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叶圣陶的游记集合6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6179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叶圣陶的游记集合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选叶圣陶的游记集合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选叶圣陶的游记集合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精选叶圣陶的游记集合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精选叶圣陶的游记集合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精选叶圣陶的游记集合6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精选叶圣陶的游记集合6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精选叶圣陶的游记集合6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精选叶圣陶的游记集合6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精选叶圣陶的游记集合6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精选叶圣陶的游记集合6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精选叶圣陶的游记集合6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精选叶圣陶的游记集合6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精选叶圣陶的游记集合6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叶圣陶的游记集合6篇.docx

《精选叶圣陶的游记集合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叶圣陶的游记集合6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叶圣陶的游记集合6篇.docx

精选叶圣陶的游记集合6篇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同"物"字读音)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间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

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记游洞庭西山》

  四月二十三日,我从上海回苏州,王剑三兄要到苏州玩儿,和我同走。

苏州实在很少可以玩儿的地方,有些地方他前一回到苏州已经去过了,我只陪他看了可园,沧浪亭,文庙,植园以及顾家的怡园,又在吴苑吃了茶,因为他要尝尝苏州的趣味。

二十五日,我们就离开苏州,往太湖中的洞庭西山。

  洞庭西山周围一百二十里,山峰重叠。

我们的目的地是南面沿湖的石公山。

最近看到报上的广告,石公山开了旅馆,我们才决定到那里去。

如果没有旅馆,又没有住在山上的熟人,那就食宿都成向题,洞庭西山是去不成的。

  上午八点,我们出胥门,到苏福路长途汽车站候车。

苏福路从苏州到光福,是商办的,现在还没有全线通车,只能到木渎。

八点三刻,汽车到站,开行半点钟就到了木渎,票价两毛。

经过了市街,开往洞庭东山的裕商小汽轮正将开行,我们买西山镇夏乡的票,每张五毛。

轮行半点钟出胥口,进太湖。

以前在无锡鼋头渚,在邓尉还元阁,只是望望太湖罢了,现在可亲身在太湖的波面,左右看望,混黄的湖波似乎尽量在那里涨起来,远处水接着天,间或界着一线的远岸或是断断续续的远树。

睛光照着远近的岛屿,淡蓝,深翠,嫩绿,色彩不一,眼界中就不觉得单调,寂寞。

  十二点一刻到达西山镇夏乡,我们跟着一批西山人登岸。

这里有码头,不像先前经过的站头,登岸得用船摆渡。

码头上有人力车,我们不认识去石公山的路,就坐上人力车,每辆六毛。

和车夫闲谈,才知道西山只有十辆人力车,一般人往来难得坐的。

车在山径中前进,两旁尽是桑树茶树和果木,满眼的苍翠,不常遇见行人,真像到了世外。

果木是柿、橘、梅、杨梅、枇杷。

梅花开的时候,这里该比邓尉还要出色。

杨梅干枝高大,屈伸有姿态,最多画意。

下了几回车,翻过了几座不很高的岭,路就围在山腰间,我们差不多可以抚摩左边山坡上那些树木的顶枝。

树木以外就是湖面,行到枝叶茂密的地方,湖面给遮没了,但是一会儿又露出来了。

  十二点三刻,我们到了石公饭店。

这是节烈祠的房子,五间带厢房,我们选定靠西的一间地板房,有三张床铺,价两元。

节烈祠供奉全西山的节烈妇女,门前一座很大的石牌坊,密密麻麻刻着她们的姓氏。

隔壁石公寺,石公山归该寺管领。

除开一祠一寺,石公山再没有房屋,惟有树木和山石而已。

这里的山石特别玲珑,从前人有评石三字诀叫做“皱,瘦,透”,用来品评这里的山石,大部分可以适用。

人家园林中有了几块太湖石,游人就徘徊不忍去,这里却满山的太湖石,而且是生着根的,而且有高和宽都达几十丈的,真可以称大观了。

  饭店里只有我们两个客,饭菜没有预备,仅能做一碗开阳蛋汤。

一会儿茶房高兴地跑来说,从渔人手里买到了一尾鲫鱼,而且晚饭的菜也有了,一小篮活虾,一尾很大的鲫鱼。

问可有酒,有的。

本山自制,也叫竹叶青。

打一斤来尝尝,味道很清,只嫌薄些。

  吃罢午饭,我们出饭店,向左边走,大约百步,到夕光洞。

洞中有倒挂的大石,俗名倒挂塔。

洞左右壁上刻着明朝人王鳌所写的寿字,笔力雄健。

再走百多步,石壁绵延很宽广,题着“联云幛”三个篆字。

高头又有“缥缈云联”四字,清道光间人罗绮的手笔。

从这里向下列岸滩,大石平铺,湖波激荡,发出汩汩的声音。

对面青青的一带是洞庭东山,看来似乎不很远,但是相距十八里呢。

这里叫做明月浦,月明的时候来这里坐坐,确是不错。

我们照了相,回要山上,从所谓一线天的裂缝中爬到山顶。

转向南往下走,到来鹤亭。

下望节烈祠和石公寺的房屋,整齐,小巧,好像展览会中的建筑模型。

再往下有翠屏轩。

出石公寺向右,经过节烈祠门首,到归云洞。

洞中供奉山石雕成的观音像,比人高两尺光景,气度很不坏,可惜装了金,看不出雕凿的手法。

石公全山面积一百八十多亩,高七十多丈,不过一座小山罢了,可是山石好,树木多,就见得丘壑幽深,引人入胜。

  回饭店休息了一会儿,我们雇一条渔船,看石公南岸的滩面。

滩石下面都有空隙,波涛冲进去,作鸿洞的声响,大约和石钟山同一道理。

渔人问还想到哪里去,我们指着南面的三山说,如果来得及回来,我们想到那边去。

渔人于是张起风帆来。

横风,船身向右侧,船舷下水声哗哗哗。

不到四十分钟,就到了三山的岸滩。

那里很少大石,全是磨洗得没了棱角的碎石片。

据说山上很有些殷实的人家,他们备有枪械自卫,子弹埋在岸滩的芦苇丛中,临时取用,只他们自己有数。

我们因为时光已晚,来不及到乡村里去,只在岸滩照了几张照片,就迎着落日回船。

一个带着三弦的算命先生要往西山去,请求附载,我们答应了。

这时候太阳已近地平线,黄水染上淡红,使人起苍茫之感。

湖面渐渐升起烟雾,风力比先前有劲,也是横风,船身向左侧,船舷下水声哗哗哗,更见爽利。

渔人没事,请算命先生给他的两个男孩子算命。

听说两个都生了根,大的一个还有贵人星助命,渔人夫妻两个安慰地笑了。

船到石公山,天已全黑。

坐船共三小时,付钱一块二毛。

饭店里特地为我们点了汽油灯,喝竹叶青,吃鲫鱼和虾仁,还有咸芥菜,味道和白马湖出品不相上下。

九时息灯就寝。

听湖上波涛声,好似风过松林,不久就入梦。

  二十六日早上六时起身。

东南风很大,出门望湖面,皱而暗,随处涌起白浪花。

吃过早餐,昨天约定的人力车来了,就离开饭店,食宿小帐共计六块多钱。

沿昨天来此的原路,我们向镇夏乡而去。

淡淡的阳光渐渐透出来,风吹树木,满眼是舞动的新绿。

路旁遇见采茶妇女,身上各挂一只篾篓,满盛采来的茶芽。

据说这是今年第二回采摘,一年里头,不过采摘四五回罢了。

在镇夏乡寄了信,走不多路,到林屋洞,洞口题“天下第九洞天”六个大字。

据说这个洞像房屋那样有三进,第一进人可以直立,第二三进比较低,须得曲身而行。

再往里去,直通到湖广。

凡有山洞处,往往有类似的传说,当然不足凭信。

再走四五里,到成金煤矿,遇见一个姓周的工头,峄县人,和剑三是大同乡,承他告诉我们煤矿的大概,这煤矿本来用土法开采,所出烟煤质地很好,运到近处去销售,每吨价六七块钱,比远来的煤便宜得多,现在这个矿归利民矿业公司经营,占地一万七千亩。

目前正在开凿两口井,一口深十六丈,又一口深三十丈,彼此相通。

一个月以后开凿成功,就可以用机器采煤了。

他又说,西山上除开这里,矿产还很多呢。

他四十三岁,和我同年,跑过许多地方,干了二十来年的煤矿,没上过矿业学校全凭实际得来的经验,谈吐很爽直,见剑三是同乡,殷勤的情意流露在眉目间。

剑三给他照了个相,让他站在他亲自开凿的井旁边。

回到镇夏乡正十一点。

付人力车价,每辆一块二毛半。

在面馆吃了面,买了本山的碧螺春茶叶,上小茶楼喝了两杯茶,向附近的山径散步了一会儿,这才挨到午后两点半。

裕商小汽轮靠着码头,我们冒着狂风钻进舱里,行到湖心,颠簸摇荡,仿佛在海洋里。

全船的客人不由得闭目垂头,现出困乏的神态。

  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

五四运动前参加了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中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

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

  四月二十三日,我从上海回苏州,王剑三兄要到苏州玩儿,和我同走。

苏州实在很少可以玩儿的地方,有些地方他前一回到苏州已经去过了,我只陪他看了可园,沧浪亭,文庙,植园以及顾家的怡园,又在吴苑吃了茶,因为他要尝尝苏州的趣味。

二十五日,我们就离开苏州,往太湖中的洞庭西山。

  洞庭西山周围一百二十里,山峰重叠。

我们的目的地是南面沿湖的石公山。

最近看到报上的广告,石公山开了旅馆,我们才决定到那里去。

如果没有旅馆,又没有住在山上的熟人,那就食宿都成向题,洞庭西山是去不成的。

  上午八点,我们出胥门,到苏福路长途汽车站候车。

苏福路从苏州到光福,是商办的,现在还没有全线通车,只能到木渎。

八点三刻,汽车到站,开行半点钟就到了木渎,票价两毛。

经过了市街,开往洞庭东山的裕商小汽轮正将开行,我们买西山镇夏乡的票,每张五毛。

轮行半点钟出胥口,进太湖。

以前在无锡鼋头渚,在邓尉还元阁,只是望望太湖罢了,现在可亲身在太湖的波面,左右看望,混黄的湖波似乎尽量在那里涨起来,远处水接着天,间或界着一线的远岸或是断断续续的远树。

睛光照着远近的岛屿,淡蓝,深翠,嫩绿,色彩不一,眼界中就不觉得单调,寂寞。

  十二点一刻到达西山镇夏乡,我们跟着一批西山人登岸。

这里有码头,不像先前经过的站头,登岸得用船摆渡。

码头上有人力车,我们不认识去石公山的路,就坐上人力车,每辆六毛。

和车夫闲谈,才知道西山只有十辆人力车,一般人往来难得坐的。

车在山径中前进,两旁尽是桑树茶树和果木,满眼的苍翠,不常遇见行人,真像到了世外。

果木是柿、橘、梅、杨梅、枇杷。

梅花开的时候,这里该比邓尉还要出色。

杨梅干枝高大,屈伸有姿态,最多画意。

下了几回车,翻过了几座不很高的岭,路就围在山腰间,我们差不多可以抚摩左边山坡上那些树木的顶枝。

树木以外就是湖面,行到枝叶茂密的地方,湖面给遮没了,但是一会儿又露出来了。

  十二点三刻,我们到了石公饭店。

这是节烈祠的房子,五间带厢房,我们选定靠西的一间地板房,有三张床铺,价两元。

节烈祠供奉全西山的节烈妇女,门前一座很大的石牌坊,密密麻麻刻着她们的姓氏。

隔壁石公寺,石公山归该寺管领。

除开一祠一寺,石公山再没有房屋,惟有树木和山石而已。

这里的山石特别玲珑,从前人有评石三字诀叫做“皱,瘦,透”,用来品评这里的山石,大部分可以适用。

人家园林中有了几块太湖石,游人就徘徊不忍去,这里却满山的太湖石,而且是生着根的,而且有高和宽都达几十丈的,真可以称大观了。

  饭店里只有我们两个客,饭菜没有预备,仅能做一碗开阳蛋汤。

一会儿茶房高兴地跑来说,从渔人手里买到了一尾鲫鱼,而且晚饭的菜也有了,一小篮活虾,一尾很大的鲫鱼。

问可有酒,有的。

本山自制,也叫竹叶青。

打一斤来尝尝,味道很清,只嫌薄些。

  吃罢午饭,我们出饭店,向左边走,大约百步,到夕光洞。

洞中有倒挂的大石,俗名倒挂塔。

洞左右壁上刻着明朝人王鳌所写的寿字,笔力雄健。

再走百多步,石壁绵延很宽广,题着“联云幛”三个篆字。

高头又有“缥缈云联”四字,清道光间人罗绮的手笔。

从这里向下列岸滩,大石平铺,湖波激荡,发出汩汩的声音。

对面青青的一带是洞庭东山,看来似乎不很远,但是相距十八里呢。

这里叫做明月浦,月明的时候来这里坐坐,确是不错。

我们照了相,回要山上,从所谓一线天的裂缝中爬到山顶。

转向南往下走,到来鹤亭。

下望节烈祠和石公寺的房屋,整齐,小巧,好像展览会中的建筑模型。

再往下有翠屏轩。

出石公寺向右,经过节烈祠门首,到归云洞。

洞中供奉山石雕成的观音像,比人高两尺光景,气度很不坏,可惜装了金,看不出雕凿的手法。

石公全山面积一百八十多亩,高七十多丈,不过一座小山罢了,可是山石好,树木多,就见得丘壑幽深,引人入胜。

  回饭店休息了一会儿,我们雇一条渔船,看石公南岸的滩面。

滩石下面都有空隙,波涛冲进去,作鸿洞的声响,大约和石钟山同一道理。

渔人问还想到哪里去,我们指着南面的三山说,如果来得及回来,我们想到那边去。

渔人于是张起风帆来。

横风,船身向右侧,船舷下水声哗哗哗。

不到四十分钟,就到了三山的岸滩。

那里很少大石,全是磨洗得没了棱角的碎石片。

据说山上很有些殷实的人家,他们备有枪械自卫,子弹埋在岸滩的芦苇丛中,临时取用,只他们自己有数。

我们因为时光已晚,来不及到乡村里去,只在岸滩照了几张照片,就迎着落日回船。

一个带着三弦的算命先生要往西山去,请求附载,我们答应了。

这时候太阳已近地平线,黄水染上淡红,使人起苍茫之感。

湖面渐渐升起烟雾,风力比先前有劲,也是横风,船身向左侧,船舷下水声哗哗哗,更见爽利。

渔人没事,请算命先生给他的两个男孩子算命。

听说两个都生了根,大的一个还有贵人星助命,渔人夫妻两个安慰地笑了。

船到石公山,天已全黑。

坐船共三小时,付钱一块二毛。

饭店里特地为我们点了汽油灯,喝竹叶青,吃鲫鱼和虾仁,还有咸芥菜,味道和白马湖出品不相上下。

九时息灯就寝。

听湖上波涛声,好似风过松林,不久就入梦。

  二十六日早上六时起身。

东南风很大,出门望湖面,皱而暗,随处涌起白浪花。

吃过早餐,昨天约定的人力车来了,就离开饭店,食宿小帐共计六块多钱。

沿昨天来此的原路,我们向镇夏乡而去。

淡淡的阳光渐渐透出来,风吹树木,满眼是舞动的新绿。

路旁遇见采茶妇女,身上各挂一只篾篓,满盛采来的茶芽。

据说这是今年第二回采摘,一年里头,不过采摘四五回罢了。

在镇夏乡寄了信,走不多路,到林屋洞,洞口题“天下第九洞天”六个大字。

据说这个洞像房屋那样有三进,第一进人可以直立,第二三进比较低,须得曲身而行。

再往里去,直通到湖广。

凡有山洞处,往往有类似的传说,当然不足凭信。

再走四五里,到成金煤矿,遇见一个姓周的工头,峄县人,和剑三是大同乡,承他告诉我们煤矿的大概,这煤矿本来用土法开采,所出烟煤质地很好,运到近处去销售,每吨价六七块钱,比远来的煤便宜得多,现在这个矿归利民矿业公司经营,占地一万七千亩。

目前正在开凿两口井,一口深十六丈,又一口深三十丈,彼此相通。

一个月以后开凿成功,就可以用机器采煤了。

他又说,西山上除开这里,矿产还很多呢。

他四十三岁,和我同年,跑过许多地方,干了二十来年的煤矿,没上过矿业学校全凭实际得来的经验,谈吐很爽直,见剑三是同乡,殷勤的情意流露在眉目间。

剑三给他照了个相,让他站在他亲自开凿的井旁边。

回到镇夏乡正十一点。

付人力车价,每辆一块二毛半。

在面馆吃了面,买了本山的碧螺春茶叶,上小茶楼喝了两杯茶,向附近的山径散步了一会儿,这才挨到午后两点半。

裕商小汽轮靠着码头,我们冒着狂风钻进舱里,行到湖心,颠簸摇荡,仿佛在海洋里。

全船的客人不由得闭目垂头,现出困乏的神态。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到洞庭湖有游玩。

我们一来到洞庭湖就被气势磅礴和绮丽迷人的风景深深的迷住了。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湖”。

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见其风光之绮丽迷人。

洞庭湖浩瀚迂回,山峦突兀,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

洞庭湖的气势雄伟磅礴,洞庭湖的月色柔和瑰丽。

即使是在阴晦沉霞的天气,也给人别致、谲秘的感觉,激起人们的游兴。

碧波万顷的洞庭湖不愧为“天下第一水”。

泛舟湖间,心旷神怡,其乐无穷。

从此处远眺洞庭,但见湘江滔滔北去,长江滚滚东逝,水鸟翱翔,百舸争流,水天一色,景色甚是雄伟壮观。

刘海戏金蟾、东方朔盗饮仙酒、舜帝二妃万里寻夫的民间传说正是源于此地……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风景秀丽。

它是洞庭湖上的一个孤岛,岛上有72个大小山峰,这里每天有渡轮来往航程大约一小时。

游览群山需要用一天时间,早上去,下午返。

既去了君山,又可畅游洞庭湖,真是一举两得。

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

相传4000年前,舜帝南巡,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泪滴在竹上,变成斑竹。

后来两妃死于山上,后人建成有二妃墓。

二人也叫湘妃、湘君,为了纪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为君山了。

现有古迹二妃墓、湘妃庙、柳毅井、飞来钟等。

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罗汉竹、方竹、实心竹、紫竹、毛竹等。

这里每年都举办盛大的龙舟节、荷花节和水上运动。

洞庭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其物产极为丰富。

湖中的特产有河蚌、黄鳝、洞庭蟹、财鱼等珍贵的河鲜,还有君山名茶、罗汉竹、方竹、实竹、紫竹、斑竹、毛竹等竹类产品,种类亦很繁多。

君山在洞庭湖中,是一个面积不到100公顷的小岛。

原名洞府山,它浮在洞庭湖中,就像一个白银盘里的青螺.传说“洞庭山浮在水上,其下有金堂白间,玉女居之,四时闻金石丝竹之声,砌于山顶。

”后因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葬于此,屈原在《九歌》中称之为湘君和湘夫人,故后人将此山改名为君山.洞庭湖不管是湖水,还是山光,都一样非常美丽.如果你旅游,那一定要去洞庭湖看一看哦!

  游了三个湖

  这回到南方去,游了三个湖。

在南京,游玄武湖,到了无锡,当然要望望太湖,到了杭州,不用说,四天的盘桓离不了西湖。

我跟这三个湖都不是初相识,跟西湖尤其熟,可是这回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写不成名副其实的游记,只能随便谈一点儿。

  首先要说的,玄武湖和西湖都疏浚了。

西湖的疏浚工程,做的五年的计划,今年4月初开头,听说要争取三年完成,每天挖泥船轧轧轧地响着,连在链条上的兜儿一兜兜地把长远沉在湖底里的黑泥挖起。

玄武湖要疏浚,为的是恢复湖面的面积,湖面原先让淤泥和湖草占去太多了。

湖面宽了,游人划船才觉得舒畅,望出去心里也开朗,又可以增多鱼产。

湖水宽广,鱼自然长得多了。

西湖要疏浚,主要为的是调节杭州城的气候。

杭州城到夏天,热得相当厉害,西湖的水深了,多蓄一点儿热,岸上就可以少热一点儿。

这些个都是顾到居民的利益。

顾到居民的利益,在从前,哪儿有这回事?

只有现在的政权,人民自己的政权,才当做头等重要的事儿,在不妨碍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前提之下,非尽可能办不可。

听说,玄武湖平均挖深半公尺以上,西湖准备平均挖深一公尺。

  其次要说的,三个湖上都建立了疗养院——工人疗养院或者机关干部疗养院。

玄武湖的翠洲有一所工人疗养院,太湖、西湖边上到底有几所疗养院,我也说不清。

我只访问了太湖边中犊山的工人疗养院。

在从前,卖力气淌汗水的工人哪有疗养的份儿?

害了病还不是咬紧牙关带病做活,直到真个挣扎不了,跟工作、生命一齐分手?

至于休养,那更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事儿,休养等于放下手里的活闲着,放下手里的活闲着,不是连吃不饱肚子的一口饭也没有着落了吗?

只有现在这时代,人民当了家,知道珍爱创造种种财富的伙伴,才要他们疗养,而且在风景挺好、气候挺适宜的所在给他们建立疗养院。

以前人有句诗道,“天下名山僧占多”。

咱们可以套用这一句的意思说,目前虽然还没做到,往后一定会做到,凡是风景挺好、气候挺适宜的所在,疗养院全得占。

僧占名山该不该,固然是个问题,疗养院占好所在,那可绝对地该。

  又其次要说的,在这三个湖边上走走,到处都显得整洁。

花草栽得整齐,树木经过修剪,大道小道全扫得千干净净,在最容易忽略的犄角里或者屋背后也没有一点儿垃圾。

这不只是三个湖边这样,可以说哪儿都一样。

北京的中山公园、北海公园不是这样吗?

撇开园林、风景区不说,咱们所到的地方虽然不一定栽花草,种树木,不是也都干干净净,叫你剥个橘子吃也不好意思把橘皮随便往地上扔吗?

就一方面看,整洁是普遍现象,不足为奇。

就另一方面看,可就大大值得注意。

做到那样整洁决不是少数几个人的事儿。

固然,管事的人如栽花的,修树的,扫地的,他们的勤劳不能缺少,整洁是他们的功绩。

可是,保持他们的功绩,不让他们的功绩一会儿改了样,那就大家有份,凡是在那里、到那里的人都有份。

你栽得整齐,我随便乱踩,不就改了样吗?

你扫得干净,我嗑瓜子乱吐瓜子皮,不就改了样吗?

必须大家不那么乱,才能保持经常的整洁。

解放以属于移风易俗的事项很不少,我想,这该是其中的一项。

回想过去时代,凡是游览地方、公共场所,往往一片凌乱,一团肮脏,那种情形永远过去了,咱们从“爱护公共财物”的公德出发,已经养成了到哪儿都保持整洁的习惯。

  现在谈谈这回游览的印象。

  出玄武门,走了一段堤岸,在岸左边上小划子。

那是上午九点光景,一带城墙受着晴光,在湖面和蓝天之间划一道界限。

我忽然想起四十多年前头一次游西湖,那时候杭州靠西湖的城墙还没拆,在西湖里朝东看,正像在玄武湖里朝西看一样,一带城墙分开湖和天。

当初筑城墙当然为的防御,可是就靠城的湖说,城墙好比园林里的回廊,起掩蔽的作用。

回廊那一边的种种好景致,亭台楼馆,花坞假山,游人全看过了,从回廊的月洞门走出,瞧见前面别有一番境界,禁不住喊一声“妙”,游兴益发旺盛起。

再就回廊这一边说,把这一边、那一边的景致合在一块儿看也许太繁复了,有一道回廊隔着,让一部分景致留在想象之中,才见得繁简适当,可以从容应接。

这是园林里修回廊的妙用。

湖边的城墙几乎跟回廊完全相仿。

所以西湖边的城墙要是不拆,游人无论从湖上看东岸或是从城里出看湖上,就会感觉另外一种味道,跟现在感觉的大不相同。

我也不是说西湖边的城墙拆坏了。

湖滨一并排是第一公园至第六公园,公园东面隔着马路,一带相当齐整的市房,这看起虽然繁复些儿,可是照构图的道理说,还成个整体,不致流于琐碎,因而并不伤美。

再说,成个整体也就起回廊的作用。

然而玄武湖边的城墙,要是有人主张把它拆了,我就不赞成。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那城墙的线条,那城墙的色泽,跟玄武湖的湖光、紫金山复舟山的山色配合在一起,非常调和,看挺舒服,换个样儿就不够味儿了。

  这回望太湖,在无锡鼋头渚,又在鼋头渚附近的湖面上打了个转,坐的小汽轮。

鼋头渚在太湖的北边,是突出湖面的一些岩石,布置着曲径蹬道,回廊荷池,丛林花圃,亭榭楼馆,还有两座小小的僧院。

整个鼋头渚就是个园林,可是比一般园林自然得多,何况又有浩渺无际的太湖做它的前景。

在沿湖的石上坐下,听湖波拍岸,挺单调,可是有韵律,仿佛觉得这就是所谓静趣。

南望马迹山,只像山水画上用不太淡的墨水涂上的一抹。

我小时候,苏州城里卖芋头的往往喊“马迹山芋艿”。

抗日战争时期,马迹山是游击队的根据地。

向说太湖七十二峰,据说实际不止此数。

多数山峰比马迹山更淡,像是画家蘸着淡墨水在纸面上带这么一笔而已。

至于我从前到过的满山果园的东山,石势雄奇的西山,都在湖的南半部,全不见一丝影儿。

太湖上渔民很多,可是湖面太宽阔了,渔船并不多见,只见鼋头渚的左前方停着五六只。

风轻轻地吹动桅杆上的绳索,此外别无动静。

大概这不是适宜打鱼的时候。

太陽渐渐升高,照得湖面一片银亮。

碧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若有若无的薄云。

要是天气不好,风急浪涌,就会是一幅完全不同的景色。

从前人描写洞庭湖、鄱陽湖,往往就不同的气候、时令着笔,反映出外界现象跟主观情绪的关系。

画家也一样,风雨晦明,云霞出没,都要研究那光和影的变化,凭画笔描绘下,从这里头就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在太湖边作较长时期的流连,即使不写什么,不画什么画,精神上一定会得到若干无形的补益。

可惜我也匆匆,去也匆匆,只能有两三个钟头的勾留。

  刚看过太湖,再看西湖,就有这么个感觉,西湖不免小了些儿,什么东西都挨得近了些儿。

从这一边看那一边,岸滩,房屋,林木,全都清清楚楚,没有太湖那种开阔浩渺的感觉。

除了湖东岸没有山,三面的山全像是直站到湖边,又没有衬托在背后的远山。

于是了个总的印象:

西湖仿佛是盆景。

换句话说,有点儿小摆设的味道。

这不是给西湖下贬辞,只是直说这回的感觉罢了。

而且盆景也不坏,只要布局得宜。

再说,从稍微远一点儿的地点看全局,才觉得像个盆景,要是身在湖上或是湖边的某一个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