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6932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教师演示鹦鹉站

1.教师课前制作几只能站立的纸鹦鹉;

2.课堂上演示纸鹦鹉站立,让学生感觉到纸鹦鹉站立在笔头上的

神奇。

2.学生制作

1.发给学生卡纸,用白纸印好摹本发给学生,让学生蒙在卡纸上

剪出鹦鹉的形状,以降低制作难度。

2.学生自己制作,然后尝试让鹦鹉站立在笔头上。

3.寻找平衡点

1.学生失败之后,提供辅助材料——回形针

2.讨论:

你认为回形针放在什么位置可以成功?

3.学生自己实验探究。

4.学生交流

小组汇报,说说自己的发现。

5.实验总结

要想让鹦鹉站立在笔头上,首先要找到能使鹦鹉得到平衡的点,

在恰当的位置上别上回形针。

6.整理器材

整理材料,保持整洁。

 

大中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

鹦鹉站立制作实验

年级: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

1、做一名小科学家

实验器材:

彩色卡纸一张、剪刀、回形针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

回形针分别别在鹦鹉的脚的两侧,可以使鹦鹉平稳站立在手指上。

1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教师课前捕捉几

只蜗牛

蜗牛需要在雨后的花坛旁边寻找,如果条件不合适,暂时没找到

蜗牛,可以将本课适当延迟。

在上课前,一定要让蜗牛饿上1-2

天,实验效果才可能比较明显。

2.观察蜗牛

将捕捉到的蜗牛放在黑暗的盒子里一段时间,实验时拿出来放在

小玻璃片上,这样可以让学生观察它的爬行,并能从下面观察蜗

牛足的移动。

3.蜗牛食性实验

1、在盘子周围一圈分别间隔放上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

面包。

盘子不宜太小。

2、放入蜗牛,指导学生安静,耐心观察,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

间。

观察期间保持安静。

3、交流实验结果。

4.蜗牛对刺激性的

反应

1、把蜗牛放在盘子中间,在蜗牛面前滴一点醋或一点酒,观察

其反应。

(不要倒在蜗牛身上)

2、静静观察,观察期间保持安静。

5、实验总结

填写实验报告,认识蜗牛的食性和对刺激的反应

 

大中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

蜗牛观察实验

年级: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

1、校园里的小动物

实验器材:

蜗牛一只、大号餐盘、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醋、啤

酒、玻璃片

 

实验类型:

教师放在食物展台上展示实验

实验结论:

上述食物,蜗牛只吃菜叶,如用书上几种材料,蜗牛除了菜叶还喜

欢黄瓜。

遇到醋或者酒之类刺激物体,蜗牛会立刻缩回到壳里。

 

2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教师演示染纸

1、教师现场演示染纸,将白色纸巾的四个角的一端分别放入不

同颜色的水中(不同颜色的水可以用不同的颜料调制而成)。

2、学生观察,并提出自己的发现:

水会沿着纸巾向上爬升。

3、提出研究问题:

水为什么向上爬升?

水还会沿着哪些物体向

上“爬升”?

2.探究水会沿着缝

隙向上爬升

1、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

2、提供实验材料:

粉笔、纱布、塑料片、玻璃片(2块,在其中

一块玻璃片上绕上几圈透明胶)

3、预测:

你认为水会沿着这些物体向上“爬升”吗?

4、指导实验方法:

用手拿着它们的一端,把它们的另一端轻轻

竖直放进水里,然后仔细观察。

5、学生分组实验,并及时在记录纸上记录实验结果。

6、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水会沿着纱布、粉笔、两块玻璃向上爬

升,水不会沿着塑料片、一块玻璃向上爬升。

7、两块玻璃片实验:

边实验边仔细观察,水在玻璃各个地方爬

升的一样高吗?

8、实验交流:

缝隙越小,水爬升的越高。

3.探究水会沿着小

孔向上爬升

1、讨论:

水为什么会沿着粉笔向上爬升呢?

2、观察粉笔内部:

粉笔里面有许多小孔。

3、出示实验材料:

两支粗细不一样的玻璃管(药店有粗细不一

的毛细管卖,效果较好。

 

大中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

水的毛细现象

年级: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

2、神奇的水

实验器材:

不同颜色的水、纸巾;粉笔、纱布、塑料片、玻璃片(2块,在其中

一块玻璃片上绕上几圈透明胶);两支粗细不一样的玻璃管;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操作实验

3

4、预测:

把它们放入水中,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5、提出对比实验要求:

同时放、放到同一深度、比的时间要一

样等。

6、学生分组对比实验。

7、实验交流:

孔越小,水爬升的越高。

4、实验总结

引导学生认识毛细现象。

6、整理器材

清洗使用过的玻璃器皿,清洁桌面。

 

实验结论:

水能沿着缝隙或小孔向上“爬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孔隙越

小,水爬升得越高。

 

4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水的表面张力

(可由学生选择其

中一个实验)

硬币滴水:

1、出示1元硬币:

预测大概能滴多少滴水?

2、指名学生演示,注意实验之前指导滴管的正确使用。

3、交流实验注意点:

实验时,滴管要尽量低一些,要一滴一滴、

轻轻的滴,边实验边观察硬币上水面的变化。

4、学生分组实验,边实验边用文字或图示记录实验结果。

5、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分析原因,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放回形针:

1、出示满满的一杯水:

预测能放入多少根回形针?

2、交流实验注意点:

开始之前要将杯子中的水加满;放回形针

的时候要沿着杯壁滑下去,尽量避免与水面有撞击;边实验边观

察杯子水面形状的变化。

3、学生分组实验,边实验边用文字或图示记录实验结果。

4、学生交流实验结果,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2、水的压力实验

1、出示自制实验瓶介绍:

可乐瓶上有三个不同高度的小孔。

(制

三个孔的大小相同,三个孔用一条宽透明胶带同时封好,这样便

于同时撕开。

2、学生预测不同高度的三个孔,水流会有什么不一样?

3、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时注意地面要放物品盛水。

 

大中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

观察水

年级: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

2、神奇的水

实验器材:

滴管、一元硬币、烧杯、回形针每组一盒;戳好洞的可乐瓶一只、

水盆一个;大小烧杯各一只、橡皮泥一块、50克砝码一只、细线一根。

实验类型:

水的表面张力为学生操作实验,会喷射的水和会托举的水为教师演

 

 

示实验,水的溶解实验为学生操作实验

作方法:

可乐瓶上的小孔可用针或者铁钉扎三个不同高度的小孔,

5

4、再次预测:

抬高瓶子会怎样?

5、教师再次演示、学生仔细观察三条水柱射出的角度和远近。

6、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尝试分析原因,认识水的压力。

3、水的浮力实验

1、教师演示实验,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将镜头横过来可以清楚

看到水位的上升。

2、在500毫升的烧杯里放入半杯水。

3、在100毫升小烧杯的底部放入橡皮泥。

小烧杯底部的橡皮泥要

放均匀,避免在大烧杯里倾斜。

观察小烧杯的状态和大烧杯里的

水位。

4、用细线将一个50克的砝码轻轻吊起,放入小烧杯底部的中央,

观察小烧杯的位置变化和大烧杯内水位的变化。

放入砝码时注意

不要用手扔进去,最好用线吊住,轻轻放入小烧杯的中央。

5、学生交流观察现象,尝试分析原因,认识水的浮力。

4、水的溶解实验

1、学生预测放入高锰酸钾会有什么变化。

2、指导实验:

在烧杯内放上足够的水,放入1-2粒高锰酸钾,

仔细观察高锰酸钾的变化。

3、用玻璃棒搅拌,边搅拌边观察。

搅拌的方法:

用玻璃棒沿着

顺时针(或逆时针)同一个方向搅拌;搅拌过程中,玻璃棒不要

捧着烧杯底和烧杯壁,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液体溅出或者损坏烧

杯。

4、观察变化时,提醒学生有时看物质能不能溶解,还需要耐心

等待一段时间。

5、告诉学生不能随意品尝实验的溶液,因为有些物质的溶液会

伤害身体。

6、交流实验现象,认识溶解。

3.实验总结

根据几个不同的实验了解水的各种特性。

4.整理器材

将实验器材整理好,及时清洗玻璃器皿和桌面。

 

实验结论:

会团结的水:

水面会成一个圆弧形,因为表面的水有一股相互之间拉着的力,

 

6

 

可以承受一点的重量。

会喷射的水:

瓶子上方小孔的水喷射的距离近,下方小孔的水喷射的距离远,

因为孔越高,受到水的压力越低,所以射不远;孔位置越低,水的压力也越大,

所以射得最远。

会托举的水:

开始小烧杯浮在大烧杯里,放入砝码后仍会浮在水中,但位置下

降了,大烧杯里水位上升了。

放得砝码越重,水位越高,小烧杯沉得越低,直

至沉入底部。

“曹冲称象”就是用了这个原理,表现出古代人民的智慧。

水的溶解实验:

课后书上提出的问题,奶粉能溶解于水,少量面粉也可以溶解

在水里,物体溶解之后,水面会有一定的上升,但是可能不太明显。

如果要使

物质溶解的快一点,可以提高水的温度,或者进行搅拌。

 

7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比较纸的纵向和

横向的结实程度。

1、    指导学生自己拿出报纸和小刀,分别从横向和纵向裁出宽

度相同、长短相同、边缘平滑的3组纸条。

2、    同桌2人分别抓住一张纸条的两端,抓的位置离中间距离相

等,然后同时缓缓用力向两边拉。

3、    进行三组重复实验,重复三次实验也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

的可靠性。

4、    比较实验结果。

2.观察纸张边缘纤

1、每组分别横向和纵向各撕下一张纸条,用放大镜分别观察被

撕下的边缘,边观察边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比较观察结果。

3.比较不同纸张的

吸水性

1、提供材料:

一张白纸、一张餐巾纸、卡纸(同样大小)。

2、预测:

按照纸张的吸水性由强到弱排序。

3、交流实验方法:

我们可以怎样来比较不同纸张的吸水性?

分别用滴管在纸的中间滴一滴同样大小的水滴,仔细观察水扩散

4、指导滴管的正确使用:

先按住上面的胶头,排掉空气,将滴

5、学生分组实验,并按照纸张的吸水性由强到弱排序。

6、汇报实验结果。

 

大中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

研究纸

年级: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

1、纸

实验器材:

报纸、A4白纸、餐巾纸、卡纸、放大镜、滴管、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    学生操作实验

的变化(为了提高实验的可见性,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红墨水)。

管口伸入水中,松开胶头,然后轻轻提起,将滴管垂直滴向目标。

8

4.比较不同纸张的

透光性

1、提供材料:

一张白纸、一张餐巾纸、一张卡纸(同样大小)。

2、预测:

按照纸张的透光性由强到弱排序。

3、交流实验方法:

我们可以怎样来比较不同纸张的透光性?

可以将纸蒙在课本上(最好有彩色图的),看看那种更容易透光,

也可以用手电筒对着纸射出光线,比比那张纸后面最亮等。

5、学生分组实验,并按照纸张的透光性由强到弱排序。

6、汇报实验结果。

5.实验总结

对纸的不同特点进行归纳。

6.整理器材

清洗相应的器材,使用过的纸张放进垃圾桶,保持桌面整洁。

 

实验结论:

纸的特点主要有:

1、沿着报纸纹路裁出的纸条更结实,逆着纹路的纸条易断;

2、被撕过的纸的边缘是有很多毛毛的纤维,说明纸是由纤维组成的;3、纸的

吸水性、透光性有强有弱;4、纸的吸水性、透光性和纤维分布的疏密有关系,

而横向、纵向的结实程度和纤维的分布方向以及纤维本身的结实程度有关。

 

9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观察土壤样品

将三种土壤样品放置在桌面上,仔细观察。

 

大中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年级: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

2、了解土壤

实验器材:

沙土、黏土、壤土、土壤过滤器、水、纱布、量筒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     学生操作实验

10

2.放土

1、提供实验器材:

过滤器。

(工具箱中有)

2、在过滤器上端的底部各放上一块纱布,以防泥土漏到下面的

塑料杯中。

3、在三个土壤过滤器的上层分别放上同样质量的三种土壤。

4、用小勺轻轻将三种土壤微微压紧,使土壤中间没有明显空隙。

但不能压得过于板实。

3.倒水

1、三个过滤器中加入的水应同样多,水量80毫升效果较好;

2、倒水时,要同时把水倒进三个过滤器;

3、倒水的动作不能太猛,要让水缓慢地流进土壤,否则水把土

壤冲散会影响渗水速度;

4、倒好水后千万别晃动过滤器或搅动土壤。

4.观察比较

1、仔细观察水分渗透到过滤器下层的情况;

2、将渗下来的水分别倒进量筒量出体积,进行比较记录。

5.实验总结

根据测量结果,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渗水性。

6.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沙土渗水性最强,壤土其次,黏土渗水性最弱。

大中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

固体混合前后体积和质量的变化

年级: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

1、认识固体

实验器材:

黄豆、大米、淀粉、一次性杯子,量杯、筛网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1

1. 质量的变化

1、出示材料、工具介绍:

黄豆、大米、淀粉、天平。

2、指导天平的正确使用:

①将天平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②将

游标放置于“0”刻度;③用左右调节螺旋校准左右平衡;④左

盘放置要称的物品,右盘放置砝码;5、⑤砝码放置应先小后大,

最后调节游标,使两边平衡;6、⑥物品质量应是右盘所有砝码

总质量加上游标指示的质量,砝码不要用手直接拿,应用镊子取

用。

3、将三种物品分别装入一次性杯子中,并用天平分别测量出它

们的质量。

4、将它们倒入同一只杯子中混合,将其他两个一次性杯子重叠

在这只杯子下面,用天平时称出总重量。

5、比较混合前、后重量的变化。

2. 体积变化

1、分别用量杯量出100ml 的黄豆、大米、淀粉。

2、将他们一起倒入同一个量杯中,轻轻的摇晃,注意不要洒落

在外面,读出读数。

3、比较混合前、后体积的变化。

3.分离混合物

1、可以用工具箱中的两层筛网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分离操作,

指导学生先用大孔的筛网过滤。

2、再用小孔的筛网二次过滤。

4.实验总结

比较两组数据,总结出混合后的规律。

5.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清理干净,天平放回包装盒内。

 

实验结论:

固体混合后,重量无变化,体积有变化。

大中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验内容:

结晶分离的实验

年级: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

2、把固体放倒水里

实验器材:

烧杯、开水、盐、绘画颜料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2

1. 调制饱和盐水

1、在三个烧杯里倒上小半杯热水,所用的水尽量温度高一些。

2、分别在三个烧杯中加入食盐,不停搅拌,使加入的盐全部溶

解,一直加到盐不能继续溶解为止。

溶解食盐时搅拌要充分,使

饱和度达到最高。

3、三杯水应该依次一杯一杯地完成,做完一杯再做第二杯。

2. 制作彩色结晶树

1、在热水里放入少许绘画颜料,搅拌均匀,对盐水进行着色。

2、将着过色的盐水分别倒入小碟子中,再放入事前选好的小树

枝,小树枝最好浸入盐水中,让盐水慢慢蒸发。

3、不能将树枝直接放入烧杯中,应使用小碟子,这样冷却结晶

容易依附树枝,而且时间短。

(教师演示的可以放在班级中让学生

持续观察)

4、几天后,让学生把制作的成品带回学校展示、评比。

3. 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清理干净,将待冷却的溶液放置在不易接触的地方。

 

 

实验结论:

树枝上会有各种颜色的盐的结晶体依附在上面。

大中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

认识液体

年级: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

3、认识液体

实验器材:

菜油、配套天平、一次性杯子、蜂蜜、水、牛奶、流速比较演示板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3

1. 认识液体性质

1、每组观察桌子上的一杯水、一杯油、一杯蜂蜜、一杯牛奶,

用喜欢的方法观察,发现液体共同的特点,填写实验表格。

2、观察三种液体,重在发现虽然每种液体从颜色、透明度等方

面都不相同,但有很多液体的共同特性。

3、交流,总结出液体的性质。

2. 比较同体积的不

同液体的质量和流

1、在天平两边各放一张滤纸,调节平衡。

2、在烧杯里倒上同样50ml 的蜂蜜、水、牛奶和食用油,放到已

校准的天平上比较。

3、在流速比较演示板的凹槽里,滴上几滴牛奶、蜂蜜、水和食

用油,注意四种液体的量要差不多,然后慢慢将演示板提起,一

定要让液体“自己”流下来,不能借助外力,观察、比较哪个流

速快。

3. 实验总结

总结出液体既具有相同的性质,不同液体之间又有不同的性质。

4. 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清理干净,天平放回包装盒内。

 

实验结论:

液体有很多共同点:

如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等。

同样体积的液体,质量比较:

蜂蜜>牛奶>水>食用油

流速测试:

水>牛奶>食用油>蜂蜜

 

大中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

把液体倒进水里

年级: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

4、把液体倒进水里

实验器材:

食用油、蜂蜜、水、鸡尾酒图片、热水、小药瓶、细线

实验类型: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14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观察液体沉浮

(教师演示实验)

1、出示三个装有不同液体(水、食用油、蜂蜜)的杯子,预测

将蜂蜜和食用油分别倒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演示实验:

将蜂蜜倒入装着水的杯子里,将食用油倒入装着

水的杯子里。

3、学生观察实验。

4、交流观察的实验现象。

5、小结:

和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情况一样,有的液体浮于水面,

有的液体沉于水面。

2.探究“鸡尾酒”

的调制

(学生分组实验)

1、出示事先鸡尾酒的图片,让学生猜猜是怎么调制出来的?

2

食用油,分组尝试调制一杯“鸡尾酒”。

3、学生分组尝试调制“鸡尾酒”,边实验边记录液体倾倒的顺序

和实验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4、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展示调制的作品。

1、观察将热水倒入

冷水

(教师演示实验)

1、在水槽中倒入一半的冷水。

2、将染过色的热水倒入一个密封的小玻璃瓶中。

3、瓶口用瓶塞塞住,如果没有瓶塞,可以用一块小塑料布遮盖,

用橡皮筋扎进并打一个活结。

4、将小玻璃瓶置于水槽中,用手将瓶塞打开。

5、仔细观察水槽中所发生的现象。

6、交流自己所看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5. 实验总结

综合以上几个实验,总结将液体倒入水中所发生的现象。

6. 整理器材

玻璃器皿清洗干净,整理收回实验室。

 

 

、提供材料:

染过色的红水(在清水里滴上几滴红墨水)、蜂蜜、

实验结论:

将液体倒入水中,有的会浮在上面,有的会沉在水下。

油会浮在水面、蜂蜜沉在水下。

冷水会沉到下面,热水浮在上面。

 

15

 

大中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

液体混合前后重量和体积的变化

年级: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

4、把液体倒进水里

实验器材:

水、烧杯、酒精、天平、量筒

16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测量质量的变化

1、放上一只空烧杯,在右盘放置砝码调节天平使之平衡。

2、在右盘多放入100g 的砝码,在左盘添加酒精使之正好平衡,

这时烧杯内的酒精正好为100g。

3、用同样方法量取100g 的水。

4、让学生预测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质量。

5、将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在一起。

6、用天平测量出总质量。

可能会有少许误差,这也是很正常的,

因为酒精烧杯里可能有很少的残留,或者测量有一些正常误差。

2. 测量体积的变化

1、用量筒量出100ml 水。

在使用量筒测量酒精时要注意:

量筒

快要接近100ml 时,可以用滴管取酒精加满至100ml。

2、再用量筒量出100ml 酒精。

酒精易挥发,建议先量出100ml

的水。

3、让学生预测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

4、将酒精倒入水中,观察混合后的溶液总体积。

3、比较总结实验

4. 整理器材

玻璃器皿清洗干净,整理收回实验室。

 

 

 

实验类型:

先教师演示实验,后学生分组实验

应放在平整的桌面上;将酒精倒入量筒时,观察量筒中的凹液面,

观察比较两个实验的结果,发现液体混合前后重量和体积的变化。

实验结论:

液体混合后,总质量没有变化;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了。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