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方案成都市防汛应急预案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4656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预案方案成都市防汛应急预案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应急预案方案成都市防汛应急预案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应急预案方案成都市防汛应急预案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应急预案方案成都市防汛应急预案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应急预案方案成都市防汛应急预案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应急预案方案成都市防汛应急预案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应急预案方案成都市防汛应急预案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应急预案方案成都市防汛应急预案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应急预案方案成都市防汛应急预案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应急预案方案成都市防汛应急预案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应急预案方案成都市防汛应急预案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应急预案方案成都市防汛应急预案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应急预案方案成都市防汛应急预案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应急预案方案成都市防汛应急预案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应急预案方案成都市防汛应急预案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应急预案方案成都市防汛应急预案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应急预案方案成都市防汛应急预案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应急预案方案成都市防汛应急预案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应急预案方案成都市防汛应急预案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应急预案方案成都市防汛应急预案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急预案方案成都市防汛应急预案方案.docx

《应急预案方案成都市防汛应急预案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预案方案成都市防汛应急预案方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应急预案方案成都市防汛应急预案方案.docx

应急预案方案成都市防汛应急预案方案

(应急预案)成都市防汛应急预案

成都市防汛应急预案

(2009年修订)

成都市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

二○○九年八月

第壹章总则3

1.1定义3

1.2编制目的、原则3

1.3编制依据3

1.4适用范围4

1.5工作原则4

第二章成都概况5

2.1自然地理5

2.2社会经济5

2.3洪涝灾害概况6

2.4防洪工程6

第三章防汛抢险组织体系及职责8

3.1成都市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8

3.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12

3.3应急联运机制.12

第四章防汛突发事件预测、预警机制13

4.1防汛监测和防汛信息收集13

4.2预警预防行动16

4.3预警支持系统18

第五章应急响应19

5.1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19

5.2应急响应发布19

5.3指挥流程19

5.4红色汛情预警(Ⅰ级)响应20

5.5橙色汛情预警(Ⅱ级)响应20

5.6黄色汛情预警(Ⅲ级)响应21

5.7蓝色汛情预警(Ⅳ级)响应22

5.8不同灾害的应急响应措施23

5.9信息报送和处理24

5.10指挥和调度25

5.11抢险救灾25

5.12安全防护和医疗救护26

5.13社会力量动员和参和26

5.14应急结束26

5.15预案终止后的调查和总结27

第六章主要防御方案28

6.1江河防汛28

6.2水库防汛31

6.3堰塞湖防汛32

6.4城市(镇)防洪33

6.5成都市各专业和部门防洪预案.35

6.6河心州坝防汛原则及方案.35

6.7地质灾害防治方案.36

第七章应急措施37

7.1通信和信息保障37

7.2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保障37

7.3应急队伍保障37

7.4交通运输保障38

7.5医疗卫生及治安保障38

7.6治安保障38

7.7物资保障38

7.8资金保障39

7.9社会动员保障39

7.10技术保障39

7.11培训和演习40

第八章后期处置41

8.1善后处理41

8.2社会救助41

8.3防汛抢险物资补充41

8.4水毁工程修复41

8.5防汛工作评价42

第九章附则43

9.1预案管理和更新43

9.2预案实施时间43

9.3附件43

第壹章总则

1.1定义

成都市防汛应急预案是指防御江河洪水灾害、城市内涝灾害、山洪灾害以及突发性洪水灾害等方案的统称,是在现有工程设施条件下,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洪水灾害而预先制定的防御方案、对策和措施。

防洪预案是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实施指挥决策和防洪调度、抢险救灾的依据,是抗洪抢险重要的非工程措施。

成都市防汛应急预案是全市防洪抢险工作的依据和规范,预案壹经批准,必须依法执行。

各区(市)县防汛预案和各部门专业防汛预案是全市防汛应急预案的延伸和补充。

1.2编制目的、原则

编制目的:

确保本地区的防洪安全,做好各类洪水灾害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工作,提高对暴雨洪水导致的突发事件应急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保证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以减轻灾害损失,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本地区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编制原则:

贯彻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全面部署,保证重点;统壹指挥,服从大局;条块结合,属地为主;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以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认真做好汛期安全保障为基础,尽可能调动全社会积极因素投入抗洪救灾,以确保全市安全度汛。

成都市防洪抢险的重点按确保人民生命安全、确保经济命脉和社会保障系统安全、确保中心城市、大江大河、重要水库和人口密集城镇安全依次推进。

1.3编制依据

成都市防汛应急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家防总办公室印发的《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四川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水库大坝安全条例》、《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四川省大中型水库防汛调度运行计划》、《四川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成都市城市防洪规划》、《成都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编写。

成都市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编制成都市防汛应急预案,区(市)县防汛指挥部编制本辖区防汛应急预案,市级有关职能部门按职责分工编制专业预案。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突发性洪水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突发性洪涝灾害包括:

江河洪水、内涝灾害、山洪灾害(指由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供水危机以及由洪水、地震、恐怖活动等引发的水库垮坝、堤防决口、水闸倒塌、供水水质被侵害等次生衍生灾害。

1.5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不断提高防汛现代化水平。

(2)防汛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壹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兼顾壹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3)坚持以确保城乡安全度汛,为经济建设持续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提供防汛除涝安全保证为首要目标,实行安全第壹,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

(4)坚持依法防汛,实行公众参和,军民结合,专群结合,平战结合。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主要承担防汛抗洪的急难险重等攻坚任务。

(5)坚持在防洪保安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洪水资源;以法规约束人的行为,防止人对水的侵害,既利用水资源又保护水资源,促进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第二章成都概况

2.1自然地理

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处东经102°54′至104°53′、北纬30°05′至31°26′之间,全市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占36.4%,丘陵30.4%,山区33.2%。

现有耕地47.33万公顷。

市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4℃,极端最高气温37.3℃,极端最低气温-5.9℃,年平均降雨量964.2毫米,最高年(1937年)达1820.7毫米,最低年(1969年)为603.3毫米。

境内地势由西北倾向东南,海拔最高5364米,最低387米,中心城市所在的平原区平均海拔500米左右。

地面平均坡降约为千分之二。

境内河网密布,全市有大小河流五十余条,水域面积700余平方公里。

西南部属岷江水系,东北部属沱江水系,互有联通,属不闭合流域。

全市主要江河有沱江、湔江、西河、斜江河、岷江、南河、出阝江河、临溪河、蒲江河、锦江,和中心城市密切相关的河道主要有府河、南河、沙河、清水河、江安河、磨底河、西郊河、肖家河、凤凰河、栏杆堰、金牛支渠、方家河、高攀河等近二十条河渠,均属岷江府河水系。

2.2社会经济

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壹,迄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

二千多年来成都壹直是祖国西南重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留下众多历史文化遗产。

成都市行政区划几经调整,现共辖10区(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高新、龙泉驿、清白江、新都、温江)、4市(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6县(金堂、双流、郫县、大邑、蒲江、新津)。

2007年末,成都市总人口为1112.28万人,在全国特大城市中,仅次于北京、上海、重庆,居第四位。

其中,市区人口502.70万人,县(市)人口609.58万人;女性人口550.91万人,男性人口561.37万人。

全市共391.58万户,其中,市区为178.26万户,县(市)为213.32户。

全市平均每户2.84人,其中,市区平均每户2.82人。

其中,市区为178.26万户,县(市)为213.32万户。

成都不仅是四川省省会,亦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是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

自1998年以来,先后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地方首创奖”、“最佳范例奖”等多项国际大奖。

获得“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城市品牌营造大奖”、“中国内地十佳商务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城市形象及投资环境有明显改善。

2.3洪涝灾害概况

成都市地处川西水网区腹地,河道沟渠众多,市域内有鹿头山和青衣江暴雨区及俩个暴雨区向盆地腹部过渡的地区,降雨丰沛且时空分布不均,自古以来备受洪水之患。

洪水特点是区间暴雨在洪水总量中占的比例较大,外来洪水的威胁不容忽视。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内涝灾害的发生频率也在不断增加。

据有关资料统计,出现较大洪灾次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2次、六十年代5次、七十年代6次、八十年代9次,九十年后,局部洪涝灾害几乎年年都发生,进入本世纪后,内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造成的灾害呈上升趋势。

1987年国家防汛总指挥部把成都列为全国二十五座重点防洪城市之壹。

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成都市境内88处堤防受损,其中,有重大险情的堤防1处,0.4千米,有较大险情的堤防33处,长13.02千米,有壹般险情受损堤防54处,长36.56千米;造成成都市67座水库工程不同程度受损,不少水库大坝出现裂缝、滑坡、渗漏、变形、防浪墙损毁、管理房损毁等险情,经部、省、市、区四级水务部门核查,存在高危险情之上水库10座,其余57座震损水库为次高危险情;造成我市境内形成较大堰塞湖9处,截止2009年汛前仍有6处堰塞湖有待进壹步处置。

2.4防洪工程

近年来,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市城乡的防洪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紫坪埔水库的兴建,金马河部份险工险段的改造,市管江河重要堤防的加固,岷江董河坝、沱江金堂峡,府河城区总出口等三大洪水出口的陆续打通,80余座病险水库的整治,府河、南河、沙河等城市河道的综合治理和壹大批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为整个城乡防洪排涝能力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目前,我市城乡的防洪排涝能力的基本现状为:

(1)中心城区二环路以内主要河道的防洪能力达到200年壹遇标准,排涝能力达到1-2年壹遇标准、部分区域可超过2年壹遇的标准。

但二环路以外区域的防洪能力差别仍然较大。

城郊结合部防汛问题仍较突出;

(2)主要城镇的防洪能力壹般可达5-10年壹遇标准,排涝能力普遍低于1年壹遇标准;(3)骨干排洪河道防洪标准高低不齐,98年以来,通过国债资金扶持新建的堤防工程的河段,防洪标准可达10-20年壹遇标准,其余河段壹般低于10年壹遇标准。

市管江河堤线总长约1400公里,建有堤防段长370公里,仅为堤线总长的26%。

近年来内涝灾害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都呈增加的趋势,洪水灾害仍是可能出现的具有相当破坏力的灾害,加之2008年发生的“5.12”特大地震所造成的震损堤防、震损水库、堰塞湖将成为今年乃至今后数年的防洪安全隐患。

第三章防汛抢险组织体系及职责

3.1成都市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

3.1.1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按照“统壹指挥、分级负责”的原则,成都市人民政府设立成都市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以下简称市防指),负责领导组织全市的防汛工作,其办事机构成都市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水务局。

3.1.2市防汛指挥部组织机构

市防汛指挥部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市长任指挥长,分管副市长、成都警备区主要领导、市人民政府分管防汛工作副秘书长、市建设委员会、市水务局和省都江堰管理局主要领导任副指挥长,市政府办公厅、成都警备区、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经济委员会、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管理局、市建设委员会、市交通委员会、市农业委员会、市水务局、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市卫生局、市商务局、市信息化办公室、市房产管理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气象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四川电信成都分X公司和省都江堰管理局、成都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成都市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办公室等24个委、局(办)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

3.1.3市防汛指挥部的职责

(1)执行国家防总、省防汛指挥部的决定,按照“统壹指挥、分级负责、专业处置”的原则,开展防汛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研究确定应对全市防汛突发事件的重要决策和指导意见;

(3)负责全市防汛突发事件的预防,组织、协调和指挥全市防汛突发事件的处置;

(4)督促检查全市各区(市)县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启动防汛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工作;

(5)负责全市防汛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工作,安排全市防汛应急演练和培训,制定应对防汛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计划;

(6)承担上壹级防汛指挥部和市委、市政府交办的有关应急任务。

3.1.4市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市政府办公厅:

负责全市防汛抢险重大事件协调。

成都警备区:

负责拟制、修订民兵抗洪抢险预案;负责组织全市民兵预备役人员,协调部队参加抗洪抢险的工作;抓好全市民兵抗洪抢险分队编组训练工作,确保能随时执行市防汛指挥部下达的抢险救援任务。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负责防洪工程建设、抢险救灾、汛前加固等项目的立项、可研等工作;负责从计划安排上为城市防洪规划和江河整治规划的实施创造条件。

市经济委员会:

负责经委系统防汛救灾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工作。

特别要做好大、中型企业,经济命脉单位、有危险物品的企业和仓库等重要目标的安全度汛工作,保证电力、燃油、供气(工业及民用燃气)等系统的正常运转;同时要积极参和社会防汛工作,确保所属单位能按市防汛指挥部的指令完成自身职责所确定的社会抢险救灾任务。

市公安局:

负责抗洪救灾的社会治安、交通指挥和重要设施、关键部门的安全保卫工作,参和抗洪抢险,维持社会稳定和交通通畅。

市公安局要组建壹支不少于50名警力的抗洪抢险突击队,且在武警成都支队、消防支队各组建壹支防汛机动抢险队,由市防汛指挥部统壹指挥调动。

各区(市)县公安分局也要组建抗洪抢险突击队,且配备车辆工具,随时服从所在区(市)县防汛指挥部的调动指挥,参加重要的抗洪抢险工作。

市民政局:

负责全市洪涝灾害后的救济救助工作,做好灾民救济所需的物资、资金准备,及时有效地开展灾后救济和灾情统计工作。

市财政局:

负责各类防汛资金的及时到位;负责中等之上洪涝灾害发生后抢险救灾应急资金的组织、筹集;做好防汛工程建设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工作。

市国土资源管理局:

负责制定实施地质灾害年度防治方案及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监督指导区(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落实各项防治措施,积极减少和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宣传普及山地灾害防治知识;在出现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时,及时派出领导及工程技术人员赴现场调查,提供应急救援处置方案,组织实施抢险救援及善后处置。

市建设委员会:

负责采取积极措施,通过城市建设解决防汛排涝问题;在城市建设中严格执行《防洪法》和城市防洪规划相关规定。

对建设工地实施防洪排涝专项检查,保证建设施工工地特别是地铁工程、跨河临河工程、深基坑工程等大型市政工程的安全度汛,从源头上杜绝新的淹水区产生。

壹旦灾情发生,及时赶到现场。

对已出现灾情的地区提出整治意见且督促落实到位,将情况及时上报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

市交通委员会:

负责公路、桥涵的防洪安全和抢险抢修工作,确保交通运输畅通;确保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正常运转;负责通航水域船只的航运安全和营运、停泊安全,确保航运设施不得影响行洪安全;严格实施各类船只的安全管理,在汛期、航运必须服从市防汛指挥部确保泄洪安全的要求,禁止采砂船下河,且按市防指的要求对渡运船舶进行防洪安全检查,不能保证度汛安全的船只壹律不得下水;组织50辆货车的防洪抢险运输车队,50人的抢险物资装卸队且接受市防指统壹指挥,同时保证在接到指令半小时之内能投入足够的车辆参加抗洪抢险工作。

市农业委员会:

负责全市农业、畜牧业的防汛抢险工作。

指导协调农村开展防洪工作和灾后农村的生产自救工作。

市水务局:

负责指导全市江河、水库塘堰湖泊、农灌沟渠、乡镇供水水厂的防洪抢险;负责城市供水系统安全和城市河道安全度汛;负责编制和组织实施全市水系防洪调度方案且和上级水行政部门的洪水调度方案相衔接,尽量减少洪水对我市的威胁;负责组织市区排水管网、桥梁泵站的检查维护工作及抢险抢修工作;汛前做好疏淘、清淤和设备保养工作,确保各类设施完好,运转正常;负责江河岁修、堤防建设、汛前加固及河道清障工作,规范河道采砂作业,禁止汛期河道采砂;组织好市政工程专业抢险队,确保领导、人员、车辆、抢险物质、工具器材及大型设备落实到位,壹遇大雨、立即展开巡检巡查,发现积水内涝、马上进行应急处理。

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

负责指导全市林业及园林系统的防汛工作,具体指导中心城区公园、苗圃、绿地和行道树的防汛抢险工作,及时做好树木排危加固和倒树处置,确保本行业安全度汛。

市卫生局:

负责组织抗洪抢险时的医疗救护工作及灾后的卫生防疫工作,防止流行疾病发生。

市、区医疗单位仍应组织医疗救护队,配备好人员、救护车辆及现场救护药品器材,壹有命令,能及时到达现场进行救护。

市区主要医院应做好接收伤病员的准备。

市商务局:

负责商务系统的防洪抢险及救灾工作,确保商务系统重要物质仓库的安全度汛,负责组织洪涝灾害发生后防洪抢险和市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工作。

市信息办:

负责防汛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协调防汛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

协调各运营商保证防汛信息系统网络稳定通畅,优先保证防汛信息传递和抢险救灾工作的需要。

及时组织损坏线路的修复,排除故障。

市房产管理局:

牵头负责全市(五城区及高新区)直管公房除险排涝和低洼棚户区的危旧房改造及院内排水工作,负责被拆迁房屋拆除工地防洪排涝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城市管理局:

负责市区道路桥梁的安全度汛,认真组织汛期环境卫生保障工作,及时清扫垃圾,确保各垃圾场的安全度汛。

认真开展广告牌等的安全检查,防止因暴雨大风造成倒牌等次灾害的发生。

组织好专业抢险队伍和物资器材,及时投入抢险救灾工作。

市气象局:

负责向市防汛办公室提供气象预报和防洪所需雨情资料及实时监测信息,负责提供暴雨、大暴雨天气预报及跟踪预报;及时准确提供我市市区、各区(市)县及我市各大江河上游雨情资料。

市安监局:

负责全市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监督,协调、指导,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做好防汛准备工作,督促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加强汛期安全管理,修订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防止泄漏等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汛期生产安全。

四川电信成都分X公司:

确保通讯畅通,负责组织精干的抢修分队及时抢修故障线路,优先保证防汛信息的传递和抢险救灾的通信需要。

都江堰管理局:

负责编制实施都江堰灌区洪水调度方案,保证我市市区、城镇及重要目标、都江堰水利工程及其主要干渠的度汛安全,且按省、市防汛指挥部的要求,做好洪水调度工作。

成都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负责洪水预报技术方案的制定,准确、及时地向市防汛办公室提供水文预报和水情、雨情等实测信息。

市防汛办公室:

承担成都市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全市防洪工作,其主要职责:

(1)负责全市防洪规划的编制和审查,负责全市防汛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

(2)负责统壹指挥协调全市防汛抗洪工作;

(3)负责组织全市防汛检查,审批防洪调度计划,制定防汛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计划及相关应急资金的计划;

(4)建立健全防汛应急工作信息联络网,负责防汛信息的收集、分析、上报和传递;承接本地区重大、特大防汛突发事件报告;

(5)督促有关部门、区(市)县制定防汛预案。

开展防汛宣传和培训工作;

(6)完成指挥部领导下达的有关任务,做好其它防汛日常管理工作。

此外,新闻、宣传部门要负责按市防汛指挥部的要求,及时向公众发布汛情,且做好防洪、抢险、救灾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电力部门要做好汛期供电工作;规划部门要深入洪涝灾害第壹线,为消除灾害做好规划;各建设项目的业主和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工地管理,严防因建设、施工不当造成洪涝灾害。

全市所有单位都要在做好自身防汛工作的同时,服从市防汛指挥部的调动,参加抗洪排涝工作,尽量将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3.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

各区(市)县设立防汛指挥部,在上级防汛指挥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和指挥本地区的防汛工作。

其防汛指挥部由本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当地驻军、人民武装部负责人等组成,办事机构设在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城市建设管理部门。

3.3应急联动机制

当市内发生洪、涝灾害时,各区(市)县、市级各部门应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市防汛办公室报告,且由市防汛办公室整理后上报市委、市政府、省防汛指挥部、同时通报市防汛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由市防汛指挥部统壹组织抗洪抢险。

各相关部门应该按照《成都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各防汛专业预案要求,展开相应工作。

第四章防汛突发事件预测、预警机制

4.1防汛监测和防汛信息收集

防汛信息的收集、监测和预警按统壹渠道,分级、分区域、分专业的原则实施。

各职能部门应按照职责和分工分别对我市防汛信息进行监测、收集、核实、上报和管理。

4.1.1气象信息。

成都市气象局要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为全市防汛工作提供长、中、短期天气预报,暴雨、大暴雨天气预报和降水量等气象信息。

4.1.2水情信息。

成都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负责提供影响控制我市各水文测站的实时水情和雨情信息。

暴雨发生后,成都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应根据降雨情况及时作出主要江河的洪水预测、预报,且将预报峰值及发生的时间立即通报市防汛办公室。

4.1.3工程信息

1.堤防险情

(1)堤防险情

险情类型:

堤防管涌、渗水、漏洞、脱坡、跌窝、裂缝、坍塌、崩岸、漫溢、决口等险情,穿堤建筑物险情。

险情发生时间、位置、范围及相关指标。

发生险情时气象、水情情况及发展趋势。

堤防决口影响的范围、人口、重要设施情况,受威胁地区人员转移情况。

(2)堤防基本情况

堤防名称,级别,所在江河,位置(具体到乡镇),警戒水位,保证水位,堤顶高程,堤防高度及断面情况。

(3)堤防抢险情况

抢险组织、指挥,抢险物资、器材、人员情况,已采取的措施及抢险方案,险情现状及发展趋势。

2.水库险情

(1)水库险情

水库名称、所在位置(具体到乡镇)和所在流域;险情发生时间、位置、类型;水库出险时及最新库水位、蓄水位、入库流量、出库流量等;水库出险对下游影响及人员转移情况。

(2)水库基本情况

水库防汛行政责任人、防汛指挥调度权限、汛期调度运用计划、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等情况,水库集雨面积、总库容,大坝及主要泄洪设施情况,建设时间,是否为病险水库,水库有关特征值。

(3)水库抢险情况

抢险组织、指挥,抢险物资、器材、人员情况,已采取的措施及抢险方案,险情现状及发展趋势。

3.堰塞湖险情

(1)堰塞湖名称、所在位置(具体到乡镇)和所在流域,堰塞湖溃坝洪水流量;堰塞湖溃坝对下游影响及人员转移情况。

(2)堰塞湖基本情况

堰塞湖行政责任人、堰塞湖预警和响应等情况、堰塞湖集雨面积、蓄水量。

(3)堰塞湖抢险情况

抢险组织、指挥,抢险物资、器材、人员情况,已采取的措施及抢险方案,险情现状及发展趋势。

4.山洪灾害

(1)山洪灾害基本情况

灾害发生时间、地点、种类(山丘区洪水、泥石流或滑坡)及规模,影响程度和范围,预警情况。

人员伤亡情况及伤亡原因分类,人员围困情况,主要水利工程(尤其是水库)、重要基础设施损毁及财产损失情况。

(2)山洪灾害发生地雨、水情

包括降雨范围、强度和时间及预报情况,洪水水情。

(3)采取的主要措施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执行情况及人员转移安置情况。

5.城市受淹

(1)城市进水基本情况

城市进水时间及持续时间。

城区淹没面积及占城区面积比例,最大水深;进水城市当前情况;进水城市地理、地形特征,防洪工程概况(堤防名称,级别,堤顶高程,防御标准及所在江河的警戒水位、保证水位等)。

(2)城市受淹的主要原因

包括降雨范围、强度、历时;以及导致城市进水的河流控制站水情(洪峰水位、相应流量和洪水量级),城市受淹原因(内涝、山洪、堤防决口、漫堤等)。

(3)基础设施运行及损毁情况

洪水对城市电力、供水、交通、通信等正常运行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及基础设施损毁和财产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