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心理健康理论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4771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与心理健康理论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体育与心理健康理论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体育与心理健康理论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体育与心理健康理论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体育与心理健康理论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体育与心理健康理论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体育与心理健康理论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体育与心理健康理论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体育与心理健康理论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体育与心理健康理论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体育与心理健康理论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体育与心理健康理论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体育与心理健康理论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体育与心理健康理论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体育与心理健康理论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体育与心理健康理论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体育与心理健康理论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体育与心理健康理论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体育与心理健康理论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体育与心理健康理论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育与心理健康理论课.docx

《体育与心理健康理论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与心理健康理论课.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体育与心理健康理论课.docx

体育与心理健康理论课

体育与心理健康

学习提示

每个高中学生,都应该把自己造就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只有两者都达到良好水平,才是一个健康的人。

知识要点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良好功能状态。

也就是说,个体心理具有平稳的、良好的状态,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自身内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并具有最好的功能状态。

心理健康对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有重要意义。

二、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学习态度积极

学习是高中生的主要任务。

心理健康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任感强,主动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

对各科学习保持着积极的学度,即使对个别学科缺乏兴趣,也能理智地分析原因,并努力克服困难,争取学好。

(二)人际关系和谐

人是在一定的群体中生活的,并且要和别人交往相处,因而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如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工作关系、社会关系等。

心理健康的学生对人坦诚,尊重和关心别人,能够互相帮助,关系和谐。

有了矛盾能正确认识,不为人际关系问题终日苦恼。

(三)情绪愉快稳定

心理健康的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中,心胸豁达、乐观,不烦躁,不郁闷,也

不喜怒无常。

即使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也能比较快地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四)适应周围环境

人生活的环境常常发生变化,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主动适应变化的环境,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并以积极的态度识别环境中的善恶、美丑,借助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发展自己;对丑恶的东西进行抵制。

(五)有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

高中学生还不够成熟,自我调控能力尚未达到成年人水平;但高中学生毕竟有了相当的自制能力,在遇到困难、学习挫折、身体患病、友情变化时,能正确地分析认识,正确地对待,不引起心理上大的波动。

以上几点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不能仅从一点看心理健康程度。

对于某些方面的不足,不能认为是心理不健康,只要积极进行调整,就可以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

三、高中学生常见心理挫折及克服挫折的方式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生活、学习、工作环境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过大,致使一些人患了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据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报告:

“在1300万人口的上海市,已有75万的各类精神、心理障碍症患者。

他们大多是工作、学习、生活压力过大,长年超负荷运转的年轻人,其中大学生的发病率高达25%。

”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呼吁:

“从疾病发展史来看,人类已经从„传染病时代‟„躯体疾病时代‟进人„精神疾病时代‟。

”因此,青少年时期,如何战胜各种心理挫折,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对个体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挫折

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造成高中学生心理挫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面。

学习成绩达不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无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求知欲望得不到满足;留级。

2.人际关系方面。

不受教师喜爱,经常遭受教师的批评;经常受到同学的排斥、讽刺;交不到知心朋友;父母教育方法不当。

3.兴趣与愿望方面。

个人的兴趣爱好得不到成人的肯定和支持;受到过多的限制和责备;因生理条件的限制(如过矮、过胖等)而不能达到自己的愿望或受到歧视。

4.自我尊重方面。

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信任,常受到轻视或委屈;自我感觉良好,而

没有被评上“三好生”或没有被选为班干部;思考速度、灵活性、学习成绩都不如其他同学。

高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急剧变化时期,容易产生挫折感。

其实挫折本身并不可怕,问题是要正确地对待挫折,学会认识自己、分析自己,找出产生挫折的原因和个人的不足,从而学会用积极的方式战胜挫折。

(二)学会用积极方式克服挫折

1.注意保持适当的自我期望水平,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和行为高中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奋斗目标,保持适当的自我期望水平,既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不要轻易地否定自己。

当一种动机和行为经一再尝试而达不到成功,就应学会调整目标或改变行为方向,通过迂回的方式或另辟蹊径以达到目标。

2.培养正确认识和分析挫折的能力,以积极的态度在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

如自己与教师、同学或家长的关系紧张,原因何在?

特别是要分析造成关系紧张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并及时改进,使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3.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和文化修养水平。

学习古今中外有志者从“困境”中奋起的优良品质以及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

4.加强意志锻炼。

坚强的意志和性格不会从天而降,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通过个人有意识地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而成的。

正如歌德说过的:

“倘不是就着泪水吃过面包的人,是不懂得人生之味的。

5.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提高对挫折的承受力和调节力。

这就需要学习正确的分析和认识自己,找出个性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完善自我的个性特征,使自己逐步成熟起来,提高耐受挫折的能力。

四、体育对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

体育锻炼能增进健康,陶冶情操,又是一种积极性休息的好形式,对促进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节情绪,陶冶情操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也是人对现实事物的态度和内心体验。

在从事繁重的学习后,参加轻松活泼的体育活动,如练习韵律体操和舞蹈,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进行活动,欢快的情绪油然而生,并在思想情操上得到陶冶,使人的精神为之振奋。

(二)消除紧张,恢复体力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全身心地投人体育锻炼,紧张、烦恼、焦虑的情绪一扫而光,并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活动筋骨,获得积极性的休息,消除疲劳,增进身心健康。

(三)加强友谊,改善人际关系

在体育锻炼和竞赛活动中,特别是一些集体项目的竞赛,人与人、队与队之间的人际交往频繁,对加强友谊,发展人际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四)提高自信,完善自我

在体育锻炼和竞赛中,特别是参加个人擅长的运动项目,能在身体完成各种复杂动作的过程中,在与同伴默契配合中,在与对手斗智斗勇的拼搏中,在取得胜利的喜悦中,获得自我满足,提高自信心。

并在训练和比赛中不断得到自我完善。

结束语

第一,心理健康是人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和心理压力过大,心理障碍症的患者呈上升趋势。

因此,青少年时代不仅要注意身体健康,也要注意维护心理健康。

第三,体育对促进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作业

1.在你学习、生活的实践中,心理上有无不适应的感觉,你是如何处理的?

2.在你学习、生活实践中,有哪些心理挫折?

你准备如何克服?

卫生与健康

学习提示

讲究卫生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文明行为。

其目的是为了预防疾病,增进身心健康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那么,作为高中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规范自己的卫生行为呢?

知识要点

卫生是指社会和个人为增进人体健康,预防疾病,创造合乎生理要求的生产环境、生活条件所采取的措施。

对高中学生来说,讲究卫生包括:

生活卫生、心理卫生、环境卫生和体育锻炼卫生等几个方面。

一、生活卫生

(一)生活作息制度

这是指一天中睡眠、饮食、学习、工作、休息和体育锻炼等各项活动的时间安排。

保持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是提高身体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之一。

如果一个人每天三餐都在固定时间进食,就会产生固定的条件反射,消化器官就会分泌大量的消化液,保证消化过程更有效地进行。

如果每天都能有规律地在固定时间里进行学习(脑力劳动)或体育锻炼(体力劳动),就能提高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效率。

因此,必须保证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按照作息制度完成各种活动内容,使学习、体育锻炼和休息合理地交替进行。

(二)合理饮食

高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身体能量消耗很大,必须保证合理饮食和充足的食物量,以补偿生长发育、生活、学习、锻炼所消耗的能量。

要补充优质蛋白质,蛋

白质中含有二十多种氨基酸,其中有八种人体营养所必需的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要从每天的肉、蛋、奶、鱼、豆类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中摄取。

要注意食用含钙、磷、碘的食物。

如豆腐、鸡蛋、虾皮、绿叶蔬菜、牛奶等均含有丰富的钙,豆制品、蛋黄等食物中含磷量较高,海带、紫菜含碘量最高。

要注意食用含维生素的食物。

目前所知的维生素有二十多种,需要从食物中摄取的有十多种,如维生素A、D、B1、B2、C、E等。

一日三餐热量分配比例,早餐要吃好,占一天进餐总量的25%~30%。

午餐要吃饱,占一天进餐总量的40%。

晚餐要吃少,食物清淡、易消化、热量稍少,不影响睡眠,占一天进餐总量的30%~35%。

(三)提高睡眠质量

睡眠是大脑和各器官的一种最基本的休息方式,是消除疲劳,保持身体健康的生理功能之一。

提高睡眠质量,一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按时睡眠,按时起床;二是为睡眠创造良好的条件,宿舍要安静,空气要流通,光线宜暗,枕头的高低要适当(一般为10~15厘米),被子要轻软暖和,清洁卫生;三是睡眠前情绪要安静,不要过于激动,晚饭不宜吃得过饱,不要喝浓茶、咖啡,以免引起兴奋;睡觉前,用热水洗脚(最好泡一泡),有利于人睡;睡眠姿势以右侧卧位,膝关节弯曲为宜,这样可使全身肌肉放松,有利于胃内食物进人小肠,同时,也不会压迫心脏;睡眠时不要把头蒙在被子里,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开窗睡觉;睡眠时间要充分,高中学生睡眠时间不应少于8小时。

(四)注意用眼卫生

做到“两要、两不要”。

“两要”是,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眼睛和书本的距离保持在三十厘米左右,连续看书、写字一小时左右,要休息或远望片刻。

“两不要”是,不要在阳光下或光线昏暗的地方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或乘车、走路时看书。

此外,应认真做好眼保健操,使眼睫状肌放松,以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五)不吸烟

吸烟对人体危害很大。

吸烟者患肺癌率比不吸烟者高30倍;烟草中含有大量的烟碱(尼古丁),毒性很大,对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都有危害;吸烟时吸人其他多种毒素,如一氧化碳和大量微尘,可引起咳嗽和支气管炎。

因此,吸烟是一种危害健康的不良嗜好。

《中学生守则》明文规定中学生不准吸烟,是有科学道理的,应该自觉遵守。

二、心理卫生

心理卫生是按照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有意识地采取措施,保护和促进心理健康,保持人对社会生活(包括学习和工作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以预防身心疾病的综合知识和实践方法。

学习心理卫生知识的目的,就是要保护和促进心理健康。

讲究心理卫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掌握心理卫生知识

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偏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对心理卫生的科学知识了解很少。

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一些人产生种种不适应,对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

这就需要学习有关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心理保健能力,并在生活、学成长。

践中,进行心理调适,自觉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二)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

主要是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事业、热爱祖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努力用文化科学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陶冶情操。

(三)从多方面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以及音乐、绘画、舞蹈、下棋、集邮等活动,对培养和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有很大的帮助。

(四)注意塑造良好的性格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与健康关系十分密切。

不良的性格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而勇敢坚定、机智沉着、朴素大方、活泼开朗的性格有益于身心健康。

(五)注意劳逸结合

生活、学习要有规律,注意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避兔持续的精神紧张和过度的脑力劳动,并保持充足的睡眠。

(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调节紧张情绪,消除大脑疲劳,促进有机体的新陈代谢,使人精神振奋,精力充沛。

三、环境卫生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现代社会的发展,由于自然资源的大力开发利用,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生存和发展。

当有害的环境因素长期作用于人体或超过一定的限度,就要危害健康,引起疾病,甚至造成人的死亡。

因此,注意环境卫生就成为人们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空气与健康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之一。

成人每人每天吸人空气量约为12立方米。

按体

积计算,新鲜空气中含有21%的氧,还含有大量的负氧离子。

空气负氧离子对人体健康大有稗益,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功能,振奋精神,消除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并能降低血压,改善睡眠等,被誉为“空气维生素”。

各种典型环境中空气负氧离子的浓度差别很大,森林、海滨、乡村、旷野的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高,室外的浓度比室内高。

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会感到头脑清醒,心情愉快。

为了身体健康,早上起床和每节课后应到户外活动,吸收新鲜空气,并注意经常打开窗户通风换气。

(二)水与健康

水是维持人体健康和生命的必需物质。

成人体内含水分约占体重的65%。

由于新陈代谢作用,水分不断从身体排出,又不断从外界补充。

饮水不能过量,不宜暴饮。

在活动后,可适当饮水。

夏季出汗多时,可喝些淡盐水,以补充钠离子,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饭前不要大量喝水,以免冲淡胃液,影响肠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早晨起床后,可多喝些水。

由于一夜睡眠滴水未进,加之尿液形成,体内相对缺水,代谢物也在体内堆积。

早晨饮水,既可补充水的消耗,又可稀释血液,加快血液循环,还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利大便通畅。

四、体育锻炼卫生

体育锻炼必须遵循人体生理机能变化的规律,符合运动卫生的要求,才能有效地增强体质,防止运动损伤和疾病的发生。

(一)体育锻炼卫生

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了解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的功效,不断改进锻炼计划和锻炼方法;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后要做好整理活动;饭后不宜从事剧烈运动。

(二)运动衣着卫生

运动时穿的服装要轻便、舒适,保温性、透气性、吸湿性、溶水性较好。

要勤洗勤换运动衣裤,尤其是内衣裤。

鞋子的大小要合适、轻便,富有弹性和良好的透气性,不要穿硬底鞋锻炼。

袜子应通气性好,吸汗性强,而且干净、柔软、有弹性。

(三)女子运动卫生

高中阶段的女生,骨盆尚未发育完全,不要进行过量的负重练习,最好避免采用剧烈震动和引起腹内压升高的练习,如高跳下,举重和憋气的练习等。

可多从事一些增强腰背肌、腹肌、骨盆底肌的练习和增强上肢力量的练习。

女生月经期内,运动量应小些,锻炼时间不宜长;月经期间不宜游泳,要避免寒冷刺激,如冷水浴锻炼等。

如遇月经紊乱、痛经等现象发生时,则应暂时停止体育锻炼。

结束语

高中学生应当从生活卫生、心理卫生、环境卫生、体育锻炼卫生等几个方面来规范自己

的卫生要求,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作业

1.按照生活卫生的要求,回顾自己执行得如何?

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和加强?

2.按照体育锻炼卫生的要求,回顾自己执行得如何?

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和加强?

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

学习提示

汽油燃烧释放的能量,推动着汽车前进。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是靠什么能量推动的呢?

了解运动过程中能量供应的知识,对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有很大的帮助。

知识要点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身体内部进行着复杂的生理活动和连锁性的生物化学变化。

体内的物质不断地分解合成,进行着物质代谢。

物质代谢产生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一、能源物质

肌肉中储藏着多种能源物质,主要有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肌糖元、脂肪等。

二、能源物质代谢

(一)无氧代谢

剧烈运动时,体内处于暂时缺氧状态,在缺氧状态下体内能源物质的代谢过程,称为无氧代谢。

它包括以下两个供能系统。

①非乳酸能(ATP——CP)系统——一般可维持10秒肌肉活动②乳酸能系统——一般可维持1~3分的肌肉活动

非乳酸能(ATP—CP)系统和乳酸能系统是从事短时间、剧烈运动肌肉供能的主要方式。

ATP释放能量供肌肉收缩的时间仅为l~3秒,要靠CP分解提供能量,但肌肉中CP的含量也只能够供ATP合成后分解的能量维持6~8秒肌肉收缩的时间。

因此,进行10秒以内的快速活动主要靠ATP—CP系统供给肌肉收缩时的能量。

乳酸能系统是持续进行剧烈运动时,肌肉内的肌糖元在缺氧状态下进行酵解(这一过程与酵母发酵相似,又称为糖酵解),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在体内产生乳酸,同时释放能量供肌肉收缩。

这一代谢过程,可供1~3分左右肌肉收缩的时间,简化反应式如下:

(二)有氧代谢

是在氧充足的条件下,肌糖元或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

和H0,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分解代谢,称为有氧氧化系统。

简化反应式如下:

(三)能量供应知识的应用

1.了解体育促进身体健康的道理

体育运动加速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促进体内物质的分解与合成,使组织细胞得到比原有水平更多的营养补充,有机体获得更加旺盛的活动能力,从而使身体不断发展、完善,这就是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发展的基本道理。

2.了解能量供应与提高运动能力的关系

体育运动消耗体内的能源物质,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体内能源物质可以恢复甚至超过原有水平,这种变化称为超量恢复。

出现超量恢复的程度和时间的早晚取决于运动量的大小。

在一定范围内运动量越大,体内能源物质消耗越多,超量恢复的幅度也越大,但所需的时间也长。

在身体出现超量恢复阶段,进行第二次适宜的运动与休息,可以逐步提高人体的能量供应水平,从而不断提高人体运动能力。

3.了解有氧锻炼与减肥的道理

长时间的运动是在有氧代谢的条件下进行的,要靠脂肪的代谢提供能量。

因此,有氧运动是消耗脂肪达到减肥目的的有效方法。

4.发展无氧代谢能力

人体的无氧代谢能力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

(1)肌肉中ATP、CP的含量及分解速度;

(2)肌糖元的无氧酵解速度及血液对乳酸的缓冲能力;

(3)神经、肌肉对缺氧和乳酸堆积的耐受能力。

无氧代谢能力是速度素质的重要基础。

体育课发展无氧代谢能力的方法,一般采用间歇性练习和持续性练习(图12)。

间歇练习主要发展ATP—CP系统的供能能力。

一般每次练习在30秒以内,进行1~3分的积极性休息,再进行适宜练习,可以提高速度素质。

持续练习主要发展乳酸系统的供能能力。

一般每次练习在30秒以上,每次休息时间较短,可以提高速度耐力。

5.发展有氧代谢能力

有氧代谢能力是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运动(依靠肌糖元、脂肪氧分解供能)的能力。

发展有氧代谢能力关键在于有充足的氧供1即人体单位时间内吸收、利用氧的最大数值——最大耗氧量。

最大耗氧量与单位时间内血液循环携带、运输氧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心肺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大耗氧量。

采用较低或中等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较长的练习,由于机体可以得到充足的氧供应,进行有氧氧化供能,所以,可以提高有氧代谢能力,从而提高心肺功能。

结束语

1.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主要由储存在体内的ATP、CP、肌糖元和脂肪等能源物质,通过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两种方式分解能量,供肌肉收缩。

2.l-3分以内的大强度运动,由于氧供应不充分,主要由ATP一CP系统和李酸系统进行供能。

3.长时间运动,由于氧供应充足,主要由有氧氧化系统供能。

4.了解能量供应的知识,可以进一步明确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和提高运动能力的基本原理,从而更加自觉、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娱乐体育和休闲体育

学习提示

每位青年学生,都向往大自然,希望去游览祖国的壮丽河山,参观名胜古迹、历史遗迹、革命圣地、纪念馆、博物馆和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场面。

这不仅可以获得许多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还可以观察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万物的生长、农民的耕耘与收获,以及采集标本,搜集文史资料,接受寒冬、炎热、风风雨雨的考验等。

知识要点

一、旅行

旅行的概念,是泛指离开自己学习、工作或居住的地点,到外地长途远行。

例如,办事、休假、参观考察、游览、个人和集体的外出(包括远足)活动。

这里讲的旅行是特指学校的教育活动。

(一)旅行的分类

1.有组织的旅行团。

根据学校的计划和校历,或社团的活动计划,按照已确定的地点、时间、路线进行。

并由旅行的组织者或单位,准备交通工具、食宿或野营装备等。

2.个人或结伴而行的旅行。

在假期或节日,由职业旅行团体、家庭或三五好友结伴而行的旅行,由自己或同行者自行确定时间、地点、路线,并与有关方面联系。

利用何种交通工具,由旅行团体或个人确定。

3.去旅行营地。

随着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校外的教育活动营地逐渐增多。

例如:

夏令营、冬令营、各学科的科技活动和体育训练等营地。

根据营地规定的条件,经过报名或选送,有组织地或个人前往营地,度过一个时期的营地生活。

(二)旅行的特点与要求

旅行与远足在许多地方都是一致的。

远足中所规定的纪律、提出的要求、应当做的准备工作和应注意的问题,在旅行中完全适用。

但是,因为旅行的目的更广泛一些,路途也比较远,一般要使用交通工具,所以根据旅行的特点,就要注意一些特殊的要求。

1.注意季节气候。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温差大,冬季哈尔滨-20℃,到广州却是20℃;如果不弄清楚是否有雨雪或大风,就可能在预定的旅行时间内,都是坏天气。

所以必须弄清楚季节、气候特点。

2.了解旅行地点的情况。

要在出发前,详细了解旅行地点的地理、经济、文化情况,以便到达目的地后,能够用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大的收获。

3.携带的物品。

要根据在外时间长短,准备好必要的换洗衣服、洗漱用品等。

一定要携带地图,沿途可按图识记旅行所经地区。

到了城市最好买一张市区略图和文化名胜古迹说明。

4.讲礼貌、尊老爱幼,谦让,不争吵打闹。

5.生活起居有序。

不延误时间,未经请假不能离队,注意饮饮食卫生,不食生冷食物,不暴饮暴食。

6.管理好自己的财物,不乱拿、用别人的东西。

7.注意安全,准备好药品。

8.游泳须知。

到江、河、湖、海游泳时,应事先了解水质和水下的情况。

如有无石头、杂物、水草、旋涡,以及流速、水深、水质等。

不了解水下情况,绝对不能头朝下跳水。

二、远足

远足的概念,是徒步远行的意思。

它已成为学校的一项教育活动。

一般要徒步行走,不使用交通工具,或者徒步与使用交通工具交替进行。

远足,可以丰富学习生活,调节紧张的学习,消除疲劳,认识自然和社会,感受祖国河山的锦绣,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陶冶美的情操,加强同学间和师生间的交往与友谊。

远足,最直接的效益是得到身心的锻炼,培养刻苦顽强的意志。

(一)远足目的地和步行路线的选择

远足的目的和效益应是综合的。

我国学校的传统,远足是在春秋两季进行。

根据不同的季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选择地点和路线。

选择地点一般有两种类型:

一是选择自然环境,如登山,采集标本,观察植物的生长,参观名胜古迹等;二是参观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工程,如水利设施、工厂、矿山和高科技开发区等。

路线是根据远足的目的地而定的。

同时要考虑时间、距离和同学们的承受能力,既要接受各种障碍和困难的考验,也要保证安全。

选址有时是把几种目的结合在一起的,所选择的目的地和路线,要反映出远足的综合目的。

(二)远足的准备工作

1.事先派人选点。

对远足的最终目的地和预定的路线,要预先进行自然的和社会的调查,并徒步把经过的路线走一趟,体验和了解清楚。

2.服装和鞋帽的准备。

应以穿着舒适、轻便和实用为主。

如果需要穿过灌木、草丛,应穿长裤,以免划破皮肤或遭蛇、虫咬伤。

3.携带好必要的物品。

最好使用双肩背的背包,要带毛巾、雨具(必要时)、地图、小刀、行李绳、急救药品、笔和记事本、食品和饮用水。

如果野营要集体携带宿营用品。

背包的重量,高中学生以每人不超过5公斤为宜。

(三)组织动员

根据远足的人数和目的,编成分队和小队,或以班为单位编成小组。

如果是由同学自

行组织结伴远足,也必须明确负责人和分工。

发挥大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团结合作,群策群力,严格纪律,生动活泼地完成一次愉快的远足活动。

大集体的远足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