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期末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5919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科学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科学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科学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科学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科学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八年级科学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八年级科学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八年级科学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科学期末复习提纲.docx

《八年级科学期末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科学期末复习提纲.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科学期末复习提纲.docx

八年级科学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科学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

  模型

  20世纪最重要的4种科学模型:

1夸克模型2宇宙大爆炸模型3地球板块模型4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2分子、原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但也有一些物质由原子构成(例:

石墨、一般常见的金属等等)

  

(2)分子种类由原子种类和数量决定。

  (3)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一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的原子。

  (4)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的物质时结构不同。

  ()原子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6)原子结构

  

  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荷外电子数

  (7)核电核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总称元素。

  (8)原子中子数相同核电荷数不同的同类原子统称同位素原子。

  (9)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正电荷的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叫阴离子。

离子电荷在数值上等于化合价,本质上是由原子的电子得失形成的。

  (10)核电核数>4易得电子

  核电核数<4易失电子

  3元素

  地壳中所含元素从大到小排列为: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口诀记忆:

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4分子与原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分子

  原子

  概念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性质差异

  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构成

  由原子构成

  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共同点

  具有一定质量和大小、相互之间有一定间隙、不停运动着的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元素与原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区别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联系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核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6化合价

  元素的化合价就是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跟其他元素原子相化合时得失电子或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化合价有正负之分,其正负由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来决定,所以在各种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元素化合价规律:

  化合价原则:

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在化合物里,氢通常显+1价,氧通常显-2价。

  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

  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许多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

例如Fe有+2、+3价;l有-1、+1、+3、+、+7价。

  原子团的化合价由构成元素原子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算出。

“根”的化合价一定不为零。

例如:

  (7)化合价口诀:

  (8)原子团化合价

  钾钠银氢正一价

  一价氨根硝酸根

  钙镁钡锌正二价

  氢卤酸根氢氧根

  铁二三铜二一

  

  高锰酸根氯酸根

  铝三锰二四六七

  二价硫酸碳酸根

  氟氯溴碘负一价

  暂记氨根为正价

  硅正四氧负二

  负三有个磷酸根

  硫六四二碳四二

  变价有氯一五七

  氮二四五与负三

  磷有负三三五完

  这部分要考查的主要形式为:

求物质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判断一组物质中某元素化合价的高低顺序;由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判断这些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式。

  第二章

  空气

  空气是混合物,关于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所占的体积分数列表如下:

  此外,对于空气污染的类型及防治也要大致的印象,能初步辨认。

  2燃烧和缓慢氧化

  首先要明确初中化学所讨论的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都是指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只是条不同而发生了不同的现象。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的实质相同,均为氧化反应,只是由于条不同,剧烈的程度不同,表现出的现象不同而已。

  重点是了解燃烧的涵义、燃烧的条和灭火原理,其核心是燃烧的条。

燃烧指的就是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显然,燃烧是剧烈的化学变化,发光发热是其剧烈程度的反映。

同时在复习中要联系实际,重视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3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这里的“改变”有加快或减慢双重意思,不能只理解为“加快”,有时为了减慢地学反应速率也要加人催化剂,如:

人们在燃料汽油中加入“防震剂”,在橡胶制品中加入防老化剂等等都是为了减慢化学反应速率,它们也是催化剂。

催化剂有选择性,对于不同的化学反应要选用不同的催化剂。

二氧化锰只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4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定律,在复习这一定律应注意三点。

第一点要重视与实验相结合。

通过观察实验并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第二点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律文强调“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第三点从本质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之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是因为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变,原子的数目没变,原子的质量没变。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它物质的过程。

  考查的方式大致有几种,如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直接考查,利用化学反应前后某元素或原子团的质量守恒解题,如根据催化剂的量不变解题,如利用反应物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量总和守恒解题等。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1)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条是光

  

(2)光合作用实验前饥饿处理的目的:

消耗万储存在叶中的原有有机物,排除对实验的干扰。

  (3)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气体交换

  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

  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物质

  合成有机物

  分解有机物

  能量

  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

  化学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并释放

  是否要光

  是

  否

  是否需叶绿素

  是

  否

  是否随时进行

  否

  是

  场所

  叶绿体

  活细胞

  6呼吸系统与呼吸运动

  

(1)呼吸系统由肺(气体交换的场所)和呼吸道(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包括: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2)呼吸运动的过程及其原理

  吸气

  呼气

  膈肌

  收缩

  放松

  横膈

  变得扁平

  恢复拱形

  外肋间肌

  收缩

  放松

  内肋间肌

  放松

  收缩

  肋骨

  向上升及外移

  向下移及向内移

  胸腔体积

  增大

  减小

  胸腔内压力

  减小

  增大

  气流

  进入肺部

  离开肺部

  吸气和呼气是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的活动产生的。

  7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氧气:

  ①

  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2n4======2n4+n2+2↑

  ②

  加热分解氯酸钾:

2l3======2l+32↑

  ③

  分解过氧化氢(双氧水):

2H22=====2H2+2↑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

  验满:

带火星的木条在瓶口,复燃即满

  物理性质: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183℃时液化成淡蓝色液体,-218℃时凝结成雪花状蓝色固体。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较活泼,有助燃性、氧化性。

  二氧化碳:

  制取方法:

  原料:

石灰石(大理石),盐酸

  原理:

a3+2Hl======al2+H2+2↑

  发生装置:

启普发生器或其简易装置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验满:

燃着的木条在瓶口,熄灭即满

  物理性质:

常温下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呈酸性。

  8自然界中存在着氧循环和碳循环,氧气和二氧化碳保持着相对平衡,从而使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对稳定。

  第三章

  9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

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的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左右

  0岩石在物理、化学、生物等的因素作用下,会风化成碎块。

根据直径大小,土壤颗粒可分为砂粒、粉砂粒、黏粒等。

由于各种土壤的组成不同,土壤可分为砂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

  1细胞液浓度大于环境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反之,细胞失水。

  2常见茎的类型:

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匍匐茎。

  3茎由树皮、形成层、木质部。

髓等组成。

  4无机盐与水分的运输在木质部的导管,有机物的运输在韧皮部的筛管。

  第四章

  磁性:

物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物质的性质。

  2磁体:

具有磁性的物体,磁体分为永磁体和电磁体。

  3磁极: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磁极分为南极(S)和北极(N)。

  4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

  磁化:

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6去磁:

使原来有磁性的物体失去磁性的过程叫去磁。

  7奥斯特实验: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8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发电机工作时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交流发电机产生大小和方向周期性变化的电流--交流电。

  936V以下的电压是安全电压。

  0安全用电的原则: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