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6190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1,01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 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1 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1 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1 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1 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1 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1 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1 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1 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1 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1 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1 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1 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1 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1 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1 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1 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1 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1 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1 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 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docx

《1 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 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 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docx

1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

2010年1-12月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

一、2010年汽车走势评述

  1.12月市场回顾

  A、市场走势特征

  汽车市场在回归正常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在四季度却反其道而行之,在9月和10月狭义乘用车连续突破百万、11月又突破110万的背景下,12月的厂家销量又在年底冲到了顶点。

2010年12月的油价上涨,丝毫没有阻止汽车市场的火爆行情,且大大超过政府、厂家、经销商的预期。

这是因为2011年市场优惠政策全部退出大家都在赶末班车、北京汽车限购令所造成的抢购和波及效应、通胀预期带来的购车热、各种促销措施的作用、厂家的资源保障能力提升等。

且零售数要比批发数高很多,大部分经销商库存降到严重不足状态。

由于一些厂家对2011年市场不乐观,在四季度藏的销量比去年还多,以保住2011年的业绩,因此12月份实际销量比统计值要高很多。

  今年年末的购车热潮强于去年,市场呈现似乎狂热的气氛。

按理说去年年末市场应该更火,这是因为今年轿车市场的政策的退出力度从感觉上应该小于去年,毕竟去年有5%的购置税优惠退出的不确定性,今年仅有2。

5%,而且节能车政策理论上肯定不会在今年年末退出。

但今年年末市场的火爆程度超乎想象。

  B、市场火爆原因

  10年的火爆主要还是各种促进因素叠加的影响。

首都抢购示范效应、通胀预期带来的购车消费热、车价优惠力度带来的刺激、经销商的努力多角度宣传、厂家的资源保障能力提升等都有贡献。

  首先是区域性限制性政策带来的全国示范效应,这是历史多次验证的真理。

北京抢购车了,这是全国最精明和信息最灵通的消费群体的一致性选择,这对全国市场的示范效应很强。

我们相信北京人的做法必然有后面的合理政策跟进予以支撑,跟风效应经常是对的。

  其次是通胀预期带来的购车消费热。

通胀说是预期但已经是现实的感受,流动性充裕带来了长期的通胀压力,这是很多国人已经感觉到的,及时消费是合理的选择。

回想88年的抢购风也是有类似的,当然目前国家的物质储备丰富和调控能力强,真正的通胀不会太严重,但预期对消费的刺激很明显。

  第三是车价还是比较实惠。

由于今年的年末车价包含了节能车的3000元补贴,厂家针对补贴的运作都很规范,这是很实在的让利,消费者感觉年末购车很值。

再者年末购车就能春节用车,明年春天买车,春节的舒适和面子就没了,现在买车最合理。

  第四是经销商的努力多角度宣传。

经销商的宣传很能抓住消费心理,对不确定的信息能够变成购车的最大诱惑因素,而目前的政策不明朗也给经销商一定的发挥空间。

  第五是厂家的努力保证销量最大化。

厂家都明白明年市场增速必然合理回调,不管明年政策如何调整,今年的年末市场必须强力促进销售,因此厂家总体对促销的力度没有明显收缩。

同时厂家对物流运输等也有效的强化,确保了经销商的货源快速到位。

  C、批发量平滑后

  由于12月的需求受到各种因素的促进,零售出现历史少有的火爆局面。

面对火爆的销售和平稳的厂家批发销量增长,市场的供需关系有所调整,更多车型出现相对的紧缺,估计这也是今年的暂时情况。

12月销量应从战略战术角度考虑。

市场走势与厂家对应本身就是值得思考的。

如果看到厂家销量的特色表现就完全否定是不好的。

经济危机时的国内经济不好就需要政策性调整,而10年4季度的工业增长较快就需要限电等控制,企业的销量增长较快就需要合理的平和处于,这样有利于市场的平稳发展。

而乘联会的批发和综合零售数据就是对市场和经济两个层面的多角度观察,体现了诸多信息,而经过平滑的信息也更和谐。

  2.厂家产销节奏需要社会理解

  由于厂家对经销商销售的全国均衡性与区域间的需求爆发不均衡性出现矛盾,部分区域的部分车型出现紧张局面。

这也是相对计划经济的厂家资源调配和市场化的需求波动的矛盾。

厂家的产销节奏需要社会理解。

库存崩盘成为2季度的车市关键词。

2季度时的市场走势回落,厂家给经销商批发量大于零售,导致经销商库存明显上升,因此出现很多的库存危机,各界对经销商库存跟踪摸底、测算的很细致,似乎当时就要出现经销商崩盘的危机。

  但随之库存缺货成为4季度的车市关键词。

而随着4季度的火爆,突然间经销商的压力就是从库存爆棚到缺货。

消费者又开始不满经销商的交车速度慢、优惠缩水、加价盛行等,库存紧张又成为近期行业的关键词。

  我感觉社会应该理解汽车行业的产销内在规律,狭义乘用车生产过程中没有淡旺季,年内各月的企业对经销商车型供给是线性的,绝大部分热销车型不会出现月度曲线波动。

狭义乘用车行业淡季补充库存以供旺季销售是行业的刚性特色。

汽车生产的流水线节拍是固定的,工人的加班也不可超负荷,因此淡旺季的厂家生产能力不会有明显变化。

但消费者购车的季节特色太明显,因此库存变化需要消费者理解并相对理性购车。

  3.1月车市判断

  在汽车市场优惠政策退出后,所有国内的销量都会大幅度减少,因此汽车市场的环比肯定是负增长。

1月车市是历来的火爆月份,由于去年12月的车市超级火爆,今年1月的车市需求有很大部分提前消费。

但年底生产出的部分汽车,还没有来得及运到经销商处,只要经销商有了VIN码,就可以卖车、上牌并拿到财政补贴,也会冲减1月份的销量,这是不利因素。

但1月份是每年市场正常波动的高峰期之一;今年春节来得早,使要在黄金周前买车的人,均得在1月份交易;国家的春节假日安排,1月30日(星期日)工作,比去年同期多了一个工作日,这对生产和销售有利;另外1月份厂家会把藏的销量吐出来,这个量比提前上牌的量更大;由于12月市场过度疯狂,还有很多交了定金的汽车订单,经销商会抓紧实现销售;因此1月份虽然环境发生巨变,统计销量比去年同期仍会略高。

  由于北京车市进入真空期,前期待交订单也难以全部交齐,因此北京车市丢失5万台左右销量很正常。

今年春节在2月初,1月的销售时间基本充分利用,加之经销商库存处于被淘空状态,厂家产销数据很高,终端的零售难以形成火爆局面,这也为厂家的2月春节放假多休整几天创造良好条件。

  随着产销能力的不断提升,相对于09年的大范围订单转移,10年各地12月遗留到1月的订单数量相对减少,这也对春节后的市场低迷埋下伏笔。

由于政策退出至少有3个月的消费心理适应期,加之微车购车成本大幅增加12。

5%,因此消费的恢复期要更长一些,上半年的车市相对低迷。

  4.北京拥堵难以根治

  近日北京推出治理拥堵的长远规划,似乎这样就能根治拥堵,其规划看起来很美,但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可能根治北京的拥堵问题。

  首先是北京的特色城市面貌难以快速改变,城市布局和功能调整必然有各种阻力。

  尤其是作为首都的北京,是各种资源的最大集合体,其治理难度很大,治理私车要照顾民生、治理官车的资格也不够,想提高收费又要照顾普通市民、想控制数量又要考虑权利平等,诸多两难问题让治理拥堵政策的力度空间很小,政策框架只能看起来很美。

  再者是北京的拥堵是动态的,之后就有不开车的保有群体的加盟,只要开车比公交稍好一点,拥堵问题就难以解决。

  同时欧美国家的拥堵历经百年仍并没有根治,中国北京也难以短期快速突破。

北京的解决拥堵问题是百年大计,需要长期的攻关,短期效果不宜高估。

  5.自主品牌面临严峻压力

  北京限购后必然导致新车总需求量降低,而新车需求量大幅增长。

北京消费群体主要是新车需求和二手车购买两部分,而前期的二手车购买比例不低,随着换购群体的新车购买比例增长,北京消费档次明显提升。

购车难度增加和新用户购车周期延长带来购买力的积蓄期延长,购车档次明显,自主品牌的性价比优势变为简单的价格劣势。

自主品牌将出现明显的僧多粥少现象,部分自主品牌经销商将退出新车销售领域,而这样又会带来购车便理性的下降,保有量也在逐步下降,恶性循环可能导致更多自主品牌车型退出北京市场。

  明年的车市低增长,自主品牌增长压力不小,而成本压力进一步显现,物价上涨,原材料上涨压力更大,轿车价格上涨几乎不可能,剩下的就是压缩利润和费用。

但这样的问题就是人才的吸引力下降,自主品牌的发展日益艰难。

  6.2011年是三年振兴期的收关年

  11年是12。

5开局,同时也是危机后的回归期。

2011年车市与2010年的关联度更大,其走势更多的是在09-10年的高增长后的修复期。

09年开始的购置税优惠和汽车下乡补贴等均在10年年末退出,这对新一年的车市带来诸多的关联影响,既是修正09-10年的高增长的消费透支,也是承接去年市场火爆的社会库存紧缺的产销库存修复期。

在去年年底的疯狂高增长之后,今年的4季度也是在辉煌的背影下低增长。

因此2011年的低增长类似04、08年的前两轮周期的收尾年份。

在今年走势回归常态后,明年的车市应该回归正常的较快增长状态,2012年又是新一轮增长的启动期。

二、2010年汽车工业走势

  1、2010年汽车销量达到1806万台,符合预期

图表1乘用车03-2010年表现对比分析单位万台,%

  2010年1-12月的中国汽车增速为32.4%,较1-11月的增速34.1%回落1.7个百分点,临近年末的月度累计增速回落趋势出现大幅减速特征,这主要是12月销量低和同期基数增大的结果。

  1-12月乘用车增速33%,较1-11月的增速回落1.6%;而1-12月商用车增速为29.9%,较1-11月的增速回落1。

5个百分点,由此着10年的商用车增速将明显低于乘用车。

  2010年的市场形势复杂,鉴于12月下旬以来的美国、日本等推出二次经济刺激计划,国内也是出现前高后稳的转好态势。

因此目前的2010年汽车销量可以更乐观一点。

目前看节能车等刺激政策能达到甚至超越预期效果,加之年末政策退出超出预期,2010年销量可以调到1810万台,约33%的增速。

  2、行业销量状态

汽车市场

销量、增速

销量-万台。

%

05年

06年

07年

08年

09年

10年

12月

汽车总计

576

722

879

938

1364

1806

167

狭义

合计

314

426

531

569

844

1133

109.3

乘用车

轿车

279

383

473

498

745

955

91.8

MPV

16

19

23

19

25

44

4.8

SUV

20

24

36

49

73

133

12.7

微型车

合计

106

121

130

129

234

294

25.4

微客

83

92

99

106

194

242

20.7

微卡

23

29

32

23

40

52

4.7

客车

合计

27

29

35

34

35

44

4.3

大中客

9

10

12

12

13

16

2

轻客

18

19

23

22

22

28

2.3

卡车

合计

128

146

183

192

251

335

27.6

中重卡

43

51

72

75

89

129

9.6

轻卡

85

95

110

131

162

206

18.1

汽车市场 

销量、增速

增速

05年

06年

07年

08年

09年

10年

12月

汽车总计

14%

25%

22%

7%

46%

32%

18%

狭义

合计

25%

35%

25%

7%

48%

34%

15%

乘用车

轿车

24%

37%

23%

7%

49%

28%

12%

MPV

43%

23%

18%

-11%

27%

77%

46%

SUV

21%

21%

50%

33%

50%

82%

37%

微型车

合计

11%

14%

8%

5%

76%

26%

24%

微客

10%

10%

8%

8%

80%

25%

26%

微卡

15%

25%

8%

-4%

62%

30%

16%

客车

合计

-2%

7%

21%

-3%

4%

25%

9%

大中客

-1%

6%

18%

4%

5%

23%

3%

轻客

-2%

8%

23%

-6%

3%

26%

15%

卡车

合计

-3%

14%

25%

4%

27%

32%

25%

中重卡

-23%

18%

42%

3%

20%

44%

16%

轻卡

11%

11%

16%

11%

32%

25%

30%

  图表2汽车05-2010年表现对比分析单位万台,%

  今年汽车销量增速达到05年以来次高点。

汽车市场销量增速在05-08年的周期走出平缓增长的局面,增速最高的06年也仅有25%的增速。

08年出现持续9个月的下跌走势,08年增速仅有7%,因此也带来09年的爆发性增长。

10年全年的增速32%,这也折算起来是08-10年平均在25%左右的增速,这个3年增速快于05-07年20%左右的平均增速约5个百分点。

  2010年这种增速较快的趋势不可延续,2011年的增速仅需10%就能达到25%的3年均复合增速。

10年的客车和卡车增速均创造05年以来的最高增速,这是随动于经济复苏和投资增长的必然结果。

  3、本月汽车销量回升较强

图表3中国汽车厂家04-2010年销售走势

  上半年我们判断近期走势特点:

汽车市场一般是1年一波,而08年7月谷底以来的两年走势已经完全组合起来,形成08年8月至10年3月的上升浪,以及4-7月的下降浪,拉长为两年一波的特征。

而下半年的市场回升速度较快,11月后的增速加快,这体现了强势市场的特征。

今年的11月车市销量环比10月增长16万台,而12月环比下滑,说明世纪的厂家能力很强,目标完成较好,因此12月保留的力度较大。

  4、05-2010年狭义乘用车零售走势

图表5中国狭义乘用车零售走势特征

  09年-10年1-7月的18个月的翻山走势特征,其上下坡效应完美体现。

10年的狭义乘用车零售从1月的波峰开始一路回落,1-7月的市场零售持续下降,7月达到谷底,8-12月的零售呈现明显的回升。

12月的零售达到96万台,较09年12月的零售增幅大于11月的增幅。

乘联会统计的零售体现出09年2月以来国内零售的持续强势,从09年1月起步的连续12个月的持续高位拉升成为历史少有的整年度爬坡行情,12月创造峰值后,2010年1月在波峰位置稳定,随后进入下坡行情,今年3-7月的狭义乘用车零售走势下滑调整,我们分析这是岁末年初连续透支带来的销量下滑结果。

随着透支因素的逐步消化,近几个月的节能车行情出现,因此12月的零售拉升也是消费压抑被激发和政策恐慌的结果。

  从零售增速变化的特点看,今年12月的零售属于较强表现,但没有持续8-11月的零售增速逐步上升的趋势。

  今年的零售增速在1-7月大幅回落体现出市场的政策退出的调整特点,8月以来的增速回升建立在去年80%左右增速的基础上,其增长质量很高。

从目前的增速看,12月的零售增速16%属于10年内最低点,但这也算超高速的增长,2011年的潜在增长动力仍较强。

  5、08-2010年中美汽车走势对比

  金融危机后的中美汽车走势差异较大,中国逐步脱离与美国销量的纠缠,成为绝对的世界第一。

今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在3月达到销量的顶峰,7月的中国车市见底回升。

而美国汽车市场是去年的11月达到顶峰,今年的3月以来始终在百万台徘徊,7月后逐步下滑,12月仅有87万。

中国的狭义乘用车销量远高于美国的狭义乘用车水平,9-11月又连续超越美国汽车的销售总量。

12月的美国汽车销量超越中国狭义乘用车销量也是中国车企的主动收缩结果。

  但考虑到美国的传统基数较高,加之中国政策性控制车市的过快增长,2011年的中国狭义乘用车销量还有可能被美国超越。

三、汽车行业环境分析

  1、宏观经济温和减速

  11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

  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比10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8%,比1-10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1-11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10698亿元,同比增长24.9%,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

  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11亿元,同比增长18.7%,比10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

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224亿元,同比增长18.4%,比1-10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

  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1%。

其中,城市上涨4.9%,农村上涨5.6%;1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1%。

11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7%。

  PMI购进价格指数升至两年最高。

  汇丰银行公布的11月PMI投入价格指数比10月上升4.6%至80.8%,连续4个月大幅上升;出厂价格指数比10月上升3.8%至66.6%,连续4个月明显上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日发布,2010年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5.2%,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

其中,购进价格指数自8月份以来持续强劲攀升,目前已达到近两年的最高水平。

  央行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

73.9%居民认为物价高满意度为11年最低。

  中国人民银行15日发布的《2010年第4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对物价满意度创1999年4季度以来最低。

在当前物价、利率以及收入水平下,45.2%的城镇居民倾向于“更多投资(如购买债券、股票、基金等)”,房地产继续成为居民投资首选。

  分析:

目前投资热潮导致资产泡沫更加严重,最倒霉的是盲目投资的百姓,最佳选择是购车消费。

  2、宏观政策环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把好流动性总闸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

  □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重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严控投资产能过剩行业,扎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

  □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

  □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研究推进在一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改革试点。

  亚行上调今年中国GDP至10.1%预警资本流入风险。

  亚洲开发银行(亚行)7日发布亚洲经济监测报告称,东亚地区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将放缓至同比增长7%左右的水平,但该地区经济体表现仍优于主要经济体,致资本流入成为该地区2011年主要政策挑战。

亚行预计,2010年中国经济将增长10.1%,2011年增长率将放缓至7.3%。

此前,亚行对中国经济今年的预期为9.6%;2011年GDP则预计增长9.1%。

  该行认为,尽管各国收紧货币政策以遏制信贷需求和打压资产价格,但它抑制资金流入和“资产泡沫继续膨胀”的作用可能十分短暂。

该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办公室建议,亚洲经济体应该在汇率上进行合作,以控制资本流入,并在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步伐不稳威胁到出口贸易之际,促进地区间贸易。

  分析:

这次大幅调低中国明年增速值得关注,而收缩货币效果如果类似亚行预测,则后面的问题就较大,货币政策可能进一步紧缩。

  发改委:

明年经济目标预设:

GDP约8%CPI约4%。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14日在发改委工作会议上表示,预计2010年我国CPI升幅将超过3%,2011年经济增长目标为8%左右,CPI控制目标则在4%左右。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说,明年要强化价格调控监管,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年我国CPI升幅会超过3%。

  张平指出,2008年中国为扩大内需而进行的4万亿投资基本完成,成效显著。

接下来的工作中应当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完成4万亿投资计划续建、收尾项目,有序启动“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前期工作具备的重大项目建设,同时要坚决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领域的盲目重复建设。

  明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用于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水利设施,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基础设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西藏及四省藏区、新疆等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点建设项目。

”抓紧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并要加快发展服务业。

  央行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冻结银行资金约3500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10日宣布,从2010年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本次上调预计可冻结银行资金约3500亿元。

这是央行今年第六次上调准备金率。

目前大型银行的准备金率已达18.5%的历史新高。

若再考虑差别调整,部分银行更高。

  分析:

准备金率上调,与国内信贷增长迅猛、境外资本流入压力较大有关。

这被部分机构认为是利空出尽的好时机。

但何时加息仍是众说纷纭。

  央行再次加息0.25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12月25日决定,自12月26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作出调整。

这是央行年内第二次加息,也是自中央宣布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以来的首次加息。

分析人士认为,有效控制持续高位的通胀预期和调控楼市可能是央行此次加息主要出发点,也将为央行进一步使用数量型工具打开空间。

而一个季度内两次加息所带来的政策累积效果,也会对居民今后资产配置模式产生一定影响。

  分析:

央行选择年底提高利率,意味着明年所有信贷资产价格都会按照这一利率水平进行定价。

同时,也加大了明年年初利率继续调整的预期。

  住建部:

明年建1000万套保障房。

  住建部日前正在向各地发出《关于报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的通知》,这份通知明确提出,2011年计划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是1000万套,并要求各地方政府调整之前上报的“2009-2012年三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和地方“十二五”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2011年,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设规模或将高达1000万套,相比2010年的580万套,增长72.4%。

而计划新增的420万套住房中。

依据住建部公布数据,2010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模将达到580万套,预计投资超过8000亿元。

如果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1000万套,较之2010年建设规模又增加了420万套,新增投资超过6000亿元。

以此计算,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或将达到1.4万亿元。

之前业内普遍认为,房地产调控最让政府担心的是房地产投资下降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下降,由此可能引起经济增长减速。

但是,2010年最严厉的调控政策出台以来,房地产投资并没有下降,依旧维持了较高的增长。

虽然2011年这一增速将减缓,但是仍不会影响到固定资产投资的整体增长速度。

  3、汽车行业相关政策

  2011年汽车购置税优惠取消。

  今年开始,小排量车优惠政策调整为1.6L以下车型(含1.6L)购置税按7.5%征收,年底到期。

日前,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

随着国内汽车消费刚性需求与潜力逐步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