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一模反馈题物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6251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7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海淀区一模反馈题物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北京市海淀区一模反馈题物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北京市海淀区一模反馈题物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北京市海淀区一模反馈题物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北京市海淀区一模反馈题物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北京市海淀区一模反馈题物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北京市海淀区一模反馈题物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北京市海淀区一模反馈题物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北京市海淀区一模反馈题物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北京市海淀区一模反馈题物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北京市海淀区一模反馈题物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北京市海淀区一模反馈题物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北京市海淀区一模反馈题物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北京市海淀区一模反馈题物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北京市海淀区一模反馈题物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北京市海淀区一模反馈题物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北京市海淀区一模反馈题物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北京市海淀区一模反馈题物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北京市海淀区一模反馈题物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北京市海淀区一模反馈题物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海淀区一模反馈题物理.docx

《北京市海淀区一模反馈题物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一模反馈题物理.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海淀区一模反馈题物理.docx

北京市海淀区一模反馈题物理

2012年北京市海淀区物理一模(反馈题)

13A.下列各组现象中,均能说明光具有波动性的一组现象是(A)

A.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B.光的干涉、偏振和光电效应

C.光的折射、全反射和干涉D.光的全反射、干涉和衍射

13B.在下列各组的两个现象中都表现出光具有波动性的是(C)

A.光的折射现象、色散现象

B.光的反射现象、干涉现象

C.光的衍射现象、偏振现象

D.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电效应现象

13C.如图,P是一偏振片,P的振动方向(用带有箭头的实线表示)为竖直方向。

下列四种入射光束中,哪种照射P时不能在P的另一侧观察到透射光?

(C)

A.太阳光

B.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

C.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光

D.沿与竖直方向成45°角振动的光

14A.

(钍)经过一系列α和β衰变,成为

(铅),对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B.铅核比钍核少16个中子

C.共经过4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D.共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14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α射线比β射线穿透能力强

B.α射线比β射线电离能力强

C.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来自于核外电子

D.4个

(钍核)经过两个半衰期一定只剩下一个钍核

14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当氢原子从n=2的状态跃迁到n=6的状态时,发射出光子

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指大量该元素的原子核中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

C.同一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D.中子与质子结合成氘核时吸收能量

14D.现已建成的核电站发电的能量来自于(C)

A.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能量B.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能量

C.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D.轻核聚变放出的能量

 15A.如图所示,a、b、c为电场中同一条电场线上的三点,b为ac中点。

a、c两点的电势分别为φa=4V,φc=2V。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

  A.该电场在b点处的电势可能为3V

  B.a点处的电场强度可能大于c点处的电场强度

  C.电荷从a点运动到c点电势能可能增加

  D.电荷在c点受电场力的方向可能由c指向a

 15B.如图所示,a、b、c为电场中同一条电场线上的三点,b为ac中点。

a、b两点的电势分别为φa=10V、φb=2V。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

  A.该电场中c点的电势一定为-6V

  B.a点的电场强度一定是b点的电场强度的5倍

C.负电荷从a点运动到c点,电势能一定增大

  D.将同一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功,一定大于将其从b点移到c点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功

15C.如图所示,在直线AB上有一个点电荷,它产生的电场在直线上的P、Q两点的场强大小分别为E和2E。

则下述判断正确的是(C)

A.该点电荷一定在P点的左侧

B.P点的电势一定低于Q点的电势

C.若该点电荷是正电荷,则P点场强方向一定沿直线向左

D.一电子从P运动至Q,则电子的电势能一定增加

16A.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其上端固定在升降机的天花板上,下端挂一小球,在升降机匀速竖直下降过程中,小球相对于升降机静止。

若升降机突然停止运动,设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且小球不会与升降机的内壁接触,则以升降机为参照系,小球在继续下降的过程中(C)

A.速度逐渐减小,加速度逐渐减小

B.速度逐渐增大,加速度逐渐减小

C.速度逐渐减小,加速度逐渐增大

D.速度逐渐增大,加速度逐渐增大

16B.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其上端固定在升降机的天花板上,下端挂一小球,在升降机匀速竖直上升过程中,小球相对于升降机静止。

若升降机突然停止运动,设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且小球不会与升降机的内壁接触,则以地面为参照系,小球在继续上升的过程中(C)

A.速度逐渐减小,加速度逐渐减小

B.速度逐渐增大,加速度逐渐减小

C.速度逐渐减小,加速度逐渐增大

D.速度逐渐增大,加速度逐渐增大

16C.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其上端固定在升降机的天花板上,下端挂一小球,在升降机匀速竖直上升过程中,小球相对于升降机静止。

若升降机突然停止运动,设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且小球不会与升降机的内壁接触,则以升降机为参照系,小球在继续上升的过程中(C)

A.速度逐渐减小,加速度逐渐减小

B.速度逐渐增大,加速度逐渐减小

C.速度逐渐减小,加速度逐渐增大

D.速度逐渐增大,加速度逐渐增大

说明:

上述ABC三个题,还可以再改为“若升降机突然做匀减速运动”

16D.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其上端固定在升降机的天花板上,下端挂一小球,在升降机匀速竖直下降过程中,弹簧的长度为l,小球相对于升降机静止。

若升降机突然停止运动,设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且小球不会与升降机的内壁接触,则以地面为参照系,对于弹簧的长度第一次减小到l之前的过程,小球的(D)

A.速度逐渐减小,加速度逐渐减小

B.速度逐渐增小,加速度逐渐减大

C.速度逐渐先减小后增大,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D.速度逐渐先减小后增大,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16E.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其上端固定在升降机的天花板上,下端挂一小球,在升降机匀速竖直下降过程中,小球相对于升降机静止。

若升降机突然停止运动,设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且小球不会与升降机的内壁接触,则小球在继续下降的过程中(C)

A.小球的动能逐渐减小,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减小

B.小球的动能逐渐增大,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减小

C.小球的动能逐渐减小,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

D.小球的动能逐渐增大,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

17A.设想某登月飞船贴近月球表面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测得其周期为T。

飞船在月球上着陆后,宇航员用测力计测得质量为m的物体重力为P,已知引力常量为G。

则利用以上四个数据可以粗略算出的量有(C)

A.飞船所受月球的引力B.飞船的动能

C.月球的平均密度D.月球的自转周期

17B.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在轨运行2天后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

设“神舟八号”飞船绕地球运行时做圆周运动,其运行周期为T,离地面高度为H,地球半径为R。

则根据T、H、R和引力常量G,不可能求出的物理量有(C)

A.地球的质量B.地球的平均密度

C.飞船所需的向心力D.飞船的线速度大小

17C.把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视为圆周。

由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之比可求得(D)

A.火星和地球的质量之比

B.火星和太阳的质量之比

C.火星和地球的密度之比

D.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速度大小之比

17D.已知引力常量G、月球中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R和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

仅利用这三个数据,可以估算出的物理量有(D)

A.月球的质量B.地球的密度

C.地球的半径D.月球绕地球运行速度的大小

17E.最近,科学家在望远镜中看到太阳系外某一恒星有一行星,并测得它围绕该恒星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为1200年,它与该恒星的距离为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00倍。

假定该行星绕恒星运行的轨道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是圆周,仅利用以上两个数据可以求出的量有(A)

A.恒星质量与太阳质量之比

B.恒星密度与太阳密度之比

C.行星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

D.行星所受合力与地球所受合力之比

18A.如图所示,在原点O处的质点(波源)做简谐运动,产生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波,波速v=200m/s。

为了接收这列波,在x=200m处设有一接收器(图中未标出)。

已知t=0时,波源的振动刚好传播到x=40m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波源振动的周期为10s

B.x=40m处的质点在t=0.5s时位移最大

C.接收器在t=0.8s时才能接收到此波

D.若波源向x轴负方向移动,则在其移动过程中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将大于10Hz

18B.如图所示,在原点O处的质点(波源)做简谐运动,产生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波,波速v=400m/s。

为了接收这列波,在x=400m处设有一接收器(图中未标出)。

已知t=0时,波源的振动刚好传播到x=40m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波源振动的周期为0.05s

B.x=40m处的质点在t=0.5s时位移最大

C.接收器在t=1.0s时才能接收到此波

D.若波源向x轴正方向移动,则在其移动过程中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将小于20Hz

18C.如图所示,在原点O处的质点(波源)做简谐运动,产生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波,波速v=400m/s。

为了接收这列波,在x=400m处设有一接收器(图中未标出)。

已知t=0时,波形如图所示,且波源的振动刚好传播到x=40m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波源振动的周期为20s

B.x=40m处的质点在t=0.1s时具有负向最大速度

C.接收器在t=1.0s时才能接收到此波

D.若波源向x轴负方向移动,则在其移动过程中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将小于0.05Hz

19A.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之后,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法拉第圆盘发电机,揭开了人类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进行应用的序幕。

法拉第圆盘发电机的原理如图所示,将一个圆形金属盘放置在电磁铁的两个磁极之间,并使盘面与磁感线垂直,盘的边缘附近和中心分别装有与金属盘接触良好的电刷A、B,两电刷与灵敏电流计相连。

当金属盘绕中心轴按图示方向转动时,则(C)

A.在金属盘上将有从电刷B流向电刷A的电流

B.若仅将电刷B从中心向远离电刷A的盘的边缘移动一段距离,灵敏电流计的示数将变大

C.若仅提高金属盘转速,在金属盘上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焦耳热将增多

D.若仅将滑动变阻器滑动头向右滑,灵敏电流计的示数将变小

19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之后,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法拉第圆盘发电机,揭开了人类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进行应用的序幕。

法拉第圆盘发电机的原理如图所示,将一个圆形金属盘放置在电磁铁的两个磁极之间,并使盘面与磁感线垂直,盘的边缘附近和中心分别装有与金属盘接触良好的电刷A、B,两电刷与灵敏电流计相连。

当金属盘绕中心轴按图示方向转动时,则(B)

A.在金属盘上将有从电刷A流向电刷B的电流

B.若仅将电刷A向盘的边缘移动,使电刷A、B之间的距离增大,灵敏电流计的示数将变大

C.若仅将滑动变阻器滑动头向左滑,灵敏电流计的示数将变大

D.金属盘转动的转速越大,维持其做匀速转动所需外力做功的功率越小

19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之后,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法拉第圆盘发电机,揭开了人类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进行应用的序幕。

法拉第圆盘发电机的原理如图所示,将一个圆形金属盘放置在电磁铁的两个磁极之间,并使盘面与磁感线垂直,盘的边缘附近和中心分别装有与金属盘接触良好的电刷A、B,两电刷与灵敏电流计相连。

当金属盘绕中心轴按图示方向转动时,则(A)

A.电刷A的电势高于电刷B的电势

B.若金属盘绕中心轴没有摩擦,金属盘将保持匀速率转动

C.若仅减小电刷A、B之间的距离,灵敏电流计的示数将变大

D.若仅将滑动变阻器滑动头向右滑,灵敏电流计的示数将变大

20A.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要研究影响弹簧振子振动周期大小的因素,他们找来了劲度系数不同的弹簧和质量不同的钩码,先利用钩码和刻度尺测出了这些不同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k3、……,然后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先确定一根弹簧,将其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分别挂上质量不同的钩码,并使其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振动,用秒表分别测出它们振动的周期;再取劲度系数不同的弹簧分别将其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在它们的下端分别挂上相同质量的钩码,同样使它们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振动,用秒表分别测出它们振动的周期。

利用上述两组实验数据分别做出T-m和T-k图如图甲和乙所示。

上面实验所采用的科学方法,以及周期T与钩码质量m、弹簧的劲度系数k的关系,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B)

A.等效替代法,T∝

B.控制变量法,T∝

C.等效替代法,T∝mkD.控制变量法,T∝m/k

20B.将n根相同的弦的一端固定,而在另一端分别系着各种质量不同的小物体,让其自然下垂,使弦绷紧,并在弦下支撑两个弦码A和B,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

拨动两弦码A、B之间的中心位置的弦,使其振动,进行实验,研究振动频率f随小物体质量m及两弦码A、B之间弦的长度L做怎样的变化。

只让长度L或只让质量m变化,测定振动频率f,分别得到如图甲、乙所示的两个图象,其中甲图是使两弦码之间弦的长度L一定,乙图是使小物体的质量m一定。

关于上面实验所采用的科学方法,以及频率f与小物体质量m及A、B两弦码之间弦的长度L的关系,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B)

A.等效替代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f=km2/LD.控制变量法,f=km2/L

21.

(1A)某同学用半圆形玻璃砖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如图所示)。

实验的主要过程如下:

a.把白纸用图钉钉在木板上,在白纸上作出直角坐标系xOy,在白纸上画一条线段AO表示入射光线。

b.把半圆形玻璃砖M放在白纸上,使其底边aa′与Ox轴重合。

c.用一束平行于纸面的激光从y>0区域沿y轴负方向射向玻璃砖,并沿x轴方向调整玻璃砖的位置,使这束激光从玻璃砖底面射出后,仍沿y轴负方向传播。

d.在AO线段上竖直地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

e.在坐标系的y<0的区域内竖直地插上大头针P3,并使得从P3一侧向玻璃砖方向看去,P3能同时挡住观察P1和P2的视线。

f.移开玻璃砖,作OP3连线,用圆规以O点为圆心画一个圆(如图中虚线所示),此圆与AO线交点为B,与OP3连线的交点为C。

确定出B点到x轴、y轴的距离分别为x1、y1,C点到x轴、y轴的距离分别为x2、y2。

①若实验中该同学没有将玻璃砖的底边aa′与Ox轴重合,而是向y>0方向侧移了一些,这将导致所测的玻璃折射率与其真实值相比将会。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②若实验中该同学在y<0的区域内,从任何角度都无法透过玻璃砖看到P1、P2,为能透过玻璃砖看到P1、P2,应采取的措施是:

21A.(18分)

(1)①偏大;②重新画线段AO,减小AO与y轴间的夹角(或逆时针转动玻璃砖,重新画坐标系)。

21.(1B)如图7所示,半圆形玻璃砖按图中实线位置放置,直边与BD重合。

一束激光沿着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从圆弧面垂直BD射到圆心O点上。

使玻璃砖绕O点逆时针缓慢地转过角度θ(θ<90°),观察到折射光斑和反射光斑在弧形屏上移动。

①在玻璃砖转动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折射光斑在弧形屏上沿C→F→B方向移动

B.折射光斑的亮度逐渐变暗

C.折射角一定小于反射角

D.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为θ

②当玻璃砖转至θ=45°时,恰好看不到折射光线。

则此玻璃砖的折射率n=。

(1)①B;②

21.(1C)某同学用大头针、三角板、量角器等器材测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

开始玻璃砖的位置如图中实线所示,使大头针P1、P2与圆心O在同一直线上,该直线垂直于玻璃砖的直径边,然后使玻璃砖绕圆心O缓慢转动,同时在玻璃砖直径边一侧观察P1、P2的像,且P2的像挡住P1的像。

如此观察,当玻璃砖转到图中虚线位置时,上述现象恰好消失。

此时只需测量出,即可计算出玻璃砖的折射率。

请用你的测量量表示出折射率。

玻璃砖直径边绕O点转过的角度θ;

21.(1D)如图所示,用三棱镜做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先在白纸上放好三棱镜,在棱镜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P1和P2,然后在棱镜的另一侧观察,调整视线使P1的像被P2挡住.接着在眼睛所在的一侧插两枚大头针P3、P4,使P3挡住P1、P2的像,P4挡住P3和P1、P2的像,在纸上标出的大头针位置和三棱镜轮廓如图所示。

(1)在本题的图上画出所需的光路.

(2)为了测出棱镜玻璃的折射率,需要测量的量是     ,    ,在图上标出它们.

(3)计算折射率的公式是n=         .

21E.

(1)如图所示,画出通过P1、P2、P3、P4的光线,包括在棱镜内的那部分路径

(2)入射角i和折射角r(见图)(或线段EF、OE、GH、OG)

 21.(1E)三位学生在实验中

 (1)第一位学生在纸上正确画出了玻璃砖的两个折射面aa′和bb′。

因不慎碰动了玻璃砖,使它向aa′方向平移了一点(如图甲所示),以后的操作都正确无误,并仍以aa′和bb′为折射面画出了光路图,这样测出的折射率n的值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不变

 (2)第二位学生为了避免笔尖触划玻璃砖的折射面,画出的aa′和bb′都比实际的折射面向外侧平移了一些(如图乙所示)以后的操作都正确无误,并仍以aa′和bb′为折射面画出了光路图,这样测出的折射率n的值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偏小

 (3)第三位学生的操作和所画的光路图都正确无误,只是所用的玻璃砖的两个折射面不平行(如图丙所示)。

用这块玻璃砖测出的折射率与使用两个折射面平行的玻璃砖进行测,玻璃的折射率n的值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不变

21.(2A)某学生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将单摆挂起后进行了如下的步骤:

 A、测摆长l:

用米尺量出摆线的长度

 B、测周期T:

将摆球拉起一个不太大的角度,然后放开。

在摆球某次通过最低点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同时将此次通过最低点作为第一次,接着一直到摆球第60次通过最低点时,按秒表停止计时,读出这段时间t,算出单摆的周期T=t/60

 C、将所测得的l和T代入单摆周期公式

,算出g,将它作为实验的最后结果,写入实验报告中。

①指出上面步骤中遗漏或错误的地方,写出该步骤字母,并加以改正:

②在与其他同学交流实验方案并纠正了错误后,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他决定用图象法处理数据,并通过改变摆长,测得了多组摆长l和对应的周期T,并用这些数据作出T2-l图象如图甲所示。

若图线的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g=。

④这位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单摆在最大摆角较大时周期公式可近似表述为

为了用图象法验证单摆周期T和最大摆角的关系,他测出摆长为l的同一单摆在不同最大摆角时的周期T,并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如图乙所示的图线,图线延长后与横轴交点的横坐标为a,则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g=。

(2)答案:

①漏掉了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错误有两处:

一是步骤A中摆线长度并不是单摆的摆长,摆长应为从悬点到摆球球心的距离;二是步骤B中摆球第60次通过最低点时所记录的时间为29.5个周期,因此单摆的周期应为T=t/29.5;②4π2k;③

21.(2B)一位同学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1)在实验中,①测量摆长时,他正确地测出悬线长l和摆球直径d,则摆长L=___________;②测量周期时,在摆球某次向右通过最低点时,该同学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并将此次计为第1次,直到摆球第30次向右通过最低点时,该同学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秒表显示的时间t,则该单摆的周期T=__________。

(2)该同学采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实验中测出不同摆长L以及对应的周期T,作出L-T2图线如图9所示,利用图线上任两点A、B的坐标(xl,y1)、(x2,y2)可得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____________。

(1)l+d/2(1分);t/29(2分)

(2)

(2分)

21.(2C)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①有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A.适当加长摆线

B.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应选用体积较大的

C.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

D.当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经过一次全振动后停止计时,用此时间间隔作为单摆振动的周期

其中对提高测量结果精确度有利的是。

②若某同学实验中发现单摆静止时摆球重心在球心的正下方,他仍将从悬点到球心的距离当作摆长L,通过改变摆线的长度,测得6组L和对应的周期T,画出L—T2图线,然后在图线上选取A、B两个点。

坐标如图所示。

他采用恰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则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应为g=____________。

请你判断该同学得到的实验结果与摆球重心就在球心处的情况相比,将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①AC;②

,相同

22A.(16分)如图所示,在竖直面内有一个光滑弧形轨道,其末端水平,且与处于同一竖直面内光滑圆形轨道的最低端相切,并平滑连接。

A、B两滑块(可视为质点)用轻细绳拴接在一起,在它们中间夹住一个被压缩的微小轻质弹簧。

两滑块从弧形轨道上的某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当两滑块刚滑入圆形轨道最低点时拴接两滑块的绳突然断开,弹簧迅速将两滑块弹开,其中前面的滑块A沿圆形轨道运动恰能通过轨道最高点。

已知圆形轨道的半径R=0.50m,滑块A的质量mA=0.16kg,滑块B的质量mB=0.04kg,两滑块开始下滑时距圆形轨道底端的高度h=0.80m,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

求:

(1)A、B两滑块一起运动到圆形轨道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滑块A被弹簧弹开时滑块B的速度大小;

(3)弹簧在将两滑块弹开的过程中弹簧对滑块A所做的功。

22A.

(1)8.4N;

(2)0;(3)0.72J

22B.(16分)如图所示,在竖直面内有一个光滑弧形轨道,其末端水平,且与处于同一竖直面内光滑圆形轨道的最低端相切,并平滑连接。

A、B两滑块(可视为质点)用轻细绳拴接在一起,在它们中间夹住一个被压缩的微小轻质弹簧。

两滑块从弧形轨道上的某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当两滑块刚滑入圆形轨道最低点时拴接两滑块的绳突然断开,弹簧迅速将两滑块弹开,其中前面的滑块A沿圆形轨道运动恰能通过轨道最高点,滑块B恰好静止在圆轨道的最低点。

已知圆形轨道的半径R=0.50m,滑块A的质量mA=0.16kg,滑块B的质量mB=0.04kg,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

求:

(1)滑块A被弹簧弹开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两滑块开始下滑时距圆形轨道底端的高度;

(3)弹簧在将两滑块弹开的过程中释放的弹性势能。

22B.答案:

(1)9.6N;

(2)h=0.80m;(3)Ep=0.40J

22C.(16分)如图所示,在竖直面内有一个光滑弧形轨道,其末端水平,且与处于同一竖直面内光滑圆形轨道的最低端相切,并平滑连接。

A、B两滑块(可视为质点)用轻细绳拴接在一起,在它们中间夹住一个被压缩的微小轻质弹簧。

两滑块从弧形轨道上的某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当两滑块刚滑入圆形轨道最低点时拴接两滑块的绳突然断开,弹簧迅速将两滑块弹开,其中前面的滑块A沿圆形轨道运动通过轨道最高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恰等于其所受重力的大小。

已知圆形轨道的半径R=0.60m,滑块A的质量mA=0.16kg,滑块B的质量mB=0.04kg,两滑块开始下滑时距圆形轨道底端的高度h=0.80m,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

求:

(1)A、B两滑块一起运动到圆形轨道最低点时速度的大小;

(2)滑块A被弹簧弹开时的速度大小;

(3)弹簧在将两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