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通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47134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通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利通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利通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利通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利通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利通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docx

《利通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通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利通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docx

利通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萌芽于16世纪、兴起于17世纪,经夸美纽斯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特朗普制

  B、分组教学制

  C、班级授课制

  D、道尔顿制

  【答案】C

  2、儿童容易出现对成人反抗行为的时期是()。

  A、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B、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C、心理发展的稳定期

  D、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答案】B

  3、下面哪一句话不能体现父母的榜样作用()。

  A、龙生龙,凤生凤

  B、上梁不正下梁歪

  C、父母是孩子的镜子

  D、身教胜过言传

  【答案】A

  4、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持:

个人本位论。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答案】D

  5、“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哪种特点作了最好的诠释?

()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答案】B

  6、我国心理学家()提出了新生婴儿具有两种可以分辨的情绪反应。

  A、林传鼎

  B、朱智贤

  C、皮连生

  D、孟昭兰

  【答案】A

  7、目前我国家园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是()。

  A、咨询活动

  B、家长学校

  C、开放日制度

  D、电话联系

  【答案】C

  8、积木、积塑、金属材料、竹制材料、和黏土、纸浆等是儿童()游戏的绝佳材料。

  A、角色游戏

  B、表演游戏

  C、结构游戏

  D、合作游戏

  【答案】C

  9、使用危险教育设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法律责任()。

  A、对直接责任人处无期徒刑

  B、对直接责任人,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C、对直接责任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D、对直接责任人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答案】C

  10、广义的理解,保育是()。

  A、成人给予幼儿精心的照顾和保护,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B、成人促进幼儿身体健康成长、增进幼儿生活自理的能力的教育

  C、对幼儿身体的保护,对幼儿各种心理过程发展的促进和培养

  D、对幼儿身体的保护和养育

  【答案】C

  11、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素质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答案】C

  12、提前开端计划颁布于()。

  A、1964年

  B、1965年

  C、1966年

  D、1967年

  【答案】B

  13、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可解释的理论是()。

  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

  【答案】D

  14、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幼儿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这是()。

  A、意义记忆

  B、理解记忆

  C、机械记忆

  D、逻辑记忆

  【答案】C

  15、3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答案】B

  16、角色扮演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

  A、及时模仿和简单再现、认同、内化

  B、及时模仿和简单再现、内化、认同

  C、认同、内化、及时模仿和简单再现

  D、认同、及时模仿和简单再现、内化

  【答案】A

  17、教师对学生思想的认可与学生成绩有()趋势。

  A、负相关

  B、正相关

  C、没有关系

  D、若有若无

  【答案】B

  18、墨守成规的契约定向阶段属于()。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中习俗水平

  D、后习俗水平

  【答案】D

  19、墨守成规的契约定向阶段属于()。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中习俗水平

  D、后习俗水平

  【答案】D

  20、20世纪末在中国开始的“素质教育运动”实质上是()的具体实践。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文化本位价值取向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答案】D

  21、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谷现象

  【答案】C

  22、我们平时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属于()。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同化性迁移

  D、顺应性迁移

  【答案】C

  23、根据皮亚杰划分的儿童发展阶段,儿童的守恒概念出现在()。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A

  24、根据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4岁儿童属于()。

  A、先学前期

  B、幼儿中期

  C、幼儿初期

  D、幼儿晚期

  【答案】C

  2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答案】A

  26、在儿童心理过程中,()。

  A、转折期和危机期是必然出现的

  B、转折期是必然出现的,但危机期不是必然出现的

  C、危机期是必然出现的,但转折期不是必然出现的

  D、转折期和危机期都不是必然出现的

  【答案】B

  27、对正常发育的儿童来说,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起()。

  A、前提作用

  B、决定作用

  C、促进作用

  D、导向作用

  【答案】A

  28、幼儿语法意识从()开始明显出现。

  A、2岁

  B、3岁

  C、4岁

  D、5岁

  【答案】C

  29、“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主观努力

  【答案】A

  30、测得一名儿童的智商为60,他属于()。

  A、正常儿童

  B、智力超常儿童

  C、弱智儿童

  D、聋、哑、盲儿童

  【答案】C

  31、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A、演绎法

  B、归纳法

  C、辩证法

  D、阶级分析法

  【答案】B

  32、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学生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并受法律保护

  B、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是学生的一项义务

  C、学生的家境贫寒,家长可允许学生辍学,这并不违法

  D、偷看学生的私人日记,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答案】C

  33、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和结构游戏是()。

  A、创造性游戏

  B、有规则游戏

  C、智力游戏

  D、集体游戏

  【答案】A

  3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教师自编测验的主观题题型?

()。

  A、问题解决题

  B、论述题

  C、简答题

  D、选择题

  【答案】D

  35、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

  A、发展

  B、进步

  C、创新

  D、改革

  【答案】C

  36、()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问卷法

  37、“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答案】B

  38、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答案】D

  39、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以后

  【答案】C

  40、()年在教育的基本法律上确定了学前教育(即幼儿教育)属于学校教育制度。

  A、1990年

  B、1995年

  C、1992年

  D、1994年

  【答案】B

  41、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苏格拉底

  C、赫尔巴特

  D、埃拉斯莫斯

  【答案】A

  42、确定教材重点,首先要(),掌握教材具有关键性的知识内容,然后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A、认真研究教材

  B、选择教学方法

  C、选择教学媒体

  D、确立教学目标

  【答案】A

  4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以下哪本著作中提出胎教()?

  A、《政治论》

  B、《雄辩术原理》

  C、《理想国》

  D、《勤学篇》

  【答案】A

  44、第一个明确要使儿童的各种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福禄贝尔

  D、裴斯泰洛齐

  【答案】A

  45、一般地,1~3岁是儿童言语的()。

  A、准备阶段

  B、前言语阶段

  C、发生阶段

  D、基本掌握口语阶段

  【答案】A

  46、心理过程包括()。

  A、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B、能力、气质和性格

  C、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D、心理过程、心理状态、能力倾向

  【答案】A

  47、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思想德育

  B、政治思想

  C、思想品德

  D、政治品德

  【答案】C

  48、“杯弓蛇影”反应的是一种()现象。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比较

  D、行为强化

  【答案】A

  49、班会的特点主要有集体性、针对性和()。

  A、自主性

  B、开放性

  C、时效性

  D、教育性

  【答案】A

  50、下列不是认知策略的是()。

  A、纲要策略

  B、归类策略

  C、计划策略

  D、复述策略

  【答案】C

  51、意志行动的第一个基本特征是()。

  A、有意识的

  B、自觉调节与控制

  C、具有明确目的

  D、努力克服困难

  【答案】C

  52、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为中心。

  A、学生

  B、教师

  C、教材

  D、教学思想

  【答案】A

  53、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A、重要力量

  B、主要力量

  C、内部动力

  D、外部动力

  【答案】C

  54、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知

  C、性格特征

  D、能力

  【答案】A

  55、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A、1879年

  B、1897年

  C、1789年

  D、1798年

  【答案】A

  56、幼儿教育的主导活动是()。

  A、上课

  B、游戏

  C、劳动

  D、实验

  【答案】B

  57、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A、促进全班学生的全面发展

  B、建立班集体

  C、培养学生健康的精神和民主作风

  D、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答案】B

  58、在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是()。

  A、《对教育方针的意见》

  B、《新教育大纲》

  C、《教学与发展》

  D、《民主主义与教育》

  【答案】B

  59、“藏息相辅”、“善喻”、“长善救失”等教学思想首次提出在()。

  A、《老子》

  B、《学记》

  C、《劝学篇》

  D、《大学》

  【答案】B

  60、我国陈鹤琴倡导的教学法为()。

  A、中心综合法

  B、完整教学法

  C、分科教学法

  D、整个教学法

  【答案】D

  61、气质、性格与活动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表现在活动中

  B、对活动有直接影响

  C、不直接决定活动的完成

  D、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答案】D

  62、移情法第一阶段运用的基本训练技术是()。

  A、情绪追忆和情境表演

  B、认知提示和情绪追忆

  C、情感换位和情绪追忆

  D、认知提示和情感换位

  【答案】B

  63、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答案】D

  64、对有关历史生活的领会,不能缺少()。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答案】A

  65、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

  【答案】B

  66、在历史上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答案】D

  67、心理过程包括()。

  A、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B、能力、气质和性格

  C、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D、心理过程、心理状态、能力倾向

  【答案】A

  68、()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问卷法

  69、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答案】A

  70、在教育史上,两种不同的师生关系模式是()。

  A、教师中心与儿童中心

  B、内发论与外铄论

  C、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D、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答案】A

  7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教育个别学生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搞好班级教育工作

  【答案】C

  72、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答案】A

  73、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等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答案】D

  7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授受为基础的

  B、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C、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但不能把这两者等同

  D、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因此教学包括学生在教学之外独立进行的自学

  【答案】D

  75、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的作用是()。

  A、可能性

  B、影响作用

  C、决定作用

  D、外在作用

  【答案】C

  76、孔子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表达的观点是()。

  A、父母决定论

  B、教师决定论

  C、环境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

  【答案】C

  77、当学生离教师很近时,教师可以运用()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A、眼光示意

  B、触摸

  C、教学提问

  D、点名

  78、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答案】B

  79、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答案】B

  80、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得以表述的,这个规程颁布于()。

  A、1995年

  B、1996年

  C、1997年

  D、1998年

  【答案】B

  81、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是广义的,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

  A、0~3岁

  B、3~6岁

  C、6~12岁

  D、0~18岁

  【答案】D

  82、使用危险教育设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法律责任()。

  A、对直接责任人处无期徒刑

  B、对直接责任人,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C、对直接责任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D、对直接责任人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答案】C

  83、我国当前是由()负责教师的培训和教师资格认定等事务的。

  A、教师专业团体

  B、教育行政部门

  C、教师所在的学校

  D、社会公共事业机构

  【答案】B

  84、()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A、布鲁纳

  B、皮亚杰

  C、柯尔伯格

  D、弗洛伊德

  【答案】C

  85、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称为测验的()。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