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报考指南综合大学里的新闻传播学专业.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7461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报考指南综合大学里的新闻传播学专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考研报考指南综合大学里的新闻传播学专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考研报考指南综合大学里的新闻传播学专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考研报考指南综合大学里的新闻传播学专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考研报考指南综合大学里的新闻传播学专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考研报考指南综合大学里的新闻传播学专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考研报考指南综合大学里的新闻传播学专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考研报考指南综合大学里的新闻传播学专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报考指南综合大学里的新闻传播学专业.docx

《考研报考指南综合大学里的新闻传播学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报考指南综合大学里的新闻传播学专业.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报考指南综合大学里的新闻传播学专业.docx

考研报考指南综合大学里的新闻传播学专业

2017考研报考指南:

综合大学里的新闻传播学专业

  新闻传播学一直以来都是考研大军的兵家必争之地,其中有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那就是大部分考生都选择了综合性大学。

一方面是因为在开设新闻学、传播学硕士点的高校中,综合性大学数量上占有优势。

另一方面,综合性大学的新闻传播学研究水平高。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

  “综合”看点

  综合性大学新闻传播学看点之一:

知识结构强

  在日益讲究新闻报道质量的今天,写出好稿子不仅要靠勤奋,扎实的专业基础,“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也非常重要。

综合性大学学科配置齐全,各个专业的人都能接触到,适合新闻人汲取不同类型的思想,而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讲座也可以让自己迅速融入专业融合的知识海洋中。

有人戏称武汉大学的新闻学“单波是用哲学与文学研究传播学,张昆用史学研究传播学,张金海用经济理论研究广告学”,听起来似乎不无道理。

新闻学本身就是建立在文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之上的一门专业学问,多点综合性思考对研究不无裨益。

  综合性大学新闻传播学看点之二:

人脉资源广

  综合性大学培养的人才很全面,科技、政法、文教、卫生等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校友分布,在一些和新闻业联系密切的政府机关、文化系统里,综合性大学的校友优势也最明显。

而且,综合性大学往往在社会研究、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等方面占有学术优势,对一些重大事件进行点评的常常是那些综合性大学的专家学者。

在综合性大学读新闻传播学研究生,除了能培养自己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路以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广泛的人际交往能力。

  综合性大学新闻传播学看点之三:

发展潜力足

  综合性大学往往是一个地区的文化交流中心,在当地都有比较大的影响力,得到地方政府和各级领导的关注支持较多,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有发展优势。

2005年10月17日,在国务院学位办第10次新闻传播学博士点学科评审中,新增了8个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单位:

新增的新闻学博士点是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增的传播学博士点是厦门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大学。

由此可见综合性大学在新闻传播学领域的领先优势。

虽然新闻学硕士点已经在理工、财经、政法、师范类院校中遍地开花,但要继续深造,还得向综合性大学的门槛迈进。

综合性大学对外交流机会多,海外的知名度也相对较高。

对那些今后想去海外“镀金”的同学而言,综合性大学的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文凭更有含金量。

  院校推荐

  南国明珠——暨南大学

  推荐理由:

地处广州,中国新闻业最活跃的区域,近水楼台先得月;实力强劲,博士点授权单位,学术力量雄厚。

  院校小记:

  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提供的《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2006~2007)》公布了中国研究生教育一级学科评估排名,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位列13,为重点优势学科单位。

虽然暨大的名气没有同城的中山大学响亮,可是暨大早在1986年就成为我国第三批新闻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之一,2001年又获准建立传播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同年升格为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3年,暨南大学新闻学成为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与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重点学科,两年之后成功申报新闻学博士点,成为广东省唯一的新闻学博士点。

  回望历史,暨南大学作为中国最早成立新闻学专业的5所高校之一,20世纪50年代曾经盛极一时,与北京的人大、上海的复旦有中国新闻学“金三角”之美誉。

暨大新闻学集中体现了南方新闻界务实的特色。

暨南大学的名师很多,中国第一位留学法国8年之久的传播学博士陈卫星就首先在这里收徒讲学;黄匡宇教授提出了电视新闻“声象双主体论”,并首次从符号学角度对电视新闻学理论进行立体建构。

2002年复旦大学首席教授童兵先生来暨大讲座时,曾将暨大新闻专业提高到与复旦、人大齐名的程度来褒扬。

暨南大学新闻学为广东乃至东南亚的传媒界输送了大量的优秀毕业生,如《南方日报》总编辑杨兴锋即毕业于暨大的新闻学专业。

  古都学老——西北大学

  推荐理由:

办学历史相对较长,人文底蕴深厚,在西北地区有一定影响。

  院校小记:

  西北大学是西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其新闻传播教育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为陕西乃至全国培养了众多新闻与文化传播专门人才。

1972年西北大学就开设了新闻课程,2000年获批设立新闻学硕士授权点,西北地区最早一批科班出身的新闻人大多出自西北大学。

当前全国业界许多单位的重要岗位上,均有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毕业生的身影。

如新闻学权威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副总编张满丽、新华社河南分社副总编刘雅鸣、陕西《三秦都市报》总编朱冰尧、《陕西工人报》总编刘鹏等。

  西北大学新闻学的特色和优势是,对新闻学基本原理、新闻事业经营管理、新闻文化学、新闻媒介批评、新闻采访与写作、报纸编辑、广播电视新闻、新闻摄影等方面进行广泛研究。

最近,西北大学在广告学方面的影响日益扩大,这和学术带头人杨立川先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006年10月,国内广告教育最高级别的学术盛会——全国广告教育研究会第5届学术年会在西北大学举行,这进一步提高了西北大学在广告界的知名度。

  陇西明月——兰州大学

  推荐理由:

西北地区唯一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重点大学;培养出了水均益等传媒界人才,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

  院校小记:

  兰州大学这座西北学术重镇,在新闻学方面也有着不平凡的过去。

兰大的新闻学曾经红火一时,培养了大批人才,不少毕业生分配到新华社系统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级新闻单位,在全国新闻院系可比性排名中位居第四。

在西部各省、市、自治区新闻单位和地县的新闻单位中,兰大新闻系的大批毕业生常年工作在艰苦环境中,青藏高原、戈壁沙漠、卫星发射基地均有他们的身影。

  兰大新闻系系主任段京肃教授长期致力于新闻传播基础理论研究,1999年被确定为甘肃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副主任李文副教授致力于陕甘宁边区新闻事业及西北新闻事业研究,1998年当选中国新闻史学会理事;杨魁副教授长期从事应用传播和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在公共关系学领域的研究颇受全国同行关注,现任兰州大学现代咨询策划研究所所长;王天定副教授对新闻传播道德与法规颇有研究;王作人副教授在基础写作和报告文学创作与研究方面有较大影响,曾获全国报告文学创作大奖。

  兰州大学新闻系专家重点研究的陕甘宁边区新闻事业史,填补了中国新闻联播事业史研究的空白,丰富了我国的新闻理论。

兰大新闻系的科学研究注意紧密结合西北地区实际,在边远地区新闻事业发展规律方面作了认真研究。

  天府学宫——四川大学

  推荐理由:

西南地区唯一的新闻学博士点授权单位,在西部有广泛影响;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龙头地区,已被划为经济开放区,发展潜力巨大。

  院校小记:

  提起四川大学的人文学科,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宗教学,其次是中文。

仔细看以下相关介绍: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位及新闻学博士点研究领域包括:

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与传媒、文化批评、文学人类学、佛教语言文学、广播影视文艺学,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研究内容还是偏向中文,所以报考川大新闻学研究生的考生需要有较好的文学功底。

  四川大学新闻学名师汇聚。

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欧阳宏生,是全国首届“十佳”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1996年开始作为高级理论专家客座中央电视台,从事了一系列课题研究;蔡尚伟教授是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是大型电视系列片《毛泽东在四川》、《巴蜀四帅》、《邓小平与四川》的主摄像、发起人、策划人,制作过百余部(集)电视专题片;吴建教授在新闻摄影、广告学、新闻传播教育、媒介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开拓性的努力,构建了较有特色的新闻摄影和广告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华北精英——河北大学

  推荐理由:

临近京畿,有一定的地缘优势;学术方向新颖,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院校小记:

  如果说新闻学的传统强校以丰厚的学术底蕴吸引青年学子,那么,一些地方大学则开辟了专业研究与实际结合、与时代结合的新道路。

河北大学新闻学虽然在全国名气不大,但在本省却是一块金字招牌。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青年教师和本科生、研究生提供了实习基地,双方共同发起成立“河北省媒介发展研究所”,建设本省传媒业科研基地,针对传媒业发展和传媒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开展科研攻关。

  河北大学新闻学方向齐全,近几年关于媒介经济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

河北大学媒介经济研究所所长曹鹏,曾经是经济日报社《中国书画》总编辑,现在担任硕士生导师,致力于媒介经济学与报刊市场营销研究,是国内媒介理论界权威的学者之一,也是少壮派报业实干家。

河北大学新闻学着力打造开放的平台,每个学期都会请北京的知名教授来校专门为研究生开讲座。

  河北大学位于保定,距离北京仅“一步之遥”,所以更多的人把这里当作研究、修炼的场所,以期毕业后到北京大展身手。

例如,中央电视台的导演崔艳1995年从河北大学新闻系毕业四年后又回到母校攻读新闻学研究生,随后顺利地进入中央电视台从事导演工作。

  华东新秀——安徽大学

  推荐理由:

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重点综合性大学,地处华东,与江苏、上海、浙江临近,但报考热度远小于这些地区。

  院校小记: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前身是安徽大学中文系新闻本科班,新闻学硕士点研究方向有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业务。

算起来全国办学历史超过20年的新闻系并不太多,安徽大学新闻教育在改革开放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网上公示的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入选名单上,由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芮必峰教授主持、姜红、吕萌、蒋含平、刘勇等老师主讲的《新闻学概论》课程名列其中。

2003年安徽大学与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签署协议,共建新闻传播学院。

与此相配合,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在安徽日报及其所属的子报刊及网站建立了自己的实习基地。

其实,安徽大学新闻学院不仅在本地有着绝对优势,其影响已经波及全国。

北大方正在全国仅捐助了5家高校建立实验中心,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便是其中之一。

  安徽大学新闻学的名师中,院长芮必峰教授是代表。

新闻系系主任蒋含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新闻史,1997年参与复旦大学宁树藩教授主持的中华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研究。

  盛世潜龙——上海大学

  推荐理由:

地处上海,文化产业发达;上海唯一市属综合性大学,上海市重点建设,本地资源丰富。

  院校小记: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直属的“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成立于1995年4月7日,是上海大学的特色学院之一,新闻传播系建院伊始就有。

2001年获传播学硕士培养资格,2003年获新闻学硕士培养资格。

如今,上海大学在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传媒经济与文化产业、国际传播、文化传播、广告理论与实务等领域都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

  上海大学的新闻传播学一直被复旦的光环遮掩,不过上海大学的名师也很多。

张咏华曾担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专业硕士点负责人,1995年作为国家公派美国富布赖特基金高级访问学者到美国南加州大学从事大众传播社会学研究一年,其研究方向与国际问题联系密切;戴元光现为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副院长,上海大学传媒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是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研究方法、传播社会学、文化传播等;吴信训是上海大学传媒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是传媒经济研究、广播电视新闻研究、广播影视与新媒体研究。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走的是务实路线,前不久由学院毕业生导演、学院自主制作的影片《上海公园》,作为2007年度国家正式出产的400余部电影之一,开创了上海大学的历史先河。

随后,“当代中国影视批评现状的批评”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召开,上海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大学影视与传媒产业研究基地”也设在这里。

在中国的电影之都,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正走出一条与实际相结合的新路。

  珞珈风光——武汉大学

  推荐理由:

中部地区最有威望的综合性大学;新闻传播学研究方向多元化,与国际新闻学研究接轨程度高。

  院校小记: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前身是1983年组建的原武汉大学新闻系。

20多年来,它一直以努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高层次、创造型、复合型的新闻与传播学人才为办学宗旨,武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活跃在全国各地。

  “新闻传播实务与媒体发展研究”是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设立最早、师资力量最强的一个研究方向;比较新闻学与跨文化传播研究方向围绕如何建立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这一重大问题,探讨中西新闻传播业与新闻传播观念演变的轨迹,集合了一支高学历、年轻化并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学术队伍;“新闻传播发展史”是新闻与传播学院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知名新闻学者何微先生是本方向的开创者,在国内率先提出了整体的新闻历史观;传播理论研究方向,主要关注传播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以及西方传播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强调运用定量的方法对媒介效果进行研究;广告传播方向是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兴的又一重要研究方向,《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是我国第一部研究广告理论的专著,也是珞珈广告学派的标志性著作。

  武汉大学名师荟萃:

罗以澄是新闻业务方面的重量级人物,现在是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院长;单波是中外新闻比较研究的学科带头人,其论著和论文的引用率比较高,石义彬在传播理论,张金海在广告理论,李敬一在传播史方面都有突出表现。

  海天揽胜——厦门大学

  推荐理由:

历史悠久的新闻学教育;东部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大学。

  院校小记:

  厦门大学新闻教育历史悠久,1922年至1926年,厦门大学就有了自己早期的新闻学教育,开创了中国人自己办新闻教育的历史。

1983年,厦门大学成立新闻传播系,在中国率先以“传播”冠名,集中体现了厦大新闻传播人“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

厦门大学在广告学、华夏传播研究、传播史研究等领域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尤其是广告教育,走在全国的前列,素有“中国广告黄埔”之称。

  厦门大学的新闻传播学在对台问题和广告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老师也都是这方面的专家。

张铭清教授是现任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对台和对外宣传,近年来提出“一国两制新闻学”,参与中国政府关于台湾问题的两个白皮书等重要文献的组织撰写工作;赵振祥教授是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理论、新闻业务、东南亚华文传媒,是菲律宾《世界日报》特约评论员;许清茂教授是闽台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播史、中国广告史、台湾传媒研究;陈培爱教授1983年参与创建中国大陆高校中首创的广告学专业,主持并完成1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与各类社科研究课题,在广告学方面颇有建树。

  学院的教学行政大楼毗邻海景,风景绝佳,内设有收藏丰富的资料室。

厦门大学是中国最早培养新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

早在1983年,厦门大学就开始招收新闻学硕士研究生了。

1994年,厦门大学正式设立新闻学硕士点。

2002年,又增设传播学硕士点。

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学发展中,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研究生教育已经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