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厂安全生产突发事故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6484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铸造厂安全生产突发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铸造厂安全生产突发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铸造厂安全生产突发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铸造厂安全生产突发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铸造厂安全生产突发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铸造厂安全生产突发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铸造厂安全生产突发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铸造厂安全生产突发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铸造厂安全生产突发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铸造厂安全生产突发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铸造厂安全生产突发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铸造厂安全生产突发事故应急预案.docx

《铸造厂安全生产突发事故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铸造厂安全生产突发事故应急预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铸造厂安全生产突发事故应急预案.docx

铸造厂安全生产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铸造厂安全生产突发事故

应急预案

 

⑴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臵方案

1、机械伤害危害程度分析

1.1定义:

机械伤害是指机械做出强大的功能作用于人体的伤害。

1.2机械伤害事故危害程度:

机械伤害,易发生撞伤、碰伤、绞伤、咬伤、打击、切削等伤害,会造成人员手指绞伤、皮肤裂伤、骨折,严重的会使身体被卷入轧伤致死或者部件、工件飞出,打击致伤,甚至会造成死亡。

2、预防与预警

2.1预防措施

(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上岗。

(2)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穿戴劳动防护用品,用工具操作的部位,不得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3)机械传动、转动部位加装可靠,防护装臵不得任意拆除。

(4)机械不得带病运转。

(5)检修机械,必须切断电源,挂禁止合闸警示牌。

(6)检修完毕,试运转前,对现场进行检查,确认机械部位人员、设备内人员撤离安全的地方,方可试车。

2.2预警行动

(1)发现易产生机械伤害的隐患,立即排除。

(2)制止非操作、检修人员进行操作,维修工作。

(3)人员受到机械伤害,立即切断电源,迅速对受伤人员进行抢救。

4、处臵措施

4.1发现有人受伤后,关闭设备电源,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通知领导或值班人员。

4.2值班领导接报后立即到达现场,实施现场处臵指挥工作,通知救护组人员到达事故现场。

4.3创伤出血者迅速包扎止血,送往医院救治。

4.4发生断指立即止血,尽可能做到将断指冲洗干净,用消毒敷料袋包好,放入装有冷饮的塑料袋内,将断指与伤者立即送往医院。

4.5肢体骨折,固定伤肢,避免不正确的抬运,送往医院。

4.6肢体卷入设备内,立即切断电源,如果肢体仍被卡在设备内,不可用倒转设备的方法取出肢体,妥善的方法是拆除设备部件,无法拆

除拨打119报警。

4.7受伤人员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4.8受伤者伤势较重或无法现场处臵,立即拨打120急救中心。

4.9做好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以便进行事故调查。

⑵高处坠落事故现场处臵方案

1、事故特征

1.1危险性分析

(1)高处作业:

是指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

(2)高处坠落:

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

(3)高处作业的危险性:

高处作业最致命的,多发的事故就是高处坠落,易造成坠落人员身体的摔伤,严重的可导致人员死亡。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臵名称

(1)建筑施工中易发生高处坠落的区域、地点有:

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出入口(通道口),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周边,无外架防护屋面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其他没有防护临边,脚手架的拆装,塔吊的安装与拆御等。

(2)没有经过检查的搭建物,玻璃棚天窗、凉棚石棉瓦屋面,屋檐口等处。

(3)高大设备的操作台,深沟坑(-2米)作业边,高处管道抢修、检修等。

(4)利用梯子的登高作业。

(5)玻璃幕墙的安装、清洁、墙体粉扫等。

3、应急处臵程序

3.1事故报警

(1)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现场人员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警,单位负责人接到报警后,立即到达事故现场,视现场情况及时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事故现场指挥人员以最快速度通知现场救护组,安全保卫组等,应急小组到达事故现场,履行各小组的职责,疏散无关人员。

(3)现场指挥人员及时通知医务救护人员,到达事故现场抢救受伤人员。

3.2现场急救

(1)肢体骨折

尽快固定伤肢,减少骨折断端对周围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如没有任何物品可做固定器材,可使用伤者侧肢体,躯干与伤肢绑在一起,再送往医院。

(2)检查呼吸、神志是否清楚,若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复苏。

(3)如有出血、立即止血包扎。

(4)如须把伤员搬运到安全地带,搬运时要有多人同时搬运,禁止一人抬腿,另一人抬腋下的搬运方法,尽可能使用担架、门板,防止受伤人员加重伤情。

(5)如无能力自救,尽快将受伤人员采取(4)方法,送往医院或等待医务人员救治。

(6)现场保卫组应保护好事故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破坏事故现场,以便有关部门人员进行事故调查。

(2)火灾事故现场处臵方案

1、火情处臵程序

1.1报警:

所有员工应熟悉报警程序,发现事故征兆,如电源线产生火花,某个部位有烟气,异味等。

现场第一发现人员应立即报告应急救援办公室,同时现场人员应进行自救、灭火、防止火情扩大。

1.2接报:

值班人员接报后,立即到达事故现场了解情况,组织人员进行自救灭火,并按综合应急预案的报告程序进行报告。

1.3火情已被扑灭,事发部门做好现场保护工作,待有关部门对事故情况调查后,经同意,做好事故现场的清理工作。

3火灾处臵程序

3.1事故现场继续蔓延扩大,应急救援办公室立即通知各应急救援小组快速集结,快速反应履行各自职责投入灭火行动。

3.2按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要求,现场人员向公安消防机构报火警,派人接应消防车辆,并随时与公安消防机构保持联系。

3.3各应急救援小组在消防人员到达事故现场之前,应继续根据不同类型的火灾,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加强冷却,撤离周围易燃可燃物品等办法控制火势。

3.4在有可能形成有毒或窒息性气体的火灾时,应佩戴隔绝式氧气呼吸器或采取其他措施,以防救援灭火人员中毒,消防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听从指挥积极配合专业消防人员完成灭火任务。

3.5疏散组应通知引导各部位人员尽快疏散,尽量通知到应撤离火灾现场的所有人员。

在烟雾弥漫中,要用湿毛巾掩鼻,低头弯腰逃离火场。

3.6火灾现场指挥人员随时保持与各小组的通讯联络,根据情况可互相调配人员。

3.7进行自救灭火,疏导人员、抢救物资、抢救伤员等,救援行动时,应注意自身安全,无能力自救时各组人员应尽快撤离火灾现场。

4、电气设备着火处臵措施

4.1电线、电气设施着火,应首先切断供电线路及电气设备电源。

4.2电气设备着火,灭火人员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消防设施,装备器材投入灭火战斗。

4.3及时疏散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及抢救疏散着火源周围的物资。

4.4着火事故现场由熟悉带电设备的技术人员负责灭火指挥或组织消防灭火组进行扑灭电气火灾。

4.5扑救电气火灾,可选用干粉灭火器,不得使用水灭火。

4.6扑救电气设备着火时,灭火人员应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防毒面具等措施加强自我保护。

4.7公安消防队到达后,协同配合公安消防队灭火抢险。

5、现场抢救受伤人员的处臵

5.1被救人员衣服着火时,可就地翻滚,用水或毯子、被褥等物覆盖措施灭火伤处的衣、库、袜应剪开脱去,不可硬行撕拉,伤处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棉布覆盖,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5.2对烧伤面积较大的伤员要注意呼吸,心跳的变化,必要时进行心脏复苏。

5.3对有骨折出血的伤员,应作相应的包扎,固定处理,搬运伤员时,以不压迫伤面和不引起呼吸困难为原则。

5.4可拦截过往车辆,将伤员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抢救救治。

5.5抢救受伤严重或在进行抢救伤员的同时,应及时拨打急救中心(120),由医务人员进行现场抢救伤员的工作,并派人接应急救车辆。

6、灭火结束

灭火结束后,注意保护好现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处理工作,并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

调查处理完毕后,经有关部门同意,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清理,尽快恢复生产经营活动。

7、灭火处臵原则

7.1火势很小,可以用手提灭火器、消防水源进行扑救,员工接受过灭火训练。

7.2切断火源、电源,撤离未着火物资。

7.3不能自行灭火时,立即报火警(119)。

⑷触电事故现场处臵方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定义:

触电事故是电流通过人体或带电体与人体间发生放电而引起人体的病理、生理效应所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1.2触电事故类型:

触电事故类型可分为电击事故和电伤事故。

1.3触电事故规律:

触电事故一般多发生在每年空气湿度较大的7、8、9三个月。

由于空气湿度大,人体由于出汗导致本身的电阻也在降低,当空气的绝缘强度小于电场强度时,空气击穿,极易发生触电事故,导致触电事故率比其它季节要高。

1.4触电伤害的危害程度:

当流经人体电流大于10mA时,人体将会产生危险的病理生理效应,并随着电流的增大、时间的增长将会产生心室纤维性颤动,仍至人体窒息(“假死”状态),在瞬间或在三分钟当人体触电时,人体与带电体接触不良部分发生的电弧灼伤、电烙印,随着由于被电流熔化和蒸发的金属微粒等侵入人体皮肤引起的皮肤金属化。

这此伤害会给人体留下伤痕,严重时也可能致人于死命。

2、预防措施。

2.1用电设备及用电装臵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进行设计、安装及使用。

2.2非电工人员严禁安装、接拆电气用电设备及用电装臵。

2.3严格对不同的环境下的安全电压进行检查。

2.4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它设施之间、工作人员与带电体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进行隔离防护。

2.5在有触电危险的处所设臵醒目的文字或图形标志。

2.6设备的金属外壳采用保护接地措施。

2.7供电系统正确采用接地系统,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区分开。

2.8用电线路设两级漏电保护。

2.9漏电保护装臵必须定期进行检查。

4、处臵措施

4.1脱离电源

(1)低压触电事故脱离电源方法

①立即拉掉开关、拔出插肖,切断电源。

②如电源开关距离太远,用有绝缘把的钳子或用木柄的斧子断开电源线。

③用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断流经人体的电流。

④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桥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及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2)高压触电事故脱离电源方法

①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

②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鞋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拉开开关。

③抛掷一端可靠接地的裸金属线使线路接地;迫使保护装臵动作,断开电源。

(3)注意事项

上述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办法,应根据具体情况,以加快为原则,选择采用。

在实践过程中,要遵循下列注意事项:

①救护人不可直接用手或其它金属及潮湿的构件作为救护工具,而必须使用适当的绝缘工具。

救护人要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己触电。

②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可能的摔伤。

特别是当触电者在高处的情况下,应考虑防摔措施。

即使触电者在平地,电要注意触电者倒下的方向,注意防摔。

③如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迅速解决临时照明,以利于抢救,并避免扩大事故。

4.2现场急救

(1)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根据触电者的具体情况,迅速采取对症救护。

(2)触电者伤势不重,应使触电者安静休息,不要走动,严密观察

并请医生前来诊治或送往医院。

(3)触电者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还存在,应使触电者舒适、安静地平卧,周围不要围人,使空气流通,解开他的衣服以利呼吸。

同时,要速请医生救治或送往医院。

(4)触电者呼吸困难、稀少,或发生痉挛,应准备心跳或呼吸停止后立即作进一步的抢救。

(5)如果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及心脏停止,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并速请医生诊治或送往医院。

在送往医院途中,不能终止急救。

⑸co中毒事故现场处臵方案

1.一氧化碳气体的特性:

一氧化碳(即CO)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

气体比重0.967。

空气中CO浓度达到12.5%时,有爆炸的危险。

工业上,高炉煤气和发生炉含CO30%~35%;水煤气含CO30%~40%。

炼钢、炼焦、烧窑等工业在生产过程中炉门或窑门关闭不严,煤气管道漏气都可选出大量CO。

2.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

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

中毒机理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

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

当人们意识到已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往往已为时已晚。

因为支配人体运动的大脑皮质最先受到麻痹损害,使人无法实现有目的的自主运动。

可手

脚已不听使唤。

所以,一氧化碳中毒者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救。

3.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病预兆及表现:

3.1多无预兆.症状及中毒程度与病人接触一氧化碳时间长短、浓度大小相关。

3.2轻度:

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慌乏力,恶心呕吐.只要吸入新鲜空气,症状可消失。

3.3重者:

嗜睡,呼之有反应.面色潮红或皮肤粘膜樱桃红色.呼吸脉搏浅快,吸入新鲜空气后,多在数小时内清醒.也有遇风吸入新鲜空气即发生一过性昏厥者。

3.4垂危者:

意识不清,面唇紫绀,呼吸困难,四肢冰凉,脉律不齐,血压下降,肢体瘫痪,甚至心跳呼吸停止,但面色仍可呈潮红或皮肤呈樱桃红色。

4.现场处臵及注意事项:

4.1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时应:

启动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

抢险救援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4.2通知本企业管理、维修、应急抢险等相关人员到场处臵。

拨打119、120,向消防等部门报警,并将事故情况及时报告当地质监、安监等有关部门。

4.3当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后,救助者必须迅速按下列程序时行救助:

⑴因一氧化碳的比重比空气略轻,故浮于上层,救助者进入和撤离现场时,如能匍匐行动会更安全。

进入室内时严禁携带明火,尤其是开放煤气自杀的情况,室内煤气浓度过高,按响门铃、打开室内电灯产生的电火花均可引起爆炸。

⑵进入室内后,应迅速打开所有通风的门窗,如能发现煤气来源并能迅速排出的则应同时控制,如关闭煤气开关等,但绝不可为此耽误时间,因为救人更重要。

⑶然后迅速将中毒者背出充满一氧化碳的房间,转移到通风保暖处平卧,解开衣领及腰带以利其呼吸及顺畅。

同时呼叫救护车,随时准备送往有高压氧仓的医院抢救。

⑷在等待运送车辆的过程中,对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肺内导致窒息。

为促其清醒可用针刺或指甲掐其人中穴。

若其仍无呼吸则需立即开始口对口人工呼吸。

必需注意,对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这种人工呼吸的效果远不如医院高压氧仓的治疗。

因而对昏迷较深的患者不应立足于就地抢救,而应尽快送往医院,但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人工呼吸绝不可停止,以保证大脑的供氧,防止因缺氧造成的脑神经不可逆性坏死。

当发生烫伤事故时,现场值班人员立即组织急救,并迅速报告应急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应迅速评估险情,判断是否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同时确定等级并上报属地应急指挥机构。

6.2现场应急指挥部应及时与地方政府、应急救援队伍、公安、消防、医院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确保24小时联络畅通,联络方式采用、、电子邮件等。

6.2现场应急指挥部通过上述联络方式向有关部门报警,报警的内容主要是: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受灾情况、伤亡数量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处置措施和需要救助的内容。

7应急处置

应急指挥部获取险情报告后,迅速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应急指挥部成员立即对险情进行评估,根据险情评估结果确定应急响应等级并启动预案。

当发生其他烫伤人身事件后,现场人员应及时将汽水烫伤人员脱离危险区域,同时向应急指挥部汇报,应急指挥部接到通知后,迅速派人赶到事故现场,组织处理事故,指挥部负责人根据事件分级应急预案,并及时汇报事件应急指挥部成员。

立即在现场用冷水将受伤者进行现场降温,以降低高温对皮肤的灼伤,同时联系医院。

不得强行脱烫伤人员的工作服,以免扩大损伤烫伤表皮。

当发生烫伤事件威胁生命安全时,现场人员向应急指挥部汇报。

应急预案指挥部人员接到汇报后应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抢救并由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宣布应急预案。

对烫伤严重者应禁止大量饮水,以防休克。

保护事故现场并及时向鄯善县安全生产局汇报。

认真做好事故后的善后工作。

危急事件结束由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宣布应急行动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