过程能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A.光合作用

B.木柴燃烧

C.风力发电

D.电解冶炼

【答案】B

【解析】A.光合作用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A错误;B.木柴燃烧能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正确;C.风力发电是风能转化为电能,C错误;D.电解冶炼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错误,答案选B。

20.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备CO2。

下列措施可使该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降低反应温度B.延长反应时间

C.粉碎大理石D.加水稀释盐酸

【答案】C

【解析】A.降低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减小,A错误;B.延长反应时间不能改变反应速率,B错误;C.粉碎大理石增大固体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C正确;D.加水稀释盐酸降低氢离子浓度,反应速率减小,D错误,答案选C。

点睛:

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

反应的类型不同,物质的结构不同,都会导致反应速率不同。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

①浓度: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②压强: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气体的压强,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③温度:

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④催化剂:

加入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⑤其他因素:

光、超声波、激光、放射线、电磁波、反应物表面积、扩散速率、溶剂等因素也都能影响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

21.实验室可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备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当水槽中导管口一有气泡逸出时,就立即收集氧气

C.实验结束时先撤走酒精灯,再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D.常温下将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自燃

【答案】A

【解析】A、实验室制取气体,都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确定装置不漏气,才能加药品,A正确;B、用排水法收集时,刚冒出气泡不能立即收集,因为开始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B错误;C、停止加热时,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C错误;D、氧气具有助燃型,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不是木条自燃,D错误,答案选A。

22.下列关于粒子数的判断正确的是

A.32gO2和O3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6.02×1023

B.常温常压下,22.4L乙醇含有的分子数为6.02×1023

C.1molNa变为Na+时得到的电子数为6.02×1023

D.44g14C16O2含氧原子数为2×6.02×1023

【答案】A

【解析】A.氧气和臭氧均是氧元素形成的单质,32gO2和O3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2mol,原子数为2×6.02×1023,A正确;B.常温常压下乙醇是液态,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乙醇含有的分子数,B错误;C.1molNa变为Na+时失去的电子数为6.02×1023,C错误;D.44g14C16O2的物质的量是44g÷46g/mol<1mol,含氧原子数小于2×6.02×1023,D错误,答案选A。

2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铁与稀盐酸反应:

Fe+2H+===Fe2++H2↑

B.铁粉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Fe+Fe3+===2Fe2+

C.醋酸跟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HCO3-+H+===CO2↑+H2O

D.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Ba2++SO42-===BaSO4↓

【答案】A

【解析】A.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Fe+2H+===Fe2++H2↑,A正确;B.铁粉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Fe+2Fe3+===3Fe2+,B错误;C.醋酸是弱酸,应该用化学式表示,C错误;D.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铜两种沉淀,D错误,答案选A。

点睛:

注意了解离子方程式错误的原因:

离子方程式不符合客观事实:

质量不守恒、电荷不守恒、电子得失总数不守恒、难溶物质和难电离物质写成离子形式、没有注意反应物的量的问题等,判断时注意从这几个角度去分析。

另外对于微溶性的强电解质处理需要注意:

在反应物中视情况而定。

如澄清石灰水中Ca(OH)2以Ca2+、OH-存在,可以拆成离子的形式;石灰乳中主要以不溶的Ca(OH)2存在,不能拆成离子形式。

在生成物中,一般不能拆,以化学式形式表示。

24.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品红溶液鉴别SO2和CO2两种气体

B.用溴水鉴别CH4和C2H4两种气体

C.加热可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的NaHCO3

D.向某溶液中先滴加少量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后变红,则原溶液中一定有Fe2+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褪色,可用于鉴别,A正确;B.乙烯能使溴水褪色,可用溴水鉴别甲烷和乙烯,B正确;C.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可分解生成碳酸钠,可用加热的方法除杂,C正确;D.先加氯水,不能排除铁离子的影响,D错误,答案选D。

点睛:

明确相关物质的性质差异是解答的关键,离子检验时注意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例如检验亚铁离子不能先加入氯水,应该是先加入KSCN溶液,如果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再加入氯水或通入氯气,溶液变为红色,才能说明含有亚铁离子。

2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原理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装置甲可制取少量蒸馏水

B.乙表示配制100mL0.10mol·L-1NaCl溶液时转移溶液

C.丙中操作是通过焰色反应检验样品中是否含有K+

D.装置丁用于蒸发NH4Cl溶液得到NH4Cl晶体

【答案】B

【解析】A.蒸馏时冷却水应该是下口进,上口出,A错误;B.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需要玻璃棒引流,B正确;C.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时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C错误;D.氯化铵受热易分解,装置丁不能用于蒸发NH4Cl溶液得到NH4Cl晶体,D错误,答案选B。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一、必答题(共30分)

26.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也是维持人类生存的重要物质。

通常实验室中用双氧水为原料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该反应中,被氧化后得到的产物是______,当反应中生成了2.24LO2时(标准状况下),消耗的H2O2是________mol。

【答案】

(1).2H2O2

2H2O+O2↑

(2).O2(3).0.2

【解析】双氧水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是2H2O2

2H2O+O2↑。

该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因此被氧化后得到的产物是氧气。

标况下2.24LO2的物质的量是0.1mol,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的H2O2是0.2mol。

27.下列3种物质:

①氯化钠、②氯化钾、③碳酸氢钠的溶液中,呈碱性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物质组成中含有长周期元素的是____;仅用盐酸即可鉴别出来的是_____。

【答案】

(1).③

(2).②(3).③

【解析】氯化钠、氯化钾均不水解,溶液显中性,碳酸氢钠是弱酸的酸式盐,碳酸氢根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呈碱性;K是第四周期元素,因此物质组成中含有长周期元素的是KCl;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因此仅用盐酸即可鉴别出来的是碳酸氢钠。

28.下列3种物质:

①苯、②乙醇、③乙酸中,常用于皮肤消毒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可用来萃取碘水中的碘的是_______;可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是_______。

【答案】

(1).②

(2).①(3).③

【解析】常用于皮肤消毒的是乙醇;乙醇、乙酸与水互溶,可用来萃取碘水中的碘的是苯;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可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是乙酸。

【答案】

(1).②

(2).①②(3).①③(4).②④

【解析】钠、氧气和氯气均是单质,水是化合物,因此从物质分类角度看,与其他物质不属于同类的1种是水;钠与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钠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点燃生成过氧化钠;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该反应不属于4种基本反应类型。

30.如图是实验室制备Cl2并通入FeCl2溶液中获得FeCl3溶液的部分装置。

(1)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2)实验中,需控制氯气产生的速度,以便使FeCl2溶液转化完全。

控制生成氯气速度的操作是______。

(3)开始反应后,在洗气瓶和烧杯所盛放的物质中,被氧化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4)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答案】

(1).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氯气污染环境

(2).旋转分液漏斗的旋塞,调节盐酸滴入的速度(3).FeCl2(4).KClO3+6HCl(浓)=3Cl2↑+KCl+3H2O

【解析】

(1)氯气是大气污染物,因此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氯气污染环境。

(2)装置中含有分液漏斗,则控制生成氯气速度的操作是旋转分液漏斗的旋塞,调节盐酸滴入的速度。

(3)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中,氯气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氢氧化钠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氯化亚铁易被氯气氧化为氯化铁,因此被氧化的是FeCl2。

(4)烧瓶中氯酸钾氧化氯化氢生成氯气,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KClO3+6HCl(浓)=3Cl2↑+KCl+3H2O。

31.海水中含有丰富的Na+、Mg2+、Cl﹣、Br﹣等化学资源。

以浓缩海水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工艺流程可以提取Mg、Br2等产品。

(1)从海水中提取镁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

②A与试剂X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2)空气吹出法是用于工业规模海水提溴的常用方法,其中一种工艺是以预先经过酸化的浓缩海水为原料,通过以下步骤提取溴。

步骤Ⅰ:

用氯气置换溴离子使之成为单质溴;步骤Ⅱ:

通入空气和水蒸气,将溴吹入吸收塔,使溴蒸气和吸收剂SO2发生作用转化成氢溴酸;步骤Ⅲ:

用氯气将氢溴酸氧化得到产品溴。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步骤Ⅰ和步骤Ⅱ的目的是使溴富集

b.上述步骤中的反应可说明氧化性:

Cl2>Br2

c.步骤Ⅰ和步骤Ⅲ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原理不同

②若在步骤Ⅱ中消耗的SO2的质量为6.4×103g,则上述过程中理论上消耗的氯气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至少是______L。

【答案】

(1).过滤

(2).Mg(OH)2+2H+=Mg2++2H2O(3).ab(4).4.48×103

【解析】①石灰水与镁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得到,因此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②A是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则A与试剂X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g(OH)2+2H+=Mg2++2H2O。

(2)①a.①用氯气置换溴离子使之成为单质溴,通入空气和水蒸气,将溴吹入吸收塔,使溴蒸气和吸收剂SO2发生作用转化成氢溴酸,步骤一和步骤二的目的是富集溴,a正确;b.氯气能把溴离子氧化为单质溴,这说明氧化性:

Cl2>Br2,b正确;c.步骤Ⅰ和步骤Ⅲ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原理相同,均是氯气氧化溴离子为单质溴,c错误;答案选ab;②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是6400g÷64g/mol=100mol,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200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两次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均是100mol,共计是200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4480L。

点睛:

最后一问计算氯气的物质的量时注意电子得失守恒的应用,氯气虽然与二氧化硫不直接反应,但通过单质溴可以把二者联系起来,注意关系式法的应用。

另外计算氯气的物质的量时还需要注意步骤1和3中均有氯气参与,不要只计算第一步或第二步的,为易错点。

32.某同学在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过程中,发现含有相同元素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转化规律,并将其转化关系绘制如图。

其中A、B、C、D四种物质都含有一种共同的元素,A是常见的金属单质。

(1)若组成A的元素为第3周期元素,B、D分别为常见的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