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八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6148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晋城八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晋城八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晋城八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晋城八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晋城八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晋城八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晋城八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晋城八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晋城八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晋城八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晋城八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晋城八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晋城八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方案》.docx

《《晋城八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城八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晋城八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方案》.docx

《晋城八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方案》

《晋城八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方案》

晋城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历经千百年来的风雨洗礼和岁月沉淀,诸如口头文学、传统曲艺杂技、传统礼仪民俗、传统体育游艺等被后人定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遗存,生生不息地传承下来,如颗颗珍珠散落在这片土地上,历久不衰,熠熠生辉,温暖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为提高社会各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让全体师生共同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校根据上级的安排,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

一、

活动宗旨

通过非遗宣传系列活动,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彰显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作用,营造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氛围,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健康发展。

二、活动主题

“依法保护,重在传承”。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督促指导各项工作的落实。

组长:

吴通亮

成员:

牛晋山

崔四新

李鹏

陈广拽

原磊焦清林段明亮

周胜利

司瑞霞

闫晋阳来小科

四、时间及地点时间:

5月中旬地点:

校园内及各教室

五、活动内容

(一)组织学生观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宣传展板;

(二)在教室用多媒体展示晋城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

(三)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主题班会;

六、活动要求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突出主题,形式多样,做到热烈、节俭、安全、有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后人的礼物,是一个城市的文化长城和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与力量之源。

保护和传承好我们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保护好我们的文化生态环境,要靠千千万万有文化自觉的人的守望和传承。

202x年5月5日

第二篇:

晋城八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总结晋城八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总结

把学校作为一个重要的非遗传播基地,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非遗知识。

为提高社会各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让全体师生共同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校根据上级的安排,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进行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督促指导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活动效果

通过非遗宣传系列活动,培养广大青少年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参与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来,在全校营造人人知晓、人人热爱、人人学习、人人传承非遗的浓厚氛围。

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彰显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作用,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健康发展。

伟大先人的文化创造,从历史深处一路传承至今,成为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造就了晋城流光溢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

从充满神话色彩的民间文学“白马拖缰”、“舜的传说”、“孔子回车”等故事,到“上党梆子”、“上党二黄”等地方戏剧;从耍龙灯、踩高跷、跑旱船等传统,到剪纸、刺绣、砖雕、面塑等传统技艺,晋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兼容众善、自成一体,整体上兼具浓郁的“秦晋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特色风韵,又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特色。

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三、我们在活动中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突出主题,形式多样,做到了热烈、节俭、安全、有效。

使全体师生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后人的礼物,是一个城市的文化长城和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与力量之源。

保护和传承好我们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保护好我们的文化生态环境,要靠千千万万有文化自觉的人的守望和传承。

202x年6月12日

第三篇:

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方案万全县第九个“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

今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

根据市文广新局的安排部署,为庆祝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组织开展好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特制定我县的宣传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实施条例》,围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主题,切实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着力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二、活动主题

以“文化遗产日”为契机,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保护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营造全社会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强化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影响力。

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主题: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三、活动时间

时间:

202x年6月14日

四、具体实施方案

(一)版面宣传、成果图片展:

制作文物保护宣传版面及多块非遗图片板块,活动日期间在东环广场展出,用文字、

图片的形式立体地展示我县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在全县各个乡镇悬挂文物保护条幅,在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悬挂相关条幅,加大文物保护宣传力度,切实提高群众文物保护意识。

(二)文字资料宣传。

活动日期间在东环广场现场向群众发放文化遗产宣传资料1000份,让群众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知识。

五、活动要求

(一)精心策划,周密组织。

切实加强领导,制定“6.14”文化遗产日宣传方案,有效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宣传活动落到实处。

(二)围绕主题,突出重点。

紧紧围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这一主题,引导公众关注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紧密结合实际,突出我县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喜人局面。

(三)面向社会,形成声势。

充分利用电视等大众媒体,专栏、专版等形式,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

(四)加强协调,密切配合。

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加强与媒体的联系,畅通信息渠道,及时宣传报道活动事项和工作进程,提高社会舆论,增强群众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和自觉意识。

202x年5月23日

第四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为认真实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切实保护、传承好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关于实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通知精神,遵循“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按照“普查先行、重点保护、立法保障、合理利用”的基本要求,立足现实,把握机遇,趋利避害,循序渐进,努力营造文化遗产保护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逐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切实将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引入全面规范的轨道,使我县民族民间文化得到有效保护、良好传承和合理开发,努力为实施“民族文化强县”战略,打造文化咸丰、力咸丰积累文化资源,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保护范围

(一)民间文学

1、民间故事

2、民间传说

3、民间谚语

4、民间诗歌

5、民间谜语

6、民间对联

7、民间歇后语

(二)民间音乐

8、民歌(号子、山歌、田歌、灯歌、小调、风俗歌)

9、民间器乐曲(唢呐、花锣鼓、吹锣鼓、宗教锣鼓)

(三)民间舞蹈

10、摆手舞

11、板凳龙

12、地盘子

13、穿花

14、年节灯舞

15、草把龙

(四)民间戏剧

16、南剧

17、傩愿戏

18、木偶戏

19、阳戏20、灯戏

(五)民间曲艺

21、扬琴

22、干龙船

23、三棒鼓

24、坐丧鼓

25、渔鼓

26、莲花闹

(六)杂技与竞技

27、跳红灯

28、打陀螺

29、抛刀

30、踩竹马

31、拨四马腰

32、赶山

33、扭扁担

34、抵牙齿劲

(七)民间美术

35、民间木刻

36、民间石刻

37、民间山水画

38、漆画

(八)手工技艺

39、吊脚楼建造工艺40、饮食加工技艺

41、咂酒酿造工艺

42、盆景工艺

43、根雕技艺

44、竹编彩扎技艺

45、民间织锦技艺

46、民间刺绣技艺

47、银器打造技艺

(九)传统医药

(十)民俗

48、饮食文化习俗

49、节庆文化习俗

50、婚嫁文化习俗

51、丧葬文化习俗

52、建造文化习俗

三、工作任务

(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建立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和保护名录

由县文体局牵头,县民宗局协助,各乡镇(区)配合,组建工作专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

普查内容涉为上述保护范围所列的九大类52小项,重点摸清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艺术传人、发展现状等。

普查方式以个别采访、群众座谈、观看表演、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相结合,并对所有民间艺术、民间艺人进行登记,建立名录,撰写单项介绍材料,、对于优秀的、特别是濒临灭绝的民间艺术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多种方式进行真实、系统、全面的记录。

在认真整理普查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咸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撰写各个艺术门类单项材料,并附图片,如《咸丰地盘子简介》、《咸丰花锣鼓简介》等;建立《咸丰县民间艺人资料库》,每个艺术门类各选择1-2人,撰写艺术传人单项材料,

(二)开展咸丰《民间艺术集成》和《文化遗产丛书》编修工作

县文体局、县民宗局负责组织专班,广泛收集各方面资料,并在原有基础上筛选和增补,认真修改,精心编排,提前完成各项准备工作。

尽快印制成书。

从xx起,分期分批印刷出版《咸丰民间歌谣集》、《咸丰民间音乐集》等各大集成,xx年底力争出版1-2种。

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的撰写和出版工作。

一是对现在已成形或正式出版的书籍进行摸底登记,如《吊脚楼》、《女儿寨》、《油茶汤》等。

二是文化、民族部门组织力量选择重点撰写并出版2-5本。

三是动员文联各协会及社会有识之士参与撰写。

今后凡属此类书刊,县新闻出版局在进行出版登记时,均冠以“咸丰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字样。

(三)突出重点,切实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

1、将南剧、扬琴、地盘子、板凳龙四大民间艺术申请注册。

2、将南剧申报全国第二批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县文体局、县民宗局负责全面普查,广泛征求意见,排列出亟待保护的其它重点对象,并组织力量修改加工,使之成为我县新的文艺品牌。

条件成熟后,继续搞好注册申报和全国第三批或其它批次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

(四)开展民间文化保护区和特色村的命名活动

各乡镇(区)、村结合实际提炼1—2种本土特色文化,加紧打造、精心提高,并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使本土特色文化更鲜明,更具影响力。

1、命名民间文化保护区:

清坪:

“板凳龙之乡”朝阳:

“地盘子之乡”

甲马池:

“唢呐之乡”活龙坪:

“花锣鼓之乡”

大路坝:

“干龙船之乡”

2、命名特色文化村:

高乐山镇官坝村:

民族文化村

活龙坪乡长岭村:

花锣鼓村

甲马池镇甲马池村:

民族文化村

朝阳寺镇水井槽村:

民族文化村

其它特色文化村待普查结束后确定。

(五)加强对民间艺人的保护,壮大民间艺术保护队伍

1、普查结束后,县文体局按照艺术门类,每类初步评出1-2个县级民间艺人,然后每一个门类评定一人,报县人民政府行文命名。

xx年首期命名8—10名,每名每年补贴800元。

今后发现或发展一批,命名一批。

2、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积极创办民间艺术团体,对现有各类民间艺术团体和文化组织进行登记、适当时命名授牌。

3、以县文化馆、乡镇文体中心为主体,每年有针对性地举办3-5期民间艺术培训班。

聘请县内知名民间老艺人跟班辅导,不断壮大民间文艺工作者队伍。

(六)搞好传承,促进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发扬光大

1、积极支持和协助民间艺人制定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工作计划,加紧授徒传艺,培养新的传人,逐渐普及推广。

2、高度重视民族民间艺术研究工作。

在保持基本特色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加强修改、提高,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既显现原汁原味,又能充分吸收优秀养分,从而焕发新的活力。

3、积极开展节庆民俗文化活动,为展示和弘扬民族文化艺术搭建平台。

继续举办“中国·咸丰梨树文化节”、咸丰县“农村‘三民’汇演”、,咸丰县“乡村民间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民俗文化活动,不断提高举办水平,促进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

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文体、民宗、财政、发改、民政、教育、林业、建设、国土、旅游、广电等部门负责人和各乡镇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咸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成立咸丰县民族民间文化研究保护中心,组建普查专班,查找史料,整理资源,集中整理研究申报项目。

(二)全面加强协作。

县文体、民宗部门共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文艺集成出版、民间文艺汇演。

县文体、旅游部门联合开展生态文化保护区、特色文化村命名和文化资源开发工作,并在旅游景区推出具有咸丰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印制介绍咸丰风土人情的画册、简介,推广摆手舞、地盘子、板凳龙、锁呐、山民歌。

县文体、广电部门联办“周末文艺”或其它节目,持续滚动播出咸丰本土文化。

县文体、教育部门合编一本比较全面系统的乡土文化教材,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班级每周开放一节乡土文化课。

(三)完善工作体系。

切实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争取用3—5年的时间培训一批民间文艺人才,出版一批民间文艺丛书,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艺品牌,开展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文艺活动。

初步建立起以文化、民宗部门为龙头,乡镇为支撑,农村为基础,文艺协会为纽带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和党政重视、部门负责、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四)尽力保障投入。

切实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

一是引导和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资助。

二是文化、民宗部门积极向申报项目,争取经费。

三是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作为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项工作经费。

第五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策划追忆传统文化展望美好明天

一、大赛主旨:

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校园文化发展,丰富大学校园生活,为了我系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学生一个展现的机会,挖掘大学生的亮点,材料系时间与对外联合部策划并组织了这次活动,同时锻炼同学们的上台能力,提升文化底蕴,宣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传统文化月的内含,共同促进校园发展。

2参赛对象: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系全体学生

3主办单位;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系学生会,赞助商名称。

承办单位;材料系实践与对外联络部

活动口号;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追忆传统文化的记忆

比赛规则

每班推举一至两人作为参赛选手,各班选手在赛前进行抽签,选取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然后各选手根据所选主题自制ppt,比赛中参赛选手需在展示ppt的同时对其进行讲解(也可两人配合一人放映一人讲解),展示结束后,选手可表演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目,来获得更多分数。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昆曲,古琴艺术,蒙古长调,端午节,中国篆刻艺术,中国书法,中国剪纸,文化,京剧,中医,皮影戏,算盘文化,中国武术,婚礼风俗的发展,古代餐桌礼仪,评书文化。

活动流程:

(1)主持人上台介绍嘉宾评委活动介绍以及评分规则;

(2)参赛选手按照赛前抽签顺序依次上场展示;

(3)比赛进行一半时进行观众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的提问,回答正确者有小奖品,互动环节结束后中场休息;

(4)比赛完毕后节目表演;

(5)宣布各参赛选手的分数,后颁奖,后主持人致辞,活动结束。

注。

活动前需要各位选手抽取上场顺序并且讲自己所制作的ppt拷入会场电脑统一的文件夹。

评分标准:

(1)ppt内容紧扣自己所选主题以及其精彩程度5分;

(2)表达流畅普通话标准且跟放映内容相贴切讲解精彩3.5分;(3)服装整洁,仪表端庄1.5分。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