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期中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4781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期中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期中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期中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期中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期中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期中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期中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期中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期中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期中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期中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期中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期中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期中复习提纲.docx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期中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期中复习提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期中复习提纲.docx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期中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

第一课 人猿相揖别——人类的起源 (P4-9)

1.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称为史前时代。

2.促使一部分古猿直立行走的直接原因是:

自然条件(地球气候变化,降水减少,森林面积减少,退化成草原)人类化石最早的发现地:

东非大裂谷

3.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都离不开劳动。

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工具。

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

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巳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5.课本中列举的中国境内处于旧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有: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①我国境内以知的最早的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②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北京人开始使用天然火。

使用打制石器,处在旧石器时代。

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③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

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洞穴,巳会人工取火。

山顶洞人的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上一样了。

山顶洞人除了使用打制石器,也有经过磨光和钻孔处理的小件器物。

但山顶洞人仍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生活群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生活年代

生活地点

体制特征

生产活动

生活方式

火的使用

使用工具

北京人

采集、狩猎

群居(原始群)

主要使用打制石器

山顶洞人

采集、狩猎

氏族

主要使用打制石器,但也有磨制和钻孔技术

6、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

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石器与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生活群体是氏族。

7、远古人类的取火方式:

雷电生火、草木自燃生火(天然火);钻木或击燧生火(人工取火)。

人工取火比天然火的好处:

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第二课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P10-15)

1.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大约产生于一万年以前。

伴随着农耕畜牧的出现,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人们开始使用磨制石器。

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还发明了陶器,农业村落出现,人类实现了定居。

2、在世界农业、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整体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

3、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食物生产的革命(有了稳定的衣食来源)。

①使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②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例如制陶、制革、纺织等以妇女为主的手工业;③促使农业村落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4、比较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先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主要有哪些不同之处?

新石器时代的“新”表现在磨制石器和陶器的使用上。

石镰作为磨制石器的代表,侧重于生产领域;陶器作为重要的生活用具,侧重于生活领域

5、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西亚地区,距今约九千年前。

6、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过起定居生活是在出现在(D)

A、打制石器以后   B、磨制石器以后   C、狩猎以后   D、农业以后

7、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陶器的发明、与定居的实现有什么关系?

P12

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磨制石器、陶器的出现,使人类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形成了农业村落。

定居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也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8、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生产生活方面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活时间

生活自然环境特点

房屋建筑特点

农作物

陶器

河姆渡

遗址

 

距今约7000年

位于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

干栏式建筑

高于地面,通风防潮

水稻

(牛)

黑陶

半坡

遗址

距今约6000-5000年

位于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这里气候干旱少雨,河流少

半地穴式建筑

避风避寒

小麦

(猪)

彩陶

小口尖底瓶

都属于新石器时代我国人类遗址

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都从事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生产,过着定居生活。

第三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P16-18)

1.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的历史依靠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成为古史传说。

古史传说中所描述的远古时代被称为传说时代。

2.古代西亚的《吉尔伽美什》:

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古希腊的《荷马史诗》:

希腊最早的文学作品。

记述特洛伊战争(木马计)。

3.炎帝、黄帝:

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为什么?

我们为什么自称为炎黄子孙?

炎帝和黄帝是距今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

那时候,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的蚩尤部落。

后来,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体。

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我们也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

传说中炎帝的功绩有:

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

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传说中黄帝的功绩有:

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4、传说故事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

传说故事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这些历史事实可以通过考古发掘来印证。

传说故事和考古发掘都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5、P17○这些文物印证了炎黄传说中的哪些内容?

这些文物说明当时人们会纺织、养蚕、制造陶器、以船为交通工具(半坡遗址出土的船形彩陶壶),当时还出现了原始音乐(半坡出土的陶埙和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

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的历史有什么意义?

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相互印证,都是很重要的历史资料,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历史事实,帮助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发展与沿革。

6、禹三过家门而不入,采用疏导的方法治黄河水成功。

7、部落联盟民主推举贤能有才德的人做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

第一个通过禅让得到部落首领的是舜。

尧、舜、禹的传说主要反映了禅让制,禅让制是部落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民主制。

评价禅让制:

这种原始的民主制度,能把各个氏族成员的微弱力量汇集起来,跟自然界进行斗争,对生产力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但是,当时人类社会处在最低的发展阶段,原始的民主制度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同当时不发达的生产力相适应。

第二单元 文明的起源

国家的出现、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第一课 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文明起源的物质基础) P24-28

1、为什么文明古国大都起源于大河流域?

答:

因为大河泥沙冲积而形成的平原(或三角洲)上往往有着肥沃的土地,这为耕种作物提供了良田沃土;河水又为人类提供了生活用水和灌溉之利,这就为这些地方发展农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于是大河流域往往成为农业发达、经济繁荣、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

而最早的文明首先就是农业文明,农业文明又促进了其他文明的发展。

所以说,大河是孕育文明故国的摇篮,世界文明故国大都起源于大河流域。

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古代埃及

古代巴比伦

古代印度

中国

非洲东北部

亚洲西部

南亚次大陆

亚洲东部

干旱少雨

干旱少雨

气候温暖、湿润

长江流域温暖湿润黄河流域冬暖夏凉

2、尼罗河的赠礼——埃及

世界最早的统一国家出现在………………(B)

A、长江、黄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3、新月沃地:

西亚文明的发祥地

古代两河流域:

约公元前3500年,成为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苏美尔人是最早的居民。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定都巴比伦城,把两河流域带进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古巴比伦在今天的伊拉克境内。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希伯来人是今天犹太人的祖先。

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地区城市:

乌尔城,距今3500年

4、印度河与恒河的哺育——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

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城市国家。

古代印度是佛教的诞生地。

5、黄河与长江:

中华民族的摇篮P26-28

古代城市:

黄河流域二里头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禹建立夏朝。

夏:

禹——启(王位世袭制)。

四大文明古国建立统一国家的时间、建立者和古文明发祥的流域。

文明古国

地域

文明出现时间

统一

古代埃及

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3000年美尼斯

都发源于大江大河,受惠于大江大河的哺育

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古巴比伦

两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

古印度

印度河恒河

公元前2500年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

古中国

长江黄河

公元前2070年

第二课早期国家的形成(文明起源的政治特征) P29-35

1、早期国家的产生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根本原因),社会分工的发展和阶级的分化导致了国家的形成,出现了等级分明的社会。

2、早期国家的特征:

城市的出现、王权神圣、分化的社会、军队和刑法

3、城市开始出现:

乌尔城——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

摩哼佐达罗——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

二里头城——公元前1800年左右(夏朝晚期)——黄河流域

早期城市同现代城市相比,它们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规模大,设施齐全,周围分布着一些村镇;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不同点:

在布局上:

古代城市大多为封闭式,设有城墙。

而现代城市往往没有城墙,为开放式。

在功能上:

古代城市中央往往建有神庙,表明非常注重宗教,而现代城市中央建筑不固定;古代城市沿河而建,注重防卫功能,而现代城市河道主要起交通运输作用。

4、王权神圣

禹和启加强权力采取的措施p31

5、分化的社会

古埃及:

王室、僧侣、贵族——统治阶级

自由民(工匠和农民)奴隶(来源于战俘))——被统治阶级

古印度:

种姓制度(统治阶级为婆罗门、刹帝利;被统治阶级为吠舍、首陀罗)

等次

名称

所代表的社会阶层及其权利和义务

第一等

婆罗门

僧侣,掌管祭司大权

第二等

刹帝利

国王、武士和官吏,长官政治大权

第三等

吠舍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供给前两个种姓

第四等

首陀罗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没有任何权利和自由

这种种姓制度的特点:

四个等级之间有严格的界限,下一等级的人不能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相互通婚。

古代中国(商)商王:

最高统治者贵族:

官员和部落首领——统治阶层

平民:

从事集体农耕,战时出征奴隶:

战俘和罪犯,地

位低下——被统治阶层

6、军队和刑法

如何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而制定的法典,法典无公正可言,它完全站在奴隶主阶级的立场上维护他们的利益,对奴隶而言,他们的生命、安全、社会地位都得不到保障。

可以说这部法典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实质)。

法典的规定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有什么不同?

法典体现了当时刑法的残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同现代法律所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精神是不同的。

第三课告别野蛮   P36-44

1、从刻画符号到象形文字

远古时期:

口耳相传

文字的雏形:

刻画符号、图画文字。

真正的文字:

真正的文字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

埃及:

象形文字;西亚:

楔形文字;中国商朝:

甲骨文。

刻在龟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它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的情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的书写材料是纸草;西亚的楔形文字的书写材料是泥版;中国商朝的甲骨文的书写材料是龟甲、兽骨。

2、宏大的工程和精巧的技艺

古埃及:

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最大的是胡夫的金字塔,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字塔旁有一尊巨大的狮身人面像。

中国商朝:

青铜器。

中国的青铜器品种繁多,工艺精湛,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3、古老的科学探索

古埃及:

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编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制作了木乃伊。

两河流域:

编制了太阴历,七天一星期制度。

古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学符号,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

后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4、宗教的奥秘

佛教:

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创始人为乔达摩?

悉达多。

被称为佛陀或释迦牟尼。

佛教教义:

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它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因此只要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达到“极乐世界”。

经典:

佛经。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开始向外传播。

佛教向外传播的路线:

(1)向东南传入东南亚;

(2)向西北传入中亚,公元前后(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内地,此后又由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的演变进化和文明的发展进步都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人类改造了自然环境,创造了辉煌的成就,留下了人类智慧的痕迹,但同时人类活动也会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如果人类不顾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环境,必然会遭到环境的报复。

 

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P51-67)

第一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

1、古代希腊、罗马地理位置(见古希腊地图、公元前2世纪末的罗马)

 2、古希腊文明的开端:

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3、斯巴达和雅典及其政治特色

      斯巴达——三面环山,中间是平原,农业比较发达。

它崇尚武力,热衷于征服邻邦。

斯巴达人的一生都必须服从城邦的军事需要,整个城邦就像一座大兵营。

      雅典——它濒临爱琴海,海上交通便利,商业贸易繁荣。

雅典是公民拥有较多自由的民主制国家。

       主要机构:

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构

                 陪审法庭——最高司法机构

                 五百人议事会——处理日常事务

4、古罗马帝国及其政治特色

罗马共和国:

位置:

欧洲南部、地中海北岸的亚平宁半岛上;

   时间: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政治特色:

(1)实行共和制,最高官职是执政官,由选举产生

(2)尚武。

罗马帝国:

 建立:

公元前27年,屋大为自称共和国的元首

   扩张:

公元2世纪,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地中海成为“罗马人的小澡盆”(见53页图)

   分裂:

3世纪,分为东西罗马

   灭亡:

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

   特色:

实行帝制,元首独裁;尚武。

5、西方文明之根

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发明螺旋提水器

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颁布第一部成文法典,被称为《十二表法》

古希腊的戏剧和建筑

第二课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

1、查理曼帝国

800年,在罗马,教皇为查理举行了加冕仪式,标志着查理曼帝国的诞生。

(查理的加冕意味着上帝对查理的认可,也意味着查理负有传播和捍卫基督教的义务,标志着教权与王权之间的关系及联盟的建立)

843年,查理帝国分裂成三部分,后发展成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

2、基督教

基督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创始人及教义

原因:

罗马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人民渴望“救世主”降临

时间:

公元1世纪

地点:

在罗马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

创始人:

耶稣

经典:

《圣经》

   教义:

耶稣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富人加入基督教后,把持了教会的领导权,使基督教原有的反抗精神逐渐消失。

并积极靠拢王权,利用国王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影响,占有大量地产,经常干涉和控制各国的事物。

教会不仅垄断了思想文化领域,而且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相当大的政治权力)

3、庄园与城市

庄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

(生产、生活设施齐备;体现出森严的等级界限。

这样的布局对人们生活有什么影响?

庄园基本满足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可以说是一个封闭自守的小天地。

(自给自足)

行会的出现和作用

前期:

团结斗争、传授技术、防止同行竞争、捍卫手工业者的共同利益等。

后期:

成为阻碍技术进步、公平竞争的保守势力

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创始人及教义

目的:

阿拉伯人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时间:

公元7世纪

地点:

阿拉伯半岛

创始人:

穆罕默德

大事:

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成为伊斯兰元年

经典:

《古兰经》

   教义:

号召人们只信奉唯一的“真主”安拉,顺从真主。

教徒称为穆斯林。

4、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天方夜谈》

发源:

西亚的阿拉伯半岛(现盛产石油)

扩张:

8世纪中叶,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首都巴格达(唐)

文化:

《天方夜谈》(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广泛吸收了印度、埃及、希腊等地的民间故事,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其中《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与《阿拉丁神灯》最著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