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感悟.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6832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作文教学感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作文教学感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作文教学感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作文教学感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作文教学感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小学作文教学感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小学作文教学感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小学作文教学感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小学作文教学感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小学作文教学感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作文教学感悟.docx

《小学作文教学感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作文教学感悟.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作文教学感悟.docx

小学作文教学感悟

小学作文教学感悟_语文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本文从四个方面具体论述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水平。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三、练是关键,练说练写。

四、重视作文讲评,作文批改、修改。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这几年来,本人主要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

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

2、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

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

4、缺乏想象力。

5、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来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呢?

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

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

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

又如根据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

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

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

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

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

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

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

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

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

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

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

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

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

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

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我们还可以用导语激趣,创设情境激趣等等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点。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

”②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

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

如学习《忆爸爸》这篇课文,作者是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总写爸爸有什么好品质,再举例分述爸爸各个好品质,最后总结。

其中第二部分写得最具体,分别从几件具体的事例,表现出爸爸的精神品质,记叙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这篇写人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是如何选材如何把人物形象写具体生动,即对写人文章可以怎样谋篇布局。

又如学习《记金华双龙洞》,注意学习游记的结构特点。

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把写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

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摹仿。

例如在写作《参观××公园》时,学生一开头就可以描写参观前的天气情况,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摹仿课文《第一次跳伞》中的第一自然段。

虽然公园里没有“机场”、“飞机”等景物,但可以有“蓝天上飘浮着朵朵白云,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也可以引导学生摹仿课文《参观刘家峡水电站》中的第一自然段,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点题,什么时候,我和谁高高兴兴地去参观××公园。

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学会,为本次作文开了个好头,亦为主题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指导仿写的同时也注意求创,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习作。

3、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

常言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

文章源于积累。

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

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

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

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

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

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4、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

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③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

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

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

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生初学作文,常感到无从下手,一提起写作文就愁眉苦脸,总觉得无话可说,或是在写作时出现“假”、“空”、“抄”等现象。

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农村学生平时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社会接触相对较少,社交能力无法与城里孩子相比,相信许多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对此都深有体会。

但农村学生们生活在广袤的乡间土地上,可感知的新鲜事物还是非常丰富的,在他们周围发生的事、出现的人、各种建筑、山间田野的风光等等,这些都可以是写作的素材。

那为何会出现上面所说的这种局面?

原因在于学生在平时缺乏观察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的习惯,不会从生活中去挖掘写作素材,不会把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变成作文中优美词句。

下面我就该如何指导好农村学生初学作文,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树立学生作文的信心,谈谈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积累材料,快乐入门。

俗话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生所以感到作文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米”是主要的。

如果学生脑子里没有词、句、段等基本的语言材料,没有相应丰富的词汇、多样的句式段式储备,写出来的文章又怎能做到用词确切,表达流畅,语言生动呢?

叶圣陶先生说过:

“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

”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

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那么,平时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呢?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熟读成诵,积累词句。

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旺盛时期,朗读和背诵,是学习语言的好办法,能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理解文字的能力,促进写作,规范学生的书面语言,积累语言。

在课堂上我非常注意训练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要求学生要读得准确,读得有感情,引导学生在读中逐渐学会纠正自己的发音、停顿、语气等方面的错误,提高朗读能力。

背诵能发展学生思维,通过背诵,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辞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又能从中领悟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方法,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朱熹说过: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首著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因此,教师应抓住时机,多方引导学生多读,多读至熟读,熟读至背诵。

2、要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我认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写好作文,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

“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

”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

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

心理学表明:

儿童天性好玩好动。

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目的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春游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看电视、听广播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

农村学生朝夕面对的青山绿水,常有摘野果、捉小鱼的乐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学会捕捉生活中精彩的瞬间,把丰富多彩的事物记下来。

3、创设条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国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说过:

“美好的阅读是为了给学生的精神打底。

”如果没有成功的阅读作铺垫,学生的作文就会出现精神上和语言上的断流。

让学生充满自信地走进阅读,是为写好作文播下收获的种子。

很多人都知道并认可这一句话:

“通过读书学习读书,通过写作学习写作”。

但据我了解,农村孩子手中可供阅读的课外书籍少之甚少,在这种状况下让学生去阅读,去积累词汇,无疑是纸上谈兵。

为此,我在班级中增设了“图书角”,让学生尽可能地把个人的藏书拿到这里来,此外每到假期我都将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那就是让家长给自己买一两本有意义的课外书籍,甚至还推荐性地开出书目,从而使家长们由没有习惯为孩子买书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

通过两个学期的坚持,图书角里的图书已经相当可观了,这极大地克服了农村孩子可供阅读的书籍少的不足。

引导学生多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必定有助于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

4、要注意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采蜜本”,鼓励学生把课内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也可把对文中主人公的评价及自己读完后的感受写出来,随时翻阅欣赏、细细品味。

或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分门别类用日记或片断形式记下来,也可以用小卡片的形式摘录下来,还可以开展比赛活动等等。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营造作文氛围,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写起文章来,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般涌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二、培养兴趣,轻松写作。

孔子说过:

“知之者,不知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学生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

又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兴趣之火。

”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不断地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我认为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首先讲明道理,引起兴趣。

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作文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生活离不开作文。

如学校要评选“优秀少先队员”,我就在班内开展了评选活动,选出优秀少先队员,然后让同学们讨论他为什么是“优秀少先队员”。

最后我提出一个作文题目:

记一名“优秀少先队员”。

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了,也觉得写文章是实际生活的需要,就有了作文的兴趣和自觉性。

2、将作文教学巧妙地赋予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小学生活泼、好动,在玩中学,学中玩必定能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譬如写《一件有趣的事》时有关“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片段,我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参加游戏时的场面,回想老鹰、母鸡、小鸡的神态,重点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如“张开、闪、扑、躲、抓”等,再带学生到操场上做游戏。

学生在紧张、兴奋又快乐的气氛中领会到老鹰、母鸡和小鸡的神态、动作是怎样的,然后再开始写作,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写得内容充实,语句生动条理分明。

真可说是学中玩,玩中学,寓写于乐,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3、用富有魅力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在课堂上,我先将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提出问题:

“谁能把这个故事完整地写下来?

”并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勇敢地写。

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学生一听,个个迫不及待,互不示弱,拿起笔一鼓作气地将故事完整地写出来了。

并且多数学生写得都很具体、生动,有些学生还增加了一些情节,使故事变得更有趣。

通过这样形式的训练,学生既感兴趣,写作能力又得到了提高。

4、在教学中应将起点放低,激发他们写作积极性。

学生写作时每一点成绩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他们从教师对待这些成绩的态度中判断老师对他们期望值的高低,老师要用诚恳的态度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成功。

根据小学生喜爱表扬、鼓励的特点,每次习作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要时刻抓住学生作文的闪光点,要及时发现学生作文的进步,及时鼓励学生,对差生更不能忽视,要努力去发现作文中的亮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作文进步的喜悦,增加写作的内动力,从而使学生爱上作文。

同时要求学生把优秀作文抄下来,布置成作文园地,在交流中互相欣赏,互相启发,互相激励。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周围人和事的习惯,从生活的海洋里一点一滴地捕捉浪花摄取素材,这样学生的作文不再担心无米下锅,写的内容自然达到言之有物。

鲁迅曾经说过:

“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透彻,方能下笔。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我认为要注重以下几点内容。

1、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的能力。

教学作文,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抓住孩子们认识事物的特点,从内容入手。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概括归类,逐步认识,从实际出发,可按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观察,也可以按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来观察。

如观察植物,往往先看它整个的模样、大小,再看平时是什么样?

风吹起来是什么样?

然后再深入一步,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别观察它的根茎叶花果,最后再看整体。

观察有一定顺序,思维才有条理,表达才会层次分明,让人看了头绪清楚,印象清晰。

2、观察要学会比较。

指导学生在观察中运用比较,可以深化学生对观察的理解,是培养他们认识能力、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我还引导学生对一些事物进行长期观察,如气候的变化,春天到了,学校的花草树木有什么变化?

田野里的植物又有了哪些变化?

每天作好观察记录,每天进行好词好句评比,这样经过一个多月,学生基本掌握了对自然气候花草树木的描写了,我还鼓励学生在家种豆芽,或利用跟家人到菜园瓜地帮忙的机会抓些小蝌蚪回家饲养,用心观察,注意发现动植物的不同时期的变化,并细心作好观察纪录。

3、观察要有想象。

在指导学生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时,要重视启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

为了把作文写的内容充实、生动感人,我引导学生在观察时,展开想象,让静止的图画在我们脑中动起来,“活起来”。

如观察文具盒上的“两条小金鱼”,我启发学生从画面内容出发,抓住事物的神情姿态进行思考想象。

两条小金鱼在水中干什么?

看,它嘴边怎么鼓起了一个个小泡泡,那只小金鱼怎么沉在了缸底?

通过观察写作实践,画面就会在头脑里动起来。

画面动起来了,文章也就活了。

观察时只有充满激情,才能使我们观察的事物充满生机。

我鼓励学生用比喻,拟人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

一把平放在桌上的尺子,会是“静静地躺在桌面上”,陶瓷猫的耳朵会是“竖在脑袋上边”,蘑菇就像是一把把小雨伞,柳树姑娘的辫子在风中轻轻摆动……观察时,只要满怀激情,展开联想,作文用字会更丰富,更有儿童情趣。

四、重视作文的评改,让学生在自改、互改中交流提高。

我认为作文是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作文批改可看作是一种阅读的交流、一种心灵的沟通,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中,让作文批改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场地。

1、指导学生自己修改。

学生写完作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要求学生首先检查自己写的选材内容是否合题意。

然后检查有无错别字,句子是否通顺、连贯。

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哪些地方可以删去。

最后把自己认为满意的一篇好文章,工整地抄一遍,使学生养成自我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相互改。

教师要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

要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请同学们提出意见帮助修改。

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又能使他们的作文进一步完善,起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作用。

  

3、教师要认真批改。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对观察细致,表达得体,富有创见的作文,必须给予充分的肯定,写上赞扬、鼓励的批语。

对语句不通或词不达意的作文,教师更应该重视。

对这类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要适当降低要求,最好叫学生当面批改,不能不改,更应该详改,这样才能逐步填补他们过去缺陷的知识,使他们建立作文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它有着固有的原理和方法可循。

但小学作文教学之路又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

作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今后我会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努力让学生对作文由“厌”写变“乐”写,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变成文章中的好词佳句,使作文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使学生能快乐作文,快乐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